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爸爸和我反思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优质10篇)

爸爸和我反思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优质10篇)

时间:2023-10-10 23:25:55 作者:梦幻泡 爸爸和我反思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优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爸爸和我反思篇一

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按照以上四个部分,依次阅读课文,来理解全文回顾历史,面向现实,呼唤和平的强烈愿望。

2、自己动手搜集一些有关战争的图片和资料,并结合你的理解数数自己的感受。

3、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搜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出一期简报。

4、文中对那位日本人是什么态度,为什么?结合新闻和报纸的'相关报道,了解现在日本人对战争的反省情况,并发表你的看法。

爸爸和我反思篇二

4.当然,由于时间关系和学生的具体差异,在拓展拓展延伸上有一些学生更多地处于被动状态,也不能让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把自己的资料参与其中,如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探索&8226;发现”栏目关于日本731部队揭秘后的观后感,又如看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事报道后的感想。

爸爸和我反思篇三

如果教师把课堂当作是自己展示的舞台,那么课堂上就不会有灵动的思维.如果教师不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你的课堂也就是你自己在唱独角戏.在本文中,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是相当简单的,重要的是文章两条线索。所以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为此,在课堂上,我利用时间的不同,来了解正在进行的事情是什么,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很清楚的明白了文章运用的插叙的写作顺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重点。

此外,本文中最精彩的一个亮点是,在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英子在毕业典礼中的想法:我们是多么喜欢长大,但是我们又是多么的害怕?这是作为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一个拓展延伸思维题。学生面对此问题,会有诸多的回答,但是却未必是积极的想法。教师必须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长大意味着什么?学生在学完本课后,都能感受到英子的父爱的伟大。所以学生的回答很让我感动:

一生说:我想长大,那样我就可以能够替自己的父母承担家庭的责任。父母为我们辛苦了一生,我要好好的孝敬他们。我也要自己好好的工作,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尽自己的一份义务。

……

学生精彩的发言,让我感到了通过这篇课文,他们在和英子一同长大了,虽然他们的言行不一,但是毕竟是一个孩子,自制力是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胜过任何的教育手段。只要教师抓住文章中对学生教育的切入点。无论从哪个角度,学生受到教育就是最大的收获。那么,教育的花朵就会长开不谢!

爸爸和我反思篇四

这篇小说的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因此,课前我划出课文主要的层断,上课时师先范读,学生再跟读,最后到个别读,效果还不错,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对自己的亲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写得而不露。”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父亲对“我”上学偷懒的惩罚,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那就是严厉但不失爱心,情节是: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不过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棉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来,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父亲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这些上课过程我都较好地处理了,也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另外的教学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文章的两条线索:一线是爸爸爱花,另一条是毕业典礼。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后者是画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对于线索的把握,学生较容易把握,但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亲情你们能谈谈吗?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学生虽然有个别发言的,但不够热烈,也就是说在拓展延伸这方面,老师引导的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从课文中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这样的口头禅说好,是否前面变布置,也许效果好些,假如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会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爸爸和我反思篇五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全部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文章。本单元的设计意在让孩子们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在心里树立起“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识,激起孩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单元第三课《蜡烛》和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所讲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二战期间。字里行间是对法西斯纳粹分子的批判和憎恶,对被侵略者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就拿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来说,在讲这节课之前,我深深明白,要想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文本,深刻感悟“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个中心,字词可以粗讲,语句赏析可以少说,但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去讲二战。有了这个想法,我开始搜集大量有关二战的资料、图片及二战期间法西斯的野蛮残暴行为,比如德国法西斯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最后解决”彻底灭种计划,日本在中国令人发指的“三光”政策,法西斯德国及日本利用所谓“囚犯”进行的毒气细菌实验等等。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历史画面,配上简单深刻的文字解说,图文并茂,这样既让孩子们有了感官视觉,又可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

作为语文教师,课文背景的深刻渗透绝对不可缺少!

爸爸和我反思篇六

在我们周围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教书瞎了一只眼睛,教语文又瞎了一只眼睛。而昨天,通过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课光碟,我心中不禁要说,这句话应该改一改了:教书让我们多了一只眼睛,教语文让我们多了无数只眼睛。由此可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是多么地幸福,新课程改革带给带给语文教学的冲击,碰撞是无可比拟的,下面让我具体谈谈看《亲爱的爸爸妈妈》光碟后的反思。

一、本节课教师上得一清如水

本节课教师课堂简明扼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心中一清二楚,课堂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三点:一、呈现资料;二、文章的主题;三、质疑。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线索分明,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轨迹清楚,轮廓分明。思路清晰是教课的基本要求,教学流程清晰,学生听起来心中才明白,才有可能积极参与课堂,才有可能积极思考。

