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在银行实习的收获和体会(精选5篇)

最新在银行实习的收获和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13:54:41 作者:翰墨 最新在银行实习的收获和体会(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在银行实习的收获和体会篇一

20xx年7月2日,在行长的指引下,填完了实习生表,支行经理带我见了这次实习的老师。老师刚刚年休结束正在办理手续交接,主要负责对公账务。第二天实习正式开始。我主要负责的是帮助老师给在本行开立账户的客户进行年检,包括基本户和一般户。由于今年人民银行新颁布的政策,每个在银行开户的客户必须发放一张机构信用代码证 。所以今年的年检尤为繁琐。而老师的业务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的录入核对及账户的开立变更及销户,平时工作量大。几天下来,对老师的日常操作均有了一定了解,年检方面也能完全胜任。收获不少。

朝八晚五的作息让我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上班之前的晨会让每一天都从头开始,是对昨天的总结也是今天新的起点,同时让我感觉到银行里的每个人都很友善,只要更努力的工作才能对得起这个大团体。

企业在农行开立或变更账户时,需带齐开户资料,即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及单位公章印鉴章等,变更的还需带开户许可证,法人不能亲自来的还需带经办人的身份证和授权委托书。年检时也需带着全部资料。很多会计往往会忘带资料,导致来回奔波。而在签署授权委托书时,广泛存在由本人代签的现象,这点似乎都已成习惯。银行的业务大部分都是重复而且琐碎,遇到一些难说话的顾客时很考验耐心。

另外,银行办理业务时有一套规定的体系,有时从办理业务到完成业务所需时间很长,之前很不能理解,这半个月让我深有体会。比如变更基本户资料时,不仅需要复印资料、填表、核对、录入、整理,还需查询久悬户、登记在册、上报等等一系列的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办理对公业务的职员一定要记忆力好,能基本认出每个会计,记清重要账户的账户名及电话号码,还要与会计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这点我对老师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段时间对于农行的其他业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会计和储蓄业务主要在高柜进行,银行规定实习生不能接触与现金有关的业务,所以我了解较多的是信用卡和信贷业务。 关于信用卡业务。信用卡按是否具有消费信贷(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与借计卡。信用卡又按持卡人是否向发卡银行交纳准备金分为贷计卡与准贷计卡。贷计卡是银行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无需预先交纳准备金就可在这个额度内进行消费,银行每月会打印一张该客户本月消费的清单,客户就可以选择全部付清或支付部分,如果选择后者,则未付清部分作为银行的短期贷款以复利计。而准贷计卡则是交纳一定的准备金,然后银行再授予其一定的消费额度的一种信用卡。借计卡是没有透支功能的,但可以进行转帐结算,存取,消费的一种卡;并且这种卡不需要复杂的审核过程,只需要在现场填写一份申请领用书即可马上领到借计卡。信用卡还可以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与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与普通卡。 银行贷款业务。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农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贷款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贷款)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贷款)。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贷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贷款,审核贷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目前,银行由行政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各银行纷纷开展应用及管理系统的开发建构,表明银行信息化建设重点由综合业务系统扩展到管理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由原来的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过渡到提高经营决策和综合管理水平,由于农行本身对管理的认识起步较低,较晚。因此,出现了众多管理上的问题:

(一)管理信息化的实质是管理中深层次的内容用到信息化的过程,必然涉及流程改革,涉及各管理主客体利益的调整,因而阻力较大。并且,中国银行业现在只注重于增加业务品种,如何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对于后台管理成本管理涉足较浅。因此建立一个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在内的强大的银行后台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未来几年改革的主旋律。

(二)职能相近的机构重复设置;部门之间的目标不同,导致一体化进程受阻;管理者不熟识各类业务产品,业务经营上有盲目性。因此有人提议用事业部制代替矩阵制,进行扁平化管理。

(三)纵向分工细,管理链条长,整体服务效率低,横向部门多,职能单一,整体服务力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在农行的一个月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对中国的银行系统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不足与弊端。

