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2023年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精选15篇)

2023年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10-13 18:52:14 作者:HT书生 2023年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精选15篇)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和评价指标,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下面是一份六年级教案,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一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愿意养蚕和关心蚕宝宝,萌发对小动物的爱。

各个生长阶段的蚕宝宝图;蚕生长过程图片;班里饲养的蚕宝宝以及其照片;人手一片桑叶。

一、谈话引出主题

最近我们班的自然角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在我们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了,你们知道是谁吗?(蚕宝宝)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先说一说,再出示图片)

(2)蚕卵怎么样能孵出蚕宝宝来?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可以用棉花把蚕卵包起来晒晒太阳就能孵出蚕宝宝来了。(迁移小蝌蚪的成长)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依次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在各个阶段的特征)

2.幼儿分批观察班里的蚕宝宝,等待的幼儿和小伙伴说一说蚕宝宝是怎么样慢慢变化的。

3.出示蚕宝宝的一生循环图,帮助幼儿理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桑叶以及蚕的用途

1.蚕宝宝喜欢吃什么?(桑叶)桑叶是什么样子的?(桑叶人手一片观察)

2.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3.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宝宝吃饱;帮蚕宝宝清理便便,注意卫生;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出示我们班养的蚕宝宝照片,激发幼儿去关爱蚕宝宝的意识。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二

1、明白萤火虫的特征,并用发光物模仿萤火虫。

2、仿照故事结构编故事。

1、"故事":调皮的光光。

2、手电筒。

3、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绍,1~10的数字卡数套。

一、结合幼儿用书,运用故事大书与幼儿分享故事《调皮的光光》:

1、提示幼儿注意故事画面的变化,猜想故事的资料。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让幼儿边看书边欣赏故事。

二、与幼儿一齐展开讨论,帮忙幼儿理解故事资料。

1、故事里有谁?说了什么事情?

2、你喜欢光光吗?为什么?

3、如果你是光光,会把发光的本领用在哪里?

三、见到说明萤火虫发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1、谁见过萤火虫?(如果有幼儿看见过,请他讲述他的经验。)

2、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玩"萤火虫找朋友"的游戏:

3、将幼儿分为数组,每组6~7人,当雄萤火虫。

4、将数字卡分给各组,每组数字卡的张数、数目相同;同时每组发一只手电筒。

5、拉上窗帘,关上灯,教师持手电筒当雌萤火虫,一明一暗地打光数下。

动作最快且正确的一组表示找到了朋友,请一名幼儿"飞"到教师身旁。

四、仿照故事《调皮的光光》的结构,创编故事《我的昆虫朋友》。

请幼儿结合个人的经验,想象一个自我与昆虫朋友的故事。

指导幼儿用画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做成一本自我的故事书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三

1、让幼儿经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一、自由探索

1、出示一个土豆

教师:这是什么?

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此刻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

(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二、引导发现

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教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明白的?

3、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要不你们就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6、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四

1、通过各种感官感受风并让幼儿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2、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重点: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难点:风可能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和预防风灾的办法

扇子 纸板 彩条 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一)、开始环节:

(二)、基本环节

1、 通过提问让幼儿说出风的特征

(三)、结束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你们了解风了吗?在知道了它的好处与坏处后,你们愿意和风成为好朋友吗?(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但认识了风,知道他有小、有方向,还学会怎样制造风,请你们回家再找一找资料,想一想,怎样才能将这些有害的风变成对我们有用的风,看看是不是又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四)、延伸环节

今天我们知道了风给我们带来好处,也能给我们带来坏处。风还会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现在在没张桌子上都有一个风车和一小筐材料。请你们选择自己认为可以用的材料,让风车转起来。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感受风的小、体验风的方向,由于风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事物。在活动前,我特地布置了任务,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寻找风的踪迹,让他们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获得风的初步概念,及相应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经验。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五

1、幼儿用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手指压的地方深深地凹进去。

(2)用手掌压的地方没有变化。

小鸡要过河,可是它的脚太尖,刚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鸡过河?