二、本课教师充分启动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而智力发展的核心是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们的智力发展。本节课,教师可以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资料,然后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表对本文主题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发言、论说,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深深地进入了本课的意境,如果没有思维,学生能谈出那么精辟的言语吗?更精彩的是课堂后期,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交流--论说,可以看出有充分的思考,才可能质疑;有思考,才会论说。可见本节课充分做到这些。

三、本节课教师解放,充分享受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痛苦,悲伤

本节课,让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感到欣慰的是,语文课再也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相信他们,给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而让语文老师从滔滔不绝的讲课中解放出来了,老师在课堂上充分享受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痛苦,悲伤,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今天,通过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的教学,我深切的感受到,做一名语文教师真幸福。教室里,有那么多种生机勃勃的笑脸;有那么多张嘴巴向我们讲述着世界上最美、最真、最动听的故事;有那么多颗诚挚的心带领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走近世界,亲近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体验着快乐、幸福、痛苦、悲伤的人生杂味。

做一名语文教师,真的很幸福。

爸爸和我反思篇七

一直以来,老师想的最多的都是我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而不是学生想学什么。《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最好能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

亲爱的爸爸去世了,她的童年结束了。那时作者刚满十三岁,就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这是一篇童年的回忆,也是对童年的告别,就让我们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寻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迹。

本文主旨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显然“成长”是主题,“花”是为主题服务的,她的成长足迹就是通过花来体现。我们发现,在英子由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变成为一个遇事镇定的小大人的整个过程中,过渡很自然,因为每一次关键的成长都有“花”作为标志:

1、从爸爸对花的'悉心照料,我们似乎看到了他对女儿的呵护备至,女儿在爸爸的关怀下开始乖巧、懂事。

2、蒲公英的出现标志着英子已经能为家里出力了。

3、那朵戴在英子胸前的夹竹桃花伴随英子上台领毕业证书,也伴随她告别童年、伴随着她勇于面对生活――她已不再是小孩子了。爸爸的夹竹桃花落了,正是她成长的标志。

总之,全文借用“花”清晰地引出了一段段回忆,这正是英子成长的足迹。

解读“父亲”的形象:父亲是严厉的:我的赖床不起,父亲怒了,说话时用一个字命令,我尽管害怕,不挪窝时,“把我从床上拖起……抄起鸡毛掸子,藤鞭子在空中一抡……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最后狼狈的冒雨前去上学,这是动作和语言的描写。父亲又不失温和,我被打后,我颤颤惊惊地上学去,父亲竟给我送来了夹袄。父亲尤其爱花,哼着歌,浇着花,抱抱弟弟,摘一朵插在妹妹头上,有了父亲就有了欢乐。这是父亲爱生活,乐观的体现。父亲同时是善良的,为叔叔急得吐血。父亲更是我生活的引路人,正因为父亲的一次次鼓励,我不再稚嫩,面对生活不再胆怯,哪怕老高告诉我父亲病危时,我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挑起了责任,成长了。对于父亲在我眼中是可敬,可亲的。我是在爸爸的教育下才一步步长大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我就是爸爸结的果子,所以我长大了。

我们感受了父亲的真实形象,有优点,也有缺点,我爱他,也怨他。我们写母亲、父亲时,却是将他们的形象拨高,他们总是无私地付出,承受着苦难,高高在上,我们在仰望。今天,让我们也学会写写生活中的父亲,写写在成长中我对父亲的真挚的情感。这一课时,在探讨和朗读中,我和我的学生感受着父亲的形象,也体会着我的成长历程。

爸爸和我反思篇八

在本文中,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是相当简单的。但基于一个班级仍有少部分同学对课文不熟的情况,把学生导进课文之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文中写了英子和父亲之间的哪些故事?在文中相应的段落作一下标记。

学生回答得很踊跃,“我”和父亲的故事:a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b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c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自然而然地追问: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这样引出的?从而了解本文结构的严谨自然,插叙的用法及作用。

“知识是一个过程的结果,又是另一个过程的起点。”我总在想,一节课,是不该只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应该有外延。课文只是我们让学生感受语言,陶冶情操,培养文学兴趣的一个载体。所以,我试着想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会写生活中真实的父亲,并通过这篇课文喜欢上《城南旧事》,感受林海音的笔调,她的成长历程以及《城南旧事》所展现的风情人物。

