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通用18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通用18篇)

时间:2023-10-13 22:17:02 作者:紫薇儿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通用18篇)

环境破坏对人类健康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家庭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环保举措。最后,希望这些环保总结范文可以激发更多人关注环保问题,共同为美丽和谐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学生能通过意境去感悟诗歌。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重点。

2、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是难点。

1、学生预习古诗;

2、准备课件。

1、师:第六单元我们要一起领略祖国美丽的风光,今天这一站我们来到美丽的杭州西湖。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而在杭州城的西边,有一个很美的地方就是-----西湖。来,一起欣赏一下那里的美景(出示图片),师描述:那里有杨柳依依的苏堤,有水间嬉戏的鲤鱼,有清香逸人的荷塘,有夕阳辉映的.雷峰塔。看到这样的美景,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惊叹不已,在诗人杨万里的眼里六月的西湖最美,(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配乐朗诵)西湖六月的荷塘在杨万里先生的眼中是那样迷人,而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更是美的独特。

2、简介苏轼: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论诗歌,他是宋代诗写得最好的;论书法,宋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有四个,他排名第一;他还是宋代最著名的词人和画家了。

3、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师板书),学生看老师写课题,指名读,齐读。

4、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饮:饮酒湖上:西湖初晴:起初晴天后雨:后来下起了雨)是啊,诗人和友人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开始晴空万里,后来细雨蒙蒙,多美的画面啊,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诗题。(齐读诗题)

1、过渡:美景看不够,好诗读不够,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读这首诗了,打开书本85面,借助文中的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读,老师正音,齐读。

1、过渡:读古诗除了字音要读准确,还要读出古诗的味道呢。

2、幻灯出示标有节奏线的古诗,师师范朗读。

3、学生自由试读。

4、指名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老师指导。

1、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将古诗读得这样流利而有味道了,现在请你用最美的声音读给同桌听一听,借助注释相互说一说这首诗再写什么?把不懂的做上记号。

2、生相互读诗,相互交流。

3、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1、过渡:大家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只有细细品味,走进那首诗,才能真正地读懂它。(出示古诗一、二行)先看古诗的一、二行,咱们来读一读。

2、这两行诗写了些什么?(水、山)

(1)水:晴天时候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出示第一行,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灿烂的阳光洒满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是啊,这就是“水光潋滟”,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出示水波闪动的图片),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美妙的感觉带给大家。

(2)师:正当诗人沉浸在晴天西湖美景中时,天色变幻,下起了蒙蒙细雨,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出示第二行诗句)男生读,见过山色空蒙的景象吗?(指名说)师:雨天的西湖,云雾弥漫,山色朦胧,宛如仙境一般,多奇妙呀!咱们美美地读一读。

3、创设情境再读:

师:晴天的西湖是这样的美好(女生读第一行)

雨天的西湖又是这样的奇妙(男生读第二行)

是啊,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是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诗人又是说“好”又是称“奇”,咱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的画卷,好好地读这两行。

1、过渡:看到这宛若仙境一般的西湖,诗人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幻灯出示)生齐读。

2、诗人把西湖和谁相媲美?(出示西子图片)简介西施,师讲诉“沉鱼”的小故事。

3、是啊,西子不化妆就那么美,化了淡妆也很美,画了浓妆依然是那么美,无论什么时候都美,所以诗人说---------淡妆浓抹总相宜(生齐读)。

4、在这里诗人仅仅赞美西子吗?为什么说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呢?难道西湖会化妆吗?(学生交流)

5、创境诵读:是呀,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是那么美,这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齐读);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西湖还是那样美,这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齐读);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西湖依然是那样美,这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齐读)。

6、师:一天之中,西湖在不同的天气里变化多姿,向人们展示着它不一样的美,诗人饮着美酒,赏着美景,陶醉了。他感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齐读)。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从此西湖又多了一个名字“西子湖”(板书)。

7、一座湖因为一首诗而更加有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首诗啊!带上我们最深的情感,用最美的声音,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生自由读,齐读)

1、师:其实,《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一共写了两首,这只是第二首,第一首老师也带来了。(出示古诗)

2、师范读,并简单介绍诗意,指名读,齐读。

3、朋友,西湖向你展示了自己最美的姿态,而你却进入了醉乡,来,让我想你展示一个绝美的西湖吧!(生再次齐诵古诗2)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二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具准备:

生字卡、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

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讨论:

诗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你从哪里知道?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过渡:诗之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诗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听老师朗诵,闭上眼睛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请用你最美的语言把你的所想表达出来。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让我们欣赏一下阳光明媚中的西湖是不是有你想象中如此美丽。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因此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最是文化的魅力。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三

山气朦胧云雾弥漫,雨中的西湖姿态也出奇。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不管是淡淡的梳妆,或是浓妆的粉黛总是很得体。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1 0 7 1)到七年(1074)在杭州作通判期间,曾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最脍炙人口的—首。王文浩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写西湖初晴后雨的美景。诗人用水墨写意手法,不着意于形的描摹和线的勾勒,却侧重表现光的晃动和色的变幻,从而生动地展现出西湖山水那变幻流动的光与色之美,并激发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后两句,承接上面两句,把西湖及其宜晴宜雨比作古代美人西施及其淡妆浓抹,西湖与西子,同在越国,都姓“西”,又有婀娜多姿的美,因此这个比喻新颖妙丽,既恰当贴切,又超凡脱俗,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这两句诗还启示读者: 西湖和西施的美都是天然自生的,只要具备这种天然本色的美,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都能显示出其无穷的美的魅力。这“运实入虚”的一笔升华和深化了诗的艺术境界,并使诗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由于苏轼这首诗给西湖赋予了活跃的生命和美丽的灵魂,是对西湖之美独特、深刻的发现,从此西湖获得了“西子湖”的美名,这首诗也成为吟咏西湖的千古绝唱。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四

山气朦胧云雾弥漫,雨中的西湖姿态也出奇。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不管是淡淡的梳妆,或是浓妆的粉黛总是很得体。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1071)到七年(1074)在杭州作通判期间,曾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最脍炙人口的—首。王文浩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写西湖初晴后雨的美景。诗人用水墨写意手法,不着意于形的描摹和线的勾勒,却侧重表现光的晃动和色的变幻,从而生动地展现出西湖山水那变幻流动的光与色之美,并激发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后两句,承接上面两句,把西湖及其宜晴宜雨比作古代美人西施及其淡妆浓抹,西湖与西子,同在越国,都姓“西”,又有婀娜多姿的美,因此这个比喻新颖妙丽,既恰当贴切,又超凡脱俗,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这两句诗还启示读者:西湖和西施的美都是天然自生的,只要具备这种天然本色的美,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都能显示出其无穷的美的魅力。这“运实入虚”的一笔升华和深化了诗的艺术境界,并使诗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由于苏轼这首诗给西湖赋予了活跃的生命和美丽的灵魂,是对西湖之美独特、深刻的发现,从此西湖获得了“西子湖”的美名,这首诗也成为吟咏西湖的千古绝唱。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五

1.学会本课的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4.通过学习诗中描写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杭一带最有名的就数西湖了,说说你心中的西湖。

2、导入课题:作者眼中的西湖又是如何呢?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杭州西湖的美。出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简介作者,理解题意

1、简介作者

2、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3、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两个时间词?是什么?(时间:晴天,雨天)

4、过渡:那晴天的西湖与雨天的西湖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走进诗歌欣赏。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诗歌,指名读古诗

2、评议,录音范读,划出节奏

3、正音,再读

四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引导想象,课件显示西湖不同的`景象

2、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诗人怎么表达?

(2)理解“方好”。

3品“潋滟”

(1)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你想起诗中哪个词了吗?板书:水光潋滟

(2)解释“潋滟”,积累词语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阳光)

(4)创设情境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五品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1.山色空蒙

(2)雨天里西湖是什么样的景象?

(3)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板书:山色空蒙)。

2.赏“亦奇”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六、品读“欲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品读西施之美

(2)介绍有关西施的材料。

(3)通过材料,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

2.深入理解“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

(2)淡妆浓抹

(3)总相宜

3、品读诗句

七、练习写话,拓展总结,

过渡:祖国山河景色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啊。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西湖的美。

1、欣赏西湖美景,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西湖的风光图片或文字,写一段话,向大家介绍美丽的西湖。

2、背诵两首诗。

八、作业:继续积累诗歌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六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由于教材中有部分注释,我对诗句不作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题目和诗句的意思。另外,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并反复朗读感悟诗情。

一、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尝试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来了解诗句的意思,以读代讲,以读悟语,以读悟情。。

(一)在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

(2)读诗想象画面:在你的脑海中,“水光潋滟”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水波闪动的画面)

(3)引导学生用别的词语来表现“水光潋滟”。(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水波荡漾……)

(5)看到这么美的湖光山色,你想怎么夸晴天的西湖?诗句中用了哪个字概括?

