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三年级科学小知识(热门15篇)

三年级科学小知识(热门15篇)

时间:2023-12-13 06:39:21 作者:文轩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在词句的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深度和触动人心的力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参考。

三年级科学苏洋《3倾听声音》教学反思三年级科学苏教版新版知识点

教学反思《倾听声音》是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中关于声学的一部分,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通过让学生倾听声音和模仿声音,激发学生探究声音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提出一系列的探究问题,并从中选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进行下节课的实验探究。

《倾听声音》这节课我上完了,根据自己的.教案设计与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比,觉得学生几乎达到了自己设想的结果。我采取引导的方法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三年级的学生互动得很好,充分调动了他们对声音这部分的积极性。因为这部分内容很贴近生活,所以学生非常感兴趣,都在不断地寻找声音并积极回答,感受体会到了生活中各种声音的美妙。同样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听录音回答问题这一环节我没有把握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反复听了三遍,浪费了课上的时间也没达到很好的效果。二、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时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这方面需要我注意引导,如果课堂气氛太活跃的话就是混乱了,学生就会学不好知识。三、课上时间我没有把握很好,以致最后下课了过了一会才讲完,时间很紧张。我课上的声音很洪亮,但不会以抑扬顿挫的声音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自己嗓子也很累,这方面我需要及时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认真学好科学知识。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继续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我,喜欢上科学这门课,学好科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年级科学各课知识点整理

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8.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1.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不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5.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7.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8.影响蚕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有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铁。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一个磁铁摔断了也有两个磁极。

3.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4.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磁悬浮列车就是根据同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制造的。

5.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直,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6.指南针是作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钢针经过磁铁沿一个方向磨擦可以变成磁铁。

7.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8.磁铁的用途和它的性质是相联系的。

9.检验没有标明南北极的磁铁可以采用悬挂法、指南针验测法、磁铁检测等。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1、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先用整十数、整百数前面的数去乘,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法计算的关键:

(1)乘的顺序。

(2)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估算的方法: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确定它们的积的范围,这样估算的结果比较准确。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年月日: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二、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2、3、5、7和11,

13后面是17,

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

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

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

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

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

83、89、97.(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多位数读法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四、多位数写法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五、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六、运算顺序歌: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三年级科学各课知识点整理

《土壤与生命》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我们周围的土壤。

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2、了解土壤。

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知道土壤分为三类:沙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不同。

3、肥沃的土壤。

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4、土壤的保护。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使学生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如乱砍森林,乱丢废弃电池,滥施化肥等。我们要保护土壤,保护环境。

《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它将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层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

1、果实和种子。

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知道果实有果皮,内部有种子。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一是借助外力,如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类的携带,如蒲公英的种子是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二是依靠自身所产生的力量。

2、根和茎。

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知道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根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3、叶和花。

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知道一朵完整的花它有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有的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多部分,它们是不完全花。花粉的传播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是植物界最普遍的传粉方式,主要有风媒花和虫媒花。

4、植物和我们。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为人类和动物提供了氧气和食物等,对人类的贡献太大、太多了,我们需要植物、我们要热爱植物。

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路”。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本单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点。

1、认识固体。

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固体和液体都不易被压缩。知道不同颗粒状的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2、把固体放到水里。

把固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在不溶解的物体中又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利用固体在水中的这些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3、认识液体。

不同的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性质。重点要认识液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热水会浮在冷水上。液体倒入水中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或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通过实验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关心天气》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只是被动地关心天气和接受天气变化的事实,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导下改变衣着,以及在气温和环境的变化下被迫地改变行为方式,缺乏主动关注天气、了解与认识天气变化的主动意识行为,所以本单元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调动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有意识学习的理念,将学生从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

1、今天天气怎样。

知道可以用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力与风向等来描述天气。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影响人类活动,比如从气温、降水、风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每年5月最适宜攀登珠峰。知道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气温有多高。

同学们能正确使用温度表,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一天中的温度早晚低,午后高;最高时并不在正午,一般在14时左右。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要求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连每天记录的时间也是一样的。

3、雨下得有多大。

降雨量的等级划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雨下得大小会影响我们生产及生活的许多方面。

4、今天刮什么风。

知道人们把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把风速叫做风级。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风速有0~12级共13个级别。

