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建筑设计论文(通用16篇)

最新建筑设计论文(通用16篇)

时间:2023-10-13 16:22:14 作者:HT书生 最新建筑设计论文(通用16篇)

建筑设计论文篇一

摘要:超高层建筑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工期长,离不开先进施工技术的支持,但是,当前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在简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系统论述超高层施工技术管理方案。

关键词:超高层;施工技术;管理方案

正文: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还相对落后,管理工作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建筑桩基工程质量缺乏安全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体系等。本文将简单论述这些问题,并浅析如何做好超高层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一、超高层施工技术问题

(一)建筑桩基工程质量缺乏安全性

建筑桩基工程主要是指将设置于岩石中的桩和桩顶相联结成单桩基础的施工过程,这一阶段的施工质量决定着整座建筑的施工安全质量,因此,必须做好该阶段的施工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建筑企业并不能充分确保建筑桩基工程的安全质量,桩基础施工技术较为落后,技术质量也不符合标准要求。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安全制度不完善,有不少施工人员并不遵守建筑施工安全要求,例如施工现场都会设置安全标语“请戴安全帽”,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的施工人员并不遵守该项安全规则,很容易滋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企业不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忽视了施工人员的安全观念培养。

(三)缺乏统一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体系

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体系不完善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建筑企业不能全面控制施工安全隐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足,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不完善。建筑企业难以全面控制施工安全隐患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不能做到防微杜渐,很容易导致安全隐患。例如南方某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在垒砖时不重视砖墙的倾斜问题,最后导致墙体倒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足是指建筑企业没有规划全面的安全管理方案,不能把握安全施工进度。

二、如何做好超高层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一)维护建筑桩基工程,提高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平衡技术

提高超高层技术,确保超高层的稳定与安全,首先要维护建筑桩基工程质量,目前,最为先进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有三种,即高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单桩基础施工技术和低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一般情况下,高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针对地表桩或者承台地面较高的桩基工程;单桩基础施工技术用于基础桩基,从具体上分析,该技术能够紧密连接多个单桩,使之形成稳固的撞击结构;低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则用于地表之下的桩基,这些桩基全部位于土中。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平衡技术,保持建筑结构的均匀荷载,维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混凝土结构中应用最多的一种,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它具有五大优点,分别是就地取材、耐久性好、整体性良好、可模性好、耐火性好。其中,就地取材是指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产地分布非常广泛;耐久性好则是指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被混凝土紧紧包裹而不致锈蚀;整体性良好主要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固,整体性良好,荷载能力较强,可以起到抗震作用;可模性好是指新拌和的混凝土是可塑的;耐火性好特指混凝土不会传热,钢筋又有足够的保护层,可以在一定程度抵制火灾。提高建筑结构的平衡技术不仅要发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而且要结合其缺陷予以应有的克服。例如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大这一缺陷,可以融入轻质、高强的混凝土进行弥补;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开裂这一缺点,可以通过运用预应力混凝土进行弥补,掺入纤维之后可以做成纤维混凝土,以此克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脆性,采用预制构件可减小模板用量,缩短工期,从而全面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与平衡。而且,工作人员应仔细审查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及时校正施工图纸,严格检查水泥、沥青、钢筋、模板、石材、油毡等施工材料,控制好施工进度,利用电子技术对建筑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有效监督与质检,避免建筑墙面出现裂缝、离析、漏振、孔洞和构建丧失功能等安全隐患,认真检查建筑工程的防水能力、抗风抗压能力和抗震能力,全面维护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二)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制,首先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引导他们遵守安全规则。其次,建筑企业应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使用多种技术性培训方式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三)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

建筑企业应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监督体系,实施全面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在监管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时要严格检验混凝土的质量和混凝土入模程序,全面监督模板加工工作,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强度符合工程标准,拆除模板之后要监督施工人员做好模板的维护工作,而且要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如果发现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监理工程师必须立即让施工人员停止施工,并向上级报告,消除安全隐患之后再继续施工。此外,建筑企业理应注重营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净化施工现场的空气,节约施工资源,减少建筑垃圾和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而且需要给施工现场安装排水管道从而及时排放施工污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定,建筑企业必须维护建筑桩基工程,提高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平衡技术,保持建筑结构的均匀荷载,维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制,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

建筑设计论文篇二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

4.布置合理,空间丰富,环境美,体现地方特色。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2.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居住区住宅建筑和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指标应按有关规范规定确定。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规划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建筑设计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当今医疗技术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也要适应各种制约因素的变化。本文结合西安141医院建设项目实例,对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的一些理念进行探讨,以资参考。

关键词: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单体设计

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深深影响着医院建筑的设计,现代医院建筑要适应各种制约因素的变化,从而满足社会需求。本文将以西安141医院建设项目为例,探析现代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一些理念。

1、医院建筑的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

从建筑布局、环境设施到诊治服务的全过程均要以方便患者为核心,给人以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将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2科学合理

根据医院的特性,建筑设计需考虑医患分流和洁污分流。从总体到单体,贯彻控制交叉感染的核心原则,建筑之间设置合理的景观防护绿地,强调自然通风和采光,详细分析人流物流,从整体到局部都应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

1.3绿色生态

医院属于高能耗行业,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要尽量营造绿色生态的景观环境,其次,采用高效的能源利用设施,结合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并节约能源。

1.4可持续发展

现代医疗技术和设施发展得越来越快,新技术和新设施应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医疗模式的发展,医院建筑的设计也要适应医疗模式的发展,预留灵活改造的空间。

2、建筑的总体规划与单体布局

医院是一种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统筹全局,从城市、院区和建筑各个层面上进行把握,严格遵循洁污分区分流的原则,将传染区与非传染区相互隔离,防止院内的交叉感染发生。就一般的综合医院而言,主要是由医疗(含门急诊、医技、住院),医疗后勤、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四部分组成。对于有教学和科研功能的综合医院,其功能组成中还应包括教学设施用房以及科研用房。各功能部分之间各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规划设计时需根据场地周边的地形、道路和建筑现状,综合处理好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位置。在西安141医院规划设计时,我们综合考虑了以下方面:对医院所在环境的.场所确认:完善医院的发展系统和空间秩序感;形成门急诊、医技、住院、体检中心等各部门的便捷联系与合理构架;病人、访客以及工作人员的交通组织与停车规划;医院的建筑总体、日照朝向、绿化景观与城市的整体组合。

2.1功能分区

本方案采用集中式布局,根据医疗功能特点以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将院区分为医疗综合区、后勤辅助区及预留发展区。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通过医疗街有机组成了医院的医疗综合区,并通过连廊与体检中心及行政办公楼紧密联系。在保证医疗功能组织合理的基础上,满足了预留发展用地的需求,同时确保了住院楼远离噪声并拥有良好的景观朝向。