(7)假如此时你泛舟湖上,你的心情怎样?能把这种感觉带进诗中吗?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这迷人的景致怎能不让苏轼喜不自胜?他不禁脱口吟出:“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妙笔生花,也勾起了同学们无限的遐想,面对这样的美景,学生们都充满感情地吟咏着。我不需要讲解诗意了,学生在观察图片和想象中感受到了西湖晴天的美好,朗读起来非常到位。

(二)在感受雨中西湖的神奇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出示图片)在客船上,满湖碧水,波光闪闪,远处满山秀色,岸边垂柳依依。不知不觉中,下起了蒙蒙细雨,景物朦朦胧胧,湖面水雾迷茫,远山若隐若现。此时,我引导学生自由说说“山色空蒙”的情景。

接着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老师听到你们的优美的描述,我感到雨中,西湖的景物是那么神奇而美丽。在雨中,西湖的柳枝更柔美了,诗人不禁吟诵——生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雨中,西湖的小桥更俊俏了,诗人脱口而出——生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雨中,西湖的小花更鲜艳了,小草更娇嫩了,诗人不禁大声赞叹——生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孩子们,这两句描写西湖晴日和雨天的诗句是那么优美。我想如果有一天,晴朗的日子,我们有机会来到西湖,一定要吟诵苏轼的诗句——生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下雨的时候,我们漫步湖边,一定会想起苏轼的诗句——生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还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境,引领学生进行层次性诵读,让古诗的情境美在不经意间呼之欲出,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使课堂诗意浓浓,诗情洋溢,还为理解后两句诗从内容、意境和情感等方面都做好充分的铺垫。

(三)在领略诗人对西湖的赞美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先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西子姑娘的故事,让孩子们感悟到西子姑娘的与众不同的美。再让孩子们发现: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因为西湖与西子姑娘一样,也非常美。

到底有多美呢?(分别出示西湖春、冬、晨、夕的图片)让孩子们看图来自由描述西湖的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美。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多次朗读指导,学生陶醉在这美丽奇妙的西湖景色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诗人把西湖比成西子的精妙之处。

二、不足之处在于:在领悟雨中西湖的“奇”上,还不够到位。

课后,我反复思考,对“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朗读和领悟,应该这样引导会更好:

先创设情景读:蒙蒙细雨,像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西湖仿佛在半睡半醒,好一幅写意的山水画——学生接读:“山色空蒙雨亦奇”。雨慢慢地大了,山更加朦胧,那绿绿的雨丝绕着山跳起了妩媚的舞蹈——学生再读:“山色空蒙雨亦奇”。雨越下越大,天地间水光山色,俱是一片迷蒙,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山——学生复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他面对着眼前的雨景,不禁脱口吟咏——生又一次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再理解大概意思并思考:这首诗中的雨“奇”在哪里?让学生了解西湖夏日下阵雨时的特点,西湖的蒙蒙细雨是奇妙的,夏日阵雨也是奇妙的,通过拓展,让西湖“雨亦奇”的景致在学生头脑中丰满起来,这样一来,通过想象与拓展,应该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

一堂课上下来,总有道不尽的遗憾之处。不过我相信通过大胆的尝试,对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收获,每一次新的挑战。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七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这首诗是苏轼任职杭州期间游览西湖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晴雨浓淡相宜的美景的喜爱之情。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通过设置诗意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理解和感受晴雨西湖的美妙之处,再由晴雨西湖的美联系到生态城的美,从而升华主题,鼓励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保护美甚至创造美。

1.能够背诵、默写全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晴雨西湖变化的美。

3.联系生活,发现晴雨生态城不同的美。

1.朗诵古诗,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2.能够背诵诗句,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感受西湖晴雨浓淡相宜的变化之美。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读中求悟法。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安排学生预习,上网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诗句和资料。

同学们,在一二年级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风景的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谁来为我们背一背?(生背诵)

我们的祖国江山秀丽,风景优美,有奇丽的庐山瀑布,有壮观的黄河落日,有塞北的辽阔,也有江南的秀美。今天,老师邀请大家随我一起泛舟西湖,去看看西湖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美景。我们来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读诗先读题,从题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作者在西湖饮酒,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苏轼与友人西湖小聚,饮酒正尽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然后,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读诗吧!

