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观潮备课笔记范文(18篇)

观潮备课笔记范文(18篇)

时间:2024-05-09 18:52:07 作者:翰墨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要求和标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人生的境界》备课笔记

信息:     。

威望: +1投票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54 瑞文币 。

存款: 7831 瑞文币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重庆 。

在线: 116 时 47 分 01 秒 。

总发贴数: 877 篇 。

注册日期: 2004/03/01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邮件qq复制引用回复。

时间:2004年3月28日下午1点30分开始。

地点:重庆市后勤工程学院大礼堂。

授课人:魏书生。

学生: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初一(?)班学生。

听课人数:四千余人。

实录整理:2010zhang (捍卫重庆)。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课前3分钟做什么呢? 。

生:介绍古诗。

师:怎么个介绍方法呢?

生:按照学号进行。

师:那今天该谁了?

生:

(对不起,由于当时笔者没集中精力,没听清楚该学生的名字)。

师:谁是?

(该学生起立)。

师:平时你们下面介绍呢还是在讲台上介绍?

生:在讲台上。

被叫起的学生:老师,由于今天是在这儿上课,所以我没准备。

师:(微笑)那怎么办呢?

师:(征求全班学生意见)让他非干不可?找人代替?还是不干了?

(本人深深被魏老师上课的民主折服)。

被叫起的学生:找人代替。

(其它学生也小声回答:找人代替)。

师:那找谁?

生:语文科代表!

师:谁是语文科代表?

(语文科代表起立)。

师:好吧,开始。

(语文科代表上台开始介绍古诗《春晓》,包括:作者、朝代、逐句抽学生回答含义、结束时全班诵读全诗)。

师:说得很好,上课!

(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没有坐下)。

师:我在我们班上课时,一般要要求他们进行口头作文,我们今天可不可做?

(学生没有回答)。

师:举手表决吧!

(一半以上的学生举手)。

(有学生回答13岁、有学生会大14岁!)。

生:是。

师:好吧!到了那时,我们已经过上小康生活了,你们愿做什么就说什么,随便说说,别管别人,七嘴八舌地说。预备,开始!

(学生开始口头作文,师到几个学生旁边询问他们说的什么。大略3分钟后,学生口头作文结束)。

师:看来同学们一天的工作干得够快的!

(全场爆出一阵笑声)。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有的当医生了,有的做警察了。好吧,我们开始上课!(生坐下)。

师:教材发了没有?

生:发了。

生:没有。

师:为什么?

齐答:不知道上哪一课。

师:能猜到老师今天上哪一课吗?为什么能猜到?

生:《阿q 正传》,因为此文篇幅较长,占全书的比例大。

生:《蜀道难》,因为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师:我既没有说刚才那位正确,也没有说你的不对。还有吗?

生:《将近酒》,因为我喜欢这篇文章。

师:实在猜不出来我就说了,还是按照顺序讲第一课吧。我们班谁的字写的不错,上台来写本课的学习要求好吗?男女各一名。

二、三个词。

四、课后练习)。

师:我们完成了这四件事,就能把这篇文章学懂了,有信心吗?

生:有!

师:同学们学课文一般几节课?

生:2节,有时3节。

师:今天咱们争取一节课,行吗?

生:行。

生:亏了。

(众笑)。

师:要是老师今天管你们呢?看来咱们今天还是请个同学管时间吧。

(无人举手)。

师:管时间不是很简单吗?管住老师,不准拖堂。

(一人举手了)。

师:好,借一块表给他,到时间要提醒我,我们就下课。几点下课?45分钟。

(几个学生看表)2点30下课。

师:好,我们来看第一个要求,作者是谁不用讲了吧?

生:冯友兰。

师:哪儿的人?什么身份?(哲学家)。

(学生分别回答)。

师:连成一句话怎么说?

(学生连成一句话回答) 。

师:要是今天回家,家长问今天老师讲了什么?怎么回答。

(生答课题)。

师:作者呢?连成一句话说。

(生回答完毕)。

师:有不会的吗?

(坐最后的一学生举手)。

师:请坐最后的那位同学上台来写作者吧。

(生上台写作者)。

师:第二个要求:三个词,哪三个?

生齐答:觉解、入世、出世。

师:真聪明!不用我解释了吧?大家看看能说出它们的解释需要几分钟? 。

生:2分钟。

师:好,我们看谁完成得最快,大家不要看书是不要看别人,看别人会耽误自己的事。

(全场一阵笑声)。

师:预备,开始!

(3个学生立即举起了手,其余学生开始看书上词语的解释)。

师:30秒,还剩下八个同学没完成。

(没看完的学生继续看书)。

师:40秒了,剩下一个同学没举手。

师:那位同学,什么原因没看完呢?

生:我不知道看什么。

师:喔,原来没弄清楚要求。看三个词语的解释。

师:(稍停顿)大家坐直了,把三个词语分别解释一下。

(全班同学齐声回答)。

师:会了吧?自己写出来还是请同学上台写?

生:请同学上台写。

(很多学生举手,师请一位学生上台写三个词语的解释)。

师:我们是看这位同学写解释呢还是继续来完成第三件事?

生:完成第三件事。

(师又走下讲台回到了学生中)。

师:好,作者认为人的境界有几种?用得着老师讲吗?

齐答:不用。

生:四种。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师:大家离开书,如果家长问你,你会说吗?有没有离开书本就忘记了的?

生:没有。

师:大家把书扣过来,将四种境界写在笔记本上,写完的就举手。

(学生开始书写,约3分钟后学生开始举手)。

师:大家做时都没看书,这很好。只有两位同学做完后,想迫切知道正确答案翻开书查了正误。

师:所谓自然境界是什么?大家不看书能否说得和作者的一样?

生:能(很多学生举手)。

生:人天然就形成的。

生:人一生下来就有的。

师:同意它们意见的举手,不同意它们的又有何理由?

(少数几个学生举手)。

师:怎么没几个举手呢?其实刚才他们说得很对,大家看看书。

(不知道魏老师为什么没请不同意的学生谈理由)。

师:功利境界又是什么?大家是看书呢还是自己思考?

生:自己思考。

师:同学们真勇敢。

(生思考片刻后)。

师:大家举手回答吧。

生:我认为是道德境界是有利于他人的。

(该生回答不正确,不知道为什么魏老师没有及时给予纠正)。

生:是指某个人做事情只对自己有利。

师:这位同学的答案对吗?同意的请举手。

(一半以上的学生举手)。

师:大家看书,看看自己的思考与作者的看法是否一样。

(生齐打开书)。

师:第三种境界又是什么?

师:道德境界是指什么呢?大家是思考呢还是看书?哪个笨一些?

生:看书笨一些。

师:那大家还是思考回答吧。

(学生陆续举起了双手)。

生:为人民为社会做事情就叫做道德境界。

生:出于自身的道德观念去做事。

师:谁能将他们的答案综合一下?

生::做事情的观念符合社会利益的要求就叫做道德境界。

师:很好,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说道德境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自己说自己的。

(所有学生开始回答,片刻)。

师:大家看书,看看刚才你们所说的和作者所想的一不一样。

(生打开书)。

师:大家齐读这部分行吗?知道是读哪一部分吧?

生:知道!

师:预备,起!

生齐答:聪明!

师:大声说。

生大声重复:聪明!

(全场大笑)。

师:你们想的和哲学家说的一样。本文是安排在高三的课本上的,你们虽然是初一,答案却是自己想出来的,你们真的很聪明。其实如果我们经常动脑思考问题,我们更会越来越聪明的。

(魏老师的此段点评不仅让学生脸上荡起了笑容,也让本人佩服得直点头)。

生:比赛!

师:那谁先读?

生:男生。

(听众们又开始大笑起来)。

师:好,男生开始齐读,女生等会儿。大家都思考回答问题。预备,起!

(男生齐读书上介绍天地境界的部分)。

师:都读得不错。最后一种境界大家能理解吗?女生们有什么看法呢?

生:我认为天地境界就是人把自己的想法与世界结合起来。

生::我认为天地境界其实就等于道德境界。

师:为什么?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见解。

生: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人呢!无法谈清天地境界。

师:很好,你的见解很独到,很有创造性。还有看法吗?

生:我认为天地境界就是为宇宙做事,讲自己的整个身体融入到宇宙当中。

师:你这个见解我也是第一次听到,非常好,想象开阔。

科代表:天地境界的含义比道德境界更进一层,道德境界主要指人类社会,而天地把整个自然界也算作,天地境界就是为自己身处的整个世界做事。

师:回答全面,很好。

(稍停顿)。

生:不用培养。

师:对,那么功利境界呢?

生: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自自然然,随便随便。

师:很好,大家都说除了前两种境界的共同特征,那就是我们人现在都是。

师:后面的境界又如何达到呢?

(无人举手)。

(师提示:只有、才)。

师:找到没有?大声朗读!

(生齐读)。

师:这部分的关键词语是什么?

生:只有、才。

师:只有、才是关联词。

生:哲学、学习、了解。

师:怎样到达道德境界?

(一学生回答什么是道德境界)。

师:回答怎样达到,不是回答什么是。

(一生订正)。

师:最要紧的是最后两句话,写的是什么?

(一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师:这部分可以删除哪些词?就是简单地用一句话回答。

(生看书齐说)。

师:大家抬起头,大声回答好吗?

(生再答)。

师:如果今天回家,家长问怎样达到这四种境界,怎么回答?

(生复述)。

师:大家背过《道德经》吗?

生:没有。

师:《道德经》其实就告诉了我们回到家为家长做些什么事。我们应该学会为家长做事。

师:我们班谁最不愿意发言?

生:黄皓。

师:那黄皓同学知道怎样达到这四种境界吗?

黄皓答:会。

(请黄皓上台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完成课后作业 ,几个大题?

生:2个。

师:魏老师留作业 好不?

生:不好。

(众笑)。

师:那我们一起解决吧。第一大题几个小题?

生:(?)。

(本人没听清楚)。

师:我们看第一小题。男生读题,女生(故意停顿)。

生:回答!

(众笑)。

师:好,男生读题,如果没人举手回答,此题就算放弃了。预备,起!

(男生读完题)。

师:同学们答题请抓住关键词。

(女生开始举手回答,回答得非常好)。

师:此大题其余的小题还用老师说吗?

生:不用。

师:同学们非常不错,老师要说的内容同学们事先都知道了。

师:第二大题几个小题?

生:(?)。

(本人又没听清楚)。

师:第一小题不用回答了吧?第二小题呢?

师:(稍停顿)这个题不好回答,即使是高三的学生也很难准确回答出来,估计出题的人也很难回答得完全正确。

师:如果考试非要出这道题,怎么回答?

