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大全19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大全19篇)

时间:2023-10-15 04:23:14 作者:XY字客 最新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大全19篇)

幼儿园教案是为幼儿园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在编写三年级教案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一

本节课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个别同学对除法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课上对细节的处理还不够,例如例题后的延伸,18个同学是怎么算出来的,应该列式表示。还有对同学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准确。在今后要加强课堂的掌控和反应能力,争取能更快的更好把握课堂。课一开始,我用谈话的形式导入,“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说一说是怎么玩的”。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兴趣活跃。接着,我一边表述一边板书,“昨天老师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接着,我提出问题:看着他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们提出两个不一样的问题),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相互评一评。

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我先提问学生: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的要求,确定是用除法解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两种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个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两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二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不足与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三单元第四课《乘法的应用》。教材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乘法的应用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学生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进而辨析每个情境对应的乘法意义不同,体会到一个乘法算式有两个意义,这两个意义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情境。据此,结合教材解读和对学生前三节课的学习累计,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以下三个环节进行的:

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唤醒学生,一个乘法算式有对应2个不同的意义。3×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6×4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以竞答的形式进行,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乘法问题的解决上。

结合情境体会同一个算式的两个意义:观察情境图,我不断引导让学生提问,学生分析,学生解决,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分析完成后,抽取其中两个情境对比,两副图对应两个意义,但可以用同一个乘法算式解决,反之,一个乘法算式有两个意义,进而对应两幅图。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乘法的简单应用,也训练了学生思维。意义理解后,进一步抽象的过程,就是将这个乘法算式的两个意义,通过画圆的方式,将其画出来,如3×5,意义一:3个5相加,即,圈三个大圈,每个大圈里5个小圆;意义二:5个3相加,即,圈5个大圈,每个大圈里3个小圆。

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仍然是3×5的乘法算式,根据两个不同的意义,你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吗?比如,公园里,一张成人票5元,3个成人需要付多少元?或,一个围栏里有3只小鸡,5个围栏里有几只小鸡?等。学生理解3×5的两个不同意义,进而根据意义再创设情境。该环节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实践,就能体会数学带来的乐趣。

新课结束后,便进行反思其中的问题,要多注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我们只是引导者,本节课程内容设计的有点多,所以个别问题,我刚发问,就急于自己回答,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出示课件顺序可做个别调整,从便于学生思考的角度出发去设计环节,根据情境找算式,而我是逆推的思路,根据算式找情境,更抽象。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四

?比的应用》是十一册教材的内容,与前面学的比的知识密切相关。教材用配制稀释液例题,学生缺乏这一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重组了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分配,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一、情境引入,切入课题: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我创设了分练习本的情境。当然学生的回答比较多,我适时点拨:平均分不够合理,那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最好根据人数来分。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引导下讨论、交流、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亲自交流合作,然后再观察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体现了教师是教材创造者的理念。

在如何使用教材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教教科书”的传统思想,充分挖掘新课知识点,整合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实现“用教科书教”。本节课舍弃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大量地从生活中就地取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加了研究这样一个知识点,辅之以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以理解、内化。

四、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不足:课堂结构不紧凑,导致练习中的部分题没做完。解决的策略:教师的语言要再简练,环节设计要再推敲,通过预习要了解学情。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五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实际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内容,如果按照按比例分配,把这一问题归成一类型,那学生是非常容易掌握这类问题的解法的,并能很快利用方法去解决类似的问题。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样解或者说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就不是很清楚了。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缺少了这一过程,那就只培养了一班只会考试的学生。

