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数学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教学方案(实用8篇)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数学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教学方案(实用8篇)

时间:2023-09-30 07:41:07 作者:QJ墨客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数学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教学方案(实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篇一

解答:对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相关的计算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相应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表象以及质量观念、时间观念。

对于一些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如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和质量单位(如克和千克),我们经常借助学生身边的物品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例如,一个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一枝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8厘米,一袋盐大约重500克,一分钟大约能跳绳80下,大拇指的指甲盖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等等。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如本册教材中的千米和吨,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经常见到这样的单位,但无法直接通过用手比一比、用尺量一量、掂一掂等方式来建立相应的表象。因此,要建立这样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需要运用间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像来加以培养。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通过对千米和吨的间接感受来建立相应的观念。例如,让学生实际步行1千米,数一数走了多少步,看看用了多少时间,体会一下走1000米的疲劳程度。也可以先走100米,再去想像如果走10个100米,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教学吨的时候,可以让几个学生尝试着抬一袋50千克的大米,再想像如果有20袋这样的大米会有多重,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1吨大米、1吨棉花大约占多大的体积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第二种方式是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观念。例如,告诉学生从学校到附近某一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a城市到b城市大约是多少千米,告诉学生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多少吨,告诉学生像鲸鱼、大象这些大型动物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吨。

需要说明的是,长度观念、质量观念的建立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任务,也不必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更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体验、感受,逐步地培养。

解答: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教材编写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教材第15页的主题图以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的题材引入,为后面几个例题的计算问题提供现实素材,主要也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为学生介绍动物种数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现实素材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题和根据问题列式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小学生确实不能很好地理解“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等概念,对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楚地辨析,以至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符合逻辑,没有实际意义,如“已知的哺乳类种数比中国特有的鸟类种数多多少种?”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而不是放在同一个统计表中加以呈现。例如,教学例1时,只呈现“中国特有种数”一列,引导学生提问题,列算式。教学例2时,只呈现“已知种数”一列。这样就可避免学生的思维混乱,学生也不至于提出前文所述的无实际意义的问题。

三、为什么教材中要编入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内容?

解答:过去对于周长、面积、体积的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特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推导以及利用公式计算这两方面。因此,学生没有形成对这些概念的一般性理解,以至于在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虽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却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一般多边形的周长,理由是老师没有教过这些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周长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个概念没有形成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因此,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使学生先充分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知道平面上任一封闭图形都有周长,并可以用绳子、直尺等工具来测量一个一般封闭图形的周长,知道任一多边形的周长即是各边长度之和。在此基础上再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就只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对边相等或四边相等)的过程,具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

同样的道理,在后面学习面积、体积时,也应加强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一般性理解。

四、如何把握“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层次?

解答:本单元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借助分实物的过程,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掌握余数比除数小的原理。第二层次是脱离实物,计算一个抽象的有余数除法式题。第三层次是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作一具体说明。

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除法。重点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余数是怎样产生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如果平均分后正好分完,利用已学知识“表内除法”写出横式,再把横式改写成竖式,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教师需要介绍竖式中各部分的来源与写法。

2.如果平均分后还有多余的,根据分的过程写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即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下的数量。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此处横式中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而竖式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还不涉及到计算的层面。

3.保持总数不变,改变每份数(或保持每份数不变,改变总数),使学生发现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下的数量总是比每份数少,即余数比除数小。

第二层次,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会如何定商,而定商的原则就是除数和商的积必须小于(或等于)被除数,但同时又必须满足“余数小于除数”这一条件。与第一层次不同,这儿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而是利用定商原则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这一层次的内容在教材编写中体现得不是很充分,在教学时应作适当补充。

第三层次,利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层次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五、“时间的计算”中要求换算,但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怎么处理?

解答:在进行类似于“3时等于多少分”“5分等于多少秒”的换算时,由于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学生还不会计算60×3、60×5。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意出题时数据不要太大。此外,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教学第六单元,再教学第五单元,这样,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连加和乘法这两种方法进行换算。

解答:自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修订后,不再把“几个几相加”和一个乘法算式唯一地对应。“2个3相加”和“3个2相加”都既可以列成“3×2”,也可以列成“2×3”,因此,本例中“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表示“10个2相加”,这一具体含义是固定不变的,但列式可以是“2×10”,也可以是“10×2”。在计算列出的抽象算式“2×10”时,我们可以脱离例题中的具体情境,既可以把它看成“10个2相加”(与情境中的一致),也可以看成“2个10相加”,这样可以达到计算简便的目的。因此,此题中的“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并非指具体情境中的乘法含义变成了“2个10相加”,而仅仅是为了使计算更便捷。