5、气候与季节。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内容标准中“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到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的表述建构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第二部分,测量。科学课的教学要重在“探究”,这是本册教材乃至全套教材的灵魂。要彻底打破“教知识”、“教书本知识”的旧的教学观,必须从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人手,带领学生亲自去种,亲自去养,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做总结报告,以及讨论交流、自我评价。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亲身经历(哪怕是观察)一次这样的活动,他们所获得的东西也是课堂上所无法给予的。

三年级科学小知识作文

星期天,妈妈要亲自下厨做一道菜,做菜时需要已打碎的蛋黄浆。于是,我就去替妈妈拿鸡蛋。

我看着妈妈拿着鸡蛋往桌子上一磕,鸡蛋壳就碎了,心里疑惑不解:为什么非要拿鸡蛋去磕一下桌子呢?用手一捏不就行了嘛,这样还省事呢!

为了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我问了妈妈,我觉得我的妈妈什么都懂。但是我的认可却遭来妈妈的反驳,她说鸡蛋用手是捏不碎的。对此,我不以为然。

这不,我拿了个鸡蛋,本以为轻轻一捏就能把它给捏碎。但是,后来我才不得不承认妈妈是对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能成功,鸡蛋依然纹丝不“碎”。

事后,我带着这个疑问翻阅了百科全书,最终得到了在我看来是个难题的答案。原来,我们在捏一个鸡蛋的时候,手的力量分散到了鸡蛋的各个部位,不足以把它捏碎。人们还利用这个原理制造了拱形的桥,因为拱桥是形状王国中最稳固的。尽管这样的桥看起来比较单薄,但是车水马龙从它身上碾过,经历风吹雨打,它依然巍然不动。例如赵州桥,它挺立了几千年,俯身凝望滚滚河水流向远方,将多少人马护送过对岸。人们还建造了拱门,设计了汽车、飞机和安全帽盔等。所以拱形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

一个鸡蛋捏不碎,但你试过一手捏两个鸡蛋吗?你肯定认为一个鸡蛋都捏不碎,两个就更不用说了吧。其实啊,不费多大的劲就能将它们捏碎。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当我们一手捏两个鸡蛋时,手的力量集中到了两个鸡蛋的接触点。因为接触点作为受力点,面积很小,所以鸡蛋一下子就碎了。别说是捏两个鸡蛋了,就是一手捏两个核桃,也能将他们捏碎,这是同样的原理。

原来自然界有这么多的知识点,真是科学无处不在呀!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科学知识的话,那就去认真观察。为了明天不致后悔,那就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吧!

三年级科学各课知识点整理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8、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14、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5、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答:

(1)制成合金;。

(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

(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一、填空题: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3、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8、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9、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

10、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11、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1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1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面,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月食。

14、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5、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星座)。

16、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17、“夏季大三角”是指: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鹰座)。

18、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1000亿—2000亿)个(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它的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银河系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成为(河外星系)。

1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20、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21、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重要位置,(神州)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1、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2、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5、(重复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方法。

6、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7、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0、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有40多个。

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洗澡。

13、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沉淀)、(过滤)、(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

14、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此外,还有“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

15、(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1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7、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填埋的方法:优点(比较方便,成本较低)缺点(占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较慢,可能会污染地下水);焚烧的方法:优点(占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热量可以利用)缺点(消耗电能,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18、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衬垫: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19、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0、减少垃圾的方法有:

(1)减少丢弃;。

(2)重新使用;。

(3)回收利用。

21、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

(1)洗手洗脸用水盆;。

(2)淘米水用来洗碗;。

(3)淋浴水用来冲马桶;养鱼水用来浇花草;使用节水器具等。

湘版科学三年级知识点归纳

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石油、木头、棉花都是(天然材料),天然材料还有(沙子)、(石头)、(粘土)等。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还有(陶瓷)、(橡胶)、(塑料)等。

3、玻璃是怎样加工的?

