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刘芳名师工作室 学习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汇总17篇)

最新刘芳名师工作室 学习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汇总17篇)

时间:2023-10-16 02:47:08 作者:紫薇儿 最新刘芳名师工作室 学习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汇总17篇)

拼搏奋斗,豪取佳绩。如何评估团队的表现和成绩?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团队标语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一

刘芳,一个普通教师的名字,她,从20xx年开始多次站在道德讲堂上,让听报告的人潸然泪下,称她为中国的海伦,前几天我们修文中学有幸请到了刘老师亲临我校,为修中和二中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使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1993年,刘芳来到白云三中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至今已经度过了二十个春秋了,可是1997年她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面对不治之症她选择了和命运做一次英勇的搏击。在视力逐渐下降期间,她用残存的视力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让她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知识储备。她有两个人生感悟,一是她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职业,必须要选择坚持;二是周围许多人的扶持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她选择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好回报社会。所以刘芳至今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着,残缺和健全对她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她以健康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白云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典型。

20年中,刘芳坚持把语文学科教了十五年,她克服了眼病带来的不便,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成绩良好,深受家长、学生的信任和喜爱;20年中,她有十四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认为一个“爱”字就是当好班主任的不二法门。刘芳带的班级大多是学校的“问题班”,问题学生较多,不过,她认为这些学生只是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需要给他们一种爱的疏导和爱的力量,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就是最好的办法。一个曾经的学生在教师节时给她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你用心灵去沟通彼此的情感,用爱心去照亮生活的昏暗,用真诚去消散人生的迷茫,用关怀去温暖彼此的心房,用和谐去营造幸福的天堂,世界因你闪耀美丽的光芒!这饱含深情的话语证明了她作为一个班主任的成功之处。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二

白云三中语文教师刘芳,1993年参加工作,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让刘芳倒下,她选择了和命运做一次英勇的搏击,她要好好活着。在视力逐渐下降期间,她用残存的视力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让她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知识储备。她有两个人生感悟,一是她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职业,她要选择坚持;二是周围许多人的扶持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她选择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所以刘芳至今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着,残缺和健全对她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她以健康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白云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典型,这就是她,用残损的视力谱写的优美的人生乐章。

与刘芳老师相比,深感差距很大。学习刘芳老师先进事迹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刘芳老师把追求与奉献当成一种责任,甚至当成一种享受。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她都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教师岗位――真挚的情感与爱教师工作是通过教师的言传和身教两种途径进行的。身教就是教师默默地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演示做人的道理,使自己成为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向导、理论学习上的良师、心灵情感上的益友。

刘芳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三

3月14日,白云三中的刘芳老师来到修文中学给我们作了一个名叫“用爱倾听”的讲座。他的人生事迹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我们为之感动为之动容。

十多年来,尽管双目失明,但刘芳一直坚守在白云三中的三尺讲台上,用她的爱心与善良,默默守护着自己的学生,让许多学生为之感动。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次次的倾力挽救,让不少问题孩子重新站起来,积极乐观的对待学习和生活,让他们的青春斑斓而多彩。从刘芳老师的事迹让我学到了:

一、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二、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研究的好习惯

在刘芳老师行将失明的那段时间,她并没有抱怨世界不公,也没有去想以后的生活怎样过,唯一的想法是我还有那末多书还没有看,然后她利用剩余的光明浏览大量的书籍。相对刘芳遗憾,我们更加要学习。我们假如不留意读书学习,不留意知识的积累,不留意研究新题目,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张,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情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急感,像刘芳老师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开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锲而不舍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三、做好老师

在这听刘芳老师讲座的都是老师,我也不例外,刘芳老师在给我们讲她的励志故事时也教导我们很多做老师的道理。要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首先你得先喜欢课堂。试想一下,当你走进课堂心里想的是还有几分钟下课,那末学生心里面也在想这节课甚么时候上完。而当你布满豪情的将学生带入你所设计的情形里面,他们则会感慨一节课怎样这么快。所以我们既然成了教师,我们就要爱这个职业。

老师不但要教导学生知识,还要教导他们做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经常听到他人说一个班级有个甚么样的班主任,就有甚么养的班集体,这句话正是说明了老师的行为规范会影响学生。所以老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讲脏话、稳定丢垃圾、不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四