2.2流线组织

总体规划需考虑以合理有效的交通流线组织和功能配置实现医院的高效有序运转。保证交通流线便捷、提高诊疗效率的空间布局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点。西安141医院院区设置两个出入口与周边城市道路相接,根据“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原则,对门诊、急诊、医技、住院、体检、办公等功能单元的出入口均进行了较好的组织,并通过院区内环道加以联系。在门诊部、急诊部与住院部附近设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地面临时停车位,方便就近停车,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保证了院区内良好的人车秩序。

2.3景观绿化

现代医院,除了需要现代化医疗技术和医疗模式,良好的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医院应强调天然、无害的绿色医疗环境。本方案中合理的总体布局形成了绿地景观、入口广场景观、医疗街景观中庭、景观院落、屋顶花园等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

3、建筑单体功能组合与平面布局

医院建筑单体设计中,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是重点所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医院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解决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的问题,更要体现高效便捷和以人为本的时代需求。在西安141医院建筑设计中,建筑单体平面布局充分体现以“病人为本”的现代化综合医院设计理念,并严格遵循“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设计原则。医疗综合楼通过以医疗街为核心的水平交通和以自动扶梯、电梯为核心的竖向交通形成了高效有序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各个医疗功能单元合理的组织在一起。

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层高4.5m,布置了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洗衣房以及直线加速器与核医学等医技用房,并设置了污物集中通道。一层设门诊大厅、急诊部、住院部大厅、中心供应室和影像科等诊疗用房,独立设置儿科和发热、肠道门诊入口,为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就餐,住院部一层设置营养厨房。二层为诊科单元,包括电生理科、内窥镜、检验科、血液透析中心和儿科护理等单元,设置特诊科和职业病防治诊室,并为其设置专用入口通道。各诊科单元采用医患分区分流的流线布局,保证了良好的就医秩序。三层设有中医理疗科、制剂科、病案室和信息中心、产科分娩部和产科病房。四层为门急诊部屋顶花园,以及联系紧密的洁净手术部、病理科及icu与外科病房。洁净手术部严格区分无菌、洁净、污染等区域,防治手术污染及院内感染发生,手术部换床处、住院部及急诊部均能取得快捷的联系。医生通过病理科入口处的卫生通道到手术部内,一层中心供应的无菌品库与洁净器械库通过无菌梯垂直相连,保证了物品运输高效性。污物走道端部设置污物电梯,直接连通一层中心供应室,方便器械及时消毒。洁净手术部顶层设置净化设备用房,提供手术部的净化空调。5~11层为住院部标准层,每层包括两个护理单元,按照医患分区的原则分别设置医护区、治疗区、病房区及活动区。

病房区基本布置在南向,保证了良好的日照采光和景观朝向。医护人员通过医务梯可以直接经医护通道到达医护区。餐梯与一层营养厨房联系紧密,便于食品配送。12层为vip病房层,包括普通单间、带有客厅的豪华病房以及康复训练室。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为现代化高效的医护救援提供了保障设施。体检中心及行政办公楼的1~3层为体检中心,四层至五层为行政办公区,并设有报告厅和图书馆。二层设有休息早餐厅,为体检人员提供舒适轻松的体检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五层设有退台屋顶花园,为办公人员提供良好的景观和交流场所。

4、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外在形式和内在功能是相互依存的建筑基本要素,医院的建筑形象必然要充分体现其功能特征。由于医院建筑功能要求复杂、严格,创作自由度偏低,因此形象设计宜平和自然,忌浮华张扬,既要充分反应医疗建筑的个性,也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特征使建筑整体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觉。西安141医院的建筑造型设计结合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建筑的空间轮廓和城市形象,形成统一有序、层次丰富的空间界面,体现医院建筑的独特性和标识性。

5、结束语

较其他公共建筑而言,医院建筑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医院建筑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复杂的医疗功能要求,体现人文关怀,还要强调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关注节能降耗,实现建筑设计的灵活适应性,满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谷建.医改背景下医疗建筑设计变化的探讨[j].建筑技艺,(12).

建筑设计论文篇四

摘要: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一直具备相当的观赏性以及经济价值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一直具备相当的观赏性以及经济价值,其设计方针对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影响以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为主其影响以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为主,与西方国家的建筑物的设计内容相比,中式建筑更加重视建筑的平衡,再平衡期间将建筑的结构美发挥的淋漓尽致便是中式建筑的整体艺术风格结构美发挥的淋漓尽致便是中式建筑的整体艺术风格,本文就重点针对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展开介绍,并简要介绍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对现阶段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计理念对现阶段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

关键词: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建筑设计;中国传统建筑

1前言

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建筑业发展长河中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建筑业发展长河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从各个方面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前,其中传统建筑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文化资源资源。中式建筑及建筑设计意指极为突出,其设计中具备着丰富的经济价值丰富的经济价值,非常值得人们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建筑设计论文篇五

高层建筑的建造和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体量巨大,视觉冲击力强,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美学、文化等魅力,对城市形态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人们倍加关注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风格的转变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焦点,其中西萨。佩里和阿达。路易斯。赫克斯泰布针对高层建筑风格演进的特点,提出四个“摩天楼时期”,清晰地概括了百余年高层建筑美学发展历程,是有关高层建筑风格演进的极有价值的论著。笔者认为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是引起高层建筑风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样的设计理念也可以促进不同风格的高层建筑的出现,这一倾向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高层建筑发展中体现得最为显著。因此,探讨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与高层建筑设计风格变化的相互关系,将有利于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

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有两种: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和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主要表现为以适应大工生产为基本出发点,讲究建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是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补充与完善,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不单单关注建筑本身的纯粹形式或理想的秩序,更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和城市文脉的整合。

从1853年到20世纪30年代,是高层建筑设计的曲折探索阶段,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虽处于支流地位,但对后来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最大。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风格的高层建筑风靡全球,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得到了完美诠释。从19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工业主义建筑设计人文化设计理念处于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深入人心,它丰富了高层建筑创作手段和方法,极大地促进了高层建筑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

