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人力资源战略心得体会(模板5篇)

最新人力资源战略心得体会(模板5篇)

时间:2023-10-03 22:38:31 作者:雅蕊 最新人力资源战略心得体会(模板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力资源战略心得体会篇一

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论文范文

冶金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

摘要:绩效,是衡量一个企业改革成败和发展优劣的最根本和最主要的方法。在跨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钢铁产能正在不断地释放,然而就冶金行业而言,市场的回升依然步履艰难。过剩的供给、激烈的竞争、低位徘徊的价格,使得企业营销的微利时代远远看不到尽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最为困难的时期,通过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来保障和提高企业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绩效管理;激励效应

一、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特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企业战略的导向性。

企业战略是决定企业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正确的企业战略,可以使企业明确生产经营和改革的目标;可以培养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锻炼企业员工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高效处理事务的能力,使企业获得高素质、高文化的优质员工队伍;可以促进企业员工对相关项目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过将企业想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实现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企业、团队和员工管理的综合性。提高工作绩效是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无论企业整体、某个团队和每个员工个体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开展工作的。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绩效资源的计划协调、规范化管理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有力地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利于企业总体目标达成的行为。所以体现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综合性。

3.针对问题的协调性。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和多个过程。因为企业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不断,棘手的问题层出不穷,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就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分析,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便于减少和缓解各种矛盾,促进各类问题的迎刃而解。

4.激发人力资源潜能的创造性。

绩效管理是帮助个人与企业共同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员工能力的开发,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升。提高企业中高层人员的指导能力,使其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指导,通过提升干部职工的绩效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5.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中心的系统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力量,需要大量优秀的人力资源来支撑。要把绩效管理当作一个有计划、有准备、有指导、有沟通的系统工程,设计建立一套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中心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合理对接,认真对岗位分层分类,对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强化对过程的检查与监督,重视对结果的反馈与落实,以系统的有效运行来发挥其支持企业发展的实际作用。

二、绩效管理的pdca循环

既然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行规律必定遵循一个pdca循环和提高的过程。

1.p(计划)。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计划是管理的前提,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在过程开始之前,管理者和员工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要通过认真平等的沟通来达成一致,确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

2.d(实施)。

绩效管理的实施在于详细的辅导和良好的沟通。辅导和沟通是将绩效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绩效管理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实现良好的沟通必须对目标计划进行详细地辅导,把领导的意图向职工讲清楚,形成多赢局面。

3.c(检查)。

对绩效管理的过程进行检查考核和对管理效果的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如果这个环节的工作出现问题,将会对绩效管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定期有效的绩效检查考核和评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不足。通过差异化激励机制,奖励完成组织目标的积极行为和结果,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一定的约束;促使员工能力素质的自我开发与提高,改进存在缺陷的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更高的个人和组织绩效水平。

4.a(处置)。

绩效管理循环的最后一个过程是绩效反馈。无论是激励型绩效管理还是管控型绩效管理,都不应过于看重指标得分,而要侧重于员工的工作行为规范和工作积极性的激发,提高绩效考评的质量和效率,肯定工作取得的成绩,产生激励效应,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三、绩效管理的影响因素

为了实现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要搞清对绩效结果产生影响的几个因素。

1.员工技能。

员工技能是员工具备的知识水平、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属于个人的核心内在的因素。但是,员工技能是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潜能开发来提高的。

2.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当前所处的客观存在的时空条件。包括面临的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是不为组织和个人所左右和控制的因素。我们必须设法适应它、利用它。

3.内部条件。

内部条件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物质资源,也属于客观因素范畴,有有利的条件,也有不利的条件,但是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内部条件的制约。

4.激励效应。

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属于典型的主观因素。在对绩效产生影响的四个因素中,只有激励效应是可以改变和人为控制的。因为当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后,就会主动地学习和提高自身技能,积极地向领导争取完成任务的内部支持资源,并且主动去适应和利用外部环境,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

四、绩效管理提高激励效应的对策

激励效应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结果。通过对业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绩效低下者进行鞭策,来提高激励效应是绩效管理发挥效用的关键。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与公司战略发展一致的激励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是站在公司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的,所以激励内容必须体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只有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才能很好地提高激励效应。

2.绩效激励要有坚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做保障。

产生理想的激励效应,需要以坚实的企业管理基础为前提。首先,决策层应当重视绩效管理;其次,公司发展战略要明确清晰且组织结构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还有,要有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岗位责权明晰、薪酬体系公平、预算核算体系完备等等。