1、钻研教材,改造教材。比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他们对此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此课的关键应如何激活学生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因此,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认真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觉得教材创设分糖果这个学习情境是有趣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对这个情境我们可以照搬应用,但是教材在创设这个情境时,一开始出现幼儿园有大班30人,小班20人,现在有一些糖果要分给这两个班,应该怎么分才合理?就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分,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没有多大作用,因为大部分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不用操作就已经知道要按照大班与小班的人数的比来分。于是我把此设计删除。课后,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是正确的。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多大受到限制,相反更加开拓。由此看来,我们老师要坚持这样的理念:教材是死的,老师、学生是活的。教师只有根据自己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增强应用题教学的开放性,为新知建构搭建平台。开放性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有效途径,应用题教学的开放性可体现在条件、问题、结论、呈现方式、解题策略等方面。本课教学设计试图在呈现方式和解题策略两方面有所探索。改变文字呈现方式,从洗涤液的这个比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要求学生"配制一杯600毫升的洗涤液,按照1:5的比配制,应该如何做?",从这个实际问题人手,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呈现方式的开放只是形式,解题策略的开放才是本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再分析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这样在解题策略的开放过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

3、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学习数学知识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我在本节课时,始终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学,在运用拓展阶段,注意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设计一道开放题:某村民小组共有4户人家卖土地,共得到补偿金九十万元,你们认为该怎么分?其中的一个条件是开放的,让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解决问题。有人认为可以平均分,每户得22.5万元;有人认为不合理,因为每户人家的人数不一定相等,所以应该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还有人认为应该按原有土地的面积来分配。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补充条件,按不同的分配标准去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深了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结合。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与求比值,但对分数与小数的比进行化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是已知两个数量的比和两个数量的和,这一类应用题,学生们基本上是会做的,但如果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还知道两个数量的比求另一个数量,有少部分学生还用上面的这种做法。如:男生有48人,男女生人数比是6:5,求女生,学生会错误列成48×[5÷(6+5)]。又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36,长和宽的比是5:4,求长和宽或面积是多少,这一题计算错误特别多,大多数学生列成:长:36×[5÷(5+4)]宽:36×[4÷(5+4)]对这些容易出错的题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练习。

困惑。第一,当学生没有想出与教材中的几种解题策列时,老师有没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如果要介绍,那么又该不该组织学生从这些方法中讨论出最优的解题策列?还是直接引导学生去寻找最优的方法?第二,像这样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要不要归纳出他的解题方法?如果说没必要,但是这对于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是很难掌握的。第三,其实,按比例分配就是平均分,都是把总量按总份数平均分再按各部分不同的份数去取,即归一法。但为什么还要说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殊方法?只不过是我们所说的平均分,取走的份数相同而已。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效果会更好。在全班交流合作时,要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想法的时间,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效率就会更好。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六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三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质疑。

我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而不是给学生一个伟大工程的结论,要学生去论证这个结论。这样就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读的方法。

在读思议结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听话想象,蟋蟀会唱些什么呢?孩子们浮想联翩,一个会劳动会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们心上。课外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都是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正因为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七

美国教育家彼得·可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他用精练的语言总结和概括出数学课堂应该体现的内涵所在,他也告诉了我们所上的每节课都最好都能够包含这些因素在内。如果说这些因素都能够体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那么我们的课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黄老师所执教的《比的应用》一课中,从最初的“看一看”“说一说”:“谁能够根据比的知识来说一说所看到的画面?”到“分一分”“试一试”,再到后来的“填一填”表格。每个环节都井井有条、环环紧扣,让我们从中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所有的程序都能够体现出彼得·可莱恩所说的“三大要素”。

“说一说”让学生把自己感官数学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符合《标准》指出的.:“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中学习方式的转变的指导思想,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用语言“说”数学的表达能力。

