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过小年日记一年级(大全7篇)

最新过小年日记一年级(大全7篇)

时间:2023-10-14 13:42:05 作者:笔砚 最新过小年日记一年级(大全7篇)

感恩是一种文化传统,能够让我们更加尊重和崇敬前辈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感恩应该包含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感激,让我们更加平衡与谦逊。下面是一些感恩总结的优秀范文,希望能够激发您思考和写作的灵感。

过小年日记一年级篇一

每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妈妈都会带我去外婆家过,这天,最让我期待的就是吃送灶粑粑。

外婆先准备好了陷料,豆腐干,肉沫和一些香料,把它们混和在一起拌均匀,外公这时将糯米粉用热水烫好后揉成一个大面团,再把大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面团递给外婆,放入陷料,做好的成品就叫送灶粑粑了。外婆将粑粑放入锅内,烧一小会儿后,又洒了一些水进去,只见一阵阵水气上升,这时外婆就说:请灶神上天,保佑我们五谷丰登,来年还是好年头。说完之后又盖上锅盖,这样表示欢送灶神了。我和哥哥,弟弟在外面放鞭炮等着吃粑粑。

我们也忍不住不停到厨房里催问外婆,粑粑好了没,外婆说等一下,因为送灶粑粑要用小火烧,多烧几次闷透了才好吃。望眼欲穿,终于听到外婆说:好了,来吃粑粑吧,外公这时会放一挂鞭炮。我们看到一个个送灶粑粑都早已馋涎欲滴,顾不得卫生,抓一个热气腾腾的粑粑就吃了起来,外婆就会笑着说:慢点,慢点,别烫着,噎着呀。吃送灶粑粑还有一种含意,就是吃一次表示你又长了一岁。这可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

送灶粑粑长的像包子又不同于包子,味道像汤包又不同于汤包,它有包子的香又有汤包的鲜,极为好吃,这可是一年只能吃一次的美食,外焦,里嫩,陷香,底酥,陷中的豆腐腻而不油,而肉却油而不腻,阵阵余香留在口中,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吃了还想再吃,能达到这种境界的`美食也只有送灶粑粑了,听说,送灶粑粑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呢!

这么快乐,真希望天天都过小年呀!

过小年日记一年级篇二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在家乡,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都有送灶的传统。

至今在乡下还流传着这样的童谣:“腊月二十三,过年将七天;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青天。”

祭灶也称“祀灶”,它起源于汉唐时代。清朝后期北方地区大多在腊月二十三送灶,我国南方也有二十四祭灶的习俗,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的`说法。

在我们清水,灶君尊神被称为“灶王爷”,俗称“灶爷”,在家乡当地,送灶的传统习俗和程序主要有三项:一是“烙灶饼”。灶神又称本家司命,祭灶节当天晚饭后,家里的女主人要烙灶饼12张,寓意一年12个月。要是是闰年,就烙13张。灶饼献上之后十分钟左右,要将每张灶饼掐出一点,放入盛有茶和酒水的碗中,抛在厨房的屋顶上,意味恭献灶爷受用,剩余的就可以自己吃了。二是杀献“灶鸡”。送灶这一天,家乡的习俗必须杀鸡献灶,“灶鸡”又称作“神马”。祭祀的主持人一般都是家长,礼拜时身后跪一个孩子,双手抱一只雄鸡,由家长向灶神祈祷几句之后,把灶鸡的头向草料内推三下,一只手把凉水向灶鸡头上倾撒,便认为灶爷将神马接受。三是进献灶糖和果品。在灶台上献上香甜可口的灶糖和香蕉、苹果、梨子等新鲜果品。灶糖的用意是为黏住灶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在玉帝面前不说本家的过错,腊月三十晚上接回来时“下界降吉祥”。另外,这天晚上还有放鞭炮和大炮的习俗,意在祝贺小年的到来。

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将贴在灶墙上的灶神神像虔诚地揭下来,随着香蜡黄纸一起点燃焚烧,待叩头焚香之后在鞭炮声中送灶爷上天,随后又将焚烧的纸灰用干净的盘子装盛,按照习俗要将纸灰送至“天河”——当地的大河里,显示对灶爷的尊重。

过小年日记一年级篇三

小年是指农历腊月是29天的年份,而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旧俗在这天祭灶、吃饺子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从今天开始,就该为过年而忙活了,姥爷去市场购置吃的年货,姥姥负责看小妹妹,父亲负责准备布置家里的过年气氛,而母亲要给家里来个大扫除,彻底清洁一下屋子了。呵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为过大年快乐的准备着。家家都要放鞭炮庆小年。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当千家万户的鞭炮声响起的时候,我也拿好鞭炮,把鞭炮挂在一个棍子上。要点火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好紧张呀。当火已经接近鞭炮的捻时,我的手已经哆嗦起来了,眼睛不住地盯着火苗。“哧”已经点着了,我连忙把鞭炮扔下去,“噼里啪啦”我家的鞭炮也加入了鞭炮们震耳欲聋的声音中了。

哈哈,小年可真有趣呀!

