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旅游文化的作用论文初中(汇总16篇)

旅游文化的作用论文初中(汇总16篇)

时间:2023-12-19 18:52:09 作者:雅蕊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范文范本是学习和借鉴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优秀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旅游文化创意中旅游业作用分析论文

摘要:创意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当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景区文化不再是导游口中枯燥的导游讲解,文化赋予了景区以新的活力。本文梳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不同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以及我国成功或失败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以期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成熟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文化产业;创意经济;。

0引言。

创新是一个时尚的名词,放在现在,创新无处不在,无处不需。技术的创新会带动时代的进步,而文化的创新更是为各个领域开拓了一片新天地。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creativeindustriesmappingdocument),首次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的概念[1],创意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在此基础上,国外学者率先开始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角度的研究,建立了逐渐成熟的理论模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传入中国,“洋”节日迅速在我国流行开来,再加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愿意拿出一部分钱用来消费而不是存入银行,出国旅游便成为了热门项目。国内的大好河山难道对我们没有吸引力吗?国内旅游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后突然走向了千篇一律的模式,比如相似的旅游商品街、相似的旅游纪念品、相似的游乐场等等。在传统观光旅游方式的支撑下,我国旅游业依托优质旅游资源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增长[2]。但单靠优质旅游资源支撑的观光旅游的形式已经不能够跟上现代人们的需要。

旅游业向来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大河山川,还是名胜古迹,甚至是探险圣地,处处都有人类的脚印,处处蕴藏着人类的文明。当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景区文化不再是导游口中枯燥的导游讲解,文化赋予了景区以新的活力。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并不是两个产业的简单叠加,有学者定义为两个产业系统构成要素相互“耦合”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创新系统[3]。事实上,国内很多学者做过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相关的研究。人文地理学博士尹贻梅认为旅游产业的体验性和参与性特征,以及显着的产业连带效应,使其能够与文化创意产业完美融合,并通过湖南张家界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先例提出集群式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模式[4]。

我国的民族地区在拥有特色自然景观的同时,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这都是景区可以利用的文化创意素材。国内创意产业的兴起几乎同时引起了对旅游创意的关注。旅游资源丰富的景区自然不愁关注度和客源,那么对于资源独特性较差的景区,加上适宜的创意产业开发和宣传,能否打出景区知名度就是做与不做的分别。

此外政府的支持亦是不可或缺的`,这一问题在另一学者的研究中阐明的更加深刻。有学者提出两个产业融合的三条路径,即政府角色的发挥、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的成立[5]。

这篇文章以秦皇岛市为案例城市,分析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路径,另外有说法两大产业融合过程中的政府应根据不同模式和阶段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扶植、市场监管等不同作用[6]。政策往往可以促进一个产业的兴起,也可以抑制一个产业的发展,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当中,主要发挥良好的政策引导作用和资金支持作用。

创意旅游逐渐成为了各地景区吸引游客的新形式,国内有很多文化创意旅游项目的成功范例。本文大概以民族文化创意和历史文化创意两大类进行阐述。

云南丽江、香格里拉等旅游地凭借着东巴文化、藏文化的区域特色优势发展势头猛劲,但是“一招鲜吃遍天”在如今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中国显然是不成立的,这些地区同时面临着二次创业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驱动机制问题。资源中内含的知识与信息量越大,旅游者前来获取和共享的知识和信息,前来体验异文化风采的欲望也就更趋强烈[7]。

周智生在文中指出,多元化民族特色由于承载着更多的信息、知识,带给游客更多的想象空间,发掘这一特点会带来可观的效果。“创意”被认为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8],而在信息时代,旅游产品自然也可以搭上互联网的便车,张海燕等人指出受到互联网时代的驱动,企业之间商业模式的竞争已经成为主流[9]。旅游产业经济必定离不开商品生产及消费,对于这一方面,龙叶先在文中表述,武陵山区苗族特色酒文化传统,必须根据新的消费者群体的需要,从内容、形式,甚至饮酒器具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文化旅游大发展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其特色资源的功能和优势[10]。

除了民族特色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体现,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尝试。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和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以主题公园的形式开发都是典型的成功例子,学者保继刚指出主题公园作为一种人造旅游资源,重在构思和主题创造[11]。西安大唐芙蓉园主题公园就是将古都西安的帝王文化、历史及宗教文化、诗歌文化等民族历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12],另外配合多处园林景观,重现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传说,增加了景区的故事性,令人印象深刻。城市空间被视为某一特定社会的流行意识的反映或者“精神”的普遍感觉[13],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导致新型消费空间的生产[14],在历史街区被人工改造失去真实性的今天,要认识到游客对历史街区的真实性感知、地方感是影响游客满意度、游后行为的重要因素[15]。

3结论与展望。

本文总结了国内各学者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研究文献,深刻感受到旅游业正走向与文化创意结合之路,这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的明智之举。各地的旅游创新都有成功有失败,针对当地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文化创意创新是必要的。凭借异质性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对于如今消费群体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创意永远不会过时。

发展旅游业是越来越多的工业城市转型和中小城市经济转型的选择。传统的旅游业主要依靠景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自身独特性和吸引力,另外景区的地理位置和宣传力度的不同,使得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如今人工大型游乐场、主题公园、生态馆等创意旅游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收效,传统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也是各景区亟待采取的一项转型措施。然而旅游业的开发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旅游开发与文化的传播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人们对旅游的热情来自于不同文化的的碰撞、吸引,旅游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播载体。

人们希望看到的是原真性较好的旅游景点,保护民族历史景区的原真性也是吸引游客的重点。有学者提到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中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应用[16],这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的原貌,也是对原有旅游资源的扩展和开发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如果将旅游资源的特点利用科技创新进行创意性的开发,以其为主题进行新鲜有趣的旅游项目,既让游客们体验到了当地真实的特色风情,自然景观,满足更多的游客的体验需求,又能够相对保护文化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3]杨春宇,邢洋,左文超,肖宏,高红艳.文化旅游产业创新系统集聚研究——基于全国31省市的pef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31(04):81-96.

