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精选14篇)

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精选14篇)

时间:2023-11-15 06:59:38 作者:文锋 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精选14篇)

建设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以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以下范文中的建设方案都经过实际验证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可行性。

信息化建设方案

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审判工作的价值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应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审判效率。

我院在20xx年为四个基层法庭接通了光线,并完成了和法院的局域网连接,为审判工作构建了高标准的信息化工作平台。近年来,讷河法院对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全力保障,自筹资金40万元,用于公判庭建设,一个数字法庭建设,整体改造机房,办公楼综合布线,安全监控,审委会系统建设,多功能会议室(含视频会议室)建设。院内建设了网络专线,与法庭、上级法院间实现了网络互联,建立了讷河法院网站,保证了全院的信息化工作的高效运转。

一是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办法,切实提高法院审判人员、行政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解决思想上存在的误区,清除思想障碍,更新观念,制定并落实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在日常工作,要按照“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办公、办案效率,认真履行法院审判职能,切实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权威。

二是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投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现代化基础建设,购置大量硬件设备、开发软件系统,必须要有足额的经费保障。我院将通过制定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制度,争取财政拨一点,办公办案经费挤一点,千方百计,力争信息化建设资金及时、到位。20xx年,该院共购置了新电脑45台,庭长以上人员全部实现手提电脑办公,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目标。

三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切实加强干警技术应用培训。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方面招聘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把技术精通、有责任心和热爱法院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法院中来,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保证信息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全体法院干警的信息化素质。另外,通过定期不定期由专业技术人员给全院干警授课,使全院干警熟练掌握局域网操作的基本技能、软件使用,切实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

四是加强网络建设和应用,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在日常办公、办案工作中,要求干警统一运用电子化设备,特别是庭审速录、立案录入和档案管理。除此之外,网络的安全性是法院计算机局域网的生命性,安全的网络是我们进行应用的基础。为此还要求加强保密工作,通过对法院审判业务案件内容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审判信息数据的安全,并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

五是加强各类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完善。目前,我院已经使用了审判业务管理系统、干警考勤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正在开发和完善局域网、立案录入系统、庭审速录系统等等,逐步改变了以往资产管理混乱,资产不明,资料不全,数据不准的现象,切实提高了政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首先,继续加强法庭建设,自筹资金40万元,为四个基层法庭的审判庭购买审判台及旁听桌椅,并设计背景墙,铺设地板。

其次,完成机房、审委会以及多功能会议室的改造。进行楼体综合布线,并且完成四个基层法庭和本院的监控系统建设,并对接。实现四级语音联网。

再次,狠抓制度建设,落实奖惩措施。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流程的制定依据。要把现行管理规范和网络运行程序有机结合起来,建章立制,对信息化建设运用规范化,从制度层面对操作运用提出明确要求,为确保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把各部门和干警支持、协助法院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各庭室的年终目标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信息化网络建成后,将建立完善案件立案、审理、执行期限和审判监督,后勤管理、车辆管理、人事管理、业务协作、社会服务等各项具体考核指标,按照平常个人业绩录入的基本数据,从流程管理中考核、考评干警中的成绩或错误等数据,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到个人档案。

根据讷河市委政法委信息化建设的总要求,结合审判管理工作的实际,对现代化信息管理,最终实现“无纸化办案”,讷河市法院有一个初步构想。即:依托一个平台,围绕一个中心,实现四大目标,结合讷河市法院的大工作特色,把信访、执行、审判无缝式连接,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实现上述目标,使讷河市法院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全省一流。

智慧司法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司法行政信息化,是关系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

为全面推进广州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工作,主动适应新常态,我局依据《2017年全省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粤司办〔2017〕191号)、《关于司法行政工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以及结合司法实际工作需求,已向各业务处室、局属单位传达了我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2017年重点工作,并进一步梳理了我局2018年信息化立项项目的建设需求和明细内容,以更好地为制定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2019年工作目标以及工作任务提供基础。

随着当前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局亟需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化以及智能化等新技术和新思路,推动司法行政业务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推动互联网+政务与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推动管理决策合理化、科学化,全面提高司法行政各业务工作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司法行政插上翅膀,将广州打造成法律服务最便捷的城市,当好大湾区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先行者,使广州司法成为大湾区的闪亮名片,为广州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二、规划依据。

2016年12月30日,司法部印发了《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作出部署。意见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坚持把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大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基础建设、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应用能力建设、安全防御能力建设、保障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水平。

2017年2月21日,广东省司法厅下发了《广东省司法厅2017年全省司法行政工作要点》。该文件提出了五个工作要点,以监狱、戒毒、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司法考试等业务工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职能作用,全力打造广东司法行政工作“升级版”,努力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法律保障。

2016年8月9日,广州市司法局发布了《2016年广州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该文件以“上水平、走前列”为目标,以省司法厅制定的“一五三”(突出创新升级一条发展主线,打造法律服务网、监管矫治网、普法教育网、机构平台网、科技信息网五个网,强化政治保障、财政保障、制度保障三项保障)发展战略为抓手,创新理念、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三、规划思路。

本次“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将构建“智慧司法”、“司法为民”新模式,努力达到省厅要求的“加强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建设网上司法行政”的总体目标要求。

(一)努力构建“智慧司法”、“司法为民”新模式。

“十三五”时期,广州市司法局信息化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意见、省厅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司法建设的意见以及广州市电子政务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公共服务型司法监管执法机关,做维护法律秩序的忠诚卫士,为促进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而奋斗”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以微信、网上办事大厅等多种形式对公服务,全面加强“政法网工程”建设,更加注重统筹规划,更加注重整合提升,更加注重应用实效,更加注重基层建设,更加注重安全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司法业务的深度融合,加大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司法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更好地建设“智慧司法”、“司法为民”新模式,为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二)努力达到省厅要求的“加强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建设网上司法行政”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理念和思路、加强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监狱、戒毒、司法鉴定、普法教育各类业务应用,做到以业务为导向,加强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建设“网上司法行政”,逐步建成“业务专网互联互通、技术标准规范统一、业务应用全面覆盖、信息系统高度集成、业务工作网上协同、信息资源深度共享、硬件设施充足稳定、安全保密有效可靠”的信息化体系,提升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建设目标。

到2019年,我局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全国司法行业标准的引领者、做全社会司法惠民的示范者,利用信息化将我市司法行政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理念,依托司法一体化综合平台,加强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司法鉴定以及监狱、戒毒等各类业务系统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依托移动互联网,采用“互联网+”理念,结合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终端设备,借助微信、智能机器人等方式,向市民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司法惠民服务。

(一)完善信息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推进业务集约发展。

基于司法部、省司法厅和现有的信息化标准,建立网络纵横贯通、信息及时全面、硬件高效集约、技术成熟先进、标准科学统一的司法行政信息化体系,建设运维、安全、管理三大类制度机制,指导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业务信息化建设。

(二)完善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推进司法行政“一张网”建设。

完善政法网、政务网、互联网的建设,实现省、市、区、基层四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信息网络纵向贯通。建设面向服务的基础设施云平台,为各应用提供多样化的运行环境,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降低建设风险以及绿色智能的目的。

(三)建成司法大数据中心,推动司法行政决策智能化。

整合现有各业务线条,形成各业务数据库、业务专题库、业务模型库,建立全市司法行政大数据中心。同时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以及群众提供决策支撑、研判分析、预警预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能力。

(四)深化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现实业务深度融合。

建成涵盖司法行政各项业务的“一站式”司法行政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形成综合集成、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格局,依托司法一体化平台,根据一人一桌面、一业务一模块、一处(科)室一平台建设理念,加强司法惠民、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司法鉴定以及监狱、戒毒等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五)加强“互联网+政务”建设,开展掌上司法及提高公众服务水平。

