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通用14篇)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通用14篇)

时间:2023-10-14 20:12:13 作者:HT书生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通用14篇)

诚信是商业合作和市场交易的重要基础,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的关键。如何在社会活动中践行诚信价值观,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下是一些诚信相关的调查数据和统计结果,让我们一起看看现实生活中诚信的现状。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能够熟练的求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会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并画图。

2、在练习过程中,体验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求图上距离并画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请你根据数值比例尺:1:30000000,标出线段比例尺:

你是怎么想的?

二、基本练习

1、团结路的实际距离是1800m。

(1)量得团结路在图上的距离为4.5cm,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2)将这幅图的比例尺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2、七星瓢虫的实际长度是5mm。量出右图七星瓢虫的长度,求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课本第54页第3题)

三、对比练习

1、填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500001.8km

1:000450km

1:6000000015cm

(1)你是怎样求图上距离的?

(2)你是怎么求实际距离的?

2、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

1、篮球场长28m,宽15m。用1:500的比例尺画出篮球场的平面图。

(1)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课本第55页第10题。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反思与体会: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二

本单元主要包括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通过熟悉的事例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会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和刚刚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素材,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之后,对已经学过的三类统计图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目的,结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使学生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3.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统计表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三

第一课时:统计

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课本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了解统计在世纪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出示课本第106页上面的情景图。

提问:这是六(1)班同学进行课外活动的情况,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进入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条形统计图。(课本第106页)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提问:

1.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明确:

1.六(1)班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12人。

六(1)班喜欢足球的人数是8人。

六(1)班喜欢跳绳的人数是6人。……

2.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同学们喜欢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

四、讨论发现:

投影出示扇形统计图。(课本第107页)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试归纳其特点。

明确:

(学生分组讨论,各方阵代表回答。)

1.占30%。

2.从条形统计图上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从扇形统计图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7页的“做一做”。学生板书演示。

六、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五第1、2、3题。

第二课时:合理存款

教学内容:合理存款。课本第110、1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重点难点:

1.认真的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1.分别说明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及利息税?

2.如何求利息?

明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进入课题:合理存款。

二、展示学习目标:

巩固复习百分数,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储蓄的几种方法。(学生阅读)

1.存款。

按银行的规定:一般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种。定期存款一般期限为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四种。按国家规定都要缴纳20%的利息所得税。

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单位:年息%

存期利率

零存整取

存本取息存期利率

整存整取三个月1.71一年1.71

六个月2.07三年2.07

一年2.25五年2.25

二年2.70

三年

3.24

活期利率0.72

五年3.60保值贴补率0.00

2.教育储蓄。

3.国债。

四、讨论发现:

出示例题:妈妈准备给儿子存1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怎样存款收益最大呢?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分组讨论,哪种方案实得利息高?

如果选择定期储蓄存款,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存款方案

方案一:先存三年,再存三年

方案二:先存一年,再存五年或先存五年,再存一年

方案三:两年一存,存三次

3.你能给妈妈提出什么建议?你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

各小组汇报

定期储蓄

存款方案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到期收入

1

2

3

……

五、巩固练习:

王老师有现金3万元,要定期存入银行,存两年,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分别计算每种方案到期后的实得利息。

存款期限年利率

一年定期2.25%

二年定期2.70%

三年定期6.24%

五年定期3.60%

利息税20%

六、作业安排: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年利率3.33%,到期缴纳利息税5%。

银行存款定期三年:年利率5.40%,到期缴纳利息税5%。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年利率5.74%,到期不缴纳利息税。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四

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其理解

难点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其理解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卡片。

教学基本思路

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板书设计

计算法则:

1、——

2、——

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分类整理

三、分小组活动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把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1口算(出示题)

师:开火车说答案。然后分类。

生:a加法、减法

b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根据学生的分类板书

2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3、师总结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师生共评

比赛算题,看谁能全做对。

做课本的105页1、2集体订正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五

课题no.3-5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在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之后由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巩固知识。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39-p40页

2、直接写出得数。

3、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杨树比柳树少。

2)、柳树比杨树多。

二、合作探究:

例1、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比航模小组多,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要求:1)、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2)、用方程和算术方法两种方法解答。

小结: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关键是:

要点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还要看清所要求的问题与单位“1”的关系。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商店运来彩电150台,(),运来空调多少台?

1)、空调比彩电少,列式是()。

2)、150除以(1-),条件是()。

3)、空调比彩电多,列式是()。

4)、彩电比空调多,列式是()。

2、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是的,求这个数。

2)、与的积再除以,商是多少?