初中数学错题本的作用论文

“错题研究”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它是“提高课堂效率、创建有效课堂的基本途径”,它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更有效地使用教材,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指导学生进行错题积累,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一、教师建立“错题本”,记录学生困惑,反思教学症结。

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最终学生还是做错了,于是一味地埋怨学生“笨”。熟不知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整理错题本不失为一剂良策。

在错题本上,教师可总结归纳不同学生发生的不同错误或错误的不同类型,分析出错的原因。笔者每周将学生易错的题剪下来,整理在错题本上,同时还复印成讲义给学生重新做;有时也会带着本周内学生的错题档案,上一节“错题反思课”。这样的反馈对提高学生的成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接受能力慢的同学,这种“再射一箭”的措施非常有效,即变反思错题为弄懂错题,吃透知识,牢固掌握课堂内容。

实践证明,教师建立学生错题本,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的不懂之处对症下药,在薄弱处重锤敲打,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会更到位,对课堂的驾驭会更自如有效,教学质量随之提高。这样做既避免了题海战术,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二、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养成反思、积累好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中出错是很正常的。出错本身并不可怕,错误恰恰反映了一个学生在知识理解或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怕的'是出错后不能及时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为了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出现,学生建立个人的错题档案是非常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错误也是财富。发现错误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过去,学生做错题以后,在作业、试卷上订正了事,时间长了就淡漠了。如果作业本、试卷丢了,更是无从稽查,学生心中无数,教师心中也无数,后来的复习补救就没有了依据。结果是这次考试犯了一个错误,下次考试是原封不动的又来一遍。如果学生对自己考试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清晰记忆的话,那对每个学生而言,都将是受益匪浅。

使用错题本,要求每个学生各种情况下的错题都按本来面目集中到错题本上,这就等于建立了台账,师生复习都有准确的依据。重视对错题的积累,学生才会对错误的和正确的解题方法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从而减少再次出错的概率。而学生的内在的知识系统也会随着错题档案的增加更加完善,更加严密,以后考试中的错误也会逐渐减少,成绩则逐渐提高。错题档案中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精。

2、指导学生建好错题本。

(1)把做错的原题在错题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太浪费时间。可以指导学生直接将错题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要求在错题下面留有一块空白,用来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明确是审题失误,还是思维方法错误或者知识错误、运算错误,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环节,同时纠错。

(2)定期归类、每次复习结束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解题过程中所犯错误进行归类整理,把它们分成知识型错误、思维方法型错误、运算错误等几部分。这个过程是学生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3、指导学生如何用好错题本。

(1)经常阅读。之所以出错,大多因为知识点不扎实,所以对待错误要经常“见面”,就像“1+1=2”的问题,即使是梦中也不会出错。

(2)相互交流。同学间交换错题本,互相借鉴,互有启发,在错题中淘“金”,以便共同提高。

(3)可以划掉完全弄懂的题,对重复出错的以及还没有明白的题做上标记,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长此以往,可以进行二轮、三轮甚至多次的“筛选”,直至这些题目完全掌握。

(4)拓展功能。错题本上也可以记载一些非常典型、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优秀习题。

(5)“错题本”的使用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错题本”的巧妙运用让笔者找到了事半功倍的方法。笔者认为,学生将错题重新登记、改正、整理,比用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习题效果要好。会做的题永远会做,不会的如果不整理改正,或者只是就题论题,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后遇到这类题还是不会。

旅游文化创意中旅游业作用分析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社会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目前,桂林市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已进入深入融合阶段。借助科技手段对文化旅游要素加以创新,使其具有高附加值,将创意理念与当地的文化资源完美结合,使传统文化资源拓展和转化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新模式。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应以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全方位开发和挖掘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增强原有产品、服务的体验性和吸引力,使旅游者获得更强的参与互动体验,充分展示文化旅游的魅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旅游业依靠着天然的自然风光走过了三十多年辉煌历程。作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市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桂林自从20世纪80年代正式将旅游作为地方重要的经济产业发展,主要以地方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相继开发了三山两洞一条江、阳朔西街、世外桃源、龙脊梯田、印象刘三姐、两江四湖、灵渠古街等优势旅游项目。然而,目前的旅游市场已全面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全民旅游、自驾游等新局面对目的地旅游产品有的新的要求。目前,桂林大多数旅游项目主要还停留在观光阶段,虽然有些结合了当地民族特色,但差异性不明显,总体上存在雷同的现象。随着文化创意理念的深入,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能够使两大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能够拉长产业链,衍生出相关产品,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阳朔《印象刘三姐》、柳州三江侗寨《坐妹》的成功,为实景演艺文化、舞台演绎文化与旅游业融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突出创意因素寻求突破。

目前,游客需求的是个性化、文化性和体验性的高品质旅游,加速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是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注重山水文化资源的本质与神韵。

目前,桂林旅游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百里漓江”“三江两洞”“两江四湖”“玉龙竹排漂流”等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项目,缺乏创意思维和文化内涵。桂林山水文化的本质和神韵应该是漓江渔火、水上人家、两岸田园和炊烟袅袅,可借助民间传说、神话、寓言,构筑秀水之美、田园之乐、神仙之奇和生活之趣相结合的山水文化精神魅力。

(二)整合富有情趣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桂林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但只有以靖江王府和尧山王陵为代表的明代文化遗产较为出名,其他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文化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如甄皮岩古人类遗址——————史前文化,兴安灵渠——————秦代文化,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红色文化,桂海碑林——————石刻和书法文化,李宗仁官邸、徐悲鸿故居——————名人故居文化等。将这些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打造出一条以人文历史为主的文化旅游专线,从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丰富文化,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三)开发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项目。

桂林自古以来就是汉族、壮族、苗族、瑶族等多民族的聚集地。苗族村寨木楼群、侗族风雨桥鼓楼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景观,同时刘三姐民歌、瑶族节庆服饰等,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将旅游文化与渔家文化、山水文化、舞台演艺文化相结合,以增强游客的`参与互动体验感,打造风情浓厚、韵味十足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

(四)建设生态自然的乡村文化旅游景观村落。

以鲁家村、恭城红岩村为示范,在保留古村落形态的同时,建设具有观光、游览、餐饮、体验、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景观村落。综合农业、林业等产业,让乡村旅游从过去单一的农家乐,衍生出食宿接待、观光体验、民俗风情、特色餐饮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产生更强的归属感。

(五)打造童话动漫旅游主题项目。

桂林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童话动漫文化创意资源也十分丰富,如百里漓江百里画廊,青山绿水神奇变幻的传说,传唱于高山深谷的千年歌谣,内容和形式千变万化。流传于各个民族的神话、歌谣、习俗等,都带有神秘的童话色彩,都可赋予其生命力,将无形的意识化为有形的动漫形象,化虚幻为现实。同时,可引进动漫主题乐园项目,如方特主题公园。

三、结语。

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桂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将给桂林旅游业带来新的大发展,坚持以当地旅游资源为基础,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将桂林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文化创意中旅游业作用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与国外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分析我国人才的缺乏类型与缺乏原因,并从基本理念、基本机制、基本链条以及基本力量四个方面,研究职场实态下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场实态;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是相关人才需求量直线上升。虽然在数量上供不应求,但相关产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我国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供需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正是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国高校在进行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以职场实态为基础,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自英国率先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加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军中,并在很多发展国家得到快速发展[1]。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其实现经济转型的主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程度也十分有限,但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与当前任何一个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要求都更高,想要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单单投入大量的资源与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大量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想要发展,就必须依托于人才,这也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我国急需培养更多相关专业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上相关人才大幅度增加,但高素质人才较少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人才的匮乏会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当前相关的从业人员数量不少,但创作型的高素质人才仍然十分欠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以职场实态为基础,对相关人才进行全方位培养。

