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语文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精选17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精选17篇)

时间:2023-11-15 08:30:24 作者:HT书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精选17篇)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仅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的训练,那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记读书笔记,但很多学生因现在课业负担重,没时间去写;还有些学生自觉性差,电视、网络成了他们的最爱,做读书笔记是为了应付老师,流于形式。长此,他们会对做读书笔记产生抵触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易接受的记录方式,如:制作阅读卡代替读书笔记,用阅读卡来收集、积累资料,内容能更丰富,形式更灵活,制作时散装活页,便于排列,便于增补,便于查阅,使用方便,效果颇佳。我是这样做的:

一、设计阅读卡,反馈阅读情况。

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曾说过:“只要你积累了两万张卡片,你就会成为这门学科的专家。”我把这句话送给学生,激发他们制作阅读卡的兴趣。阅读卡的设计应该做到不同文章不同形式,不同学生不同要求。例如: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想把它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就可以记在自己设计的“提要卡”上;学生在阅读精美的文章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优美的词句摘抄在“语汇卡”上,平时读读背背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写作中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还有些文章自己读后感触很深,想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写下来,就记录在“心语卡”上……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应该灵活地运用,让学生知道阅读卡应该记录哪些内容,形式要多样,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以上是几种常见记录阅读卡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有时会被局限在表格里,长此会缺少新鲜感,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别出心裁的阅读卡,收效会更大!

二、创新阅读卡,享受读书乐趣。

1.图画掌中书。中年级的小学生喜欢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到阅读卡上,图画再配上文字说明,就象一本小人书在手,学生自编自画,有当作家的自豪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如:我班一个同学在看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四个调皮蛋》后就爱不释手了,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它。就把《四个调皮蛋》中生动的人物给画出来了:调皮的马小跳、机灵的毛超、大嘴巴张达、大肚子唐飞,他们四个“调皮蛋”既惹事生非又聪明活泼,各怀“绝技”,思维敏捷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旁边、下边还加上很多文字描写。这一“小读本”在同学中一亮相,同学们就纷纷抢着欣赏。孩子们从这本生动的掌中书中体会到儿童是最天真无瑕的,也是善良、友好的,要向他们一样和坏人坏事作斗争,把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些同学根据一些文章做成了生动、幽默的卡通阅读卡,里面的人物、动物等活泼的形象更是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

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图文结合,也是创造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外阅读质的飞跃。

2.名著浓缩本。

名著篇幅一般比较长,为了能使学生读后加深印象,我提倡学生自制名著浓缩本,把读名著后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刚开始让学生去抓住书籍的精髓是有难度的,这时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我就抓住这一特点,以身作则,先自制了一本《红与黑》的浓缩本,有意让学生去发现,原来老师会这样来读名著,制成的小本子多么简练、通俗,他们也会试着模仿着去做。等他们做好以后,我们师生就互相传阅自己的“著作”,这样的“名著浓缩本”,连阅读能力差的同学也能理解、接受,达到共同从中汲取营养的目的。

老师经常会把认为对学生有益处的书籍推荐给学生看,有些学生可能会去阅读,而有些孩子根本不会付之行动。我就想出制作“好书推荐卡”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好书用生动的语言向其他同学推荐,比一比谁能把自己的书给推销出去,让其他同学也来阅读。这一活动极具挑战性,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觉去查阅好书认真阅读,准备一手材料。记得我班的一位最能欺负同学的小男孩,写了这样一份推荐卡:《爱的教育》这部书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记录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它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出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我想到自己以前经常欺负大家的行为真是不对,但我保证今后会珍惜同学情谊,重塑自我。同学们可以见证我的改变,也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来感受这部精彩的作品吧!言辞恳切,打动了很多同学,在“好书推荐排行榜”上名列榜首。这位同学自此以后,行为果然大有进步,能团结同学不打架了,还爱上了读书,这个一直让我头疼的孩子就这样被一张小小的卡片给征服了。