(一)人情大于制度。可能是受中国两千年封建制度的影响,虽然银行业的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从我看到的文件,我知道这一直是农行的一个软肋。

(二)监管不力。虽然农行在每个营业部都安装了大量监控摄像头,并说会每天派人查看,但真正做到的分行很少。

(三) 银行考核项目太多太杂,而且不科学合理,导致银行内部为了争业绩,造假严重。

(四)柜员服务态度有待提高。在临柜实习的那一个多星期,经常可以看到柜员想许聊天,而且柜员都比较有时间观念,时刻看着是不是到下班的时间了,这都极大的降低了农行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在银行业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上帝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次实习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觉得银行业还是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力度,做好监督工作,完善管理条例及施行方法,做到以客户为上帝,坚决杜绝职业犯罪,在日益开放的中国银行业大环境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银行实习的收获和体会篇二

服务是企业的灵魂,而银行正是服务性要求很高的行业。在实习期间,我时刻以一名正式农行员工要求自己,谨遵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这段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尤其是站大堂时直接和顾客交流的经历让我获益匪浅,感受良多。

大二寒假期间在中国银行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甚至认为那次实习所学到的东西比我大学前两年里学到的还要多。经过大三的一些培训、参加_三下乡_、以及证券公司实习,我渐渐的使自己具备了进入社会所需要的一些能力,并且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再次进入银行实习,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份新鲜感,但还是时刻在努力工作,认真学习。

体会1:广州,充满激情的城市。

我喜欢这种场面:一大群年轻人,每天清晨去挤brt,下车后用最快的步伐走向各自的工作地点。就像《当幸福来敲门》里面一样,每个人都面带微笑,虽然忙碌,当时感觉很幸福。也许有人是在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我相信其中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是在为了未来而奋斗。。。。。。

我喜欢这种感觉: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有事情可以做,不喜欢那种需要寻找刺激的生活。每天能够早点起床,充满激情的去上班,认真工作,下班后可以干自己的事,然后按时睡觉。有人觉得青春就应该享受,但是无所事事的生活除了一些无聊的呐喊,什么都不会留下。

记得当初一心想来广州,最终还是来了,这段实习过后,我想说:_我来对地方了!_

体会2:银行工作,其实并不轻松。

_客户至上,始终如一_是农业银行的服务理念。实际上,农行对于每一个员工的要求都是如此。记得实习期间,支行曾对我们实习生举办了一个_实习生培训大会_,要求我们用心服务,保持微笑。

正是在这种高标准、重服务的要求下,农行的每一个员工都谨遵_客户至上,始终如一_的服务理念。每天的晨会中,我们都会背诵_柜台十句_、_大堂八句_和_常用六句_;行长也会时常提醒我们要注意_把顾客当作上帝_来服务。

记得有一次,一个顾客抱怨柜台办理业务速度太慢,我上前去解释一番之后,他却大骂起来:_农行的服务太差,一点都不为顾客考虑,不知道多开几个窗口啊。_。面对他的一些无理取闹,我只能极力去解释并道歉。他闹了很久,我一直认真听着他的抱怨,然后耐心地向他解释并道歉。这样的事情很多,有时候我会觉得:并不是银行的服务不好,而是某些顾客的要求有点过份了。

网点大堂如此,后台也是异常的忙碌,加班到八九点是常有的事。其实,支行也差不多,在综合管理部工作的三周里,我们三个实习生,一直认真工作,才把一年的公文资料基本整理完毕而已。总是感慨,婵姐一个人如何完成这么多的工作?曹姐每天电话不停,袁科就算是出去旅游都还要关心行里的工作情况。只能感叹:金融行业,其实并不轻松啊。

体会3:工作,其实并不可怕。

这次去实习,是第一次去广州。一个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踏上了去广州实习的路,到那边了什么都不清楚。不过还好,一个月之后,我可以说我已经适应了那边的生活。