二、我国与国外的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

(一)中国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相关人才培养也在同步进行,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产业界定模糊的影响,但我国高校在文化创意类专业的相关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初具模型。现阶段,我国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实践教学,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三种:第一,项目引导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点为基础,通过对相关项目的参与来实现模拟教学与专业实践。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良好的培养,还让学生在接触实际工作前接触到了职场实态,了解作业流程,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第二,工作室方式。这种方式是第一种方式的基础,通过工作室教学,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行业市场、产业发展等因素做出综合性评估。在工作室中,主要运用的是企业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一个项目进行分工与合作,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站在职场实态的角度上完成项目,培养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精神,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三,订单培养方式,又称协议培养。想要运用这种培养方式,高校需要准确地认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企业一起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企业还需要向高校人才提供实习机会与就业机会。这种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从而实现人才、高校、企业的三赢局面。

(二)国外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

1.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欧美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游戏影视制作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很早以前便成为其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澳大利亚高校在培养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过程中,注重培养人才团队协作、语言沟通、文化理解、问题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乐观、自信等非智力能力,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2]。如昆士兰科技大学有单独的创意产业学院,鼓励其他专业学生选修和旁听,强化学科之间的相互合作,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大量的教学范例降低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依赖,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

2.英国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早在上个世纪末,英国便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提上了国家的发展日程,并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与艺术素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结合,一直以来都是英国高校培养人才的传统。如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在招生时便对学生的能力与基础作出非常严格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对产业转型的适应能力,如想象力、判断思考能力、职业与自我发展能力、沟通能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等,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美国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与相关优惠政策来促进本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美国已经有20多所大学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相关人才的培养上也颇具规模。如哥伦比亚大学,其艺术管理系着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包含营利与非营利两种管理系统,分别迎合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各种专业以市场需求为依托,所有的艺术产业类型都涵盖其中,不仅具有专门化特点,而且重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三、我国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缺乏原因与缺乏类型。

(一)缺乏原因。

第一,文化体制影响。在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中,文化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非盈利模式,以事业的形式存在,在改革以后,传统模式中对文化进行管理的官员,有很大一部分都转变成了文化企业的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员对经营管理与市场掌控缺乏经验。第二,产业自身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其发展初衷源于政府,而并非市场,所以,人才储备很难满足发展需求。第三,产业认识欠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区域泛市场化与伪市场化,很多人对文化创意产业没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市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人才培养方面也缺乏长期规划。第四,教育体制刻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教育体制相对刻板,对创新并不推崇,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高校教育也没有对这种教育体制及时转变,以至于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

(二)缺乏类型。

第一,管理人才。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工作的人才不仅要有极强的战略思维,还需要对整个产业的运作非常熟悉,但现阶段我国相关人才的能力相对欠缺,专业化程度也有待提升。第二,创意人才。“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只有将人才的想象力与灵感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但当前我国的创意人才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从而形成了结构性失业,产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第三,复合人才。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很多领域,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得文化艺术,还要懂得经营管理。但当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复合型人才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

四、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一)将通识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通识教育是源于美国的一种教育理念,其价值在于沟通与整合,需要人文、社会以及自然三个领域的完美结合。相比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运用不仅体现在课程安排方面,还需要在整个人才培养理念中全面贯穿,但在当前我国高校中实施通识教育并不容易。我国高校欠缺自由教育的基础,而且长期以来受专业教育影响,使得通识教育在运用过程中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形成的反差非常大。因此,运用通识教育还需要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应我国的通识教育道路,并将其作为高校培养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

(二)将学科交叉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融合跨界,因此,以职场实态为基础,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运用跨界思维,将艺术学科作为发展中心,打造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起相应的教学科研平台。融合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所以,高校想要培养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素质人才,将学科交叉作为人才的培养机制是必经之路。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要以自身学科的建设情况与发展情况为基础,转变传统教育机制中学科分离的模式,并在职业实态的基础上,打造创新性的管理平台与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起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将产学研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链条。

对于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来说,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发展途径。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高校需要把握住其发展方向,直接以市场为基础,将人才的培养链条与产业的发展链条一一对应起来,学科与产业之间形成共荣机制,相互促进,向企业中输送更多的文化艺术产品,在企业生产链中加入文化创业,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另外,高校还应该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学科交叉结合起来,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穿插项目研究,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邀请企业中资深的技术人员,与研究专家和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鼓励学生深入企业,从而做到以职业实态为基础培养人才。

(四)将艺术人才作为文化创意人才的基本力量。

我国当前正面临着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的挑战,这也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发展战略,其根本意义是制造业的升级,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根本。因此,文化创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基础,在其他学科中寻找能够应用到设计艺术领域的知识,并对其进行再创造。设计思维在创新教育的促进下,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这种思维以跨学科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学科碰撞来获得新的突破,对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条极具发展前景的道路。

五、结语。

当前国际之间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高校更应该以职业实态为基础,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解决人才供需方面的矛盾,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素质高、专业硬的相关人才,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错题本的作用论文

摘要:高三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做题和反思并总结,特别是高三物理复习中学生对有些题目是一错再错,尽管教师认真分析过,学生似乎也懂了,可实际不然。不少学生总觉得有劲无处使,如何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就成了高三首要的课题,错题本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从错题本的作用以及高三如何快速建立利用有效的错题本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错题本;有效利用;高三复习。

进入高三,开始紧张的备考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尽可能提高成绩,成为高三学生首要的目标。众多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在传授经验时都会介绍自己独特的复习方式,其中提到最多的是建立属于自己的错题本,而这一方法也得到众多教学一线教师的首肯。2008年浙江高考状元申屠李融在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能考到全省第一,实力是一部分,但也不排除运气的成分,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也是因人而异的,‘错题本’绝对是可以通用的诀窍。”

1.把复习时间利用最大化。

高三复习时间短,既要进行紧张的复习,从教材到相应的章节练习,还要应付众多的考试,从周考到月考,到各式各样的模拟考,不少学生疲于应付,觉得制作错题本是浪费宝贵的高三时间,认为错题本只是把错题重抄一遍,没多大意思,况且每天都有大量的习题都做不完,不如花那时间去做题,哪有空去做错题,可一个现象让他们迷茫:题目练过了,考过了,老师仔细分析过了,自己感觉理解了,而且可能不只测试过一次,但结果还是错了,总觉得有学不完的知识,做不完的题,相当于复习没有效率,究其原因是没有对错题进行归类,没找到学习上的漏洞,制作错题本是让学生找到复习的`捷径,把复习时间最大化的一条途径。“错题记录、循环复习”的方法,比起题海战术要强好多倍。

