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公子元桃夭 游桃花谷心得体会(优秀8篇)

最新公子元桃夭 游桃花谷心得体会(优秀8篇)

时间:2023-10-09 04:48:10 作者:琴心月 最新公子元桃夭 游桃花谷心得体会(优秀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公子元桃夭篇一

游览桃花谷是一场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之旅。桃花谷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县境内,被誉为“全国最美的桃花谷”。近年来,我有幸亲身前往桃花谷游玩,并且获得了许多难忘的体验和感受。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体验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平与宁静。以下是我对于游桃花谷的心得体会。

首先,桃花谷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游览桃花谷,那一片粉红色的海洋仿佛将我的眼前完全征服。数万亩的桃树绽放着娇艳的桃花,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展开在眼前。在桃花盛开的季节,蓝天、白云和粉色的桃花交相辉映,美景堪称壮丽。同时,桃花谷周边还有若干座雄伟的雪山作为背景,使得整个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游客们穿梭在桃花之间,陆续拍下照片,留下美好的回忆。

其次,桃花谷的宁静与安详令人感到放松。进入桃花谷,身心得到了完全的放松。除了鸟语花香,这里几乎感觉不到喧嚣和嘈杂。在桃花谷的小径上漫步,用脚步的轻快走出一片宁静的空间。不同于城市的喧闹和压抑,桃花谷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站在山间,闭上眼睛,只能听到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整个人好像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第三,桃花谷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启发。桃花谷是康定藏区的一个特色景点,这里融入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参观桃花谷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藏族传统文化的知识。在当地的藏族村寨,居民们穿着传统的服饰,进行着自己的生活。而在桃花谷的庙宇和寺庙,不断传承着古老的藏传佛教文化。我收获了对于多元文化的波澜壮阔的认识,这对于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四,游览桃花谷让我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桃花谷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都十分丰富。这里的湖泊中有各种各样的鱼儿,其鸟类种类的丰富程度更是让人赞叹。在这片净土中,人们学会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珍惜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期间,我参加了许多环保活动,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做出一份责任。

最后,桃花谷的旅行体验让我对于旅游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旅游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刺激和放松,更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在桃花谷的旅程中,我认识了新的朋友,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开阔了眼界。旅行不仅仅是为了观光,更是为了积极地改善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妙之处。桃花谷的旅行体验为我增添了一份乐观和勇敢,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行动力和向往美好的信念。

总之,游览桃花谷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感动。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平。桃花谷的美景、宁静与文化内涵引发了我对生态和文化的思考。这次旅行让我对于旅游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坚信,未来我会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妙,寻找更多的美好和感动。

公子元桃夭篇二

寻乐土是古人最向往的事。陶渊明曾在他的《桃花源记》中写道: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可见,在古人眼中乐土是多么神秘、多么美丽、多么令人向往。乐土俨然成为了令每个人都向往万分的代名词。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叛乱,没有沉迷享乐、不理国事的达官贵族,只有鸟语花香,良田美池。多少人为了它而花费了一生,即使它可能只是个传说,但仍有人非得探索到底。

而现在,没人会相信桃花源、极乐世界的存在,这只不过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确实如此,毕竟相隔年代太过久远,我们无法理解先人的所思、所想。当然,先人更不会想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在我们大多数眼中,寻乐土,不过就是自驾游罢了。

说到旅游,我不禁想到一个段子:旅游,只不过是从自己呆腻歪的地方,花很多钱,到了一个别人待腻歪的地方。

说的不错,如果把它放在古代是极富哲理的。古人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哪怕处于盛世,也要想方设法找到一个不存在的、虚无缥缈的桃花源。就算找到了,但仔细询问,那里却是别人看似平常之地。暮然回首反省时,顿觉自己新意全无。

人们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总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从来不知足。无论自己身处何地,何等荣华富贵,从来只是拿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相比,从来不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不足相比。以此来激励自己,所以才有了寻乐土而不遇这一说。

人类,知足吧!