读诗首先要读通诗句,读准字音,谁愿意第一个为大家朗读?

(点名朗读,教师做点评)读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大家认真听老师朗读,看看能不能听出来老师读的节奏。

(示范朗读)谁来说说老师读的是什么节奏?

(2-2-1-2)

你们也来读一读,读出这种节奏感。

(点名读)大家一起读一读,看看咱们有没有默契,都能读出这种节奏感。

(齐读)读通了诗句,读准了节奏,我们还要把诗歌读出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句,去领悟苏轼对西湖的情感吧!

同学们先结合注释解读诗的前两句,思考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把你不懂的词语圈出来。

(1)谁来说一说诗句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晴天的时候,湖面上波光闪动,十分美丽;雨天的时候,山色蒙眬,也很奇妙。)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水光潋滟的美景吧!(欣赏图片)

(3)那么水光潋滟还能换一个词来表达吗?

(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水波相连)

(4)水光潋滟的西湖,晴方好,这个“方”字你理解吗?

(晴刚好、晴正好、晴恰好)晴时西湖的美,美得刚刚好,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这就是“晴方好”啊!我们把这种刚刚好的美读出来。

(齐读)

(5)晴天的西湖美得刚刚好,那么雨天的西湖,你通过哪个词感受到了雨西湖的美?

(空蒙、奇)

(6)通过“空蒙”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西湖景象?谁能为我们描绘一下?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迷离梦幻的雨西湖(欣赏图片),看,这就是山色空蒙的雨西湖,咱们一起把这种迷蒙的感觉读出来。

(齐读)一天之内,西湖之景不同,晴时明媚,雨时蒙眬,而无论晴雨,西湖都是这样美好、奇妙,西湖之美,就美在这种动态、变化的美,大家请看(欣赏晴雨西湖图片):

(师读)晴空朗日,苏轼与友人泛舟西湖,西湖山美水美,于是诗人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远处青山葱茏,近处荷花满池,晴时的西湖那样多姿,诗人不禁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阵阵微风吹来,只见湖水泛起一圈圈涟漪,诗人不禁再一次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忽然一阵骤雨,打湿了诗人的衣裳,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诗人又禁不住赞叹——(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读)下雨了,雨却没有惊扰诗人的兴致,远处的青山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是那样美妙、奇丽,于是诗人惊叹道——(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读)苏轼与友人荡舟湖中,在雨中赏景、作诗、饮酒,这真是人生最诗意最快乐的事啊,所以,苏轼提笔写下这句——(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7)西湖的晴天那样明媚,西湖的雨天那样柔美,西湖美得像谁呢?

(西子)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的美,不分季节,不分天气,这就是“总相宜”。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诗读一遍。

(8)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背诵。

同学们,西湖纵然美丽却离我们太遥远,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生态城,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生态城。

(欣赏生态城图片)蓝天碧水,美丽的彩虹桥,造型独特的动漫大厦。

迷人的秋,层林尽染,黄叶如蝶。

印象海堤,一个与海有关的故事。

水光潋滟的故道河。

烟水迷蒙的惠风溪。

你发现它的美了吗?生态城是不是也和西湖一样,不同时节有着不同的美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描画你心中生态城晴雨变化的美吧!

我爱生态城

晴时,

雨时,。

无论晴雨,生态城都是这么美,这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呀!

(课堂练笔展示)西湖的美,晴雨皆好,浓淡相宜,美得令人心动而神往,我们的生态城也一样。但是美景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它、欣赏它,更要去保护它,希望同学们都能做那个发现美、欣赏美、保护美,甚至是创造美的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晴方好

总相宜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八

设计理念:

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西子湖”。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首诗歌的教学,要在诗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要读出西湖的美,走入晴日雨天丰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而感受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可以抓住西湖晴雨两幅图中的语境。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的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从诗人信手拈来的比喻“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处,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走入诗文中作者由触动心灵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由此,诗歌“语境”和“诗境”紧密融通,生成诗歌课堂和美之境。

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文档为doc格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九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具准备:

生字卡、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

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讨论:

诗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你从哪里知道?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过渡:诗之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诗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听老师朗诵,闭上眼睛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请用你最美的语言把你的所想表达出来。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让我们欣赏一下阳光明媚中的西湖是不是有你想象中如此美丽。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因此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最是文化的魅力。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