“分一分”活动中,教师用实物教具给学生亲手操作的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如何按照比例来分配这些纪念币更合理、更合适,从从实践中体验了“比”的应用。《数学课程标准》突出是的“数学”活动的外化与“数学”活动的内化要相互统一的教育哲学观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以来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分一分”就是活动花策略的外显活动。通过“分一分”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比”在生活中应用需要更科学的计算。为后面的“试一试”“算一算”做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学具辅助自己学习的习惯,训练了学生接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算一算”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将学生刚刚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问题中,尽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是很多种多样(可能由于时间关系等原因),但是从中已经可以看出来,学生的思维已经被激活了。因为学生在后来的联系实际生活中应用到“比”的例证就可以得到答案:“混凝土、农药的配制、调料、配菜......”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的说出来,由此可见,学生也很乐于学习“比的应用”,应该说会更加喜欢数学的学习了。

唯一让我有点纳闷的是:黄老师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同时是否应该多考虑教学具在课堂上的操作性与时间处理之间的关系以及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处理问题。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八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活动导学的课题实验的赛课,我选择了《麋鹿》这篇课文,按照活动单的教学模式上了一节这节课。

?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达到这一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单:1、复习检查生字词、多音字,课文段落等。2、自读2-4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3、认真阅读5-7自然段,完成表格,并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在教学课文第三部分麋鹿的传奇经历时,我按照年代的不同,设计了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范例填好这张表格。学生填好表格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文熟悉的过程,而且,填表格这种方式也利于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发展,而且表格中既包含了麋鹿的各个时期的生存情况,也有生存地点的不断变化,所以说从这张表格中就可以感受到麋鹿的生活经历的坎坷,漂泊不定,颠沛流离,这样引导学生感受麋鹿经历的传奇也就较容易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很顺利,可能是我太高估了自己的学生,觉得学生应该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表格的填写,所以就想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填,结果却收到相反的效果,学生花了很多时间也没能完成这张表格的填写,以至于最后的拓展:介绍珍稀动物,写好广告用语匆匆完成。

另外还让我感到不足的是课堂气氛没有学其他课文时活跃,可能是说明文本身的文体特点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热情吧,也可能是学生看到有其他老师在听课,而感到有些拘束,怕回答有错,不敢贸然举手发言。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将会成为我今后在课堂上的努力方向。

这一节课,虽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当我看到全班同学(包括那几位差生)都能静下心来参与到小组活动,我就觉得教学方向是对的,我将把这一教学实验进行到底。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九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鸡的孵化期是鸭的,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三)提高题.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十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教学新课

二、 巩固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

1、解答应用题。

学校舞蹈队有32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合唱队有多少人?

一人板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2、引入新课

1、教学例3

(1)读题,说明条件和问题。

问:题里哪个月份的产量与呢个月份的比?要先画哪个月份产量的线段?(画线段图)表示五月份产量的线段要怎样画?(画线段图)增加的台数是哪个数量的1/5?要求什么问题?指的线段上那一部分?(在线段上表示)

(1)讨论:这道题例哪个数量是单位1?为什么?哪个台数是四月份台数的1/5?

要求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多少台可以怎样想?

(学生看着线段图,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指名学生口述。

(2)按照这样想的过程,列式计算。

(3)小结。

2、教学试一试

解答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学生练习。

问:数量关系式什么?为什么用原价乘就是降低的价钱?

从上面解题的过程可以看出,解题学习的应用题也和前一节课一样,关键式先确定单位1的数量,接着要弄清与题里几分之几对应的式什么数量。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就等于与它对应的数量。

1、练一练1

2、练习三7说出单位1的量

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3、练一练2

口述思考过程。提问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练习三10

口答算式和结果。

为什么用求枣子比栗子多的吨数?