2.形成自身错误系统化。

通过不断收集错误,就能把它们归纳总结,就可找到它们的共同之处和规律性,从而找到一条解决同类型题的诀窍,掌握答题技巧,巩固知识,弥补漏洞,提高复习水平。这点对物理的学习尤其重要,一旦学生掌握了方法,以点带面,就能举一反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3.改变学生对待错误的认知。

用何种态度对待错误是减少错题的关键,不少学生害怕错误,其实正是因为错误才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更不能因为错误少或错误的原因较简单而忽视它。每一个错误其实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盲点,如果消极地对待错误,或者没有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错误,错误会在任何可能发生的时候发生,而且会重复发生。因此,对待错误一定要“严”字不当头,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不能存在侥幸,认为错题高考不会那么刚好考到的思想。

4.改变学生不良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态度。

通过建立错题本,一旦学生认识错误到位了,学生就能在考试中改变审题不清及算错、抄错、写错、判断错误,特别是物理中不规范答题的习惯,而且学生会因为错题太多在同学面前没面子,而小心做题,不再马虎了。随着纠错的深入,错题本中的错误质量会越来越高,数量会越来越少,不少是由于概念和思路而引发的错误,平时解决好这些题到最后考试的时候自然不会再犯错,而且对待错误的态度也是以后生活中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

二、快速建立和有效利用错题本。

有些学生高三才开始建错题本,担心是否能来得及,况且如果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纠错上,又如何分配复习时间呢?如何做到复习纠错两不误呢?因此快速建立及有效利用的错题本就成了当务之急。

1.准备三本不同颜色的本子。

主要是为了分类错误,为以后方便回看做好准备。常见的记录错题方式有:(1)按内容分类,随着高三复习的章节的深入而记录。(2)按题型分类,针对同一个题型进行归纳。(3)按成因分析,根据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高三学生对上面三种类型综合使用是最快提高复习效率的方式。把三本本子分成:

a.解题规范类:主要记录由于审题不认真,单位写错,公式没写原始式,物理字母写法不规范,看错、抄错等一些自己会做但由于粗心大意而造成的错误和一些简单的错误类型题。

b.似懂非懂类:主要记录对物理概念不清,情景过程不能完全显现,容易混淆的题目、记忆知识模糊类等一些自己感觉摸到了门槛却不得道的错误。

c.完全不会类:主要记录自己在各种测试及平常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如问题情景不理解,模型无法建立,数学工具的应用不熟练等。

2.收录错题。

a.首先把错题用剪刀剪下来,同时按上述三种类型分类并按复习的章节顺序不断补充粘贴到不同的本子中,有些学生的做法是把错题抄入题本,这种方法对高三学生复习物理不合适,抄题比剪贴费时,同时有些物理题有图像,画图更费时。对一些自以为很好的题,有概括力或有特点的题也一样可以剪贴,可不仅限于错题。

b.在错题下面写上错解和准确答案,并注明错误的原因,如是属于解题规范类,只要在错的地方用红笔勾画出来即可,如单位写错,改正单位并用红笔在其下面画上线,这样就能在回看时一目了然,明白错误。如是属于第二类,这类错误最宝贵,它能让学生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对各种知识清晰化,须认真订正写出错解的原因,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如,概念不清,那么应同时注释正确的概念;易混淆的题,应同时附上为什么混淆和哪个混淆,同时在下边继续留出一部分空白,是为了回看时有新的感悟能随时记录;完全不会做的题,应在其题目下面写上老师对此题的分析讲解,记上解题的切入点、思路的突破方法、此题的技巧,同时列上详细的步骤及对此题的反思,同时要留一部分空白。这个过程很费力气,也很费时间,进程很慢,而且可能还会觉得比较困难或写不出错误的原因,开始可少写点,随着内容的不断复习深入及写多了,体会自然会涌上心头,同时通过找错误来源,逐步认清各种思维障碍对知识学习的影响,一定要认真地坚持不懈地做这件工作,你会发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纠错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要保证自己以后能看懂。

3.回看。

错题本收录后不是剪贴完就完事,应随时回看,特别是每个章节结束时,准备考试时应对本章节的相应错题进行浏览,并思考、反思。对第一类错题只要粗略翻过,主要看那些红笔注明处即可。第二类和第三类错题,则要认真翻阅甚至要重新再做一遍,同时在空白处可记录下回看后的新的心得或新的解法、思路。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当遇到相同的类型时,就能在脑中立即回应,避免了同样错误的发生。同时,应在综合章节测试前就应根据教师的测试范围把错解题再重新翻阅。如,测试《力和运动》时,就应把之前力的章节的错题和运动章节错题进行综合,当在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时,同样要根据相应的专题复习内容,对相应的错题进行专题综合回看。

4.再整理。

随着复习的深入,错题本内容会不断丰富更新,这时就应注意再整理,给错题本减肥。对一些反复看过多遍,且那些自己认真思考过,确实已彻底掌握,确认不会再犯错的错题,这时应用红笔在题号或题目上画上标记,再看时可以略过这些题目,有效地节省宝贵的高三复习时间。这样随着复习的时间不断延伸,错题本就会越来越“薄”.

5.交流探讨。

由于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每个学生的错误之处不同,错题本不尽相同,这时应通过交换翻阅,同样对别人的错误进行思考,取长补短,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类的错误,对于其中其他学生的不同见解及独特的见解,更应互相探讨请教,互相借鉴,互有启发,在错题中淘“金”.