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随随便便说一下就行了。

师:(稍停顿)到了这个时候,有人该提醒我了。

管时间的学生起立:老师,该下课了。

(众笑)。

师:还有最后的小题没说,还上吗?赞同还上得请举手!

(众笑,少数学生没举手)。

师:好,继续吧,最后的又是开放性试题,如何回答?怎样理解“出世”、“入世”?

(生沉默)。

师:不愿意理解就不理解吧,愿意理解的同学如果不能体会等我们到了高三再体会。

师:我最后给所有的老师提点建议,希望老师们和学生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起讨论,在我们学校老师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最后上完课,希望老师不要一下课扬长而去,如果我们和学生的距离进一些,那么我们的无效劳动就会少一些。

师:大家对这堂课又何看法呢?找个愿意回答的同学吧。

生:魏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

生:这节课我不光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黄皓:我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这堂课还没上过瘾。

(众大笑)。

师:刚才大家学习了人生的四种境界,那你们认为自己现在在哪个境界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这样回答问题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

(众生闭上眼睛)。

师:感觉自己在自然境界的请举手。

师:一人举手。

师:感觉自己进入功利境界的请举手。

师:十四人举手。

师:已经进入道德境界的请举手。

师:进入道德境界的同学很多哟。

师:进入天地境界的呢?

师:一人举手。好吧。

(众生睁开眼睛)。

师:你们猜老师怎么看待这种问题呢?你们猜猜老师对咱们班同学的看法是什么?

生大声齐答:聪明。

(众又一次大笑)。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因为你们听老师的看法和我很有默契,同学们刚才的口头作文也很精彩,同学们刚才读课文也很好,同学们听说读方面的能力都不错,那么写的能力就不用说的,比如同学们刚才对词语意思的书写、上台板书的同学都很精彩。

师:好了,下课。

(课堂教学结束,课后学生齐找魏老师签名)。

说明:由于本人的听觉较差、书写速度较慢,所以实录的部分内容有删节。

听课随感:2010zhang (捍卫重庆)。

懂点编程、专点画画、 品点美文、听点 music 。

小生网名: 捍卫重庆。

开开心心    。

信息:   。

威望: +7投票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1720 瑞文币 。

存款: 10241 瑞文币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浙江 。

在线: 111 时 50 分 33 秒 。

总发贴数: 310 篇 。

注册日期: 2003/10/23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邮件复制引用回复。

楼主辛苦,谢谢了~  。

笑孩   头衔: 天山童姥。

门派: 逍遥派。

信息:   。

威望: 0投票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23503 瑞文币 。

存款: 449 瑞文币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保密 。

在线: 500 时 31 分 32 秒 。

总发贴数: 1254 篇 。

注册日期: 2003/09/22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qq复制引用回复。

笑一笑,十年少。 。

信息:     。

威望: +1投票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54 瑞文币 。

存款: 7831 瑞文币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重庆 。

在线: 116 时 47 分 01 秒 。

总发贴数: 877 篇 。

注册日期: 2004/03/01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邮件qq复制引用回复。

谢谢! 小弟应该的.

放在上面互相学习嘛,。

大家多谈些意见就好了。

懂点编程、专点画画、 品点美文、听点 music 。

小生网名: 捍卫重庆。

毓君   头衔: 麦田守望者。

门派: 星宿派。

信息:      。

威望: 0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4140 瑞文币 。

存款: 275130 瑞文币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四川成都新都 。

在线: 1167 时 06 分 25 秒 。

总发贴数: 4323 篇 。

注册日期: 2003/09/21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邮件复制引用回复。

先感谢,后学习  。

因为轻取了许多东西, 。

所以我站在世界尽头描绘羊群们的梦境,和寂寞的今夜一起守望麦田。 。

信息:     。

威望: +1投票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54 瑞文币 。

存款: 7831 瑞文币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重庆 。

在线: 116 时 47 分 01 秒 。

总发贴数: 877 篇 。

注册日期: 2004/03/01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邮件qq复制引用回复。

楼上的老大就不用学习了吧?

懂点编程、专点画画、 品点美文、听点 music 。

小生网名: 捍卫重庆。

边城   头衔: 总版主。

信息:   。

威望: +5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10050 瑞文币 。

存款: 没开户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湖南长沙 。

在线: 137 时 15 分 10 秒 。

总发贴数: 901 篇 。

注册日期: 2003/09/27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邮件复制引用回复。

感谢楼主,辛苦了!说说个人看法:

和他在长沙上的基本一个模式。

老魏让我最佩服的地方是课堂很民主,但是他总是这样上,没一点变化,我不欣赏。

总感觉他在牵学生的鼻子走,在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其实初一的学生听这样很富有哲理的课,基本上不能明白什么,如他自己所说,到高三再说。

另外,学生没有质疑,难道学生真的都弄懂了吗?我怀疑。

照我思索,可理解我 。

照我思索,能认识人 。

信息:     。

威望: +1投票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54 瑞文币 。

存款: 7831 瑞文币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重庆 。

在线: 116 时 47 分 01 秒 。

总发贴数: 877 篇 。

注册日期: 2004/03/01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邮件qq复制引用回复。

其实边城的观点可能也代表了大多数。

懂点编程、专点画画、 品点美文、听点 music 。

小生网名: 捍卫重庆。

杨杨    。

信息:     。

威望: 0投票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1557 瑞文币 。

存款: 78319 瑞文币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广西南宁 。

在线: 247 时 26 分 20 秒 。

总发贴数: 1440 篇 。

注册日期: 2003/12/22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邮件qq复制引用回复。

我说得重一点,依我现教的班级,如果这节课他这样上,肯定上不下去.

没预习,学生能如此回答,在我们这里简直是天方夜潭.

于是我听什么名人的课,只能感动,不能受用! 。

岁月酿成的甜蜜,冰雪可以尘封;时光铸就的收获,星空可以再现。 。

信息:     。

威望: +1投票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54 瑞文币 。

存款: 7831 瑞文币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重庆 。

在线: 116 时 47 分 01 秒 。

总发贴数: 877 篇 。

注册日期: 2004/03/01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邮件qq复制引用回复。

不要泄气,大家一起努力嘛!

懂点编程、专点画画、 品点美文、听点 music 。

小生网名: 捍卫重庆。

若曦   头衔: 走路草。

信息:   。

威望: 0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508 瑞文币 。

存款: 80535 瑞文币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北京 。

在线: 356 时 20 分 17 秒 。

总发贴数: 2241 篇 。

注册日期: 2003/09/19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复制引用回复。

楼主的听课实录我今天才仔细看了一遍。

佩服两个人:魏书生,确实是大师。其实对初中的学生就是鼓励为主,让学生在被认可中学习。长此以往,会激发连学生自己也难以想象的潜力,我们永远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我并不觉得他如何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不知楼上的那位朋友是指什么。他要求学生用一个整句子来表述,也应该是语文能力。不管是否应试,都应该大力培养的。

再佩服一个人,那就是楼主,笔录还是很快的。再次感谢!

毓君   头衔: 麦田守望者。

门派: 星宿派。

信息:      。

威望: 0 。

魅力:  。

经验:  。

现金: 4140 瑞文币 。

存款: 275130 瑞文币 。

贷款: 没贷款 。

来自: 四川成都新都 。

在线: 1167 时 06 分 25 秒 。

总发贴数: 4323 篇 。

注册日期: 2003/09/21

消息查看搜索好友邮件复制引用回复。

老魏实录千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

因为轻取了许多东西, 。

所以我站在世界尽头描绘羊群们的梦境,和寂寞的今夜一起守望麦田。 。

《蜀道难》备课笔记

2008年十月三十日下午第三节课,我的教学课在2007级九班如期举行。听课的老师很多,有十来位,我是没见过世面的人,这着实吓了我一大跳,他们都是行家,其中还有专家级别的。说实在的,要是其他学科的人或者领导们去听课,我怎么讲都行,怎么说都有理,这个我有十二分的自信!而这些人太专业了,专业得不容许我有一丝毫的错误,所以我的心一直平静不下来,发挥就可以想象了。

整堂课就这样,总算过了,下来的时候已是满头大汗,虽然那天还下着雨,夹着些微的寒风,但我丝毫觉察不了。背景介绍到此为止,下面言归正传。

我最大的成功就是普通话。我是利川人,对“z、c、s”和“zh、ch、shi”是分辨不了,读不出来的,这是我教学的硬伤,我常常惭愧,觉得对不起学生,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天天在练习,可我天天出错。这次下来,我的普通话竟然能过关,我心里高兴,胜过吃两根黄瓜。

其次是有激情,上课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我是男人,身强体壮,当然有激情。我要好好利用这一点,我是一团火,我要用百倍的精神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这一优点只是时间的优点,我再过几年就不会有这种激情了,因为我不再年轻,不再强壮,不再这么有精神!想到将来,我很怕!

我最大的不足,就是太过自信,以为我能理解的学生也能理解,换句话说,就是我提的问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有鉴于此,以后上课的时候就要找学生能思考的问题去提。第二天,我在2007级七班上课的时候,这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虽然这一问题解决了,可是我觉得终究是对不起九班的学生。当初为什么就没有考虑到这些,以至于九班的学生没有听到。我想,假如我有一天真的成了优秀的教师,我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学生的失败上的。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定好好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这句话每年年终总结我都要写,但今天的理解最深刻。

备课笔记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的进步,备课笔记逐渐成为每一位教师不可或缺的工具。备课笔记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整理教学内容和提供教学指导,更重要的是通过编写备课笔记,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分析学生需求,确保教学质量。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备课笔记给我带来了许多好处,下面我将从备课笔记的重要性、编写备课笔记的技巧、如何利用备课笔记准备好课堂和反思备课笔记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备课笔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首先,备课笔记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研究,梳理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理清课程的逻辑关系。编写备课笔记可以帮助教师将这些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其次,备课笔记可以提供教学指导。在备课笔记中,教师可以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解答和分析,制定教学策略和措施。备课笔记还可以包括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和记录,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因此,备课笔记能够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编写备课笔记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首先,需要确保笔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全面、准确、简洁的原则,概括出关键信息和操作步骤,不要遗漏重要内容。其次,要注意笔记的组织和结构。备课笔记可以按照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等进行分类,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编写备课笔记时,可以运用一些简单易懂的图表和符号,方便教师自己使用和学生理解。另外,还需要不断修订和更新备课笔记,以适应不同阶段和不同课堂的教学需要。

如何利用备课笔记准备好课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准备课堂,充分利用备课笔记准备课件和教案。备课笔记中的详细信息可以帮助教师确定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其次,备课笔记可以作为备课过程中的参考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备课笔记提醒自己要注意的内容和问题,实时调整课堂的教学策略和节奏。在备课笔记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指导。