5、练习三12

练习三8、9、10

板书: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

充分借助线段图使学生理解此类应用题也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个别同学要加小灶.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十一

“比的应用”实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按比例分配”知识,今天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更多教学设计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比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关系和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数量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对于“按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

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2、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能力。

1、在问题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

2、了解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掌握解题的关键。

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3、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140根。

一课时

一、创设生活情景,谈话引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分配方案。

(1)平均分配,把橘子平均分给两个班

(2)按人数分配,人多的班分多点,人少的班分少点。

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抓住契机,适时提问。

(1)师:同学们的提议都很不错,其中认为按人数分配的更加细心和合理。

( 2)如果把这筐橘子按3:2来分给这两个班,你们又怎样分呢?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1)用小棒进行实际的操作。

(2)分组进行操作,组长记录分配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提升认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种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比的应用(板书课题)。

4、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方法。

(3)提问方法,学生板书。

方法一:3+2=5140÷5=28(个) 28×3=84(个) 28×2=56(个)

方法二:3+2=5140×3/5=84(个) 140×2/5=56(个)

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第一位解法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了整数乘除法的问题。第二种解法是把各部分数的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的问题。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三、实践运用,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现在有许多生活中的一些运用到比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一一解决。

1、课本75页试一试: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

(1)引导学生选用喜欢的方法做题。

(2)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介绍比的应用的广泛性。

1、举例

2、数学书第56页练一练第2题。

3、数学故事:

孩子在学了按比例分配之后兴趣正在浓厚的时刻,在次给他增加难度,使他们的探究欲望再次得到升华。

五:回顾教学,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的一些方法。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我们班准备在班队会上进行一次制作水果沙拉的比赛。要求:选择几样水果,按照一定的比,设计制作500克一盘的水果沙拉。要求要简介设计的名称、思路,并计算出所需水果的数量。

七: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一:3+2=5 方法二:3+2=5

140÷5=28(个)140×3/5=84(个)

28×3=84(个) 140×2/5=56(个)

28×2=56(个)

答:大班分到84个,小班分到56个。

一、充分挖掘教材,旧知迁移新知。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反思比的应用是平均分后又一种分配方式,它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本重点例题当成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创设了分桔子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那该怎么分比较合理?学生很快说出两种分法,这位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或教具,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主题、客体、媒体处于不断地先通过互作用和转换生成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常常发生难以预设和意料的变化。对此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是一个积极、热情的“旁观者”,时时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心关注,感受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审时度势地做出激励,调整,启迪,补充,提醒等及时引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高效而少费时。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以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使学生明白算理,从而明白按比例分配。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猜想、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了新知,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学生不仅为自己的发现而喜悦,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教师在小结升华时讲解。

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汇报等具体的情景中明白了算理,学生已经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掌握的比较好,教师只要在小结时加以强调,:刚才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第一位解法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了整数乘除法的问题。第二种解法是把各部分数的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的问题。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十二

新授课

要点提示

备课人

严正祥

备课时间

9月3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15—17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点,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认识分数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初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直尺、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每句话里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其中分数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1) 一块布料,用去3/5。

(2) 一块地3/7种西红柿。

2、 做15页复习题。

问:为什么要用乘法算?这里的一个数和分数相乘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3、 引入新课。

根据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需要用乘法计算。这节课就根据这样的道理,学习分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请大家找一找,这道题的条件有哪些,求什么问题?

(2)教学解法一。

问:从图上看用4/5,是用去谁的?就是把20米平均分成几份,用去其中的几份?

(3)教学解法二。

请同学们看线段图,讨论可以怎样解答,把它试做一下。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法和思路。

师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解法比较。

这两种解法实际都是表示把20米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的4份是多少。

2、练一练”第1题。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强调为什么把全班学生人数看做单位“1”。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问:有哪几个条件,求什么问题?

指名说一说分析过程,

4、教学“想一想”。

(1)让学生找一找,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问: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意思,要先画哪个数量的线段?为什么?

(2)大家讨论,哪个数量是单位“1”?怎样列式解答?

(3)3/2是什么分数?

条件里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假分数。

(1)做“练一练”第2题。

(2)小结。

师总结。

巩固练习

(3)说一说下面各题里的单位“1”的量。

看了一本书页数5/6。

杨树的棵数是杉数的3/8。

(4)做练习三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5) 练习三第5题。

问: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小乘法算?