这段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多年。92岁的她,从教近60多年,退休近30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她的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以下是我学习的点滴收获,与大家分享。

“智如泉涌,形可以为表仪者”可以为人师。于漪老师始终把这句话当作自己事业追求的最高境界。她认为作为人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着健全的高尚的人格。于是,鲁迅、闻一多等德才兼备的大师们就成了于漪老师心中的楷模。她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以这些大师为榜样,一步步向前攀登,不断向自己挑战,不断超越着自己。

为了随时随地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于漪老师心中长存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第一把尺子于漪老师量出了自己所有同事的优点和长处,她如饥似渴的汲取着这些养分,不断的博采众长。这一点需要有多么谦逊的品格才能做到啊,于漪老师做到了。她用第二把尺子不断地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于漪老师每上完一节课都会随时记录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这是需要多么惊人的毅力呀。这正应验了那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正因为于漪老师把这个细节做好了,日久天长,这些教学中的不足成了于漪老师教学中一面很好的镜子,从这面镜子中,照出了自己的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前进道路上,少走了很多的不必要的弯路。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满足意味着结束”。在于漪老师的工作经历中始终没有满足过。她对自己的课一直不满足,她一直不断地向周围的老师们学习,两千多节课,于漪老师是怀着一颗多么谦虚的心听下来的!两三千字的作文评语啊,于漪老师是怀着一颗多么热爱孩子的心完成的!因为不满足自己的现有的成绩,于漪老师才始终在不断的完善着自己的人格,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升华着自己的境界,锤炼着自己的感情。

“智慧要如潮水、泉水一样喷涌而出”,于漪老师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天马行空,左右逢源,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而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几十年如一日对教育对知识的孜孜以求,没有对教学敏锐的感悟力和洞察力,于漪老师是上不出这样的课来的。

于漪老师在她的讲话当中,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让人分明的感受到她的文化功底。聆听她的讲话,可以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简直是一种享受,让人如坐春风。我们都如此喜欢听她谈话,她的学生能不喜欢听她谈话和她交流吗?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啊!怎能不喜欢听她谈和交流吗。

只有于漪老师认为:做一个老师,更需要拓展视野广泛学习,因为现在的社会,它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很多地方是可以交融的。为了丰厚自己的底蕴她不断的去汲取多种领域的知识,包括物理学、美术学。于漪老师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始终学做教师”对这样一位让人敬仰的老前辈来说尚且如此,我们这些教师还有什么资格拿自己工作中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还有什么资格言怨天尤人?我愿意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向于漪老师学做教师。让于漪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不断反省,不断前行。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五

记得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时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想说的是,有的人,虽然眼睛雪亮,但他的内心却充满阴暗;有的人,虽然眼里是一片黑暗,但他的内心却光明无限。贵阳市白云三中的女教师刘芳,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充满无限光明的盲人教师。虽然,因为眼病的原因,刘芳老师在生活中从此与光明无缘,但她却用无私的爱、用她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的人。她,刘芳老师,就是人们迷茫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近几日来,各大媒体、电视新闻等都在不断播报盲人女教师刘芳老师的感人事迹。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里那短短3分多钟的视频之后,我又上网搜寻了关于刘芳老师的相关新闻报道,对刘老师的事迹了解得更加清楚了。毫不掩饰地说,我是流着泪读完了每一篇报道,内心所受之震撼,无以言表。

有人说,刘芳老师是“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而我想说,刘芳老师是当代教师的一座丰碑,是我们迷途中的一盏明灯。

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教师队伍中的不少意志薄弱者,已经渐渐被腐蚀,迷失了方向。他们不甘心,也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在外谋“第二”、乃至“第三产业”;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工作的倦怠情绪日益显现;上班时间聊qq,刷微信,炒股,玩基金,打游戏,网购??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学生、家长的“好处”,示意学生课后找自己“补课”等等。而且,有的老师,未到退休年龄,只想做生意更方便,以身体的一点小小不适,就申请病退;或者直接通关系,走后门,找医院出具假证明,就为了提早一点退休??诸如此类,在教师这个庞大的队伍中,并不少见。他们被利欲蒙蔽了双眼,作为教师,他们的心理是阴暗的。