总之,有效利用错题本就是查缺补漏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升华、类型化的过程,它能准确切中你的薄弱之处,是教师及资料所无法提供的,它是高三复习最有效的捷径,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见效。错题本的作用特别将在第三轮复习中看到与众不同的结果,有错题本的复习起来效率会大大得到提高,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吴纪。改变学习方式,获得更大发展.物理教学探讨,2002(20)。

曾健智。物理习题课的反思.中学物理,2002(08)。

文档为doc格式。

旅游文化创意中旅游业作用分析论文

摘要:

在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基础上诞生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以文化旅游、创意元素和知识产权为核心内容的新型产业形态,是我国新的经济形势之一,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行业范围与文化产业大致相同,但实质和内涵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需要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和认定指数体系,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因此,本文论述了文化旅游创意旅游产业及其产品认定的指数体系,为其产品认定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为近年新兴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形态,其运行机制和产品认定体系仍然没有发展完善与成熟。因此,有必要详细地论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诞生的基础,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其范围及核心内容,便于形成满足于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认定的指数体系。因此,本文简单论述了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及旅游产业,以及如何认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产品。

要想全面掌握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内容和实质,需要了解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及文化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才能更好的进行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新,提高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价值。

(一)文化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具有民族特色的强大文化可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国际影响力,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因此,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其本质就是文化产品化。

(二)创意产业。

顾名思义,创意产业就是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具体是指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的企业,以及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的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其根本观念就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例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就是这样形成的。通过创意产业的“越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创造性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社会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文化旅游是指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性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得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地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在旅游者文化需求的影响下,文化旅游逐渐形成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在各种文化旅游活动的旅行过程中,旅游者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文化名人遗迹和建筑、民俗及宗教等内容,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

(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需要转型的今天,结合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内涵与本质,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内容和实质。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在旅游者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的前提下,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以文化旅游、创意元素和知识产权为主要核心内容,发展成为当代的新兴产业,具有以上三种产业的特质和内涵。

二、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认定。

对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认定及创造性的衡量需要借助于创业产业的创意指数。创意指数不仅可以反映出创意经济与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关联度,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区域内创意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通过不同产业的重组与合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这些经济增长点不仅将某个行业和区域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也促成了个人或团体创意能力的产生。为了吸引创意人才、产生创意及刺激经济的发展,以人才、技术和宽容构成了创意指数体系。其中,人才指数和技术指数是比较重要的创意指标。

现在,欧洲、美国、中国上海、中国台湾与香港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创意指数体系。最先创定的创意指数版本是美国的3ts模型,人才指数以创意层次的比例来进行量化,技术指数则以创新指数与高科技指数组成。欧洲的创意指数体系结构与美国类似。中国香港的创意指数体系是以3ts模型为原型进行改良,是5c创意指数模型(包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创意成果与产出、结构或制度)。在5c模型中,“创意成果与产出”是直接由创意经济的总量与规模为量化的,其他四项则是影响创意经济的核心要素。中国上海与中国台湾的创意指数体系是5c模型的变化版本。

至此,结合创意指数和知识产权指数形成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评定要求的认定指数。这样组合形成的认定指数体系,不仅能够反映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意人才比例和高科技产业产量,也可以客观地衡量知识产权的数量,客观与合理地评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企业及其产品。

三、总结。

为了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应积极构建符合其发展需求的运行机制与认定指数体系,使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产品认定更为快速、合理、客观。本文笔者在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以及文化旅游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认定指数体系,并且分析西方国家的创意指数体系应用,举起内容改造并形成了知识产权指数,构建了满足于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认定指数体系,给予我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产品认定提出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秀金.旅游文化创意:载体与产业转型[j].社会科学家.,22(01):132.

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动手做”模式在当前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效果。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现阶段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新理念和新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下,物理教学的开展相对被动,理论性较强,教学形式中缺乏足够的实践性内容,久而久之,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就受到了诸多的影响。物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对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创新,真正地为提高学生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提供保障。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物理本身对于理论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关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作为一门具备较强探究性的基础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由浅入深地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配合有效的实践学习,更好地对事物和物理规律进行探析。本文对于“动手做”模式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现阶段,很多学生对于物理学习都缺乏足够的自信心,物理知识本身相对枯燥,并且初中阶段的某些物理知识给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对于一些概念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耐心的总结和分析,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一些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很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进而自身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对于学生学习成绩较为关注,并且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也主要以知识被动讲授为主要方法,学生处于从属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目标仅仅是为了满足对考试的应付,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长久以往,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耐心都会受到影响。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不能很好地被凸显,一些实践动手环节学生缺乏足够的参与机会,仅仅依靠眼睛进行观察,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受到影响,整体较低的参与度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外,部分学习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一些物理实践的组织效果不佳,实验过程中学生也很难得到全面的指导,实践动手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缺失。正是由于以上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动手做”模式也就成为了当前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应用的重点之一。

2“动手做”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动手做”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独实践的过程,更是对于动手和动脑进行结合,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和模式。通过“动手做”模式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通过动作来对于大脑细胞进行刺激,这对于提高学生神经信息网络发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阅读和视觉方面来说,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对注意力进行调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参与,并且以高度精神集中的状态来进行思考,而思考的过程可以保证头脑一直处于兴奋的思索状态。初中阶段,学生本身的求知欲望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其各方面意识也在不断成长,通过实际动手,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热情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证。

3.1通过对教学内容优化,为“动手做”模式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物理教学过程中,“动手做”模式的应用前提,是具备合理的教学安排,并且相关教学活动设计中对于实践操作进行了明确设计,确保学生动手机会充足。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形式进行调整,增加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其中对于知识的思考也可以实现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参与学习的需求也能更好地得到满足。例如,在苏科版教材中《力弹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导入案例,让学生对于基本弹力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的过程中,要增加相应弹簧测力计的应用,先让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解,并配合力的单位的概念,通过分组测量一些周围常见物体的重力,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掌握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来进行测力的操作;安排学生参与“橡皮筋测力计”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强化对弹力知识的学习效果。通过实际动手,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意识地进行思考,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自身的合作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3.2通过对教学情境设置,为“动手做”模式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参与积极性。

初中阶段学生对外界有着较强的探索心理,他们对于一些未知的知识和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兴趣。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这种积极心理,通过对教学情境合理设置,引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期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动手做”的活动当中。比如在苏科版教材《气体的压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对于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预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对一些大气压强的实验来进行验证。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这样的实验,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置在水槽中,若在顶端戳一小孔,水面会如何变化?学生会带着问题来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部分学生会认为水面不动,部分学生会认为水会向上喷出,而还有部分学生则会认为水面下降。不同的猜想,学生的思考切入点和方向是不尽相同的。对于学生这种疑问,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动手进行尝试,来对猜想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水面下降,最终内外液面相平的现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现象一目了然,教师再配合压强的概念和相关现象的讲解,让学生将压强知识运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能从中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和成就感。通过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这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3.3通过对教学结构设计调整,为“动手做”模式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执行支持。