3.激励内容要符合员工需求。

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激励内容还是以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在满足员工低层次需求过程中,要注重某些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因此,激励内容既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现状,又要“以人为本”,注重每个员工个体的实际需求。

4.激励方式要有利于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在激励方式上,要保持个人目标、部门目标和组织目标高度一致,注重管理者和员工的互动和责任共担。鼓励员工自我能力培养开发和素质提高。组织应当相信和尊重员工,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内部资源。通过提高员工能力素质、激发员工主动性、积极性来实现员工个人绩效的最大化。

5.要慎重利用激励手段。

要充分考虑企业文化和员工心理成熟程度,在激励手段上既要有正激励,也要有负激励。正激励皆大欢喜,而负激励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所以想保持正激励和负激励的平衡使用,必须慎之又慎,切忌出现“走极端”现象。因为我们激励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员工,而是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之一,是站在如何激励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主动性角度,以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千方百计提高绩效计划的正确性、绩效辅导和沟通的可执行性、绩效考核结果和过程控制的平衡性和绩效激励的有效性。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熊小林,熊小平.新时代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新思路[j].今日科苑,(22):14.

[2]王绍杰.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9):140

人力资源战略心得体会篇二

编前语:企业管理的一切工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绩效,中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也曾经学习和引进过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理论经验,但是在实践中遭遇到许多失败和困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同样吸收和引进过西方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却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绩效奇迹。日本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与中国企业的绩效管理存在哪些异同?日本企业绩效管理的状况对中国企业以及日本在中国的三资企业具有哪些启示?是否具有中国企业值得借鉴的有效方法?让我们通过比较来寻找答案。

一、中日企业对绩效管理理论的认识

1.对“绩效”的理解。“绩效”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的对象,绩效有着不同的含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中国与日本企业的高层经理和员工普遍认为绩效是:结果+过程(行为/素质)和做了什么(实际收益)+能做什么(预期收益)。但是中日企业在这两项中的选择又有差别:43.9%的日本企业更倾向于将绩效定义为后者,57.5%的中国企业更偏向于将绩效定义为前者。可见,中国企业偏向于对直接的结果的关注,而日本企业却更看重于对个人素质和预期收益的评价和培养。

2.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很多人对绩效考核的概念非常熟悉,但对于什么是绩效管理却不是很清楚,甚至很多人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是从绩效考核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同于绩效考核。而现代的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连贯的过程、它不仅关注事后的考核,而且注重事前、事中的计划和控制,是由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考核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强调过程管理,其核心部分是绩效考核。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日企业高层经理均能认识到“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部分”和“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管理系统,绩效考核是一种考核手段”.66.7%以上的中日企业高层经理对绩效管理系统各环节比较了解。同时可看出,90%以上的中日企业高层经理都认为“绩效计划(目标)制定”对绩效管理的非常重要和必要。

2.绩效管理对组织战略和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绩效管理对于组织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绩效管理与战略相结合,是近年来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的显著特点,绩效管理已成为战略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中日企业高层经理普遍认为战略性绩效管理对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力“有帮助”,认识到了绩效管理对于组织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调查显示,中日企业高层经理普遍认为战略性绩效管理对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力“有帮助”,各占到86.1%和91.7%.

在被问到企业的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的结合度时,有58.3%的日本企业高层经理认为本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与战略结合很紧密”,而中国企业高层经理中认为本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与战略脱节”的占到50%.

二、中日企业对如何开展绩效管理的看法

公司的高层经理和hr经理对如何开展绩效管理的看法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推行。

1.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必要性。58.3%的日本企业认为“迫切需要”在本企业开展绩效管理,虽然有50%的中国企业同样认为,但还是有36.1%的中国企业认为“需要,但时机尚未成熟”,这可能是跟中国企业发展较晚有关。在关于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中日企业高层经理均认为“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只有少数企业认为“一般员工”必须参加进来。可见,中日企业均应普遍强化让“一般员工”参与到绩效管理的实施与推进中来的观念,让“员工”这一绩效的生产者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2.开展绩效管理的培训很重要。中日企业各有80.6%和91.7%的管理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实施绩效管理前,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具体实施培训时,日本企业更偏向于聘请“外部培训/咨询机构”来实施,而中国企业更偏向于请自己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人员来实施。

3.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周期。中日企业高层经理的观点不尽相同,日本企业看重制度的稳定性,认为应一年完善一次;而中国企业更趋于灵活多变一些,多数管理者认为半年比较合适,对于一个季度和一年的选择也各占一定比例。

