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卖报歌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卖报歌的教学反思(模板5篇)

卖报歌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卖报歌的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6 05:52:01 作者:HT书生 卖报歌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卖报歌的教学反思(模板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卖报歌教案课后反思篇一

《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三十年代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曲调明快、流畅,并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本学期这首歌出现在三年级音乐教材中,属于演唱歌曲。

教这首歌时,我没有一句一句地教,而是先弹奏歌曲旋律给学生听,才弹完两句,学生就跟着唱起来了。看来,不仅是我们从小就爱唱这首歌,他们对这首歌也挺熟悉。弹完一段后,我简要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就让学生自由选择是一句一句视唱旋律,还是完整视唱旋律,学生一致要求完整视唱旋律。唱了几遍,学生就能熟练地视唱旋律了,这时,我按节奏带读了一遍歌词,就问学生能不能跟琴直接唱歌词,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我弹琴学生们跟着唱起来了。还真别说,觉着特别熟悉的歌曲,按着印象中的去唱,和书上的就是有点对不上。我提示学生自己找哪句没唱好,他们还真一下子就找着了。接着我也不直接教他们唱,而是让他们听琴自己琢磨,一遍、两遍、三遍、四遍……我反复弹奏这句旋律,孩子们也一遍一遍地琢磨,终于,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孩子们靠自己的努力,把问题给解决了。我问孩子们:自己学会歌曲什么感觉啊?他们回答了一个字:爽!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才不会退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

卖报歌教案课后反思篇二

1、保护学生本能的创作兴趣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基础。

本案例中,该同学表面上是随意“瞎唱”,其实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表现了他本能的创作兴趣。我们不能随意地将本能的创作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

2、保持与发展创作兴趣是保持创作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关键。

本案例中,采用学生展示、教师及时进行鼓励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将创作教学融于审美体验之中,较好地保持与发展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愉悦的状态。

3、创作教学应从学生音乐创造天性和实际经验出发,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某些人的头脑里存在着一种十分固定的概念:音乐创作就是写谱。谁都明白,对于“谱”而言,“乐”才是本体。音乐可以不依赖乐谱而存在,音乐才能是人类的天性,人人生来就有。对于他们来说,哼唱比写谱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经验的学生用写谱进行创作,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作兴趣,影响创作教学的实效性。本案例中,从学生的音乐创造天性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识谱经验,从感性到理性,先让学生哼唱,再引向对读谱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较好地落实了“双基”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一个学生到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和成功的创作,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4、开放教学过程,实施生成教学。

课堂教室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是怎样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传统教学以“教案为本位”,导致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中,教师把“以教案为本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显示出动态生成的过程。

5、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生。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老师完全可以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本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因此,他能非常乐意地接受。同时,教师还学会了欣赏学生,把他的闪光点放大,引导其他的学生像他一样来进行编唱,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如果我们把宽容和欣赏换成指责、批评,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他肯定会有逆反情绪,恐怕从此对音乐课都会失去兴趣。

卖报歌教案课后反思篇三

1、在以往的课堂中我有一个毛病,总喜欢喋喋不休地讲,尤其是在介绍人物背景时。其实有很多与课文相关的人物离孩子们都已经久远了,孩子们本来就不熟悉这些人物或事件,光靠老师的讲述可能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这篇课文里的聂耳是一个需要学生了解的人物。我把对他背景的介绍当作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这使他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了解人物。在第二天上课前,我惊喜地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找到了聂耳的资料,还有些学生甚至找到更多安娥的资料。我想他们在认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已经把人物背景深深印在脑海里了。在上课时,我没有自己介绍,而是把机会留给了学生,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想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一旦别人找到自己没找到的信息,他们就赶快牢牢地记下来。这样的结果显然比我在课堂上喋喋不休要好得多。

2、在对此课的操作中,我的思路不够清晰。在聂耳为小毛头写歌的过程中,我划分的板块太细,聂耳如何认识小毛头的这个环节有点多余。因为在后面让学生自己找最感动的地方时,很多学生又回过头提到了聂耳认识小毛头这一情节。我应该把前面的环节去掉,就在后面一起讲解,这样课文的线索更为清晰,也节约了时间,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谈谈他们从课文中所受到的感动。

3、在这堂课中我最遗憾的是没有充分利用辅助工具进行教学。开课时,我应该放一放《卖报歌》,学生的情绪在歌声中更容易调动起来。由歌曲引出卖报的话题,我觉得效果可能会比直接询问学生卖报的经历要好。在结尾的拓展延伸中,我采取的是以讲述的方式介绍旧社会儿童的悲惨生活。毕竟那个年代离我和我的学生都已经久远了,我对那样的生活没有体会,可能讲出来的效果不够感人,不足以震撼学生。课后,我想到了我还是应运用多媒体展示当时的一些图片,再放上比较哀伤的音乐,这样就可以营造出悲伤的氛围。这样我一定会更投入,学生也一定会受到更大的震撼。那么这堂课最后的情感升华肯定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卖报歌教案课后反思篇四

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情境导入——教师范唱表演——-学生感受——学唱歌曲——情感处理——总结。

注重音乐的本质特点——感受。首先为学生创设歌曲中特定的情境,为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打下基础,其次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聆听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等,通过对歌曲进一步的理解,感受到歌曲三段歌词表达了不同情感,通过不同的适合歌词表现内容的节奏、速度、力度就能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懂得这些音乐元素的变化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音乐的思维特点——想像。我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歌曲进行生动的表现,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用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进行生动的表现,并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像的大门,从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注重音乐的组织特点——民主。在歌曲学习中,我采用了师生共同学习、学生自学、齐唱、接口唱等教学形式,体现了新课程中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地位,注重学生感受,放手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信心的增长中独立自信的表现音乐,并喜欢上音乐。

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正确肯定,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

卖报歌教案课后反思篇五

我安排孩子们在聆听歌曲《卖报歌》的同时给他们看了这首歌曲的动画,由于这首歌曲非常熟悉,孩子们普遍会唱一点。“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孩子们个个喜笑颜开,蹦蹦跳跳,仿佛是在表现“阳光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的情景和心情。这时,我再给他们讲解了关于这首歌曲的作者聂耳的生平简介,以及聂耳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孩子们听的非常认真,他们也更深的了解到当时小报童生活的不易。

在《卖报歌》的学习过程中,我讲述关于报童的故事,让孩子们对报童们的苦难生活有个直观的了解,同时强调报童的生活年代是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那时的社会状态,生活背景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况。这有助于帮助孩子们进行合理情绪的准备。

最后,我给孩子们播放了聂耳创作的《金蛇狂舞》,整节课课外涉及的知识非常多,但是孩子们听的非常有兴趣!看来,音乐课的课外拓展是很重要的,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还要继续讲解与课本有关系的音乐基础知识,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