教师在教学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通过合理的创新,让学生多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并且对“动手做”内容进行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初期,可以对于实验的命题进行安排,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对于实验的过程进行设计,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完成实验设计之后,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基本材料,让学生对实验中所需要的一些器材进行自主准备,锻炼学生创造力和应用能力。在完成前期准备之后,给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并且通过引导来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苏科版教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的过程中,关于“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改变玻璃杯到书本的距离,你看到的现象又有什么变化?”这个动动手的小实验教师可以安排到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时,作为奇妙的物理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为第四章的教学做铺垫。在学习到相关内容后,学生已经很清楚的知道了盛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由于之前的实验留下的疑惑,自然而然地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物距与成像性质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中,教师提供光具座、凸透镜、蜡烛以及光屏等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观察成像性质,记录焦距物距以及像距,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既真正参与了物理探究过程,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严谨的实验态度,在实验完毕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既有知识,引导学生用前一节中刚学过的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把成像的性质用作图的方法描绘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记忆,也同时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串接和延伸。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可以让学生自主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比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动手做”模式也能得到更好的推广。作为具备较强实践性的“动手做”模式,其应用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综合兴趣,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应用“动手做”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获得自主动手的平台,并且在一个更加科学的环境下对于物理知识进行探究,更好地实现自身综合能力方面的有效成长,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拉近。物理教师在“动手做”模式应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完善,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在实行教学改革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发生相应的转变。教师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则需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史料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史料的重要性,因而如何有效地发挥史料的作用来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史料的基本概述。

史料主要指的是研究历史和佐证历史的材料,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实物性痕迹,史料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和实物史料等三种。其中,文字史料主要是运用文字的形式来表现的,例如相关的历史文献以及涉及历史的诗词等都属于文字史料的范畴。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史料,使其和教学内容相适应。图片史料的主要是以图片为主,其种类是非常繁多的。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的结合使用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实物史料主要指的是文物等实体,其范围相当广泛,相较而言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比较少的。需要注意的是,史料要求如实地反映历史,因而教师选择史料的方式也非常重要。

1.对教材中的史料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历史教材也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历史教材中所使用的史料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研究选择出来的,不同的史料对教学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因而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史料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教师要了解史料的来源和前因后果,结合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的教学,从而在教学中能够更全面地向学生呈现历史。除此以外,教师根据史料所提出的问题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使问题更具针对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史料中发现更多的历史信息。

2.适当地增加课外史料来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是比较繁多的,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教材中的史料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外史料。史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确定所使用的史料以后,教师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整使其符合教学的需要。在应用图片史料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文字史料。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具有趣味性的史料,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提升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3.发挥地图等的辅助性作用。

通过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发现,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地图等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在讲授文字的同时辅以合适的图片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因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插图或者是地图,并结合文字进行授课,指导学生如何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发现,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历史教材中陈述很大部分都是比较枯燥的内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而史料的应用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应用不同形式的史料,设置趣味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收获自信心,这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是非常关键的。

2.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过去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按照教材来授课,对历史知识没有进行相应的拓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没有主动去思考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史料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自主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以外,在学习和研究史料的时候,学生的视野也更加广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历史。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忆那些历史知识,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对历史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教师在应用史料的时候,在历史教材史料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以及当前的研究新进展,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提设问题让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思考问题,得出最终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作用论文

一、利用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主要靠教师的激发,在讲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色彩鲜艳的图画给学生的视觉以刺激,内容新颖画面冗杂的图画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如《跳水》一文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先看图,并让学生在看图后提出自己达到问题:“猴子怎么会爬上桅杆的顶端?”“孩子为何走上横木的一端?他难道不怕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吗?”“甲板上举枪的这个人想干什么?”“这个走上横木的孩子他最终安全回到船上了吗?是如何得救的?”学生产生了这些疑问之后,他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内容,教师再顺着这些问题去点拨学生,学生便容易感知和理解课文。教师最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船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向他一样办吗?如果不是,你会怎样处理?”解决这个问题后,学生既掌握了课文中心,同时,也让他们得到训练-----如何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地处理问题。

二、利用插图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图中的表象,使学生学会审美,理解课文的中心。

有些课文,单靠文字的描绘,学生是无法理解内容的。如《故乡》中共有两幅插图,教学时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插图。第一幅插图描述的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碴尽力地刺去。”这幅图中描述的是一个天真活泼而又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而在第二幅图中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中年闰土的形象。--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是破衣烂衫,一双手又粗又笨,像松树皮,手里提着纸包和一支长烟管。这两幅插图中,我们教师可以问学生:“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变化?”(经济生活的艰辛和精神负担的沉重。)教师教学时只要提示学生这两幅图所体现的差异原因,学生便能心领神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利用插图理解优美的词句。

有些课文中的词语,如果不借助工具书,学生难以理解,然而如果借助文中的插图,则可以使学生便于理解。如《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众多,有些词语教师都难以完全理解,更何况学生。这篇课文中共有两幅插图,描绘了三个部分。如第一部分中的“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初绿,阡陌纵横…..”这句中的“阡陌纵横”一词便可借助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义。第二部分中的“这里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栉比,货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买卖兴隆。”这里的“鳞次栉比”可让学生感受理解鱼鳞和梳子,房子店铺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顺序地排列着,而“市招高挂”中的“市招”就如同现在商店的招牌一样,给学生庄庄严这样简单的讲解再结合插图加以指点学生就清楚明白。而在第三部分中的“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骑马的、乘轿的、购物的、叫卖的,……”而“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着两个词语只需指导学生看图中的人物,学生也就理解它们的意思了。

在《可爱的草塘》一文中是这样描写草塘美的:“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前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色,远一点的呈色,再远的呈色,一层又一层,茫茫的跟蓝天相接。”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学生一眼就能从图中直观地感受“鲜绿”、“翠绿”、“墨绿”草塘绿色的不同层次,理解了“茫茫”的意思,对于这些,学生品读得有滋有味,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利用画图让学生乐在其中。

让学生动手画图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乐在其中,如《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主持修筑铁路,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的隧道就需采用两端凿进法,八达岭的隧道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就要按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这两个隧道的简要示意图,教师点拨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在操作中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内容,让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五、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所谓说话能力,不是简单地说出图画内容,而是指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有组织地用书面语言把插图内容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当然,这种说话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长期不断的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从低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获得表达能力。

总之,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这些漂亮的图画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美丽。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作用论文

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一篇文章是由多种语境元素构成的,语境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也是文章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语文教学离不开语境创造。接下来笔者简单谈一谈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朗读创造语境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朗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部分。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语境创造方法。尤其是在诗歌和散文等的教学中,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语境,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背景、理解诗文含义。

二、通过表演创造语境的作用。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是故事或者小说性质的文章,这类文章的语境非常丰富,学生若想真正理解故事内容,就必须先要充分了解其故事时间、背景、人物等语境元素。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很多教师会采用表演的形式来为学生创造语境,即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各个人物来演绎课文中的故事,这种语境创造方法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词语创造语境的作用。

词语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词语可以为一篇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词语的意思也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语境的理解和对课文的记忆。

四、通过多媒体创造语境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工具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初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通过多媒体课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转换成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使原本枯燥的语境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无论是通过朗读创造语境、通过表演创造语境、通过词语创造语境还是通过多媒体创造语境,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因此这几种语境创造方法都非常值得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实践和应用。