4.绩效管理的推行和实施。中日企业的高层经理普遍持谨慎态度,认为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前避免一些不良影响,分阶段推进,逐步完善受到较多认同,而且均认为可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如:小范围试验后逐步推广,对直线经理、高层进行绩效管理培训,对绩效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应及时进行评价,绩效与奖惩应逐步挂钩等。

5.实行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日本企业员工最在乎公正原则,其次是公开透明、目标实现、发展和持续沟通;中国企业员工最看重公开透明、其次是持续沟通、公正、目标实现和绩效导向。

三、中日企业绩效管理开展的基本情况

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比如工作分析,都比较薄弱。日本企业的工作分析比中国企业的更薄弱:有35.7%的日本企业员工对“我在工作中有明确的工作职责”表示感觉“一般”或“不同意”,而只有14.3%的中国企业员工对此感觉“一般”或“不同意”.

日本企业主要集中采用“目标管理”(41.7%)和“关键业绩指标”(33.3%)为工具进行绩效管理,中国企业则采取各种方法为工具的情况都有,采用关键业绩指标为工具的企业稍多一些,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多种方法结合运用。同时,还有36.1%的中国企业准备引入关键业绩指标为工具进行绩效管理。

绩效计划制定好后,并不意味着后面的绩效计划执行过程就会完全顺利、不再需要沟通。持续的绩效沟通能让管理者与员工构建绩效伙伴的关系。中日企业在绩效实施过程中,一半左右的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均能保持“定期的绩效沟通”,但只是“偶尔沟通与辅导员工绩效”的企业也不少,中日企业各占到26.7%和34.1%.在这方面,中日企业的情况不相上下,基本相当。

绩效考核是对被评估者在某个阶段的工作和行为进行总结,管理者要依据绩效计划阶段所确定的标准和实施阶段收集的数据和信息来对被管理者在考核期内的绩效进行评价。中日企业在绩效考核实施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下:

1.绩效考核表。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时都做到了对“不同类别的岗位采用不同”的考核表。但是中国企业员工中有25%认为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对“所有员工都使用一样的表”.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认为企业目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得“大部分合理”,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企业员工认为“少部分合理”的比例高于中国企业,还有一部分员工认为“不合理”,这说明中国企业员工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评价高于日本企业。

3.绩效考核指标数据收集。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都认为企业目前的绩效考核数据收集“有一定难度”,但认为“基本没有难度”的比例也都不少。这类“有一定难度”的指标可能主要集中在无法量化的指标上,而“基本没有难度”的指标主要集中在财务类等可量化的指标上。

四、中日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运用情况

中日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后,大部分企业均能将考核情况用面谈的方式反馈给员工,但能做书面记录的中国企业比日本企业多,没有面谈的日本企业也多于中国企业。中日企业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主要运用在“发放奖金”和“薪资调整”上,而用于“确定培训需求”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只有少数企业,但同时,用于“上述全部”的中国企业要稍多于日本企业。中日企业的员工普遍认为如果自己工作出色,最希望公司用“加薪”、“晋升”等方式来奖励自己。除了期望物质激励以外,中日企业各有38.1%和34.5%的员工希望获得“公费培训”的机会。如此看来,中日企业对绩效结果的运用并不多元,没有完全满足员工的期望和需求。

五、中日企业对绩效管理运行效果的总体评价

1.对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评价。中日企业各有近一半的员工对本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效果评价“一般”,但中国企业员工感到“满意”和“十分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日本企业,达到43.3%.

2.对绩效管理有效性的评价。中日企业的员工虽然大多数均认为本企业开展的绩效管理对提高工作绩效“比较有效”,但其中,中国企业员工认为“很有效”和“比较有效”的比例明显高于日本企业。

3.对绩效管理简便性的评价。日本企业83.3%的高层经理认为本企业绩效管理的“烦琐性一般”,中国企业中半数高层经理认为本企业绩效管理的“烦琐性一般”,还有27.8%的经理认为“不烦琐”.

4.对影响绩效管理成功推行原因的理解。造成企业绩效管理运行不畅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在众多因素中,日本企业认为影响企业绩效管理成功推行的主要原因是: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合理性,以及职责的清晰性;中国企业认为影响企业绩效管理成功推行的主要原因是: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合理性,以及员工对绩效管理的理解程度。中国企业员工对工作中的绩效管理情况满意度比日本企业员工的满意度稍好些。