从1853年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高层建筑刚刚出现,人们对高层建筑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设计上也缺乏经验,因此,借鉴历史传统和美学理论成为当时时尚,以学院派为代表的复古主义占上风。但是,欧洲和美国的少数建筑师,坚决反对抄袭历史形式,坚信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认为一幢新建筑应符合新功能、新材料、新社会制度和新技术的要求,并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奠定了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现代主义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形式基础。如由伯姆和鲁特设计的瑞莱斯大厦,其水平带几乎全是玻璃,强调围护结构的轻质透明,表达框架结构的美学特点,建筑的美学特色有别于官邸式三段式建筑的沉重感,影响了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格罗皮乌斯和伊里尔。沙利宁参加1922年举行的芝加哥《论坛报》大厦设计竞赛的设计方案对后来的高层建筑设计影响最大。格罗皮乌斯的设计方案形式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充分展现框架结构的美学品位,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是杰出的,极其适合办公楼要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的高层办公楼形式的早期萌芽。伊里尔。沙利宁的方案强调建筑建垂直上升的表现,顶部收缩、跌落,但形式同样地简洁和反对繁琐装饰,是体现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成功作品。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高层建筑最完美地体现了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这一时期的建筑所关心的问题聚焦在如何开发材料、结构的表现力,如何单纯的抽象表达使用功能、表达空间组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湖滨路公寓、西格拉姆大厦都充分展现了钢框架结构和围护墙体玻璃材料的表现力;汉考克大厦着力挖掘了结构构件x型支撑的美学特色;利华大厦开创了灵活空间的模式;贝聿铭设计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的艺术重点则转向追求由镜面玻璃反射所引起的感官愉悦。

从1909年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是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设计,由于建筑师们认识到高层建筑将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主宰因素,而十分重视高层建筑冠部设计的标志性,如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这是建筑与城市文脉整合的早期表现。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高层建筑设计中。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对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反思,并意识到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以适应大工业生产为目标,强化“以物为中心”,缺乏对人性的关怀,因此,许多设计也暴露出严重的缺陷。如密斯式的方盒子建筑在世界范围流行,地方特色受到严重冲击;世界贸易中心大而失度的形体,导致曼哈顿繁华区的空间尺度失去平衡等等。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为“人”服务。20世纪60年代以后,高层建筑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同时注重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和与城市文脉的整合,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高技派、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生态建筑、可持续性建筑等各种建筑流派和思潮,都是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某些观念的具体体现。

如菲利浦约翰逊设计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矶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与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都十分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但建筑风格迥异,实现的手段也不同。电话电报公司总部、日本筑波中心都是借用历史符号,而香港中国银行“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隐寓则是通过有意识地强化结构支撑构件而实现的。o.m.翁格尔斯设计的德国托豪斯大厦隐寓的“大门”形象,同样没有借鉴历史符号,而是通过建筑的`虚实对比实现的。

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表现了“材料—结构—设备”的高技风格,同时,采用悬挂结构体系实现大楼底层完全敞开,与楼前的皇后广场连成一片,充分体现了建筑与城市文脉的整合意识。

理查德迈耶设计的美国步里奇波特中心,极力追寻建筑的尺度与形态同城市的整体结构相适应。为表示对相邻的巴纳姆博物馆的尊重,其体量打散处理,形成一个轮廓线丰富、由低矮和中等高度体量组成的连续体。这与世界贸易中心大而失度的体量形成鲜明的对比,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是设计理念的差异所致。

诺曼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又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其风格是不断变化的,任何风格的建立和兴起,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意义,也有它的局限性和负面效果。探究高层建筑风格的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可以看到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是推动建筑风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视对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探讨,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设计理念是推动高层建筑设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建筑设计论文篇六

摘要: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是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市民提供休息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提高市民的审美鉴赏能力。园林艺术属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设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合理规划绿地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发挥园林的环保作用。本文将分析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论述当前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理念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并不只是单一的建筑工程设计,需要体现出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打造清新美丽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艺术性是运用植物造景和建筑造景来提高园林的视觉效果,创新园林文化艺术,自然美是让园林景观呈现出天然效果,让市民在欣赏园林风景的过程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本文将简单介绍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分析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的存在问题,并从合理规划绿地面积,创新园林设计,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和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来探索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

1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分析

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对城市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清新优美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主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园林景观的艺术性要求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借鉴传统园林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视觉美。注重园林景观的自然美则需要构建生态园林,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引用活水修建小池塘,并饲养适量的动物来提高园林的天然效果。

2当前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绿地面积规划不合理

绿地建设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绿地面积需要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仔细查地形,然后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环境,运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绘图方法来设计图纸,但是,大多数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不认真查看地形,甚至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就直接绘制图纸,图纸上的比例大小不合理必然严重影响绿地规划设计质量。

2.2园林景观建设缺乏创新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提倡创新园林建设,在借鉴传统园林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但是,大多数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缺乏创新,部分园林绿地面积过大,植物过于单一,园林建筑样式陈旧,缺乏灵动性。其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文化艺术氛围不够浓厚,没有充分利用中华文化资源和现代技术,园林的道路设计不是特别合理,园林点、线、面的搭配不协调。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3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思路

3.1合理规划绿地面积

园林工程师在规划绿地面积时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依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商贸圈和交通环境来核算绿地面积大小,采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技术绘制图纸,并在图纸上标注准确的比例,确保绿地面积规划的合理性。

3.2创新园林景观设计

创新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借鉴传统园林的优秀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和先进技术,可以学习苏州园林独辟蹊径的设计方法,科学搭配花草树木与楼台建筑和假山、池沼,不过分追求对称,修建池塘时应引用清澈的活水,在水中放置小巧玲珑的雨花石和鹅卵石,饲养各种美丽的金鱼和鸳鸯、沙鸥、白鹭等水鸟,这样可以赋予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灵动性。此外,可以选用适量的彩灯来装饰园林建筑,雕塑象征现代文明的雕像,使园林景观既有古色古香的美感,又凝聚了现代文化。另一方面,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规划园林道路时应注意设计不同的道路,可以根据园林景观的具体位置分别设计平坦开阔的大路和鹅卵小径,在假山上布局有规律的山路。而且,园林工程师应注意处理好园林点、线、面的关系,采用依水造景和依绿设景的方针使园林植物、建筑、假山、池塘和喷泉能够形成一幅完美的立体画面。

3.3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

园林工程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在风景园林中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河南开封市的园林一般都能够成功再现北宋汴梁城的风貌,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设计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意境,例如牡丹园的美景可以体现“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和“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的诗情画意,水边的轩榭楼台可以重现柳永所赞叹的“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的唯美意境。成都的居住区园林不仅可以呈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而且设计了现代喷泉、花厅和玻璃幕墙的建筑,有效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3.4灵活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

运用植物造景首先要遵循自然性、科学性、生活性与艺术性等四项原则,根据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种植不同颜色和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使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具有色彩美、韵律美、意境美和层次感等艺术效果。其次,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栽培不同的植物,使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灵动性,例如种植迎春、牡丹、芍药、玉兰、银杏、玫瑰、绣球花、丁香、海棠、玉簪、菊花、水仙和梅花等季节性花卉,让市民在一年四季可以欣赏不同的美景。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特点来营造梨花伴月、杨柳细雨、映日荷花、寒菊傲霜和腊梅报春等独特景点。此外,园林工程师可以利用植物来设计主题景观,像桃花园、葡萄园、芰荷园、玫瑰园、杜鹃园和桂花园等。另一方面,运用植物造景时应该考虑园林景观的灵动性,协调搭配各种元素,使花草树木与道路和假山、池塘、人工湖达到完美结合,创造出林荫路、花径、樱花大道、合欢路、枇杷湖等特色景观。如果道路比较长,可以配置多种不同的植物,并突显出主要景观,例如在草坪中种植一株红玫瑰,创造出“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效果。植物与山石相结合的时候,要让花草树木与岩石参差交错,互相衬托,加强景观的色彩美与立体感。在山石上宜的地方应该采用少量的平伸与悬垂植物,以显示山石的优美线条,并且,要注重让植物的体形枝干与山石的纹理形成对比。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融入创新理念和现代文明,体现出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目前,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还普遍存在绿地面积规划不合理和园林景观建设缺乏创新等问题,因此,园林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合理规划绿地面积,灵活运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绘图方法认真设计图纸,借鉴传统园林的经验,创新园林设计方案,注重提升园林的文化艺术美,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让现代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体现出时代风貌,这样方能全面提高现代城市居住区风景园林景观的审美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3]李星宁.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j].南方农业,(21).