最后,反思备课笔记也是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回顾自己的备课笔记,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和不足之处。教师可以思考备课笔记的编写是否合理、有效,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备课笔记的质量和效果,为今后的备课工作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备课笔记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供教学指导,还可以准备好课堂,实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更好地编写备课笔记,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确保备课笔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合理组织和结构化备课笔记。同时,教师还需要反思备课笔记,不断完善和提高备课工作。相信通过备课笔记的准备和运用,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人》备课笔记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加强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

深入探究,质疑思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

深入思考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

师生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预习:自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伫立挑剔伉俪慰藉暮霭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风雨不蚀多愁善感(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完成课后第一大题;并划分全文结构。

(目的意义:整体把握全文,做好名言摘抄)。

教学过程 。

一、学生交流《人生的境界》读书笔记,由此思考人生的意义。

二、解题:标题“人是什么”,好像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

三、解决课后第一大题。

爱因斯坦: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为社会所支配,人是社会的。/人可以通过自我努力,使自己坚强起来。/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异的光彩。

评论:这个回答明确而又质朴,能为我们欣然接受。/这个回答使人自强不息。/爱因斯坦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日月。

雨果:生命是短暂的。评论:非常忧郁,特别暗淡,充满悲观主义色彩。

歌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评论: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

康德:人是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评论: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从事创造性脑力劳动、辛勤耕耘的总结。

孔子:生无所息。

评论:不妨赋予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新时代的人应该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生无所息。

雨果、加缪两人的观点是忧郁、悲观、消极的。而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等人的观点是积极乐观的。

讨论:作者说这些东西方哲学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见解,这个一致性体现在哪里?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人活着就要工作,就要创造,就不能停下来。

四、划分全文结构。

全文共分为两大部分。

前一部分列举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心点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

这一部分实质上就是把握现时,后一部分进一步向过去与未来展开,实质上就是向人的心理活动方面展开,可以更好地理解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在于把握现时,不断工作。

对前一部分问一个为什么,就可以领会前后的联系:为什么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认为人生就是不断工作,他们不畏劳苦的动力从何而来?这样一问,就知道后一部分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也可以这样理解,前一部分是引用名人格言说明人生的意义;后一部分是阐述自己的观点,人应该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应该是什么。或:第二部分是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用过去、现时、未来的思路阐述“人是什么”,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

作者将人生划分为以往、现时和未来三个部分,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作者对三个组成部分一一展开论述。

学生划分出这三个部分。

思考讨论:

对往事的追忆,有好几层意义。第一,回忆给人慰藉和快乐;第二,回忆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即使回忆痛苦的往事也是甜美的忧郁,能给人最高的美学享受;第四,回忆又是许多文艺作品创造心理动机之一,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一大内容,这样的作品能够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第五,追忆往事可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愿望的实现。

对未来的憧憬,即希望、理想和追求,支配着人类的一切活动,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生活强者。不断的追求,使人感到真正幸福和满足。

对现时的把握,就是要珍惜并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努力工作。把握现时是实现希望的前提和保证。

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三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则不成其为人。回忆固然有其意义,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对未来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五、重点语句的理解(质疑思辨)。

1、“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一段话中,爱因斯坦究竟认为“人是什么”呢?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为社会所支配。

2、雨果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用我们的话来说,人都是要死的,生命或长或短,都是暂时的。雨果是在悲叹生命的短暂。

加缪论及西西弗斯,情调是悲观的,无可奈何的;歌德论及西西弗斯,却是为自己能像西西弗斯那样劳碌一生而感到满意、自豪。

“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便是死亡。“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样一种状态就等于死亡。“达到了(绝对)满意”,就是自满,停顿下来不再前进,什么事也不想做了,“一切动机都已停止”了。正面的意思就是,一件事做好了,就要再干一件事,“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5、“圆明园的秋天里的春天”是什么意思?

圆明园是废墟,所以把它的春天,说成“秋天里的春天”,这个“秋天”并非自然的季节,而指废墟的景观。

6、为什么说“‘现时’的经验是人所专有的东西”,在物理学中不可能出现?

在物理学中,时间不断推移,“现时”的任何一个瞬间马上就成为“过去”了,可以说无所谓“现时”。人们把眼前一段时间称为“现在”,只是人们的一种观念,所以说这种“经验是人所专有的东西”。

7、作者把现时看成1,对未来的憧憬看成是0,是为了说明什么?

要说明只有把握现时,努力工作,才能实现理想。理想越是远大,工作越是努力,数值越是巨大。这是要说明憧憬未来与把握现时要紧紧结合起来,既要有远大志向,又要努力工作。

8、为什么说“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探究学习:对往事的回忆一方面是对历史的总结和借鉴,有利于让人看清现时,意识到当前的处境,才能更好地把握现时,展望未来;另一方面,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可以用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促使人们更好地认清和把握现时。对未来的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有对理想的追求才能激励人更好地把握现时,努力奋斗。反之,如果失去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失去了反照现时的镜子,就难以看清当前的处境;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失去了对理想的追求,就没有了努力奋斗的动力,当然就难以把握现时了。

9、作者为什么用“往事”“现时”“未来”这样的思路来阐述“人是什么”?

往事——现时——未来,是生命的进行曲。人是有思维的,追忆往事、憧憬未来,是生命思考的两个方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决定着怎样把握现时。所以用“往事——现时——未来”这样的思路来阐述“人是什么”,可以从生命的过程上去阐明问题,可以从想和做的结合上阐明问题,可以把前人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阐述得更加深入,可以结合时代的要求阐明我们应该怎样憧憬未来,把握现时,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补充:

探究学习:爱因斯坦的观点是,人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始终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一见解之所以“质朴”,是因为从最基本的层次上解释了“人”的哲学意义,即人是社会的,离开了社会就没有人的意义。

探究学习:歌德的那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自己的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但是对自己一生所经历的路程并不挑剔,无可抱怨。然后作者说“这就是人哪!”意思是告诉读者,这就是歌德对于“人是什么”的回答,这就是“人”的人生意义。

3.“东、西方哲学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见解”,这“—致的见解”指什么?

探究学习:西方哲学家康德认为: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歌德说自己的一生只是辛苦地工作,爱因斯坦说:“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点奇异的色彩。”东方哲学家孔子说“生无所息”。可见,无论东方哲学家还是西方哲学家,他们都一致认为人活着就要工作,就要创造,就不能停下来。

探究学习:为我们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只要还活着,就应该奋斗不已。

5.为什么说“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探究学习:对往事的回忆一方面是对历史的总结和借鉴,有利于让人看清现时,意识到当前的处境,才能更好地把握现时,展望未来;另一方面,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可以用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促使人们更好地认清和把握现时。对未来的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有对理想的追求才能激励人更好地把握现时,努力奋斗。反之,如果失去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失去了反照现时的镜子,就难以看清当前的处境;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失去了对理想的追求,就没有了努力奋斗的动力,当然就难以把握现时了。

教后记:

1、划分层次应该利用好课文前面框题里的提示,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明白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了。

2、对第一部分的理解可以结合课后第一大题的解决同时进行。板书设计 为:

爱因斯坦:人是社会的。

雨果:人生是短暂的————共同点:

加谬:人生是辛苦的————忧郁、悲观。

歌德:人生辛苦但无怨。

康德:人生是不断的创造——共同点:人生=不断的工作、创造。

孔子:生无所息。

这是第一部分的板书设计 。

3、第二部分。

抓住文章的关键性标志性的句子。如“对往事的追忆,有好几层意义”,“至于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本质上也是幻想,也是梦”,“再让我们来谈谈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对现实的把握吧”等,就可以很容易的分清楚三部分的层次了。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三个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作者倾向于哪个阶段?

作者倾向于“把握现实”。

那么,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与把握现实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去思考。

对往事的回忆对把握现实的意义:得到快乐,增强信心,瞻望未来,弥补不足。

憧憬未来对把握现实的意义:给人希望、信心、动机。

最后,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最后四段,明确作者的最终观点:只有珍惜、牢牢的把握现实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才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呼吁人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晨光。

3、练习设计:

做一个摘抄工作,摘抄人生格言警句。

备课笔记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备课笔记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备课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备课笔记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备课笔记的作用与心得体会。

第二段:备课笔记的必要性(大约300字)。

备课笔记是备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首先,备课笔记可以帮助教师整理和梳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其次,备课笔记可以记录教材中的要点和难点,便于教师查阅和回顾。此外,备课笔记还可以帮助教师筹备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素材、教学活动等。最后,备课笔记有助于教师在备课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反思和提升。

第三段:备课笔记的实用性(大约300字)。

备课笔记的实用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备课笔记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掌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进度,达到高效备课的目的。其次,备课笔记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此外,备课笔记还可以提供教学参考和借鉴,为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最后,备课笔记还可以为教师的评估和反思提供重要依据,促进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四段:备课笔记的编写技巧(大约300字)。

备课笔记的编写技巧直接影响教师备课的效果。首先,备课笔记应注重整理和分类,确保信息的有序性和清晰性。其次,备课笔记的重点和难点应当突出,便于重点把握和难点解决。此外,备课笔记可以使用图表、彩色标注等方式,增加信息的可视性和易读性。最后,备课笔记的更新和迭代是必要的,及时修正和完善备课笔记,确保其与实际教学相适应。

第五段:总结(大约200字)。

备课笔记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整理和梳理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行为,促进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备课笔记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掌握备课笔记的编写技巧,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只有在不断完善备课笔记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进行高效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

《人》备课笔记

胡素娥(浙江省温岭中学)。

读名家人生经,品自己人生路。

教前聚焦:

老实说,《人是什么》这篇文章,并不怎么好,内容庞杂,思路混乱,大量引述中外哲学家、文学家的观点,全文读下来,作者自己的见解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的只是零零落落的几句名家名言。这样的文章,怎么教?怎么学?课堂上如何做到不浪费时间让学生有所得?那就根据本文特点,来一堂“‘名家谈人生’品读”课,让学生读名家人生经,品自己人生路吧!

课堂片断:

我让学生通读全文,找自己最有感触最能产生共鸣的内容时,发现作为即将高考背负沉重学业压力的高三学生,他们不约而同地对雨果和加缪的悲观主义人生论断情有独钟。好多同学在自言自语:“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被判了死刑”,“我就是西西弗斯”……看着他们脸上黯然的神情,我想:“如何让他们在品味人生的同时走出悲观主义的阴影积极地面对自己的漫漫人生长路呢?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引导学生直面人生的艰辛,正视人生的坎坷!”

一、失乐园。

师:“你们看过《圣经》吗?谁能给大家讲讲伊甸园的故事?”