解答:与原通用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在估算内容的编排上作了一些改变。

首先,估算的内容大大增加,估算的地位大大提高。从许多角度来讲,估算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计算策略,我们可以将它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也可以作为精确计算的重要基础,还可用于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大致合理。例如,我们在购物时,经常只需用估算就可以解决问题。在精确计算325÷51时,一般都是先估算成300÷50进行试商。再如,对于34×6=的运算结果,运用估算就可以判断是否正确。

其次,估算的教学重点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过去,我们教给学生的是相对固定的估算方法,即先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算式中各项的近似值,再对近似值进行运算。实际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只要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可。用“四舍五入”法先求近似值再进行计算,固然是一种重要的估算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在平时的计算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加以判断。应该说,培养估算意识不仅仅是某一节课的目标,而应该将估算教学融于日常的计算教学中。

具体到第70页的例2,要使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需要精确计算,用估算就可以了。但也并不意味着只用估算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所采用的估算策略对于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否合适。估算仅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之一。如本例中,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29改成32,把32估成3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少估了2个8,即16元,而240元与250元相差10元,因此钱不够”,这样才算是真正解决了问题。如果把29改成23,照样可以把23估成30,这里所用的方法就不是“四舍五入”法,但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却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解答:“0的乘法”一直以来都是编排在“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后面学习“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使前后知识的联系更紧密。当然,“0的乘法”的计算难度并不大,如果放到二年级上册学习,学生应该也是能够接受的。但是因为“表内乘法”主要学习1到9的乘法口诀,而0是没有乘法口诀的,如果生硬地编排在一起,也是不太妥当的。

在编排上,教材采用的是顺向的思路,即通过情境列出7个0连加的算式,再根据乘法的意义改写成乘法算式7×0=0和0×7=0,再类推出其他的算式。教学时,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复习0的加法和减法,知道0和任何数相加仍得该数,任何数减去0仍得该数,然后直接从0的乘法算式7×0和0×7入手,让学生猜想这两个算式的得数,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把这两个算式转化为相应的连加算式,求出得数。

解答: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不超过10。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抽象地学习分数的一般意义和各种性质,并且,所有形式的分数都在研究范围之内。

十、如何让学生理解“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等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可能事件?

解答:在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一定”“不可能”“可能”是概率论中的术语,与生活用语完全不同,是指当我们多次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后,会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许多事情必然会发生,许多事情必然不会发生,还有许多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因此,我们讨论的事件一般指的是客观事件,同时,又是在我们经验范围内发生的事件。所以,在教学时应避免举出“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的例子,这里的“一定”是一种生活用语,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概率论中“概率等于1”的含义截然不同。对于学生提出的超出人类认识经验的说法,如“如果太阳系爆炸了,‘地球每天都在转动’这句话就不是一定的了。”教师也应正确地加以引导。第二,如果有些事件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范围,教师应提供一些证据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学生无法理解“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教师可以通过本地区或全国、全世界每天有多少婴儿出生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每天一定有人出生,如“中国平均每4.15秒就出生一个孩子,中国每天出生的人口大约是2.08万。”

十一、教材第108页例3中的实验结果如果与理论的发生矛盾怎么处理?

解答: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盒子里有4个红棋子和1个蓝棋子,随机地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棋子,摸出红棋子和蓝棋子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如果把以上过程重复若干次,会发现在一般情况下,摸出红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多,因此,我们说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更大。这种可能性的大小都是一种理论上的值,与实验的结果有时会不一致,因为在实验中过程,有时小概率事件也有可能会发生,虽然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例如,在抽奖活动中,中奖的可能性比较小,不中奖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人们并不会因为不中奖的可能性很大就不去抽奖了,而是满心期待小概率事件(中奖)的发生。

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的可能性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只能借助实验的结果来加以论证。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小概率事件,但如果真的出现了,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加以修正。例如,在实验之前,先不限定重复的次数,如果个别小组出现了这样的小概率事件,第一种方法是继续增加实验的次数,因为从理论上说,实验的次数增加到无穷大,摸出某种颜色棋子的次数所占的比就是摸出该种颜色棋子的概率。第二种方法是把全班所有小组的数据都整合起来,实际上原理与第一种方法也是一样的,都是增加实验的次数。

十二、数学广角的“排列组合”问题与二年级上册的相关内容如何区分教学层次?