公子元桃夭篇三

阳春三月,是观赏桃花的好季节。星期天,班里的同学相继跟着父母一起出游,去龙泉看桃花。我虽没出家门,却尽情地领略了桃花的美艳。因为我家阳台上就有一棵盆栽的桃树。

这棵桃树,是在我4岁那年,随父母一起去龙泉看桃花时买回来的。记得它刚来我家的时候,还是一棵光秃秃的小树苗。几年来,我长它也长;我成了三年级的小学生,它也开出艳丽的花儿,结出了香甜可口的桃子。

今年是我家桃树第五次开花,这次开的花特别多,特别艳,远远望去,粉红色的一片,像朵红云。桃树的枝条经过爸爸的多次修剪,像一把平放的扇子,从防护栏里伸向外面,开花时节简直就是一把巨大的“桃花扇”,格外引人注目。我家虽然住在六楼,但从楼下过往的行人仍然能够发现这把“桃花扇”,并不时地停下来观赏一番。最近两天艳阳高照,每天我放学回家,在楼下就能望见那把“桃花扇”,它随风轻轻扇动,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非常漂亮。

今天,我细细地观赏了桃花。瞧,一朵朵桃花圆圆的,五片花瓣向外展开,里面有无数深红色的花丝,顶着淡黄色的花药。整朵桃花像一张圆形的娃娃脸,可爱极了!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一首儿歌:“桃花,桃花,张开嘴巴,只会笑,不说话;嘴唇红红,像个娃娃。”

我正看得发呆,突然飞来了几只蜜蜂,它们灵巧地在花间飞来飞去,忙着采花授粉。我想:小蜜蜂,多亏你我们才能多吃桃子。回想起来,这棵桃树已结过三次桃子了,第一次结了18个,第二次结了30个,第三次结了35个。今年桃花开得这么热闹,爸爸说:估计结40个桃子没问题。

听大人们说,古时候有个文学家陶渊明特别喜欢桃花,还写了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在我家的阳台上也有一个小小的“桃花源”。有这样的“桃花源”,看桃花还用得着出远门吗?朋友,要看桃花,请来我家“桃花源”。

公子元桃夭篇四

桃花源记是由唐代道士陶渊明所创作的一篇游记。这篇小说以桃源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渔夫意外发现一个神秘的仙境,并在那里生活了一段幸福的时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社会的反思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需求。在阅读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我思考了很多,体会了很多。下面,我将由主题、情节、人物、意义、启示五个角度,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主题

在桃花源记中,作者阐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桃源村就像是一个人间仙境,里面有山有水有草有花,还有人们互相帮助和信任。这个主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现代社会需求的契机。现代社会充斥着竞争、自私和短视的观念,人们往往追求金钱、物质和利益,而忽略了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我们需要像桃花源中的人们一样,建立一个和谐、健康、可持续的社会,才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和追求。

二、情节

桃花源记中的情节描写,不仅生动而且合理。渔夫偶然发现桃源村,里面的生活吸引了他。他谦虚地请教村民,村民也积极回答他的问题,他因此受益匪浅。他了解到这里的人生活纯朴、和谐,并没有各种繁琐的礼仪和规矩。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但悄悄地返回了家乡。这个情节传达了人类内心的真诚、友善、和平的价值观。它让我想起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奔波、劳累、疲倦。我们需要改变现状,追求真正的幸福,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繁华。

三、人物

桃花源记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渔夫是一个善良而有智慧的人,他很好地践行了“君子不争”的道德准则。他有好奇心,并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桃源村里的村民生活简单,但却非常热情好客,他们没有贪婪、自私和虚伪。他们彼此帮助、支持,和睦相处。这些人物让我想起了我们自己的生活。忙碌会让我们偏离正确方向,让我们忽略了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需要学习桃源村里互相支持帮助的精神,重新审视我们的人性和生态观念。