综上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与了解程度和日本企业管理人员不相上下,中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经理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以及如何开展绩效管理等方面都有很相似的看法,比如,对绩效、对绩效管理系统的环节、对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差异以及如何具体开展等方面都很相似。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运行的现状和效果没有明显比中国企业的好,相反,中国企业员工对绩效管理运行效果的总体评价和满意度却高于日本企业员工。比如,在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运行效果、对提高员工绩效的有效性的评价以及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的感受方面,中国企业员工的评价反而比日本企业员工的评价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与我们调查数据的局限性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中日企业员工的认知和表达差异有关。但是无论如何,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的绩效管理大多还停留在绩效考核层面上,并未系统、循环地开展。从中日企业对绩效管理的目的认识、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情况等方面可以看出,中日企业的绩效管理大多还停留在评价员工、调薪奖励等考核层面上。

也许,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终身雇佣文化和年功序列制等特点直接影响了日本企业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实施及其结果的运用,从而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但是尽管如此,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仍有不少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和移植的经验。比如日本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重视能力、资历和适应性三者之间的平衡,晋升机会平等,同时特别注重制度的规范作用,看重员工的自觉行为。日本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以发挥团队效益为中心的企业内部协调管理,由此产生的凝聚力和强大的群体效应,是日本企业在长期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因此,企业把管理活动的另一个中心放在了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劳动积极性和企业使命感的培养上,鼓励每一个员工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企业绩效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日本企业并不是依靠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美国式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获取了员工的绩效及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们独特的绩效文化。

日本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运行主要是受日本人强烈的集体主义、团队思想影响,在绩效上强调团队绩效和团队力量,不突出个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终身雇佣文化的认同与接受,组织的绩效来自于员工的忠诚、勤奋和团队的努力,员工的动力来自于:努力工作后,将获得未来的高工资和企业照顾、培养一生的心理契约。所以说,建立在双向选择基础上的终身雇佣文化是日本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局限性,也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人力资源战略心得体会篇三

历史以来,高压传输电路设施建造在电力产业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所有输电线路都是用来为客户传送电能配置电力负载,连接各个发电企业及变压控制机构,其是电力网络中的关键元素,电力网路设施建造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牵扯着电力网络装置以后可否实现健康运作的问题。文章紧密联系现实工程实际,专门阐释了传送电路在建造环节中面临着的问题。而且深入分析了传送电路工程建造的管理要素和技术手段。

引言

电力项目建造过程管理工作具备投入资金庞大、技术尖端、资源消耗严重、专业知识汇集、交叉重叠作业等特征,而且尚与工程方案编制、设备制作、装备及材料的购进转运、也有别的很多项目建设及其以外的因素的干扰。为了恰当地安排、布置、配合、管控及处置好电力设施建造中各种类型的工作,即应当认清当代电力系统管控过程中面临着的相关问题,且选准最有力的应对策略。

1传送电路施工作业管理的任务及基本规划

1.1输送电路项目施工作业管控的目标

针对传送电路建设项目建造作业环节实施管控的目的在于如下几项内容:其一是真正实现工程的安全施工;其二是真正实现输电线路项目建设的现场质量;其三是增强施工效率,压低建设工期,其四是实施项目建设投资管控。在实施项目建设环节管控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降低建设成本、增强工程收益”的基本规则。

1.2电力传送项目施工作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1.2.1周密开展工程图纸审核确定及技术内容移交工作工程建设流程及图纸是电力设施建造作业过程中的基本遵循。在工程开始建造之前,建设部门需要编制设计方案、监理流程、施工控制等各项具体职责,再有就是参建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地推进和实施工程图纸联合审定过程,让工程建设的各个合作单位均完整了解工程图纸及施工方案的编制理念、工艺程序、施工手段和建造质量标准,随时检查相关问题并拿出合理化建议,把一个完整、科学、完善的工程建设图纸交到项目建设工地,让其中存在的问题都在提前的环节得以圆满处置和解决。

1.2.2周密审定项目建设方案及施工流程工程建设图纸及施工流程方案是引领工程建设全流程的技术资料,是现场落实施工图设计理念的具体手段。其依托对工前准备、施工作业、施工质量控制、施工价值等实施整体、周密的组织安排,引领施工过程,进而实现提速建设进程、压低施工期限、减小材料损耗、节约投资、增加工程收益,实现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目标。

1.2.3强化工程作业的工艺管控工程建设中的工艺管理需要一直落实到项目建设投运的总体流程之中。在总体施工流程中,它的质量及相关操作均须依照工程的规范性标准、操作规范来严格实施和审查监督,从而真正实现项目建设质量。施工作业人员一定要努力学习,深切把握,完整执行。另外实施工程工技术监管尚且涵盖项目档案资料的妥善科学保管。