3)、的倒数的3倍减去,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3)、一筐苹果的是16千克,吃去这筐苹果的,还剩多少千克?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六

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却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正、反比例的意义。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

(4)海水的出盐率一定,晒出的盐和海水重量。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1)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二)新课

(1)用以前方法解答。

(2)研究用比例的方法解答

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使一定的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系?

能不能利用这个关系式列比例解答?

解比例,同学自已完成,及时纠正。检验。

改变例1中的条件和问题

1、以前的发法解答。

2、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

3讨论结果填书上。

4小结: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就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来解答。

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知识整理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

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

基础练习

1填空

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

5/x=10/340/24=5/x

3、完成26页2、3题

综合练习

1、a×1/6=b×1/5a:b=():()

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

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七

一、导入语:

有人说,书中有颜如玉,有人说,书中有黄金屋,上一周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读《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同学们,你在书中找到颜如玉,发现黄金屋了吗?今天就请同学们把你们的颜如玉和黄金屋呈现给大家,让我们与你一起分享书中的快乐。

二、知识竞答:

首先让我们开始今天读书汇报会的第一个环节--知识竞答,请大家听好题。

1、最早的潜水艇是什么时候制造的?(19世纪)

2、在海底多少米以下能躲避暴风雨?(50米)

3、一个人最多能在水里呆多厂时间?(15分钟)

4、章鱼有几个心脏?(三个)

5、大西洋面积多少平方米?(2500万平方米)长多少海里?(9000海里)平均宽多少海里?(2700海里)

6、培植珍珠必须把什么放入软体动物体内?(珍珠)

7、什么子弹能立刻把野猪立刻打死?(麻醉弹)

8、谁最早占领了南极洲?(企鹅)

9、“鹦鹉螺”号穿越了哪些水域?(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北两极海洋)

10《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谁(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

过度:那么,你了解凡尔纳吗?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进入本次读书汇报会的第二个环节--走近凡尔纳(生汇报)

走近凡尔纳

下面就请大家谈一谈你所了解到的凡尔纳(请生汇报)

四、走入书中

过度:同学们了解的真多,那么你喜欢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吗?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读书汇报会的第三个环节--走入书中(生汇报)

1、、感知全书: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吗?

2、感知人物:

(1)同学们概括的很好,谁来告诉大家书中有几个主要人物?

(2)一周以来同学们随着书中人物一同环游,一同探险,一同惊讶,早已和书中人物心心相印,成了好朋友,那么你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呢,让我们移动鼠标点击你所喜欢的人物,并结合书中的事例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生汇报)

3、感知惊险篇章

我们在跟随书中人物一起环游的同时,也和书中人物一起被海底精彩的世界所震撼,被惊险的场面所震慑。今天终于有机会倾吐心中的阅读感受了,下面就请大家以“精险场面震慑我”或“精彩世界感动我”为主题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也可以把你的阅读感受通过读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

过度:惊险的场面让我们惊魂未定,惊彩的世界让我们瞠目

四、与凡尔纳对话

下面请同学们以“凡尔纳,我想对你说”为题谈一谈你心中的感触。(生汇报)

[海底两万里读书汇报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八

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重点分析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难点分析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具准备能够引起回忆的物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聊天回忆,引入话题

二、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2.师生确立交流对象与线索:

a、初次见面时的印象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等。

b、相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双方是怎样处理的。(注意把事情讲清楚、具体)

c、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组织分组讨论,组内交流

4.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评价交流情况1、听教师导入新课

3.师生共同确立交流对象与线索:

a、初次见面时的印象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等。

b、相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双方是怎样处理的。(注意把事情讲清楚、具体)

c、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分组讨论,组内交流

a、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b、相互评议,改进完善。

5.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a、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b、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口语交际三(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九

【教学内容】节约用水(教科书第7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现象;

2、调查水价,了解自己家庭每月用水量,学校每月用水量;

3、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

4、上网或阅读书刊,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情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一查“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出示缺水情境。(图片)

看了图你有什么想法?

2、地球表面约70%是水,为什么有些地区缺水还非常严重呢?

3、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有关淡资源缺乏的信息,交流时说明资料的来源。

2、听了刚才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节约用水

二、观察交流

1、出示统计图

练塘镇近几年日均生活用水情况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你发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3)你能预测今年的日均生活用水会有多少?

2、从统计图中我们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水量也迅速增长,但这些水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浪费掉的,请你说说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1)小组交流:

(2)各组代表交流

3、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真是不少,在淡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要让全社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要用具体的数据来唤醒人们。

4、展示课前实验

(1)各小组交流本组实验内容、方法及结果。

(2)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一个滴水龙头每小时浪费水()毫升,一天浪费水()毫升,也就是()升,一年浪费水()立方米。

(3)你家的每月用水量是()立方米,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

(4)学校有水龙头()个,练塘镇水价每立方米()元,如果学校里每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学校每年多支付()元水费。

三、总结建议

1、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这里又不缺水,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你说对吗?