记得一年前,一直犹豫要不要考研,分析来分析去还是选择了就业,原因很复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我并不害怕工作。我并不会因为想逃避社会而选择继续留在校园,更不会因为害怕工作辛苦而选择继续读书。

当我第一天踏进支行的时候,几个陌生人问我是不是来实习的,然后说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我自然就用不说了,小本一个;然后是小文,西南财大研究生;当小光说他是北京大学研究生的时候,我顿时觉得压力好大!不久,我又了解到_天河这次招了42个人,只有10个本科生_,总是想着和这么多优秀的人在一起,估计以后的压力会无比巨大了。

但是,现在想想,一切的担忧似乎都是多虑了。实习一个月,渐渐的和新同事打成了一片,大家在一起都玩的很开心。辉哥、琳姐、小文、成哥,其实大家都非常好相处。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们会举行一些活动,每次都玩得非常开心。有时候感觉自己很幸运,遇到这么一群新同事,对于未来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体会4:努力,机会永远存在!

这是送给自己的一句话。经过这次实习,对比自身,还是看到了自己以后可能向上发展的一些机会,虽然不一定会实现,但还是要努力吧,总会有希望的。

回长沙前一天,一位前辈告诫我们:_请相信这个社会是公平的,只要努力奋斗,这个社会里面的机会还是有很多的。_在广州这个地方,机会永远存在。或许,这也就是我坚持要去广州的原因吧。

在银行实习的收获和体会篇三

主要职责:在综合管理部实习,主要负责整理支行收发公文资料,包括各种公文资料的整理、归档、以及档案销毁等,此外还包括各领导安排的临时工作。

两年前在中国银行实习的经历告诉我,银行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在各岗位分工后,工作内容甚至变得很单一。这次在农行天河支行里面工作后给我的感受是:支行里面,各个部门岗位的工作内容变得更加简单了。

我在支行的实习是在综合管理部工作,主要跟着综合管理部的各位领导学习、做事,整理公文资料就是其中最多的任务。至于那些公文资料内容,就是支行所发或转发的各种通知内容,以及支行人事调动、银行规章制度等。

2,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市东圃支行

主要职责:主要负责大堂经理的工作,包括大堂引导、解决顾客遇到的各种问题、向顾客介绍农行产品等,此外还包括后台安排的各项工作。

_站大堂_是最能锻炼人的工作,因为大堂经理每天都会遇到顾客提出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些_问题_能够促进我们对银行业务的全面了解,做到熟练掌握银行的业务。不仅如此,这能够让我们从顾客的角度了解农行,可以为更好地提升农行服务水平提供有利的建议。

在银行实习的收获和体会篇四

报到的第一天是听主席和董事会的董事们为我们开的欢迎会。欢迎会上,来的见习行员共五十多人--除了我们这十三人,其他的见习行员都是比我们早几个月进来的,总数上是女多男少,而且女孩长得好象还不错(我的要求不是太高)这使我感到很高兴--有种花园中散布的感受,要知道,在大学物理系,女生可是凤毛麟角啊。

主席发完言后,大家可以自由地向主席提问。说是自由提问,可是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提什么好。于是有人先问了一个大的问题-主席对我们银行的前景有什么展望(这大概是从书上学的:要表现出自己的大局观嘛。)。于是主席说了一通展望,我记不得说什么了,总之,前景辉煌。我和几个坐后排的见习行员偷笑。有人开了头,别人也开始纷纷提问,有问怎样当好一个行员的(这也太抽象了),主席讲了好几条做一个好行员应具备的条件(也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大面上的话)。到后来大家几乎一一地都提问过了(可想而知,会持续了多久),只剩下几个人了,我一看,我也得提问啊,我只好走到走道中间拿起话筒,我还真想不出问什么,不过一着急还是想出一个,我问主席,您以前当过见习行员没有,怎么培训的。我想我当时汗也一定流下来了。于是主席和蔼可亲地大谈了他的培训,我站在那里象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做钦佩状(我想主席准会以为我是个谦虚好学的好行员)。过后,大家三五成群和主席及董事聊聊的时候,有一董事说:你今天提的问题很好啊。(看样子,这提问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啊)我的心中涌起一阵自豪的感觉。