四、意义

桃花源记的意义之一,在于引导我们去思考生活的本质和意义,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背后。生活不是只有“吃”、“喝”、“玩”的享受,它也包括了理解和关切。对于未来的发展,以及我们自己的幸福,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健康和可持续的社会。桃源村的意义也在于它反映了我们社会需要的内涵。我们需要发现生态保护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去探追。

五、启示

在桃花源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启示,包括生态保护、和谐发展、发现人性、发展旅游等方面。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生态意识、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来实现一个和谐的社会。作为个人,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关注他人、倾听他人,扩大自己的视野和谷宽,让自己成为一个“大丈夫”。

总之,阅读《桃花源记》不仅可以带来愉悦感,而且能够让我们从它的故事中汲取精神能量,认识到我们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这个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意义和启示,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未来的美好和可能。

公子元桃夭篇五

游览桃花谷的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充分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在这片被桃花盛开的谷地中,我不仅看到了绚烂多彩的花海,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宁静。桃花谷的游览让我对自然产生了更多的敬畏和热爱,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首先,游览桃花谷给我留下了美丽的印象。当我踏入桃花谷的门口时,我就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无数盛开的桃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给整个谷地增添了一抹娇媚的颜色。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让整个谷地更显迷人。我沿着小径往前走去,四周的花朵不断向我展示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仿佛置身于一个花的海洋中。这美丽的景色使我心旷神怡,仿佛忘却了尘世的烦扰,完全融入到自然的怀抱中。

其次,桃花谷的游览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宁静。桃花谷位于山区,四周环绕着高耸入云的山峦,空气清新,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平静。在桃花谷的河畔,我坐在铺满桃花瓣的地面上,闭上眼睛,只听风吹拂树叶的声音,感受阳光洒在脸上的温暖。一时间,我的心境变得宁静而安详,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份宁静和平静让我感到舒适和放松,也让我更加明白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再次,桃花谷的游览让我对自然产生了更多的敬畏和热爱。桃花谷是一个生态保护区,保护了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在游览过程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如小鸟、蝴蝶等。这些动物在这里找到了安全的栖息地,也给游客带来了更多的欢乐。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让这些动物能够在自己的家园中安居乐业。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庞大。桃花谷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我对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感敬畏,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保护自然的迫切性。

最后,桃花谷的游览让我更加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桃花谷的游览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踩踏花草等。这些行为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和美丽,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享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总之,游览桃花谷的体验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也让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桃花谷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环境使我感到心旷神怡,同时也让我对自然的伟大和独特性产生了更多的敬畏和热爱。我们要保护环境,尊重大自然,让自然的美丽永远存在。

公子元桃夭篇六

看了陶先生的《桃花源记》,我内心便充满向往之情,和平而又和睦的山谷,没有尔虞我诈,不知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地方?多年在尘世中摸爬滚打,我早已疲倦,突然产生一种去寻找桃花源的冲动。于是我收拾了一些日常用品,踏上了寻找桃源之路。

我来到了传说中的古郡武陵,进入了武陵山中,只见群山连绵不绝,方圆数百里,不知桃源何处?我在武陵山中转了好几天,却连一棵桃树都没见到。这一天,我又找了半天,忽觉有些口渴,便到处找水喝。我在林中四处乱窜,突然听到一阵流水声,循声而去,原来是一条小溪,水流清澈见底,我捧了几口喝了,清凉微甜。忽然我见水面上漂着几点淡红。桃花?真是桃花!我急忙沿着小溪往上走。行了里许,就看到一片绯红,桃树!

接下来就同《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一模一样,一条窄窄的通道,进去后,我便见到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不远处是一片稻田,几个身着古装的人正在劳作,再远处是一个村落,许多矮小的木屋显得十分典雅。那几个人见到忽然有人闯入,十分好奇,纷纷围了过来。其中一个走在前面的人微笑着对我说:“你好,我是这的村长。这么多年来,只有三个人来过。”

“三个?”我有点奇怪,“还有谁?”