1、给冰上铺上 薄板,让小鸡踩着板过河。

2、给小鸡做一双大鞋,让它穿着大底鞋过河。

上下两张纸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迹。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六

1、感受身体某些部位的弯曲伸展能变化出大小不同的洞。

2、初步了解不同洞洞的作用并体验找洞洞,变洞洞的乐趣。

有洞的物品、玩具

一、什么是洞

(一)出示汉字"洞"

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这是山洞的洞、小洞的洞。

(二)理解洞的词义

1、出示一个花盆和一只垃圾桶

这里有两样什么东西?请你找找、说说这个花盆哪里有洞洞?垃圾桶的洞洞呢?

2、花盆和垃圾桶都有洞,但是两个洞有什么不一样?

有两种,一种是可以被别的东西穿过的洞,像花盆,可以让东西穿过。另一种是不能被穿过的洞,像垃圾桶是凹进去的,这个洞可以放果皮和纸屑。

二、玩洞洞游戏

(一)、找洞洞:在身体上找洞洞

1、请幼儿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有什么小洞洞?(鼻孔、嘴巴、耳朵)

2、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洞洞?并讲一讲这些洞洞有什么作用?没有它们能行吗?

小结:身体上的洞洞对我们很重要,要保护好它们。

(二)、手指变变变:师:今天请小朋友和老师玩一个手指变变变的游戏。(老师边念儿歌变带领幼儿做游戏)

一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条毛毛虫。

两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三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花猫。

四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花蝴蝶。

五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什么了?

引导幼儿观察后,说出望远镜。

(三)、用身体变洞洞

1、变中洞

1)幼儿个体想象、尝试

2)尝试选材料穿过中洞洞

_们小手围一围、小手小腰碰一碰玩具钻过去了。

2、变大洞

2)尝试用身体造洞。

试一试羊角球都能玩钻洞洞的游戏了吗?

_们两腿分一分、小手小脚碰地面羊角球钻过去了。

3、多人合作变洞洞

1)小朋友,你们也想玩钻洞洞的游戏吗?那么有什么办法让小朋友都能钻过洞洞呢?

2)尝试以合作的方式变洞洞

1、请两个幼儿一起变洞洞,带领幼儿一起数数有几个洞洞。

2、请三四个幼儿一起变洞洞,带领幼儿一起数数有几个洞洞。

3)说说,你们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变出大洞洞的

三、结束活动:

1、我们发现人越多变出的洞洞越多,那么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可以变出多少个洞洞呢?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试一试。

2、结伴用身体做山洞,边唱边钻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七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ppt《图形找朋友》、正方体、长方体、九宫格操作板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由形到体的变化过程。

小结:6个正方形可以变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探索,得出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的特征。

提问:你觉得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吗?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3.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长方体的组成

(1)正方体的朋友,需要找到6个密码才能出现。请你记住九宫格里闪动的图形和它的位置,找出密码。

(2)提问:密码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图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请你们拼出新朋友。

(3)认识新朋友---长方体。

提问:长方体的身体里藏着哪些图形?

小结: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是长方体。

(4)认识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小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4.游戏《送朋友回家》,巩固认识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

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朋友找不到家了,请按照地图上的位置帮它们找到家。(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将各种形、体摆放在幼儿操作板上)

5.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八

如何选材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我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考虑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否能充沛利用大自然、大社会的现有资源,是否容易获得幼儿动手操作的资料。现在正值春意盎然的时节,鸟语花香,万物复苏,一株株笋芽儿破土而出,于是我就充沛利用我们宁海的地理优势,把教育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大自然。带领幼儿上竹林看笋、跟笋婴幼儿比高低、做游戏、用小锄头挖笋等,让他们在竹林里自由探索、自主发现,使小朋友们有了亲身的体验,感性的认识,充沛体现了人与自然这种交互相融渗透的关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笋”这个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小朋友们已经去竹林认识过毛笋,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那回到课堂上,如何把浅层的经验引伸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上来呢?我设计了“笋”这个教学内容。

1、通过各种感官比较三种笋的异同,了解笋的基本特征、生长过程、用途等。

2、在经验讲述、观察比较和剥笋的过程中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发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目标中比较三种笋的异同,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小朋友们去竹林认识了毛笋,这里让他们比较三种笋,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考虑到我们班是从托班上来的,各方面能力比较好,让他们对三种笋进行比较,也是一种尝试和挑战吧!

