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德鲁克论管理读后感(优秀17篇)

德鲁克论管理读后感(优秀17篇)

时间:2023-12-22 18:35:30 作者:JQ文豪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后,对其内容和感受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表达方式。3.以下是一些经典读后感的片段,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按照管理通常的定义,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robbins,2004),罗宾斯对管理的定义从过程的角度很好地指出了管理活动的内容,但是对于如何做到管理者自身和工作的效率,管理研究却鲜有提及。德鲁克(1966)在其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前言中曾指出:“关于管理方面的著作通常都是谈如何管理别人的,而本书的主题却是关于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以,卓有成效是我国企业职业化管理者所应关注的关键。

管理者只有首先实现自身的效率,才可能成功地管理好别人。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drucker,1966)。对于使管理者如何变得卓有成效,德鲁克已经在其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做出了明确的论述。此外,《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一书也告诉管理者“如何去做正确的事情,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一个卓有成效的知识工作者、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赵曙明,)。所以在我国转型经济时期,如何培养卓有成效的职业化管理者,是使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走国际化战略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从德鲁克提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一概念之后,无论是管理研究还是企业的管理实践,都对其做出了更深入的探索。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两部著作中,德鲁克对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学习过程。德鲁克一生致力于从“旁观者”的角度对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作为管理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德鲁克始终认为“管理是一项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drucker,1954)。所以,对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探索,也是德鲁克对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管理实践的更深入的研究。

德鲁克从自己的研究和咨询经历出发,认为没有一个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但是,职业化管理者的胜任素质是管理者学习有效的管理习惯,成为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基础。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对于中国企业职业化管理者的素质的论述,并没有从领导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出发,而是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做出了分析。具体对于本文而言,对于职业化管理者胜任素质的论述,能够更进一步地使得职业化管理者对自身有更清晰的认识,而对自身优势的识别则是实现卓有成效的前提条件。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以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为代表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与以经济学为代表对资源有效配置的探索,已经从事实上证明了自19世纪50年代到今天人类对于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的成功。但是,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生产率的开发,则直到近些年才受到应有的重视。本章结合德鲁克对卓有成效管理者的论述就培养卓有成效的中国企业职业化管理者的探索正是对人力资源效率区别于一般人力资源开发方法的探索。

总而言之,正如德鲁克(2005)所说:“我认识许多有效的管理者,他们脾气不同、能力也不同;他们所做的事不同,做事的方法也不同;他们的个性、知识和情趣也各不相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不是具有类似胜任素质的个体的集合,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卓有成效的。因此,培养卓有成效的中国企业职业化管理者对于我国企业而言任重而道远。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虽然这位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已经离我们远行了,但他的理念、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今天,当我阅读这篇《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时候,再一次被大师的管理思想深深折服。

德鲁克认为:“在现代组织中,每个知识工作者都可以成为一名管理者,他可能会被推上负责的岗位,凭借着自己的地位或知识,为真正改善组织的运作能力并获得成果做出自己的贡献。”

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与目标管理紧密相关的是绩效考核,在某种程度上,绩效考核完全可以视为目标管理的一部分。如果光有目标而没有每阶段的绩效考核,那么这个目标可能永远不会有实现的一天。要真正实施目标管理,就必须以绩效考核为后盾。

通过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对管理,也有了清晰的概念和认知。尤其是在管理的目的和责任方面。我觉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的动力,使他们有工作激情,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自信,找到自我,让他们爱上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为组织作出贡献,这就是管理者对大的目的和责任。

我认为管理者不仅要为自己、为组织负责,更要为我们所处的社会以及我们身边的社会人负责。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人,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到外圆内方。

通过我对德鲁克有关资料的查询,深刻的了解到德鲁克对世界管理学的贡献。很多资料对德鲁克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比如说,不错过德鲁克的三大理由:1.他是对全球管理者影响最大的大师;2.他是真正影响世界管理趋势的大师;3.他是格外值得中国管理者学习的大师。不错过此书的三大理由:1.这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华本,让您在最短时间掌握大师的核心智慧;2.生动的分析与表述方式,让您掌握大师智慧更加轻松;3.大量中国式管理案例,将大师智慧与您的管理实践更紧密地相结合。

通过德鲁克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描述,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还要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有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其实,这本书留给我们待以挖掘的东西还有太多,以上所讲的这些不过冰山一角。认真去读、去身体力行,必定会有收获。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中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不胜枚举,每一个原则都可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联想。但是诚如德鲁克所言:“因为管理涉及人们在共同事业中的整合问题,所以它是被深深植根于文化之中。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内容在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日本或巴西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他们的工作方式却是千差万别。”因此,本文只结合自身工作且最触及个人思想的几个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必须要做到卓有成效【p158】。智力、想象力,还有知识,是知识工作者个体最重要的资源。但是在企业中,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组织是能使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工具。知识工作者本身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他的产出是知识、创意和信息,这样的产品本身并无用途,它必须转化为有形的产品才具有实际意义。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的行动上,也只是毫无意义的资源。有的.很有才华的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是因为他把追求才华的本身作为目的,只重视知道什么,而忽视了把他的才华用于社会实践。对企业而言,“效”就是产品,它看得见、摸得着、能说明一切。做好产品,应该作为我们的宗教信仰。好产品是修炼出来的,容不得半点忽悠。

