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柳宗元三戒读后感

柳宗元三戒读后感

时间:2023-08-08 15:56:20 作者:储xy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柳宗元三戒读后感篇一

柳宗元字子厚,是河东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

因为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有辉煌的历史;但是人难免有悲伤的时候,柳宗元也不例外。因此他曾写下一篇《小石潭记》。

诗句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思是,隔着篁竹,听见了流水的声音,像鸣响的佩环一样,对此作者感到非常的开心。此诗下载作者被贬官之后,但诗句中有一丝作者的快乐的情感,从中表现出作者具有乐观、向上的情感。

诗句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诗句的意思是:坐在小石潭边,四周竹树环绕一个人也没有,寒气逼人,幽径深远。诗句表现了小石潭的清幽,但其内含表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凄清与昏暗。

诗句中还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诗句的意思是:因为小石潭寒气逼人,太过凄清,于是便写下这篇文章就离开了。诗句表现了小石潭寒意过盛、寒气逼人,但诗句的内含为:作者心中寒气逼人。

柳宗元虽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依旧是人,心中免不了有少许的烦恼。由此可见,平常人的烦恼更多。

再次读完《小石潭记》的我从中又得到少许的`新体会,所以我呼吁:广大的学生们,多读书会有许多新的体会,去感受新的体会吧。

柳宗元,你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愈”。但政治仕途上的失意,理想抱负无法实现,我很理解你心里的孤寂悲凉,也十分同情你、佩服你,因为这期间,你坚持为百姓服务,了解民间疾苦,游览永州名胜山水,写下了影响后世的名作“永州八记。

柳宗元,你是一个与我们相隔千年的伟大人物,你可明白,你的创作是那样的别具一格,你的诗篇流传千古,深深地感染着我,是你让我看到了语言的艺术是多么神奇。

还记得你笔下的《黔之驴》吗?一个愚蠢无能的驴子形象让我记忆犹新:你的笔墨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性强;你的思想深刻,发人深省。还记得你的名作五言绝句《江雪》,那遗世独立、飘然世外的风采,令人折服!

我很荣幸,读到了你的《小石潭记》,透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你的写作特点;峭拔矫健,清俊幽深,具有艺术魅力。一齐游览小石潭,深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水清境幽的影像不禁印在脑海中,同时也能体会到当时社会进步文人的痛苦情绪。

柳宗元三戒读后感篇二

这是一篇咏物短赋,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的感愤之作。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 开篇点题。对牛的外形进行了描述:体魁头大,两耳下垂,两角合抱,毛疏皮厚,叫时声音洪亮。树立了牛高大、矫健、憨厚、魁伟的形象。牛勤奋耕作,它头顶烈日,背负着沉重的犁耙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土地,然后农人种下庄稼。从播种到收获,都离不开牛的辛勤劳动。收得的粮食,送入官仓,养活百姓,穷的富了,饥者饱了,牛对人类可谓功德无量。

然而牛不图享受,只习惯于在田地荒野中脚踏泥泞的土块。牛“利满天下”,还表现在它浑身上下都是宝,一切都为人所用。它的皮和角,肩和臀,用途极广,或作食品,或作绳索,或作器物,或作供品。真乃“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羸驴“不耕不驾”,却坐享其成,跟着劣马吃吃喝喝,能获得豆类饲料,饱腹无忧。它还善于奉承别人,常常趾高气扬地在康庄大道上炫耀自己。高兴时则仰起鼻子,恼怒时则尥蹶子,有时在大道中央昂首嘶鸣,旁人吓得老远躲避。它善于识别门第的高低,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忧愁。

“牛虽有功,于己何益”,这一愤激的反语,对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强烈地为牛抱打不平。“命有好丑,非若能力。”牛与驴的天壤之别,这是命运使然,决不是能力所能改变的。既然如此,就只好“慎勿怨尤,以受多福”了。

一百多字的《牛赋》,把牛“日耕百亩”的献身精神和“利满天下”的无量功绩刻画得惟妙惟肖;把驴“不耕不驾”的懒散傲慢和“善识门户”的投机钻营揭露的淋漓尽致。难道柳宗元只是写两种动物的不同吗?否!难道柳宗元只是借物抒情,抨击当时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抒发了自己强烈不满的情绪吗?否!难道柳宗元只是把自己或王叔文比喻成牛,来表白自己抱拙终身的决心吗?还是否!

芸芸众生,自古至今,牛一般的好人,赢驴一样的小人,一茬接一茬,不知有多少?柳宗元若直接褒好人贬小人,提倡大公无私的人生观,那多直白多单调多没意思呀。他把文笔用在人们熟悉的牛、驴身上,可谓即引人入胜又立意高远,即形象逼真又含蓄深沉。在赋里,赋人柳宗元字字含情,句句有意,爱憎分明,讴歌理想。把人世间两种人生观两种活法的人托在物里水乳交融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做到了:赋终结而意未尽。

《牛赋》赋的好,赋的精彩,赋的高远,赋的深刻!

赋人,柳宗元,牛人也!