4.个性张扬秀。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动手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孩子必定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卡片进行设计、制作、装饰、修改,在这样一个反复审美的过程中,孩子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必定得到极大的提高;我经常发动学生利用双休日,自己设计有个性的阅读卡。让他们比一比谁设计的阅读卡新颖别致,谁摘录的内容有意义、有价值。学生们兴趣可浓了,他们有的用上了电脑制作,有的将阅读卡设计成各种形状,如星星状的,帆船形的……还有的给阅读卡起了很有个性的名字,有:“请你欣赏”“浩瀚书海”“采樱拾贝”“茵茵草地”……还有的同学的阅读卡制作得如同一张小报,在布局结构、色泽搭配上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再配上了漂亮的花边,美轮美奂。最后将他们的作品在教室里一一展出,让他们相互欣赏、相互点评,取长补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很多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的范围更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厚。经过一段时间,我惊喜的发现,同学们课间打闹的少了,以书为友的同学多了,每一位同学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其次,学生在完成课外阅读卡的过程中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了,知道了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去读书了。排版绘画的能力也都在不断地提高。最令我高兴的是一张张小小的阅读卡成了学生的至爱,还增进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很多学生会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阅读卡作为礼物送给老师。同学之间在过生日或重要日子里,也会互赠阅读卡,这份礼物虽然不用花钱,却也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财富。

阅读卡就象一个包罗万象的“脑外仓库”,里面装满了好词佳句,心得体会,经常翻看它会使人思路开阔。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上,用阅读卡记录存储知识,可以为我们节约很多宝贵的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学生做阅读卡确实不失为一条宝贵的治学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造性地统一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明确指出的: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十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确很重要。

根据自己最近学习“课标”的体会,以及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已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教学中的合作性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形式。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沟通、交往、互补,不但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提高,而且使他们的情感因素得以充分发挥。课堂上没有了冷漠,增添了热情,真正成了学生的乐园。这既有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

费惠珍老师上的研讨课《家》,就是通过让儿童分组合作自编诗歌“什么是什么的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蓝天是太阳的家”“花朵是蜜蜂的家”,„„,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依靠,一句句闪烁着童心的诗歌喷薄而出。着眼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容纳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发挥群体优势。因而学生活动气氛热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让老师和学生尝到了教学的甜头,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敢说我们的课堂学习方式正悄悄地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问题。其次,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地安排和设计,为学生创设良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境。以上的片言碎语只是我粗浅的体会,我想经过对新课标的进一步地认真学习,以及自己的大胆尝试、实践,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收获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模版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

一、定位教师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婚姻介绍人”,教师只是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能水到渠成。对于文中的朗读,应让学生自己品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教师在学生读中伺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发挥其独立精神,奇迹就会出现。

二、感人先感己,教师的情感传染是点燃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火石。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只有学生情感投入了,语文课堂才能绽放出灵性的光芒,生命的激情才能被点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倾注情感,把情感资源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感动自己,以情唤情、传情,才能带着这份感动走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人物、事物、环境等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深入钻研课本、做好教学准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深入钻研教材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是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需要的。我每教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四、创设精彩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技术。

有人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迷恋上它,我们就要努力把课教得情趣横溢。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或因某一问答、某一细节突然引起一阵笑声,师生感情融洽,可增添课的趣味,增添课堂欢愉的气氛。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课教得有情趣,使学生咀嚼到其中的甘甜。

营造和谐氛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大胆信任学生。要善于激励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一种肯定、一种欣赏。要允许学生犯错,不轻易否定。

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灵活有效的课堂评价——要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篇大文章。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模版

米景森。

这个学期我认教期间认真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二十七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对实施新课程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新观念。

1、转变学生学习观。过去传统的教育只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学是围绕教师转,教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根本没有主动性,学生缺少体验。新课程要求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让他们得以充分发挥,并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观念。

2.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长期以来,课程开发是远离教师的,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导致教师不关注课程,缺乏课程意识。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课程意识,主动参与课程的开发。