二、管理必须根据需要与机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促使企业及其成员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p8】。一成不变的管理是不存在的,在企业管理的不同阶段,管理的重点是不同的。在管理的某个阶段,管理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同孙子云“良将用兵若良医用药,病万变,药亦万变”。管理应根据具体的运行而调整,管理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我理解目前凝华的主要矛盾在于:高涨的销售势头和滞后的生产效率;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快速交付的要求与落后的质量保证(含设计、生产、材料等)。那么,针对当前的主要矛盾,凝华就需要及时调整管理工作,调配资源,使其能够“根据需要与机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促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人事决策)真正的重点是完成任务的能力。如果具备这种能力,公司可以弥补其他欠缺的方面,反之,如果不具备这一能力,其他方面就毫无价值【p107】。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凝华各个岗位的管理者们,在过去的一年或者是某个时间段里,他完成任务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在述职中我们进行过若干设定、评分、权重,按本原则来看,最重要的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战争中,忠诚和打胜仗是衡量指挥员的基本准则,如果准则很多,却不管打仗,能否存活也是问题了。另外为专业组织甄选管理者,必须要“内行管理”。因为专业人士难以接受一个不尊重其业务能力的人做自己的领导。因此选择工程经理时,选择范围就应该仅限于本部门技术最高的工程师【p109】。

四、企业家精神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创造性的”,它其实就应该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p112】。我们可以高谈阔论愿景、创新、竞争优势、团队实力,但是在鼓舞完员工的士气之后,我们必须要时刻牢记我们的产品现实,我们要老老实实地把精力投入到我们的产品上,离开产品,离开满足客户需求,凝华将什么也不是。企业家精神代表着创新。为使企业具备创新能力,公司必须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机制,进而使得员工具有企业家精神。必须以企业家精神为中心设计各层关系,必须确保其奖励和激励措施、薪酬待遇、人事决策等所有政策,都能够鼓励创新行为而不是惩罚这种行为。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论述十分精辟,但是本书蹩脚的翻译实在是不敢恭维。不过瑕不掩瑜,我硬着头皮反复读过几遍后,把不理想的翻译忽略过去,慢慢地越读越顺利,越觉得其精深的思想还是很值得我们继续反复研读的。

/6/30。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管理实践》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本书以实践为基础,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任务为主轴和精髓,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揭示了管理的本质。

本书的内容可以分为概论和主体内容两大部分:

概论以管理的本质切入,阐述了管理者的角色、职责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主体内容又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西尔斯公司的故事为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车的故事为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了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第三部分以活动分析、决策分析与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企业建立组织结构的要求、选择原则,分析了几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第四部分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为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创造颠峰绩效的组织;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有一个结语,着重强调了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看《管理实践》后,受益匪浅,它启发了我对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系统地论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从这两个基本的观点出发,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做了详尽的描述。其中,营销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顾客,将顾客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而创新则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的吸取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德鲁克指出,伟大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特殊使命作为指引,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只想着如何扩大销售。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业竞争是一场持久战,更是内在的考验。有了自己的核心思想,才会永远耸立于商林。很多优秀却失败的企业缺少的正是对企业组织运作和管理的深刻理解。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员工的责任感从何而来,德鲁克先生主要提出了两条:一是让员工了解情况,二是拥有管理者的愿景。使每个员工感受到必须跟上企业发展的形势,必须要有紧迫感,这种紧迫感经过适时的引导,就变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正如德鲁克所说:“不但企业要发展,企业中的人也要发展,管理者本身也要发展。管理者有责任帮助他人发展。”

管理是企业的精髓思想,而不是独立的高层管理者。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工作,并贯穿企业的目的和使命,为实现企业目标和使命提供组织保证。对不利于企业目标和使命实现的事和人,管理人员要给予有效的约束,但是,事实上脱离企业目标和使命的管理是狭隘和不存的。

在德鲁克看来,绩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只有实现真正的绩效产出,企业才能够维持生存。因此,在德鲁克的管理哲学中,绩效始终是管理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因为,如果没有绩效,管理本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如果缺乏目标,根本就无从管理,所以,经理人务必要先进行“目标设定”,才能进行“有效管理”和“目标管理”。目标不是要决定未来,它们是要动员企业的资源,创造未来。

管理企业的过程就是将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而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德鲁克帮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个人和组织的关系。那就是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但员工对组织的要求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却有着非常精辟的总结,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正义,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而公司部门在关注企业的目标过程中,在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上是否可以再努力提高呢?两者在辩证中发展,缺失了其中的一个部分,在企业的目标达到顶点的同时也是拐点出现之时。

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个组织中,没有什么可以完全预先设定,除了原则。对一个组织来说,无论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如何变化,有效的应对必定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管理的原则,与微观层面上做人的原则,以及宏观层面上治国的原则,大同小异。确立了基本的原则,组织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元规则。但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还需要有具体而正确的规则体系,这就是制度。制度的制定,应该遵循简单适用的原则,应该内在地包涵企业的愿景和管理原则,应该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部门的目标和成员自身的目标。制度的建立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试错和纠偏,不断的改进和删减。未来难以预测,但可以用有系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找出那些改变未来的重大决策。管理者应该留意功能相同或相似企业、其它产业、国家与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是否出现结构性改变的征兆。未来世界迟早会到来,若不做准备,再强大的企业也会陷入困境。对企业主管而言,要能够勇敢地承担创造未来的责任,这也正是强者胜过竞争者的根基。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常常提醒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把握住自己,而只有把握了自己,才能把握企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毅,刘芳.浅谈如何管理企业—读德鲁克《管理实践》感言[j].价值工程,(9).