生1:“我没读过《圣经》,但我奶奶是基督教徒,我听她讲过‘创世纪’的故事。上帝造了世界之后,用泥土捏了一个男人——亚当,然后从他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夏娃,上帝给他们造了一个生活的乐园——伊甸园,让他们幸福地生活。上帝告诫他们不可以吃智慧树上的果子。但夏娃受了蛇的怂恿,摘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和亚当一起吃了下去,变得和上帝一样有智慧。上帝发怒了,就把他们逐出伊甸园,让他们从此过苦难的日子。”

师:“因此,作为亚当夏娃的后代,雨果说,我们都是罪人,我们永远的失去了上帝给我们安排好的乐园,我们从此不可能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注定要受苦。大家觉得很遗憾吧?”

生2:“那当然!曾经有一个幸福的乐园我们人类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帝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条蛇说:我不吃那果子!”(全班叫好)。

师:“平常做试卷时都说仿写句子很难,这句子不是仿得很经典吗?(全班笑了)请问:上帝为什么不许人类吃智慧树上的果子?”

生3:“吃了智慧果的亚当和夏娃看到自己赤身裸体,就去摘了树叶遮羞,听见上帝呼唤他们就躲起来。这说明他们有了羞耻心,有了文明意识。”

生4:“对了,上帝不希望人类和他一样有智慧。”

师:“说得好!那么幸福的伊甸园应该不是免费的宾馆,居住的代价是什么?”

生5:“服从上帝的意志,永远处于愚昧状态,失去人的自由!”

师:“那么,幸福和自由比起来,哪一个价值大?当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你舍弃哪一个?苦难和失去自由必须两选一的时候,你选择哪一个?”(许多同学在深思,表情严肃)。

生6:“我想改写裴多菲的那首诗:生命诚可贵,幸福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生7:“我想仿写孟子的话:幸福,我所欲也;自由,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幸福而取自由者也。”

生8:“一个自由的人才谈得上幸福,一个有智慧的人才能明白什么是高质量的幸福。上帝意志下的伊甸园根本不允许人类拥有智慧与自由,谈何幸福?失去伊甸园的人类虽然面临苦难,但不等于失去了赢得幸福的机会。因为人类拥有了智慧,只要人类在苦难中磨练出顽强的意志,靠自己的双手不愁创造不出人类自己的乐园——拥有智慧、文明、幸福和自由的伊甸园!”

师:“对啊!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苦难中丧失拼搏的勇气。既然我们已经拥有了同上帝一样的聪明智慧,就一定能依靠顽强的意志创造人类意志下的伊甸园!悲观的雨果,他其实并没有屈服于上帝的意志,而是以其奋斗的一生,为人类创造了一笔无价的的精神财富——《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等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我想,我们也一定能直面人生的苦难吧?”

生2:“看来我得改写先前的那段话:曾经有一个幸福的乐园我们人类并不在意,等到失去时也并不后悔。如果上帝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条蛇说:谢谢你,劝我吃那果子!”(全班笑了)。

二、永远的西西弗斯。

师:“加缪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终生服苦役的西西弗斯。我刚才好像听到有同学说‘我就是西西弗斯’,你也在推巨石上山吗?”(有同学在笑)。

生1:“何止是我!我们大家不都是西西弗斯吗?‘高考’难道不就是一块巨大的石块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拼命推它上山吗?”

生2:“我们与西西弗斯并不完全相同。西西弗斯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顶时又会滚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环不息。我们这一块‘高考’的大石块,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眼看就要推上山顶了,只要大家咬紧牙关,明年6月我们就成功了。这位同学不要那么悲观嘛!”

生1:“你这么乐观,我真替你高兴!不过,不幸的是,我说的完全是事实。‘只要大家咬紧牙关,明年6月我们就成功了’,当我们现在反反复复听着各科的老师们鼓励我们的话语时,会不会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什么时候我们也曾听过这一样的鼓励话?”

生3:“对啊!初三面临中考的时候,复习也很紧张,连中午休息的时间也没有了。老师们经常跟我们说:‘你们挺住啊!咬紧牙关,考上温岭中学就好了!’就是这句话支撑了我的初三复习生活,我真的如愿以偿了。”

生4:“我家在乡下,我的5年小学都在城里读寄宿,那时我真想回家啊!每次放学后看到校门口挤着那么多的等着接孩子回家的家长,我都想哭,多么希望那人群中也有我的父母!可是,妈妈总打电话安慰我:‘乡下教育质量差,你在城里认真读,争取在比赛中多拿奖,初中能到三中读就好了!’后来我读三中了,后来我读温中了,再后来……”

生5:“‘再后来’也就是现在啰!现在父母跟我说:‘孩子,好不容易考进温中了,你可要认真读啊!咬咬牙,能考上重点大学就好了!’不知道以后大学老师会对我们说什么?”

生6:“老师,你是过来人,你说,大学老师会对我们说什么?”

师:“考上大学,意味着你们已是成人了,家长、老师不可能再在你们耳边唠唠叨叨的了。你们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说:‘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可要努力,不能前功尽弃啊!眼看着就要大学毕业了,这么多同学考研究生,我考不考啊?要为将来的工作练好本领啊!工作后,你们会对自己说:‘要好好干哪!争取干出点业绩来,千万别让人家小瞧咱!’这时候,你的老父母、以前的老师反倒会劝你‘悠着点,别把自己累垮啰’!”

生7:“看来,我们命中注定同西西弗斯一样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顶时又滚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环不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生8:“我们能不能不推这块巨石?西西弗斯是得罪了众神以致受责罚,我又没得罪谁,我不推,罢工行不行?”

师:“你们说行不行?比如说,大家目前最痛苦的莫过于学业这块沉重的巨石了,行啊,我们不推了。看看你们那些不在学校的同龄人,他们的日子很潇洒吧?你们的父母,有些不就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机会推学业这块巨石吗?他们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生意做得很红火吗?”

生9:“可是,他们还是在推着生活这块巨石的!我曾和以前的同学聊起过,他们很羡慕我能考大学,他们现在到处找工作,因为学历不高,他们只能与外来民工竞争就业机会,工资非常低,供自己开销都不够,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希望。有些因为家境富裕不工作的同学,则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有些甚至因吸毒而被送进了少年戒毒所。”

生10:“我父母小学没毕业,由于他们肯吃苦,走南闯北将生意一点一点做大了,因为没文化,他们以前走了很多弯路,因为没文化,他们现在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迫切希望我好好读书,将来能帮他们一把。”

生11:“我刚才在想,只有街头的乞丐,可以不推巨石吧!”

生12:“可是为了活命的一顿顿残羹冷炙,为了在雨天找个躲雨的屋檐,为了在冬夜找个藏身的街角,他们也要去四处乞求,甚至与野狗争夺!他们怎么不推巨石了?”

师:“是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肩头没有一份责任?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社会……只要活着,谁不在用力推着巨石?这既是人生的责任,不也是人生的寄托,人生的希望吗?当我们挥汗如雨推着那巨石一点一点上山的时候,内心不是涌动着成功的喜悦吗?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不就体现在这不懈追求的过程中吗?生命固然不能承受太重的压力,但生命照样有不能承受之轻!我记得巴金曾经在《灯》中借朋友之口说过一句话——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那么我们还要靠什么活着?”

全班:“我们还要靠推巨石活着!我们是永远的西西弗斯!”

师:“是的,人生是永远的西西弗斯!雨果的一生,加缪的一生,歌德的一生,还有爱因斯坦的一生,都是西西弗斯的一生!但是,西西弗斯的一生是悲剧,因为他在被迫推着一块自己并不想推的巨石,他的苦役是缺少意义的。我希望我们大家的一生能像雨果、加缪、歌德、爱因斯坦等伟人一样,自己去寻找一块想推的巨石,推出生命的奇异的色彩!正像爱因斯坦所说——”

全班:“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学习都会有点奇异的色彩!”

师:“那就好好把握你们明年的高考志愿吧!记住:寻找一块适合自己的想推的巨石!”

教后拾零:

阅读教学,我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对话!在课堂上寻找一切机会,展开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生活对话,学生与心灵对话。只有通过对话,才能让老师、作者、文本走进学生心灵,才能最终让学生走出课堂、文本,走进生活,思考人生!课堂上教师不应该指责学生的消极,应该鼓励他们倾诉他们的消极,从而因势利导,化解他们的消极,使他们最终能在品味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心灵的顿悟而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同时,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培养他们结合具体生活实际认识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另外,课堂对话,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语文课的实际功用,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的活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益。

作者邮箱:

杜甫律诗备课笔记

《客至》。

《客至》之所以写得这么欢快无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所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鸥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平日无客,少有人迹,屋舍南北都是春水,所以整日所见只有白鸥。于是颔联顺理成章地写到了花径不扫,蓬门未开。颈联不写宾主之间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写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实说,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随和。尾联却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构思可谓绝妙;不写餐桌上畅饮的热烈情景,而留着让读者去想像,去补充,去回味。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特别融和。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影相应。“危”“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不仅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还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以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珀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阁夜》。

《阁夜》作于一个大雪初霁的寒夜。旅居在夔州西阁的诗人,寒宵辗转,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了国家的**、百姓的痛苦,以及自己的贫病飘零,于是写下了此诗。诗中星河的摇动暗寓着社会的动荡。在这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诗人回家无期,乡书不至,不胜“催短景”之悲,于是聊作宽解之词。这种看似轻松的其实蕴涵着深深的悲痛与忧愤。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诗人凭轩远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却也是高大的。他那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着我们。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二、亮点探究。

探究学习: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所以这种忽转别意不是离题,倒是别开生面,别有情趣。

探究学习:王昭君有倾城倾国之貌却无人省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而这些都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暗寓自己的不幸。古人对此有多家点评。黄叔灿《唐诗箴注》云:“此咏明妃以自悲。”郭曾祈《读杜札记》云:,“琵琶胡语,怨恨谁论?亦隐寓知音寥落之感。”佚名《杜诗言志》云:“此第三首,则专咏明妃之事,无一字及于己怀,乃吾正谓此为少陵自咏己怀,非咏明妃。……夫明妃抱此怨恨,不可明言,只以托之千载琵琶;而少陵之怨恨,不可明言,又以托之明妃。通篇只重写‘怨恨’二字,乃所以写明妃,即所以写己怀也。”

3.同样是咏叹王昭君,杜甫写了《咏怀古迹(其三)》,李白则写了《王昭君》,试作比较阅读,说说杜诗在风格上与李白有怎样的不同。

王昭君(二首选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塞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

探究学习: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李白和杜甫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基本上能体现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李诗飘逸,杜诗沉郁。两人都对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充满了同情,但杜诗不只停留在同情惋惜这一步,还表达了沉郁怨愤之情。诗一开始,就似有千钧之力,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势,以致古人说:“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李诗第二联是“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而杜诗则更沉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个“一”字,一个“独”字,将王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最后两联,两诗都写出了凄婉的氛围,而杜诗中因为用了“空归”“月夜魂”“千载”“分明”等语,就显得更加的孤愤悲壮。因此弘历在《唐宋诗醇》中忍不住赞叹:“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坡,明珠走盘,咏明妃者此为第一。”

《人》备课笔记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学生阅读课文。

标题“人是什么”,好像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

2、课文可分成几大部分?概括其内容。

完成“思考和练习一”的表格。

第二课时。

二   难点问题讨论。

2、“苦和甜”不是主观的感觉和感受吗?为什么说“来自外界”?