2强化传送电路管理的手段

2.1改善工程技术管理者、项目经营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及现场作业人员的工程素质,是优化项目建造管理质量的'必备条件。须大力吸收和运用国际范围内的电力设施建造的经验,抓住每一次工程实践的机会,运用内聘外引的教育实践模式,从而帮助各类人才的完整塑造。

2.2周密实施和政府职能管理机构部门的默契配合,打击破坏电力设施违法犯罪的活动,加倍惩治肆意破坏电力线路的极端分子,依维护电力网络装置稳健运行。电力器材及构件的保护过程,脱离不了政府相关职能管理机构的有效保护工作及其大力协助工作。所以一定要完整构建社会的行政式执法体系,严肃惩治损害、毁坏电力装置的违法犯罪活动,为本电力工程行业有效维护电网装置安全运行施展出强大的管理功效。

2.3加快企业技术升级,积极运用高科技微机程序软件增强管理效能。高科技型的项目建设程序管理软件,可达到项目建造过程管理的多数目标,其重点是实施进度调节,而且还要实施工程建设费用管控及建设资源管控。所以,依照项目建设的实际状况,依照项目建造的实施任务及人力、财力、物力的投放等因素,制定切合实际的、可行的、科学合理的应用规划和管理方法,对于切实用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4技术措施。输电线路绝缘子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可保证绝缘子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减少停电和线路的运行维护。长棒型绝缘子按材质可分为合成绝缘子和长棒瓷绝缘子。对输电线路绝缘子选型的建议:

2.4.1悬垂串绝缘子应选用防污型盘式瓷绝缘子或长棒型绝缘子。我国盘悬式瓷绝缘子的生产厂家多、产量大,但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差异很大。除耐张串可选用普通型的外,伞型的应选用双伞或三伞,而钟罩深棱型绝缘子不宜使用。

2.4.2瓷棒绝缘子的机械强度直接与瓷件材质有关,由于运输、安装过程中造成的损坏,或制造过程中形成的内部缺陷,可能会在运行中意外折断,所以瓷棒绝缘子应选择质量好的产品,并加强检验工作,小心运输、安装。结语“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四大核心内容,应当始终贯穿于工程从施工准备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程所有的环节、工程的各个分部、分项,都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程、规范与工程实际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管理、灵活运用,从而在总体上提高电网的建设水平。

引用:

[1]刘东旭.浅谈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及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4).

[2]张桂军,袁楠.如何做好电力线路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工作[j].科技与创新.2015(22).

[3]李萌.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控制与管理[j].民营科技.2014(12).

[4]赵源民.关于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4(18).

文档为doc格式

人力资源战略心得体会篇四

人力资源管理会将人的地位突显出来,高于其他组织因素,并且将其作为重要资产,因而,人力资源也被称之为第一位资源。其中,人力资源绩效的高低关于组织整体绩效。所以,需要针对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愿望以及能力予以全面开发与组织,以保证组织全体生产率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增强组织的绩效。

一、现阶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解构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之领导部门

在公共部门中,部门的领导需要对该部门业务管理以及具体情况予以深入地了解并全面掌握,以保证能够及时发现经营中的异常问题,同时要找到出现异常的根本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部门的效益以及生产行为予以全面地控制。但是,现阶段,领导部门对于各科室绩效考核并未给予高度重视,依据严重缺乏,因而,一定要有诸多效率指标作为有力支撑[1]。其中,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最大化地配置资源,并强化资源运行与管理的效果。然而,部门领导却始终不具备基础性的数据作为支持,且在调整策略方面也不具备相应的依据。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之业务部门

应针对部门费用的构成予以深入地了解,这样才能够积极地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对生产成本予以相应的控制。但是,目前业务部门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站在多个角度与较深层次对业务出现异常的原因予以分析,所以,问题得不到及时地处理与解决。另外,业务报表在共享途径方面同样存在问题,甚至仍然沿用手工与纸质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交互十分不便利,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难以对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地发现,因此也无法提供相关性的数据。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之信息部门

现阶段,很多复杂性报表在传统系统中的运行时间并不长,而且存在超时的问题,因而会增加系统维护与运行的难度,无法被应用在实践工作当中。由于公共部门的报表需求较大,所以,如果变动相对频繁,很容易增加信息部门工作压力,最终无法正确地应对[2]。另外,当前报表需要编程开发才能够实现,所以,可重用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十分不明显,还会占用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二、不断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的策略

根据当前现行考核模式,要想实现部门效益的全面提升,就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同时要贯彻并落实预算管理机制的改革,积极建立并健全现代化的财政机制。与此同时,增强重点工作的投入力度,最终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落实