三、全课总结。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的1、2、3、4。

板书设计:

分数应用题

先确定单位“1”,接着再想要求的数量是单位“1”这

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根据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表示求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

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的量

教学后记:

要点提示

分数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十三

1.巩固分数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掌握此类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巩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投影)

1.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2.出示准备题。

(1)读题,请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3)老师指导学生画图。老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美术组人数后提问:谁和美术组比?怎么画?(生物组和美术组比,可以画在美术组上面。)谁和生物组比?(航模组和生物组比,应画在最上面。)

提问: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请一名同学列式解答,然后订正。

(二)讲授新课

老师把准备题进行改编。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1.指导学生画图。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个量?需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量,用三条线段表示。)

提问:和准备题比,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给了航模组人数,求美术组人数。)

老师按学生的回答,把准备题的图示进行修改。

2.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进行分析。

(3)这道题中有几个单位“1”?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根据三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5)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相等吗?为什么?

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设谁为x?(设美术组人数为x。)

老师板书:

解设美术组有x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看方程提问:

(3)为什么要设美术组人数为x?

(因为只有知道美术组的人数,才能求出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又和生物组比,所以设美术组为x人。)

师小结:对于含有两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条件的复合应用题,首先要找准单位“1”,在两个单位“1”都是未知的情况下,根据题中条件,准确设定其中一个单位1的量为x。

(三)巩固练习

(投影)

先讨论以下问题,再动笔做:找出单位“1”,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2.看图,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1)说出这个图所反映的等量关系式。

(2)师小结:这道题出现了“小汽车是大汽车的4倍”,而不是几分之几,但它们的数量关系不变,解题思路也一样。

师:这道题和前两题比,前两题是不同数量相比较,这一道题是同一数量相比较,我们可以画单线图分析数量关系。(老师指导画图。)

三好生4人。

学生动笔做,老师带领学生订正。

的高是多少厘米?

根据题意填空:

是()厘米。设()为x。

果树有多棵?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今天学习的是由过去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组成的复合题。)

这类题分析解答时应注意什么?(弄清有哪三个量,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确定设哪个量为x,再列方程解答。)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讲的是分数连除应用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解题,所以本课由分数连乘应用题引入,通过改变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使之转变成一道分数连除应用题,为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抓住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基础。本教案还重视分析思路的训练,通过设计提问和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为学生自己解题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设计中,采用不同形式,由扶到放,不但一步步强化了学生的分析思路,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十四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常用百分数对事物进行描述、分析、统计、比较。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了百分数,但是对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其应用价值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本单元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分数、小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式认识百分数。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有关百分数的计算与应用都可以由分数的相关知识迁移过来。由于百分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习百分数对理解和判断生活中相关数据信息以及运用百分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主要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及一般应用,六年级下册教学百分数的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两部分内容的着眼点有所不同,六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及一般性应用;而六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更强调对其实际意义的理解。

备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

2.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方法。

3.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4.经历探究百分数意义的过程,积累探究问题的经验。

5.经历探究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

6.经历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7.在探究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9.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重点: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

2.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难点: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2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十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人);

男生:(人)。

师:这种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ml),水有(ml)。

师: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呢?(水占总体积的。)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说说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

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十六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的,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比例解答,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正确判断题中数量成何比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

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小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的量。

学习例题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已经接触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再引导运用新知做这样用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后问:这道题里有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

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总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关键?

1、基础练习

2、判断说理不解答

3、变成练习

本节课学会找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学会判断这两种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十七

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百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解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下一单元比的相关知识联系紧密,将分数除法安排在比的前面进行学习,为更好地学习下一单元的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3、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4、会用算术方法及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5、能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倒数的意义。

6、在教学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用折纸的方法推导计算结果,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把除法计算转化成乘法计算,渗透了转化思想。

7、在探究倒数意义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并能付诸行动。

8、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整体思考能力的提升。

9、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10、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1、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算理及计算方法,会用算术方法及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1、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

2、运用分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十八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维他命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1、说出下面每个比表示的具体含义。

苹果和梨的重量比是2∶3;

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台数比是5∶2;

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人数比是1∶25。

2、口答

练习136;说说是怎样想的?