刘芳老师的事迹,无疑为我们点亮了迷途中的一盏灯。虽然刘老师眼睛看不见,但她从没有放弃过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她付出了超过常人无数倍的努力,坚守在自己热爱的三尺讲台上,为孩子们带来知识。同时,她用爱倾听,给孩子以心灵的启迪,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我特别欣赏刘芳老师的一句话:“??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含着泪读完刘芳老师一个个感人的事例之后,用她同事说的一句话来作为今天的学习小结,“她都认真地活,我们有什么理由随便过?”是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随便过?有什么理由混光阴呢?也许,有老师还在为教师这一点微薄的收入抱怨着,但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更何况,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就不应该冲着“钱”而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刘芳老师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爱岗敬业,踏实做好一名教师的本分。我们要以身为教师为荣,而不是为教师抹黑。

(一)记得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时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想说的是,有的人,虽然眼睛雪......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六

整整十年,她从光明走向黑暗。

都说后天失明的人最痛苦,可她不仅没有被黑暗吞没,反而用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人。

在她平凡的人生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平凡的故事?

她叫刘芳,贵州农村中学一名女教师,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a.在黑暗中抓住光明

刘芳的视野一天比一天变窄,视力一年比一年模糊。

20xx年,她读了最后一本纸质书,是《笑傲江湖》。

20xx年,她看到的最后两个字,是课本封面上的“语文”。

20xx年,她完全被黑暗包围。

但是,初见刘芳的人,很多都不相信这是个盲人。

在家,她扫地、洗衣服、倒开水、冲咖啡、炒菜、在跑步机上锻炼,动作熟练得几乎与常人无异。借助盲人软件,她发短信比很多明眼人还快。在学校,她可以独自走近百米,下两层楼,转5个弯,轻松找到公厕。

很少有人了解,这些年她是怎样挺过来的。

不知多少次绊倒、磕伤、撞墙、烫出水泡、碰碎杯子,现在她小腿上还满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绝望、沮丧、灰心,她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又释然了:“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有人建议她病退或休息,她婉拒了:“那样我的生命就真的终止了。”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七

九月十八日下午,我们一起学习了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我被她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特别是这样的描述让我肃然起敬:“她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100名改革先锋称号中唯一的基础教育界代表,她写下了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__节的公开课。” “唯一”、“400多万”、“近20__节”这三个数字是对她敬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几点收获:

一、坚守三尺讲台

于漪老师说“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她的“爱”是教育篇章的主旋律,她将自己的美好岁月全部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她告诉我们年轻一代如何“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道理,让我从心灵深处得出这样一个感悟---“三尺人生”,不宽广但伟大!我虽然可能做不到于老师如此的奉献精神,但是我一样会“坚守三尺讲台”,热爱我的工作,爱护我的学生,用爱铺就快乐的教学路!教育是一份需要好好经营的事业,要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和爱护,这样不仅工作会取得好的效果,自己在工作中也会获得幸福感。

二、做老师,要走到学生的心里

爱迪生说“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一件发生在课堂上的事,至今难忘。班里有一个男生,课上经常走神,课下不完成作业,偶尔完成也是胡乱蒙上,成绩很不理想。我多次与他谈心,也与家长商量过对策,但效果甚微。有一天上课,他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一次我提问了一个作家写作背景的问题,全班只有他一个人举起了手,叫起他来,回答得很好,我试着走近他,发现他不是上课一点不听讲,只是比别人接受慢一些,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而走神。我试着鼓励他,不论是作业还是听课状态都进步很大!所以我觉得教育有时候需要耐心、需要关注和等待,每一朵花都会开放,只是花开有早晚,我们都要静待花开。另外,多了解学生,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这样师生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这次于漪老师的事迹更近一步加深了我对学生沟通方面的认识,获益良多。

三、必须提升专业素养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地去学习,在教学上不断地去反思、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做到“胸中有书”,就要自己不断地去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对每一节课的要求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做到详略得当、游刃有余;要做到“胸中有书”,就要求我们不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多读一些其它的书,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所以我们不仅研究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其他的知识,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于漪说:“我觉得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所拥有的财富不是绝对挂钩的,关键取决于你对自己工作价值的理解和热爱”,是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自愧不如,经常抱怨批作业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耽误了教学上的进步;抱怨学生过于调皮,占用了自己大量的精力。其实这都是给不专注与懒惰在找借口。“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我将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始终保持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情怀,兢兢业业,上下求索,努力做到“做一辈子教师,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八