第一环节:经验回顾

这里运用录像教学,把小朋友去竹林的情景拍摄下来,小朋友感到特别有趣,充沛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是通过直接感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里运用录像的动感画面,把语境和语言密切匹配进行表述,小朋友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协助。

第二环节:观察、操作、比较

凯洛夫曾说过:未满学龄的儿童,他们的知觉在许多场所下是直接与动作和活动相联系的。在活动中,我让每个幼儿选择一株笋,通过各种感官,和同伴交流、比较,从比较两株笋到比较三株笋,接着剥笋壳比较笋肉,让幼儿在多通道、多层面的参与比较中,使认识不时升华,解决了目标中的重难点。

第三环节:了解笋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我用展示实物和幻灯相结合的形式,给幼儿以直观的感受,这也是对中班幼儿学习特点作出的应答。最后是活动的延伸局部,我让幼儿用笋壳制作、讲述,把笋肉拿到食堂去烧,使课堂中未能很好深入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促使小朋友多方面的发展。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九

1.通过玩玩、看看等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水注喷高的原因。

2.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大胆探索的能力。

1.图片—喷水台

2.水盆、水、能舀水的容器。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自己选择器具来玩水。

2.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玩水的几种方法。

1.出示图片-喷泉,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喷泉)

你怎么看出来是喷泉呢?

(幼儿知道并说出水是向上喷的。)

2.怎样才能让水喷上去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尝试制造喷泉

教师:小朋友,你们来试一试怎样才能任谁向上喷呢?

请幼儿自由玩水,进行探索。

2.教师巡回观察,并记忆幼儿的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幼儿的探索情况:哪些幼儿想出了让水向上喷的方法,能使水向上喷。

哪些幼儿找不到让水向上喷的方法。

3.请幼儿演示怎样制造出的喷泉。

4.请幼儿演示不能制造出喷泉。

引导幼儿共同找出不喷水的原因。

1.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进行喷泉比赛,看谁的喷泉喷的高,并讲出自己喷泉喷的高的原因。

2.幼儿讨论如何让喷泉喷的更高。

3.请幼儿寻找合适的材料,制造出喷的更高的喷泉。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十

1.用动作表现蜻蜓的飞行姿态。

2.初步感知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

3.创编儿歌。

1."儿歌":《红蜻蜓》。

2.图画纸、画笔人手一份。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红蜻蜓》画面,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图上有谁,红蜻蜓在干什么?

--红蜻蜓飞累了,停在哪里?

2.学念儿歌《红蜻蜓》。

想象创作一。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线索展开想象:红蜻蜓还会停在哪里?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副画。

--请幼儿交流各自的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句式来概括表达。

想象创作二。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会在哪里做什么?。

--鼓励幼儿嘎那据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来创编儿歌。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十一

1、产生对小蝌蚪的爱护之情。

2、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掌握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重点:了解小蝌蚪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掌握小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

1、饲养的小蝌蚪若干。

2、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ppt

3、小蝌蚪成长的操作图片4套。

一、观察实物,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导入语: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歌曲进入活动室。

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到小河里来游泳了。小朋友请看,小河里是什么?

师:对,是小蝌蚪,小朋友请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幼儿观察放在活动室里的蝌蚪,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

1、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

2、什么颜色?

3、它生活在那里?

4、小蝌蚪吃什么?

5、是怎样游泳的?