3、教师要培养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如:学习到“能源问题”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不能以传统的分科课程实施方式去解释和推行综合课程。

作为一线的物理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课改,注重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把握新课改的精髓,才有可能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平时的教学。

二、教师要用三维目标进行反思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改革。

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指向,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创设物理情景,提出适当的问题、开展有控互动的教学程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中要突出定律建立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感悟到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这个定律发现是几代科学家坚持不懈努力结果,从而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2.要重视实验和探究教学,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给学生创造条件(如在杠杆的实验中,我用教室里的扫把做实验,在探究流体与流速关系时让学生自备硬币和纸张),体现生活中物理实验的思想。另外教师要将以往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的分组实验,把验证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多给学生动手机会和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教师要做好平时的教学五认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备课和上课工作。备课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还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师采取多种教学评价方法,发展好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要改变过去终结性评价的理念,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不强调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不要以书面考试作为惟一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档案袋的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和家长点评等评价方法,在评价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总的一句话,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发展,没有客观、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新课程物理教学的顺利实施就没有保障。

2014.年01..03。

《新课程百问语文》读书笔记

曾几何时我们教师只要一上到公开课似乎习惯于从网上搜集到特级教师或名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不假思索不依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或已经具备的教学条件更不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照搬照用。结果学得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包抱着科学态度不迷信教参考不能迷信专家不能迷信课本应该结合自身条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我们要向特级教师或名师学习要不断思考:他们对某一课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效果如何?从而以他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尊重学生要善于表扬与赞赏学生。但却常常出现教学、学生的掌声不绝于耳的现象。是学生的发言真的那么精彩真的值得大加赞赏?否!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答案不加辨析一味的加以肯定似乎持否定态度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结果学生不能明辨是非学习更为浮躁经不起批评。长期以往追求虚荣、文过饰非的不良习气也逐步形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答案抱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为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学生指出教师的不足时作为教师应该坦然面对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原谅教师的缺点师生的关系将会更为和谐与融洽。反之如果教师靠树立个人的绝对权威维持教学以势压人就没有“理”可讲没有“情”可沟通了师生关系必将陷入僵局。

语文新课程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自通过暑假新课程培训后,我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和《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次,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传统的截然不同: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由单一的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了理论后,我们必须将它同实际相结合。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改革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在智力、身体、情感与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还应当帮助他们发展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英语教学的方式应随不同年级的学生而定。为他们安排的语言学习活动程度一定要合适。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英语课程的目标上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应当结合这五个方面展开。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初一阶段主要发展学生的听和说的技能。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听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课本所附的录音带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声音与口音。因此,听录音很有好处。其二,教师本身也是听力材料的重要来源。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与动作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用图片辅助的听力活动、与培养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听力材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为学生提供了在现实生活中听人讲英语的真情实景。

学习英语会话应充分发挥学生善于模仿、不怕重复的特点,反复实践。按课本编排从词汇、短语、短句入手,让学生练习一些问候语、请求用语、课堂用语以及简单问句。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和句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自由度较大的会话活动,如讲故事、收集信息、英语晚会等,然后对活动的“成果”进行展出。

初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语音可以通过听录音、朗读绕口令等活动来练习。新教材初一的词汇量很大,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词汇上,因为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词汇可以通过图画、实物和动作来帮助,尽可能做到生动直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词汇的学习中还可以开展其他的活动,如网状词语图,即围绕一个主题词提出一组相关的词语,教参上每个单元都有这个项目,可直接应用或调整应用,这对帮助学生记单词很有好处,还有猜词、找出不合群的词等。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我认为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从三项具体活动来体现。第一,学唱英语歌曲,可以帮助记单词,提高学习兴趣。第二,玩游戏,培养他们的相互合作精神,正确对待竟争中的成功与失败。第三,课堂内外开展英语实践活动,如画图、着色、制作卡片、会话表演等。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给他们提供真正运用英语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结束后,把学生的成果放在学校或班级展出,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步骤,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我作为英语教师起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并且为他们提供条件。新学期开始,帮助他们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如在英语会话、英语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分成2人一组或3至4人一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在玩游戏、学唱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词典,查询资料,搜集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提供学生练习英语的机会,如开展实践活动,表演英语会话,制作信息卡片等。