左相平,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最基层的农村教师,却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从一个扫盲教师到拿到大学文凭甚至成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有一种不为名利所动的高贵品质,宁愿放弃三次改行的机会,也要坚守艰辛清贫的教育工作岗位;有一颗“不是我所生,却与我更亲”的爱生之心。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蜡烛精神让一个普通的名字响彻中国,传遍教育界,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学习了左相平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感慨万千,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这才是最崇高的师魂!同是教师,我深深为自己曾有过的抱怨感到羞愧,为自己曾打骂过学生感到后悔,这一次的学习让我改变了自己从教的想法,我不再把我的工作当做饭碗,而是作为事业认真去做,甚至当做国家、社会公益事业,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我不再把学生当做获取绩效工资的工具,而是作为花朵去呵护,作为栋梁去培养。

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左相平老师的蜡烛精神,整个教育界一定满是辉煌!

11 月 14 日 ,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盘县县教师左相平的先进事迹后,我感慨颇多,心情很不平静,特别是他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他从教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像左相平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孔子云: “ 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 ”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 …… 在当今冷漠、隔阂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处处有像郭力华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学习了左相平的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 …… 我很感动 , 从中学到了很多 , 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 , 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 , 我想我应该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九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81岁的她,从教近60年,退休近20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还忧心教师、关注教师、倾心教师。她认为教师应该站在“树魂立根”的高度去思考和培养我们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有魂、有根、有脊梁,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应该代表最先进的文化,应该不懈追求真善美,抵御假恶丑。的确,当今世界强势文化的入侵太厉害了,思想浅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垃圾文化等,对没有生活经验的未成年人是极大的威胁,所以作为教师的就要坚守思想的阵地,坚守育人的阵地。不论大环境怎样,学校一定要有好的小气候,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主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

学习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于老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师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十

今天,我很荣幸地站上这方讲台,诵读这意味深长的诗句,即将开始我至真至诚的讲述。

面对这些教书育人的楷模,我无比的感动,感悟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不再迷茫!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在这里要大声地说:做一名山村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尽管我所工作的学校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但是我无悔!我将沿着师德楷模们的足迹,扎根山区,勤奋工作!在三尺讲台上,用青春和激情诠释自己无怨无悔的人生!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十一

学习冯玉锁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9月2日星期一吕梁市联社专门组织召开冯玉锁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重点介绍了冯玉锁同志的典型事迹。虽与冯玉锁同志未曾相识,但听完他的先进事迹后,一个崇高质朴、爱岗敬业、大公无私的光辉形象略然显现在我的眼前。他凭着“不怕摊摊烂,只要踏实干”的工作信念,凭着走村访户的“背包精神”,凭着“班子成员向我学,全体职工向班子学”的坦荡胸怀,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信合事业这片土地上竖起了一面锦绣的旗帜。与其对比,自己无论在思想还是工作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学习、改进。

一、学习其走村访户、不辞劳苦的背包精神。

长期以来,“背包精神”一直是我们农信社特有的企业文化,是我们企业发展的一项法宝。但是,最近以来,这种最质朴、最为有效的精神却慢慢被我们所淡忘。如今,冯玉锁同志又把背包精神带了回来。在我日后的工作中,我需实实在在的发扬和传承这种精神,带头组织员工深入企业、社区、商户进行调查、宣讲,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所需,真正把信用社的各项工作与辖内群众的切实需求结合起来,把南村信用社办成“离企业最近,和百姓最亲”的银行。

二、学习其以身作则、光明磊落的坦荡胸怀。

“看我的,向我学”简单的六个字诠释了冯玉锁同志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展现了其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身为一名基层信用社的负责人,我将以冯玉锁同志为镜子,严守廉洁奉公的职业操守,用诚实守信的言行赢得领导和职工的信赖,切实做到“眼不乱看”,不为纸醉金迷而诱惑;“心不乱想”,不为灯红酒绿而彷徨;“手不乱伸”不为利益欲望而沉沦;“话不乱说”始终坚定立场,做到言必行,诺必践。