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重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不可或缺的约束性条件。其中,只要申请了财政资金的预算支出都应当及时制定出绩效目标,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其进行绩效监控。而针对已经执行的财政资金,则应当要求资金使用单位根据已经实现的绩效目标进行自主评价。另外,要将预算绩效目标的管理范围拓展到全省各级的预算部门以及单位当中,将全部财政资金覆盖其中,以保证更好地贯彻并落实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

(二)绩效管理质量的提升

应积极创建分级分类的绩效评价机制以及动态化的考评指标库,与此同时,还应当设立绩效管理数据信息库以及信息数据的交换平台,这样一来,才能够实现财政绩效评价中介结构与专家库的全面完善,始终接受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3]。另外,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得以充分发挥,将绩效信息和预算有机结合,形成相应的机制,并且对绩效信息报告体系予以完善,对绩效信息反馈机制予以严格地规范。基于此,还需要对绩效信息公开机制进行健全,以绩效为基础创建奖惩机制,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最后,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重点,适当地调整各个部门并对支出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对预算展开合理地安排,最终实现资金使用率的全面提升。

(三)基于数据挖掘的绩效管理模式运用

数据挖掘与业务分析平台的构建能够为公共部门提供所需服务,使其可以有效地改进绩效管理工作,由洞察力逐渐转向执行力。具体来讲,就是根据数据信息的分析对问题进行及时地发现,并且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修正业务,对最终的修正效果进行观测,以保证问题得以处理和解决,与此同时,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还能够给予公共部门信息系统一定的帮助,使其能够由信息系统的提供者转变成为决策的辅助者,在公共部门的经营决策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公共部门当中,各层次管理人员对于数据分析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部门的领导主要是希望对业务状况以及设备使用率进行实时地监控,同时,也希望商业智能平台可以将数据信息及时地传递,并通过数据来分析并预测部门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其他领导对发展策略的调整给予相应的帮助[4]。部门的领导要及时地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报表,并且公共部门要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全面优化流程斌去给实现流程的再造。所以,应当重视数据仓库的基础性作用,构建部门决策支持系统,进一步推动部门的数字化建设。而公共部门数据挖掘以及应用平台则是以绩效管理循环为基础,采用诸多考核方法,有效地考核并评估组织和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而更好地开展绩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工作。实现公共部门战略和绩效管理的完美衔接,合理地运用流程,对管理者予以正确地指导,使其不断完善公共部门的内部运营,使得运营工作更具规范化的特征。这样一来,公共部门的运营策略以及激励政策的制定也将更具综合性。同样,还能够实现行动计划和监管指标的相互联系,积极创建沟通反馈机制,涵盖管理层到工作人员,以保证计划与指标有效实现。最后,还应当深入地分析运营效率以及质量,实现动态化的分析和监控,另外,还需要对公共部门的业务增长点与滞后点展开全面分析,对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状况予以深入地掌握,为资源调配的合理性提供有力保障,节省资金的投入,全面调整并优化绩效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战略心得体会篇五

(一)文化程度总体偏低

县级供电企业具有国有企业的一些共性,在人力资源的构成上也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从对人力资源调查情况来看,一般县级供电企业具有大、中专及以上学历者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偏低,文化程度总体较低。而且,员工整体年龄(结构)偏大,40岁以上者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较高,50岁及以上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培训愿望低,开发难度大。

(二)人才结构单一

供电企业由于其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及长期受“重生产、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录用的大多是理、工科大学生、中专生或中技生,学管理、懂经营的人才不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少,人才结构较为单一。

(三)管理体系未能全面建立

培训工作教育经费紧张,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人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虽然初步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但绩效评价粗放,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绩效考核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薪酬激励与绩效联系不紧密,激励机制不明显,未能全面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一)体制弊端使人力资源改革难以深化

企业领导应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但目前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者为省公司委托授权经营的负责人,企业经营者与企业效益关联不紧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中、长期规划,但是,国企领导较少考虑到战略问题。在国有企业,即使制定了战略目标,也难以保证它在下一任能得到延续,所以,大多数经营者只考虑届内工作,不同程度地导致了企业行为短期化;又由于供电企业体制的原因,原正式员工能录不能辞,“铁饭碗”至今未能打破,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举措难以配套实施,制约了人力资源改革的深化。