“一个是渔夫,另一个叫陶潜。”

原来陶渊明也来过,怪不得。村长带着我往村子里走去,其余人都丢下工具,跟着我们。村子里的人一生没见过外人,都显得非常热情,很快饭菜就准备好了,我一边吃着天然绿色食品,一边给他们讲着外面的世界,当然其中夹杂着我的牢骚。没想到,他们的脸上却显出一种羡慕之情。

“外面听起来不错,那你为什么还要到我们这里来?”

“外面的生活虽好,却整天尔虞我诈,磨灭了人的精神。”

“可是外面的生活比我们那时的皇帝还好,真让人羡慕。”村长说道。

我这才吃了一惊,极力的劝阻他们打消这个念头,可是他们已经听不进去了,一顿午餐不欢而散,还有人悄悄的骂我有病。第二天,村长就不见了,我有点后悔了。

过了几天,村长回来了,还来了不少外面人,有一些记者,另外是些商人。记者扛着摄像机,四处采访,商人则四处开发商机。不多久,小溪边便竖起了一些厂房,“桃源矿泉水公司”“桃源酒业公司”等等,桃源酒还请了村长做了广告,一下子火爆起来。后来这儿又来了许多游客,几位村民居然开了些饭店,田里的牛都变成了桌上的菜。渐渐的,小溪变黑了,垃圾也多了起来,桃树越来越少,楼房越来越多。有一天,两个村民为了一块地打了起来,头破血流。我十分失望也绝望了。

我收拾了一下,离开了桃源,又踏上寻找之路……

公子元桃夭篇七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这是大哲苏轼于寂静旷野中发出的浩叹。流光容易把人抛,人生何必如此聒躁?让心里装个桃花源,让人生升浮起月华一般的淡泊之美。

静思以淡泊。佛静坐菩提领悟宇宙人生之智慧,林徽因静伏窗前,在生之尽头绽放四月天之绝美……在人群之外,我们需要庄重的静思让烦躁的心浴过清莹。敢与永恒对话的梭罗,为追求淡泊宁静之境,抛开尘世喧嚷,在瓦尔登湖畔静心沉思,终成就《瓦尔登湖》之精髓,觅得心中的桃花源。静思是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咀嚼,还原生命的本真姿态,保有最初的纯真,让心灵淌着最清明的空性和最柔软的菩提。静聆于沉思,淡泊便有了青釉般的质感和厚度。

淡泊而致远。淡泊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中。淡泊之人“一蓑烟雨任平生”,“万物静观皆自得”,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大气者如钱钟书,早已洞悉世事为雾里的浮雕,话语间均透着从思想的酒窖中发酵出的酵绵。他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这幽默像太极拳,虚中带实,尽现一代大师的智慧与淡然。于是,如他所说,他一生只有“钟”书,潜心于学问。《围城》等精微深透劲锐之作,无不提炼出他旌智的心神。以静谥恬淡的心观照世界,用吾生之有涯达吾知之无涯,方能远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简单却酝酿无限玄妙的美景。

活在当下,我们却再难觅得桃花源的踪迹,多少人患得患失,终日为充满铜臭的功利疲于奔命;多少人甘愿失去与心灵之声音邂逅的机会,狂热地追捧“速食文化”,便使留下“微漠的悲哀”北京城,已套上了第六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其态势唯巨石激起的涟漪可形容。急剧的放扩,让很多人的生命虚掷在了路上——每天辗转于各种交通工具,焦灼地看着其他车辆撩起的狂沙,忍受塞车时点与点之间却成咫尺天涯的遥远。不必说桃花源,也许,连我们的脚步,甚至连我们思考人生的时间,都正在丢失。

脚踏实地行走的产物,是好的灵感、音符、情愫,就像蚂蚱藏于你的途中,会突然于草丛中跃出。人生何必太匆匆,多些临街漫步的悠闲,多些听泉眠云的细腻咀嚼,方能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旷达情致。

