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小学数学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5篇)

2023年小学数学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5篇)

时间:2023-09-30 14:18:43 作者:梦幻泡 2023年小学数学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智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l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用l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学具准备:动物卡片、统计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见见它?

(演示)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西。咦!刘老师,您不是还请来了四位杂技高手吗?听说他们的表演非常精彩,我和同学们都快等不及了!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你们瞧,他们不是来了吗?(演示)

小动物们的表演精彩吗?请同学们从自己手中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高高的举起来。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四种动物中的哪一个?(学生汇报,教师板贴卡片。)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那么,你觉得喜欢哪个小动物的人数最多?(学生汇报。)有的说喜欢小猴的最多,有的说喜欢小狗的最多,到底喜欢哪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呢?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板书:统计)

二、探索新知

1.搜集、整理数据。

统计时,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录?(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先把你最喜欢的动物卡片交到小组长手里,小组长再把你们组的动物卡片交到老师的手里。(学生活动。)

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

2.制作统计图表。

填写统计表(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有人数一致)。

(小西)除了统计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一眼就看明白?(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在统计图上画出来。(学生用“l格表示1个人”的方法画图。)

一格表示一个人,格子确实不够用。还是这么多格子,请每组的几个同学研究研究,怎样表示就能画下来。(小组讨论汇报。)

我们用“一格表示两个人”的方法再来画一画。(学生活动。)

展示学生作品。(注意单数的画法。)

(小西)这下,我一眼就看明白了。

猜一猜,通过统计图,小西一眼看出了什么?(学生汇报。)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汇报。)

三、巩固深化

1.统计喜欢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

2.统计喜欢各个旅游景点的人数。

四、课后延伸

全班同学旅游时,我们还需要统计什么?(天气、交通工具、男女生人数、喜欢吃的食品等)

小朋友们想的可真周到,那就请你们在课下把我们班男女生的人数情况,还有喜欢交通工具的情况统计一下,并按屏幕上的地址寄给我,刘老师在河南焦作欢迎你们的到来!

小学数学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二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3、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激趣促学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北京)

师:那你知道在过去的几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的情况吗?

教师出示:24届奥运会获5枚金牌;25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6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7届奥运会获28枚金牌;28届奥运会获32枚金牌。

提问:这样表达大家认为好吗?为什么?

教师: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学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教师投影出示:

提问:从这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1、教师出示完整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阐述,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2、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要素?

学生观察后回答:标题、横轴、纵轴、线段、单位长度等

3、掌握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让学生同坐之间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4、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学生充分探讨,然后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规律。

5、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论证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提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6、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折线统计图有这么大的优点,那怎样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的画法。

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第110页例2,教师课件出示“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提问:观察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理解纵轴上0~50厘米用折线表示的意义(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选择正确而合理的刻度)。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先确定位置再描点,然后再将这两点连成线段。(教师课件演示0岁~2岁的描点、连线过程)

提问:你能把这张折线统计图完成吗?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在课本上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后教师课件演示绘制的完整过程,同时选取部分同学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三、全课总结,构建模型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点拨。

四、巩固拓展,内化新知

1、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能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2、完成课本第112页练习十九的相关习题。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三

听课后总体感觉是教学过程清晰,双基落实扎实,教学效果好。

1、以旧引新,过渡自然。

课前运用课件媒体出示“××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情景图,热闹的科技展场面,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参加科技展人数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引导学生观察各年份用不同条形图的长短来表示相对应的数据,从而得出“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征上,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出《折线统计图》课题,自然过渡到新知的学习。

2、抓住重点,有效组织教学。

教学例1时,冯老师运用电脑媒体在格子图上分别用点表示科技展各年份的人数,并用线段连接起来,形象生动地展现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为学习例2制作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在形成折线统计图后,引导学生观察由数据连接而成的折线图的走向,使学生发现参观科技展人数总体上是每年在递增的,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它“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师生互动中,预案得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3、建议。

(1)教学例1后就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为时过早,因为例1的折线图只表示递增的情况,没有递减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性。建议在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后,再来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会更好些,因为这道练习题折线图的走向具备了增加和减少的特征。

(2)教学例1时,运用课件要同时展示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加强对比,让学生在观察、分折和探索的过程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它“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好些。

小学数学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四

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小明为了表示20降水量变化的情况选用哪一幅统计图比较好?

1、(1)根据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体重制成折线统计图。

(2)画完后相互交换检查。

(3)同桌根据自己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4)到实物展示台前展示自己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师叙述:小红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进了医院。医院每隔4小时给她量一次体温并把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66页第一题图)

(1)指导学生看图。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这幅折线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见到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1)学生先独立分析。分析完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指出:这要用到更为复杂的统计,比如市场调查等等。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开展讨论研究,组织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一次数学课外活动。如果活动开展得好,我将给你加薪――给平时成绩加分。

小学数学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五

授课时间:xxxx.5.31

授课地点:四楼礼堂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10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中有条理的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二、探究新知

提问2:谁能说说,通过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3:仔细观察,从xxxx年到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提问4:比画时,手指放在条柱的什么位置更恰当?为什么?

提问5: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提问7: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不同的地方呢?

提问8:这一段一段的线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问9:再看这两段线,它们上升的一样吗?上升的角度是谁决定的?

提问10:这一段一段的线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信息?

提问11:刚才同学们是一段一段的看,现在从整体上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提问13:除了这个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哪里还有它的影子?

提问14: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如果你是医生的话,怎么分析病人的病情?

提问15: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势,那么,下面有

两张统计表,选用哪种统计图刻画更合适呢?

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提问1: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提问2: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出示20xx年某商场凉鞋销量统计图。

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提问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听课感想:

杨老师从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入手,让学生说说这组数量的特点,说说一格表示多少,让学生从图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新授内容--除了用条形统计图反映一组数据外,还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折线统计图)。在这堂课里杨老师以问题串联整堂课,问题的设计精心有趣,总观整节课,杨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思维含量高,教学思路清晰,师生表达能力特别强,特别是杨老师倾听学生发言,能及时有效吸取学生回答问题的价值值得我学习。向优秀的杨老师致敬!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