答: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融化,经过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4、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作(建筑材料)。

5、塑料具有(加工容易)、(不怕水)、(不易变形)、(不生锈)、(轻便透明)等优点。但塑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6、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7、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塑料手套不透气,手掌湿润;棉布手套透气,手掌干燥。

8、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一种(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9、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10、新材料有哪些?(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变色材料等)。

11、利用新材料有哪些发明?(防弹衣、变色眼镜、防弹玻璃柜、“记忆”眼镜架、人造钻石、变色勺等)。

12、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1)减少使用塑料袋。(2)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3)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第二单元声。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停止振动)物体也就停止发声了。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固体)传声最快。(气体)最慢。

3、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发出的声音,他们只能依靠(特殊装置)传递信息。

4、做小鼓: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或(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

5、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6、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叫(乐音);有些声音使我们烦躁叫(噪音)。

7、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

第三单元光。

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太阳、闪电、萤火虫等属于(天然光源);电灯、激光、火把、蜡烛等属于(人造光源)。

3、当三块纸板上的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能穿过孔照射在墙上。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根据材料的透光程度,可分为(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

5、透明物体有(玻璃)、(空气)等;半透明物体有(毛玻璃)、(太阳镜)、(塑料板)等;不透明物体有(铁片)、(木板)、(陶瓷)等。

6、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会在物体(背光)的一面形成(影子)。

7、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是早晚(长),中午(短)。

8、当光照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反射回去,这就是(光的反射)。(镜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

9、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答: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光的反射效果越好。

10、(镜子)、(不锈钢板)和(锡纸)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

11、平面镜里的像与实际物体大小(相等),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镜子成像的特点:(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12、一个人要想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13、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时,在月球上安了一面(镜子)。科学家从(地球上)向镜子发射(激光),光很快从镜子反射回(地面)。

14、阳光是由。

(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

15、阳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会出现七色光带,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混合后成为(白光)。

16、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答:下雨后,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它们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带。

17、激光是一种神奇的光,它不是一种天然光源,而是由(激光器)产生的。激光具有(颜色单一)、(方向性好)、(亮度很高)的特性。

18、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在强光下工作和学习容易对眼睛造成损伤。我们可以戴上太阳镜、打遮阳伞等来保护眼睛。

第四单元电。

1、在日常生活中,接通(电源),电器就可以工作了。发电厂利用(风力)、(水力)、(火力)、(原子能力量)等推动发电机转动发电。另外利用(太阳能电池)也可以使太阳能变为电能。

2、希腊科学家(泰利斯)在两千年前就观察到(琥珀)经摩擦有吸引草屑等轻小物体的功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静电)。3、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做了(放风筝实验),才初步认识了(电)。

4、一个简单的电路至少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

5、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6、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部件。它的种类有(琴键开关)、(闸刀开关)、(拉线开关)等。

7、任何电器运行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电流通路,这个电流通路被称为(电路)。

8、电池的种类有:(蓄电池)、(干电池)、(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9、电池有两极:(正极)和(负极)。电池的铜帽一端为(正极),用“+”表示,锌壳一端为(负极),用“-”表示。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不能(随便丢弃)。

10、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二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发明的。

11、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大多数(金属)都是导体。

12、(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可以导电的。

第五单元磁。

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做(磁性),磁铁具有(磁力),磁铁的磁力分布的区域称为(磁场)。

2、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和(距离)有关,距离远,磁力小,吸的少;距离近,磁力大,吸的多。

3、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我们称为(磁极),当磁铁的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我们把磁铁指向北的一端叫(n)极,指向南的一端叫(s)极。

5、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也有两个磁极。地球的北极是(s)极,地球的南极是(n)极。这就是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的原因。

6、使铁片、钢针变成磁铁的过程叫(磁化)。

7、(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司南)。

8、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同极相互排斥)的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列车比,它具有(无摩擦)、(速度更快)、(无噪声)等优点。(成都)将建成国内最大的磁悬浮列车基地。

9、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

第六单元信息与通信。

1、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

2、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答:优点有高效、简单、明了;不足有不太准确,受距离限制,比较麻烦。

3、光可以用在(通信)方面。(光导纤维)就是人们对光的一种利用。与电通信相比,光导通信在(容量)和(速度)方面,都高出数千倍到数万倍。

4、通信是怎样发展的?

