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实用9篇)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实用9篇)

时间:2023-10-10 23:19:11 作者:梦幻泡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实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 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察习惯,思考习惯,乃至心算习惯,草稿习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先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二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老师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要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三

《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学生已经在幼儿园或家庭教育中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甚至有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法了。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合成知识去做加法。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大本领的小老师领着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这时我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分与合知识计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让学生自觉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想想做做第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第1题我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归纳成3只小鸡和 1只母鸡,合起来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来是4只突显加法含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第2题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3题重点指导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习题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内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学习是我追求的目标,本课将理解加法含义,领悟计算方法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结合动态情境图体会感悟加法含义,突显分与合的思想学会加法口算。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四

《5以内数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点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数的加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加法的含义这一内容上来。

成功之处:

课堂上,我尽量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组内交流讨论,交流认识到:“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在老师小结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进一步体会加法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样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在巩固练习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的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一方面继续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感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这一基本性质。

通过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还通过计算,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仅帮助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不足之处:

在操作中,用先后这两个顺序词误导了孩子,结果孩子们仅列出了一个加法算式,造成后面环节的处理有些牵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五

今天,我在(1)班教了5以内的加法。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复习旧知识,口答5以内数的分与合。这样为学生学5以内加法做好铺垫。接着利用情景传授新课。注意加号和算式读法的教学。整的一堂课下来,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用口算5以内加法的练习代替,这样反复的练习,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

不过,我觉得这堂课还是不尽人意,例如:

1、已课前准备仍不够充分,在教例题时可以不用课本上的内容,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里的人物更能吸引学生。

2、在教学过程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比较少,声音普遍不够响亮。

3、在检查巩固练习时,仍有20来个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而自已课后也没及时进行补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多请教有经验的,学识渊博的教师,以争取更大的进步,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六

当我一拿到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时,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第六单元的教学相对本册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样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不愿意学和厌学的现象。同时,这块知识也没有其他单元更让学生感兴趣。如:图形的拼组、认识人民币、找规律、统计等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二、本单元的计算不仅是全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而且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三、本单元的内容是本册中课时安排最长的一个单元。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本册教材说明的要求,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要达到以下的目标:(如表格)

单元结束

期末

平均正确率

速度

平均正确率

速度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

88%以上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

90%以上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

其实,按照我的理解以上的目标,对我们学生平时的口算训练要求来说是低了的,因为口算达标是要求学生5分钟完成80道,也就是每分钟完成16道。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为了教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时安排为四个方面,谈谈本人的想法。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在编排上有几个特点值得说明一下:(1)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笔算时,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减,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减的道理。(4)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因此,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结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在练习中出现的。(5)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分为15课时进行教学,我设想还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增加课时数,毕竟这单元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小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56~60页)分3课时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初步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

教学例1: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做计数单位算出结果,还可以根据组成想出得数,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虽然计算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但是例1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在注重多样化教学的同时要注意优化。让学生比较那种计算方法简便、迅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良好的口算习惯。我个人认为例1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这幅情景图还可以充分地挖掘一下其中的资源信息。教学时,提供的情景图不要太多,但要充分的利用,这是老教师的经验之谈,特别是充分利用四个字,很有探讨的价值。如例1的情景图,一定要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信息。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这幅情景图提问:师根据这幅情景图还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呢?如: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几朵?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几朵?如果搬走了20盆呢?等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展示平台。做到活用教材,用好教材。同时在此过程中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练习。

做一做:安排了2道相应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式题,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意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整十数的加减可以归结为10以内的加减。这里,加减对照出现,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成10以内加减的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借助摆的小棒说出算的过程:30+40是3个十加4个十是7个十,就是70。通过摆小棒,使学生头脑里形成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减)的表象,可以加深对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

练习十

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建议:

第4题:连加、减式题。注意让学生比一比上下算式计算有什么不同?