刚进去时,每个在里面干的老行员都告诉我们,前三个月的培训期对我们这些新行员来说是“蜜月”时期。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想想还真是如此,也很趣。这其中发生了好些有趣的事。

头两个星期我们五十多个见习行员主要是集中听银行各个部门的高级主管走马灯似的来给我们上课。那是个很大的会议室,能容纳一百多人。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个名字的标签,座位不固定,每天早上来,你拿你的标签去占你的位子。

第一次上课那天,我去的早,就占了个后排的位子-前排不自由,(那一般是那些想给来上课的主管一个好映象的人去坐)。我们那十三除了我都还没分配到部门去,其他人要等三个月后才能定。一会儿,陆陆续续大家都来了,有个漂亮的女孩拿着她的标签走到我跟前笑眯眯说:“我能跟你坐吗?”你可知道,她留了一头短发,双眼皮,好象有点象个什么电影演员(后来有人告诉我--那是李嘉欣,我看只有一半象),我当时可是受宠若惊,可是我当然不能从脸上显示出来,我只是微微点点头,笑一下说:“好啊。”我看了一下她的名字标签,上面写着她的名字:“逸风”。没想到,她这一坐下来,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就产生了一段我终身也不能忘却的感情经历。

接着,又有一男孩也坐到我的右边,他后来是我们这年度中被女孩们公认为最英俊的男孩了,高挑的个子,浓眉,他的名字叫“明”。最后来一女孩刚好坐他身边,这一女孩则是被男孩子公认为最甜美的女孩,她的名字叫“玲”,圆脸,的确一看就知道是甜美温柔的。我们四个都是同一天加入的十三人中的。后来我们这四人成为了最要好的伙伴。(呵呵,帅哥美女,阵容整齐啊)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2

头两个星期的课极为枯燥,这天来上课的是一个什么公司信贷业务的主管,来讲他们的部门怎么组成,怎么开展业务之类。我听得直想瞌睡,就拿出了我中学时的法宝,用两手撑住额头,假装看讲义,实则打瞌睡。好不容易捱到中途的teabreak,我还在半梦半醒之间。猛然被人在肩上拍了一下,我一看是逸风,她笑道:“睡着了?”我笑答:“没完全。”“走,喝茶去吧。你喜欢咖啡还是茶?”“茶。”明和玲也起身了,我们一起去喝茶去了。这是大家第一次接触,还没到后面的那种随随便便的那种,不外乎是互相问对方那里来的之类,(我想起来有点象是现在的qq上初次见面的那些问题:“你是男是女”、“你多大”、“你漂亮吗”,“你是大霉女还是小衰哥”,“你从哪里来的?”。)

为了让每个人尽快互相认识,下午训练部的陈小姐来带领大家做游戏。五十多人分为两组,每组一个皮球,大家站成一个大圈子,从一个人开始,你随便喊另一个人的名字,再把球抛给他/她,接到球的人再重复传给下一人。如果球在你手上停太久,受罚,得出来做鬼脸什么的。明和玲分到另一组,我和逸风在同一组里,她站在我对面。我得承认,我极不善于记别人的名字,别的人看起来,一下就能轻易记住所有人名字。好多次,我接到球,就有点发愣,一急了,就喊:“逸风!”把球扔给对面的她。许久以后,有一次我们谈到这事,逸风笑问我说:“那时候你怎么就老把球扔给我一人啊?”我说:“没办法啊,就你一人的名字我记得最牢。”她道:“我还以为你对我情有独衷呢。”我们大笑。