古代:喊话、骑马送信、烽烟、鼓声等;后来:旗语、灯光、电报等;现在:电话、电脑等。

5、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三年级嫦娥知识点

1、教材简析。

《嫦娥》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八组、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内涵丰富,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对《嫦娥》的多义我不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4个生字,并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的神话传说。

三、教学重、难点:

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神话传说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课文朗读乐曲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重点字词剖析法: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反复诵读古时中积极感悟。

五、学法。

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帮助学生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

3、请学生注意听老师讲一个神话故事,然后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随后板书课题。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读课文来理解她的心情。)。

(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1、让学生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听课文朗读,学生也来读。

3、知诗人:教师简介诗人的情况。

4、学习4个生字。

5、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

(三)再读,读准节奏。

采用指名读、分组读,指导朗读节奏。

(四)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

1、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齐读。

(2)理解字、词意思:云母屏风、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3)从字、词理解课文。

(4)从诗句中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5)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6)再读,老师提醒: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2、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齐读。

(2)男女分开读。

(3)理解字、词意思:应悔、碧海、青天、夜夜心。

(4)从字、词理解课文。

(5)从诗句中理解嫦娥的内心感受。

(6)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7)让学生带着对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读这句诗。

(五)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过渡:月宫上孤栖无伴的嫦娥,人间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但在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所谓同病相怜。一样孤独寂寞!

(1)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2)读这首诗时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低沉一些!再读。

(3)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吟诵这首诗啊,好吗?(师范读)。

(4)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把它读一读。

(5)老师和你们合作读:师读4个字,生读3个字。

(6)诗人由于心情孤独寂寞,坐看屏风烛影,仰望碧海星空,于是,他想到了月宫上的嫦娥,让我们轻轻合上书本,仰望星空,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7)寻找读诗高手。谁愿意来读一读。

(六)课外延伸。

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七)总结。

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

学习目标:

1、学习“屏、烛、晓、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诗人和嫦娥图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

3、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注意听,待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

4、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

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听课文朗读,我们也来读一读。

3、诗人简介。

4、你有不会读的字吗?

5、学习生字。

6、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

三、再读,读准节奏。

采用指名读、范读、分组读,指导朗读节奏。

四、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

1、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齐读。

(2)读了诗,你有什么收获?

(3)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我们知道了什么?天快亮了。

(5)天快亮了,诗人睡觉了没有?

(6)睡不着会感觉怎么样?很孤单,寂寞。

(7)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一说。

(8)再读,老师提个醒: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2、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齐读。

(2)男女分开读。

(3)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吗?

(4)读了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5)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说说嫦娥为什么后悔?

(6)我们来想一想,嫦娥的心情怎样呢?

(7)那你们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8)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读这句诗。

五、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过渡:月宫上孤栖无伴的嫦娥,人间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但在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所谓同病相怜。一样孤独寂寞!

(1)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2)读这首诗时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低沉一些!再读。

(3)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吟诵这首诗啊,好吗?

(4)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把它读一读。

(5)老师和你们合作读:师读4个字,生读3个字。

(6)诗人由于心情孤独寂寞,坐看屏风烛影,仰望碧海星空,于是,他想到了月宫上的嫦娥,让我们轻轻合上书本,仰望星空,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7)寻找读诗高手。谁愿意来读一读。

六、课外延伸。

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

七、总结。

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

八、作业。

回去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或长辈们听!

注释: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字:离、携、登、逢、挽、眺、聚、提。

词:热闹、欢度、茱萸、聚会、思绪、天各一方。

重点句子: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2、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主要内容:

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唐朝诗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两年之后的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话的语句,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句、感悟情境、体验情感,作好了铺垫。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嫦娥知识点

注释: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学习目标:

1、学习“屏、烛、晓、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诗人和嫦娥图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

3、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注意听,待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

4、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

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听课文朗读,我们也来读一读。

3、诗人简介。

4、你有不会读的字吗?

5、学习生字。

6、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

三、再读,读准节奏。

采用指名读、范读、分组读,指导朗读节奏。

四、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

1、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齐读。

(2)读了诗,你有什么收获?

(3)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我们知道了什么?天快亮了。

(5)天快亮了,诗人睡觉了没有?

(6)睡不着会感觉怎么样?很孤单,寂寞。

(7)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一说。

(8)再读,老师提个醒: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2、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齐读。

(2)男女分开读。

(3)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吗?

(4)读了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5)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说说嫦娥为什么后悔?

(6)我们来想一想,嫦娥的心情怎样呢?