解答:这两册教材中都编入了“排列组合”的内容,但教学要求是有所不同的。二年级只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排一排,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所用的材料数量也比较少,例如,用3张数字卡片能摆出多少个两位数,2件衣服和2条裤子有多少种搭配。而本册的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字母形式)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所用的材料数量也有所增加,如,3件衣服和2条裤子有多少种搭配,用3张数字卡片能摆出多少个三位数。

当然,如果教学实践证明分为这样两个层次进行教学没有太大必要,在下一轮教材修订时我们也可以考虑将这两个层次进行整合。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篇二

3、商店运来苹果4吨,比运来的橘子的。2倍少1/4吨。运来橘子多少吨?

6、一套西服480元,其中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1/3。一条裤子多少元?

7、工地有黄沙85吨,比水泥吨数的1/5多25吨。工地有水泥多少吨?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篇三

15.粮店运进大米、面粉各20袋,每袋大米90千克,每袋面粉25千克,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27、甲车行驶10小时,乙车行驶7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驶276千米。如果两车的速度相同,求这两列车的速度。(方)

28、陈和张骑自行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反方向骑。0.5小时后相距12.5千米。陈每小时行驶12千米,张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方)

28、:家具厂卖出书柜个数是五x柜的五分之一,卖出的书柜比五x柜少120个,卖出书柜和五x柜各多少?(方)

30:做一个容织是60平方分米的长方体铁皮箱,底面的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多少?(方)

31:师傅加工零件80个,比徒弟加工的2陪少10个。徒弟加工多少个?(方)

32:徒弟加工零件45个,比师傅的二分之一多5个。师傅加工多少个?(方)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篇四

我们为各位同学整理了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供大家参考学习。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比和比例应用题。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篇五

1、今天是奶奶的70岁生日,她的年龄比我的年龄的6倍还大4岁,我几岁了?

3、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米,宽是10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

4、长方形的周长是124厘米,宽是22厘米。求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0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6、爷爷的鱼塘里有草鱼102条,比鲤鱼条数的4倍还多2条。鲤鱼有多少条?

12、姐姐有20张卡片,分给妹妹3张后,他们俩就一样多,妹妹原来有多少张卡片?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篇六

成功之处:先复习让学生通过旧知识的巩固,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例1时,充分让学生大胆地探索知识,借助线段图,弄懂题中数量关系,从而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再通过一些练习巩固新知识。

失败之处:学生解答应用题,分析题意的能力还不够高。

改进设想:多让学生接触相类同的应用题,写出每一小步的标题,提高解题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篇七

总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总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及发现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分析以及综合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

4.通过调查数据和利用数据,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调查表的各项内容,学生需提前一天认真调查,填写。

教学过程:

二、沟通整理,复习。

1、理一理,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关键。

(1)让我用应用题的方式告诉你们:班长林端13岁,体育委员江莹莹14岁,他们岁数之和是陈老师的,陈老师今年多少岁?(板书)

(2)你能用方程方法解答这一题吗?(反馈)今天,我们将通过了解陈老师,一起交朋友的办法来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总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3)过渡:结合解的过程,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几个步骤,并写在笔记中。

(4)反馈:谁来说说?(师简单板书各步。)哪一步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划出第二步)

(5)过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数量间相等关系,等量关系找到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陈老师有多个找等量关系的绝招,这些绝招就隐藏在陈老师的`“自我介绍”中。

2、了解找等量关系的途径,优选方程方法。

(1)找等量关系,并写出来。

“自我介绍”

副班长体重35千克,比陈老师体重的多5千克,陈老师体重多少千克?

陈老师家门口有一长方形的鱼塘,周长24米,长7米,那宽多少米?

(2)生逐题回答等量关系,师生共同小结:找等量关系可以根据什么去找?(根据关键句或重点词句找等量关系;按照事理以及根据事情发展感变化的情况找等量关系;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板书:1,关键字词。“比”“是”“多”“少”

2,事情发展。

3,计算公式。

4,常见的数量关系。

(3)学生利用调查表举例说等量关系。

(4)利用等量关系解答各题。(提醒学生注意第四题的要求)---想想用方程解容易还是算术解容易,拣容易的方法做。

(5)生独立回答各题。

(6)比较等量关系中的未知数位置,自主发现最后一题的未知数单独在等号的另一端,所以用算术解容易,而其余各题的未知数与已知数混在一起,用方程解较容易。

(7)第一题你还可以列出什么方程?等量关系是什么?