德鲁克管理思想读后感

德鲁克一生以“旁观者”自居,以“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法则,运用其睿智的才思及远见卓识,带着一双“热眼”去观察和感知世事运行的规则和规律。作为“一个走在信息时代前面的人”,“他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在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都留下了精辟的见解和耐人寻味的启示,成为“当代最经久不衰的管理思想家”。德鲁克凭其扎根于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奠定了他在现代管理学上的开创者地位,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本书摘录于德鲁克业已出版的十本经典著作,集德鲁克毕生著作的精华于一身,浓缩了德鲁克几十年来关于管理、个人和社会的思考。

德鲁克从回答管理的内涵入手,在对管理的维度、企业的宗旨和使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非盈利组织给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存在的社会问题、管理的新范式、管理人员需要获得的信息、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选拔人才的原则等问题。同时,针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企业家企业”和“新企业”等概念,指出了关注市场、建立高层管理团队和企业家战略的必要性。在论述企业的宗旨时,德鲁克认为,营利性不是企业的和商业活动的最终目的,它只是其中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利润并不是企业的行为和决策的解释、原因或其合理性的依据,而是对其有效性的一种考察。我们必须从企业的宗旨入手来理解“企业是什么”。企业的宗旨必须是存在于企业自身之外的。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一种器官,所以企业的宗旨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

企业的宗旨只有一种适当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企业是什么”是由顾客决定的。顾客所购买的,并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绝不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产品,而始终是“效用”。顾客是企业的基础,是使其持续存在、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样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传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材往往这样定义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组织。这样的定义很容易让人将企业存在的宗旨着重于盈利上,从而忽视了企业作为这个社会的组织,它需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服务。社会需要能够为其创造价值的企业,同时社会会给予这样的企业必要的回报,而这才是企业利润的根源。汽车制造企业不只是一个生产汽车的组织。他们所做的不是将生产汽车的成本加上企业期望的利润率作为价格向社会销售。他们应该是为了向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提供方便、舒适、快捷的交通解决方案而存在的。当他们为顾客创造了效用以后,顾客愿意为这样的效用付出多少,这才是企业的利润源泉。

因此,虽然我们一个劲的强调“顾客即是上帝”,但是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我们不自觉的会提高自己的地位,将目光放在自己为这个产品投入了多少成本上,而忽视了客户得到了效用。即使是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每一本经济学教材都指出顾客购买的不是一件产品,而是购买该产品后能为他们带来的价值或者效用。但是,每一本经济学书籍同时又马上将这一切抛诸脑后,花费大量的篇幅研究成本、价格,他们把价格定义为顾客为取得某一种东西或服务的所有权而要支付的金额,而产品为顾客所带来的东西却不再被提及了。现实中有很多案例正是企业仅仅在很小的一个方面满足了顾客的需要就取得了成功。

以“余额宝”为例。阿里巴巴仅仅是让顾客将在淘宝网中放置的余款转换一个地方,就可以让顾客得到远高于活期利率利息。这极大地满足了顾客关于小额闲散资金的理财需求,让其在短短的几个月就能够募集超过4000亿的资金,发展到后来,很多顾客甚至将银行卡中的大额闲散资金也放置在“余额宝”,使得其不仅仅是余额的宝了。很显然,在这项满足顾客需求的业务中,阿里巴巴收益颇丰。但是,我们知道,货币基金的运作模式其实早就存在了,然而是“余额宝”真正地让顾客们开始了解货币基金,是阿里巴巴为顾客提供一个非常方便可靠的购买货币基金的方式。

就像德鲁克关于管理的几条基本原则的论述,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净收益或净损失本身,都不足以衡量管理与企业的工作业绩。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讲,结果只存在于企业的外部,而在企业的内部,只有成本。

从这也联想到管理的三个维度中,提到“管理组织机构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管理的维度中包括了社会责任的内容,正是因为管理是帮助组织实现其效用的工具,而组织作为社会的一种器官,其效用中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商业企业之所以会存在,就是为了要向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为了给员工和管理者提供工作机会,甚至也不是为了给股东赚取利益和发放股息。为了履行义务、实现工作目标以及向顾客提供商品和服务,商业企业必然会对人、社区和社会产生影响。作为邻居与提供工作和税收收入的来源,同时也是废物和污染物的来源,企业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国的大型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已经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些管理规范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通过每年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来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在上市公司“中国远洋”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查阅企业在近十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然而对于中国很多公司乃至整个社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很可能和德鲁克先生关于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理论不相符,他们往往忽视的社会责任的限度。组织的首要社会责任就是执行其职能,如果它不能认真负责地执行其职能,它就无法提及做到任何其他的事情。一家破产的企业不会是一个令人向往的雇主,也不太可能成为社区的好邻居,它也不能为未来的工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所需要的资本。不管在任何时候,只要商业企业忽略了经济绩效这一限制条件,并承担了它没有经济支持的社会责任,那么它很快就会陷入困境。同时责任和职权是相对的,判断是否承担了过度的社会责任的依据就是是否拥有相应的职权,能够承担得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在任何时候,当要求企业承担这项或那项责任时,人们应该问一下:“企业享有这种职权吗?它应该有这项职权吗?”如果企业没有而且不应该有这项职权,那么由企业来承担责任就大可怀疑了。

在很多自然灾害后,人们往往热衷于关注很多知名企业的捐款数额,我也是这样的,认为这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只要捐款数额稍微有一点不符合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会口诛笔伐。很多人会关注,麦当劳捐了多少,中石油又捐了多少。然后得出结论,中石油捐的多,麦当劳几乎一毛不拔,还是咱们的国企好。但事实上中石油和麦当劳有这个社会责任吗,他们承担了这项社会责任对应应该拥有哪些职权呢?他们没有赈灾的责任,很显然,因为他们没有吸收救灾款,组织救灾的职权。这个责任是政府的责任。然而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变成了对企业的道德绑架,很多知名企业只有认捐。例如万科,当时只是由王石发起在公司范围内职工的捐款,以公司名义的捐款很少,于是万科承受了很大的社会压力,甚至对其品牌形象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万科只能追加捐款。事实上,像万科和麦当劳这样的企业,只要守法经营,依法纳税,向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努力减少由于生产活动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即可。像中石油这样的国企,比起捐款,提供清洁的能源,减少作业污染似乎更符合他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但是在这方面“两桶油”做得都很差。油品质量低下,含硫量高,造成汽车尾气都能成为雾霾的主要原因,这时,社会舆论在引导提倡车主少开车的同时,应该监督这样的能源供应商提高油品质量,这就是他们的社会责任。相反,车主作为消费者一方,其实是没有责任的,他已经为这样的汽车和油品付出了相应的价格。