柳宗元三戒读后感篇三

论家世论才情,我柳先生无半点虚的。家中独子,自幼聪颖过人,13岁以文出名,竞争激烈的仕途,凭着少年盛气与一腔热忱,过关斩将,一路平步青云。只可惜这便是此生最无忧。岁月悠悠,道路坎坷,盛年丧妻,孑然一人茕茕独立,迎风对月的夜色里,第一次尝到人生孤独之味。

直到33岁,此前事业有成,婚姻一度美满,整个人生像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那样呈上升趋势——亲人相继离世,仕途连遭倾轧。

至死没有等到出头之日。

他开始游历好山好水,《永州八记》——最有名的要属《小石潭记》,乍看之下,山中景致静谧优美。再细品,小石潭下淹着一颗孤凄之心。后人有无迷惑过,此般良辰美景,何以连比兴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犬牙差互”?他心中的“凄神寒骨”又怎得那重重咬紧撕合的恶犬之齿所能形容?同游者五人,他恍若无视,又是多大的失望能透过良辰美景?你我皆不知,哀莫大于心不死。

42岁,两颗近乎迟暮的心盼星星盼月亮地回了长安,一月不到,一首观花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柳柳州自此获名。

这都是柳先生学不来的“孤独”,可若是论情论景,谁能孤独过他?

柳宗元三戒读后感篇四

柳宗元《渔翁》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诗作,展现了诗人柳宗元深厚的文学功底,并透露诗人谈谈的忧伤。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渔翁》的原文,欢迎阅读!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欸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

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这两句既设制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不见人”这一骤生的感受成为一个标志,划开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实生活中的日出过程得到艺术的强化,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读者眼前。紧接着的“欸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

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借春风的飘拂赋“绿”字以动态,而柳宗元则借声响的骤起,不仅赋之以动态,而且赋以顷刻转换的疾速感,生动地显现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觉神奇。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指出诗与画的区别时曾说:“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也持续,在它的持续期内的每一顷刻都可以现出不同的样子,并且和其它事物发生不同的关系。……诗在它的持续性的摹仿里,也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个属性,而所选择的就应该是,从诗要运用它那个观点去看,能够引起该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那个属性。”(《拉奥孔》)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苏东坡论此诗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冷斋诗话》)这是恰如其分的评语。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却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他“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

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所叹的那样:“谪弃非隐沧,登陟非远郊”,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这是热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 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 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 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 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 境俱活。

(此篇作于永州治今湖南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宋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的艺术特色。此篇入选于《唐诗三百首》。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开头两句是说,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首句就题从“夜”写起。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首句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也是再普通声过的寻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声过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声说汲“水”燃“竹”,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声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这两句写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

“烟销日出声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两句是说,太阳出来云雾散尽声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三、四句方写道“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声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声见,却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这里的造语也是奇特:“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声见人”则无干,“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声相干。但熟味这两句,“烟销日出声见人”能够传达出一种惊异感;而与青山绿水中间闻橹桨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也似乎为之绿得更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声免寂寞的心境。所以又声是为奇趣而奇趣。

在这首诗中,那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作者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显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声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的情怀。

这首诗和《江雪》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的心情意趣的,声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是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两首诗一静一动,珠联璧合,完美无缺的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应该可算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两篇杰作。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柳河东。因参与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其诗风格清峭,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三戒读后感篇五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翻译:

湖南省永州市有一家的主人,特别畏惧犯忌日。他认为他出生的那一年是子(鼠)年,老鼠就是子年的神,因此非常爱护老鼠,家里不许养猫养狗,禁止仆人击打老鼠;家里的仓库、厨房,全任凭老鼠放纵灾祸不管,恣意横行。

于是老鼠们就相互转告,(别的地方的老鼠)也都来到他家里,大吃大喝却没有任何灾祸。这个人家里没有一样完整的东西,衣柜里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凡是吃的喝的东西,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大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和人在一起活动,到了夜晚,啃东西,咬东西,打打闹闹,发出的声音千奇百怪,闹得人睡不成觉,而他始终不感到讨厌。

过了几年,这个人搬到别的州去了。后来搬进来另外一家人,但老鼠依旧闹得还像过去一样凶猛,认为这家人还跟以前的那家人一样。新搬来的人看见了说:"这些应该生活在阴暗地方的坏东西,偷窃打闹得尤其厉害,是怎样到达这样的地步呢?"便借来了五六只猫,关闭上大门,撤除砖瓦用水浇灌老鼠洞,雇用仆人到处搜寻追捕,杀死的老鼠堆得跟山丘一样,老鼠的尸体被扔在偏僻的地方,臭味好几个月后才散去。

哎!你们认为这样吃饱喝足并且没有灾害的日子是可以永恒持久的吗!

相关范文推荐
  • 08-08 和社区的协调方案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
  • 08-08 画眉读后感二十字 二十四孝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
  • 08-08 幼师生自我鉴定表 幼师自我鉴定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 08-08 个人工作自我鉴定总结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 08-09 亲子运动会竞赛规程 亲子运动会方案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
  • 08-08 初中生年度总结和自我评价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么我们该如何
  • 08-08 建筑设计自我鉴定毕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 08-08 社会工作专业自我评价 护理专业自我评价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 08-08 小学教育大专毕业自我鉴定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08-08 毕业生自我评定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