2、让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节水的措施;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四、课后延伸

1、你准备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

2、以小组为单位,以“节约用水”为专题制作一份电脑小报。

新课标第一网

听课随想

我的反思与体会: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十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寻找隐藏在实际问题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2.在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与方法,在灵活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准备

一个盒子、4个红球和4个蓝球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想验证

我们曾经借助摸球游戏探究出许多数学的知识,今天我们还是借助这个游戏,进行抽屉原理的学习。

师:如果这位同学再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在这我想渗透球的颜色一共有两种,如果只取两个球,会出现三种情况:两个红球、一个红球一个蓝球、两个蓝球。如果再取一个球,不管是红球还是蓝球,都能保证三个球中一定有两个同色的。想把难点分散一下)

师:如果老师想这位同学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

1.想一想,摸一摸。

师: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动手操作试一试,验证各自的猜想。

2.说一说,在比较中初步感知。

请一个小组派代表概括地汇报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其他小组有不同想法可以补充汇报。汇报时可以借助演示来帮助说明。

这里可能是产生碰撞和质疑的主要阵地,这里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空间和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碰撞质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师:为什么至少摸出3个球就一定能保证摸出的球中有两个是同色的?

师:你能和前面学习的抽屉原理联系起来吗?

(准备好着三个问题备用,如果学生不能出现和抽屉原理联系起来思考的情况,用这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一会,再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请学生先和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应用前面所学的“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根据例1中的结论“只要分的物体个数比抽屉数多,就能保证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就能推断“要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分的物体个数至少要比抽屉数多1”。现在,“抽屉数”就是“颜色数”,结论就变成了:“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这里是让学生明确的重点和精华有学生能想到就更好了)

四、对比练习,感悟新知

1.说一说。把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多少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例题3的结论,直接解决“做一做”第2题的问题。

(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第1题。)

“做一做”第1题是“抽屉原理”的典型例子。其中“370名学生中一定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与例1中的“抽屉原理”是一类,“49名学生中一定有5人的出生月份相同”则与例2的类型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日问题”转化成“抽屉问题”。因为一年中最多有366天,如果把这366天看作366个抽屉,把370个学生放进366个抽屉,人数大于抽屉数,因此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两个人,即他们的生日是同一天。而一年中有12个月,如果把这12个月看作12个抽屉,把49个学生放进12个抽屉,49÷12=4……1,因此,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5(即4+1)个人,也就是他们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十一

吴兴区学校(幼儿园)具体课时备课表(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百分数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纳税第8课时/共9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重点:税额的计算。

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2.什么是税率?

二、新授

1.阅读p98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有关税率的常识: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效果有差别,又由于国家为了保护和扶持某些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行业等,会减少这些行业的税率,因此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税率会有很大差别。如例5中说到饭店的营业税率是5%,而审稿费的个人所得税率就是3%。)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纳税

应缴税款=应纳税金额×税率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学习、宣传税法知识。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数学思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十二

课题no.3-6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43-p44页

2、填空。

1)、比的书写符号是()叫做()。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比的各部分名称。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4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

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例3、讨论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8=215:()=

要点提示;已知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中的任意两项,都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求出第三项。

三、学以致用:新课标第一网

1、读一读,写一写。

5:3读作:10:11读作:

35比36写作:55比39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

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

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

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所用时间比是():(),比值是()。

8)、360千克与0.84吨的比值是();40分钟与时的比值是()。

3、判断题。

1)、比的前项不能为0。()2)、a:b的比值3:1。不是()

3)、3km:4km=km()

4)、甲数:乙数=5:2,则甲数是乙数的2.5倍。()

5)、小明和哥哥去年的年龄比是5:8,今年年龄比不变。()

4、求比值。

0.8:1.660米:70米

1.5吨:1.2吨9:8:

四、解决问题:

1、求比的未知项

4:()=0.5():12:()=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十三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具有下面的特点:

一、在教学新课时,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直接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倒水实验,而是通过师生交流、问答、猜想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渴望。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实验就兴趣盎然。

二、在实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以实验要求为主线,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制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但是,这节课学生是在教师预设引导中探究。为什么要学的疑念,怎样学的策略,可能还不够突显,与学生生活联系还不是很紧密的。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都有待探究。