[4]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02)

建筑设计论文篇七

摘要:本次编写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同时关注中国市场及非规范的国内外行业规定,分析国内外大量不同功能、不同档次的写字楼,广泛的征求相关专业,认真总结超高层写字楼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而制定。同时引用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对后续同类项目的设计管理控制有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超高层写字楼;交通组织;核心筒

一、超高层写字楼市场背景

从的写字楼市场走向来看,和世邦魏理的marketacoer投资分析模型中显示,一线城市的写字楼普遍等分较高、排名靠前,其中北京位居第一。但与一线城市相反,二线城市证处在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不确定性因素多。同时,虽然二线市场新建楼宇较多,但是可投优质物业却屈指可数,加上市场流动性较差,使得投资者撤出困难,从而导致二线城市在风险评分整体偏低。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消费需求强劲、租金水平逐年平稳上升不同,二线城市则在短期需求不足之际,面对供应的持续增长,风险隐现。

二、超高层写字楼总平面设计

不管什么样的建筑,首先都是城市的一个“细胞体”。设计之始我们提出概念方案,利用大量的工作模型,重点分析城市,规划指引,周边环境、周边交通、建筑指标和建筑体型。1.规划布局1.1建筑布局原则1.2配套裙楼与主体的关系独立式:裙房与塔楼通过一个架空通道相连或是完全断开,形成一个独立的建筑。包围式:裙房与塔楼的两个或以上的边相连。毗连式:裙房只与塔楼一边相连。2.交通组织2.1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超高层写字楼的区位交通可达性较强。人流集散较集中。与城市交通的接驳方式则分为三种:轨道交通(主要人流方向)、公交交通(主要人流方向)、城市道路(主要车行方向)。2.2项目内的交通流线项目内的交通流线大类分为两类。一类是车行流线、一类是人行流线。车流设计比较难,满足车的右行右下车的规律。车行流线分为四类:自驾办公及办公接送司机。出租车/自驾车访客。货运/搬家、垃圾。消防车道、救援场地及登高面。人流分为三类:员工进出流线、后勤服务人员进出流线以及步行访客进出流线。3.场地竖向设计场地自然的坡度不同,对于建筑的布局定位和道路交通组织的影响较大。因此,根据场地自然的坡度,并结合考虑超高层建筑所在均为城市中心或副中心区域内,将场地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平坡式;二是斜坡式。

三、超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

平面:超高层写字楼不管平面形状如何,其内在的结构体系基本上是框架—核心筒体系,不管建筑有多高,一般均采用这样的体系,毕竟使用的是框架结构,比较开敞,有利于使用功能区域大空间的要求及其可变性。立面:结合立面设计,模数的概念显得非常重要,根据玻璃的切材率的关系,和正常开启使用的幕墙关系,制定合理的模数。幕墙的模数有900、1000、1200、1400、1500、1600,对应的有9.08.49.6的结构柱网关系。其中9.0是设计者非常喜欢的柱网尺寸,可以满足多种玻璃规格,900、1000、1500。柱网间的板块数量的奇数和偶数,通过开启扇的组合来协调。模数确定了柱网和玻璃分格,端头的尺寸根据玻璃来调节。其他的模数根据要求进行统一,包括室外地面,室内铺地,墙面,吊顶的分割均按模数统一,设计中特别强调模数。剖面:在常规的结构形式下,标准办公可以在3.9~4.2米之间,避难层建议在6米,比较符合各类管线和结构加强层的处理。地下室层高直接影响基础埋深,层高的取值也直接影响地下室的建安成本。地下室层高由垫层高度、楼板高度、结构高度、管线层高度及净高要求高度(停车库净高奥球、设备用房净高要求、有地下商业时,还要考虑商业净高要求等)组成,停车库净高要求不低于2.2m,地下室车库一般可以控制在3.5米左右。地下一层利用室内外高差,或利用多层车库之间的夹层关系来解决设备用房。其他如大堂、空中大堂、裙房商业的`层高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定。核心筒:主要是垂直交通包括电梯和楼梯,设备管井,卫生间等。核心筒中电梯设计是关键。楼梯的设计包括数量、宽度、步高和步宽是根据建筑的性质和标准层的面积确定。设备管井是设备系统确定的。常用核心筒的组织形式分为三种一字型核心筒:优点:各个分区布局明确,专属性和标识性强可有效分流高峰期电梯厅内的人流。高区时,低区核心筒可收缩,实现更高的实用率。低区时,高区电梯厅可作为卫生间。核心筒有方向性,有助于平面沿一方向布局。适用性:较广。可适用于高低两分区两组电梯、低中高三分区三组电梯、穿梭电梯+低中高分区四组电梯。可适用于三面大堂及三面以下大堂设置。十字型核心筒:优点:各个分区布局明确,专属性强。各区人流组织方便便捷。缺点:中间部位易形成人流集中点,方向感较弱。适用性:适合大平面,多人流,多入口的项目。可适用于穿梭电梯+低中高分区四组电梯。可适用于三面大堂及三面以上大堂设置。t字型核心筒:优点:各个分区布局明确,各区人流组织方便便捷。缺点:中间部位易形成人流集中点。适用性:适较大平面,较多人流的项目。可适用于穿梭电梯+低中高分区四组电梯。

四、超高层写字楼立面设计

超高层写字楼立面风格一般常见的分为两种:现代风格、新古典风格现代风格:简洁、多采用玻璃幕墙,形成干净的体量。多以立体构成为主,通过几何形体的变化,组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新古典风格:强调竖线条,通过对顶部的收分,形成垂直的体量感,材质多以石材为主,体现厚重感。也有铝合金板以及金属条等现代材料为主的做法,形成新古典风格。强调比例推敲,形成比较传统的美学。