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在以往的教材中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实际上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能让他们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西方国家的文化也逐步引入国内,世界性的生活、商贸、文娱、体育活动等越来越频繁,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学英语,而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学习。

总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另外必须改革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分数制,采用多元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已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英语会话表演、英语实践运用,信息卡片制作等作了等次记录,再结合期末的成绩考核来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英语学科中的全面表现。

主要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钟启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12月8日。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场变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经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所以,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主角,否则,将会在课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主角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学习了《走进新课程》这本书,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故有感而发,作以随笔。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教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此刻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应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我的教学实践:今日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教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构成自我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我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才不愧为人师。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齐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场变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否则,将会在课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学习了《走进新课程》这本书,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故有感而发,作以随笔。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心得体会《《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教师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才不愧为人师。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读书笔记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已在全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目的,培养和发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内在潜力为目标,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新课标的出台和实施也融入了现代教育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等先进理念,因而对于化学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大有助益。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新观念。

新课程标准也给化学教师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广大教师亟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为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提升化学教学质效,化学教师必须具备两种新的观念。

一、新教材观(以人教版化学必修一为例)。

1.新教材内容集中体现了时代性与人文性。

教材对相关理论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穿插着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如,海水淡化工厂、检测尿糖用的试纸、煤气灶火焰、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三峡大坝、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这些科技成果不同程度反映了我国科研现状与发展未来,为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材还列举了如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等反映人文历史进步的物象,从而使课程更加具有历史纵深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

2.突出“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主题。

教材内容涵盖了21世纪中国公民所应普遍具备的化学常识,涉及原来高中阶段全部化学知识的大部并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衔接自然贴切,而且知识点强度要求不高,从而与后续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定的梯度。教材第一章讲述“从实验学化学”,系统概括地介绍了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等相关的知识,并以此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知识引导作用,并在后续教学中得到深化和拓展;第二章讲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从基本原理的角度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并顺势引入分散系、胶体、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运用实物、彩图形式增强课程吸引力。

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认知特征,教材采用精美的彩色印刷技术,让学生在视觉感官上享受到教材的.绚丽多彩,并增强其欣赏性和可读性。教材刻意精选,多编排实验科目,取消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立足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感受化学内在的魅力,并巩固了化学学科作为实验科学的理论定位。(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来发现化学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种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展示,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化学知识与技能,启迪其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上对教师职业的高度概括。不可否认,以前强调师道尊严,教师高执教鞭威严不可侵犯,但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有所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般作为学术权威而备受尊崇,但在现代课堂上,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教育者,与学生一同就相关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要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构建健康、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成为现代课堂的主题,不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教材的设计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有的教案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教师要把大量时间用在对新教材的研究备课上,充分发掘和拓展教材资源,融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上,教师必须解放自己,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抓紧课堂45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今天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并不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我,变革观念,才会不落于时代潮流。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二中学)。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它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当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忙学生解惑、答疑,并且在这个储备里知识还应当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并且也要有水源。《新课程》要求我们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仅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识得者。

它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那里,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理解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经过自我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本事。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知识获得途径的增多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走进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构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构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构成教学特色。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今日我把《走进新课程》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

读了该书,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明灯,的确是受益非浅。以下就自我所读的关于教学的方面谈谈自我的理解和感受关于授课,在看这部分资料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当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授课自我还有很大差距。

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模糊,并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本事,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当是为学生供给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当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资料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资料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资料,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十分密切,即使教师讲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学的话,教师做的也是无用功。

对照书中的资料结合自我的实践,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

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禁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