(二)管理机制转换缓慢使传统人事管理欲去

还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根据干部和工人的不同身份实施了“差别化”管理,对专业工种和通用工种也进行了划分,但是,划分的界线模糊,核心业务难以突出;在薪酬管理中,又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平等,公司领导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收入差别不大,奉献和创新等因素在薪酬中体现不明显,缺乏对企业外部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造成了人才的匮乏;企业内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不公平举措,也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工作绩效不高;另外,前些年为了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缓解企业内部矛盾,实行了内部退养,一批年龄不大的技术尖子和熟练工过早地离开了岗位,使得一些关键技术岗位后继乏人,企业基层技术力量有所削弱。

(三)企业缺乏用人自主权使供给与需求错位

2003年前,企业人员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招聘的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各类毕业生,大部分是职工子女;二是复转军人分配;三是职工子女顶替。三种进人途径使企业用人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企业想要的人才不一定能得到,而不需要的人员却不能不接收;而能进不能出的体制,又使企业无法对那些不合适的人员进行淘汰,大量低素质人员涌入并沉淀下来,高素质的人才却被挡在门外,企业拥有的人才的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均与企业发展的要求不匹配。2004年,湖北省电力公司调整了进人政策,修改了前述第一种、第二种,取消了第三种进人政策,企业用人权有所改善。

(一)必须实现观念创新

1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知识和人才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成为组织、资本的支配力量。打破传统的人事观念,充分认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是建立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前提。要采取强化宣传等多种措施,使企业管理者和广大员工深刻认识到人才、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树立人力资本理念,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知识、技能、健康)所表示的资本,具有能动性、时效性、自我丰富性和无限可开发性等特点。不要把员工当“蜡烛”使用,而要把员工当成“电池”,及时充电,有效使用。因此,必须重视教育培训和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合理进行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从而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源深度开发。

3树立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观念,实现人才管理方式的转变

价值链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它由“价值创造”、“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三个环节组成。人力资源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对人才的“价值评估”,确立人才的不同价值,并通过“价值分配”进行相应的激励,有效激发人才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价值创造”,实现员工工作高绩效、企业高效益之目的。人力资源价值链的“二?八”理论告诉我们,20%的人创造了企业80%的财富。因此,企业要在做好普遍服务的同时,把人才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这20%的人才群体上,通过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来吸纳、留住、激励、开发这些关键人才;在薪酬分配上,要转变一味向苦、脏、累的生产一线倾斜的传统观念,虽然要使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等因素得以体现,但更应反映人才的价值,做到事业留人、待遇激励人。

(二)必须实现组织创新

首先,要建立人力资源的战略决策机构。人力资源战略属企业的职能战略,要使人力资源战略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总体战略,必须在企业建立一个由企业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人力资源、财务、计划、主营业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机构。它既是企业最权威的人力资源决策机构,同时也行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其次,要强化人力资源部的组织职能。要从对员工的控制转向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要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参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目标、政策的制定。要增强其教育培训功能,增加员工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奠定基础。

再次,要推进组织变革,深化基层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知识型员工,管理的难点在基层。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差距日益缩小,原来的命令式管理难以奏效,必须采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内在重于外在,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网络化的普及,精简中层成为可能,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将使企业对基层人力资源管理的渠道更直接、更通畅,两者结合不仅实现了知识型员工管理方法的优化,更使基层人力资源管理得到加强。

(三)必须实现制度创新

1绩效制度创新

创新绩效考核机制的思路有两点:一是考核指标,以可量化的客观指标为主;二是建立科学、公正、针对性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考核体系。市级供电企业可选择关键业绩指标法等考核方法,将资产经营、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分解,确立各部门、单位及员工的绩效指标,并根据各部门职责和岗位要求,合理确定各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从而建立以资产经营等三项责任制为内容的绩效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级(总经理对副总经理、公司考核组对各供电单位、各供电单位对班组)、分类(主业、多经、农电)考核,全面创新供电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使员工的绩效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

2薪酬福利制度创新

一是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绩效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在年度全员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实施岗位薪点工资和点值工资制度,把绩效作为员工工资增减的主要因素,改变过去“工资管饭、奖金管干”的平均主义现象,增强工资的激励作用;根据岗位、绩效等因素,设立奖金系数,适当拉开不同岗位的奖金差距,使薪酬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把绩效同干部管理、员工岗位变动相结合,使绩效管理在对员工激励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二是不断探索新的薪酬激励模式。如根据经营风险、职业风险和企业经营状况,探索实施按劳分配与按管理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年薪制,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激励;积极探索制定技术入股制度,使技术贡献与收入直接挂钩,进一步发挥人才、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加大福利制度的改革创新。在按法规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劳保制度的同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使企业福利具有多样性;根据绩效、职务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福利政策,使企业福利具有差异性;根据企业和员工发展的需要,将福利与激励、开发等相结合,使福利具有激励性。福利在为员工提供各种保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激励作用。