3、揭示课题

1、练习137

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两道题里的40棵各与比里哪个份数相对应?

这两道题,哪一道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哪一道不是?为什么?

按比和分数的关系想一想,这两道题会解答吗?

上下练习;

2、题组练习

(1)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白兔有15只,黑兔有多少只?

(2)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黑兔有12只,白兔有多少只?

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与按比例分配问题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3、补充练习

出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女生有多少人?

1)学生说说上面比的具体含义。

2)口头补充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3)口头补充成已知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应用题,并口头列式。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教案篇十九

重点:利息和税款的计算

难点:对所涉时关键:懂得利率、保险费率和税率的意义

间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常用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实际应用作好准备。

学习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导学策略

尝试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谈话导入

师:你收到过压岁钱吗?你是怎样支配的?

(如果学生没有提到银行,则由教师引导揭题)

二、探究新知

1、利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银行,解决银行中与我们有联系的数学问题。

师:你了解银行的一些什么知识?

师根据生口答进行板书

师:我们该怎样计算利息?你能用一个公式表示吗?(师板书)

2、利息税

从1999年11月1日起,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按20%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算一算陈杰1年、2年、5年各应缴多少利息税?

3、自学例题

4、巩固练习。

(1)小调查:先让学生做调查,然后思考存两年有多少种存法?估计一下哪种存法的利息多,再实际计算。最后全班交流。

(2)练一练1--3

5、总结:你这节课有何收获?

6、作业

学生做调查后算一算那种方法更合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挺实用的所以教学效果教好。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四)的练习课第8课时(总第21课时)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下雪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下雪了教案(优质11篇)
    在人类社会中,典礼是一种庄重而有意义的仪式。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适当引用一些相关的名人名言或典故,以增加文章的价值和深度。这些精选的典礼总结范文,集结了各种不同
  • 10-15 2023年对孩子的教育心得和体会(优质17篇)
    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式。接下来是一些写培训心得的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对孩子的教育心得和体会篇一孩子的教育是每
  • 10-15 2023年语言大班乌龟教案(汇总8篇)
    中班教案还可以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为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进展提供依据。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探索其中的教学亮点和可借鉴之处。语言大
  • 10-15 最新幼儿园中班教学工作计划上学期(通用16篇)
    在现代社会中,安全工作计划是防范事故和灾难的必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经过调查研究和总结,我们找到了一些制定办公室工作计划的最佳实践,现在与大家
  • 10-15 最新公司搬迁计划规划方案规划方案(优质8篇)
    项目策划需要与项目团队和相关利益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请大家关注以下整改措施的案例分析,相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司搬迁计划规划方案规划方案篇一一、
  • 10-15 体育游戏跑步教案 体育游戏教案(通用13篇)
    高三教案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各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体育游戏跑步教案篇
  • 10-15 最新国庆节的感悟(优秀9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安全标语的存在,它们时刻提醒我们保护自己、关爱他人。想要写出有震撼力的安全标语?请看下面几点建议,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安全标语范
  • 10-15 2023年电工个人述职报告 配电工个人述职报告(优质11篇)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将我的离职意愿以辞职报告的形式呈交给公司。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开题报告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电工个人述职报告篇一我叫陈____,中共党产党积极
  • 10-15 一年级加与减二教学反思(优质11篇)
    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综合素质。需要多次修改和审查,不断优化总结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确保其达到较高水平。通过参考这些编辑范文,可以学习到编辑的技巧和方法。一
  • 10-15 抒情散文阅读题及答案(优秀8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那些伴随我们的平凡之事,感恩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价值。对于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的付出?以下是一些感恩的例句,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