当然在运用教师的强制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跟学生的感性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相互尊重的的环境与氛围。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断的得到成功的证明,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接上来的学习中他们会更有热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易于取得好成绩,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建立。相反,他们总是遇到失败的情景的话,则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严重的会让他们丧失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和学习兴趣。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我仔细拜读了《走进新课程》一书,打开书本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带来了清新的扑面之风,令人振奋,领我进入了新课程教育的新领域。在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做为一线教师,我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及学校教科研部门组织的网络的培训,现结合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实践,及阅读《走进新课程》谈谈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走进新课程》使我认识到:新课程加强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经验;体现和各个学科的整合,倡导综合评价学生的素质。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走进新课程》改变了我以前落后的美术教学方法,指导我合理的开展美术教学,使我了解到每一个学段学生的具体特点,使自己的教学能力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能够灵活的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多让学生体验美术教学的乐趣,积极引导学生敢说,敢想,敢画,敢为的这种探索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我们知道知识都是相通的,新课程的教学理论讲究各学科的知识要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的教师,做为新时期的教师,要努力适应这一变化,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博学悦教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经常学习新知识,并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教学相结合,用新的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趋于完善。

总之新课程需要我们边摸索边学习,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都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会结合新课程的学习,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尺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流,张扬学生的个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探索,尽量让学生表达,尽情的让学生想象,尽可能的让学生敢于进行绘画表现,以美术教学独特的魅力,让学生享受到绘画带来的快乐。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走进新课程》是朱慕菊教授主编的,是一本研究新课程方面的书籍,是一本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思考的书,是一本对自我的教育教学的反思。它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当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忙学生解惑、答疑,并且在这个储备里知识还应当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它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学的快、学的好。掌握学习的方法,明白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学生成绩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缺陷。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认准自我的人生坐标,找准自我的价值空间。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把这些方向和价值观传给学生,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仅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

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走进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教书和读书生活,我们要做创新型教师,应当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爱岗敬业的精神,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并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

《走进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常读书和常思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构成进取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构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构成教学特色。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由单一的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注重照本宣科的旧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此刻的课堂了,回想我近几年的教学方法,愕然发现填鸭式、灌输式都不贴合新课程理念。学生也不再仅满足于听教师讲课了,他们在学习上有更多自我的想法,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我教师的主角,是该让学生自我成为学习主导者的时候了。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读书笔记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才可以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状态,防止和干预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确保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

一、新课程下课堂管理存在的两大弊端及其分析。

1、弊端一:“带着枷锁跳舞”。新课程改革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但在平时的课改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有的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怕课堂出“乱”,就制订了烦琐的课堂规范,课堂组织按照教师的指令,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就使整个课堂处于教师的严密控制之下。因为教师牢牢控制了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势必受到制约,常常出现课堂讨论不到位,活动放不开手脚等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有机械的讨论和活动,讨论不到位,活动不充分,思维不深入,这样师生之间就不能真正达到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正因为烦琐和严密的课堂管理规范存在,这无形中给学生布下了条条框框,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课堂目标的落实势必成了一句空话。

2、弊端二:无所适从,放任自流。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唱主角,“新”的课堂中,师生“动”起来了,学生“活”起来了,这势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部分教师面对课堂变化,一时束手无策,不知该怎样去管理。他们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担心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正因为在课堂管理上存在着认识误区,部分教师对课堂管理缺少了以往的力度,或者管理不到位、不得法,无所适从。新课程下课堂一旦缺乏了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上学生想说就说,胡乱插嘴,旁若无人;或者人声鼎沸,高谈阔论,游离主题;或者想动就动,东张西望,自由离开座位。

1、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的这种变革对传统课堂管理形成巨大的冲击,要求课堂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课堂管理目标,从而促进课堂的生长。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并起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有无达成和学生是否成长作为衡量依据。部分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在课堂管理上往往就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管理流于形式主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