(8)你认为哪种方程最容易想?(小结:对了,一道题可以列出多种方程,我们要选择最容易想的方程。)

(9)过渡:其实,找到等量关系后,这些应用题都可以用算术方法解,比如就第一题算术方法怎样解?谁会分析?(领会等量关系中未知数与已知数混在一起的,通过进一步分析后,也可找到算术解,即逆向思考,较困难,看来,遇到需逆向思考的问题时,用方程解比用算术方法解更容易想一些)

3、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及其本质。

(1)先观察这一题的方程解法和算术方法解法,然后回忆一下,再四人小组讨论并合作填写下表:

应用题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异同点

方程解法

算术解法

相同点

都要找准

不同点

1未知数

2根据_______,直接列出

3对______进行再分析,列出

4、小结过渡:

(1)小结: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拓展:

1、拓展、开放性练习

(3)同学们已经搜集了很多自己的数据,要求同学们也得学着老师,用应用题的方式介绍自己。

(4)请每组选择本组的数据编一道应用题,要力争让同学们选自已的题目去做,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具体请看要求。

1、每前后4人一小组,由小组组长负责;

2、要充分发挥本组集体的力量,合作完成;

3、看看哪一小组的题目具有现实性、挑战性、新颖性,完成速度快。

(1)小组合作完成后,小组互评,订正,展示,适当评讲。

(2)四种情况分别请同学汇报。随机评讲。

2、了解学校和社会,应用性、提高性练习:

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篇八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一、复习

例解方程:

(1)2x+xx+3=1;(2)15x=2×15x+12;

(3)2(1x+1x+3)+x-2x+3=1.

解(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x+3=1,

即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2x+6+x2=x2+3x,

亦即2x-3x=-6.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

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设这名学生骑车追上队伍需x小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2×15x+12.

方法2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骑车速度为2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152x=12.

解由方法1所列出的方程,已在复习中解出,下面解由方法2所列出的方程.

方程两边都乘以2x,去分母,得

30-15=x,

所以x=15.

检验:当x=15时,2x=2×15≠0,所以x=15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并且符合题意.

所以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15千米30千米/时=12小时.

答: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

指出:在例1中我们运用了两个关系式,即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

如果设速度为未知量,那么按时间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如果设时间为未知量,那么按

速度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所列出的方程都是分式方程.

s=mt,或t=sm,或m=st.

请同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2(1x+1x3)+x2-xx+3=1.

指出:工作效率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2x+xx+3=1.

1-2x=2x+3+x-2x+3.

用方法1~方法3所列出的方程,我们已在新课之前解出,这里就不再解分式方程了.重点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1.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2.a,b两地相距135千米,有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求两辆汽车的速度.

答案:

1.甲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20个零件.

2.大,小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8千米/时和45千米/时.

四、小结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一方面要看原方程是否有增根,另一方面还要看解出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原方程的增根和不符合题意的根都应舍去.

135x+5-12:135x=2:5.

解这个分式方程,运算较繁琐.如果设间接未知数,即设速度为未知数,先求出大、小两辆汽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它们从a地到b地的时间,运算就简便多了.

五、作业

1.填空:

(3)把a千克的盐溶在b千克的水中,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中的'含盐量为______千克.

2.列方程解应用题.

(4)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2,求两辆汽车各自的速度.

答案:

1.(1)mnm+n;(2)ma-b-ma;(3)maa+b.

2.(1)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125个零件.

(2)步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404=10(时).答步行40千米用了10小时.

(3)江水的流速为4千米/时.

1.教学设计中,对于例1,引导学生依据题意,找到三个等量关系,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对于例2,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这种安排,意在启发学生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这就为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充分发挥例题的模式作用.例1是行程问题,其中距离是已知量,求速度(或时间);例2是工程问题,其中工作总量为已知量,求完成工作量的时间(或工作效率).这些都是运用列分式方程求解的典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和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列方程求解的思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模式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识另别,让学生弄清哪些类型的问题可借助于分式方程解答,求解的思路是什么.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则是识别问题类型,能把面对的问题和已掌握的模式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探求解题思路.

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方法,从中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锐利武器.方程的思想方法可以用“以假当真”和“弄假成真”两句话形容.如何通过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的方法,假设所求的量为x,这时就把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量.通过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此时是把已知量与假设的未知量平等看待,这就是“以假当真”.通过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原先假设的未知量x就变成了确定的量,这就是“弄假成真”.

相关范文推荐
  • 09-30 我爱你汉字教案课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教案(优质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
  • 09-30 2023年夜书所见教案反思(优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
  • 09-30 2023年大学生个人总结文体劳方面(优质5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
  • 09-30 最新早上好寄子 早上好微信短语经典祝福寄语(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早上好寄子篇一1、走过一些路
  • 09-30 纪检监察干部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纪检干部党员心得体会(精选7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
  • 09-30 最新共青团中央深化改革方案(通用6篇)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
  • 09-30 最新航空实践活动感悟(精选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
  • 09-30 金蝉脱壳教案幼儿园(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
  • 09-30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模板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
  • 09-30 2023年药学专业论文 药学专业论文致谢词(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