第二天上午继续上课,还是老样子:枯燥。不过这一次大家都有所准备,逸风冲了一大杯饮料,杯上还插一吸管。我不解:既然是她自己的茶杯,为什么还要用吸管?后来有一次我问她,她说:“我图了口红啊。”我才明白。明拿来一包薄荷糖,玲带来一包土豆片,我带了一本自己的书。大家都做好了持久战准备。我们在后排小声说笑。后来我给他们出了一道趣味数学题,于是他们三人就苦思冥想开了,这时我作悠闲状,看他们怎么做。逸风左手扶着而嘴里吸着吸管,偏着头,右手在纸上写画着,她瓜子脸,不大不小的眼睛,双眼皮,最好看的是她的额前的流海。在后来我们在一起的两年多,她几乎一直是这经典神态。明则是抓着头思考着,他的样子可爱极了,好象是猫儿看到了鱼又吃不到的样子。玲则在她的纸上画着试着,很认真。过了好久,他们也没做出来,我看明下意识地一颗又一颗地吃着糖,我跟逸风说:“他要多补补才行。”我们四人低头大笑。明于是说到:“好,那我也给你们出个题。”这一回,轮到我也开始苦想了。就这样,这天上午我们谁也没打瞌睡,嘻嘻哈哈(当然要躲着上课的人)一上午过去了。

“银行见习工作的经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整个课堂哄堂大笑,连陈小姐也笑坏了。其实那堂课,陈小姐想讲的是pac(parent,adult,child,即心理学中的父母意识、成人意识、儿童意识,有一本很有名的心理学的书:i’m ok, you’re ok.中文翻译本叫“我好你好”,就是专门说这个的。你不需要任何的心理学知识也能看懂,并且书中所说的很实用。),因为在银行我们随时要和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因此这一课就是讲如何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以及识别对方的心态的。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3

银行的业务很大的程度上需要职员有社交活动能力,这一点必须过关。所以接下来的培训中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如何吃西餐,一个是个人形象。都专门请专门的咨询公司的公关咨询来上的课。

吃西餐的课上,先交的是西餐中各个餐具是干什么用的,以及在桌子上的摆放。太复杂,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只记得大概的几条,什么吃完了刀叉该怎么放啦,切肉的时候不能“锯”肉,而得切,倒胡椒粉时,不能胳膊抖动,要用手指轻弹,吃自助餐时,一次取食不得超过三样。红白葡萄酒如何及什么时候喝忘了。还有,请顾客到餐厅用餐时,要让顾客坐在看得见门口的位子上,这是因为有什么重要人物进来,他先看到,而且五星级餐馆的服务员会自动把帐单放在背向门口的位子上等等。上了半天课后,老师把大家都带到一个五星级的高级俱乐部去实习,结果那一餐大家都不知食物为何味,没吃好。我喝了点红葡萄酒,好象味道还不错。

个人形象课可就热闹了。先是花了一上午教大家走路姿势。不外乎是要挺胸,精神饱满,充满自信之类的要求。可是叫大家上去一个个地一走,平常不注意,仔细一看,什么姿势的都有。一个在资本市场部工作的男孩走路“象跳踢踏舞一样”,有个在公司信贷部工作的男孩走起来老有点晃动肩膀,老师说“象个来收保护费的黑帮分子”。还有个女孩走路眼睛老是向下看,象是在“看路上有没有人丢了钱包”,还有人走路象我们在大学里那懒散的样子,使我想起在北京读书时穿片儿鞋的小痞。又要大家练习上下楼梯的姿势,要求是上身的移动是平滑的,脚下小碎步,当然昂首挺胸是要的。结果有的人上下楼梯上身的移动是跟着楼梯的阶梯,一顿一顿的,象是在“画楼梯”。还练了站和坐的姿势。洋相百出。

在银行实习的收获和体会篇五

跟我同一天加入银行的共有十三个人-五个男孩八个女孩,全是今年的毕业生,不过全都是学金融或财务或会计出来的,我们的级别为见习行员。

报到的第一天是听主席和董事会的董事们为我们开的欢迎会。欢迎会上,来的见习行员共五十多人--除了我们这十三人,其他的见习行员都是比我们早几个月进来的,总数上是女多男少,而且女孩长得好象还不错(我的要求不是太高)这使我感到很高兴--有种花园中散布的感受,要知道,在大学物理系,女生可是凤毛麟角啊。