4、雨果的回答是什么样意思?

7“圆明园的秋天里的春天”是什么意思?

8怎样理解“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

10、为什么说对未来怀有希望“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

11、为什么说“‘现时’的经验是人所专有的东西”,在物理学中不可能出现?

12、作者把现时看成1,对未来的憧憬看成0,是为了说明什么?

13、为什么说“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把握不了现时,蹉跎岁月,那么一切都等于0,即使怀有希望,也只是肥皂泡。

15、作者为什么用“往事”“现时”“未来”这样的思路来阐述“人是什么”?

三、课后作业 :按追忆往事、憧憬未来、把握现时三方面摘抄本文格言式的精辟议论。

杜甫律诗备课笔记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今天,我们从他成就最高的律诗入手体味一下他的艺术风格。

二、出示作者生平资料。

三、诵读诗文。

四、风格赏析。

1.沉郁风格。

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称:(1)炼字传情,“语不惊人死不休”。为达到这一效果,作者在两个方面很用心:一是字句准确有力,给人强烈的感受;二是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造出新鲜易感的意境。试以《旅》诗为例说明。

提示:首联写了六种景物:草、风、岸、樯、夜、舟,将这些景物描摹出神韵的定语是别具匠心的,纤细的草,微风吹拂的江岸,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夜舟,渲染出一片凄凉的景象,怎一个愁字了得!举头望去,一番星月交辉的疏谈景致,妙在“垂”“涌”两字的运用,分别巧妙地连接了星、野和月、江这前后两个景物,又借“涌”字抒发了作者在凄清的羁旅之夜涌动的思绪,有多少心事欲诉无门。至此,诗人于孤寂的夜晚,浓墨重染一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有志男儿报国之志总是难以实现,转而靠舞文弄墨扬名实在是非我所愿,诗人惨淡的.胸怀表露无遗。他打了一个比方,描绘自己的失落之情,到处飘泊像天地间的一只小鸟。

附板书设计:

2.咏古、用事。

提示:抒发了“分明怨恨”的情感,为昭君也为自身;于昭君而言,悲哀产生的原因是“画图省识”,因统治者的怠慢和画师的贪欲,造成了一个孤单单的女子只身朔漠,怨恨千载;应该说作者发觉自身与王昭君有很多的相通之处,一样的胸怀美好,一样的不屈从于世俗,“一去紫台连朔漠”中的“一去”表达出昭君走得很果断、很决绝;作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权位与刚直的本性之间,作者总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作者笔下的昭君美丽、坚贞,光照千古,又人性化地写出了她的种种愁怨。

用事,即用典。《阁夜》诗的三处用事妙在何处?

提示:其一,穿越时空,古为今用。从“五更”到“三峡”,不仅完成了时间至空间的链接,而且更加深了读者对百姓之劳的领悟,而“卧龙”的用典则表现了作者思古幽情之后辗转难眠的凄苦。其二,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达到了用事与意境水乳交融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功力。“五更”“三峡”既是眼前景,又用了古时事,“卧龙”既是古时事,又是心中伤感,三个用典深沉地传达了诗人在夜凉如水的夜晚,面对破碎的山河、零落的知交而难以抑制的内心的伤痛。

提示:第一层的“昔闻”“今上”,表达了作者从过去到现在的数十年的心路历程,山水风景虽佳,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景人的一路坎坷就决定了他悲凉的心境。“坼”和“浮”两个字无限地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也表现了诗人的拿云心事。绵延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单凭作者站在岳阳楼上眺望是望不到的,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也只能齐聚于作者的心中,而作者能一下子将山川日月在笔下运转飞驰,栩栩如生,是非得胸有丘壑、社稷不可的。诗的背景色调也由此涂上一层苍凉广袤的底色。

第二层由个人的无所依傍、年老多病到展望国家社稷支离破碎,诗人的悲痛之情终于难以克制,不禁老泪纵横。

附:板书设计。

小结:作者借律诗这一抒情诗体,用炼字传情、选用古时题材和创设意境等方法,使其诗囊括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形成唐衰落时期特别的沉郁风格。

3.顿挫风格。

作者打破了律诗固有的平衡、和谐,于拗折中求得独特的韵味,并运用了叠词等方法,借以表达自己不平静的心情。如“分明怨恨曲中论”,一句之中一反常规,“怨恨”“论”都用去声,表达了当事人和作者心中难捺的愤懑。“但见群鸥日日来”的“日日”这一叠词,则充分反映了作者寄居草堂时的无可奈何和寂寞。

4.其他。

沉郁顿挫是杜甫的主要风格,但不是他的唯一风格。例如《客至》便全篇洋溢着“喜”气。兴致高潮时怎么样?作者呼邻翁对饮。此诗突出表现了杜甫交友无谄无骄的厚道,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昧取胜。

《人生的境界》备课笔记

生无言。

师:冯友兰是当代数一数二的哲学大家。是我们南阳人,他出生在南阳市唐河县祁仪乡,他和他弟弟妹妹,都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冯氏三兄妹”。这么亲近的名人,我们为什么不知道?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对哲学非常陌生,我们所接触的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是我们的官方哲学。相比之下,冯友兰只是民间哲学。现在改革开放程度深入到哲学了,我们才能够接触到像冯友兰这样的哲学家。

师: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考虑第一个问题:冯友兰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师:第二个问题:冯友兰认为精神境界可分为几种?都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生:冯友兰认为人的精神境界可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它们的关系是依次从低到高。

师:第三个问题:各种境界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生:是觉解的不同。

师:“觉解”的意义是?

生:觉解的意义是人对自己做的事情的了解,并且从而使他做事情有了意义。

师:冯友兰把他的四种人生境界分为两个层次,怎么分的?这么分的依据是什么?

生: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第一层次,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第二层次。划分的依据是前者人们现在就是的,后者是人应该成为的。前者是现实,后者是理想与追求。

师:关于课文的内容,问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

生:入世是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出世就应该是超脱人世,看破红尘吧。

师:《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阅读理解并不难。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冯友兰说哲学的任务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如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按理说,他应该给我们举一些例子,可是他在文章中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地举例说明。这是本文的一个缺陷。我们现在自己尝试着举些例子思考一下。

先考虑自然境界:处于自然境界的人的特点是什么。

生:他对他所做的事情没有觉解,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者习惯去做。

师: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生:鸡活着,吃饱了生蛋。它对自己的生活意义并无觉解。如果有了觉解,知道自己生蛋要被人吃掉,或者自己长肥了要被人吃掉,它一定会忧愁而死,或者减肥也行。(学生大笑)。

生:一些同学沉溺于网络,他们因上网过多而习惯性地上瘾,知道不对也管不了自己,这一类同学算是自然境界的人吧。还有些同学,一听到上课铃声就犯困,应该也是。

师:这位同学能够就眼前事为例,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很强。准确地讲,他所说这些同学应该就是没有或者较少“觉解”:他们没有理想,或者是有理想但是他们的理想只是“放在肚里想想”的理想,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为理想奋斗。他们的日子就过得没有价值。

师:为什么这么肯定?

生:因为这表明他做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符合功利境界的人的特征。

生:(一部分)道德境界。

生:(一部分)功利境界。

生:(齐声)功利境界。

师:总结一下功利境界的两种情况。

生:一是利己利人,一是只有利己。功利境界的特点就是利己,但是排斥利人。

师:现在我们看冯友兰提出的道德境界的标准是——。

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做事是“正其义不谋其利”。

师:举个例子。

生:雷锋。

生:文天祥、苏武。

生:林则徐应该也是。

师:陶渊明怎么看?

生:陶渊明?

生:鲁智深。

师:我们看看他是什么境界的人。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专杀坏蛋。“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他是个好人,所以应该是道德境界的人。

师:我的看法和你不一样。我认为老鲁(学生大笑)是天地境界的人。他是一个真正“替天行道”的人。所以,他是天地境界的人。

生:(小声提醒)老师,“替天行道”的口号是宋江提的。

师:确实,这位同学看书很细心,记忆很准确。然而,宋江的“替天行道”有个附带条件,就是“忠义双全”。有了“忠”字,他的“替天行道”中的“天”,就变成了“天子”。这也是他投降的原因。这说明宋江正是道德境界的人,他的道德就封建忠义道德。

鲁智深杀的都是坏蛋。还有一个人不分好坏一齐杀的,那是谁?他是什么境界的人?

生:李逵。他是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一气。是不是自然境界的人啊?

师:为杀人而杀人。在这一点上,李逵应该是自然境界的人。

我们想一下,梁山英雄中有没有功利境界的人?

生:多了。吴用、晁盖等抢夺生辰纲。武松为报仇杀人也是。他们都有功利目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有什么特征。

生:他是宇宙的一员,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情。

师:我们现在看鲁智深符合不符合这一标准。鲁智深这一形象做事遵从一个标准:“路见不平,拨刀相助”。有人曾经说鲁智深傻,他总是为和自己本不相干的事情不平结果弄得越来越狼狈:一开始为不相识的卖唱父女而打死郑屠户,军官做不成,只好作和尚;后来又为林冲惹怒了高太尉,和尚也做不成,只好做土匪。其实,之所以我们觉得他傻,是因为我们是从功利的角度为他“着想”的;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鲁智深却是一个“智谋深远”的人,所以作者安排他最后成了正果。

生:鼓掌。

师:我们能不能通过今天所学再睁大眼睛看看我们现在的世界呢?布置一道作业 题:从冯友兰的四种境界看反恐的布什和提倡“和谐”发展的。下课!