利用“互联网+”技术理念,打造移动掌上司法,实现司法行政各类业务网上移动办公,提高整体业务水平、提升整体办事效率。以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提供更多互动、个性化、高水平的司法惠民服务。

(六)探索新技术应用,逐步推动业务应用智能化。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稳步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人脸识别、虚拟现实、现实增强等新技术的实践和应用,统筹各单位信息化基础建设,基础信息采集向移动智能采集升级,全面提高司法行政信息化基础保障水平。

五、建设任务。

(一)司法标准体系建设。

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虽然目前广州市司法局在技术上建立了安全技术平台,实施了防火墙、反病毒、漏洞扫描等,但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难以从管理上保障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针对以上问题,未来广州市司法局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为了满足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对信息安全提出的要求,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根据司法部、省司法厅、广州市司法局信息安全建设要求,参照国际信息安全标准,从安全组织、安全管理、风险管理、运行管理、合规管理等,搭建主动、纵深、实时联动的安全管理体系。遵照iso27001的国际标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力争通过iso27001体系认证。

2.数据标准规范建设。

依据司法部及省司法厅信息化建设相关规定,制定并完善司法行政信息化规章制度,指导信息系统建设、运维和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进行操作。联合司法行政相关业务部门,梳理司法行政业务流程,研究制订司法行政业务数据标准、系统接口标准和相关数据格式,建立司法行政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为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打好基础,做到标准先行全,推动司法行政信息化高效快速发展,提升司法行政信息化整体效应,争创全国司法行政标准。

按业务主线建设:律管工作、公管工作、基层工作、司法鉴定工作、司法考试工作、法律援助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安置帮教工作、监狱工作、戒毒工作等。数据规范将根据业务进行归类,并分成基础信息和关联信息。

3.运行维护标准规范机制建设。

建立广州市司法局运维维护机制,广州市司法局虽建立了运维组织和运维流程,但信息化服务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配置管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未来广州市司法局需要进一步完善运维组织和运维流程。通过完善和优化运行维护流程,进一步健全运维制度和运维流程,解决当前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司法基础设施建设。

4.网络建设。

4.1.政法三四级网(司法专网)建设。

通过政法三四级网(司法专网)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政法网的建设,切实落实省司法厅“全省一张网”的规划要求,实现省、市、区、基层四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信息网络纵向贯通。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2)实现我局与各司法所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共计171个信息点)。

4.2.无线城市建设。

基于全市无线城市建设,补充建设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公共法律服务场所无线城市网络,实现网络全覆盖和全系统统一认证和统一管理。

5.机房建设。

5.1.司法行政专网云数据中心建设。

根据《关于开展司法行政专网云数据中心建设的通知》(粤司办〔2017〕417号)的要求,全面建成司法行政专网云数据中心,为部署在广东政法信息网上的各信息系统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行支撑环境。

6.安全建设。

6.1.广州政法信息网二期工程建设(安全部分)。

通过政法网(二期)司法部分的安全体系建设、安全边界接入系统建设、冗余备份系统建设、司法局电子印章和身份互认系统建设,实现市司法局和其他政法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的安全接入与信息交换,并对边界接入业务进行管理,建设流量管理系统及审计系统继进行必要的控制。

6.2.市局信息网络云安全建设。

司法安全的建设将围绕移动终端安全、桌面安全管理、大数据分析、云安全、安全网关、内容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安全防护,本次规划将以“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防护”为中心思想,以“数据驱动安全”为技术思想,为司法提供大数据安全分析、安全网关、终端安全、网站安全、内容安全、数据安全、无线安全、移动安全、代码安全以及云安全等多维度安全服务。

6.3.市局业务信息系统等保测评。

完成广州市国家司法考试管理系统、广州司法鉴定智能综合管理系统、社区矫正在线教育学习平台、广州市司法局门户网站信息系统、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广州市公证信息网络管理平台信息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等保测评。

7.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基于“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将智能机器人、智能互动、自动导诉等技术应用到法律服务之中,建设“渠道多、办事易、效率高”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公众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提高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8.智能楼宇建设。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局机关大楼进行智能化建设,具体内容包括建筑设备智能化、通讯智能化、办公智能化、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智能化、安全防范智能化五个方面。

9.业务管理应用建设。

建设司法救助管理系统,供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使用,实现从申报到审批、发放全程留痕,防止暗箱操作、重复救助,实行精准救助,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

基于一体化平台,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并对现有局机关及局属单位各类纸质档案进行电子化。2018年将完成110万张档案和2000多张照片的电子化工作。2019年将完成司法所有档案的电子化工作,为业务系统的运行以及大数据建设提供数据来源。

以财政预算资金使用为切入点,围绕“预算管理为主线、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建设思路,实现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化、制度化、信息化,通过完善单位经济活动管理组织、建立我局经济活动事项分类清单,优化我局经济活动管理规则,推动经济活动管理信息化落地,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与《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的包含业务层面在内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对我局经济活动的有效管理。

建设司法人事考核和管理系统,为我局提供更为安全、快捷、可靠的公务员人事绩效考核管理服务。通过该系统,可以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实际工作水平、能力与标准要求间的差距,进而有针对性地定制出干部培养计划,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同时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进而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竞争活力和创新精神,为提高我局的整体服务水平、树立政府部门的新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9.5.司法鉴定案件全流程管理系统建设。

建设一站式、一体化的司法鉴定案件全流程管理系统,针对司法鉴定日常业务开展的信息化需求,实现高效的网上司法鉴定业务办理与信息服务,承载对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业务、档案规范管理、绩效考核、专家库建设等业务的办理、审查、监管,对全市家司法鉴定机构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数字化管理,使得整个业务流程信息化、流程化、统一化。

9.6.司法社矫人员定位监控显示系统建设。

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gsm移动通信技术,建设司法社矫人员定位监控显示系统,实现被矫正人员的实时监管,提高矫正管理的效率,使得社区矫正工作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效率化,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的进步。

9.7.司法远程会见系统建设。

以广州市司法局为中心开展建设,基于全市政法网,建立会见终端,通过“云会见”联通司法所和监狱场所,让监所人员家属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亲情会面,实现服刑人员家属远程会见的目的。同时家属可通过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监管人员在监所的信息。

完成人民调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准确、全面、详细地记录人民调解业务管理的信息,对重大矛盾调解进行监督、管控。并对这些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人民调解业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构建法援律师综合管理中心、法援业务学习培训中心、法援案件质量监控中心、法援案件投诉处理中心、法援档案数据管理中心“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搭建与相关单位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平台,创新开发全市法援工作站值班律师在线语音视频咨询服务和语音自动转换文字录入系统功能,在市法援处法律援助服务大厅配置知识问答和服务指引的智能机器人等,强化法律援助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水平和发展能力。

建设公证信息管理系统并推广至全市应用,实现司法局内部相关职能部门数据共享,并将数据共享至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供其他政府单位核查、核证,保证公证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公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可方便群众办事,让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

建设覆盖广州市司法局的所有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的辅助管理系统,将项目各个环节,各个节点的所有数据与管理工作统一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做到数据信息化的管控,提高工作效率并实现管理便捷化。

10.监狱管理应用建设。

为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将建设监狱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将花都监狱、新华监狱、女子监狱信息化建设成果接入至此平台,实现监狱业务一体化综合管理。

10.2.花都监狱信息化建设。

包括网络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直播平台建设、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rfid工具管理系统建设、服刑人员劳动现场视频监控补点建设、指挥中心体感交互指挥系统建设以及云桌面系统建设。