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作业:(任选一题)

1、做一张苏轼的诗词手抄报。或有关西湖的诗词手抄报。

2、写一篇学习本课的感想。

板书设计:

西湖 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浓抹 总相宜

山色空蒙 淡妆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具准备:

生字卡、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

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讨论:

诗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你从哪里知道?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过渡:诗之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诗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听老师朗诵,闭上眼睛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请用你最美的语言把你的所想表达出来。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让我们欣赏一下阳光明媚中的西湖是不是有你想象中如此美丽。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因此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最是文化的魅力。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

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作业:(任选一题)

1、做一张苏轼的诗词手抄报。或有关西湖的诗词手抄报。

2、写一篇学习本课的感想。

板书设计:

西湖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蒙淡妆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一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二

教学目的:

1、理解词语及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具准备:《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检查课前搜集有关作者苏轼的资料。

二、讲授新课

(一) 初读

1、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的停顿和韵味。

2、学生读:齐读、指名读。

(二)学学

1、学生结合注释(课件显示)分组合作学习古诗。

2、教师到各组帮助学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古诗。

4、小结

西湖的景色怎么样?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三)欣赏

1、欣赏西湖的美景。

2、提问:看完短片你最想说些什么?

小结:作者喜欢、赞美西湖。

(四)诵读

1、有感情地读。

2、配乐朗诵。

3、背诵:想象画面试背古诗。

(五)方法

1、指名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方法:

(1)理解诗意(查找资料)

(2)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朗读背诵(想象画面)

三、练习

1、自学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给学生提供有关资料。

四、总结

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美丽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三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山水晴——方好

(比西子)总相宜

(美)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四

一、揭题,解题。

1、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人们自然就想到——西湖。你们去过西湖吗?在你的印象中西湖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来说吗?(或看完课件回答)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板:饮湖上初晴后雨

3、师:谁写的?板:苏轼

师:课前同学们特意去搜集过资料,你都知道些什么?(生交流)

师小结: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与父亲苏荀,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杭州当过官。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当官时写的。

4、师:(齐读诗题)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知道的?生自由说

师点拨:起初晴天,后来下雨了。……读题

讲苏轼在湖上饮酒…………读题

5、师这首诗的题眼该是哪个字(晴雨)

二、读诗句,读正确。

2、师:反馈:在朗读时,哪个词特别难读……指名读

指名读诗句

三、晓诗意,悟诗情。

1、师:哪句是写晴天的西湖,哪句写雨天的西湖?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习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师引导:

(1)“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板:释

(2)解释这句诗,哪个字应该调换一下顺序?(晴)生重新解释诗句板:调

(3)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板:补……生解释诗意

(4)解释时还要板:猜换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吗?生说师引导

师:(1)诗人喜欢晴天的西湖吗?你从哪个字看出?(好)

(2)引读师:晴天的西湖好在美在哪?……生“水光潋滟”

(3)师(指着图):这就是水光潋滟的湖面,你能用别的词来描述吗?(生自由说)

(5)师:是啊,这就是晴天的西湖,所以诗人说……引读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6)师:一个“好”字写出了西湖晴天的美,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真是一字千金啊!

师:雨天的西湖,诗人喜欢吗?从哪儿看出?(奇)

这雨只让西湖的山云雾迷濛吗?请想像一下这雨还让哪些景物更加生动了?

(生想像说话:因为有雨,西湖的更加()。

师:难怪诗人说……引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3、学习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在目睹了西湖的晴雨之后,诗人认为一个“好、奇”,远远不能写出西湖美,不能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此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引读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两句诗是至今为止赞美西湖中最妙的两句。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生解释)

师:你觉得这两句妙在哪里?……读

四、配乐诵读

1、师:学到这,你们是否为西湖的美景所打动,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带着诗人的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首诗吗?配乐朗读。

2、师:同学们,我觉得美的诗,光读还不够。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生试背……指名背

五课外拓展

师:西湖的美,美在它的淡妆浓抹,美在它的千姿百态,这不还有两首写西湖的诗。生自读、反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五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这堂课钱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第二首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了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被选入课本,编者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深切感受祖国的山河美,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古诗,这对本课的理解、感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定为:

1、诵读诗句,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美景,走进诗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

我们把目标1定为教学重点,目标2定为教学难点。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中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理解词义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且在这基础上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

