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化学物质推断的教学反思(实用5篇)

化学物质推断的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10-07 19:31:22 作者:梦幻泡 化学物质推断的教学反思(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物质推断的教学反思篇一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合理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课题的重点是对蛋白质的学习。

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肌体蛋白质的侵害。在糖类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淀粉食物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

这一课题的难点是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不能讲明这些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化学物质推断的教学反思篇二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

1、叶酸400微克/日

最佳来源:芦笋、甜菜、椰菜、强化麦片

2、维他命b61.5毫克/日

最佳来源:比目鱼、鲱鱼、金枪鱼、瘦牛排、鸡胸肉、香蕉、土豆

3、维他命c75毫克/日

最佳来源:哈密瓜、椰菜、葡萄汁、橙汁、草莓、菜椒

4、维他命e23个国际单位,15毫克/日

最佳来源:花生酱、葵花油、红花油、榛子、葵花子

5、钙1000毫克/日,50岁以上1200毫克/日

最佳来源:甘蓝、脱脂奶、酸奶酪、沙丁鱼

6、铁15毫克/日,50岁以上10毫克/日

最佳来源:瘦牛排、虾、加强型早餐奶酪、小麦、扁豆、杏脯、豆腐、牡蛎

7、镁320毫克/日

最佳来源:荞麦、豆腐、杏仁、葵花子

8、锌12毫克/日

最佳来源:牛排、猪排、小牛肉、豆腐、牡蛎

对于上述的营养物质是摄取,大家在日常的饮食中则需要多加注意一下。因为很多时候,如果偏食的话,则容易造成缺少营养物质,这样谁也不想看到的结果。所以建议家长要注意多督促孩子,要均衡饮食,日常饮食是不要偏食。

化学物质推断的教学反思篇三

新课程的核心观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中,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是通过教师介绍六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而是通过预习作业将学习任务布置在学生身上;不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六种营养物质的'具体知识理论学习上,而是以这些知识以及用日常生活有关事例为载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网上收集有关营养元素的材料,获得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这种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学会阅读材料增长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让学生以多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的进步,并以此进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然而,这种开放式教学活动占用时间较多,若内容安排过多,势必对教学进度有一定的影响。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家长都希望孩子考上重点中学,担心活动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中考成绩,不十分支持。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控制课堂流程的时间,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指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后安排类似活动时序要制定更严密的活动方案,更加合理的安排时间。化学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学科,对解决现在和将来人类社会的需求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化学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责任,化学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内容的社会化,方法的现代化是化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怀着对祖国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推进新课程。

化学物质推断的教学反思篇四

一、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熟知的物质出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如:通过进行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学生的思维过程始终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你的猜想。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本课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个难点,突破该难点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直观形象的电脑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该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相互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感悟探究:氢氧化钙与浓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还要看反应物。

三、注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如:中和反应的应用之一是用于医药。此时,教师出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片,并说明其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和碳酸镁。让学生说出它能够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些是中和反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从旧知识的回忆到新知识的学习,从参与并能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化学物质推断的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营养素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2.了解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计算,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经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认识、分析、比较教材上的大量图片,学会从读图来认识化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糖、脂肪、维生素等人体常见营养素。

难点

了解糖、脂肪、维生素等人体常见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有关糖类的知识。

[板书]一、糖类

二、新课教学

[讲解]一般地说,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也称为碳水化合物。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板书]糖类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人们吃饭,从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主食中摄入的糖类物质是淀粉。

[板书]1.淀粉[(c6h10o5)n]

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板书]2.葡萄糖(c6h12o6)

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白色固体。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淀粉储藏在肝脏和肌肉中。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板书]c6h12o6+6o26co2+6h2o

在上述反应中,每克葡萄糖约放出15.6kj的能量。

过渡:我们平常所吃的甘蔗中就含有糖类物质——蔗糖。

[板书]3.蔗糖(c12h22o11)