10.3.女子监狱信息化建设。

结合花都监狱信息化建设经验,在花都监狱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女子监狱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信息互通的建设目标。

10.4.新华监狱信息化建设。

结合花都监狱信息化建设经验,在花都监狱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新华监狱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信息互通的建设目标。

11.禁毒宣传应用建设。

11.1.禁毒馆教育馆展馆多媒体互动展示系统建设。

完成全球毒情互动展示系统、生命的侵害互动展示系统、双面人互动展示系统、禁毒有我互动展示系统、毒品与人类展示系统、辨识毒品互动展示系统、吸毒后的你互动展示系统、缉毒卫士互动展示系统、宣战百年互动展示系统、擦亮眼睛互动展示系统、禁毒知多少互动展示系统以及集中控制系统的建设。

12.政务以及公共法律服务应用建设。

12.1.统一门户整合。

统一门户网站以功能实现、满足用户需求为要求,将省、市网上办事大厅、市政务办“五个一”平台以及市司法局和局属单位相关门户网站进行整合,建立广州市司法局统一门户网站。改造后的新门户网站将形成集“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在线办事、政务应用整合”四位一体的完整司法门户网站。

12.2.司法业务系统移动化建设。

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实现全业务、全系统移动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使单位整体运作更加协调,从而提高我局为民服务水平。同时结合水印防泄密技术,防止文件资料对外传播,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12.3.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探索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石,以智能服务为触角,以专业法律队伍为支撑,开启“互联网+法治”新模式,“互联网+服务”广铺法律惠民之路,积极推动互联网+律师服务、互联网+公证、互联网+调解、互联网+鉴定、互联网+社矫、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司考、互联网+法援等司法业务网上与网下的无缝对接,坚持网上与网下两手抓,同步推进,做到网上有反馈,网下有回应,群众有诉求,政府有服务,实现以服务保公开,以公开促公正,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可“触感”的司法公开和有“温度”的司法服务。

1)互联网+律师服务。

问律师:打通市民与律师的沟通壁垒,市民可在平台发起问题,通过抢单和指派两种模式分配问题给律师。

律师群体服务:对接律师事务所、律师、实习律师的申请、审核、年检等司法业务,通过平台集约化提供服务通道。

2)互联网+公证。

建设覆盖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公证服务平台,面向群众提供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交费、网上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向信息化要效能,向信息化要服务能力,向信息化要服务质量的建设目标。

3)互联网+调解。

基于线上的人民调解服务,市民可以在平台申请调解。系统将申请指派给附近的调解员,调解员根据事件的情况采用线上受理和线下处理。线下处理时调解员可以将事件的最新进展填报出来。因当事人原因不能线下解决的,可采用移动调解室将当事人聚在网上进行视频调解。

4)互联网+鉴定。

可快速查询鉴定所类别、地址等信息,并实现线上预约司法鉴定机构,线下进行鉴定和咨询。鉴定完后,委托人可进行案件评议。

5)互联网+社矫。

基于现有普法文章,平台每周定期向社区矫正对象发送法律法规常识,利用通俗易懂的法律小常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方便社区服刑人员学法、懂法、守法,提高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建设社区矫正远程教育学习平台,社区矫正人员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在线学习。

6)互联网+监管。

通过平台实现狱(所)政公开。家属通过平台,即可通过特定账号查询监管人员在监所的信息。

7)互联网+司考。

以信息公开、业务指引、业务办理、网上咨询、考务管理等功能为基础,打造全方位的广州国家司法考试移动信息化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更加便捷的司法考试服务。

8)互联网+法援。

平台提供法律援助机构以及法律援助律师的查询,用户可在平台上咨询相关法律援助业务信息,并实现在线申请预约、办理法律援助服务,以及援助指南等信息的查看。

9)互联网+普法。

深入融合“互联网+”思维,加强新媒体技术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运用,进一步营造自觉学法、严格守法、善于用法的良好氛围。

12.4.云平台迁移建设。

为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实施意见》中建设广州市电子政务云服务中心的要求,进一步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提升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效率,节约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将广州市司法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广州司考信息化管理系统、广州市司法鉴定业务管理系统、公证管理在线平台、任务管理系统、网络舆情服务平台以及学法考试系统迁移至电子政务云平台。

依据2017年广州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内容指引,参考政府智能服务机器人云平台应用试点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知识库构建以及智能服务系统;其中知识库构建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样本采集,具体来源于司法局律师服务、公证服务、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司法考试、法制宣传、强制戒毒和监狱管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方面的所有指导文件,法规依据等;智能服务系统包括了网页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语音交互以及微信、app手机移动端智能客服的访问等功能。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稳步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人脸识别、虚拟现实、现实增强等新技术的实践和应用,基于传感技术的“物物互联”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人互联”以及它们的集成应用,统筹各单位信息化基础建设,基础信息采集向移动智能采集升级,使律师服务、鉴定、公证等服务走向更高水平,全面提高司法行政信息化基础保障水平。

15.监所智能视频分析及机器人应用建设。

加快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监狱建设,探索运用智能化技术,推动智能视频分析及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促进监狱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大数据应用建设。

16.数据资源目录建设。

司法行政信息资源建设以提升司法行政系统内部采集数据的能力,拓宽从外部采集数据的渠道,从业务源头采集数据。规范数据的归集、存储、共享、使用过程,实现信息数据“一次采集、全程共享、深化应用”的目标。

17.案例库、法律法规库及舆情库建设。

为满足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及其他相关系统的运行需求,将建立律师管理数据库、公证数据库、人民调解数据库、司法鉴定数据库、社区矫正数据库、监管数据库、司法考试数据库、法律援助数据库、普法数据库、司法救助数据库以及法律法规库、舆情库。

司法数据分析平台采用hadoop、分布式数据库等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对源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及初步分析,将数据结果存入大数据中心,形成各类基础数据库,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形成各专题分析数据库。

为了能够方便对所有系统的数据源信息进行管理,集成监控管理子平台中提供数据源监控功能,利用此功能按照系统进行分类,提供对各系统所在的数据库地址、数据库类型、数据库版本及用户名连接等信息的集中式配置管理和统一渠道的浏览。

同时提供数据源是否正常的测试功能,不需要再通过其它方式具体去访问数据源就可快速判断当前数据源的正常运行状态。另外,使用配置的数据源也可用于后续的直接在线定义创建表和导入表的新数据。

19.司法大数据加工平台(机器学习)建设。

通过司法大数据加工平台建设,可以从各种源头业务系统中把数据统一采集到数据仓库中,存储采集到的业务数据,利用服务提供的多种经典分布式计算模型,按照数据仓库设计的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实际加工计算。

司法大数据加工平台可通过多样的数据计算引擎,sql、mr、图计算、mpi等,满足针对不同数据类型、进行不同类型加工的需求,能够对tb/pb级数据进行分布式的数据加工,支撑更深度、更复杂的加工,在数据生产的链条中,保障数据产出的稳定性和数据产出的质量。

司法数据分析平台建设解决数据资源深度分析应用问题。平台建设包括查询搜索系统、智能分析工具、可视化展现系统、应用分析数据库群和应用门户等内容。

1)全文智能检索工具。

智能检索功能包括基于条件的分类检索和全文检索。按条件检索是当用户明确知道某份数据的具体属性时,系统可以快速地找到符合条件的文件。条件可以是单个条件,也可以是包含逻辑运算的组合条件。而全文检索则是一种模糊查询的方式,通过内置的搜索引擎,用户输入某个关键字,系统就能将所有包含该关键字的文件全部检索出来。全文检索应支持自动的词法分析,自动完成索引的生成。另外,全文检索要力求保证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和检索速度。