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揣摩,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板块。

第一版块:揭题,解题

在开课伊始,让学生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由江南的风景如画引到杭州西湖的美丽动人。意在辅垫情感,营造阅读期待。然后出示题目,说说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接着介绍诗人苏轼。最后让学生看西湖美景的图片,并说说看完后的感受。我们这边的学生很少有到过西湖的,为了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西湖的美,我们下载了一些图片,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它弥补了单一课本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打下基础。

第二版块:初读诗歌

这一步,我准备分三步走。

1、根据提示自学古诗,并想想哪句写的是晴天的西湖,哪句写的是雨天的西湖。

以此来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大致内容。

2、把诗读正确。这步主要纠正一些难读的字音。

3、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我们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在初读后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版块:理解诗意,走进诗境。

这样子,这堂课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为了扎实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这一版块我们主要采用逐句教学,整体融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读诗句,依据注释、采用画面初步理解诗意。然后师生交流,共同品读,感悟、最后背诵。品读过程中我就不一一讲述,我将从景和情两方面来说。

1、在欣赏美景时,主要抓住“潋滟”“空蒙”两词,借助画面,及教师语言渲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晴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熠熠生辉,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当然“晴”和“雨”还只是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好”和“奇”才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这两个字值得推敲,在教学时,老师追问:好在哪里,奇在何处,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真正理解古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创造了美。

2、由欣赏景自然过渡到诗人的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先让学生谈理解: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然后教师补充“西子”与 “西湖”的共同点,近而让学生品出诗人比拟精妙,品语言魅力,感受诗人把西湖比成中国古代最美的女子,说明他对西湖是多么热爱。并采取多种形式读出这种感受。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依托诗文反复品味语言,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在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语言的韵律内涵。在读中检查理解。然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并非是对西湖一时一景的描写,而是抓住了西湖神韵,进行的精炼概括。而学生此时的理解仍然只停留在诗中对晴天、雨天的描写上。只有学生感受西湖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景色,才能深刻理解这两句诗。因此,这句话我们抓住“总相宜”这个词,让学生感受西湖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这样风姿绰约。

此时,在此情此境中背诗,可谓“水到渠成”,这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感”。从文字到画面,无处不在的对比让学生强烈感受到诗的魅力。这样的积累,既是显性的语言文字积累,又是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沉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边想象边读,从景中悟情。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了想象就有了意境,有了品味,就能把学生带进诗中描绘的意境之中。

第四版块 :拓展阅读

古诗词是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应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及教材内容,优化课堂资源,扩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课上补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雨中西湖的美。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说这课的板书,板书是这样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西子

晴(好)                   淡妆

总相宜  

雨(奇)                   浓抹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简洁的板书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最后,我想说,诗歌教学应该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之旅。我们喜欢“洗开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的唯美意境。希望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使它成为“一枝红杏”,学生从它身上能够更深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借助它欣赏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满园春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六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比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和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附:板书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轼)

(杨万里)

西湖晴雨天气

满湖荷花荷叶

学法:

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交流,

反复吟诵,想象,绘画创作。

文档为doc格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七

教学目标:

1、 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 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西湖。

2、了解苏轼。

3、引出课题。

二、你如何理解诗题

课文写的是,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荡舟、饮酒,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板书:晴 雨

三、初读诗句

1、自由读诗。

2、认读生字词。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4、小组合作,自学诗词。

四、品读体味

1、说“晴”。

(1)抓住“潋滟”一词,体会晴空万里的西湖风平浪静波光粼粼的样子。

(2)抓住“好”一词,结合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展开想象,体会西湖风光的绮丽美妙的意境。

2、品“雨”。

(1)抓住“空濛”一词,体会阴雨绵绵下的西湖的韵味。

(2)通过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进行对比,体会“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3、解“相宜”。

(1)西子的传说。

(2)理解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原因。

五、写西湖

1、用自己的笔,写出你心目美丽的西湖。

2、朗读欣赏。

六、总结升华

“苏轼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词,不仅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更是因为他对西湖的无比热爱,我觉得孩子们更热爱西湖,说说你的感想。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八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原文翻译】

诗歌翻译:天气晴朗的时候,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到了下雨的时候,烟雾迷朦笼罩青山,一派迷茫的景象。西湖就像美人西施,天生丽质,自成风韵。西湖无论是晴雨的天气,西子无论是淡浓的妆饰,都是一样动人合宜。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