三、学习其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

冯玉锁同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时,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这说明他为信合事业踏实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将认真学习冯玉锁同志这种对待工作持之以恒的精神,戒骄戒躁,踏实认真地处理好工作上的每一件事情,一以贯之的执行联社党委每一项决定,努力把每一项计划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四、学习其急人所急、想人所想的服务意识

冯玉锁同志总是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坚持真心实意为民解忧,竭尽全力为民谋利,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送来“及时雨”,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送来“雪中炭”,却从不所求任何回报。因此,学习冯玉锁就应该在服务“三农”上拿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真抓实干。

一个冯玉锁,换回了金融人的良知和操守,擂响了银行业服务经济的战鼓。这应该是信合人的骄傲,也是全市金融人的骄傲,因为他的身上,折射着一名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他的脚步中,体现着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厚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在我们重拾“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时代环境下,更应该将“背包银行”的精神传承下去,切实做到“眼不乱看”,不为纸醉金迷而诱惑;“心不乱想”,不为灯红酒绿而彷徨;“手不乱伸”,不为利益欲望而沉沦;“话不乱说”,始终坚定立场,做到言必行,诺必践。

冯玉锁自立的“铁规矩”??“绝不扰民”,看似小事,实则不小,因为它展现的是职业操守、清廉之风和高尚的为民情怀,为各级干部树立了标杆。

“铁规矩”展现的是职业操守。冯玉锁坚持把岗位当奉献,把职责当服务,把职业当事业,以务实苦干的作风、高效快捷的服务,取得了3年“三个翻番”的非凡业绩,充分展现出共产党人严于律己、勇于担当的职业操守。

“铁规矩”展现的是清廉之风。冯玉锁手握重权,但他能够正确对待,身体力行,展现出一种秉公用权、执纪如山的清廉之风。

“铁规矩”展现的是为民情怀。冯玉锁总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坚持真心实意为民解忧,竭尽全力为民谋利,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送来“及时雨”,在群众最困难的时侯送来“雪中炭”,却从不索求任何回报。这展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大公无私的为民情怀。

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冯玉锁为榜样,定出自己的“铁规矩”,并在实际工作中模范践行、躬身笃行。

李惠

.9.10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十二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教师:李毅

通过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左相平老师的先进事迹的学习,使我深深

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职业的光荣和神圣。我被他那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真诚以及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精神深深感动。

作为老师,就要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做群众好评的老师,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老师。左老师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也体现了一名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展示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大形象。左相平老师说得好,“ 我实际上没有什么信念,我就想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当一个家长放心的老师,当一个人民满意的老师,不要误了学生,就是这样,其他的也没有想过。我从心里想的就是你既然爱这个岗位你就要让学生喜欢你。”

要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当一个家长放心的老师,当一个人民满意的老师,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好说不好做的,特别是当一个现代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老师就更不容易了,因为我们现代的教育不只要实实在在的工作精神,还需要大胆创新的精神,需要实现 “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 的教育理念的能力。作为我们这一代人,自从当了老师开始就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不管当初是怎样走上这个岗位的,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号的。

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我知道我们的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人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需要的知识在进步,我们许多的老师并不缺少实实在在的工作精神,但是却缺少迅速适应社会变化的精神,或者说是能力,当这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如何让我们尽快地适应这种变化,拥有这种精神。

还需要巧干,不会巧干是不可能干好现在的教师工作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去独立自主的学习,是如何建立学生能够终身学习的教育机制,然而我们现在的许多教师的力气都没有用在刀刃上,而是用在了刀背上,所以见效甚微。

当然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如何是与这个学校的领导者如何去进行管理和要求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左相平老师的教学成功不只是因为他的教学能力方面,还在于他本身就是校长,他的管理,他的决策自然就是符合他的教学要求的理念的,而我们其他的学校是否也是这样的符合教师们的能力尽量发挥的理念呢?比如在备课上、在上课上、在管理学生上、在学生作业上、在学生辅导上、在营造教学环境上、在保证教学条件上、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在考勤方式上等等许多相关问题上都会带来不同的正面影响或者负面影响。如果我们是真的为教育教学着想,那么这些问题是不可能被忽视的。