网络数据在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史料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了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史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基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搜集并善用史料,引导学生去寻求历史本质,探究历史学习方法,以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培养其良好的历史思维。

史料是学生认识和重建历史的重要媒介,是了解历史信息的重要源头,离开了史料,历史学习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有效运用史料,不仅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历史本质,培养其探究意识,也是历史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立足课本史料、补充原始史料、直观展示史料三方面简述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能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立足课本史料,培养历史思维。

历史课本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现行教材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史料,这些史料内容翔实、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情境性、启发性等特点。教师应精心备课,认真做好课本中史料的选择,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把握好材料中所蕴含史实的逻辑联系,并掌握史料的学习技巧,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其历史的真实感。比如在教学《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教师可以对课本中提供的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发展状况等史料进行深入解读,展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联系课本设计相关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为世界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新课标下的历史课本以训练学生智力为基础,内容概括性较强,种类丰富,所选史料则经过精心编排,真实性强,是学生了解史料的重要参考。在施教中,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去解读课本中相关的文字、图片、图标,以有效掌握史料中的历史知识。

二、补充原始史料,拓展思维空间。

限于篇幅等原因,历史教材不能提供全部史料,然而在讲授过程中很多知识点,教师不能通过单一的理论阐述进行解释,因为只下历史结论而没有事实依据,这样的推理缺乏说服力,学生不仅难以理解、无从思考,而且会质疑结论的可信性。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估计到这一点,精密计划好应该在哪些地方补充史实内容,精心搜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史料来充实教材内容,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史实娓娓道来,做到论从史出,从而化解教学难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这一章节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战事的惨烈,补充了以下资料:致远号被日击沉后,邓世昌决心以身殉国,拒绝了他人的救生圈以及爱犬的帮助,带着满腔的悲愤和全体将士沉入海中。其后,光绪帝为他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誓壮海军威”的颂词。此时,邓世昌的悲壮形象就会深深感染学生,增强了学生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在讲授的关键处、学生理解的难点处,补充适当的历史资料,就像给学生搭起了一个梯子,有效帮助学生的思维和认识不断进入新的高度,不仅能学习到课标要求的学习内容,还能感受到历史的逻辑性和真实性,在感知中汲取有效信息,并培养其高尚的'品格。

三、直观展示史料,提高认知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史料,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对隐藏在历史表象下的规律不能够形成深刻的认识。如果所讲知识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难免会影响到学习效果。而借助直观教具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历史常识显得尤为必要,像录音、电影电视片段都是直观展示历史情境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利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红军长征的内容时,教师就采用了此方法。由于年代久远,学生所处生活学习环境较好,对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历经了多少艰难险阻,无法形成深层次的认识。假如教师能够将课前所搜集的图片、文字材料以及老一辈红军的回忆录,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让学生置身其中,犹如身临其境在雪山、草地中,那么学生将会对红军“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危险境地感同身受,从而对红军的艰难、长征的伟大产生深刻认识。实践证明,史料越直观可感,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越集中。初中历史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为学生准备尽可能直观的史料,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抽象的历史规律,提高其认识能力。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史学便是史料学”,并强调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史料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将会发挥重大效应,不仅能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意识和精神品质。由此,历史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发扬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史料优势,汲取精华,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

[2]刘燕.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法[j].考试周刊.2008(8).。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作用论文

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如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概念时,教材在认识数“4”时安排了“乘客排队上公共汽车”的插图。教学时可结合插图进行提问:“共有几个乘客在上公共汽车?谁排在第一?小朋友排在第几?”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数在表示数量多少和先后顺序时所代表的“基数”和“序数”这两种不同的含义。“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组插图的观察比较进行教学:插图中第一个集合圈里有2只杯子,就用数“2”表示;第二个集合圈里有1只杯子,就用数“1”表示;第三个集合圈里一只杯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虽然不要求学生说出“0”是空集的基数,但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绘制出实物图、线段图,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说图以及据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基本功,也是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插图中上、下两排图形一一对应部分,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从多出或少出的部分,认识到“多”和“少”的含义;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插图,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向小学生渗透集合、函数、统计等现代数学思想。教材大量采用直观形象的集合图、对应图等向学生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在渗透这些思想方法时,不能出现抽象的定义、名称,而只能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图形的观察,感受到这些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2+1=3”时,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渗透并集思想:一个圈内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用小圈圈住),然后把这两个圈用一个大圈圈起来,表示原来的2个小朋友加上新来的1个小朋友,一共是3个小朋友,使学生领悟到把两个部分量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通过如准备课中的“萝卜、白菜图”渗透对应思想;通过如渗透函数思想等。

四、通过几何图形的提前渗透,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教材编入这些几何图形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认数,数数、计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这些几何图形打下基矗例如,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的操作,既让学生学习了数的概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同时,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及早安排了几何图形认识的教学。如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这些几何形体教学与认数、计算和应用题教学同步进行,相互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五、充分利用插图中的美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对称性、思想性等美育因素。如“从卡片上剪下有关图形,按下图拼一拼。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通过孕伏,从实物图过渡到线段图。

随着学生认数范围的扩大和计算需要,实物图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须逐步介绍抽象性较强、适应范围更广的线段图。

新教材对实物图向线段图的过渡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实物图;二是趋于线段化的排列图(包括实物和几何图形);三是长方条图形;四是线段图。这样逐步孕伏过渡坡度小,易为学生接受。教学时,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好孕伏过渡的时机,做好从实物图向线段图的自然过渡和衔接。这样,学生学习线段图时就会爬坡不见坡,降低教学难度。

七、充分挖掘插图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编者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插图的形式,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插图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中的插图,有很多具有相当生动、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开学图”中有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教学生数五角星个数的同时,可告诉学生: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国旗上的四颗小星围绕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通过以上教学,把数学课教学与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插图中还有工人叔叔做工,农民伯伯种田,老红军讲革命传统,小朋友做好事等插图,这些都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时机,有机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但注意不要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作用论文

