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乘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优秀16篇)

乘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优秀16篇)

时间:2023-11-08 17:47:08 作者:梦幻泡 乘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优秀16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不断修订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研究成果和实施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借鉴。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设计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并体会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本p56图是一条河流在枯水期的水位图。此时,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可用两种方法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法:观察画面,从实际问题出发,桥面高出平均水位12.5米,水面又低于平均水位3分米(0.3米),两段高度的和就是桥面距水面的高度。可得算式:12.5+0.3=12.8(米)。

第二个方法: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得算式:

12.5d(d0.3)=12.8(米)。

比较两个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另外,此题中进行了含有小数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新课的进行。

解法一:(-9)+11=2,2+(-6)=-4。

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解法二:-9+11-6=2-6=-4。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比较以上两种解法,结果是一样的,而解法二中的算式是有理数加减的运算。

议一议:p57议一议。

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回顾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用以进行有关小数的运算。计算如下:

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注意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的计算过程。

还可以这样计算: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以后,保留各加数的性质符号,去掉括号并把加号省略,而形成加减混合运算的简洁的形式。

例1计算(p58例1)。

例2计算:(1)(2)。

解:(1)。

(2)。

三、课堂练习。

1、课本p58随堂练习1、(1),(2),(3)。

2、计算:(1)(2)。

四、课堂小结。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我们知道风是有理数的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去运算。因此,我们可以把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以后,可以将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

五、作业设计。

1、p58习题2.71,3。

七年级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讲完这节课,我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学情和教材,编写的学案指导自学的方法具体,尤其是两个问题的设置将自学活动引向深入,课堂自学效果较好。其次,对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分析应多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这一点教师分析偏多,应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对题。再次,课堂检测过程中,学生板演出错后,应该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多数明白,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我不应该带着学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错点,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能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做题顺序步骤,这样“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最后,由于对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应该在练习结束后适当课堂小结,对照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心里有底儿,反思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以及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以便课下有针对性地练习。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是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上的,为以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做好准备。因此我在教学时直接引导学生回顾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说明运用这些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学会解答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样引入让学生觉得新知不新,没有学习难度。

本节课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采用自主探索教学法,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并重视对学生在计算习惯方面的培养。

成功之处:

一是借助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来。首先我请两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比较两名学生计算方法后,及时小结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同时一起算。要注意检查第一次约分后所剩下的分母分子是否还能约分,直到分母分子不能约分后才能计算。

二是精心创编计算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做,但真正准确率很高的学生却不是很多。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创编了一些具有典型特点、学生易错的.习题。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应用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计算时,要合理选择才便于计算结果正确,并形成合理利用运算定律进行运算的意识和掌握一些计算技巧。

三是重视计算习惯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时不仅注重训练学生掌握灵活的计算技巧,更注重要求学生在做每一道计算题时,首先不能把题抄错;其次要认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不能忽视书写格式。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课件。

一、复习导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2+8-1316-4+2116-4+21。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积占1/,杜鹃花的面积占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

(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

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计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算法预测

(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

(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初中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素质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四)美育渗透点。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下面是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练习题,请大家认真作答!