在了解了本文的结构特色后,我给学生补充朗读了《城南旧事》的一些片段,并借欣赏课观看影片,从而鼓励学生课后读一读这本书。事实证明,在朗读声中,在电影中,感受了作者的语言特色,并喜欢上了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在童年中的困惑等情感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上第一课时时,正是周五,第二周周一再上第二课时时,发现许多同学已借着周末的时间在读《城南旧事》了。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在一篇篇的小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她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结束了。那时作者刚满十三岁,就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这是一篇童年的回忆,也是对童年的告别,就让我们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寻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迹。把这作为第二课时的导入。

在第二课时,主要解读“父亲”的形象。父亲是严厉:我的赖床不起,父亲怒了,说话时用一个字命令,我尽管害怕,不挪窝时,“把我从床上拖起……抄起鸡毛掸子,藤鞭子在空中一抡……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最后如儿狼狈的小狗冒雨前去上学床上打到床下,这是动作和语言的描写。父亲又不失温和,被打后,我颤颤惊惊地上学去,父亲竟给我送来了夹袄。父亲尤其爱花,哼着歌,浇着花,抱抱弟弟,摘一朵插在妹妹头上,有了父亲就有了欢乐。这是父亲爱生活,乐观的体现。父亲同时是善良的,为叔叔急得吐血。父亲更是我生活的引路人,正因为父亲的一次次鼓励,我不再稚嫩,面对生活不再胆怯,哪怕老高告诉我父亲病危时,我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挑起了责任,成长了。对于父亲在我眼中是可敬,可亲,可爱。其实对于父亲,作者在另外文章中写道:“他生性ai动,几乎无所不好,他爱喝酒,快乐地划着拳;爱打牌,至了周末,我们家总是高朋满座;他害肺病后,对于医药也很有研究。我听我母亲说,父亲在日本做生意的时候,常到酒馆从黑夜喝到天明,一夜之间喝遍一条街,他任性了。”我对于父亲,深爱着,但也是有着怨恨的。“他应该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使生命得以延长,看子女茁长成人。但好动的父亲却不肯好好的养病。他既死不瞑命,我们也因为父亲的死,童年美梦,顿然破碎。”

我们感受了父亲的真实形象,有优点,也有缺点,我爱他,也怨他。我们写母亲、父亲时,却是将他们的形象拨高,他们总是无私地付出,承受着苦难,高高在上,我们在仰望。今天,让我们也学会写写生活中的父亲,写写在成长中我对父亲的真挚的情感。这一课时,在探讨和朗读中,我和我的学生感受着父亲的形象,也体会着我的成长历程,并学着在随笔中表达“我的父亲”。

在随笔中,我发现了学生选材的不同,我想正是语文课另一个开始。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想因为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收获,有了习作上的进步,我也体会到了作为老师的快乐。

爸爸和我反思篇九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5

1、课文通过四个部分来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按照以上四个部分,依次阅读课文,来理解全文回顾历史,面向现实,呼唤和平的强烈愿望。

2、自己动手搜集一些有关战争的图片和资料,并结合你的理解数数自己的感受。

3、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搜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出一期简报。

4、文中对那位日本人是什么态度,为什么?结合新闻和报纸的相关报道,了解现在日本人对战争的反省情况,并发表你的看法。

爸爸和我反思篇十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基本主题是“成长”,而这篇文章则更是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作者“长大”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引导学生体验成长,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所以我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将课堂重点锁定在感悟成长上。

文章有两条线索,其实就是写了两件主要的事件,一是小学毕业了,一是爸爸过世了,这是作者真正告别童年,走向成熟的两个标志性事件,而那首告别的骊歌,就是文章的主旋律。所以,我要引导学生理解的长大的第一个内涵就是:人是在失去的感伤与痛苦中长大的。第二个内涵就是:长大就是意味着要承担责任。所以,我跟学生说,长大的味道是苦的,然而正是在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着美丽、体会着真情,并在承担与付出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以上是我对这篇文章结构和主题的理解,也是这一节课中我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在具体的课堂处理上,我采用了课堂讲解与“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前者重点解决课文整体理解的问题,后者则在于解决重点阅读的部分。这样设计的初衷是:

1、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方式,由教师引导变为平等探讨;

2、引导学生能学会站在作者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课文,感受细节;

3、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就课堂效果来说,我觉得这种方式有尝试的价值。上场的两个学生表现自如,应对得体,且能基本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说话,已经基本达到我的要求。但还存在一些漏洞,一是课前预习不足,学生对课文还没有达到十分熟悉的程度,讨论的过程中跳跃很大,学生难以跟上;二是读课文的时间过少,讨论难以深入细节;三是其他学生参与的环节少,自由提问的环节没能展开。

解决的办法是:

1、充分预习;

2、删除前面环节,直接用访谈的方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