2)万能统计报表服务。

司法局业务涉及面广,为了全面掌握业务情况,需要定期出具各种统计报表,系统将结合业务要求,从数据中心自动抽取相应的业务数据,形成固定的统计报表,并定期自动刷新。

3)商务智能分析系统。

系统还将通过数字面板等可视化形式,集中展现最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内容以个性化、安全、直观的方式来显示,使领导层可以方便地随时跟踪各种指标,确定各种趋势、偏差和异常。

4)决策分析服务智能化数据分析、模型。

加强数据利用,通过对现有信息资源的综合汇聚,建立主题分析数据库,实现对司法行政业务的辅助决策支持。按照目前综合管理需求,主要加强司法行政业务综合展现、服务和管理覆盖分析、空间信息与监控整合分析,以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面建设。辅助决策系统主要面向大量的司法行政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面向不同用户层次的信息支持,从而有效提升数据利用效率。辅助决策系统的建设,从用户域看,主要包括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从功能域看,主要包括数据查询、预警监控、微观分析、宏观分析。系统提供业务、数据、主体、专题分析,实现强制戒毒、教育矫正、矛盾调解、法律服务、戒毒管理、监狱管理等多种决策支持。

5)精准普法。

借助12348公共服务热线、借助诉讼、调解、信访等社会纠纷调处平台,运用各类司法、执法服务窗口,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多渠道、多部门、多领域采集需求信息。根据汇总采集的数据信息,深度分析群众法治需求的规律和趋势,并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市民推送关注信息。

6)法律服务分析。

建立市民法律服务档案,法律服务档案的基本内容由个人信息和法律服务记录两部分组成。法律服务档案信息内容如下:一是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社会关系等。二是法律服务记录,包括市民通过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门户网站等互联网渠道咨询、办理的服务信息中动态抽取的重要信息。利用市民法律服务档案,当市民再次办理相关业务时,可简化市民办理业务的手续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司法大数据管控平台建设有效解决对数据资产进行管理的实践性问题,既帮助政府部门合理评估、规范和管理数据资产,又可以挖掘和发挥数据资产价值并促进持续增值,并迎合大数据的跨行业合作趋势。

司法大数据管控平台将在数据交换与整合的基础上,解决数据资源的规范性、可用性和有效性问题。从数据治理的层面上看,需确保共享数据资源质量的持续改善;从数据管控的层面上看,需从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角度促进作为数据来源的业务应用水平的持续改善问题,从而实现源头治理。

平台采用基于主题的数据管控模型,提供主题管理、元数据管理、代码管理等数据标准管理功能。目录资源是对数据的语义描述,通过数据治理,把目录资源信息细化到数据元的粒度,使得语义描述与物理数据对应起来。提高数据质量是数据管理的目的,通过数据处理比对发现数据质量问题,而数据管理是数据可被处理比对的前提条件。

建立统一数据交换平台是司法局信息系统中数据资源的交换中枢,不仅包括内部各系统间的大批量数据交换,也包括跨网络的数据交换,以及和外部机构(司法部、省厅、广州市兄弟部门)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为综合分析监狱、戒毒各种数据,并统一为政法网办综合查询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加强广州市监狱和戒毒局信息化建设,开发交换系统定时将监狱、戒毒系统数据交换汇总到局数据中心,同时将部分数据交换给政法网办综合查询系统,同时建立一套综合分析系统。

六、规划路径。

2017年: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微+平台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建设、公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云平台迁移建设、司法数据资源目录建设、女子监狱信息化建设、统一门户网站整合、政法三四级网(司法专网)建设等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服务与管理效能,夯实广州市司法局信息化建设基础,为“智慧司法”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8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化以及智能化等新技术和新思路,努力构建“智慧司法”、“司法为民”新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网上司法行政”,推动司法行政业务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推动互联网+政务与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推动管理决策合理化、科学化,将广州打造成法律服务最便捷的城市。

2019年:全面整合全市司法行政的法律服务信息、监管矫正信息、普法教育信息,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共享数据与互联网上公开的信息,建成全市司法行政大数据资源中心,全面具备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多元化采集和主题式汇聚能力,形成全市司法行政的大数据资源体系,夯实大数据慧治基础。同时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建立起统计、预测、预警、报警、评估等分析型应用,提升司法行政服务能力,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全面达到“智慧司法”总体目标要求。

信息化建设方案

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是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按照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的通知》(浙农专发〔20xx〕76号)精神,我县将在8-9月份全面开展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为确保这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指导全面”的原则,坚持以能繁母猪个体身份的准确、有效标识为抓手,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目标,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能繁母猪动态信息,尽快发挥系统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及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对规模场及散养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佩戴无线射频电子耳标;乡镇(街道)动物防疫人员、规模场技术人员利用无线射频识读器采集和输入能繁母猪基础信息;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采用识读器核查能繁母猪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gprs网络,实时对能繁母猪生产数据进行更新、统计和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的建议,供各级领导决策。

(一)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县级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解读,无线射频耳标发放、钉载方法、数据采集与核查、数据更新,耳标的补领、回收,无线射频识读器的使用,预警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及具体运用。

2、耳标钉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能繁母猪射频标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电子耳标钉载、数据录入和更新,构建起较完善的能繁母猪实时数据信息系统。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由本场技术员对能繁母猪钉载电子耳标,并完成数据采集和录入;农村散养户由所在乡镇(街道)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负责电子耳标钉载、数据采集和录入。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职人员配备识读器,统一保管、发放和领用,定期集中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并汇总上报。

3、常态管理。当能繁母猪发生免疫、配种产仔、出售、淘汰或死亡时,各规模养猪场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员应使用识读器,及时更新数据。在新增(更新)能繁母猪订载数据时,必须向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申请,并及时完成电子耳标订载和数据录入。无线射频电子耳标出现脱落、损坏或能繁母猪淘汰、死亡、流通后卸载的耳标必须及时上交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技术支撑。由项目中标单位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提供电子耳标。项目实施所需识读器、耳标钳等器械设备按规定采购。

(二)时间安排。

1、8月14日—8月20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2、8月21日—9月3日:统计确定并订购需要的识读器、耳标、耳标钳、ic卡等器械物资。

3、9月4日—9月10日:由省级专家对我县开展管理理论和技术培训。

4、9月11日—9月15日:根据今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发放耳标。

5、9月15日—9月29日:全面开展钉载工作,并完成耳标钉载、数据统计及有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1、引起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务请乡镇(街道)提高思想认识,将这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安排好本辖区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好。

2、明确工作职责。县畜牧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完成电子标识钉载及信息数据的录入等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县级培训主要针对各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专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及规模场技术人员,确保每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体系建设对养殖场(户)作用,提高养殖场(户)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4、列入工作考核。凡钉载耳标、采集录入信息的能繁母猪,将作为享受政府对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及理赔和申报畜牧项目的`依据,作为明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请各乡镇(街道)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5、加大督查力度。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督查制度,及时组织力量对数据质量进行核查,严防数据的虚报、漏报,严禁不钉载耳标、只采集信息的行为,确保输入上报的数据正确。县畜牧管理中心要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度。

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赣办字[20xx]45号)和《江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20xx-2017)》等农村信息化相关文件精神,制定20x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以来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的,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多方受益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江西省“1236”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规模,大力提升我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围绕五年方案中“1236”总体工作目标,20xx年着力完成“1333”工作目标任务 :“1”即建立和完善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333”即建设300个“信息化乡镇”,其中重点建设300个乡级信息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300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培训活动,培训3万名农村信息化人才。通过完成“1333”工作目标初步建立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体系基本框架。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启动建设省级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工程