1)3+2-3=2)10-4+4=3)5+5-8=4)2+8-9=。

5)10-8+5=6)4+3-3=7)8+2-1=8)2+5-3=。

9)2+4-4=10)9-2+1=11)5-1+1=12)2+6-2=。

13)4-1+2=14)8-2+4=15)1+8-7=16)6-6+7=。

17)1+6-7=18)7-7+4=19)8-8+9=20)6+1-6=。

21)2+6-3=22)1+9-3=23)10-6+3=24)5+3-2=。

25)4+4-1=26)6-5+1=27)2+5-1=28)4-4+1=。

29)6-5+6=30)5-3+5=31)8-8+3=32)9-8+2=。

33)3+5-3=34)5-1+6=35)5-4+5=36)8-5+4=。

41)2+7-1=42)3-1+6=43)9-6+3=44)7-7+7=。

45)4-3+5=46)3+4-5=47)6+2-3=48)6+3-3=。

49)5+5-5=50)8+1-3=51)2+8-2=52)1+1-1=。

53)2+8-5=54)7-3+4=55)10-8+8=56)10-7+5=。

57)4+6-2=58)6+1-3=59)7+1-7=60)4+2-6=。

61)7-2+1=62)1+2-2=63)9-4+2=64)4-2+5=。

65)3+7-4=66)4+5-1=67)6-1+4=68)3+6-6=。

69)5+1-5=70)4-2+2=71)7-6+3=72)3+2-1=。

73)7+3-5=74)3+3-6=75)9-8+7=76)8+1-6=。

77)9-3+3=78)8-8+1=79)6+4-5=80)1+4-5=。

《乘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十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乘加(减)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后算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制作课件(泰山风景图片,购票情景图,司机付费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课件展示泰山风景的图片,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由此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课件演示坐车来到山下的图片)。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进山的入口处,如果你是我们团的导游,你想知道什么呢?

(板书: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我准备这样设计:

活动一: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关注学生能否找到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算法。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并把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清晰条理性。)。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再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教师总结,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二:

(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图片)。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从司机的语言和木牌上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教师继续追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应找回多少元?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鼓励学生到黑板上板书自己的算法,并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三:

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都是先算乘法。

教师继续提问: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巩固运用,自我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

1、110页第2题。

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并选出两道做在练习本上。

2、火眼金睛辨对错。

自主练习第3题。

3、自主练习第4题。

(四)总结评价。

附: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教案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或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难点: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50-30-6=42+8-30=。

78-40-6=52-(12+8)=70-(18-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出示例368-29+51=。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第一种虽然最后得数是一样的,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是有错误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步忘了进位。第二种抄错了运算符号。导致最后结果是错误的。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的两道题。

(1)56+24-30=(2)67-34+39=。

指名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对第(1)题的第二步能自觉用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

2、出示例472-(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两道题。

(1)32+(55-46)=(2)76-(13+42)=。

订正时,提问:

(1)第(1)题有简便写法吗?为什么可以写成。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在书上填数。

2、对比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

81-52+4870-(23+35)。

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2)口算下面各题。

55+30+856-3+9。

42-(8+34)81-7-70。

35+(10-6)74-(80-6)。

由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得数。

3、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第(1)题错,第(2)题对,遇到小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用简便写法。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第5题和第9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加减混合式题(不带小括号和带小括号的)及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用竖式计算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因此,采用由学生试算,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中的良好习惯。但对有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有的没有简便写法,有的有简便写法,这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例4时,先放手让学生试做,根据学生试做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没有简便写法。

紧接着安排“做一做”的两道题,其中第(1)题由于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有简便写法,什么情况下则不能。在巩固反馈环节时,采用判断的形式加以巩固。这样安排,突出了这节课的新知识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的能力。

复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练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好小数加、减法的法则扪混合运算。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1.口算:

(1)做练习四第6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时间4分钟。

(2)口算下列各题。

3.6+4.45.27+0.73o.44+0.562.91+o.09。

3.56-1.564.3-2.313.4-3.48.63-3.63。

提问:上面加、减的得数都有什么特点?

2、计算下面各题。

45-0.35+6.937.4+(5.96-3.86)。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刚才的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运算的?

小结: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三、简便算法练习。

1.做练习四第7题。

(1)让学牛做后两道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你能根据计算的结果说一说发现什么规律吗?

小结:小数连减时和整数相同,当一个数减去两个数时,如果减数可以凑成整数,那么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比较简便。

(2)口答。

下面哪道题可以用简便算法?为什么?

13.4-4.6l-2.869.2-1.86-3.14。

(3)让学生做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当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或和时,如果能在计算时把两个数凑成整数,可以先算出得数,再和另一个数相加或相减。

(4)口答。

下面哪些题可以用简便算法?为什么?