左老师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主动和孩子交朋友,用自己的耐心、关心之情感化他们,给每个孩子平等的爱,走进孩子的心里,使他们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使他们时刻体会到老师的爱无处不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以左老师为榜样,爱岗敬业,以高尚的师德铸师魂,争做具有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人民满意的教师,努力将自己所担负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在当今冷漠、隔阂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可以想象,假如生活中处处有像左相平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左相平老师的感人事迹,我很感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担当好教师这个光荣而神圣使命的信心和决心,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我会更加努力,虚心进取、不断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解努力。努力做到:蜡烛精神永不朽!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十三

执笔人:蔡家兰

在我园领导的带领下学习了左相平老师的先进事迹,他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震撼着我。

左老师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他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的教育事业,他的崇高品格和师德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

左老师的事迹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习、热爱学生。他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榜样。

从左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

他用无私的爱深深的感染、教育每一个孩子,用园丁的品质、春蚕的志向、蜡烛的风格、孺子牛的精神,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奋斗,把真诚的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他的事业,他的学生。

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

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他就是大爱无声;有一种奉献震彻心扉,他就是满腔豪情。左相平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学习了左相平的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人,原来可以很好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热情地帮助别人,我很感动,在如今的工作岗位上,我想我应该用一份真挚的心去对待,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十四

朱昌中心校罗曼

拖着自己身后的脚印,如船装满沉重过往。在岁月的长河中徜徉,教师这个职业以伴随我六个春秋,总觉得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是如此的平凡。可今天,学习了左相平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教育事业做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先进事迹后,使我受益匪浅,重择人生道路。他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震撼着我,并不断鞭策着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教育事业,不会愧对教师这个神圣而光荣的称号。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左向平老师在条件极为艰苦的云贵两省交界的高山峡谷地区坚守了38年,从一个14岁的羞涩少年转眼变成了两鬓斑白老头,为教育事业付出了大半辈子如歌的光阴。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乐于奉献、爱生如子的情怀,爱岗敬业、勇于探索的境界,爱校如家、勇担责任的风范、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因而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当学生喜欢的老师,做群众好评的校长,办学生和家长向往、放心和人民满意的学校。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奉献之歌。

左相平说过他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讲台,更离不开学生。他是母亲年近50岁时才生下的幺子。可在两位老人临终时,他们最疼爱、最引以为自豪的小儿子却不在身边。等儿子从学校赶几十公里山路回到家时,老人已经咽气。他只能无赖地跪在父母亲的灵前,用悲痛、懊悔的泪水忏悔自己的不孝。左相平与妻子过着20多年两地分居的日子。在妻子临盆生产时,他还在离家40公里外的学校教书,没有回家去伺候、探望。他说,不忍心耽误学生的课,等有时间,再去看妻子和孩子。左相平夫妻生活简朴,一家人还住在简陋矮小的破石棉瓦房里,风扫地,月照床;晴天遭风扫,雨天被雨淋,曾经有人戏说他家住的房子像猪圈。妻子全力支持丈夫工作,夫妻间心心相印,他们在贫穷中享受着幸福生活。用无私的爱深深的感染、教育每一个孩子,用园丁的品质、春蚕的志向、蜡烛的风格、孺子牛的精神,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奋斗,把真诚的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他的事业,他的学生,他的同行。

干是不可能干好现在的教师工作的,然而我们现在的许多教师的力气都没有作在刀口上,而是用在了刀背上,所以见效微小。

学习了左相平老师的感人事迹后,他让我的教育事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并没有原因的爱上了教师这个世界上最平凡却最伟大的职业!因为他让我我懂得,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在当今冷漠、隔阂渐成风气的社会里,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假如我们身边处处有像左相平这样的人,那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那么实现强大的教育梦就尽在朝夕了。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十五

杜顺老师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体会

一副拐杖,一把轮椅,一辆三轮车,四十五个人生春秋,二十六年教学生涯,十七载病痛折磨……他用伤病累累的躯体在家庭与学校之间,铺就了一条坎坷的育人之路,他因此被多家媒体誉为中国的保尔,第二个张海迪――他就是长岭县小学教师杜顺。

6月12日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日子,松原市教育局、扶余县教育局在政协宾馆开展了杜顺教师事迹报告会。向全县教育系统教师发出了向杜顺学习的号召。

