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8篇)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09-23 21:37:59 作者:XY字客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8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篇一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清楚表达,并能说得生动有趣。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交际内容

1今天张老师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古琴台的来历》

2读题,读书中的故事。

二、读交际要求,掌握交际方法

1你们知道那些有意思的地名呢?今天我们来分组交流一下

2交流要求:

(1)比一比谁说得生动有趣。

(2)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推选最好得全班交流。

三、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1、参照上述方法,小组内进行交流。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鼓励。

3、小组推荐代表向大家交流。

4、全班评议。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篇二

1、认识本单元会写的17个字,会认的字17个。

2、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积累识字方法。

重难点

选择好方法,记住难记的字,理解“陡峭朦胧”等词语的意思,并会运用。

乐学善思

办法小组竞赛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文,把生字圈画出来,读一读。

2、给生字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小组内学习。

1、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交流、理解、运用词语。

3、组内有同学不会的字词,请组内成员教会。

三、小组竞赛。

1、分小组,每小组出一名同学,说一个字的记住方法,再每组派出第二名同学“开火车”式接,每组100分,接不上的扣一分。

2、开火车式读字词、

3、选字组词,每错一名同学扣一分。

4、汇报多音字(加分)。

5、教师选词语,说一句话(加分)积分高的小组为胜。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篇三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九个生字。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语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涵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

3、 学写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理解文章的内容: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花园是什么样的呢?荒芜的花园又是怎样的花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荒芜了的花园》 。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解决。

2、交流

3、课文围绕“荒芜了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几个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分角色朗读课文

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2、学生充分的去读课文,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

总结全文,交流感受。

扩展延伸

课下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花园荒芜了 因无人管理 从前美丽的花园

忽然来了几个人 讨论想重新整理恢复

从黎明到傍晚,只说不干

花园照旧荒芜着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篇四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桥》的课堂教学。

〖教学实录一〗

探究问题一: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惊慌。

师:谁来读读文中描写雨和洪水大而急的句子。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是绵绵细雨)

师:你读的较通顺,谁再来读。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还是春天的小雨)

师:你读的不错,有没有比他读得更好的。

生:……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雨一点都不急,到是把我给急死了。)

……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上升的真慢)

师:读的不够味,谁再来读这句话。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上升的速度还是慢)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上升的速度还是慢,也不放肆。)

(学生没有感受到洪水的肆虐,更没有那种惊慌失措的样子。继续往下教吧,不然教学任务完不成。)

〖教学实录二〗

探究问题一: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惊慌。

师:谁来读读文中描写雨和洪水大而急的句子。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是绵绵细雨)

师:感觉雨有点大,谁再来读。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是中雨)

师:雨很有点大,但是没有像泼、像倒的感觉。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真是一场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升上来了)

师:水升上来了,但不够放肆。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读出味来了)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真的很放肆,学生读出了文中的含义。)

【课后反思】

一、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在第一教时,为了让学生读出字里行间的蕴义,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并不断地对学生的读进行评价,期待着某个学生能有所突破,但还是不尽人意。回想在第一次课上我用的都是“读的不错”、“读的流利”这是一种宽泛的评价,廉价的表扬,没有生命的活力,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提升的作用。课堂上的评价能否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呢?在第二次课时,我改变了课堂评价的方式和语言,对学生的具体发言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如:我听出雨有点大;雨比较大,但是没有像泼、像倒的感觉等,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和重视,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每一次的读都对文章的中心加以理解,达到“感于心则荡于音,音成于外而化于内”的效果。

二、教师的评价语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任何艺术是由依赖于创造主体的生命激qing、人格魁力并使用技巧来表现的,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追求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以外,我们还要追求教学的个性化,要用形式多样的语言激活课程中的静态资源,让活化了的作者的生命气息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桥》一课中的老支书高大、光辉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有身临肆虐的洪水、木桥垮塌的感觉,如果在第一教时,学生研读第一个重点句读不出味不能够走进文本时,我如果能够及时调整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卡壳”处进行点拨,后面的课自然就不会上的那么吃力。

看来要让课文中静态的文字和沉睡在课本中的美质语言,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如不经过教师在课堂上富有激qing的艺术创造的点化,是无法完成的。这种点化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教师的教学机智的具体体现。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篇五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学会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像,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热情讴歌书的神奇、美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段。

4、体会作者对书的讴歌,培养学生对书的热爱。

教学重点:

想像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书的神奇。

教学难点:

发挥想像仿写诗歌。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书是多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神奇的书》这首诗歌吧?

2、扣题质疑:书神奇在哪?让我们一起走进书里寻找吧!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自读诗歌,读准了字音,了解大意。并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诗歌,师巡视。

3、指名朗读。

4、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再读诗歌,品味体会。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节,说说你的理解。

(2)说说这节诗写什么?