过小年日记一年级篇四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南方人的小年。大家都知道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了,而小年正是春节的前奏。

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因为妈妈要把公公接到家里来一起过小年。中午妈妈骑车去接外公了,我在家写作业。过了一会儿,我作业写完了,赶紧把桌子移到中间,把三把椅子整整齐齐地摆好,把碗筷清洗干净放在桌上,就等妈妈回来炒菜煮饭咯。“哐当”嗯!开门声,妈妈回来了!我急忙来到家门口和公公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我把公公请到家中,泡了一杯茶给公公并和公公聊起了天。我对公公说了一个笑话:“爷爷,有一次贾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再听到雷声?小明举了手回答,因为眼睛长在前面,耳朵长在后面。”说完这个笑话,我和公公都开怀大笑。

我和公公来到厨房间看妈妈炒菜,原来妈妈正在炒回锅肉、大白菜、西红柿鸡蛋汤及西兰花……妈妈的手艺真把我和公公震撼到了,我和妈妈把菜端到桌子上。开饭了,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菜,真美味。这时我用筷子夹了两片肉给公公,我们说说笑笑,一起快快乐乐地吃完了一个温馨美味的'午饭,同时也过了一个充实愉快的小年。

吃完饭,妈妈把公公送回老家,这个小年我过得太开心了!

过小年日记一年级篇五

在中国古代,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到了现在,小年在各地依旧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有的是腊月二十三,有的是腊月二十四,还有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等等,各不相同,但是小年祭灶却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

小年祭灶习俗|小年的习俗与由来

灶王爷的传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小年”上天汇报。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的传统。

绍兴人祭灶神,有供奉老酒、年糕和饴糖的习俗。供奉老酒和年糕,让灶王吃了嘴甜,希望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供奉饴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想粘住灶神的嘴巴,省得他在玉帝面前乱说一通。

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这种粥,总之就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

最后还要焚香祭拜,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

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汇报任务,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

过小年日记一年级篇六

今天是小年,俗话说“过了小年是大年”。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年的来历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谈谈小年的来历吧!

小年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小年的日期也不同,在农历腊月23、24或25。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我家是这样过小年的,我们家和姑姑家一起去奶奶家过的小年。我们做了一大桌子的饭菜。以前,爷爷是我们家的大厨,现在,爷爷老了,做饭的`“重任”中自然落到妈妈和姑姑的肩上。

晚上,我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就在我们一大家子一起吃饺子的时候,奶奶说:“过去的习俗是出了嫁的姑娘是不能回娘家过小年的。”听奶奶这么说,妈妈笑着说:“这都是迷信,现在一家一两个孩子,好不容易团员在一起,多好呀!”我心里想:要不是姑夫出差不在家,姐姐的奶奶也不在家,我们拿了有这么好的机会团圆呀!

听爷爷奶奶说今天吃的这么丰盛是因为什么灶君今天要上玉帝那里,我和姐姐异口同声的喊:“这都是迷信!妈妈听了笑嘻嘻地说:“这虽说是迷信,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信念。还是不能丢的!”。

在一片欢笑中,我们吃忘了这顿晚餐,现在涨到了的我渐渐的对节日有了新的认识,虽然我们的传统中还残留着一些迷信,诞生记更重要的是,这个节日传递了更多的亲情,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的节日过得更有意义吧!

过小年日记一年级篇七

昨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中国的小年,我在家里过了一个难忘的小年,下面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小年的早上,奶奶一大早就包了好多汤圆,然后烧了一大锅开水,等水开了就放进包好的汤圆。汤圆在锅里滚啊滚,终于鼓着圆滚滚的肚皮浮出了水面。奶奶盛了三碗汤圆放在桌子上,又把三双筷子放在汤圆旁边。过了好长时间,奶奶又把汤圆和筷子收了起来。我觉得很奇怪就问奶奶:“奶奶,你在干什么?”奶奶说:“我们在过小年,过小年要把汤圆给灶神吃,这样灶王才会在天神面前替我们说好话。”我说:“为什么灶王在天神面前会替我们人说好话啊?”奶奶说:“因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灶王都要到天神那里告诉天神这一年谁做了好事谁干了坏事。”原来是这样啊,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后来爸爸回来了,奶奶又成了几小碗汤圆给我们吃,细看熟透的汤圆,晶莹透明,捎带褐色。白糖隐约可见。我用小勺舀起一个汤圆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香喷喷、甜滋滋的馅就流出来了,吃着汤圆,想着奶奶说灶王的事,我问爸爸:“世界上有灶王吗?”爸爸说:“世上其实没有什么神仙,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寄托而已,希望来年我们全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我点点头。这次的`小年真让我难忘,我不但吃到了香喷喷的汤圆,还知道了过年的一些习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