淡泊宁静,不必定要跳空谷,只是敢当万绿丛中的那点红,选择有梦和有信仰地生活,让真诚和至诚烙印在你那颗赤子之心上,面对生活中那些狰狞的诱惑,别迷失了你的灵魂,你的谦卑,还有爱生活的心。

难忘《红与黑》作者司汤达的墓志铭:“写过了,爱过了,活过了”。一代大师活出了夏花的绚烂,回归了秋之静美。其心之淡泊,已化为风之莲花步,何其逍遥。淡泊宁静,让灵魂栖息于桃花源中,看似窟灵如佛家禅偈,实则是岁月之流冲淡的岩石,少了埋怨偏激,多了圆融平和,从刻意追求到怀着乐趣和淡然以达吾志。

愿我们身在红尘,心驻桃源。

公子元桃夭篇八

天,像一块灰蒙蒙的布压在城市上方。街道上是川流不息的车辆,远方的建筑只显露着如国画上那淡淡的'水墨色。一切都是那么喧闹,却总是让人感到心上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压抑。

暮色渐渐降临,窗外闪起一片霓虹。我轻叹一口气,放下笔,便想出去走走。小区的绿化还算不错,矗立的几栋楼之中也有几抹绿色,却只是暮霭沉沉。我深吸一口气,突然,一丝花香侵入了。我诧异地睁开眼睛,追逐着那飘浮不定的芬芳。

是这了,我站住脚。前方是几阶石板铺成的路,然后是一扇半掩的铁栅栏围成的门,似乎是废弃的工地。我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果真发现了那芳香的源头。是一株高雅的牡丹。白色的花瓣似乎在黑夜中也透着光,周围一片静谧。我抬起头,却看见前方开有更多的牡丹。我惊讶极了,一路追寻而去,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卷起阵阵馥郁的芬芳。

不知过了多久,我才停下来打量这一切。这是一个无人的山谷,长满了嫩绿的青草,它们的气息和湿润的泥土一起溶解在风中。山谷中盛开着朵朵蒲公英,它们雪白的绒毛飞扬,飞扬着舞蹈。我慢慢地顺着山谷向上走去,那是一处断崖,不是很高,也就十米左右。崖下竟是一片汪洋,水波淡淡的,即是黄昏,也依稀可见它的碧蓝澄澈。海风夹杂着飞鸟的鸣声扑面而来。我贪婪地呼吸着这新鲜,而又最自然的空气,不由得感叹:“真美啊。”那时,我似乎听见那个声音在昏暗的暮色里破空而来,又带着一点飘渺:“那是我们的地方。”“我们?”我一惊,“这才是真正的自然吧,”那个声音说道,“是啊,谁又会想到人类会如此地对待我们……”那个声音听起来却是无比的苍凉。我低下头,却又听到那个声音:“不必了,只是这一切,似乎都不值得让人类知道啊。”太阳终于落下海面,留下一片寂然。我抬起头,我看见星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起舞,翩跹如白色的牡丹花。突然,一道白线越逼越近,近十米高的巨浪咆哮而来,却又在我胸前突然落下。我弯下腰,却感到一阵清凉。哦,是手心中的浪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最清冽的月光。

我循着来时的牡丹花退去,手心的浪花早已干涸。回到家,妈妈责怪我为何如此贪玩,我犹豫了一阵,却终究说出了这一切。此后,很多人去那里,却总是无功而返,而我呢,在学校也总是遭到别人的盘问。

终究,奈不过心中的那个如梦一般的旅行,我又去了那个地方。但,却只有一株白牡丹,静静地开放。“自然,你还是不肯原谅人类么?”我禁不住对着无边的黑暗问。刹那间,风吹落牡丹皎洁的花瓣,它们在风中如白色精灵自由地舞蹈,翩跹如飞扬的羽毛,仿佛在歌唱一曲挽歌。

暮霭沉沉,忧伤。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