五、结尾

超高层写字楼单独作为一栋超高层建筑来说,它是将建筑、结构和机电结合的一个综合平衡体。是现代工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最显著体现。但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不仅能使进驻其间的公司企业感到荣耀,彰显其非凡的身份和地位,亦能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和“代言人”。它的“标识性”具有视觉价值和象征价值的双重作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张扬个性,使所在城市的居民产生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设计论文篇八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居住空间内能源的过度消耗情况,同时提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所以在进行建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建筑施工周边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比如说区域内的气候特征、地质条件以及原有的绿化情况等等,之后,设计人员在结合考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案,从而在保住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建筑整体功能性的发挥。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所需的给排水、以及电气等工程,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工作,不仅要确保其功效的合理发挥,同时还要降低能源的过度消耗,与我国经济建设的需求相符合,从而实现生态建筑的构建目标。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环保材料,在满足空间构建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环保节能的效果,提升相关能源的利用效率,为我国能源的长久开发奠定基础。

3.2充分的实现生态建筑自身节能的功效

建筑物自身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情况,比如说取暖、控温、通风以及采光等,如果不对这些部分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工作,将会导致能源过度损耗,对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其具体的情况,合理的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比如说天阳能、风能等等,从而达到空间内部调节的作用,减少能源的损耗。例如,在进行办公空间的构建时,遮阳则是设计人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由于夏季的光照较强,使得玻璃幕墙会吸收大量的热能,如果不采用科学的方式,设计合理的遮阳系统,则会造成办公空间能源消耗过大的情况。如果办公建筑采用的是大型的双层幕墙结构,还需要在墙体内部、外部都设置相应的遮阳系统,从而减少室内阳光的直接照射,起到一定的调节温度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安装一些可拉动的百叶窗,防止室内受到强烈的光线照射,避免热辐射的传递。除此之外,在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外围护结构的热能损失也是比较巨大的,由于其面积较大,保温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节能效果,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选择一些新型的环保材料以及施工技术应用其中,从而实现生态建筑的主要功效。比如透明热阻材料组合墙、玻璃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等,这些新型建筑材料的兴起,有助于设计师更好的进行生态建筑设计,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建材的生态性能。

3.3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可以说是我国现今使用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其技术的使用也越发的成熟,尤其是太阳能热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即是建筑的太阳能利用的示意图。另外,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太阳能空调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也在逐渐的建设过程中,不过光伏发现技术由于我国的起步较晚,其技术还不算十分成熟,使其发展过程相对比较缓慢。太阳能热水器因其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而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接受使用,建筑师也将太阳能热水系统考虑到了建筑设计中,减少了二次投入与安装的情况。

3.4减弱造成和环境污染的设计内容

噪音污染以及环境污染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重视和规划力度,以保证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在这两部分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建筑的情况,对其周边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从而改善建筑周边的空气质量,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次,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规划过程前,要对建筑周边的环境以及地质特征进行严格的勘测工作,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将施工中产生的噪音以及环境污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对人们的影响。例如,在建筑过程中,为了减少噪音的影响,可以采用上层玻璃来隔绝噪音的穿透能力,从而降低噪音对人们听觉的刺激,且双层玻璃的使用还不会影响到整体空间内的通风情况,不会造成人们身体上的不适。

4结束语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中,应将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以及重要性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促进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在进行生态建筑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过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技术的发展,环保材料的研发和使用,生态建筑也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从而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提供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雄.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5(14).

[2]曾筱河.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j].江西建材,2016(10).

建筑设计论文篇九

摘要:基于“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通过对当代城市规划实践的深入调查,并结合环境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批判性地指出了当代城市规划领域中所蕴藏的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并通过对相应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在今后城市规划中所应采取的环境保护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谐;可持续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源,而且还在给予人类物质关怀的同时潜移默化了人类的思想。城市规划是人类调控城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很多问题。

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因素[1],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城市也是环境的组成因子。然而,在当代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的研究已迫在眉睫,环境学也成为当代社会的最大显学。

在人类最为积聚的城市中,也是环境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而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城市规划,必须融入环境保护学科的相应研究,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是基于城市规划和环境学这两门交叉学科的新研究方向,是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环境的新途径。

从本质上看,这些都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问题所引发的,尤其是表现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往往片面的依照“人口——性质——规模——布局”的模式来规划城市。

所以,在当代的城市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的规划工作者已普遍认识到,以形态环境为基本对象的城市规划必须同时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城市规划上考虑环境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有利于环境的逐步改善。

目前,我国的经济和城市建设活动空前繁荣,然而,由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缺乏相应的环境控制和环境规划,在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对环境保护的论述往往还只停留在各个污染点治理的描述上,这种观念已无法应付日益复杂的城市环境问题。所以,城市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控制。这样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在城市规划领域加强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手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我们将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应用在这项研究上,重点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建设和谐的环境、和谐的城市,并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

1理论基础

1.1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1)“反规划”的思想;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应该要考虑保护什么,不是要考虑盖什么。所谓“反规划”,就是要考虑哪些东西是不能动的,10不能动,1万年也不能动的。

——俞孔坚

“反规划”的思想是由北京大学俞孔坚等研究学者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我们在考虑城市新物质建设的同时,必须要意识到人也需要自然的服务: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休闲、体育、审美等等。而这些并不是由我们人造的,而是大自然积累下来的。

“反规划”的意图就是:如何先保护大自然的这个生命之树,而后再思考城市、建筑等,因为,这些都是这个生命之树下的果实。

(2)“田园城市”与“广亩城市”:

这两者是当代生态城思考的基点,也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思考的最好体现。“田园城市”是由英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霍华德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在于将城市的人造物与自然的环境同时考虑,将城市规划的人为控制与原初的自然体作为相互等同的因素,以此来控制城市规模及城市土地的利用“广亩城市”是由建筑师赖特提出的,主要思想在于为单位性因子提供标准的配给,以系统论的观点来思考城市,用单一的标准结构控制整体城市的环境。

这两个途径分别从区域和自身活力的角度形成了城市规划中对于环境保护的策略,都体现了环境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对于当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人与动物、花草及所有造物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种完整而伟大的伦理,这种伦理虽然尚未被人发现,但它最终将会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人类伦理的延伸和补充??毫无疑问,使人与人的关系文明化是头等大事。一个人首先必须做到这一点;人类的精神护法为了确保这一点而暂时忽略了对其他存在物的关心,这是无可非议的。这项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可以说是苟日新,日日新。但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所有的工作都有待我们从头做起。

当人类历史蹒跚进入20世纪中期时,地球自然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呈现出重重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诸多问题引发了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思和自省。特别自20世纪70年代始,历史、哲学、法律、社会学和宗教等很多人文学科的研究,都显现出“绿色化”态势。在社会领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保护运动作为“新社会运动”(newsocialmovements)的一支,与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妇女运动等一起席卷欧美,向西方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发起挑战。改变过去主宰文学研究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批评立场,代之以“生态中心主义”的批评。并且在竭力完成一个“朝向以生物为中心的世界观的转变”。

