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小学数学教案表格(实用8篇)

小学数学教案表格(实用8篇)

时间:2023-09-26 06:54:50 作者:飞雪 小学数学教案表格(实用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表格篇一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4.4(2)45÷2.5

=(100+1)×4.4=(45×4)×(2.5×4)

=100×4.4+1×4.4=180×10

=440+4.4=1800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2.5(2)3.2×12.5×25

(3)(44×4)×25(4)999×9

小学数学教案表格篇二

1、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杂乱地贴出动物头像)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创设情境,复习分类统计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小动物头像的场景中进入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1、收集整理数据

(1)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看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

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小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者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用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并启发学生用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通过刚才的比较,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5、填写统计表

看着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组织练习,统计文具

1、用先记录的方法,统计一下小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欢的方法把每个人的文具数记录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组的文具数量。

小学数学教案表格篇三

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102×(40+5)

=100×45+2×45=102×40+102×5

=4500+90=4080+510

=4590=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864+2336

=32×100=3200=3200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练习五第8题:学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3.发展练习

练习五思考题,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先在小组中商量解决,最后全班反馈,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4.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表格篇四

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统计小组里的学习用品,寓知于乐,激发兴趣,发展认识,使数学归于生活实际。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选一项内容进行统计。

评价是《数学课程标准》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评价态度与情感的有机渗透,评价与统计的巧妙结合,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案表格篇五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小学数学教案表格篇六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发现隐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表格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3、这幅图里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用数学解决秋天里的实际问题吗?(提示课题:用数学)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主题图1

(1)、师出示图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左边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右边有两个小朋友在捉虫子)

(2)、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大括号,问号)

(4)、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就应该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怎么样?(合起来)

(5)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刚才那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几个学生说。同桌互说。全班齐说。

(6)师:谁能列一个算式?4+2=6(师板书算式)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指名学生说说

4、2、6分别表示什么?

还可以怎么列?

2+4=6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这幅图画了什么?

(2)、你能想到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了3个,还剩几个?)

(4)、这个数学问题,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把算式写在纸上,写得快的小朋友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并说说你的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反馈:7-3=4 7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去3,4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新知,拓展深化。

1、p47做一做

(2)用手势表示1:6-3=3 2: 3+3=6 为什么?

(3)看懂蝴蝶图,说图意,1:5+2=7 7-2=5 2+5=7 7-5=2

小学数学教案表格篇八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教学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