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模板8篇)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模板8篇)

时间:2023-10-16 04:19:06 作者:笔砚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模板8篇)

致辞是在特定场合对听众或受众表示感谢、祝福或传达特定信息的一种言辞表达方式。切忌虚假和浮夸的言辞,在致辞致谢中保持真实,避免给听众留下虚假和不信任的印象。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代表全体员工向领导和同事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和祝福。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篇一

一、年龄段及活动领域: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

二、活动内容:

稻子和麦子

三、活动目标:

1、知道麦子和稻子是不同的(认知)

2、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能力)

3、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情感)

活动准备:稻子、麦子实物和图片等

四、活动过程:

1、认识稻子和麦子

幼:稻子、玉米、棉花、各种豆……。(估计都不知道)

师:秋天丰收的庄稼有玉米、棉花……(让幼儿跟着老师说一遍

师: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我们先来看一看麦子和稻子是什么样子的,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

师:稻子长的弯弯的,像……/麦子长的直直的,像……(稻穗和麦穗)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观察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

麦子有一根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

稻子头上有个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

师:我们现在是不是能帮农民伯伯把稻子和麦子分开了呢。谁来说一说怎么把稻子和麦子分开。

幼:……

师: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2、故事:稻子和麦子

接下来呀,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希望你们能认真听,故事讲完后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你们。

原先稻谷和麦子住在一起,他们很调皮,天天打打闹闹。一天,稻谷一头撞在麦子的肚皮上。哎呀!不好了,麦子的肚皮裂了一条缝,稻谷呢,脱下衣服一看,米粒头上碰了一个缺口。

泥土妈妈很生气,让他们分开住。从此,稻子种在水田里,麦子种在旱田里,他们再也见上面,就开始想念过去在一起的日子。

师:故事讲完了,谁能告诉老师麦子种在哪里,稻子种在哪里?

幼:麦子种在旱田里,稻子种在水田里。(说完整)

刚刚老师故事里讲到,原先稻谷和麦子住在一起,他们很调皮,天天打打闹闹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泥土妈妈很生气,让他们分开住。从此,稻子种在水田里,麦子种在旱田里,(提醒幼儿在玩的时候不能打架,注意安全)

我们平常吃的米饭是什么做的呢?稻子。馍是什么做的呢?麦子磨成的面粉做的。

稻子可以变成米饭,还有什么是稻子做的?麦子能变成面粉,那什么食物是麦子做的呢?(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

3、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小鼓唱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的低,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蹦蹦跳跳。……”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篇二

一、设计思路:

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做一些能吃的东西就更为愉快,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设计了关于面粉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们青豆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内部的特性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3、激发幼儿喜欢吃面粉制品,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难点是:尝试用加水的方法把面粉变成面团感知面粉内部粘的特性。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与学法,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

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操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为此我还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各类点心若干布置在流动小商店

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大量好吃的面粉制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动的.基础。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问题:流动小商店来了,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法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

(二)初步感知面粉外特性,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会粘在身上手上,再通过实验法与米粒比较感知面粉轻的特点。

(三)了解面粉粘的内部特性这一环节是

活动的难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孩子们自由探索和操作。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幼儿动脑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使面粉变成面团。在设计中教师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从无目的地操作,到点出重点加水操作,加以指导,其中基本由幼儿主动发现,主动解答,极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随机地进一步感知面粉粘的特性。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在讨论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各类面粉制品的同时也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目标三在这一小环节中得到落实。

(四)学做小厨师这一环节中面团的可塑性给予幼儿极大空间的想象,发散性思维,再度让幼儿表现展示的机会,把自己的想象付诸于行动,把想象的内容展现出来。此环节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成功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所在。目标二在这一环节中得以落实。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中班科学活动《趣识面粉》,

一、设计思路:

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做一些能吃的东西就更为愉快,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设计了关于面粉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们青豆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内部的特性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3、激发幼儿喜欢吃面粉制品,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难点是:尝试用加水的方法把面粉变成面团感知面粉内部粘的特性。

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与学法,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

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操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为此我还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各类点心若干布置在流动小商店

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大量好吃的面粉制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动的基础,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问题:流动小商店来了,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法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

(二)初步感知面粉外特性,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会粘在身上手上,再通过实验法与米粒比较感知面粉轻的特点。

(三)了解面粉粘的内部特性这一环节是

活动的难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孩子们自由探索和操作。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幼儿动脑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使面粉变成面团。在设计中教师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从无目的地操作,到点出重点加水操作,加以指导,其中基本由幼儿主动发现,主动解答,极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随机地进一步感知面粉粘的特性。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在讨论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各类面粉制品的同时也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目标三在这一小环节中得到落实。

(四)学做小厨师这一环节中面团的可塑性给予幼儿极大空间的想象,发散性思维,再度让幼儿表现展示的机会,把自己的想象付诸于行动,把想象的内容展现出来。此环节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成功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所在。目标二在这一环节中得以落实。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做做、玩玩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揉面团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面粉、水、盘子、抹布、小勺、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

“咦!这些是什么呀?我们一起看看、摸摸、闻闻,猜猜这是什么?”(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小结:面粉是白色,粉状的、有香味。

二、了解面粉的特性。

1、哪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面包、馒头等面粉制品)

2、教师小结这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团做成的。

3、怎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介绍桌面材料:桌面上有水和面粉,请你们试一试将面粉变成面团。