附参考答案:布什提倡单边主义,以“反恐”为口号推动单边主义,一切从维护美国霸权利益出发,是功利主义,所以越来越不得世界各国的人心。提倡世界和谐发展,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符合天地间至大的规律,自然的理想状态是和谐,人类的理想状态也是和谐,所以这是天地境界。境界的不同,正是中美两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发生变化的内因所在。

《人》备课笔记

从课文的标题上看,本文似乎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文章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列举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这一部分的中心论点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即孔子的“生无所息”)。第二部分将议论引向深入,将人生划分为以往、现时和将来三个部分,针对“对往事的回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三个部分作者逐一展开论述,总的来看还是围绕“生无所息”这一中心。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在这个理想、价值、意义贬值的物欲社会学习它,颇有意义,能通过这一课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在其人生观上涂上鲜亮的一笔,真是“不朽”的一课,“功德无量”的一课。从语文能力上看,这篇文章的哲理名言、古诗名句、名人名言俯拾即是,加强积累,内化为言语能力也应该是一个契机。从论证上看,文章大开大合,收放有度,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需要一定的思维强度,特别是对学生的搜集整理概括归纳分析信息的能力,含蓄句子能够具体理解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在课堂上强化训练。对学生积极人生观的教育不能采用从书本到教条的形式,应该通过组织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来感受体验。作为一个高三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阅读能力,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中也没有必要过细讲解,更不能越俎代庖,只需作适当的点拨即可。

教学目标 。

l,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这个问题,树立伟大的志向,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把握现在的美好时光。

2.能按照要求搜集整理概括归纳文中的重要信息。含蓄的句子能具体的理解。容能概括归纳。

3.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学会运用写格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4.积累语言,掌握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记诵一些哲理名言。

具体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这个问题,树立伟大的志向,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把握现在的美好时光。

教学难点 。

能按照要求搜集整理概括归纳文中的重要信息。含蓄的句子能具体的理解。具体内容能概括归纳。

1.学生默读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设汁思考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运用活动课的形式,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采访名人等形式,搜集整理具有人生意义的故事、名句等。

教学用具。

带有声像阅览室的图书馆。讲义(或投影)。

学习导航。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语。

有一种动物,小的时候是四条腿,中年的时候是两条腿,老了后是三条腿,同学们说说看,这是一种什么动物?是“人”。汉字“人”的写法很有意思.一撇一捺写个人,关于这一撇一捺,人们作出了很多的解释,有这样一首歌唱道:“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行赖悟功。”这对人的说解确实很有意义。其实,关于对人的本身的思考自从有了人之后,就没有停止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人是什么》。

二、整体初读,整合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教师由浅人深、环环相扣地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思考:标题是“人是什么”,那么文章是不是要给“人”下定义?

明确:不是,文章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

思考: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课文写于新时期初,文中一再强调,我们的时代是“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是“面向升起的太阳走向中兴的民族”,作者在劝告人们,努力工作,“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两部分?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课文町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列举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这一部分的中心点,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把不断工作看做人生真谛。开头迂回地引出这个话题。先引爱因斯坦三段话:一引爱因斯坦,说论题之难;二引爱因斯坦,点到“自我努力”;三引爱因斯坦,论人的社会性,任何人都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员”,个人自当回报社会,贡献社会,已是不言而喻。再引雨果、加缪,他们的回答充满悲观主义色彩,雨果悲叹人生短暂,加缪悲叹人生只是不断的苦役。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与雨果、加缪的区别,在于悲观与乐观,积极与消极。在以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为代表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看来,人生的意义正在于不断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歌德为自己一生辛苦地工作而感到充实满意,无怨无悔。康德认为,一旦自满自足,无所事事,生命就毫无意义。认识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生就要不断的进行创造性工作。爱因斯坦认为,做一件合理的事情就能赋予人生以奇异的色彩。孔子认为“生无所息”,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息的劳作之中。总而言之,这一部分引用古今中外大师的言论,把人生的意义与工作联系起来。工作的动机从何而来?议论要引向深人,就要向人的心灵开掘。作者将人生划分为以往、现时和未来三部分,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作者对这三个部分一一展开论述。对往事的追忆,有好几层意义。第一,回忆给人慰藉快乐;第二,回忆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即使回忆痛苦的往事也是甜美的忧郁,能给人最高的美学享受;第四,回忆又是许多文艺作品创造心理动机之一,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一大内容,这样的作品能够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第五,追忆往事可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愿望的实现。对未来的憧憬,即希望、理想和追求,支配着人类的一切活动,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生活强者。不断的追求,使人感到真正幸福和满足。对现时的把握,就是要珍惜并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努力工作。把握现时是实现希望的前提和保证。对往事的追忆、对现寸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三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则不成其为人。回忆固然有其意义,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对未来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课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用过去、现时、未来的思路阐述“人是什么”,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

三、深入理解,归纳提要。

指导学生通过思考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整合课文:

的最重要部分”?又为什么说如果“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本题把握课文后一部分几个主要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笋。根据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筛选并加以提要)。

明确:作者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对现时的把握之所以“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是因为把握现时是实现志向的必要前提,是走向未来美景的可靠保证,否则,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就会丧失自我,不成其为人。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追忆往事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憧憬未来、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才有不竭的动力,去牢牢地把握现时。一旦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四、课外练习,拓宽延伸。

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各民族神话中有关“造人”的故事,思考其中的文化蕴含。

2.你最崇拜哪位名人,多了解有关于他的事迹,总结他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重点解读,探究质疑。

方法:针对课文设计一组题目,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含蓄的句子能加以解释,概括的内容能具体阐释。

1.本文一开头就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三段话。这些引语表明了爱因斯坦怎样的观点?为什么说这是“有关‘人是什么’的质朴见解”?(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

明确:爱因斯坦的观点是,人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始终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一见解之所以“质朴”,是因为从最基本的层次上解释了“人”的哲学意义,即人是社会的,离开了社会就没有人的意义。

2.“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一段话中,爱因斯坦意在说明“人是什么”?(含蓄的句子能明确理解)。

明确: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为社会所支配。

3.“东、西方哲学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见解”,这“一致的见解”指什么?(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

明确:西方哲学家康德认为: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歌德说自己的一生只是辛苦地工作,爱因斯坦说:“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点奇异的色彩。”东方哲学家孑l子说“生无所息”。可见,无论东方哲学家还是西方哲学家,他们都一致认为人活着就要工作,就要创造,就不能壁工喽乙4.“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时候,几乎是另一种调子”,这“另一种调子”是什么样的?(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指代性的内容)。

•明确:加缪论及西西弗斯,情调是悲观的,无可奈何的;•歌德论及西西弗斯像西西弗斯那样劳碌一生而感到满意、自豪。

5.“圆明园的秋天里的春天”是什么意思?(含蓄的句子能明确理解)却是为自己能。

明确:圆明园是废墟,所以把它的春天说成“秋天里的春天”,这个“秋天”并非自然的季节,而指废墟的景观。

6.什么是“甜美的忧郁”或“忧郁的甜美”?怎样理解这种感受?(概括的内容能具体理解)。

明确:叫陇郁”是指过去生活中的痛苦,是一些令人伤感的对象。而这些东西一旦到了回忆中,或成了文学艺术的题材,就往往会因为距离或艺术创作的魅力而形成美感,这就是“甜美的忧郁”或“忧郁的甜美”。如与亲人分别甚至失去亲人是生活中的痛苦,但一旦成为回忆,就往往因能在脑海中再现当时的情景而有一种令人心颤的美的感受。“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就是这一美感的突出体现:不仅因回忆当时女主人公穿的绿罗裙而感到美,甚至因此而怜爱绿色的草了。

7.毕加索说:“一旦你的工作结束,便意味着你必须开始新的工作。……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这两个字。”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能结合语境,透过字面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必须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追求本身才能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如我国在高空钢索上单独生活25天,平均每天在钢索上行走超过3小时,创造新的吉尼斯记录的阿迪力曾多次打破过世界吉尼斯记录,但他就是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自己向自己挑战,不断有新的追求。他就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强者,他就是把追求的过程看得比追求的目标更重的人。因为他在追求的过程中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8.为什么说“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为什么说“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能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所读,实现与作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9.作者把现时看成l。对未来的憧憬看成o,是为了说明什么?(概括的内容能具体理解)。

明确:要说明只有把握现时,努力工作,才能实现理想。理想越是远大,工作越是努力,数值越是巨大。这是要说明憧憬未来与把握现时要紧紧结合起来,既要有远大志向,又要努力工作。

二、拓展延伸,创造性的训练。

例文:至于笔者,则把现时(当前)看成是小学算术课本上饷l,对未来的憧憬则看成是o。每个小学生都有懂得:o的位置是很重要的,o只有在1的后面(而不是在1的前面)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和分量。l后面的。越多值越大,若用日常语言来说,就是: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

示范l:至于我,则把身体健康看成是l,把理想、事业、爱情、金钱、名誉、人格……分别看成是o,1的位置很重要,1只有在最前面,后面的。越多,人生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身体是人生的第一本钱,但也要以理想、事业、爱情、金钱、名誉、人格等来支撑。

示范2:至于笔者,则是把人格看做小学算术课本中的1,把金钱、功名、地位等等看做是o,l的有无或者说位置很重要.没有了1,o即使再多也是无意义的:l如果在前面,后面的。越多则值就越大。这就是说,金钱诚宝贵,功名价更高,若为人格故,二者皆可抛。

2.活动:体验“偶像”的人生观。

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这个偶像可能是高大的,也可能是平凡的;这个偶像可能是历史人物,也可能是现时人物,还可能是虚拟人物,但既然是偶像我们就要把他化作我们的血肉。在关键时刻他可能就要站出来指挥我们的一言一行。偶像的一言一行也许会让我们津津乐道,特别是他的颇富人生意义的哲言警句。下面由学生发言,介绍偶像的哲言警句和事迹,由同学或老师提出一个情境,该生试回答这位偶像会怎样说怎样做。

示例: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他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以为他故弄玄虚。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他仍然是那一句话。这一次没有人不再相信他,但对他的所谓智慧百探而不得其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跑了。

学生答:我会把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如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第二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一仗一仗地往前打。我会把总分分解到各种中,一科科地攻。

三、课后作业 。

每人拟写2—5条人生格言。班级编写一本格言集,向同学征集集名,老师也可参与如《倾听心跳,黄金法则》《未名箴语》等。

《人》备课笔记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心内容;2、深入探究,质疑思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加强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深入探究,质疑思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师生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预习:自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伫立   挑剔   伉俪   慰藉   暮霭   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风雨不蚀   多愁善感(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完成课后第一大题;并划分全文结构。

(目的意义:整体把握全文,做好名言摘抄)。

教 学 过 程。

一、学生交流《人生的境界》读书笔记,由此思考人生的意义。

二、解题:标题“人是什么”,好像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

三、解决课后第一大题。

评论:这个回答明确而又质朴,能为我们欣然接受。/这个回答使人自强不息。/爱因斯坦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日月。

雨果:生命是短暂的。评论:非常忧郁,特别暗淡,充满悲观主义色彩。

歌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评论: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

康德:人是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评论: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从事创造性脑力劳动、辛勤耕耘的总结。

孔子:生无所息。

评论:不妨赋予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新时代的人应该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生无所息。

雨果、加缪两人的观点是忧郁、悲观、消极的。而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等人的观点是积极乐观的。

讨论:作者说这些东西方哲学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见解,这个一致性体现在哪里?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人活着就要工作,就要创造,就不能停下来。

四、划分全文结构。

全文共分为两大部分。

前一部分列举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心点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

对前一部分问一个为什么,就可以领会前后的联系:为什么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认为人生就是不断工作,他们不畏劳苦的动力从何而来?这样一问,就知道后一部分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也可以这样理解,前一部分是引用名人格言说明人生的意义;后一部分是阐述自己的观点,人应该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应该是什么。或:第二部分是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用过去、现时、未来的思路阐述“人是什么”,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

学生划分出这三个部分。

思考讨论:

对往事的追忆,有好几层意义。第一,回忆给人慰藉和快乐;第二,回忆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即使回忆痛苦的往事也是甜美的忧郁,能给人最高的美学享受;第四,回忆又是许多文艺作品创造心理动机之一,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一大内容,这样的作品能够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第五,追忆往事可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愿望的实现。

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三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则不成其为人。回忆固然有其意义,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对未来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五、重点语句的理解(质疑思辨)。

1、“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一段话中,爱因斯坦究竟认为“人是什么”呢?