第5题,是情境题。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独立用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解决还剩多少个花生?的问题。注意点:1.让学生有读题的习惯。明白图意,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法,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尝成功的快乐。3.如果发现学生把算式写成50-10+20或50+10+20时,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还剩多少个花生?这个问题的想法。如果学生说,先算出分给两只小猴多少个花生,再算还剩多少个花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第6题:注意点:1.注意各种球的认识(因为有一部分的学生对各种球并不能很清楚的识别)以及价格的多少。2.注意引导学生问题1与问题2是有联系的。3.注意问题3开放度的把握。不仅可以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如:篮球比足球多几元?篮球和足球一共有几元?),还可以进行连加连减。

第7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到小熊的家里去做客,答对了题目才能进去。注意反馈。

第三课时[p60]

内容:练习十9-11题以及聪明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解决用数学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建议:

第9题:注意点:此题与前面的用数学呈现形式不同。要解决问题的数据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均用文字表达。关键要弄清题意。

第10题:比多少,为下面p72-73的例3、例4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可点一下桃比梨多几个?能用减法计算,算式:9-5=4(个)。桃比梨多几个与梨比桃少几个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换了一种说法。

第60页下面是一道思考题。题中答案不止一个,解答时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用,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注意点:1.提供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节课的安排时间还比较的充分,应该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2.注意答案的不唯一性。学生想出方法以后让他们小组交流,满足他们资源共享的需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七

这节课总体上的效果还可以,层次清晰,从复习百数、千数,逐步过渡到学习的新知识——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读数方法。通过学生已有的千以内数的知识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认识上,学生学习的较为轻松,学习效果也很好。在这节课上,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对于万有了一个较为形象和深刻的印象,构建万的概念十分的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两次运用了表象操作,使学生对于万数和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的更为巩固,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象操作能力。

整节课的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发言积极热烈,思维活跃。小组合作有序有效,学生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结读数方法时,教师语言规范,但是学生说数的最后一个0不读,教师应及时更正,小结时也应说清不管末尾有几个0,我们都不读。如果总结语言不规范,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上的缺失。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好各种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教学时的突法情况,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学生学习的更愉快。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八

《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有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其中最难的就是对内容繁多的知识的梳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以孩子熟悉的商场情景引发学生对速度的思考与理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孩子自己学到万以内数的各种知识。虽然课前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教案也进行了很多次的修改,可是上完课后,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情境利用不充分

在本节课中,我用逛电器商场这个情景,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虽然都是围绕电器来复习,但是却几乎是一个知识点一个情景,显得非常繁琐,现在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一个情境,提出各种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原来一个情景可以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对情景有了多一份的认识,也让孩子能充分的学习到相关知识。

2.评价语要恰当。

评价语几乎是每节课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表扬孩子“声音响亮”“人多力量大”等评语,回想起来,这些都与数学没有关系,数学课上要有数学味道,评价语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要让孩子体会到这种感觉,课堂评价我们可以用“表达得非常清楚”“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等类似数学性的语言。同时,我们也要改变单一的表扬方式,用幽默的数学评价语感染学生,感受数学教师的大智慧。

3.教学基础不扎实。

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近似数这一部分,我在教学时让孩子计算两个数相差多少,从而判断是谁的近似数,可是评课时我才注意到,原来我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难度,二年级对近似数的理解仅仅是体会四舍五入,而不是用计算来判定近似数。由于对三年级等相关知识的不了解造成现在增加难度的情况。所以在以后我会在学习一节课时多找一些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找到落脚点,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九

今天我上了《5以内的加法》,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所以学生基本上都会计算。课后和听课老师交换意见,不足之处反思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在新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结合主题图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学生产生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的概念。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学生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学生3+2是怎样算的,一开始学生有的说是“心算的”,有的说是“心里想的”,就是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或者是直接就是从图上数出的。在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我又追问了几次,学生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直接可以和学生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学生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新课教学环节的最后,教师应该适当的总结一下,如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2=5表示什么?我在课上作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说,结果感觉有点像回答问题,没有对新课作出像结论一样的总结。

在“想想做做”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在这三题的练习中教师主要是点拨和指导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练习,这里我讲解的过多,没有留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另外,时间有点紧张,以致于最后一道练习学写算式的题目也没有按计划完成,原因就是前面的练习题的处理上拖沓,我本意是想通过练习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因此处理的比较细致,课后思考这样做使学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最后第二题是一个邮箱和信封连线的题目,我给学生做了一个邮箱送信的游戏,本意是想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看来不是很好,有些学生注意力被分散,书上没有完成,时间过于仓促。

总得说来,这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

另外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完整地说。认真听包括听老师说还有听同学说,前面做的还比较好,但有时候在听同学回答的时候表现就不是很好了。有时候觉得课堂上我说的太多,留给学生说,让他们表达的机会不多,对他们不信任,应该多相信学生,充分给他们表达自己、阐述自己意见的机会,培养他们勇于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