(7)那你们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8)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读这句诗。

五、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过渡:月宫上孤栖无伴的嫦娥,人间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但在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所谓同病相怜。一样孤独寂寞!

(1)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2)读这首诗时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低沉一些!再读。

(3)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吟诵这首诗啊,好吗?

(4)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把它读一读。

(5)老师和你们合作读:师读4个字,生读3个字。

(6)诗人由于心情孤独寂寞,坐看屏风烛影,仰望碧海星空,于是,他想到了月宫上的嫦娥,让我们轻轻合上书本,仰望星空,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7)寻找读诗高手。谁愿意来读一读。

六、课外延伸。

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

七、总结。

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

八、作业。

回去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或长辈们听!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三年级语文知识盘点

修改病句:

一、病句:

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毛病的句子。

二、一般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3、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1:“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应去掉“光”字。

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4、语义重复。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例1:“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去掉“非常”或“得很”。

例3: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

例4: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5、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例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三年级嫦娥知识点

注释: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三年级语文知识盘点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字:离、携、登、逢、挽、眺、聚、提。

词:热闹、欢度、茱萸、聚会、思绪、天各一方。

重点句子: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2、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主要内容:

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唐朝诗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两年之后的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话的语句,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句、感悟情境、体验情感,作好了铺垫。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原文:

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字:穷、陪、唱、疼、罪、缠、懂、废。

词:喜欢、插秧、唱歌、布条、缠足、痛苦、祖宗、刺痛。

重点句子:

1、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2、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3、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主要内容:

《孙中山破陋习》讲了孙中山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三年级语文知识盘点

汉字:

二、易混淆的字:

2、语文园地:p32形近字p16形声字去偏旁识字p64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

p82加偏旁识字。

3、带“月(肉)”旁的字p65形旁表义“扌女氵讠木忄竹衤”p114。

三、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2、部首查字法。

词语:

二、特色词语。

1、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p114p71。

2、aabbabacp99abbp131。

3、四字成语p132八字成语p114带反义词的成语p81。

4、表颜色的词p49。

5、p50匆匆地()()的()得abb式p131。

aabb又a又b不a不bp99。

三、组词:减一减p16p32加一加p82同音形近音近字p64。

句子:

一、日积月累。

1、名人名言(学习类)p32p692、谚语(祖国风光)p90。

3、古诗名句(写景)p98。

二、特殊句。

被字句把字句反问句设问句比喻句(p45)拟人句(p54)。

三、标点。

1、逗号句号冒号引号感叹号顿号。

2、引用人物语言的三种形式p31。

四、在句子中理解词的意思。

1、一词多义p98。

2、理解古诗中重点词句的意思p35p84。

阅读:

一、主要内容。

三、过渡句p75中心句p85。

四、1、根据提示回答问题p7p10p19p21p26p55p75p109p117(文中小泡泡)。

2、每课课后问题。

3、提有价值的问题。

五、背诵。

1、p15古诗《小儿垂钓》2、农谚歌谣(瓜果蔬菜)p64。

3、对子(描写秋天)p494、三字经p131。

5、全背:9课《古诗两首》21课《古诗两首》p37。

选背: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p411课《秋天的'雨》13课《花钟》。

19课《赵州桥》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六、文中“小泡泡”

1、理解词语方法:p38p43p105p107p121。

2、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含义:p10p41p54p68p106p118p125。

3、读文章想画面:p2p73p92。

4读句子想问题:p7p19p55p75p88p44p117p123。

1、《不懂就要问》2、《做风车的故事》3、《五花山》4、《六个矮儿子》。

5、神笔马良》6、《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7、《喜爱音乐的白鲸》8、《信箱》。

八、趣味语文(2次)。

1、绕口令p502、编字谜p132。

九、成语故事(2次)。

1、《刻舟求剑》p1152、《闻鸡起舞》p33。

十、资料袋(9个)。

1、民族资料p52、李四光p273、宋庆龄p304、风筝p415、蜜蜂p57。

6、微生物p607、孔子p698、香港p969、圣诞节p126。

习作:

1、小练笔(4次)。

2、作文(8次)。

一单元:课余生活二单元:一个熟悉的人三单元:选一幅秋天的画写下来。

四单元:观察日记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六单元: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

七单元:编写童话故事八单元:自由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一、展示台(2次)。

1、多彩的课余生活图片展示p16。

2、传统文化的展示p82。

二、宽带网(2次)。

1、了解科学发明的故事p652、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p99。

三、综合性学习(2次)。

1、记录课余生活p5p11p142、搜集中华传统文化资料p70p76p80。

语文的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法:

预习很重要,你只有课前预习了,才能提前了解课文内容。怎样预习才算到位?