杜顺1985年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乡里的民办教师,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在心里把这个职业当作他一生的追求,为此,他付出了全部的情与爱。

1994年3月,正当工作蒸蒸日上之际,病魔降临到了杜顺头上。他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专家恐怖断言:三年内瘫痪,五年后死亡。

杜顺每月三百多元注射蜂毒的费用,使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又债台高筑。为了省下十元的车费,杜顺不得不骑自行车去四十公里外的县城买药。左腿用不上力,他干脆把力点放在右腿上;饿了就吃几口自带的大饼子,渴了就喝几口道沟里的清水;无米下锅,他就和儿子走村串户用沙果换玉米;有时连做饭用的火柴还得向邻居家借。

虽然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仍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顽强地与病魔拼搏,出色完成了每周二十多节课的教学任务,不但没误一节课,还每月从自己的药费中省出十几块钱奖励那些在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

我还从网上看到,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努力,他总结的十多种新式教学法在全乡推广。他创造的“尝试测试法”是把给学生留作业变成学生出题,上课时让学生拿自己出的题考别人。这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接受知识,避免了学生作业千篇一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一个题库,杜顺也因此获得了全乡“教学特别贡献奖”。他撰写的论文《人生的`思考》、《对小学生品德教育方法的认识》先后获得市级、省级教学论文奖。

和杜顺老师比起来我的起点要比他高得多,身体状况和生活条件也比他强得多,但是令人惭愧的是我的工作态度和业绩却与他相差甚远。

,杜顺病情加重,从讲台走上了“吉大三院”的手术台,术后在家中休养的半个学期是他最难熬的时光。上不了讲台,看不到学生,他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3月,在妻子的帮助下,杜顺拄着双拐,慢慢地挪到三轮车上,再开车到学校,从车上移到轮椅上,杜顺终于又回到了讲台上。

现在,杜顺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必须靠妻子才能穿衣服,穿鞋子,他休息、吃饭、在家备课批改必须跪在炕上,身体呈“2”字形。(心得体会)出入教室有时必须由同事背或学生们抬。

春开学,由于学校教学人员紧张,杜顺又担起了五年级班主任工作。

杜顺说:“虽然我不会走,但我有一双会动的手,会思考的大脑。我爱我的工作,我坚定我的信念,我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我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不给社会添负担。”

当我们坐在会议厅里聆听杜老师和他妻子的报告时一次次流下感动的泪水,为了他们的坚强,为了他们的执着。为了他们矢志不渝的精神。是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都忽视了还有比物质更宝贵的是精神,一个人有了精神支柱,就有了超人的力量,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杜顺老师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学生的同时,他也收获了生命的延续,正像他自己所说孩子是他的血液,没有了学生,他的心脏将不再跳动。他的事迹就是一本书,他人生之路上的每一次跌倒和爬起就是一节节生动的课。他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然而他能苦中作乐,享受着一般人没有的幸福。因为病魔,他变得更珍惜生命;因为风雨,他们一对夫妻的心灵走得更近,更加相互依赖,因为奉献,他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因为学生,他们又多了一个个话题。

一个信念,一个理想将成为生命强有力的支撑,我无比敬佩这样的教师,我想向杜顺老师学习的最好行动就是尽我所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竭尽全力地教好自己的学生。在备课上下功夫,晚上因为备课困了的时候,想想杜老师写教案的艰辛;班级事情多了,想想杜老师如何用身教影响学生;学生不认真学习时,想办法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一补。总之在杜老师先进事迹的鼓舞下,我不求完美,只愿一天天进步,在学生幸福成长的同时也来享受教育的快乐!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十六

霍懋征老师对自己从事基础教育60年感到无怨无悔。这是多么伟大的人生追求啊!霍懋征老师用她6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着自己对学生的爱,霍老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剖析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她是在用爱成就事业,用爱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漫漫人生路,60年的小学教师生涯,写满了霍懋征的真情付出,她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干,对教育,对教学艺术孜孜以求,将爱进行到底。“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是终身的理想。”她用“光荣、艰巨、幸福”这六个字诠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理解。