(3)为什么这样说书能带我们到浩瀚的天地呢?

2、自由读第二节,说说你的理解。

(1)理解词语。

(2)说说这节诗写什么?

(3)想想书为什么能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

4、同桌互读第四节,说说这节诗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书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的含义。

四、三读诗歌,领略神奇。

1、让我们带着对书的喜爱之情再一次走进书的世界,去领略书的神奇。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讨论,围绕“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学习,既突出了重点,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读文——谈理解——再读文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你读过哪些书?书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看来大家都对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现在请大家拿取手中神奇的笔,仿照诗歌的前两节,抒发你对书的感情。(学生进行仿写)

(设计意图:让阅读与写作美丽地携手,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有机地进行了习作能力的训练。)

3、交流点评。

小结:读书使我们变得豁达,变得高尚,让我们思想逐渐深刻,目光更加深远;让我们继续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在书的陪伴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4、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夯实双基。

1、抄写文中的好词,背诵诗歌。

2、收集一些与读书相关的名言、谚语。

板书设计:

神奇的书

到浩瀚的天地

神奇的书、领略人世的真谛

遨游书海、精神上的富翁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方法:理解课文中奶奶这些“老话”的深刻含义,适当地做好积累可以在课外搜集一些这样的“老话”。

情感态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大家称奶奶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奶奶这些“老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大家称奶奶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几句“老话”让学生读读,说说能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吗?

2、议议这些“老话”,看看这些话是否说得有道理。

板示课题:30语言大师

3、读读课题,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课题的含义。

二、学习课文。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也可以同桌交流读。

2、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特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任务的特点。

5、指导学生为课文划分段落。

学习课文2、3、4小节,体会奶奶那些“老话”的含义。

1、指名读读2、3、4节。

2、找到奶奶说的“老话”,用线在书上划出。

3、在黑板上出示这几句话“早睡早起身体好,昨晚迟起百病长。” “越吃越馋,越玩越懒。”“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请学生读读这句话,议议每句话的意思。

5、再去读读课文2、3、4节,说说奶奶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

6、拓展练习下面这些情况,想想能对他们说些什么?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电视,不愿做作业,我耐心地告诉她:......弟弟每天起床,不叠被子,妈妈劝他:......

爸爸爱睡懒觉,我会对他说:......

a)组自学第5节、读读课文、说说奶奶还说了哪些“老话”?议议每一句“老话”的含义。

b)全班交流。

c)发挥想象,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奶奶的这些“老话”。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外拓展:

1、出示课外的一些“老话”。

2、让学生议议它们各自的含义。

布置作业:

在课外搜集一些“老话”,和爸爸、妈妈或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这些话是否有道理。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读单元学习提示,看看从中可以知道什么?

1、生活是一本书。

2、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词语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一会儿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词语和句子。

(1)交流字形词意。

(2)屏幕出示词语检查。

(鱼饵、鲈鱼、操纵、鱼鳃、翕动、皎洁、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

(3)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4、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为什么坚持要“我”这么做。

(老师出示关于鲈鱼捕捞开放日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5、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提示:如果课文里有合适的词语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画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词语,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适的词语来概括,把这个词语写在书边上。)

6、交流学生概括的词语,指导朗读相应的语句。

(重点指导读出“急切、难过、依依不舍、沮丧”的语气。)

7、完成书后练习题二。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作者当年放掉大鲈鱼时的那份无奈和沮丧。课文中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下节课我们交流这些句子的含义。

(提示学生抄写本课要求写的字,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

1、我小心翼翼地将鱼竿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2、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的是与非的选择时,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听写后对照屏幕自查改错)

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后三自然段)。

2、默读思考,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试着体会其中的含义。

3、交流语句及自己的理解。

(1)体会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2)体会第二句:当我一次次……

思考:“我”失去的是鲈鱼,但“我”得到的是什么?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诱惑的时候,“我”会怎样做呢?为什么?(引读最后一句话:“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

三、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请你把这些语句摘录到笔记上,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篇八

6月11日下午,我们安海教委办的10名老师到晋江市第一实验小学聆听了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张龙老师的一节课《桥》,现将课堂教学实录跟各位同仁分享一下。

一、初读课文

师提出要求:可以大声地读;不要三个一群,两个一伴地读,要读出自己的感情。

二、检查读的效果

出示

1、像泼像倒

师:形容什么像泼,像倒?