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小结;小蝌蚪长着黑黑的大脑袋,细长的尾巴,圆圆的身体,生活在水中,吃水藻、水中的浮游生物、面包屑等。

二、观看ppt,探索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探索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问:小蝌蚪长大了变成谁呢?(青蛙)看:ppt2

小蝌蚪与青蛙有什么不同呢?(颜色、尾巴、腿、生活方式、游泳姿势)

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边放ppt边讲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卵ppt3 ――蝌蚪ppt4―――长后退ppt5 ――长出前腿ppt6――尾巴变短消失――青蛙ppt7。

象青蛙这样,及生活在水里,也生活在陆地上的小动物叫两栖动物。

2、引导幼儿排出蝌蚪变青蛙的生长顺序图。

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逐一出示,师打乱顺序,请幼儿贴在背景图上。

讲评幼儿的排图。

孩子们都排对了,看青蛙妈妈产下的卵――变成蝌蚪――先长出后退――再长出前腿――尾巴变短――成蛙(青蛙)――欣赏(变化过程ppt)

三、观看视频,模拟游戏,巩固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的认识。

玩法:师拿图片,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卵(幼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状)蝌蚪(幼儿做蝌蚪游泳状)长出后退(幼儿伸一伸后退,蹬一蹬),长出前腿(伸出胳膊作游泳状),青蛙(双手叉开,做青蛙跳)。

听音乐玩一次游戏。

四、探讨青蛙的本领,激起幼儿保护青蛙和爱护小蝌蚪的美好情感。

青蛙有什么本领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师小结: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捉害虫,保护庄稼,所以我们不要捉小蝌蚪和青蛙,不让坏人伤害它。我们今天捉到的小蝌蚪也要送到小河里,让它长大变成青蛙。

五、活动延伸。

变成青蛙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听音乐《小青蛙找家》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十二

球宝宝玩滑梯

球是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最常见、最喜爱的玩具。一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自由地玩球,无意间阳阳的球落到了滑梯上,球自然地从滑梯上滚下来,他大声地喊到:“我的球在坐滑滑梯呢!”孩子们都围了上去,把自己的球也放到滑梯上玩,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设计了《球宝宝坐滑梯》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玩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1、愿意参加探索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2、能合作进行探索活动。

3、初步感知球滚动的快慢与滑梯的高低有关、不同的球滚动的快慢不同。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1、经验准备:

孩子们对球已有浓厚的兴趣,知道球能滚动。

2、物质准备:

木板14块、积木若干、木棒、绳子、大小皮球、垒球、统计板。

3、环境准备:

家长、教师、幼儿共同收集不同的球投放在球类活动角。

探索一:球在不同高度滚动时的情况——

探索二:不同球在同高度滚动情况——讨论实验结果——延伸:玩球

一、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场地,导入主题。

二、球宝宝玩滑梯

1、探索:谁的球滚的快,为什么?

2、用图画方式统计探索结果

三、垒球宝宝和皮球宝宝比赛

1、探索:怎样比赛才公平什么球先滚下来,为什么?

2、统计探索结果

四、根据图形统计讨论操作结果

五、活动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球?

2、活动角:在玩中继续探索球的秘密.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十三

《小小染衣坊》

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4—5岁幼儿。

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

(1)是洋葱和茶叶渣。

(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

(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

做一做:制作染料。

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

(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

(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

(4)水的颜色变黑了。

试一试:给手绢染色。

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

(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

(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复三次。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的手绢变红了。

(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

(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

讨论分析。

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

(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

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

1、把植物性材料的收集记录填在表格里。

植物性材料

加工方式

染色结果

(幼儿用图画表示)

2、对材料加工方式的创新。

让幼儿自己讨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染料水,并通过实验,体会加工方式的可行性,记录在表格中。

3、对染色结果进行记录。

让幼儿对可以染色的材料进行颜色记录,对不能染色的画“×”表示。

染料和颜料都是用来着色的物质。我国是四文明古国之一,对染料的使用也特别早。我国在三千年前已经学会了从蓝靛草、苗草根和紫草里得到蓝色、绦红和赤紫色等染料。从植物中提取的染料,色彩非常优雅柔和。在日常生活中,可作染料的东西很多,如茶叶渣、苹果皮、洋葱皮等。有时我们为了使染色效果更持久、牢固,在染制过程中,加入“媒染剂”,如明矾、硫酸亚铁等。

此活动是利用植物染料给白色棉织物着色的活动,这里既要制作染料,又要用制作好的染料染t恤衫和手绢,这是幼儿喜欢参与的一项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可感知染料可以从废弃的植物中提取。该活动目标确定恰当,题目有新意,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从活动过程看,引题自然。教师从茶叶渣、洋葱皮等物引出做染料的想法、,并引导幼儿一步步完成制染料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既是副导者,又是参与者,整个活动幼儿与教师共同制作染料和探究颜色的变化,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最后请幼儿对其他蔬菜或水果的颜色提取进行实验和对比。