【2】

六年级的学生对立体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圆锥体和圆柱体的联系和区别,引出圆锥体的特征,进而分散了难点。在讲授体积公式时,我设计的实验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就可以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很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动手制作圆锥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自主探究圆锥体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了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境,把教师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节课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感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操作,有独立的思考,有小组的合作学习,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像,使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知识,发现规律,实际应用,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新课标教学案例分析篇十四

复习内容:

四年级、五年级教材中的《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间隔现象、简单搭配、排列现象、简单周期现象和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四、五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数学无处不在,在同学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我们又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找规律》的一些知识。

二、复习整理

1.间隔现象的排列规律。

植树现象:

(1)两端都种,间隔数+1=棵数

(2)两端都不种,间隔数-1=棵数

(3)如果一端种,另一端不种,间隔数=棵数

在首尾相接的封闭排列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类似的现象还有锯木头、爬楼梯等。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要求需要多少棵树苗,先要求出这条公路有多少个20米,即先算出间隔数。因为是在公路一侧从头到尾种树,所以杨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2.简单搭配、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师: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搭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路线选配用符号表示,有顺序地思考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想法。

3.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师:通过观察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计算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因为北京奥运这四个字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把每4个字看作一组,244=6组,没有余数,说明第24个字是第6组的最后一个字,也就是运字。(同理分析第2个问题。)

4.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师: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出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从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画图、列举、计算都是常用的策略。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交流想法。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课前思考:

现在进入到复习阶段,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本身知识的缺乏,就拿孙老师所说的间隔问题。这是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而且也有一定的规律,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好。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在练习中遇到这类题型,知道是间隔问题,所以我去请教了任教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我一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一直要发现问题才想去解决问题。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关间隔问题的求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是一脸茫然。孙老师本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一下。

课前思考:

在6月3日与5日的会议上,朱红伟老师与苏主任都谈到了在检测中要对《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个内容需要检测,检测的难度限于例题与试一试,我想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可能化时比较多。看了四~六年级的教材,其中替换、倒推是解决问题策略中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图形的平移规律是找规律中不太用,学生可能已经遗忘的知识点,否可以补充一些五六年级这两方面内容的例题,在讲解分析例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建议将这两个内容花一课时时间复习。

课后反思:

有关植树问题较之前相比,很多学生都能掌握,但在做巩固练习第一题时有一小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对,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题求的是间隔数而不是通常求的棵数再加上在公路的两边都种月季花,所以一部分学生没能转过弯来。

在巩固练习第3题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这一条件去掉,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从这节课的复习情况来看,找规律的知识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聚成培训心得感言(汇总8篇)
    写实习心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回顾实习的点点滴滴,以提供一种参考和反思的机会。在写培训心得时,可以参考一些范文,通过借鉴和比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聚成培训心得感言
  • 10-14 最新小学六年级爱国主义演讲稿(大全15篇)
    开学典礼是学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环节。小学生演讲稿范文: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让自己的人生舞台更加精彩。小学六年级爱国
  • 10-14 2023年爱护环境的校园广播稿(大全8篇)
    参与竞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竞聘中,我们应该展示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决策能力,以证明我们适合具有管理职责的职位
  • 10-14 2023年欢庆公司年会活动方案设计 公司年会活动方案(大全10篇)
    在进行调研之前,我们需要编写一份详细的调研方案,以确保我们的调研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营销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欢庆公司年会活动方案设计篇
  • 10-14 最新医药电子简历弄 医药代表的电子简历(实用7篇)
    发送条据书信时,我们需要确保信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避免信息泄露或被篡改。在撰写条据书信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幽默或讽刺等不适当的表达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条据
  • 10-14 泡泡画的教案 幼儿园泡泡教案(汇总19篇)
    初三教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阅读以下四年级教案范文,大家可以了解不同教学目标和方法的选择。泡泡画的教案
  • 10-14 2023年高等学校毕业班主任评语 毕业班班主任评语(模板19篇)
    决议是一种明确的意志表示,表达了个体或组织对于某一事物的坚定决心和努力方向。决议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当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权衡各种因素。高效的决策
  • 10-14 2023年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优质14篇)
    教案还应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有效的参与。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高一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小编整理了一些教案的详细讲解。一年级我多想去看
  • 10-14 最新大学毕业写给老师的感谢信(优质17篇)
    通过遵守文明礼仪,我们可以传递出尊重他人、注重公共秩序的正能量。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在虚拟社交平台上表现出文明礼仪的风采?文明礼仪是社会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
  • 10-14 最新教育宣传标语学校篇(精选17篇)
    范本不仅仅是一篇好文章,更是一种经典和典范,它代表了一种写作的高水平。在编写范文范本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典型的案例和实际情境,使作品更具可读性和可信度。接下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