2、雨果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加缪论及西西弗斯,情调是悲观的,无可奈何的;歌德论及西西弗斯,却是为自己能像西西弗斯那样劳碌一生而感到满意、自豪。

“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便是死亡。“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样一种状态就等于死亡。“达到了(绝对)满意”,就是自满,停顿下来不再前进,什么事也不想做了,“一切动机都已停止”了。正面的意思就是,一件事做好了,就要再干一件事,“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5、“圆明园的秋天里的春天”是什么意思?

6、为什么说“‘现时’的经验是人所专有的东西”,在物理学中不可能出现?

7、作者把现时看成1,对未来的憧憬看成是0,是为了说明什么?

要说明只有把握现时,努力工作,才能实现理想。理想越是远大,工作越是努力,数值越是巨大。这是要说明憧憬未来与把握现时要紧紧结合起来,既要有远大志向,又要努力工作。

8、为什么说“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探究学习:对往事的回忆一方面是对历史的总结和借鉴,有利于让人看清现时,意识到当前的处境,才能更好地把握现时,展望未来;另一方面,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可以用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促使人们更好地认清和把握现时。对未来的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有对理想的追求才能激励人更好地把握现时,努力奋斗。反之,如果失去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失去了反照现时的镜子,就难以看清当前的处境;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失去了对理想的追求,就没有了努力奋斗的动力,当然就难以把握现时了。

9、作者为什么用“往事”“现时”“未来”这样的思路来阐述“人是什么”?

往事——现时——未来,是生命的进行曲。人是有思维的,追忆往事、憧憬未来,是生命思考的两个方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决定着怎样把握现时。所以用“往事——现时——未来”这样的思路来阐述“人是什么”,可以从生命的过程上去阐明问题,可以从想和做的结合上阐明问题,可以把前人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阐述得更加深入,可以结合时代的要求阐明我们应该怎样憧憬未来,把握现时,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补充:

探究学习:爱因斯坦的观点是,人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始终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一见解之所以“质朴”,是因为从最基本的层次上解释了“人”的哲学意义,即人是社会的,离开了社会就没有人的意义。

《孔孟》备课笔记

[教学重点]。

孔孟之间的传承关系和二者的差异。

[教学难点 ]。

孔孟之间的传承关系和二者的差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

二、作者。

阅读文后补白文字。

三、阅读课文。

思考:1、梳理思路;2、完成练习一。

四、研究课文。

(一)梳理思路。

文章思路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前部分论述二人思想言行的差异,后部分分析原因。

(二)把握内容。

1、完成练习一。

2、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三)拓展训练。

五、布置作业 。

《孔孟》备课笔记

1.把握每段的要点,明确孔孟二者的差异。

2.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3.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

4.积累词语,掌握成语的用法。

5.感悟文化与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

1.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2.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

3.孔孟思想的具体特点。

教学难点 。

积累词语,掌握成语的用法。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

教学用具。

运用多媒体教学。

学习导航。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语。

二、整体初读,归纳提要,整合课文内容。

三、品词析句,探究质疑。

2.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

5.“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一句是什么意思?

6.为什么说“全民为什伍”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

7.为什么说孟子的性善论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

8.何谓“低水准平等思想”?

提示:低水准是指生活水平低。如“乐岁终身饱”,但求吃饱肚子而已。

10.学习了本文,你认为应该怎样来研究古代文化现象?

四、拓展延伸。

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并结合本文说说孟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研究历史文化现。

《短文》备课笔记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盛行。一些饱学之士纷纷周游列国,向各国的执政者推销自己的主张和行动策略。为了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他们往往以生动而又深刻的比喻来讽谏执政者。寓言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因为通俗易懂,又有对生活漫画式的夸张,虽是杜撰虚拟的生活场景,却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孟子参透了执政者的心思,讲究说理技巧,做到了听众能听、爱听,治国方略就轻而易举地“贩卖”了出去。《短文两篇》同样具备上述特征。现略述如下:

1.精心选择故事的主人公,请执政者人瓮。《短文两篇》讲述了一些百姓故事,易于被执政者接受。言的是“齐人”“妻妾”“弈秋”之徒,道的是小人物的家长里短,学习进修,甚至街谈巷议,与政治大事毫不相干。作为一国的执政者,难得有机会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了解民情,做个爱民如子的明君圣主,即使仅仅是脸面上的事,也绝对会笑着细听分说。

在卑贱的子民面前,国君常想表现出凡人所不能及的判断能力。再者,他人的是是非非,与己无干,自然倍加严格要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时的国君绝对是英明的“旁观者”。“齐人”,堂堂的汉子,背着妻妾干那见不得人的勾当,还恬着脸编瞎话蒙骗她们,这与掩耳盗铃有何区别?大是大非面前,妻妾尚能“泣”“讪”,执政者更能表现出坚定的立场,毕竟说人家容易。怎知最后引火烧身,面对自己犯下的类似错误,只好乖乖地自投罗网。大庭广众下,执政者如果手握两套行事标准,对人“马克思主义”,对己“自由主义”,圣主的颜面何在?孟子抓住了人们共有的对己宽松、对人严格的自私心态,让执政者心甘情愿地被牵引着走进其布下的理性思维空间。

2.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醒豁的艺术效果。“齐人”去坟地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至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乞”,一“骄”,掩盖了丑恶的事实,满足了可笑的虚荣心。寓言故事极尽夸张之能事,在形象的故事中寄托深刻的寓意,将深奥抽象的道理变为通俗易懂、是非分明的故事,给咄咄逼人的说理披上了一件温情而美丽的外衣。虽折了点理性的锐气,却更易为人接受,穿透力无疑增强了。而人物夸张变形、有悖于常情的举动,将问题夸大,将危害加深,使教育警醒意义更明确。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人物,但不能否定在求取财富与地位等生活大事时,没有人做与“齐人”或“宋人”一样的勾当。作者的是非价值标准依附在正面或反面人物的身上,在对主人公或褒或贬的叙述和描绘中,作者站在了最前端,并将指斥的矛头从寓言故事中伸出来,瞄准了许许多多有类似问题的社会中人。《齐人有一妻一妾》中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从深层次上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和观点。除了那个并不存在的“齐人”,被孟子刺中一刀的还有那些不择手段的“求富贵利达者”。同样,面对昏庸、做事不能持久而又轻信谗言的齐王,孟子的寓言故事《弈秋》中站出了两个学棋小童,演示着齐王的错误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有良师的指点,有良好的愿望固然重要,但改正错误与学棋一样,是个不断内化的过程,没有积极主动、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一旦受了奸臣的引诱与哄骗,结果功业无成,也是意料中的事。

二、亮点探究。

1.几个修饰词的妙用。

探究学习:齐人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在形象的庄严、自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者妙用了几个修饰性词语,起到了揭示人物性格、传达作者爱憎喜好的作用。

(1)“则必餍酒肉而后反”中的“必”。“必”,一定,表确定的副词。齐人每外出,必直奔坟场乞食,必饱食而后返,足见其兴趣志向之低下。他贪得无厌,为了追求物质与名利,放弃了对自身道德的修炼和提高。为了得到虚幻的利达,甚至不顾尊严,不择手段,低声下气,求取一些令人憎恶的利益。如此还能满足,还能自得,还能大言不惭、吹嘘夸耀,人格的沦丧,道德的堕落,正如其妻所言:“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仰望与俯视,多么强烈的反差,多么辛辣的讽刺。

(2)“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中的“尽”。“尽”,都,表范围的副词。齐人在坟场乞得一些酒肉,涨红了脸,在妻妾面前夸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借富贵者抬高自己的身价,比脚踏实地赢得名誉与地位来得方便与快捷。“齐人”势利卑鄙,虚伪做作,在妻妾前威风十足,自吹自擂,显现了虚伪无耻的本性。

(3)“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中的“遍”。“遍”,全,表范围的形容词。前番是竭力鼓吹,后者是残酷的事实。连都城中的普通百姓也不屑与这样的人“立谈”,更别提成为富贵者的座上宾。一个“遍”字,是击破齐人骗局的重锤。

2.妻妾、良人、鸿鹄的反义效果。

探究学习:孟子反复叮咛,人除了牟利之外还应该有更高远的精神追求,并且一定要注意行为、手段的正当性,不能行“妻妾之道”。丈夫(齐人)公然行着“妻妾之道”,“施施”而行,“骄其妻妾”,反不如妻妾深明大义,能“泣”“讪”丈夫的行为。看来,行“妻妾之道”也好,行“丈夫之道”也好,价值目标对人的行为方式起决定性的作用,并非由人的性别所决定。作者转换了“妻妾”与“丈夫”的.行为角色,造成读者视觉与思维上的反差。

陈胜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天鹅,上飞三千尺而迁移,是心存高远志向者的象征。一学童,拜“通国之善弈者”为师,以实现鸿鹄之志。有良师的指点,为成就鸿鹄之志提供了条件。但鸿鹄能远飞三千里,凭借的是自身力量的积累,依托的是自身的努力。“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听课是假象,心早追随鸿鹄去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专心致志,不持之以恒,最终只落得“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被世人讽刺也在情理之中。欲成就“天鹅”之材,最终只落得“癞蛤蟆”一样的结局,反讽意味强烈。

3.分析对比手法。

探究学习:《齐人有一妻一妾》有两重对比。一是齐人坟场“乞”与妻妾面前“骄”的行为对比,是真相与表象的对比。通过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勺齐人人生准则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足不出户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要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迂。为人不齿、行“妻妾之道”的恰恰是大“丈夫”。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揭露了齐人的丑态。《弈秋》的对比集中体现在奕秋两个弟子学习专心程度与学习结果差异的对比上,通过对比,揭示了作者关于态度与结果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观点。