感谢这本书,能够让我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来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让我在看待事情时更理性,更全面。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阅读《管理的实践》结合实际工作,我们找到了企业管理的一些共性,也更加启发了我们今后如何做好本单位工作的思路。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真正提高物业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使物业公司领导班子提出的维护企业利益,完成两大任务(节约降耗和做好维修工作)落到实处,工作实践证明,提高工作效率,圆满完成工作的基础就在于员工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的员工才会真实地感到工作是自己的份内事,才会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能力去完成企业赋予的任务,而不是敷衍了事。正是靠了这种责任感,物业公司才能够组织起员工不断地创新工作,取得了去年(2005年)节约资金、挽回损失共计400多万元的成绩。

员工的责任感从何而来,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德鲁克先生主要提出了两条:一是让员工了解情况,二是拥有管理者的愿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有同感,在初汽摩公司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确定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愿景,提出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此我们按照公司的要求,大力进行宣传,使全体员工振奋了精神,看到了希望,随后物业公司根据自身的功能,明确地提出了物业公司发展规划,确定了以维护企业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我们的任务。通过上述工作,使每个员工感受到必须跟上企业发展的形势,必须要有紧迫感,这种紧迫感经过适时的引导,就变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物业公司才有了2005年的工作成绩,正像德鲁克先生在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中所分析的那样:“惟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而非满意度。”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最终定稿]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中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不胜枚举,每一个原则都可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联想。但是诚如德鲁克所言:“因为管理涉及人们在共同事业中的整合问题,所以它是被深深植根于文化之中。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内容在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日本或巴西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他们的工作方式却是千差万别。”因此,本文只结合自身工作且最触及个人思想的几个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必须要做到卓有成效【p158】。智力、想象力,还有知识,是知识工作者个体最重要的资源。但是在企业中,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组织是能使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工具。知识工作者本身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他的产出是知识、创意和信息,这样的产品本身并无用途,它必须转化为有形的产品才具有实际意义。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的行动上,也只是毫无意义的资源。有的很有才华的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是因为他把追求才华的本身作为目的,只重视知道什么,而忽视了把他的才华用于社会实践。对企业而言,“效”就是产品,它看得见、摸得着、能说明一切。做好产品,应该作为我们的宗教信仰。好产品是修炼出来的,容不得半点忽悠。

二、管理必须根据需要与机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促使企业及其成员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p8】。一成不变的管理是不存在的,在企业管理的不同阶段,管理的重点是不同的。在管理的某个阶段,管理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同孙子云“良将用兵若良医用药,病万变,药亦万变”。管理应根据具体的运行而调整,管理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我理解目前凝华的主要矛盾在于:高涨的销售势头和滞后的生产效率;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快速交付的要求与落后的质量保证(含设计、生产、材料等)。那么,针对当前的主要矛盾,凝华就需要及时调整管理工作,调配资源,使其能够“根据需要与机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促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人事决策)真正的重点是完成任务的能力。如果具备这种能力,公司可以弥补其他欠缺的方面,反之,如果不具备这一能力,其他方面就毫无价值【p107】。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凝华各个岗位的管理者们,在过去的一年或者是某个时间段里,他完成任务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在述职中我们进行过若干设定、评分、权重,按本原则来看,最重要的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战争中,忠诚和打胜仗是衡量指挥员的基本准则,如果准则很多,却不管打仗,能否存活也是问题了。另外为专业组织甄选管理者,必须要“内行管理”。因为专业人士难以接受一个不尊重其业务能力的人做自己的领导。因此选择工程经理时,选择范围就应该仅限于本部门技术最高的工程师【p109】。

四、企业家精神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创造性的”,它其实就应该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p112】。我们可以高谈阔论愿景、创新、竞争优势、团队实力,但是在鼓舞完员工的士气之后,我们必须要时刻牢记我们的产品现实,我们要老老实实地把精力投入到我们的产品上,离开产品,离开满足客户需求,凝华将什么也不是。企业家精神代表着创新。为使企业具备创新能力,公司必须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机制,进而使得员工具有企业家精神。必须以企业家精神为中心设计各层关系,必须确保其奖励和激励措施、薪酬待遇、人事决策等所有政策,都能够鼓励创新行为而不是惩罚这种行为。

五、体现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是重视贡献【p171】。所有人都重视贡献,注意对成果负责,其注意力就不会为自身的专长或技术沾沾自喜,而更看重自身专长或技术对全局的贡献;不会为其自身所属的部门所局限,而会看到公司的整体绩效;就会更重视外部世界重视客户,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公司内部和别人的议论。所谓专长,不论是管理、销售还是技术,本身就是片面、孤立的。即便是技术,也是局限于某个技术局部,也必须与其他的专长或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成果。强调贡献,首先是有利于上下沟通,上下级都以贡献为准则,由下级自行设定的贡献(目标),其完成情况往往超乎上级的想象;其次有助于横向沟通,能够促进团队合作,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以便与其他人结合而产生成果;第三是有助于自我发展,因为你要做出贡献就会想办法提升自己,越想做出大贡献就会越提高自己;第四有助于培养他人,因为焦点在于贡献和成果,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将更为远大,也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那么,我们还应研究每个员工对公司的贡献,他是否胜任岗位,他的贡献的价值所在《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论述十分精辟,但是本书蹩脚的翻译实在是不敢恭维。不过瑕不掩瑜,我硬着头皮反复读过几遍后,把不理想的翻译忽略过去,慢慢地越读越顺利,越觉得其精深的思想还是很值得我们继续反复研读的。

2013/6/30。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最近读了德鲁克的一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从事制造管理的我被深深的触动,做管理就要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如何才能是使自己的管理卓有成效?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不但要“把事情做对”,更重要的是“做对的事情”:

一次把事情做对,不用重做体现的是效率,做对的事情是方向性问题,只有方向对了,才会有好的结果,有成效;方向不对,会做很多无用功,效率也低下,更谈不上成效了。捷士多在这一点上也曾经有过类似的问题,就是在某些项目上面,可行性没有深入分析清楚,贸然启动推进项目,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结果实施完后发现一点效果都没有,才发现方向错了,完全没有成效可言!所以管理者首先必须把握准确的方向,控制好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才能最终取得好的成果。

管理好有限的时间:

要获得好的成效,还得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在企业每个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还得和公司、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沟通协调各种事情,各种琐碎的事情、会议所花费的时间很容易就会把一天的工作时间都占用了,让你无法脱身出来处理一些重要的事情,这样工作的成效就无法体现出来。所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将工作流程化,简单化,这样就容易将一些工作授权给别人(下属)分担推进,也能很好的完成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就可以脱身出来思考或推进更重要的事情,系统推进相关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事必躬亲并不是好的管理者。

重视贡献:

管理者的作用就是维持组织正常运转,并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要取得进步和发展则必须不断获得好的成果,也就是要不断地做有成效的事情。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重视对组织的贡献。在一个企业,需要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在各自的岗位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些贡献可以是安全、品质的改善,也可以是成本降低,纳期缩短和效率提高,甚至是5s方面的微小改善(微小的改善积累到一定量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大的方面可以客户满意度的提高。读后感・只要管理者们都不断地作出贡献,那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果。如果管理者只是吃老本没有新的贡献,那么企业是不可能进步的,甚至会退步,被市场淘汰。

要事优先(关注轻重缓急):

每个管理者每天手头上要处理的工作可能有很多项,如何将这些工作划分轻重缓急对工作的成效是起到非常关键作用的。重要紧急的事情优先去做,不重要不急的事请可以不做或有时间再做。

彼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读后感德鲁克非营利组织中领导者的任务是

本书最后写道:读完这本书明天你准备做些什么事情?哪些事你不打算做了?这是两个平淡无奇的简单问句,但发人深省。

这本书读的磕磕绊绊,因为“沉迷”于眼前的工作不能自拔。但很庆幸还是坚持读了下来。

首先想到的更多的是非营利组织和我们自身的关系。

毫无疑问非营利组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都有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过非营利组织的服务。那对于我们而言,是否有参与过非营利组织的建设呢?或者说有这种想法和准备。

我想不论是我们有打算为非营利组织服务还是暂时没有考虑,本书都让我们对非营利组织有了更多的认识。让我们了解到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特点和相对于其他组织更为复杂的关系网络。同时也学习到很多关于个人发展很多思考。有很多指导方法实际上也是对其他组织有很好借鉴意义。

比如开篇讲到的组织要有一个清晰的.使命,作为一名好的领导者首先要做就是共启愿景。

然后是以身作则/使众人行/激励人心/挑战现状。这本书不仅是一本非营利组织指导用书,更是一本领导力和管理学著作。不仅深入探讨了组织发展,也给个人发展和人生规划提出深刻的见解。

如同本书讲到的自我发展和人生规划是我们自身责无旁贷地责任,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我想在准备成立一个组织或者管理一个组织之前,首先要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一件很简单又很难的事。

首先是个人的局限性,其次是受周遭琐碎的羁绊,再次是沉迷于当下工作。

个人的局限性往往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基本动作和基本习惯。我们都知道庄稼在地里要是仍由自由生长而不加管理,总是会被丛生的杂草挤兑而长不出饱满的果实。同样我们自身如果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则也会干瘪无力。

举个例子,长期作息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身体不健康,不坚持读书学习,则会精神空虚。每天的信息量太大是我们面对巨大挑战。很多时候我们被这些琐碎搞得精疲力竭。

我们习惯于做加法,怎么让更多的人喜欢我?如何增加技能?怎样挣多money?

现在也要考虑一下断舍离,做好减法。不必要的社交是不要减少甚至不参加。不必要的东西是不要少买,花的不仅是钱还有时间。手机上的应用是不要清理一下,碎片化的时间累积起来比你有效工作时间还长。很多人说人的差距都是在业余时间产生的。现在可以说差距都是在碎片化时间怎么用手机产生的。

沉迷于当下的工作是很多人不能自我超越和自我更新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一个只有脚踏实地,而没有仰望星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同理,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干,而没有远景规划的人是没有前途的。全力以赴做好当下的工作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坚持每天花一点时间来接触外界的东西以此来弥补当下工作的局限性。

这是一个多元化和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的人生也不是打一场仗就结束,我们个人的使命要和组织使命紧密协同,奉献的同时需要不断调整,将自身的光和热洒向更多的地方。

感恩w书友社提供平台,不遗余力地带领大家学习/分享/实践/成长。作为w书友社的一员,我们要为她的发展建言献策,使之发展壮大,给更多的人带去积极的影响。让他们的工作和生变得更加美好。

德鲁克管理理论读后感

翻开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大致上了解了德鲁克先生,20世纪著名的国际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一生著述颇丰,其作品远销全球130多个国家。2002年6月,德鲁克成为美国当年“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德鲁克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曾说:“20年前,海尔创业初期,当时管理类书籍少之又少。当我知晓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后,很快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德鲁克先生就像是你的一位同事,虽然与你面对相同的事实,却从不同的视角说出了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新理念。”由此可见,德鲁克的思维是多么的活跃。

看完了这本书,我若有所思,心有所悟。中国不缺少好企业,而缺少真正有效的管理者。谁是管理者?如何做好一名管理者?管理者对组织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许多人亟待了解的问题。那么,管理者是要管人么?不,这本书告诉我,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我觉得:很多管理者就是因为没有彻底的理解管理的真正内涵,结果忙忙碌碌导致了没有带动企业的真正发展。