3人才开发制度创新

企业人才开发是企业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人才的健康成长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要统筹兼顾,实现人才结构优化。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技术人才、轻管理人才的观念和做法,统筹兼顾,既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又要做好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人才的储备;要注重高、中、低各层次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建立一个有顶点、成比例、下大上小、稳定的正三角形的人才队伍结构,形成专业和经营人才比例协调,高、中、低人才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二要多管齐下,构建现行和后备两个人才库。现行人才库由企业现有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组成,而后备人才库则通过招聘、培训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逐步设立。两个人才库的建设,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前者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唱“a”角,发挥主导作用,也是处于“b”角的后备人才学习的方向、赶超的目标;而后备人才库的设立和开发使用,能够使“a”角产生危机感、责任感,使其更加努力工作,强化“a”角地位。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充沛的人才支持。

(四)必须实现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主要是管理方法的创新。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差异性,管理创新的着眼点应该将以往千人一面的刚性管理转为因人而异的弹性管理,实行管理的柔性化和个性化。供电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不论条件、环境多么艰苦恶劣,也能为企业创造较高价值,称为开拓型人才;第二类是在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后,能够自己明确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称为创造型人才;第三类是给予良好条件,能够按照上级的指示完成任务,称为实用型人才;第四类是具备良好条件,仍不能完成任务,称为待调整型人才。上述四种类型的人才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对企业贡献方面,第一类人才最大,二三类次之,待调整型人才的贡献最小,甚至是负值;在合作性方面,实用性人才最强,创造型人才次之,部分开拓型人才可能恃才傲物,合作性相对较低,待调整型人才合作性最低;在对企业的忠诚度方面,开拓型人才最高,实用型人才次之,创造性型人才较低,待调整型人才最低。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对第一类人才,企业要授其一定的权力,给他们充分的施展空间,否则,企业很难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另外,开拓型人才对企业的贡献最大,但是培训所需时间较长,要为他们创造一定条件,并设法提高他们的合作性;对于创造型人才,企业应该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人才的潜能尽可能得到挖掘;对实用型人才,要设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创造性,鼓励他们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待调整型人才,要采取绩效考核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同时,加大电力体制改革,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五)必须实现流程创新

流程创新,指跨越不同职能和部门界限,对管理或作业的流程重整,建立新的管理秩序。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创新,就是打破国企传统的人事管理流程和模式,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目标,建立责任明确、合作协调、统一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1建立通畅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在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机制的基础上,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强化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流程的顺畅、协调。此外,还要在职务分析、岗位评价的基础上,对二级机构、班组的设置进行优化,促进员工合理流动,形成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2重新设计人才流动程序

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员工岗位、职务的变动大多采取行政调动的方式,主观成分较大,使“暗箱操作”有了可乘之机。因此,必须对该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岗位分析为基础,进行人员合理配置;在基层,实行工人和班组的双向选择;班组长公开招聘;在机关,对一般员工实行双向选择,对管理岗位进行公开竞争及双向选择;在管理层,干部选拔、调配以绩效和能力为主要依据,采取公开竞争与组织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行过程公开、强化监督等措施,确保“三公”。初步实现“精简、高效、满负荷”,使得事尽其人,人尽其才,提升人力资源生产效率和组织的整体效能。

3调整、改革人才录用、选拔流程

供电企业在承担国有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如接收复转业军人等)的同时,应以人力资源规划为着眼点,理顺人才录用程序,变上级分配为自主招收;不断深化用工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改革后备人才的管理流程,尽早在新进大中专毕业生中确立培养对象,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才测评、开发流程,避免人才浪费、知识老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更是企业管理的难点。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过程中,既要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又要结合企业实际,同时更要全面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敢于改革,善于创新,创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努力实现员工高素质、工作高绩效、待遇高激励的“三高”目标,使人力资源改革取得实效,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 10-03 最新妇产科门诊护士实习心得 门诊妇产科实习护士自我鉴定(模板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
  • 10-03 会计实践总结报告(模板8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 10-03 最新护士医院实践心得体会 护士医院实习心得(实用9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
  • 10-03 最新电子焊接相关知识 电子技术焊接实习报告(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电
  • 10-03 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
  • 10-03 2023年生产技术员工作职责 生产技术员岗位职责(精选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10-03 最新个人承诺书(优秀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 10-03 总工程师工作规划(实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 10-03 2023年养老院的选址报告(优质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
  • 10-03 2023年会计的收获和不足 会计实训心得及收获(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