1.预习之前准备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词过关。这样方便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标自然段。

3.熟读课文三遍(以上)。

4.概述课文大致内容,了解中心思想。

5.课后题试着做一做,最好不用参考书,这样能提高阅读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课后在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解决。

二.上课听讲法:。

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学会倾听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培养听力首先从听课开始:

1.老师讲课时,不要东张西望,要集中精神这是培养听力的第一步。

2.耳朵边听要边记重点,这样方便回家、考试前的复习(笔记最好记书上)。

3.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要插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改善自己的不足。即使同学回答得不够完美,也等同学说完再补充。

三.课后复习法:

我个人认为复习没预习重要,你预习做好了初中学习方法,复习起来就自然跟着容易:

1.复习也要拿笔,第二次看要又有收获,把第二次的收获和看法另外写下来。

2.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要“一目十行”,要同时记重点、生字等知识内容。

四.课外阅读法:

阅读是学习的重点,多阅读能提高我们自身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1.选书。选一本好书也是一个人的能力。

2.阅读时拿一支笔,在读的过程中把好词好句句画出来,不一定要背下来,只要了解一些句型,恰当的运用到作文中去。

3.摘抄就是把你画记的那些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摘抄和阅读又不一样,它要更深一层。摘抄的内容,语言优美是不够的,有时一些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也能写下来、记下来。

4.课外积累的多,课内阅读你自然得心应手。

语文教学心得。

一、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单一地、无休止地讲述,讲了再讲,甚至反反复复,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要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所以,我们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自身位置与主角,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注重学习过程,不偏重结果,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看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和质疑问难。

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精讲,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完全让他们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更让他们亲身感受文中之情,而教师只是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识水平与本事也就相应升华,教学效益明显事半功倍。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供给阅读机会,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应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适当配制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古诗、课本剧、甚至一些散文伴随这些更加让人陶醉,有情趣味,有滋有味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其特定环境中细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享受和陶醉,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进取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所以,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我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并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必须的感情,且能用自我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一样时期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资料。

三、品词析句,领悟情感。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境时,总是将自我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渲染人物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品味,领会内涵,学习用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着琴键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领悟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领悟他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活力。

相关范文推荐
  • 12-13 茶历史文化(实用17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对文学知识和表达技巧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这些作文内容丰富、观点独特,值得一读。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
  • 12-13 演讲稿做最好的自己(实用15篇)
    通过阅读各种不同主题的演讲稿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些演讲稿范文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大家好!人生不在于
  • 12-13 成长过程中难忘人(通用15篇)
    一篇出色的作文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雕琢,才能呈现出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表达。请大家一起欣赏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 12-13 我需要坚强初三大全(20篇)
    优秀作文是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需要坚持和反复练习。在这些优秀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恰当的句式和词汇,构建出了精彩的表达和形象。春意盎然,百花争艳,而在那孤
  • 12-13 西游记续写(精选19篇)
    优秀作文能够表达作者独特的观点和感受,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这些优秀作文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唐僧嘴里哼着小调,坐
  • 12-13 小学生追赶为题(优质22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注意内容的丰富与准确,还要注重表达的方式和形式,以体现作者的个性和独特魅力。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希望对你的写作能够有所启发。
  • 12-13 五年级第写信大全(18篇)
    “优秀作文是分享我们的思考和观点的重要方式,它展示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时有所启
  • 12-13 老师改变了我(专业21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写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够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改变自我,这似乎很难很难,但
  • 12-13 青春的演讲稿范我的青春我做主范文(17篇)
    演讲稿范文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内容的丰富性和独到性,还包括演讲者的表达技巧和自信度,以及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能力。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演讲稿,希望
  • 12-13 四年级写观影(热门17篇)
    优秀作文触动了读者的内心,引发了共鸣,让读者从中得到思考和启发。这些优秀作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思索。对成功的期待是人的本能,又有多少人追求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