我认为:一个企业生存的第一要务是管理,如何让管理卓有成效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身为一名管理者,他只有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企业的成绩,才算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管理必须有效,这样才有价值。管理者不仅要让人才充分发挥特长还应该要学会善用专精于某一领域的人,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要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做事应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以保证及时完成最先需要做的事,还应养成“对外界作出贡献”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别人的优点,而不是消耗时间去改造缺点,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身为管理者有些时候要做出一些重大的决策,这时他们就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例如,费尔先生,他就是一个伟大的决策者。费尔先生于20世纪初担任美国贝尔电话公司总裁,为该企业服务将近20年。在他任职期间,贝尔公司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国企业之一。他从“照顾社会大众的利益”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为社会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的口号。他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带动了公司的发展。我想,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向他学习。

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我们每一个人做事都应该要有重点,只有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完成得更加出色,更加完美。还有就是在我们工作的时候要有贡献性。从这本书中,我总结出了几个观点: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管理的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善用有效的时间;管理者要学会做决策并保证决策有效;管理者必须对公司作出贡献;管理者要懂得先做重要的事;管理者要学会发挥他人的长处等等。

总之,看完这本书,我获益匪浅,希望以后能多看一些德鲁克写的书。

彼得德鲁克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彼得德鲁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这本管理巨着,是我觉得迄今为止在管理方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本书。他的许多思想曾经启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如今看了他的这本巨着也让我茅塞顿开。其中最让我深思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将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

现在,作为一个用不同的方式卖书的书店,我们的理想是用知识创造价值。理想的.实现并不容易,我们创造价值的模式还只是在摸索当中,为了能更好地进步,我先总结一下到现在为止的书店情况。

现在以卖书为主,从“以书会友”开始,一方面可以积累一些客户资源,另一方面能够积累经验,还可以稍微地赚点钱。书是以活动的方式来卖的,我自己举行了四五个活动,有“雪中送书”“三余图书推荐”“新周公解梦”等,这三个活动是我最主要的活动,也都举行得很好,尤其是“新周公解梦”活动,为好多朋友解过梦,技术性还是有一些的。前段时间,有时心情很急燥,在销售额和活动之间总是把握不好,虽然有几次说是要把解梦放在首位,可是还是不知不觉地要看销售额。这是我目前的大概情况。另外还有几个合伙人在各自努力着。小虎举行了一个“小虎装修咨询热线”;老万搞了一个“吻雨设计咨询”;咪咪在做“咪咪化妆咨询”;amulet在做“mbti性格测试”的活动;等等。

现在的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创造价值,而在创造价值方面我们又该如何分配好时间和精力。这些天一直都在想这件事,现在就以自己为例来分析一下吧。我所能提供的价值可以说都包含在活动中。

第一:“雪中送书”,意思就是提供比当当卓越更多的选择,很多绝版的书、印量少的书都能提供给顾客,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再努力,一方面是“库存量”,我的计划是每人对自己专业的图书,有一个广泛的收集,我的话就是心理学、管理学的书籍,另外当然还要有一些大众性的文学社科图书,另一方面渠道要不断扩展。

第二:“三余图书推荐”,这是帮顾客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图书,这方面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要对好多书都很熟悉才行,在这方面,我现在在群里每周会介绍一个作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地学习,而昨天苏悦也帮我出了个主意,她也在这方面每周推荐一本书给大家,昨天推荐了《中国美学十五讲》,效果很好。在图书推荐方面,还要跟专业联系起来,我在心理学和管理学上要多下些功夫。

第三:“新周公解梦”,解梦是要求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在这方面好多我解过梦的朋友,他们也都很受启发,在这方面我决定有所改变,解梦前先提一个要求,就是解得好的话要对方面必须买一本最适合他的书,跟图书推荐联系起来,因为解梦是很花时间的,而推荐书给对方也是对他很有价值的,所以这样联系起来应该是可行的,至于中间自己也不喜欢的强迫买书的做法,如果事先跟对方商量好,那其实跟赌博也没有什么区别,倒是不算强迫,而是愿赌服“输”,而这“输”还输得很有品味,是一种又赢的“输”。这三个方面是我的必修课,也是每天都要努力的地方,希望能把自己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三个方面有点多了,不过我会把三个方面融入一个活动中,也就是解梦的活动中。(在这方面还是“想”错了,如果你跟一个网友刚聊几句就要他付出什么,他一定会认为你是骗子,而建立信任又是一开始最重要的活动,所以,一开始什么都不要要求是最好的。以后就要这样去做。而在解梦方面,每天至少都解一个梦,这样积累下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因为现在自己能做的,解梦是我最重要的活动,所以先把精力放在这上面。)。

在做完上面的分析之后,如果正面地回答我们的业务是什么,那么我可以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帮顾客解梦,在解梦的过程中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图书,另外,我还要为顾客雪中送书,提供信用保证,解决其它问题。而我也只是书店里的合伙人之一,其他的合伙人也都有他们能作出贡献的地方,当每一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价值之后,我们再做一个总结,让大家协调好,以使团队能够做出最大的贡献来。

德鲁克日志读后感

用了两周的时间读了《德鲁克日志》,大师的很多观点都来源于实践,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组织的精神是自上而下树立起来的

行动指南:

反思你公司的定价策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来定价。

行动指南:反思你公司的定价策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来定价。建立一个团队来帮助协调成本结构,确保公司在当前价格的基础上获得必要的利润。

行动指南:作出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谁是正确的”。

1.成功的收购必须要建立在企业策略的基础上,而不是只考虑财政策略;

2.成功的收购必须要建立在收购者为收购所作出的贡献基础上;

4.收购者必须要对被收购公司业务、产品或是顾客给与尊重;

6.成功的收购还必须确保很快为收购企业的员工以及被收购企业的员工提供可预见的晋升机会。高效的管理者深知:他们每天必须要高效地处理很多事务,为此,他们必须要专注。专注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要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中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摆脱过去的羁绊,抛弃过去,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