蔗糖在甜菜中的含量也极高。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

过渡:麦芽糖也是一种常见的糖类物质。通常食用的饴糖(如高粱饴),其主要成分就是麦芽糖。

[板书]4.麦芽糖(c12h22o11)

[提问]为什么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

[讲解]当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的缘故;余下的淀粉由小肠中的胰淀粉酶催化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因葡萄糖可不经过消化过程而直接为人体吸收,故体弱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利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常常容易发生霉变。其中因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性较大,可诱发肝癌,故绝不能食用霉变食物。

[板书]二、油脂

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总结。

[师总结,板书]油脂是油和脂肪的合称;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kj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人体内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解答]由课本信息知:

1g油脂完全氧化可放出39.3kj能量

1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放出15.6kj能量

1g蛋白质完全氧化可放出约18kj的能量

50g花生米中,含油脂:50g×39%=19.5g

含糖类:50g×24%=12g

含蛋白质:50g×26%=13g

50g小麦中,含油脂:50g×2%=1g

含糖类:50g×76%=38g

含蛋白质:50g×11%=5.5g

50g花生米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能量为:

19.5×39.3+12×15.6+13×18=1187.55(kj)

50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能量为:

1×39.3+38×15.6+5.5×18=731.1(kj)

[过渡]20世纪初期,人们认为只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和水就可以满足健康的需要。那时,某些成人和儿童由于摄入维生素不足,生长发育出现障碍;一些人也因摄入维生素不足,患营养缺乏症。这些病症曾成为医学难题。在20世纪中后期,人们相继发现了各种维生素及其作用。对维生素重要作用的认识是20世纪营养学的最大进展。

[板书]三、维生素

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物质,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缺乏某种维生素将使人患病,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鸡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板书]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虽小,但却很重要。

我们只要保证膳食中含有各种维生素,不偏食,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如果长期对食物烹调的方法不对,使食物中的维生素破坏或流失,人就容易患某些疾病。因此,如果摄入的维生素不足,就要注意补充。现在人们已经能够用人工方法合成或从一些食物中提取某些维生素制成维生素制剂。

[投影资料]几种维生素的性质特点

维生素a微溶于水,维生素d不溶于水,它们都易溶于油脂;维生素a、d的制剂都是油状的。维生素b能溶于水,水煮时容易流失,高温加热易破坏,难储于体内,应经常摄入,以保证人体的需要。维生素c能溶于水,易被氧化而破坏(尤其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烹调蔬菜时最好不用水浸,烹调前不捣碎、切薄,最好在沸水中煮,食用前不要长时间保温。食用凉拌蔬菜(如蔬菜色拉)或生菜能获得较多的维生素c。维生素c制剂不能存放太长时间。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种物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摄取相关的信息。

(2)从所学知识中意识到各种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2.学生视野的拓宽。

【教学难点】

1.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2.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你们早上吃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

教材p90图12-1、p93图12-6、p94图12-7

【归纳总结】

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提出问题】

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生命活动各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指导阅读】

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以上表格可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交流回答】

摄入食物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随堂巩固练习】

以下三道随堂练习题,请同学思考后回答:

1.小明奶奶为他迎接中考制定了如下的食谱:米饭、红烧鸡、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a.牛肉b.河虾c.青菜d.雪糕

【分析】人体需要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从食谱得知:米饭主要含淀粉(糖类),而红烧鸡、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主要含蛋白质、油脂、无机盐和水;从中得知食谱中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成分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氧元素

b.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酶在高温下会降低活性

d.氨基酸可被人体吸收,但不能再合成蛋白质

【分析】蛋白质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能逐步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能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所以d项错误。

【答案】d

3.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从下表的配料中分别选出一种物质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富含蛋白质的是,(2)富含糖类的是,

(3)富含油脂的是,(4)富含维生素的是.

【分析】一般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蛋、奶、肉、豆类等;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大米、面粉、土豆等;富含油脂的食物有各种动植物油;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

【阅读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2、p94“资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2.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

3.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作用,相信同学们有所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