1.建设省级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以省级统一管理的网络、软硬件设施、应用系统为基础,集成省级及省级以下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统筹规划建设一个江西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6月份前组建“江西省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中心”, 以江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江西“三农”信息网为依托,做大做强江西“三农”信息综合平台。逐步实现与各部门涉农信息系统的应用接入和资源共享,从而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2.推广使用乡村电子政务。依托江西省“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广乡村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实现电子政务与村务管理、社会管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紧密结合。争取年底完成300个乡镇、3000个行政村村务管理应用的推广工作。

3.建立咨询专家队伍。依托农业厅12316、科技厅12396、组织部12371、信息田园11868等农业呼叫热线,整合资源,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和“三农”政策咨询专家队伍的建立,为“三农”信息服务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二)启动实施江西省“信息化乡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300个“信息化乡镇”

1.结合“百镇示范”工程和“乡乡通”工程建设,开展以“八项达标”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乡镇”建设。即乡(镇)中心服务站建设达“六个一”标准、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达到100%、行政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正常运行达100%、“信息技术乡村行”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行政村培训率达100%、村务管理应用达80%以上、有线电视普及率和自然村广播达80%以上、农村手机报普及率达40%、宽带入户普及率20%以上。

2.加快共青城市“全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2012年上半年,共青城市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工程要全面启动,当地政府要加强项目组织和资金筹措工作,把共青城市打造成全省农村信息化和智慧工程示范区,做到项目有资金、进度有调度。

3.通过开展“宽带入户”、3g到村等通信基础建设活动,为农民提供低价格高品质的有线、无线上网产品,同时有效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络门槛,全方位为农民提供“三农”政策、产品市场信息、务工信息等各种惠农助农信息。继续开展“宽带入户”活动。采取与企业联动,对宽带入户农户实行“政府贴补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户支出一点”的办法,各县(市、区)要出台对入户宽带的奖补政策,2012年试点乡镇达到宽带入户率20%以上。

1.加大乡镇信息服务中心站建设力度。依托乡镇农技推广站和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将乡镇信息服务中心站初步建成农村综合信息发布、收集、咨询、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产供销、行政事务代办、农民培训等的中心。中心站要达到“六个一”标准,具体标准为:(1)一处固定场所:要求交通方便,在乡镇集镇临街地段的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原则上信息服务站专用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并具备一定培训条件。(2)一套信息服务设备:有宽带上网的电脑、电视机、电话、打印机、门牌、桌椅板凳等办公设施,并且要接入乡村电子政务平台。(3)一面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有向涉农企业、种养销售大户和农户等显示各种政策、社会、市场等方面实用信息的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led电子显示屏幕或者投影设备)。(4)一名专职信息服务员:信息服务员应能够操作各项信息服务设备,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及上网,能够帮助和指导农村客户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及信息查询服务和相关服务,代办电信相关业务。(5)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有一套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及对村级信息服务站业务指导的管理制度。(6)一套绩效考核办法:有一套考核村级信息服务站的考核办法,同时并接受县信息化办考核管理。乡镇中心信息服务站建设由政府负责投入,整合部门资源,公益使用。

《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信息化建设方案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传统管理向智能管理的转变是法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法院工作层次,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工作重在建设,根本在推广应用,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审判管理网络化。适应审判流程管理的需要,利用诉讼管理系统,对每一起案件,从立案、审理、结案、评查、执行、归档、统计等各个环节都在网上运行,通过程序设定和对应输入审判要素的规定,实现对案件的全过程监督、全方位管理,实现外网和内网的有机结合。

2.庭审活动科技化。不断提升对审判法庭的科技含量,充分优化和整合信息网络资源,依托数字化监控体系和现成的网络基础,建成科技审判法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法庭”。科技审判法庭是一个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音视频技术、多媒体图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平台,构建成一个功能完善、操作便捷、可视性好,能适合各类证据举证的庭审证据展示系统。它能够进一步拓展科技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使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环流,构成了法院各类资源齐全、充分共享的应用平台。

3.人事管理数字化。为了科学识别人才,建立开发《法院人事管理和评价系统》,对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等要素以文字和声像方式存入微机;建立测试题库,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对干警的综合素质、智能特点和工作能力量化测评,测评参数作为任用干部的客观依据之一,初步实现人事管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为法院干警的分类管理、使用和定向培养打下基础。

4.机关办公无纸化。推行“网上办公”,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取消纸质文件的内部发放。各种材料的起草、签发、印制和政务信息以及下发通知、安排任务全部在网上运作、公布,全面实现办公无纸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约办公经费,降低办公成本。另外,建成gprs移动办公系统,外出人员可以利用gprs终端通过法院单独的apn访问本院网络,进行移动办公。

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增设机构,充实人员。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应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有专门的技术队伍。这就需要各级法院协调和解决机构和编制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官学习培训应增设信息化应用和网管人员的培训。要结合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三是制定运行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议上级法院制定统一运行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包括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运行程序、法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运行程序,应该形成一整套运行的规定和制度,有章可循。

第二,想方设法争取地方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基层法院经费本来就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也造成了部分法院对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作用失去信心。建议上级法院应争取政法专项资金,每年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这样基层法院也就容易与地方财政进行协调。

第三,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网络安全监管。法院的信息化不同于电子商务,它涉及到很多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因此,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法院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虽然上级法院信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并不惜成本对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主要还是考虑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但是仍有不少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基层法院应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针对法院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院网络安全标准,把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加快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审判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和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审判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法院的信息管理机制,为法院的改革和全面工作开展提供创新的手段、平台和载体。

信息化建设方案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实现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公众信息网和残疾人事业数据库,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要求,结合目前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建设残联系统专用业务网;有条件的省份应努力将网络向市、县级残联延伸。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依托网络建立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数据库;积极推进省级残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统计指标体系并加快实现统计现代化。

1.搭建信息平台,营造网络办公环境

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和地方残联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系统,依据本省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建立一个以中国残联为中心,连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的业务骨干网。

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邮件系统、公文管理系统、业务数据库和统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2.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中国残联充分利用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面向公众、基层残联和广大残疾人的公众信息网。

省级残联完成国际互联网网站建设,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拓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新领域,完善网站的服务功能,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建立与政府横向部门的网络联系

中国残联纳入国务院政府专网,通过“全国行政首脑机关第二代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与政府之间电子邮件的互送。

省级残联纳入当地政府专网的“二邮”系统,建立与本级政府和横向部门间的电子政务联系。

4.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实现统计的计算机化

中国残联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设计统计业务指标,开发、推广事业统计软件。

省级残联统计部门规范统计渠道,加强统计管理;县级残联要逐步实现残联业务数据计算机化管理,着手建立基层统计台帐。

5.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

加强各级残联信息队伍建设,提高残联系统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整体水平。

根据信息工作的需要,针对人员特点,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工作。

将熟练掌握计算机作为对各级残联干部培训的内容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的需要,中央及地方各级残联信息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数据库和残疾人事业信息、统计工作指导、组织协调、技术培训、监测评估等;地方财政资金用于地方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及人员培训。

与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有机结合,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动员社会力量,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和设备。

中国残联制订省级残联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东部沿海地区和直辖市要借助自身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20xx年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内部网络办公环境;在20xx年底,完成地市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

中部地区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能力,20xx年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市级残联节点的建设。

西部地区要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跳跃式发展,在20xx年底,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积极发展地市级残联用户。