在我国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教科书与全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契合性,也对教科书进行了适当的改革,特别加强对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视,在语文教材改革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由于语文教学活动对教材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改后教材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插图问题最为明显,已经开始限制教学改革活动的发展。下面本文就对教材中插图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辅助。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作用论文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按照插图的类型能够划分为自然景观类插图、事件场景类插图、人物画像类插图以及事物说明和诗词意境类插图等等,不同的插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自然景观类插图主要以反映自然风光的'图片或者照片为主,与课文主体较为契合,如桂林山水、西双版纳的插图:事件场景类的插图主要用来还原真实的场景,辅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变色龙》一文的三幅对比画,借助对比突出文章的主题:人物画像类场景主要对单个人物进行绘画为主,一般用来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鲁迅的画像和病床上的保尔图画等,能够让学生对人物形象形成初步认识:实物说明插图一般是对课文实物描绘的印证,如凡尔赛宫的插图,可以加深学生对凡尔赛宫整体形象的印象:诗词意境类插图可以更好的展现出诗词的意境,辅助学生把握诗词的中心思想,如《归园田居》课文的插图。可见不同的插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合理设计和应用插图能够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新时期,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初中语文教材一般进行了重新编撰,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发现语文教科书中插图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语文教材在辅助教学活动方面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说,初中语文教材插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插图内容与课文内容存在不一致现象,无法有效辅助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如在人教版教材《次北固山下》一课中,课文内容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但是所设置的插图却是一搜帆船行驶在浪花翻卷的江面上,与”潮平两岸阔”一句存在一定的冲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其次,插图与人物形象不符,不注意结合内容对人物的衣着、表情等进行刻画,《孔乙己》一文中所设置的插图甚至带有喜庆和欢快的色彩,与文章内容不符,学生在插图中无法体会到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描绘和对社会冷漠的讽刺[2]。最后,与历史事实不符。课文的插图不仅仅应该与文本主题思想存在一致性,还应该尊重历史事实。但是部分教材插图却没有对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插图内容与历史事实存在冲突问题,极易对学生造成误导,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作用论文

在辅导学生结合插图领会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经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几乎是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这是因为在学习课文时,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就无意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由此可见,插图对语文教学大有益处。于是,我大胆进行了尝试,因势利导,让学生为没有插图的课文配画插图,用以辅助学生学好语文。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给课文配插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单纯地学习课文所难以达到的。

激发兴趣,再造想象。

心理学家指出:单调的劳动会使人产生厌倦的情绪;而创造性的劳动,会使人的兴趣与热情经久不衰。作为语文老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无生命无激情的“输入”,就容易使学生的头脑简单化、程式化,耽与思维。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有利于开发智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思维。

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在学生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给课文配上插图。再上课时学生带来了“驻守赤壁”、“黄盖献计”、“诈降”、“乘风前进”、“火烧曹营”、“狼狈而逃”等虽不成熟但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的插图。“驻守赤壁”展现了东吴的兵马与曹军隔江对峙,互不相让的情景,借助地图明了了两军所处的地理位置;“诈降”一图则贴切地表现了东吴所做好的袭击曹军的准备工作,例如船上扎的稻草人,以及船舱里藏的火药、硫磺等等;当船队乘风冲进曹营后,曹军抵抗不及,“狼狈而逃”,士兵们丢盔弃甲……学生借助手中的画笔,表现了自己读文后的理解,尤其是对课文里战斗过程,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明白地展现了全文的主旨。显然,这是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咀嚼、形象的揣摩、主题的领会,到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劳动的结果。这是一个深化认识,再造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与课文塑造的形象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形象共鸣,进而进行形象的补充和再造,使形象更为生动、丰满的过程。这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渗透的理解,也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不亦乐乎”的感觉和认识,对调动学生乐学语文极为有利。

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

教科书里有不少充满各种情趣的插图,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因为它蕴含了儿童的个性气质与文化修养,最能表现学生的审美情趣。从审美创造的角度而言,给课文配插图,学生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受到课文内在美的教育。学生从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到引起情感的渗透,再到感情共鸣的深化,逐渐进入情境,并显现于笔端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创作中产生美的愉悦感,从内心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的过程。

如让学生给古诗词插入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就是使学生一次次受到美的教育。《游园不值》中探出墙头的“一枝红杏”;《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诗僧志南的《绝句》中绵绵柔柔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枫桥夜泊》中对愁眠的“江枫渔火”等等,或娇俏可人,或潇洒泼墨,或萧萧瑟瑟,其情其意尽显于尺幅之中。学生这些小插图,使人感到其中蕴涵的深沉、含蓄、隽永之美。它们既表现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以及所展示的或柔婉或开阔的意境,沉醉于诗意浓郁的山水之中,又表现了学生对诗句主旨的把握,对其中蕴含诗意的领悟。应该说,它是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积极性的结晶。很明显,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是个工具,不过这个工具与锄头、刨子那些工具不同,语文这个工具本身长着好些东西,语文和思想老是长在一起,文道统一。”因此,教师不能把语文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只满足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我发现、创造能力。

让学生给课文配插图,只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课文是“主”,配画插图只是“宾”。让学生给课文配上插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并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作用论文

小组讨论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和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

一、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保障。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行合理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自责任,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保证活动顺利实施。

2、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有利于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讨论习惯,则合作只是空谈。因此,教师应利用小班人数少的优势,切实做好对学生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

3、团结协作的习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和创业都离不开团队合作。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自发形成的,需教师精心培育。在小组讨论时,要使小组学生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学生明白只有在每个组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才能获得成功。

二、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是支撑有效小组讨论的重要力量。

1、实施激励评价。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同学正面激励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讨论效果。在讨论中,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其中,让学困生得到教师最及时的帮助,让讨论中精彩的发言和智慧的火花得到最直接的肯定和评价。

2、实施多维、立体的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每次,教师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困”三种学生的发展目标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优良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讨论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表现”为主要标志之一,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凝聚力,强化组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进步。

相关范文推荐
  • 12-19 学习游泳心得体会(热门21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提高自我认知和进步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请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 12-19 幼儿活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培训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可以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近年来,幼儿运动活动培
  • 12-19 团队执行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中,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反思和总结所得到的一种个人感悟和体验。它既可以是对于某个具体事件或任务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于人生、职业
  • 12-19 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17篇)
    教案应当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清晰的指导。教案范文不仅展示了一年级教学的整体框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2-19 历史用地申请书版(精选21篇)
    撰写申请书要注重细节,注意排版和格式,保证整体的美观和专业性。小编精选的这些申请书范文是经过认真筛选和整理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xx市人民政府:申请人:xx,
  • 12-19 推广环保倡议书(专业18篇)
    环保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行环保理念,从小事做起,每个人的努力都会汇聚成大爱。如何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我们可以从教
  • 12-19 服务品牌宣传方案大全(18篇)
    在服务月中,我们将注重细节,积极主动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下面的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成功策划和组织服务月活动的实践经验和方法。
  • 12-19 军官个人嘉奖事迹材料(优质13篇)
    事迹材料的撰写需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要求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准确。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事迹材料范文,看看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同许
  • 12-19 开学典礼校长讲话小学(精选23篇)
    开学典礼是学校向新生介绍学术资源和学习环境的重要平台。以下是学校领导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鼓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语词是我们的视野
  • 12-19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心得大全(21篇)
    读书心得是对所读书籍的内容、主题、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评价和归纳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读书心得的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