三、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让幼儿感受面粉变成面团的过程。

2、通过对比幼儿知道面粉加适量的水可以作成面团。

四、小结。

活动反思:

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做做、玩玩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揉面团的乐趣。

活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小勺、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咦!这些是什么呀?我们一起看看、摸摸、闻闻,猜猜这是什么?”(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小结:面粉是白色,粉状的、有香味。

二、了解面粉的特性。

1、哪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面包、馒头等面粉制品)

2、教师小结这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团做成的。

3、怎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介绍桌面材料:桌面上有水和面粉,请你们试一试将面粉变成面团。

三、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让幼儿感受面粉变成面团的过程。

2、通过对比幼儿知道面粉加适量的水可以作成面团。

四、小结。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篇六

(一)出示面粉,猜猜玩玩

2、师:究竟是什么?在你们的桌上也有这样一份神奇的东西,请你去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

3、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4、教师揭晓答案:原来这白乎乎的、细细的、像雪花一样的东西叫面粉呀!

(二)知道面粉的来源和用途

1、师:你们知道面粉是哪来的.吗?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你只要听完一首有趣的儿歌就知道了!(音乐《大馒头》)

2、师:原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的,它除了可以做出大大的馒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欣赏面粉制品图片)师:看,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点心呢!(幼儿欣赏)

(三)操作“和面”

1、师:看,这是面粉,这是水,现在它们两个要来做好朋友咯~(教师示范和面)教师:面粉和水两个好朋友亲亲热热在一起,揉呀揉呀,变成了什么?(面团)

师:我看好多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试一试了,那好吧,给你们一个机会也去尝试一下,注意加水的时候要慢慢的噢,不然就会搞砸啦!

2、幼儿亲自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软软的面团揉好了,小厨师们,刚才我们不是已经欣赏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小点心么,那我们快来也用这软软的面团做一些特别的小点心吧!

4、幼儿尝试用面团做出各式点心。

(四)擀面

1、师:刚才小厨师们可真厉害,黄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试试手艺了,诶,我今天想给大家展示的是“手擀面”,知道什么是手擀面吗?(介绍手擀面的含义:用擀面杖擀出来的面就叫手擀面)

2、师:手擀面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仔细瞧好了!(出示擀面杖和已擀好的面饼介绍一下,教师示范操作)

(五)品尝

2、师: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从十开始倒数,当数第一时,美味的手擀面就会出现咯!(师幼倒数)

3、师:美味的手擀面来啦,大家快尝一尝吧!(人手一碗手擀面品尝)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篇七

目标:1、用鼻子闻,识别各种气味,了解鼻子的用处。

2、尝试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探索,对识别气味有兴趣。

准备:1、装有醋、酒、香水的小瓶若干,纱布封口。

2、瓶装醋、酒、花露水各一瓶。

3、白醋、酸黄瓜、葡萄酒、黄酒、酒精、酒酿、香皂、洗发香波、护肤霜、茶叶、花、巧克力等。

过程:1、谈话激趣:

闻到什么气味?

怎么会闻到香味的?

2、操作感知:

了解鼻子的用处:

小鼻子上有什么?用手捏住鼻孔,闻得到气味吗?

幼儿自由选择,识别纱布封口瓶子里散发出的不同气味:

桌上放着许多小瓶子,里面装着一些东西,用鼻子闻一闻,然后告诉大家。

交流自己闻到的不同气味:

你闻到什么气味吗?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这两个瓶子里装的东西看上去差不多,它们是一种东西吗?为什么?

小结幼儿闻到的几种气味:花露水是香水味、黄酒有股酒香味、醋有酸酸的醋香味儿。

3、比较分类:

出示各种带气味的物品:

用鼻子闻一闻,识别一下这些物品是什么气味,如果闻到的气味和刚才闻到的花露水、黄酒、醋的气味差不多,就把物品分别送到相应的放置酒、醋、香水的桌上去。

分类和验证:

放有花露水、黄酒、醋的三张桌上都放了些什么?

这些都是什么气味的东西?为什么它们在一起做朋友?

小结:这些物品尽管看上去不同,但它们的气味相似。香皂、洗发香波有股香水味,酒酿有酒香味儿,酸黄瓜有醋的酸味,能把各种气味分得清清楚楚,你们的小鼻子本领真大。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篇八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趣识面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做一些能吃的东西就更为愉快,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设计了关于面粉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们青豆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内部的特性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3、激发幼儿喜欢吃面粉制品,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难点是:尝试用加水的方法把面粉变成面团感知面粉内部粘的特性。

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与学法,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

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操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为此我还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大量好吃的面粉制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动的基础。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问题:流动小商店来了,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法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

(二)初步感知面粉外特性,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会粘在身上手上,再通过实验法与米粒比较感知面粉轻的特点。

(三)了解面粉粘的内部特性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孩子们自由探索和操作。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幼儿动脑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使面粉变成面团。在设计中教师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从无目的地操作,到点出重点加水操作,加以指导,其中基本由幼儿主动发现,主动解答,极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随机地进一步感知面粉粘的特性。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在讨论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各类面粉制品的同时也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目标三在这一小环节中得到落实。

(四)学做小厨师这一环节中面团的可塑性给予幼儿极大空间的想象,发散性思维,再度让幼儿表现展示的机会,把自己的想象付诸于行动,把想象的内容展现出来。此环节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成功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所在。目标二在这一环节中得以落实。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