主席发完言后,大家可以自由地向主席提问。说是自由提问,可是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提什么好。于是有人先问了一个大的问题-主席对我们银行的前景有什么展望(这大概是从书上学的:要表现出自己的大局观嘛。)。于是主席说了一通展望,我记不得说什么了,总之,前景辉煌。我和几个坐后排的见习行员偷笑。有人开了头,别人也开始纷纷提问,有问怎样当好一个行员的(这也太抽象了),主席讲了好几条做一个好行员应具备的条件(也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大面上的话)。到后来大家几乎一一地都提问过了(可想而知,会持续了多久),只剩下几个人了,我一看,我也得提问啊,我只好走到走道中间拿起话筒,我还真想不出问什么,不过一着急还是想出一个,我问主席,您以前当过见习行员没有,怎么培训的。我想我当时汗也一定流下来了。于是主席和蔼可亲地大谈了他的培训,我站在那〖整理,。〗里象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做钦佩状(我想主席准会以为我是个谦虚好学的好行员)。过后,大家三五成群和主席及董事聊聊的时候,有一董事说:你今天提的问题很好啊。(看样子,这提问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啊)我的心中涌起一阵自豪的感觉。

刚进去时,每个在里面干的老行员都告诉我们,前三个月的培训期对我们这些新行员来说是“蜜月”时期。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想想还真是如此,也很趣。这其中发生了好些有趣的事。

头两个星期我们五十多个见习行员主要是集中听银行各个部门的高级主管走马灯似的来给我们上课。那是个很大的会议室,能容纳一百多人。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个名字的标签,座位不固定,每天早上来,你拿你的标签去占你的位子。

第一次上课那天,我去的早,就占了个后排的位子-前排不自由,(那一般是那些想给来上课的主管一个好映象的人去坐)。我们那十三除了我都还没分配到部门去,其他人要等三个月后才能定。一会儿,陆陆续续大家都来了,有个漂亮的女孩拿着她的标签走到我跟前笑眯眯说:“我能跟你坐吗?”你可知道,她留了一头短发,双眼皮,好象有点象个什么电影演员(后来有人告诉我--那是李嘉欣,我看只有一半象),我当时可是受宠若惊,可是我当然不能从脸上显示出来,我只是微微点点头,笑一下说:“好啊。”我看了一下她的名字标签,上面写着她的名字:“逸风”。没想到,她这一坐下来,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就产生了一段我终身也不能忘却的感情经历。

接着,又有一男孩也坐到我的右边,他后来是我们这年度中被女孩们公认为最英俊的男孩了,高挑的个子,浓眉,他的名字叫“明”。最后来一女孩刚好坐他身边,这一女孩则是被男孩子公认为最甜美的女孩,她的名字叫“玲”,圆脸,的确一看就知道是甜美温柔的。我们四个都是同一天加入的十三人中的。后来我们这四人成为了最要好的伙伴。(呵呵,帅哥美女,阵容整齐啊)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2

头两个星期的课极为枯燥,这天来上课的是一个什么公司信贷业务的主管,来讲他们的部门怎么组成,怎么开展业务之类。我听得直想瞌睡,就拿出了我中学时的法宝,用两手撑住额头,假装看讲义,实则打瞌睡。好不容易捱到中途的teabreak,我还在半梦半醒之间。猛然被人在肩上拍了一下,我一看是逸风,她笑道:“睡着了?”我笑答:“没完全。”“走,喝茶去吧。你喜欢咖啡还是茶?”“茶。”明和玲也起身了,我们一起去喝茶去了。这是大家第一次接触,还没到后面的那种随随便便的那种,不外乎是互相问对方那里来的之类,(我想起来有点象是现在的qq上初次见面的那些问题:“你是男是女”、“你多大”、“你漂亮吗”,“你是大霉女还是小衰哥”,“你从哪里来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