如果不能学会在系统中有条理地,有目的的抛弃,一个组织就会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该组织内最宝贵的资源也会浪费在本不应该,或不再应该投入的事情上。因此,未来的机会也就牺牲在了昨天的祭坛上;因为组织内的资源,尤其是生产率最高的人才都束缚在了过去之中。愿意抛弃过去的公司寥寥无几,以至于很少有公司掌握着把握未来的资源。

将资源从无效的事情中解放出来,让有能力的人自由的施展才华,从而把握住未来的.机遇。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动荡时代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变动中的管理界》(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ing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想起尼采的一首诗,“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终其一生,都在孤独中专注于哲学思辨。德鲁克也总是作为旁观者,冷静地观察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人生就是一系列的选择,如果尼采和德鲁克选择了名利场,他们的生命肯定是另外一番景象。

围棋泰斗吴清源经常说的话是“勿搏二兔”,同时追逐两只兔子,最大的可能是两手空空。认准一只兔子追下去,还可能有所收获。

人的精力、组织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专注于一件事情,才能想得更深、做得更到位。专注不等于坚持,有时更是意味着放弃。道理再简单不过,但是在具体的选择面前,是坚持,还是放弃,永远都是一个难题。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有两大具体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平衡组织当前的和长期的利益”。管理者都会关注未来,但是投资未来会有成本和风险。如果为了未来的利益,要损害或者放弃当前的既得利益,这时候选择就变得艰难。

成功的个人,专注意味着收心。面对应酬,要向钱钟书那样敢于说不,“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成功的组织,专注更意味着放弃。放弃需要有对未来的远见卓识,以及挑战自身的勇气。为了明天,每个管理者都应该严肃认真地考虑,我该放弃些什么。

引用

在下面三种情形,我们应当采取措施都应该是:直接了当的放弃。第一种情形:如果一个产品、服务、市场或流程“还有几年好日子”可过,那么就应该选择放弃。正是这些奄奄一息的产品、服务或流程,常常需要耗费最多的心力和最大的努力,并且牵绊着生产效率最高、最能干的人。第二种情形:如果一个产品、服务、市场或流程唯一留存的原因,只是因为在会计帐目上完全注销了,而没有任何其他价值的话,我们就应该放弃。从管理的目标角度来看,没有“不花钱的资产”(cost-leassets),只有“沉没成本”(sunk costs)。第三种情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应该放弃的理由,就是为了保存而保存。其实,保留那些“行将就木”的产品、服务、市场或流程,反而使得处于成长期的新产品、服务或流程受到阻碍或被忽略。

德鲁克管理格言

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建价值,是在摧毁价值。

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在时间之中,在社会领域里,没有人随着时间的开始而展开生命、随着时间的终结而结束生命;每一个人都从前面的人接受历代留下的遗产,持有短暂片刻,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计划不只是一堆数字。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

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

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

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惟有走在变化之前。

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经营目标可以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可以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间。

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总是带有风险的。

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制定者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辩护,没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

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如果组织把精力放在出成果的地方——即放在机会上,那么就会有兴奋感、冲动感。

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领导者的唯一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

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就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为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努力。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这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

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在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

经典德鲁克论管理

德鲁克“112358”的定义是企业的一个目的;企业的两个职能;关于管理的三大任务;管理者的五项工作和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

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

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

企业的两个职能-------营销和创新。

管理的三项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和使命,考虑成果和绩效;内部工作有。

成效,员工满意度高具有责任感;考虑社会影响承担社会责任。

五项工作-----------设定目标、组织工作、激励和沟通、绩效评估、培养人才。

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市场定位、创新、生产力、实物和财力资源、获。

利能力、管理者绩效和培养管理者、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社会责任。

公司组织有大有小,职位有高有低,但管理者的核心应该是一致的,最终检。

验管理的是企业的绩效,管理者的工作就是为整体绩效负责。现在企业需要的管。

理原则是能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团队。

合作,调和个人目标和共同福祉。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唯一能做到这点的管理。

原则,并将公司的客观需求转变为个人的目标,因此能确保经营绩效。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

人的工作。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确定了总的经营目。

标后,必须对其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

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目标是公司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

引力。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

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动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目。

我们飞来,却要我们象雄鹰一样勇猛地向它飞去。

读后感有很多,暂时就写这些吧,其实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应该都。

可以从这本书上找到答案。

2011-8-2。

德鲁克管理理论读后感

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企业管理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地论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一语道破了企业的核心价值问题。从这两个基本的观点出发,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做了详尽的描述,在阅读的过程中,德鲁克先生的独到的见解,精辟的阐述,常常使读者兴奋不已,并产生共鸣,精彩的例证往往穿插其中,用事实佐证了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

刚刚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这样的疑问,《管理的实践》一书,以美国20世纪前半叶的企业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距今天已有50多年了,那时的管理思想还能否运用于今天的企业,这是顾虑之一;德鲁克先生是以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企业为研究对象,能否运用于现今的中国企业,其间的跨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企业的发展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发展,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其理论能否运用于完全不同的环境,这是顾虑之二。我是带着对德鲁克先生的敬意和对此书的疑虑来阅读这本书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关注的是企业管理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共性,而尽可能忽略它的特殊性,因为只有找准企业管理的共性,才能把握企业管理的规律性,从而在别人的管理经验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德鲁克先生在该书的第11章,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一文中对管理者的目标如何确定,由谁确定的论述中是这样说的:“每位管理者必须自行发展和设定单位的目标,当然高层管理者们仍需要保留对目标的同意权,但是发展出这些目标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的确,这是他的首要职责。”