信息化建设方案

1、计算机配备方面:保证学生上课每人一机;教师备课用机达到每人一机。

2、中小学教室多媒配备方面:现在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基本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要求。

3、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方面: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加大校园网的建设,同时,注重发挥校园网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营造最佳的网络环境。

4、网络安全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完备的网络安全制度和技术措施,避免各级各类网络事故的发生。

1、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同志专人负责,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有人管、有人抓,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3、现代教育技术建设要紧扣“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这一根本的原则。中心的工作人员更应该提高认识,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一根本思想;应该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操作程序和作业规程,模范遵守国家有关的网络法规;应该自觉遵守学校有关的制度,如采购制度、维修制度、值班制度等,不断地改善服务的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一)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及其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为此,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资源库是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源种类与学校教学实际不相适应,资源内容没有校本化、管理无序,可利用性较小,使用效率较低,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库本应发挥的效用。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管理,注重调查研究,征求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特别是应着重研究校本资源

的目录结构,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系统。目前应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半年内完成原有的资源库的结构调整。

2、应逐步开展案例、课例库建设,应着重理清现有的各类文本资源、课件资源、音像资源的管理目录,在此基础上新增案例、课例库。目前,我校的校本视频资源非常缺乏,应着力开展此项工作,为建设“国光网校”做好前期的准备。

3、着重资源库与教师的接口、平台建设,以实用、易用为原则,做到每一类资源都有相应的用户界面。着重加强校内资源“点对点传输”研究与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此项工作。

4、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库使用的培训,做到人人会用资源库,天天使用资源库,真正发挥资源库的效用。

5、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逐步建设学生学习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讨论区、学生网上社区。

(二)实施“数字校园”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建设,争取完成学校“数字校园”工程建设任务。

(三)加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积极筹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依托网络资源服务平台,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共享,加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有教师和学生建成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精心组织,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探索研究。经常性地印发有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营造学习的氛围。并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争取每年出版一册校本的研究论文集。

(二)与教务处联合,凡是校内公开课、研讨课都必须进行现场录像,以充实学校的课例库,每学期对这些课例进行评选,优秀者予以奖励。

(三)近期内着重对原有的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几个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调整,提出下阶段的研究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全力配合,确保为这些课题的研究者提供所需的研究、实验环境,保证这些课题能顺利开展并按期结题。

(四)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形成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实现“班班通、人人会、堂堂用”的目标。每名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必须保证每周上课节次为周课时总数的80%以上,每周班级利用信息化设备上课的使用率不得低于80%,组织学生、教师填写好使用记录上报学校。分管电教领导每周要对“班班通”学校进行一次使用抽查,填写好检查记录表,计算出学校“班班通”使用率。“班班通”学校分管领导每周要对全校所有班级进行不少于二次的使用抽查,填写好检查记录表。

(一)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解决好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认定问题,同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

(二)以考试为切入点,长期坚持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但应逐步改变培训的方式,提高校园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三)组织部分基础好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以用促学、自主学习,加强过程的监督,加强交流与研讨;除了过程的监督还应重点考核学习的效果,要求参与学习的成员每学年都应开一次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讨课,每人每学年应撰写一篇有关的教学设计或论文。信息化建成后,基本实现教师具备利用平台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化授课及应用信息化平台参与教学、科研与办公的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信息技术授课、课件制作、网络环境维护、系统软件使用与维护等操作能力,参与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工程,绝非一挥而就。我们应当在不同时期适时地从全局出发分析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状况,以应用为根本目的,对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全面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信息化建设方案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办公、办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选择,对于提高法院现代化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我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制定本方案。

建华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要在院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全院干警大力配合下,按照“两高”法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院的实际,以网络建设和应用为切入点,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推进本院的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强化向科学要质量,向科学要效率的发展理念,以达到常规办公无纸化、审判记录无笔化、流程管理自动化、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工作目标。

院成立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徐江

副组长:王玲李洪海赵广平杨连洪王丽华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负责信息设备建设和维修、网站建设和管理、协调软件开发、信息技能培训、推广系统应用,诉讼文书档案和司法服务等相关工作。政工科、研究室、立案庭、审监庭、执行局及其他业务庭按相关职能进行日常管理和应用。

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和部门培训、单独培训、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培训。坚决转变工作忙没时间学、岁数大不愿学的观念。坚持领导带头钻研学习、带头实践应用。采取全院集中、分部门培训、单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全员培训工作。

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信息录入等相关信息化建设情况随时检查,20xx年开始每周通报信息化录入情况,并将通报结果纳入本院绩效考评。20xx年3月1日、2日利用两天时间对全院进行全员考核。

1、领导带头学习利用信息化技术。党组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带头学习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以榜样的作用带领全院尽快走上信息化建设的轨道上来。

2、法院全体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尽快掌握信息化录入技能,并使之应用于审判工作中。

3、对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影响审判工作的院党组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直至停止办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使我乡广大农民朋友及时、准确的掌握覆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相关信息,加速信息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奔小康,根据《xx县20x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现就推进我乡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1.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以中心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有效推进农村地区通宽带建设,促进农村电脑、电视、电话进一步融合,逐步提高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提高农业领域计算机应用水平。

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信息化机构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专家队伍更加壮大,信息处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机制更加灵活有效。抓黄沙坑村、高峰村2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

3.农民信息化意识进一步增强。结合县里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组织好农民培训工作。新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

(一)夯实农村信息化基础。

1.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通信企业联动,采取“政府贴补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户支出一点”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对20xx年确立的农村信息中心户加大扶持力度。

2.抓好“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具体做到: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达到100%、7个行政村各确立一名村信息员。

(二)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1.按照县农业信息中心的要求,我乡成立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工作组人员为成员。硬件要求:有固定场所、有信息服务设备、有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有专职信息服务员;软件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办法。

2.大力推进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按照省信息化办“五个有”标准(有固定办公场所,有计算机、打印机、电话等信息服务设备,有上网宽带,有信息服务员,有长效管理制度),抓好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逐步延伸建设其它形式服务站,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新农村建设社区活动室、万村千乡农家店等场所中建立信息服务站(点)。将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奖补范围,加大与通信企业的合作,提高建设效果。

3.建立信息通联制度。整合现有涉农信息资源,以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切入点,对接县农业信息中心,通联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广大农户。

4.进一步提高“三农”信息工作水平。要树立农业农村工作宣传与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并重的思想,加大本地农业农村信息的整合利用力度,充分利用好手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农民发布准确、实用的生产生活信息,全面提升为农信息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为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加强信息资讯和发布平台建设。由乡统一组织实施,以村为主,建立果业、蔬菜、茶叶、油茶、生猪、家禽、水产、其他等8个农民手机号码、农民固定电话、农民宽带账号数据库,采取短信、自动语音外呼、网页推送等形式,根据季节和农事发送不同的农业科技信息。

2.加强信息的交换与利用。建立信息定期沟通、交流和交换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信息员通联会议。全乡信息员要根据季节、气候、病虫害的变化,及时报送相关信息,每月最少报送一条。

(四)进一步提高农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协助做好“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在全乡2个有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的行政村协助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开展好培训活动。

2.加强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育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等活动,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各村信息服务站指导农民上网,通过大力宣传信息致富典型激发农民自主获取信息的愿望,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信息化是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达到新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各村要结合实际,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构建资源整合、各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

(二)强化资金投入。

乡财政要适当安排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村信息服务站、手机短信平台、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等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其他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政府和各类企业共同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

(三)加强乡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各村要结合实际推荐一名信息意识较强、写作水平较高、工作踏实的同志为信息员,于8月8号之前将本村村信息员名单报乡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乡里汇总后报送县农业信息中心。