“爱每一个学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很不容易,要在和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灌输爱。首先,老师的爱应该是无偏见,真诚、无私、广泛的。对所有的孩子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老师的爱如同伟大的母爱,以关心、爱心、信心、细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对不同的孩子,表达爱的方式要有所不同,特殊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对习惯不好,调皮的孩子不要讨厌他,要接近他,关爱他,体谅他,在学习、生活中,把做人的种子播进他的.心里。

在具体的教学中,爱将如何才能做好,霍老师总结为八个字“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可以打开孩子的心扉,使其有奋斗的方向。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某方面的潜能,要启发他,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激励他。只要孩子真正有了一个目标和理想,他才会投入到学习中。赏识,孩子都盼望得到赞美,要抓住闪光点进行赞扬。学习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更多来自于没有成就感,得不到认同,抓住孩子们的优点进行赞美,可以让他们爱上学习,不会觉得累。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让孩子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更好实现“快乐教育”。期待,期待是对孩子的信任,是一种漫长的等待,不断的引导和帮助。要有耐心,要相信学生能行。总的说来,就是让学生永远有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也无教育,有了兴趣才能学好。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既是良师更应该是益友。

当听到她把校长想送最调皮的学生——何永山到工读学校后,主动要求将这个学生带到自己班级时,我被激励了。反思自己,自己班级中也有调皮不听话或有严重性格问题的学生,我选择的方式虽然不是消极的放弃或逃避,而是像霍老师那样有耐心,有信心,细心观察,耐心等待,悉心引导。但是我仍然不得不承认在坚持的过程中我痛苦过,挣扎过,甚至怀疑过自己这样的坚持到底值不值得。现在通过霍懋征老师的事迹,我更坚定了信念,不再怀疑,我要向霍老师那样积极地用爱教育每一个学生。因为爱是阳光,她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雨露,她可以让枯草发芽;爱是神奇,她可以点石成金。

霍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她有博大的襟怀,独特的人格魅力,宝贵的创新精神,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凝聚形成了她特有的闪烁着哲理和实践推广价值的教育思想。她为教育失去的太多,可她仍然那么爱教育胜于爱自己,实在令人钦佩,这样的教育事迹对我们是一个洗礼,我总认为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工作就是个好老师!其实不然,要把爱真正献给教育不是那么容易简单的事,虽然十多年的工作我付出了很多,一直全心全意地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上,可我感觉我是那么的渺小,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紧随前辈的教育足迹,牢记前辈的教诲,让师爱伴随我们的教育生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

岁月的流失将改变我们年轻的容颜,生活的沧桑将磨灭我们年轻的梦想,但只要心中有爱,便可以姿态优雅,淡定从容。只要心似莲花开放,便可以馨香弥漫,芬芳永远。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让我们用爱搭建一座通向未来的平台,将爱延展成一条飘满阳光和花朵的涓涓细流,使我们和学生沐浴其中,欢畅其中。今后我会在工作中以霍懋征老师的事迹和思想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引导自己,一切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以大爱立足,做大的教育。

刘芳名师工作室篇十七

愚型的女儿四十余年,直至女儿不幸离世,他才泪如泉涌,父爱崩溃。

其次,孙老师还是一份仁爱丈夫。祸不单行,十年前他的妻子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挺起腰杆,担起责任,对老伴更是呵护有加,不离左右,不离不弃,用他的真情行动表达着对家人纯粹的爱。他的襟怀,感动邻里,感人至深。

孙老师也是一位数学老师。课上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荒废学生的一分一秒;课后,面对学生的疑惑他和颜悦色,耐心开导。偶知学生有困难,他不吝援手,偶遇学生的感恩之举,他婉言谢绝。退休后,一所成人学校教岗缺人,孙老师又义无反顾地站上了讲台,为渴望知识的莘莘学子送去甘霖。他怀着对教育的赤诚,继续着他爱生的脚步,又坚持了八年用粉笔书写着他纯粹的爱生情结。

阅览了孙老师的生活历程,我再一次被鼓舞,被感动。回望自己的教育生涯,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今天聆听了孙老师的事迹让我收获很多,也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让教学在一线的我明白了作为老师首先要学会爱学生,学生是老师工作的对象,不爱,如何全心投入,如何有效教育? 一个好老师眼中的学生是一个人、一个和自己人格平等的人。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好老师不会贬低学生、辱骂学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