1、幼儿制作染料的过程要具体,怎样用植物渣制出染料的步骤要交代清楚。

2、将实验物放人锅内煮沸及放人明矾水中的过程主要由教师操作,实验物煮前和煮后的颜色变化可由幼儿做记录并进行对比。

3、用制作好的染料给手绢或t恤衫上色,这一活动应该是幼儿最高兴参与的活动。可激发幼儿的想像力,用各种方法染出各种图案,再把它装饰一下就是一件好看的工艺品。

4、“小小染衣坊”题目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染坊的设施,二是染衣坊里染衣服的着色过程,题目可改成“我用自制的染料染手帕”。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十四

1、通过尝试,发现转动塑料片能使小船开起来,而且转动的方向不一样,小船开动的方向也不一样。

2、在不断探究,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1、人手一只用筷子做的小船,一片小塑料片,蒸饭用的盘每组两只。

2、图片:有螺旋桨的小船。

一、介绍小船。

1、(出示图片)这是小船的什么?(螺旋桨)

它会怎么样?(它会转起来)

它有什么用呢?(螺旋桨转起来,小船就开起来了)

2、(供幼儿操作的小船)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小船,它是用什么做的?(用筷子和牛皮筋绑成的),另外,还有一张红牌子。

3、我们来玩开小船好吗?(将小船放入水中)

它怎么不动呀?为什么?(因为没有螺旋桨)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开起来吗?谁愿意来试试?(请个别幼儿自由摆弄,想办法让它开起来)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开小船,发现用小塑料片做螺旋桨能使小船开起来的秘密。

1、每个小朋友都去试一试,不能用手推,也不能用嘴巴吹,就用老师给准备的这两样东西,想想怎么样才能让小船开起来。

2、(集中交流经验)谁愿意上来试试,让我们看看你是怎么让小船开起来的。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他们的小船是往哪里开的。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开小船,发现塑料片拧的方向与船开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1、为什么有时候小船会往前开,有时候却往后退呢?再去试试,看看你会发现什么?(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发现塑料片拧的方向与船开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2、(巩固经验)你们来教我试试好吗?

四、幼儿第三次尝试,发现塑料片转的圈数与船开得远近的关系。

1、请两名幼儿演示开小船比赛,讨论为什么小船会开得有远有近。

2、幼儿自由结伴比赛开小船。

五、结束,幼儿继续自由探索,发现更多的秘密。

中班科学纸制品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活动准备: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气球若干。

2.幼儿记录纸6份,哭脸娃娃和笑脸娃娃若干,记号笔。

重点难点:1.通过猜测.探索知道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

之间的关系。

2.发现问题,能大胆探索记录。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激发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二. 基本活动

1.教师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然后进行提问。 教师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

教师以探索闯关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中并让幼儿记录猜测。

师: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幼: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记录纸并介绍(?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实验操。)

1.教师让幼儿在猜栏做好自己的猜测记录。 2.拿出材料让幼儿操作实验并在“小手”栏,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讨论。 4.教师小结: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种瓶子吹气球。

幼:幼儿自主回答

2.幼儿先记录猜测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表格,教师指导。

关系。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三. 幼儿再次探索,寻求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我们两次的实验结果怎么样?都没有成功是不是,现在你们是不是很失望,别急老师这里有个好办法。

2.出示幼儿表情贴纸,交代要求。 实验要求:1每个瓶子都要试一试。2认真做好记录3如果成功了别忘了找一找瓶子宝宝身上的秘密,并贴上相应的表情。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幼儿自主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气球吹大。

三.结束部分

1. 总结实验结果,提升经验。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教师总结科学经验。

师: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请你们来说一说。

幼:自主回答。

2.教师总结: 师: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了出去,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四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仔细观察一下记录表我们还有那一栏没填?老师这里有一根吸管把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们一起回教室去实验吧!和客人老师再见,带幼儿走出教室。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