生:暴雨

师:想象这样的画面读出这两个词,一个词就是一幅画。自己读自己念,语文课要读出自己的情感。

2、咆哮跳舞狞笑势不可当

师:每个词语都蕴藏着不同的情感。生读

师:“跳舞”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时候在跳舞?(生:高兴的时候)

师:可这舞是谁在跳?(生:洪水)

师:这是怎样的跳舞?(生:可怕、死亡的舞蹈)

3、窄发抖呻吟塌

生读

师小结:这三组词语分别描写什么?(生:暴雨洪水桥)

师:都是描写什么的?(生:景物)

师:在小说中这叫做环境描写。(板书:环境)

师: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记笔记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出示: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乱哄哄、盯冲揪吼推

师:这两组词语分别描写什么?在小说中叫做人物描写。(板书:人物)

生记笔记。有些同学已经会记笔记了。

三、了解课文

1、这篇小说主要讲一件什么事?生的回答不是特别好。

师引导:什么来了?(洪水)讲了哪些人?(人们、老汉、小伙子)

板书;洪水

人们老汉小伙子

师:对照板书,谁来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洪水来了,老汉为了救人们,不仅牺牲了自己还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师:主要人物是谁?(老汉)老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手把有关老汉的句子画一画。2、生汇报老汉的句子。

出示所有老汉的句子,学生没画出的也出示。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生:镇定自若、不会徇私枉法、威严、大义灭亲等)生笑,师(针对这个词我们等一下再斟酌。)

3、课件显示回顾这些词语的课文。(金色的鱼钩、再见亲人等)

4、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黨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老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这样做的?(洪水来的时候)

生讲洪水和暴雨的句子。

5、出示: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读这4句话。

第一句中的像泼。像倒。虽然是省略句,但是却让我们感到洪水的(生:凶猛)

师生配合读。师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生读:像泼。像倒。

师:看看这可怕的场面。生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放洪水夹杂暴雨的音乐。如果再让你读这4句话,你想读出洪水的什么?(恐怖)推荐一位来读。

师生配合,音乐的渲染:此时此刻我们一起走近那个恐怖的时刻。老师读环境的描写即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可就是在这样的时刻老汉是怎样做的?

学生读人物描写即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黨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6、师:人们又是怎样的呢?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师:刚才我们读了老汉的句子又读了人们的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对比)

课件出示人们的句子和老汉的句子。

师:人们是你拥我挤,而老汉是镇定自若。人们的心理是恐惧的,而老汉是临危不惧。这就是群众和类型的对比。(板书:群众----类型)

师:面对这样的环境,老汉为什么会这样做?(生:可能他打过战;如果老汉害怕了可能会发生踩踏事件等)

师放音乐:当洪水席卷村庄的时候,生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黨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师:当他想到全村人的生命岌岌可危的时候,生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我们理解人物的时候是把他放在环境中去理解,我们理解了这样一位典型的共产党员的形象。

7、再看接下来的句子(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黨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回答不出。师提示:语言上一样吗?还有什么不同(生:动作)

师:第一个吼是老汉(生气了)第二个吼是老汉(着急)

师:这一揪这一推,作为父亲他在想什么?

生动笔。出示: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他想:儿子…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他想:儿子…

师:让我们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儿子我们是党员,我们应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儿子委屈你了,等人们过去,我们再过桥)

当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的时候,洪水没过胸膛,此时此刻老汉在想:(儿子对不起了,作为党员应该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我只想在临时的时候让你明白这个道理;儿子,你要保重啊,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你千万别出事啊)

师小结:这两句话该怎样读?此时学生的感情全部放出来了。

8、回顾老汉的句子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黨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黨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环境越来越险恶,老汉的内心越来越坚定,从他的动作,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老汉?(生:大义凛然)

师:他是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我们叫他(板书:忠魂)

9、事情的最后结果是怎样的?(生:有一个老妇人看祭奠丈夫和儿子)

出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为什么不开始就写老汉和小伙子是父亲与儿子的关系,到最后才写。为什么?

师提示:给读者留下神秘感,揭示答案。

四、拓展

师:如果让你来起题目,你会怎样起?(生;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伟大的父亲、父子情深)

师:如果我们起题目,我们不会叫“桥”,如果在桥的前面加一个词语,你会怎样加?(生:窄桥、生命桥、不朽的桥)

生记笔记,师强调要随时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板书;洪水环境---人物

(忠魂)群众—典型

人们老汉小伙子

相关范文推荐
  • 09-23 中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帽子反思 珍妮的帽子教学反思(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 09-23 2023年醉翁亭记教学反思优点不足(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 09-23 最新幼儿园户外活动游戏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
  • 09-23 最新春节走访慰问方案 开展活动方案(通用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
  • 09-23 宣传思想先进个人先进事迹 煤矿宣传思想心得体会(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 09-23 最新小鱼儿教案及反思(实用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
  • 09-23 2023年幼儿园户外烧烤活动方案 幼儿园户外活动方案(精选7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
  • 09-23 最新教师入党思想报告(优秀5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
  • 09-23 最新党员干部外出培训心得体会(大全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
  • 09-23 园林财务工作概况 公司财务经理述职报告(优秀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