联系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对这个观点我也有着深切体会,就拿北汽物业公司来讲,我们的各项管理目标中有许多是由我们对自身工作的理解和定位而自己设定的,如果我们在物业公司管理的全过程中都等着上一级领导的具体安排,那就是逃避责任的借口。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自己设定目标,自己进行监督和考核,这才是德鲁克先生所倡导的,管理的职责所在。比如武圣东里小区的燃气供暖锅炉的燃气量历来就没有考核的指标,但我们知道如果能加强管理,措施得力,根据气温随时进行调整,供气量就一定能够节约,而按传统办法管理是不可能节约的。本着这个想法,我们制定了20xx年—20xx年供暖季加强管理的办法,调整了上岗人员,对规定锅炉进行了动态管理,经过生产科和二车间的共同努力,20xx年—20xx年供暖季燃气费比上一个供暖季减少25.7万元(上一个供暖季为168万元,20xx年—20xx年供暖季为142.3万元)。

由此可以印证德鲁克先生所倡导的每位管理者,必须自行发展和设定单位目标的正确性。如果用我们的话来说,那就是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正如安庆衡董事长在北汽摩20xx年工作会上所说的那样,“每个单位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经典德鲁克论管理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德鲁克在他的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指出,管理人员有两项特殊的任务(企业中其他人都不需要担负这两项任务,而且凡是必须承担这两项任务的人都是管理人员),第一项任务是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总和的真正整体,该整体能够把投入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比各项资源的简单总和更多的东西。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要求管理人员尽可能有效地利用他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这是创造出一个真正整体的唯一途径。

管理人员的第二项特殊任务是在其每一项决定和行动中协调当前的和长期的需求。他如果牺牲了当前的需求和长期的需求中的一项,就会使企业受到危害。这就是说,他必须既注意近处,又看到远处。

为了完成这两项特殊的任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有五项基本作业。这五项作业合起来才能把各种资源综合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有机体。

首先,管理人员要制定工作目标。他决定目标应该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应该做些什么,这些目标在每一领域中的具体目标是些什么。管理人员要把这些目标告诉那些同目标实现有关的人员。制定目标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在经营成果和实现信念之间进行平衡,在企业的当前需要同未来需要之间进行平衡,在所要达到的目标同现有条件之间的平衡。制定目标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其次,一个管理人员要从事组织工作。他分析所需的各项活动和关系,对工作进行分类,把工作划分成各项可以管理的活动,又进一步把这些活动划分成各项可以管理的作业。然后把这些单位和作业组合成为一个组织结构,选择人员来管理这些单位并执行这些作业。组织工作也要求有分析能力,由于是与人打交道,所以要求有正直的品格。

管理人员工作中的第四个基本因素是衡量。管理人员要为每一个人确定一种业绩衡量标准,使员工集中注意于整个组织的成就,同时又注意于他本人的工作并帮助他做好工作,管理人员对成就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衡量首先要求的是分析能力,但也要求把衡量用来促使实现自我控制,而不是滥用来从外部和从上面控制员工。

最后,一个管理人员要培养人,包括他自己。该项工作要求有分析能力和正直的品格。管理人员的这五项工作中的每一项都可以再细分为若干子项,而每一项工作都要求有不同的品质和条件。

制定目标、组织工作、激励和信息交流、衡量考核以及培养人员,是正式的、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人能够制定目标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管理人员,但是一个人没有制定目标的能力却不能成为一个恰当的管理人员,其他几项工作也是如此。管理人员只要通过提高这些工作的技术和成就,具备了相应的素质,才能够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管理人员。

彼得德鲁克读后感

组织每隔6至12个月在以下方面系统化地发现可能成为机会的变革,我称其为“机会的窗口”。

流程的需要;

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人口的变化;

意义和观念的变化;

最后是:

新知识。

但是,如果企业通过挖掘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创新,包括本企业、市场、知识、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发生的事件,那么这种创新的风险就比没有挖掘这些机会的创新活动低得多。

创新不是“天才的灵光一现”,而是艰苦卓绝的工作。同时,这种工作应成为企业每个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经常性的工作内容。

摘自《21世纪的管理挑战》第3章《变革的引导者》,彼得?德鲁克/著。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卫生系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精选20篇)
    卫生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卫生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卫生工作总结的实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县盐务治理局是于二〇
  • 12-22 旅游竞聘演讲稿三分钟(精选16篇)
    三分钟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正是在这短暂的时刻里,我们能够采取行动、做出决定。总结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希望以下的范文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 12-22 工会换届领导总结讲话(模板18篇)
    演讲稿是一种以口头形式向大众传达想法、观点和信息的文稿,它是公开演讲时的重要参考材料。最后,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以下演讲稿范文,感受其中的情感共鸣和情怀振动。它们或
  • 12-22 禁毒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汇总12篇)
    工作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接下来是一些有关工作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
  • 12-22 保险营销培训心得大全(19篇)
    培训心得的撰写是对自己价值观和认知方式的反思和总结。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公司邀请到了著名的营销策划专家张
  • 12-22 幼儿吹气球的教案(专业14篇)
    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教学准备,提高教学效果。这里有一些经过验证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出示图片“美丽的气球”,引导幼儿感
  • 12-22 党委作风建设工作汇报(精选18篇)
    工作汇报是向上级领导和同事展示自己工作成果的一种方式,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加深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工作汇报是一种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可以促进团队协作和共同进步。
  • 12-22 运动会加油稿接力(精选20篇)
    参加运动会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凝聚力。请大家参考以下精选的运动会总结,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1.超越对手,超越自我,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
  • 12-22 村支部书记脱贫先进材料(优质14篇)
    作文是我们表达自己独特个性和思想的有效方式,让我们的声音被更多人聆听和理解。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的水平和表达能力。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
  • 12-22 生物工程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18篇)
    毕业生有可塑性强和不确定性的问题。特别是现在毕业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毕业的。他们又具有了很多时代特点,比如强调和关注自我,追求自我感受、承受压力弱等。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