回顾整个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历史,其研究的核.心依然是有关“环境身份”的确定问题[4]。身份认同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因而,在环境伦理上有关身份的问题同样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用和谐的理念为环境身份问题设定了全新的归属,同时也为城市规划中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考指明了新的方向。

2实证基础——当代城市环境问题的调查——a.n.怀特海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6];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2)城市规划应同时编制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7]。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规模对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处理并循环利用。进人新世纪在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中注意“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城市规划编制应将整体环境“区域化”及“节点化”。

区域化就是将城市的环境放到整体

建筑设计论文篇十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作为设计人员,要掌握结构设计的过程,保证设计结构的安全,还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过程;注意事项

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用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

一、结构的设计过程

结构设计的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阶段的内容为: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例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混合结构等等以及由这些结构来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和受力构件。

结构计算阶段的内容为:首先,荷载的计算。荷载包括外部荷载(例如,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地下水的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等等)和内部荷载(例如,结构的自重荷载,使用荷载,装修荷载等等)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其次,构件的试算。根据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种计算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来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再次,内力的计算,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和荷载值来进行内力的计算,包括弯矩,剪力,扭矩,轴心压力及拉力等等。

二、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

3、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4、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5、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故应增大抗震缝间距。

6、关于回弹再压缩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7、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

三、建筑结构经济性分析

建筑结构经济性包括内容注重经济性的建筑设计包含非常广泛的内容。传统中只强调改进建筑材料保温性、改善建筑体形系数、提高建筑材料的气密性等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现在建筑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不仅从结构性出发,更要在建筑结构的经济性角度考虑,如空间组织、技术组织、结构设置、能源与资源利用,以及建筑循环再利用等方面全面地确立经济性的原则、方法。

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就是只以较少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效用。其中由美国建筑师、工程师r?b?富勒提出的“少费多用”原则是较常用普通的原则。“少费多用(morewithless)”原则的含义是,凭借有效的手段或方式,利用最小化的量的材料、资源来投资,目的在于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效益。“少费多用”原则,顺应目前的发展形势,在建筑坚持可续费发展的思路上,该原则是一条重要的、有效的、节约型的设计方式。

在富勒的实践中,“少费多用”原则最具代表性地表现在他对空间结构及建材应用的创意中。他的短杆网架穹隆结构体系(geodesicdome)被称为人类迄今为止最轻、最高效、最为有力的空间围合手段,在造型、尺寸、材料选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造价低廉、营造方便。

“少费多用”原则还体现在建筑空间组织、利用的高效化方面。原则坚持对平面面积的充分利用,还注重三维空间的挖掘。比如某市图书馆设计中提出了“模块式”图书馆的创作思路,将图书馆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层高、柱网,进行类比布局。这样可以减少“三统一”标准空间所造成的浪费,充分发挥空间效益。某高效空间住宅的设计中则对厨房、厕所的上区、卧区上下等潜在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将每户主、次二个开间设置为不同层高,对应于不同的功能使用要求,大大提高了住宅空间的使用效益。

总之,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它专业来进行设计,在工作中应事无巨细,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侯力更主编。砌体结构设计[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8.

[2]张吉人。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3]沈蒲生。楼盖结构设计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3.12.

看了“建筑设计中级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建筑设计论文篇十一

一般情况下,绿地、廊道与栖息地可以构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但是廊道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经常断裂现象。城市在进行设计规划时,要注意廊道与绿地之间的联系与结合,不断完善绿地网络系统,进一步优化城市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城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以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为立足点,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加强对当地土壤和植物的回收利用,尽量保持城市的原生生态资源,更好恢复城市生态环境。另外,可以将绿地建设进一步延伸,使其从地面延伸到建筑的墙面上,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城市的水源涵养程度,也有利于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垂直连续绿化的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建筑的超负荷,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树立起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更好促进城市的长久发展。

4.2生物多样性补偿

城市生物多样性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更好,促进城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有效维系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在进行建筑设计对城市生物多样性补偿时,可以进一步强化建筑整体环境的栖息地功能,在建筑中,为生物开辟出一块儿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生存空间,并不断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使城市中的原有生物物种能够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不同城市的物种在迁移过程中,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另外,可以加强建筑的合理性建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4.3人文补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与实践的不断交替,也是城市中的一些人文景观遭到严重破坏,这也是建筑设计景观生态补偿的重要部分。做好对城市人文文化的补偿,可以进一步延续城市的文明发展史,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而这种工作可以通过对建筑遗址的修复、建设景观小品、设施园林廊桥等方法,也原有的城市文化注入新活力。在开展人文文化补偿时,也要强调保护生态环境,采用优良的环保材料,呼应生态环境保护行为,逐步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4.4减少城市自然景观的破碎化程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中的许多景观都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由此导致城市景观中许多重要的原有功能逐渐退化,所以这也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分析。城市化大大强化了景观的破碎程度,严重影响城市景观与结构,所以要加强生态廊道建设,发现集中式商业,将城市中最基础的空间留给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结语

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可以有效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通过对艺术设计美学、景观生态学和建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运用,进一步优化城市景观格局,更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也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红英,肖衡林,吴巍.公路景观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补偿设计研究[j].中外公路,2016,33(2):56.

[2]吴钢.居住区景观要素的生态化耦合[j].低温建筑技术,2017,34(7):23~25.

[3]钟学斌,刘成武,陈锐凯.基于生态补偿的低丘岗地改造与景观生态设计[j].水土保持研究,2015,19(4):151~156.

建筑设计论文篇十二

4.1场地设计服从于城市规划设计。由于场地设计可能会影响到城市规划的某些方面,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要服从城市的规划设计,譬如以下几个方面,在设计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妥善处理:首先应当注意的是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在进行建设项目选址的过程中,详细了解规划项目的相知范围,对用地场地进行设计工作,对于某些基地地块不可随意使用的,应当做一定性质的使用和处理。其次,应当注重的是用地强度的控制,确定所选择用地强度的场地时应当考虑到绿化覆盖率、容积率和建筑覆盖率等三大指标,在确定这三方面指标之后,方可确定基地地块的使用强度。最后,在详细的控制规划之后,还需要考虑主人口的方位、建筑的具体朝向、建筑物的最大高度及交通出入口的方位等,这些前提条件应在场地设计的范围之内。

4.2科学对待城市规划的工作。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并非只是一项简单的流程,在城市规划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设计要秉承综合性的态度和目标。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城市的交通流线和功能分区的问题,其次是建筑物的色彩、空间、尺寸、造型及比例等多方面的内容。所谓城市规划即,合理结合不同的建筑物体,使其在城市中统一协调,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所以设计师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物体本身,还应当考虑与之相关联的方面,这也体现出规划设计的目的性。