4.分析孟子寓言的幽默性。

探究学习:孟子的寓言情节简单,却诙谐、有趣而意味深长,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显豁的艺术效果。通过想像将生活中的问题的情状与特征夸大,以更深刻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危害。齐人去坟地求乞祭祀剩余的酒食,得了蝇头小利就心满意足,其行为荒诞可笑,为人所不齿。孟子将齐人的行为夸大,使之成为艺术形象,背地里“乞”食,妻妾前“施施”“骄”言,使读者在强烈的反差中产生审美快感,并对对象做出否定性的评价。《揠苗助长》中的宋人,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举动愚蠢而可笑。《月攘一鸡》中的主角改正错误却又不坚决,持“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的观点。孟子的寓言故事通过影射、夸张等手法,机智风趣地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丑陋的现象做了含蓄地揭露、批评,使读者在人物夸张变形、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微笑着领悟到作者传递的深刻道理。

三、选题设计。

1.孟子寓言特色管窥。

研究方法:

(1)了解孟子的生平、经历与产生寓言故事的时代背景。

(2)阅读《孟子集注》,了解孟子思想,找出相关的寓言故事,并分析孟子运用上述寓言故事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和思想。

(3)结合实例,通过对几个寓言故事的分析比较,探讨jl于寓言选材、洋略和语旨上的特色。

(4)阅读文学史中有关孟子的知识介绍,了解孟子寓言的特色。

(5)撰写相关小论文。

参读书目:

《孟子集注》《中国文学史》《中国大百科辞典》等。

2.孟子与庄子寓言比较。

研究方法:

(1)了解孟子与庄子的生平与思想。

(2)阅读《孟子集注》,了解孟子的思想,找出相关的寓言故事并分析寓意。结合行文的脉络,了解孟子寓言语言犀利、感情强烈、思想精到的特点。

(3)阅读《庄子》中的《逍遥游》《人世间》《德充符》《秋水》等篇章,了解庄子寓言选材、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4)阅读研究孟子与庄子的寓言故事,从选材、遣词造句、详略安排与寓言在说理中的成分比重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参读书目:

《中国文学史》《庄子》《中国大百科辞典》《历代寓言赏析》等。

3.中外寓言故事比较。

研究方法:

(1)研读《先秦寓言选译》《历代寓言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出处及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

(2)研读西方部分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色。

(3)比较东西方寓言故事创作目的、表现手法、思想内涵的异同。

参读书目:

《先秦寓言选译》《历代寓言赏析》《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外国文学》。

《三峡》课文备课笔记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的《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专家学者亦多将作者如何描绘三峡美景作为赏析的重点。教参在课文说明中更是开门见山地强调:《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笔者以为,这多少有些悖逆作者的本意。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固然有不少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其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仅用了不到1/4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却以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

总之,全篇文章是122水为纲。因此,准确地说,《三峡》是一篇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带来沿江的壮丽景色的散文。

二、亮点探究。

探究学习:

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探究学习: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探究学习:

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隆、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探究学习: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启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5.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后世影响极大,李白、柳宗元等写山水的作品都深受其影响。请就学过或课外阅读过的诗文,举一例加以说明。

探究学习:

《水经注》既是一部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山水游记,它是后世山水游记的先导。许多诗人、文学家都借鉴《水经注》中的艺术手法,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即借用了《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境清等,也能明显地看出《水经注》对其产生的影响。

《孔孟》备课笔记

二、亮点探究。

三、选题设计。

1.孔盂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的影响。

研究方法:

(1)系统了解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史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思想。

(2)查阅《孔学杂著》《先秦儒学》《孟子译注》等相关资料。

(3)摘取有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梳理。

(4)综合概括,得出认识。

参读书目:

(1)中国哲学网之中国哲学研究之孔子研究。

(2)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3)郭沂《老庄孔孟哲学的底蕴及其贯通》。

(4)黄秉泰《儒学与现代化》。

(5)俞荣根《儒言治世》。

(6)姜国柱《儒家人生论》。

研究方法:

(1)了解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了解人物生平及生活的时代,知人论世。

(3)查阅资料,熟悉其代表作兄及风格。

(4)分析比较二人创作内容与风格的异同及原因。

参读书目:

(1)魏正申《陶渊明评传》。

(2)孙静《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与艺术天地》。

(3)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华中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4)田军《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

(5)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6)王从仁《王维和孟浩然》。

(7)杨海明《孟浩然·王维》。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孔孟》备课笔记

一、课文悟读。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历经千年而不朽。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和孟子,确实是非凡智慧的集大成者,他们独具如炬慧眼,神思澄明如水,他们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他们就像现代的基督徒,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文化传统的力量,相信人与人之间高度的道德标准。

孔孟思想虽然一脉相传,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他们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这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但与他们的个性也不无关联。

读《论语》《孟子》,观孔孟言行,他们的人品、个性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孔子的弟子颜回曾赞美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而孔子自己的描述尤其好。“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生活的快乐、热情及其充实的内心世界。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颊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的独具的风趣,在他挖苦自己时自然流露出来。他们师生间偶尔的玩笑,其中点缀着几处隽永的警语,经常的沟通和切磋,使得他们关系融洽,亲如父子。

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华及曾皙谈志向,轮到曾皙时,他说出一段诗情画意的话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下子把孔子感动得心旷神怡,喟然叹服。

一袭布衫,大袖飘飘,身体的宽舒与心灵的自由相得益彰,几个大人,又配上几个嬉闹无忧的顽童,这气氛活泼而不拘谨,游戏而不功利。这不正是孔子乐观、积极、热情、率性、纯真品性的形象写照吗?程朱理学禁绝人的七情六欲,而孔子竟是这么一个活泼泼的、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啊!

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倡导自省精神,以身作则,言行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自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为人自信自傲,认为人人都可为圣贤,且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交锋,欲争必胜,揪住君王就讲道理,并且直言不讳,咄咄逼人,指责统治者“望之不似人君”,甚至当面批评当权者不实行仁政,“率兽而食人”,把政治搞得一团糟,主张“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言语坦率,嬉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

二、亮点探究。

探究学习: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大弟子,也是苏格拉底思想的传承者。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位先知都通过言论而不是亲手写下的著作建立了一种学说,都强调以德治国,并率领门徒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作者以此来说明孟子与孔子的传承关系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2.“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是什么意思?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感情和思想?

探究学习:“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大意是:

邹穆公问孟子:“这次和鲁国的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33个,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死的。杀他们罢,人太多;不杀罢,又太可恨,怎么办好呢?”孟子答道:“当灾荒年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荒野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而您的库房里却装满了财宝,官吏们也不把这种严重情况报告给您,他们不关心人民疾苦,现在老百姓可得到报复的机会了!”

这段话,一方面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认为为政需以身作则,要爱护人民,民贵君轻;另一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统治者毫不客气地指责,毫无隐讳地表达自己的不满,锋芒毕露,具有鲜明的革命精神。

探究学习:《论语·为政》中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15岁有志于学业,30岁说话做事都能够合于礼,40岁(明白了世上的各种事理)能够不迷惑了,50岁懂得了天命,60岁一听到别人说的话,便能了解其主旨,70岁便随心所欲,所想的一切都不会超过规矩。由孔子的这番话,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学习:孔子的行为,体现了他对“礼”的重视,他主张“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了礼,他可以委曲求全。而孟子不受“礼”的束缚,率性而为。

探究学习:(1)当时,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的原则虽已不再适用,但诸侯间交往还贯以“道德”的名义。(2)当时的作战形式——车战,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有公认的原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3)当时的作战形式决定了交战时间短,参战人数少的现实,战事没有波及全民,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三、选题设计。

1.孔盂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的影响。

研究方法:

(1)系统了解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史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思想。

(2)查阅《孔学杂著》《先秦儒学》《孟子译注》等相关资料。

(3)摘取有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梳理。

(4)综合概括,得出认识。

参读书目:

(1)中国哲学网之中国哲学研究之孔子研究。

(2)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3)郭沂《老庄孔孟哲学的底蕴及其贯通》。

(4)黄秉泰《儒学与现代化》。

(5)俞荣根《儒言治世》。

(6)姜国柱《儒家人生论》。

2.借鉴本文比较人物的方法,比较田园诗鼻祖陶渊明与山水田园诗重要代表人物王维的创作内容与风格的异同及原因。

研究方法:

(1)了解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了解人物生平及生活的时代,知人论世。

(3)查阅资料,熟悉其代表作兄及风格。

(4)分析比较二人创作内容与风格的异同及原因。

参读书目:

(1)魏正申《陶渊明评传》。

(2)孙静《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与艺术天地》。

(3)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华中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4)田军《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

(5)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6)王从仁《王维和孟浩然》。

(7)杨海明《孟浩然·王维》。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相关范文推荐
  • 05-09 幼儿园小班学期工作计划总结大全(17篇)
    制定工作计划需要教师团队的合作,集思广益,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如何编写一份规范和完善的工作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 05-09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热门14篇)
    教案是一种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文档,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四年级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学习内容:军训常规内容
  • 05-09 员工奖励通知文案(实用19篇)
    适当的通知可以有效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交流和工作的高效进行。通过查阅通知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和指示。各部门及全体员工:10月是收获时节,同样
  • 05-09 房屋改造工程合同(通用20篇)
    合同协议的签署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合同的履行期限和方式。以下是部分合同协议的示范,可以供大家参考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修改和定制。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
  • 05-09 母亲节亲子活动方案(模板23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正。1、茶道表演(表演者:黄庭昱、子墨、仲辉、
  • 05-09 抵押物租赁合同(优秀17篇)
    租赁合同对租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便于双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阅读以下租赁合同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见的租赁条款和格式。甲方:(借款人)。身份证号
  • 05-09 荷叶圆圆说课稿一等奖(优秀18篇)
    教案模板可以提供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过程。请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教案模板,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共享。预设目标:1、感受夏日荷塘物与自然的和
  • 05-09 培训学校请假条(热门16篇)
    学校是一个为学生提供教育的地方,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境。欢迎来到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学校文化分享,一起感受学校的魅力吧。
  • 05-09 荒山填土协议书(汇总16篇)
    合同协议是确保交易安全性的重要工具,它使双方在合作中更有信心。我们精心整理了一些常见业务合同的范文,希望对您的合同起到一些借鉴作用。甲方:乙方:甲方将集体荒山一
  • 05-09 传媒公司绩效考核方案(专业18篇)
    公司需要通过市场竞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这是一些优秀公司总结的范文,或许对你的写作能有所启发。最大限度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积极性并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