2、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旧式课堂管理侧重于要求学生对规章规则的服从,只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学生问题行为、处理学生消极行为上,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和课堂秩序的规定性。旧式课堂管理方式太刚性而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只能“戴着枷锁跳舞”,并不能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新课改要求构建的是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首先,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课堂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可以以下犯上。新课程下教师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其次,发扬民主,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对课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那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那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针对这样一些期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教师在确定课堂规范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基础上建立的课堂规范,无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会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再次,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本人的事,课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学生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就会使课堂管理充满活力,就会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就会在课堂上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过程管理。过去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只管教不管学。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这无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选择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注意的方面:

首先,有效的学法指导。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样一些新的学习方式显得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如何去讨论、如何去活动。无论是何种教法和学法都有其内涵。如果教师和学生本身对教法或学法所知甚少的话,在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一哄而上,随意采用,这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的开,收不起”,出现教师袖手旁观,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正确可行的做法是,教师要真正学好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新教法和学法的内涵,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新课程理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新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水到渠成。

其次,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新课程下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就会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会减少或者避免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从而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和“活起来”。

三、结语。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能否有效的管理好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失却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不断探索新课程下课堂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新课程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

3.于明主编.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技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4.田晓娜主编.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行为(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新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双减”政策推行以来,为了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教育部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新课程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学习内容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新时代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标准,必须做到一是教学态度上转变,以前教法太过熟悉,教学过程带有浓重的经验主义色彩,先在心理上告别经验主义的束缚,一切从零开始;二是教材地位的转变,以前教材是个树干,题海战术、辅导材料实现了它的枝繁叶茂。现在教材是树根,是枝繁叶茂的基础。教材不仅是中考题的源头,也是能力素养培养的源头,更是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源头。

因此,要快速适应新课标,多角度研读是最有效的方法。读课标要求,明确目标。对照课标读教材,吃透新教材的编写内涵;读教材内容结构,构建知识网络,梳理章节间的横向联系,对比新旧教材理解新教材编写思路;读教材呈现方式,用好新教材的不同栏目,设计教学策略,最终实现:情境创设、问题驱动,问题探讨、灵活评价相融合的高效课堂。

作为一线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有几方面感悟。感悟一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其磅礴的力量,可以说奥妙无穷,要通过对课标精研、教材的挖掘去汲取去找寻。感悟二是精心备课永远是在教学上最大的投资,是学生和自己最大受益点。感悟三是理论学习永无止境,理论指导实践,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走在学习的路上。感悟四是学会赏识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是我们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最有力武器。感悟五是只要在教学上善于积累、善于反思,你会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除此之外,新课标要求教师倡导学生学会在迁移中创新,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参与到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语文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还要科学运用评价手段与结果,针对学生学习表现及时提供反馈与帮助,反思教学行为和效果,教学相长。

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应更重视信息化背景下语文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支撑。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我们教育者更应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与实践,争做优秀的教育者。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走进新课程》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于是把我的感想写了下来。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与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试验活动和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课程改革,要改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要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要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去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进步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也就是说,评价学生的方式应该多元化,更能反映学生学习全过程。

虽然有极个别的学生状态不太理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他们在本质上并不坏,这是大多数老师都承认的事实。那么为什么我们还经常听到老师们报怨我们的学生呢?我想这其中有一个观念的问题,有一个衡量学生的标准问题。我们的老师,大多还是以学习成绩去衡量学生,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有很多老师在这一点上观念依然是陈旧的,依然是抱着“唯分数论”的观点。

应该说,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没错的,可是这个学习不仅仅包含文化知识,它更应该包含学习做人。而我们的老师却只是以其中的一点——分数,去要求学生,衡量学生。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学生怎么了?我们不就学习不好吗?你干嘛还老盯着我们的学习呀?”我想这很说明问题。如果一位教师真的为学生着想,真的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去想问题,那么,他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做人教育。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不能不是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

校长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课改,其实要改的不是课程本身,而是教育者本身,是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陈旧观念”,而这最根本的一点,我想就是我们的育人观念,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希望借着这次课改,能真正地转变“唯考试论”“唯升学论”的观念,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的本质目的。