4.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的审评工作。由于建筑设计的好坏对城市形象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当对建筑设计的方案严格处理。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评审制度,在本行业或本领域中进行评审和探讨,根据优秀的专业人员的探讨,分析建筑方案的好坏,有两个方面应该着重分析,即要检查设计方案与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否相符,其次检查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质量的好坏,这两方面对建筑设计方案来说至关重要,它也是保障设计方案的设计思想创新性和先进性的关键,只要考虑完善这些问题,才能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

5结语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之间密切相关,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建筑设计也理性得到关注。城市规划界定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又为城市规划提供建议,只有使得二者协调统一才能使城市的发展更具特色和形象化,也能促进企业的进步与不断发展,稳固城市化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论文篇十三

摘要:合理的城市规划就是要利用与改造这些自然环境,使城市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之与自然资源环境达到最佳配置。本文从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居生存、社会主义和环境效益方面阐述了城市规划的主要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居生存环境结合重要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落实和具体化,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总体部署与安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而人类生存环境的含义极其广泛,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人工环境或建筑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科学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居生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规划发展的新理念

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城市的发展不仅面临国内其他城市的竞争,而且还将遇到经济实力强劲的国外城市的挑战。如何从城市规划角度奠定城市发展基础,创造城市发展条件,提高城市效益和竞争力,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也是城市规划高标准、严要求的新课题。

1.从城市整体布局出发;

审时度势,量体裁衣,系统整合。城市规划必须具有战略眼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根据城市未来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人口规模、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历史人文环境,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海港、空港、公路、铁路、通信、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每个城市必须以自己的优势为依托,走发展特色经济之路,塑造城市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以避免城市之间的重复建设,减少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城市规划往往要通过建筑语言来表达,为此要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发挥建筑师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等融为一体,形成城市的独特风格。

2.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象设计,实现具有自身个性化的园林城市;

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风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承接传统又求新意,传统风格与时代气息并重;园林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并驾齐驱;巧用造园造景艺术手法,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北京是首批园林城市,北京在创建园林城市中,着力保护古都风貌,用绿化来体现古都的`庄重和历史文化风范。传统风韵与时代气息并重,古典与现代融合,实现了古都风貌与时代精神的巧妙结合。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城市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制定好城市规划,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城市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经过法定程序审批,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规的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

二、人居生存环境——生态城市的产生

18世纪末到19世纪,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人口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如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美好愿望,但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后来人们又提出许多理论,如意大利嘎涅的“工业城”、法国柯布西埃的“光明城”、赖特的“广亩城”等,其基本思想都体现了生态规划的原则,实现城市的生态良性循环。而真正进行有意识、有组织地系统性的研究始于近代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复兴于60~70年代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繁荣于80~90年代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1981年前苏联科学家由此衍生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生态城市”的理想居住模式,生态城市建设才开始真正走向其实施阶段。

生态城市的含义就是指生态上健康的城市。它是技术和自然地充分融合,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里的“生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二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地。从目前的认识水平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出发,可以将生态城市的含义作如下理解:

(2)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重在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量的增长;

(6)从地理空间角度看,生态城市是一城市化区域、城乡复合体,城与乡融合、互为一体,这里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与传统城市和乡村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

生态城市是一种以和平为功能的建设观。建立生态城市不仅仅涉及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改造和建设,还涉及到人们的观念、意识、伦理和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各学科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综合分析、系统进行。

三、剖析城市规划与人居生存环境相结合的必要性

在住宅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及有关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收益,忽视了“人居环境”这一重要方面,不管所处地区如何,一再提高容积率,剥夺了居民享受阳光的权力和绿化休息空间,尤其是建筑风格和形式一旦看好,不管南方北方一哄而上的效仿。例如:塔式住宅建筑固然能使居住建筑布局灵活丰富,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提高容积率,但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它们有着明显的功能上的差别。而在北方地区,城市人口密度一般远低于香港,用地面积却远非香港可比,气候比较寒冷干燥,更需要住宅建筑有良好的朝向和保温性能。而塔式住宅外墙面积过多,不但提高了造价,也提高了采暖费用,而且一半以上的住户朝向较差。但近些年来这类塔式住宅在我国北方城市中相继出现,并仍在继续修建,这与当前人类所共同呼吁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住区”是相背弃的。

城市规划与人居生存环境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我国城市参与21世纪世界城市文化形象的竞争,增强城市竞争力。城市文化与形象竞争已成为21世纪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方面。只有塑造出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城市文化与形象,才能产生巨大的城市凝聚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增强城市的交流性、世界性、竞争性,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将更全面、更深入地参与世界城市竞争,因此挖掘、发现、升华具有民族性、地方性、个性化的城市文化,进行城市规划与人居生存环境的紧密结合,就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建筑设计论文篇十四

2.1城市规划依附于建筑设计。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与标志,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历史和时代审美的载体,它对城市的影响和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周边的自然和人文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它在城市规划的过程用,对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和标准,城市规划设计的好坏,建筑影响与特征至关重要,也对城市拆迁改造和新建工程提供了制约条件,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因素。

2.2城市规划指引着建筑设计。然而城市规划又界定着整个城市发展和协调,他是国家经济发展意志的体现,对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城市的风格、功能和资源总量都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城市的规划不仅要考虑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应当注重城市整体规划效果以及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确定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法。

2.3建筑设计影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单一的建筑构造和设计,还应当考虑建筑周边的环境和谐和城市整体的规划协调,这也是建筑设计的选择和目标。设计的标准应当与建筑理念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才能为城市增添色彩,实现自身价值,凸显建筑的美观。

3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3.1制约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当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他还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城市规划可以将许多个单独的建筑,综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建筑上的整体,使建筑在具有了很强的功能性的基础上,也同时具有了更强的美观性,从事建筑工作的相关人员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到建筑设计和周围建筑环境的要求必须相一致。由于城市的`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方向,因此建筑物的设计必须要能够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3.2影响场地设计。场地的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中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设计的条件又是场地设计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场地是建筑设计刚开始的一步,相关的工作人员会及时搜集和其相关的一些工作所使用的材料。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更进一步来确定出不利的因素和一些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们也要对设计进行一定的构思,在整个工程的建设中,我们都要时刻保证设计的成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影响场地设计的原因有很多,在这之中建筑和自然的条件,是影响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同时它也是影响场地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建筑设计论文篇十五