13.25-(1.25-0.7)4.64-(o.95-o.38)。

73.4-(3.4+2.13)4.64-(0.64-o.28)。

结合其中可以简便计算的题,让学生说一说减去括号里的第―个数后,接着怎样算。并要求说明理由。

2.做练习四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口里的.数。

提问:这几道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和规律,

说明:应用第8题里这样的运算定律和规律,可以使―些小数计算简便。

3.做练习四第9题前四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在小数加、减计算里,如果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规律,使计算简便,也就是通过计算可以先使两个数凑成整数的,就要尽量用简便方法来算。

四、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四第11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是怎样思考的。

原来的这个小数是几位小数?

原来这个数应该是多少?

请大家算一算,正确的得数应当是多少?

六、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9题后两题,第10题。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周晓刚。

复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口算。

让学生做复习第7题.时间4分钟。

集体校对得数。

提问:你能说说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吗?关键是什么?

2.引入课题。

我们在学习了小数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还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1.整理运算顺序。

做复习第8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各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指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也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复习简便算法。

做复习第9题。

让学生分析、讨论每一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交流每一题的简便算法,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

三、应用题练习。

1.做复习第ll题。

让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答要怎样想。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复习第12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解答这道题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8题后两题,第9题,第10题。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周晓刚。

《加减混合》教案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加减混合教案

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口算。

计算。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小刚每月生活费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学生独立估算:800+600-1000=4000(元)。

大约节余400元。

实际算算,全班交流:

786+632-980=438(元)。

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960元的洗衣机,要攒几个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60-438=522522-438=84三个月。

438+438=876960-876=84三个月。

加减混合运算(不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怎样?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今天,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17、118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一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4、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难点:采用一次通分时,能正确求出三个分数的最小公分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的表格。

(l)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一般如果每项都是异分母分数时用一次通分计算简便。在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2)请学生列出算式: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教学反思: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知道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2 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

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

六、

相关范文推荐
  • 11-08 两人合资开店合同(热门15篇)
    在未来某个时点发生纠纷时,合同协议可以作为法律依据进行维权。如果还对合同协议的签订程序和注意事项有疑问,可以参考下面的范例进行参考。合伙人:甲(姓名),性别,×
  • 11-08 软件销售合同税率(通用17篇)
    销售合同的履行需要买卖双方共同遵守合同约定,按时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接下来是一些优秀销售合同的案例,希望能为您的销售工作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甲方(卖方):住所
  • 11-08 学期计划大学大一(汇总23篇)
    学期计划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和补充,避免学习拖延和因时间不足而导致的学习质量下降。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写学期计划,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范文,
  • 11-08 教学工作心得体会发言稿(汇总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下面是一些写作工作心得的例子,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近年来,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深感自己
  • 11-08 费用报销申请书范文(14篇)
    更多申请书要求我们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背景、教育经历和相关技能。阅读一些优秀的申请书范文,可以拓宽我们的写作思路和角度。我是一名退休职工,名叫,于年退休。退休前
  • 11-08 幼儿园毕业典礼老师主持词开场白(热门21篇)
    毕业典礼是学生与老师、同学们共同庆祝的时刻,充满了温馨和感动。希望下面这些精选的毕业典礼总结范文能给你们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思路。缪:亲爱的爸爸妈妈们。王:可爱的
  • 11-08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优秀16篇)
    调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我们发现过重的课业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近年来,空气污染非常严重,
  • 11-08 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总结与反思(热门20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的整体概括,可以帮助我们在下次活动中做出更好的决策。以下是多个优秀活动总结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为大家的活动总结提供一些灵感。
  • 11-08 小学六一节主持词范文(18篇)
    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我将担任主持人,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我们也邀请了一些行业领导人参加,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甲:敬爱的老师们!乙:亲爱的同学们!齐:大
  • 11-08 体艺活动方案小学(汇总21篇)
    活动方案是对活动内容、形式、时间等进行详细规划的一份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活动方案参考,供大家参考借鉴。"七彩乐园欢乐童年""六一"是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