范文(通用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暑期中,我认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一书。这本书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将新课程的理念吹进我的心里。细细阅读《走进新课程》,它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思想使我震撼。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角正在转变,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听的死气沉沉的模式,取而代之的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对新课程理念击节叫好的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到转变教育观念的迫切。

此刻,学校部分年级的学科已经使用了新课程教材。那么,在拿到新教材的同时,我们必须在心里问自我一声:我准备好了吗我应当怎样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作为教师,尤其是像我有着几十年教学经历的老教师,原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改变,确实难上加难;可是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必定会被改革的浪潮所淹没。与其消极等待,不如变“被动为主动”,拿出“壮士断臂”的气概来,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以前,在我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可谓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此刻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理解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忙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新课程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不仅仅教材是开放的,教学方式也是开放的。正如蒋鸣和教授在我校报告中提出教学中的“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而在这个空间里,教师该做些什么呢这是一道新的课题。这对我今后教学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仅要“”,还要“充电”。

以前,教学中的知识点都会在教科书中反映出来,教师只要把这些知识点讲深、讲透就能够了。此刻,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教科书的难度降低了,但看似要求低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该怎样办如果我们仍旧像以前那样依靠教本、依靠教参,那将寸步难行。所以,我,我们就要不断学习,使自身知识储备能适应这一变化,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一道难题。我长期教语文,自然对语文教学比较关注。此刻新语文教材厚了许多,阅读量翻了几倍,60%以上的选文都是新的。那么语文课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遇到的一大难题。应对这些变化,必须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拓展自我的学科知识,很多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过去我们上课,更多地依靠“教参”,如今的“教参”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能拿来直接上课,教参中除了案例,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这让教师在感到没了框框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和拓展知识的自我需求。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供给了保证,教材不仅仅成为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并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过去,一个好的教师与知识面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敬业,爱学生,备课认真,表达有条理,指导考试有办法,就是不错的教师,许多地方对教师的考核和录用标准就是这些。但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知识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要学会整合。课改,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挑战,但也是发展的机遇。

我虽然从教几十年,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可是对于新课程的理念还是十分缺乏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像年轻人学习,扬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使自我在“二期课改”的浪潮中自由翱翔。胜利必定属于那些进取准备好的教师,但愿自我是这样的教师。

相关范文推荐
  • 11-15 音乐教师教学成果总结(汇总15篇)
    写教师总结能够让我们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方向,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教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些启发和指导。
  • 11-15 街道民政工作总结报告(汇总16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工作习惯,有助于我们系统化地思考和总结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在这些范文中,你可
  • 11-15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总结(优秀18篇)
    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逐渐适应学习环境、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园中班的艺术教育案例:以下是一些幼儿园中班的艺术教育案例,供大家借鉴。我担任的是一至六年级的音乐
  • 11-15 如何做个好教师心得体会(汇总14篇)
    教师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让我们来看看以下精选的教师心得体会,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作为一名学生成长过程中
  • 11-15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模板17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优秀的作文可以让人深思并引发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
  • 11-15 在编教师工作调动申请书(热门18篇)
    申请书是展示自己与目标职位之间匹配度的关键工具,我们应该通过它来突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观。如果你正在写更多申请书,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清
  • 11-15 人大代表交流发言材料(通用21篇)
    发言稿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确保与听众的需求和期望相符。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发言稿,它们不仅有深度的思考,还充满了感染力和激励力
  • 11-15 三年级寓言故事演讲稿(优质18篇)
    撰写演讲稿范文时,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力。演讲稿范文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运用了恰当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1-15 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感想总结(精选22篇)
    读书心得是我们对书籍内容进行思考和反思的过程,通过整理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知识。这些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书中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提高自己的
  • 11-15 幼儿园学期计划内容中班(优秀15篇)
    幼儿园中班的总结是为了记录和反思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成长和变化。接下来是一些幼儿园中班学生的学习总结,希望对家长和老师有所帮助。一、本月工作重点:1.加强对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