信息化建设方案

“十五”期间,全国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技术应用环境覆盖全国,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队伍扩大。

80%的省级残联完成了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建设;85%的省级残联积极推广使用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全国已有200余个不同形式的残疾人网站,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宣传平台和信息资源集合地;80%的省级残联实现统计数据到县,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本方案。

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

连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

优化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和统计台帐建设。

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残联至少配备35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名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及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求的骨干网,积极推进地(市)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

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继续做好"十五"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维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保证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正常交换。

配合重点业务领域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完成20xx年残奥会残疾人体育综合数据库建设。

继续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形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区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网络,并努力向基层延伸。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招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提供数据。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利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规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办法,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建立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建设,丰富网站信息内容,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的自身宣传与推广,增强网站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

省级残联要建立一支熟悉残联业务、具备统计上岗资格、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统计队伍;地市和县级残联要在综合部门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配合残联重点业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做好统计辅助决策服务工作。

中国残联负责制定基层统计台帐指标和基层统计台帐制度,开发统计台帐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省、地(市)和有条件的县级残联统计台帐电子化管理,条件不成熟的县级残联首先实现纸介质统计台帐并逐步过渡;各省残联要加强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 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本省基层统计台帐的建设,定期做好培训、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和技术部门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交流、业务研讨、产品及其它计算机辅助设备的考察、研发、推广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中央经费:用于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规范的制定;全国残联系统广域网、信息平台的基础性建设与维护;省级以上残联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中国残联互联网网站的建设与宣传;信息化建设相关课题的研究;信息、统计资料的编辑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2.地方经费:各级残联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地网络平台和网站的基础性建设,以及数据库的维护、基层统计工作和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等。

1.各地须根据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

2.各省残联要根据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的原则,配合各项业务,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与应用,做好年度检查与评估。

3.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各项统计报表的总体要求,上报统计数据。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

各村:为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按照省、市、县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黑龙江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基层管理和服务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服务信息引导工作规范》和《黑龙江省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本着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经乡长办公会研究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支持人口计生系统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是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系统”是在乡村两级的'工作运行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填写、《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工作手册》使用、信息变更以及服务引导信息的生成、传输、处理和反馈。

信息采集主要在乡村两级通过入户走访和对群众进行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记录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个案信息,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村级为基本管理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手册》是村级计生工作人员采集信息的记录依据,主要提供信息系统变动信息和其它工作信息。信息变更是根据村级提供的变动信息和在乡级工作中发生的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由乡级对个案信息进行的定期更新。服务引导信息是以个案信息为基础,通过生成、传递、处理和反馈四个环节,实现对避孕节育、术后随访、生殖健康、常规访视等服务内容的信息引导。

村计生工作人员负责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完成服务信息引导单提供的工作任务。每月入户走访,对发生的以下信息记录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手册》中,同时变更《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定期上报乡级。

为了使本乡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更好、更快的认识、使用黑龙江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我乡将在20xx年10月13日进行全乡8个自然村的计生员的信息化建设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1、婚姻变动情况;

2、现孕情况;

3、出生和出生补报情况;

4、死亡情况;

5、避孕措施变更情况;

6、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情况;

7、流入成年人口情况;

8、流出人口情况;

9、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情况;

10、奖励扶助情况。地点:乡计生办。

xx乡人民政府。

二0xx年十月十日。

信息化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政务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为明确政务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政务信息化工作,根据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区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把河东区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优秀区域性信息中心。

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四大工程,即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

(一)建设一个中心

就是建设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信息化的技术体制和标准选择,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设置,为全区各种信息网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全区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和管理等。

(二)实施四大工程

1、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网)

河东区政务公众信息网于20xx年8月份试运行,它不仅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公用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对外发布信息,介绍和宣传河东;公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务承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服务水平;公布公益事业、公用设施建设规划和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其它公用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建设各类网上交易专业市场,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林权、公用设施使用权拍卖市场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吸纳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我区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全力密切协作。政府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搞好各类政府信息、地域资源信息和当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自身信息资源,努力把河东区政府的网站建设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准确及时、信息量多、综合性高、实用性强、吞吐量大的“知名码头”,使其成为河东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商业贸易的桥梁、公众教育的学校、经济发展的引擎。

(1)网络框架:以区网管中心为龙头,首先实现楼内各办公用房光纤直连;其次,计划3年内楼外部门、街道、重点企业实现光纤直连,在区内达到纵向、横向互通互连。

(2)网络内容:主要围绕为上级服务、为同级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要求,以数据库为核心,将各个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服务型数据库。

2、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内网)

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电子政务,对于各级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监管能力,打破垄断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将有效地带动整个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区计划在外网正常运行后,尽快开通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运行后,区委、区政府、区直各部门、各街道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双向传递,如发送公文、表格、会议通知以及其它办公事务信息,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可以根据权限查阅区委、区政府、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区内重要会议资料、常用办公资料等信息。同时,根据上级政府安排,逐步将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接入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国内政府系统办公业务的资源共享和办公信息资料网上传递;根据需要逐步推进网上交互式办公,逐步实现政务活动电子信息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初步建成“电子政府”。

3、河东区数据库建设工程

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重点建设经济、金融、政策、科技、教育、党务、政务、区域经济等23个数据库。各数据库从总体上分为历史年鉴(静态)和月度观测(动态)两大类。

(1)综合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阶段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等。b、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和月度观测。c、全区改革的基本情况。分别由区发展计划局、区统计局承办。

(2)农业和农村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概况,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b、各街道办事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街道办事处和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等;c、全区气象情况,历年降雨情况,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等。由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区畜牧中心、区农机中心承办。

(3)工业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工业概况,包括全区工业企业门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b、工业运行、特色工业等情况;c、技术进步、名优产品等。由区经贸局承办。

(4)个体私营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个体私营大户概况(含个体私营者照片)、产品、价格、销售情况,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b、各街道办事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情况。由区工商分局承办。

(5)商贸流通数据库。a、全区商业网点的分布、人员等情况,市场建设情况;b、整个流通系统经营情况;c、全区物价情况。分别由区经贸局、区工商分局、区物价中心承办。

(6)企业与产品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企业的基本情况,10大企业集团的主页,包括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b、8个街道企业的基本情况、重点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由区经贸局、各街道承办。

(7)招商引资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b、重点三资、独资等企业的概况、产品规格、品种及价格目录、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意向等;c、全区招商引资的项目、优惠政策、服务机构、办事程序等,由区外经贸局承办。

(8)财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财政、税务系统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等基本情况、财政税收各项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街道办事处财政的基本状况、财政税收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分别由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承办。

(9)金融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金融运行状况、金融主要指标(具体到各金融部门)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主要金融市场、外汇、期货、股票行情等情况;c、金融形势和运行态势分析等。由区财政局牵头承办。

(10)科技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科技工作基本情况、人才科技政策、科研攻关项目、产品开发项目、科技引进项目、科研产品推广、科技成果转让及科技人才(拔尖人才)、技术市场等情况。由区科技局承办。

(11)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主要包括:a、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情况,全区城市建设概况、重点工程项目及人文景观和各街道小城镇建设的情况;b、全区交通公路网规划情况,道路、油路里程、交通运输情况;c、电力、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等情况。d、全区环保工作情况。分别由区建设局、区公路分局、区交通分局、区供电部、区网通公司、区移动公司、区联通公司、区铁通公司、区邮政分局、区广播电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2)土地矿产环保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土地管理的基本情况,土地管理的主要政策法规,各街道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情况;b、全区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和可开采利用量,开发项目等。c、全区环保工作。由区土地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3)教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各类学校师资、在校生和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各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师资、在校生、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b、民办教育政策、民办名校概览。由区教育局承办。