1前言

随着人们对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注度愈加提高,他们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城市的重要窗口。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未来以及城市总体的布局战略。在新的时期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每个城市都出现了诸多的特色建筑,带来的是城市特色的形象更加鲜明,地域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所谓城市规划设计就是对城市总体的空间和布局进行预先的科学分析和判断,这样能够促进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有效利用城市土地以及空间,突出了土地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城市的建设。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城市规划必须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第二,需要保护好城市特有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从而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第三需要能够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建筑进行有效的协调,推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协调关系,树立好城市的群体形象。建筑设计就是对于建筑的外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主要凸显出建筑的美感,满足功能性以及审美性这方面的需求,同时建筑设计还要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的相互映衬。建筑设计能够体现鲜明的时代性以及地域性,凸显出了建筑的轮廓美的感觉。建筑特色是一个城市展示其自身形象的窗口,还能够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完美的协调,达到相互融合的目的。

2两者之间的对比

城市规划一旦方案确定之后并没有多少修改的空间,因此城市规划人员对城市规划应该着眼于未来,审慎选择最优的城市规划方案。城市规划人员需要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作出科学的判断,主要是从宏观的方面进行把控。但是建筑设计一般有明确的设计要求,按照客户特殊的需要以及所在城市的特殊环境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城市规划人员需要由资源统筹的能力,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综合对整个城市的社会自然、环境、经济等发展因素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建筑设计主要考验的是建筑设计人员的想象力以及艺术性。建筑设计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设计人需要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建筑规划人员需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统筹各个发展的'因素,并且使得个因素之间建立联系,对于所有因素进行统筹分析,达到各个因素和谐发展的目的。城市规划是由于是面向未来的规划,因此要求城市规划人员具有超前的理念,了解当地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稳步推进城市化建设,对城市的未来进行精确把控之后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一般在进行方案图设计之前其功能和定位已经被确定,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只能在新的框架内进行艺术性的创作,可以发挥的空间比较小。

3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

3.1建筑设计被城市规划设计所指导。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关系紧密不可分。从宏观角度上来讲城市规划设计指导建筑设计。合理的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以及城市的空间资源,对整个城市的空间和布局进行重新的设计,这样就能够在重新规划设计中把控各因素的影响实现各个因素的良好布局和分配,最大化的实现相应的因素协调。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建筑完工以后居住者的使用舒适度,因此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筑设计总的纲领。还存在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建筑设计在宏观上还要符合整个城市的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的理念,这些都能够影响建筑设计大的方向。因此为了实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两者有效的融合,使得城市建筑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协调相处的目的,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遵循相应的计划指导,这样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实现城市的合理化规划的目标。

3.2建筑设计需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基础。建筑设计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因此在城市形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直接体现整个城市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但是现在部分城市无法通过建筑设计来达到城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目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图设计时,没有精确把控当地人文自然特色,没有体现地域性特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没有实现建筑环境之间的协调,不重视城市规划的作用。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特色的人文与自然景观都会受到重点的考察,因此为了达到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的目的,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外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影响,对各个因素进行仔细斟酌。建筑外观设计时应该凸显其自身独特的造型,但是放在整个城市规划的大背景之下,建筑设计还应该注重建筑在整个城市规划中所起到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参考城市规划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维护整个城市规划的良性发展。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行业迅猛发展,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需要有效衔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行业,特别是要明确两个行业的特色。比如说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要参考文化性以及地域性,还应该充分考虑整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设计出了建筑物,具有丰富独特的魅力。城市规划设计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宏观角度指导城市建设,向着充满人文与自然气息的现代化城市迈进。城市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建筑设计必须在实际的设计中体现相应的科学原理,服从与整个城市设计,并且在城市设计中互相协调各个影响因素,实现整个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促进城市资源的快速发展。

4结束语

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诸多的共同点,但是两者之间主要关注城市发展的不同层面,因此在进行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矛盾,必须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才能够加快整个城市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白舸,顾珂.向大地艺术学习——本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结合方式的思考[j].华中建筑,(01):12~13.

[2]侯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探析[j].科技风,(10):36~37.

建筑设计论文篇十六

一.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一)建筑决定了城市多个功能区的划分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需要正确合理的确定出城市的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居住、交通、娱乐、休养等,而城市功能的实现都需要依赖于各建筑功能来展现,建筑的有机结合,就能够形成一个新的功能。居住建筑是城市居民居住区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在整个建筑设计中精美的构想与正确的安排居住流线,可以提升城市居住区的功能。商业建筑主要是负责居民工作的有关功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怎样有效的安排工作流线、工作间与楼梯间两者的距离等,以便使用者可以轻松、安全的工作。

(二)建筑的安全性决定城市整体的安全级别城市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城市防震防灾的等级通过建筑的安全性给予展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关于建筑结构的研究,必须是要建立在居住者安全的基础之上,着重分析建筑的防火、防震、防水。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不但需要顾及到建筑外表的艺术美感,而且要顾及建筑的安全性能,这是建筑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有关抗震防火的具体需求,需要通过正确的建筑设计进行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设计可以说是城市规划的载重者。

(三)建筑设计最终的艺术效果对城市的整体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筑的艺术效果和城市的整体面貌的关系进学密切,在城市规划中包括多方面的规划,比如色彩规划、风貌规划、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这些是以宏观的角度去规定城市景观最基础的风格以及局部片区的城市设计需求,完整的城市风貌主要是通过建筑进行体现。城市构成元素之一的景观与建筑并不存在对立的关系,一个完美的建筑通常都是城市景观的中心要素。比如国家体育馆鸟巢的设计,建筑的仿生形态设计,为北京市增加了生态的相关元素,也成为了北京市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也是北京市最为主要的地标建筑。建筑的格调有利于城市形成一个整体的意向,城市景观规划依赖于建筑设计,而一个好的景观设计理念需要借助于建筑设计来逐一进行落实。

二、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的准则

建筑存在于城市之间,城市由建筑所构成。建筑人员在城市规划工作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点:

(一)多方面了解建筑的功能结构,以及其安全性、艺术性的最优化建筑人员必须进行多方面的了解。传统的建筑设计基本法则指出,建筑需要坚固、实用并且美观,现代的建筑更需要掌握这三点法则。建筑不单单是艺术的成果,也是集功能、结构与安全性为一体,三者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建筑的任何属性都关系到城市的规划,要达成城市的功能,必须要通过建筑的功能来完成,城市安全级别同样要建立在建筑安全之上,城市的景观面貌更需要借助于建筑的艺术效果。

(二)建筑设计要以城市的目光放大视角尺度建筑存在于每个城市中间,每个建筑在城市中都具有相应的功能。简单的说,建筑需要与左右间的环境有机的联系到一起,这叫做有机建筑。以长久的角度分析,建筑需要顾及到其在城市中的所有功能与形象。如果是地标建筑那么就需要顾及到其自身的艺术效果与规划中的建筑定位。只有以城市的目光对待建筑,建筑人员才能够对建筑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而不单单是停留在表面的场地关系上。建筑与城市的有机结合非常的重要,这也是当下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三、结语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而且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可以作为城市的象征,它可以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强调建筑物的本身,还需要考虑它与周围的环境是否协调,这样才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