(14)医疗卫生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布局、床位、设备

、技术力量等情况,120建设情况,预防保健情况,医疗科研成果等;b、各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设备、技术力量情况,行政村卫生室的分布等情况,防保情况。由区卫生局承办。

(15)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b、各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情况等),各行政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c、区直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d、计生要情、计生服务、计生信息和计划生育责任等。由区计生局承办。

(16)文体旅游数据库:a、全区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文学艺术家介绍、文艺创作情况等;b、全区旅游资源布局、景点开发等情况。分别由区文体局、区旅游局承办。

(17)社会保障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财保、人保等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等情况。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财保公司、人保公司承办。

(18)党务数据库。a、党委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副局级以上干部简历;b、区委领导重要讲话,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区委和区委办文件、《河东信息》、《党务督查》等;c、《河东区党史》。由区委办公室、区党史委承办。

(19)政务数据库。主要包括:a、政府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干部职工简历;b、区政府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c、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区长办公会议纪要、区政府和区府办文件、《政务信息》、《政务督查》和《参考资料》等;c、《河东年鉴》。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史志办承办。

(20)政策法规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家、省、市近几年出台的主要法规、规章和经济政策;b、近几年区政府出台的农业、工业、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建设、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规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办公室承办。

(21)体制改革数据库。主要包括:a、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任务目标、改制效果等;b、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c、农村改革、教育改革及改革动态等。由区政府办公室、区体改办、区财政局、区经贸局、区教育局承办。

(22)区域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街道区划、概况(含书记、主任照片,代表本办事处特色的照片2—3张)、经济综合指标、财政、金融、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科技、城建、土地、矿产、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凡与区直部门承办的20个数据库中一致的项目,项目内容要吻合起来);b、各行政村区划、概况(含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照片、代表本村特色的照片1张),村办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科技、村庄建设、土地、矿产、学校、卫生室、计划生育等具体情况。分别由各街道承办。

(23)公众服务数据库。主要包括天气预报、电视指南、列车时刻、邮电服务(含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网络服务、学习园地、旅游服务等。由区网管中心承办。

4、网络经济工程。主要是积极组织企业上网交易,动员有进出口权的外经贸企业、生产企业、三资企业争取上外经贸网、因特网,开通电子信箱,使用电子邮件;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中国企业产品数据库”;组织企业办好自己的主页,并争取挂靠中经网等大港;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等单位举办的各类网上招商活动,通过因特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等多种形式对外发布招商引资信息;大力倡导企业实施企业内联网建设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生产、管理、决策智能化,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1、切实搞好网络组建工作。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效能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规划论证。各单位要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及时配备本单位组网设备。要按照受益负担原则,由所有参加组网单位共同承担网络建设、维护费用。充分发挥网络整合优势,对区内机关单位现有网络要进行集中清理,能并入区政务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改造后并入,确实不能并入的,要按要求使用,不允许在因特网上传输机关公文资料。新上网络,要经区网络管理机构批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投资。

2、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更新录入管理工作。为保证数据库各类数据和有关资料的可靠性、时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各单位要严格数据库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数据库的结构格式、把关审核的责任、录入处理工作的程序等,切实搞好数据的搜集、审核、处理和录入。同时要认真研究确定上网的内容和范围,做到既把能上网公布的内容都公布出去,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又要符合保密工作要求,保证不泄密。要转变观念,学会利用网络公布信息和采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成果。

3、完善制度,强化网络运行管理。信息标准和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工作程序、工作制度、技术规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各类在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保密知识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装备的能力。

4、明确分工,强化电子政务工作的保障措施和责任,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机构。区政府办公室是全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管单位,要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好政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电信部门要大力支持政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通信线路安全畅通。区直各部门、各办事处要配备专门的标准化微机室,并确定一名领导同志分管政务信息化工作,同时选派责任心强、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骨干人员负责信息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传递和本单位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实行严格的责任制,防止网络使用管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资源浪费,甚至发生泄密事故。同时,要将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电子政务培训费和每年的系统运行维护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信息化建设方案

--“十五”期间,全国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技术应用环境覆盖全国,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队伍扩大。

--80%的省级残联完成了局域网和互联网建设;85%的省级残联积极推广使用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全国已有200余个不同形式的残疾人,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宣传平台和信息资源集合地;80%的省级残联实现统计数据到县,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本方案。

--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

--连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互联网建设。

--优化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和统计台帐建设。

--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残联至少配备3-5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名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及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求的骨干网,积极推进地(市)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

--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继续做好"十五"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维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保证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正常交换。

--配合重点业务领域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完成残奥会残疾人体育综合数据库建设。

--继续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形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区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网络,并努力向基层延伸。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招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提供数据。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利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规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办法,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建立残联系统互联网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各级残联互联网建设,丰富信息内容,增强服务功能;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的自身宣传与推广,增强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

--省级残联要建立一支熟悉残联业务、具备统计上岗资格、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统计队伍;地市和县级残联要在综合部门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配合残联重点业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做好统计辅助决策服务工作。

--中国残联负责制定基层统计台帐指标和基层统计台帐制度,开发统计台帐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盛地(市)和有条件的县级残联统计台帐电子化管理,条件不成熟的县级残联首先实现纸介质统计台帐并逐步过渡;各省残联要加强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本省基层统计台帐的建设,定期做好培训、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和技术部门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交流、业务研讨、产品及其它计算机辅助设备的考察、研发、推广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中央经费:用于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规范的制定;全国残联系统广域网、信息平台的基础性建设与维护;省级以上残联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中国残联互联网的建设与宣传;信息化建设相关课题的研究;信息、统计资料的编辑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2.地方经费:各级残联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地网络平台和的基础性建设,以及数据库的维护、基层统计工作和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等。

1.各地须根据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

2.各省残联要根据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的原则,配合各项业务,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与应用,做好年度检查与评估。

3.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各项统计报表的总体要求,上报统计数据。

相关范文推荐
  • 11-15 肝胆外科心得与收获大全(22篇)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于某一特定主题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于生活中点滴细节的思考和悟得。随后,我们将分享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 11-15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大全(16篇)
    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1)掌握斜二测画
  • 11-15 初一新生班会教案(实用20篇)
    初一教案是指针对初一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安排的一种教学计划。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教师可以编写出更加符合自己教学需求的初一教案。1、了解食品卫生与饮食
  • 11-15 医院保卫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14篇)
    医院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果你正在写医院工作总结,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灵感。
  • 11-15 六一活动策划方案小学(模板16篇)
    编写策划方案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团队成员的理解和执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策划方案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制定出更好的方案。
  • 11-15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18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和提升。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精选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随着新教改的开始,很多学校在教
  • 11-15 公司团建领导讲话稿(通用22篇)
    讲话稿通常由领导或相关人员撰写,用于重要会议、座谈会、培训班等场合。领导讲话稿范文集合了各种不同场合和目标听众的演讲素材和表达方式。尊敬的各位业主:。你们好!欢
  • 11-15 留白高三留白标题(优秀18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独特的创意和深度的思考,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有人穷尽一生都在追求有用,让自
  • 11-15 卫生院安全生产工作报告总结(热门14篇)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领导和团队成员汇报工作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撰写工作报告有所帮助。我院安全生产工作在
  • 11-15 警务培训班表态发言稿(模板20篇)
    发言稿是在特定场合或活动中,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一种文体。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曾经在重大场合上亮相的发言稿,让我们一同欣赏。尊敬的各位领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