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通用5篇)

最新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10-04 09:01:42 作者:梦幻泡 最新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篇一

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衡而具有剩余的表面能,当某些物质碰撞固体表面时,受到这些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就是吸附。这里的固体称吸附剂。被固体吸附的物质称吸附质。吸附的结果是吸附质在吸附剂上浓集,吸附剂的表面能降低。利用吸附作用进行物质分离已有漫长的历史。在水处理领域,吸附法主要用以脱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应用范围包括脱色,除臭味,脱除重金属、各种溶解性有机物、放射性元素等。在处理流程中。吸附法可作为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方法的预处理,以去除有机物、胶体物及余氯等;也可以作为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手段,以保证回用水的质量。

利用吸附法进行水处理,具有适应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有用物料、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但对进水预处理要求较高,运转费用较高,系统庞大,操作较麻烦。

(一)、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机理及分类

溶质从水中移向固体颗粒表面,发生吸附,是水、溶质和固体颗粒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引起吸附的主要原因在于溶质对水的疏水特性和溶质对固体颗粒的高度亲合力。溶质的溶解程度是确定第一种原因的重要因素。溶质的溶解度越大,则向表面运动的可能性越小。相反,溶质的憎水性越大,向吸附接口移动的可能性越大。吸附作用的第二种原因主要由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的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或化学键力所引起。与此相对应,可将吸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离子交换属此范围(见第八章)。影响交换吸附势的重要因素是离子电荷数和水合半径的大小。

(2)物理吸附指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分子间力(范德华力)而产生的吸附。其特点是没有选择性,吸附质并不固定在吸附剂表面的特定位置上,而多少能在接口范围内自由移动,因而其吸附的牢固程度不如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主要发生在低温状态下,过程放热较小,约42kj/mol或更少,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吸附。影响物理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细孔分布。

(3)化学吸附指溶质与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吸附化学键和表面络合物,吸附质分于不能在表面自由移动。吸附时放热量较大,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相近,约84~420kj/mol。化学吸附有选择性,即一种吸附剂只对某种或特定几种物质有吸附作用,一般为单分子层吸附。通常需要一定的话化能,在低温时,吸附速度较小。这种吸附与吸附剂的表面化学性质和吸附质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物理吸附后再生容易,且能回收吸附质。化学吸附因结合牢固,再生较因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脱附,脱附下来的可能还是原吸附质,也可能是新的物质。利用化学吸附处理毒性很强的污染物更安全。在实际的吸附过程中,上述几类吸附往往同时存在,难于明确区分。例如某些物质分子在物理吸附后,其化学键被拉长,甚至拉长到改变这个分子的化学性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同一物质,可能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物理吸附,而在较高温度下所经历的往往又是化学吸附。

文档为doc格式

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气的燃烧现象及产物,知道氢气的验纯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逐步提高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产物的验证认识氢气作为清洁燃料的原因,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氢气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难点】

氢气的验纯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实验】教师用棉签蘸取少量的煤油点燃,请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产生火焰并伴有大量黑烟。

【教师总结】可见如果是大量的煤油燃烧,对我们的环境就会造成一定的污染。那有没有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实验活动一:探究氢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演示】展示一瓶充满氢气的集气瓶,让学生观察颜色;请学生上台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距离鼻孔约0.5米处,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请同学说出气味。

【学生回答】无色、无味。

【学生讨论后回答】通过实验现象:氢气球向上飞去直至屋顶,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瓶外,说明氢气密度小于空气且氢气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难溶于水。

2.实验活动二:氢气的验纯

【图片展示】展示几组氢气爆炸的图片引导学生意识到在实验和生产中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进行验纯。

【演示实验】演示氢气验纯的.方法步骤,首先在试管中收集纯净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让学生观察现象;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检验不纯的氢气,让学生对比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检验氢气纯度时,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为纯净。

【师生总结】点燃氢气时一定要先检验纯度,不纯的氢气点燃时极易发生爆炸。同样地,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3.实验活动三:氢气的燃烧实验

【学生小组实验】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杯壁的上方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总结】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淡蓝色的火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氢气燃烧生成水。

【教师引导】通过之前学习的碳、硫、铁丝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请同学们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板演】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回答】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与其他燃料相比,不污染环境而且原料利用率高,所以是一种清洁燃料。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请同学回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通过学习认识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了氢气的燃烧现象及产物,知道了氢气的验纯方法。

【作业】氢气虽然是非常高能的清洁燃料,但是目前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篇三

晶体结构与性质教案(一)

教学内容: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2.晶胞3.分子晶体4.原子晶体二.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2.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3.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4.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5.掌握原子晶体的概念,能够区分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6.了解金刚石等典型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三.教学过程(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的定义:晶体是由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非晶体是原子、分子或离子无规则地堆积在一起所形成的固体。(1)一种物质是否是晶体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而非由外观判断。(2)晶体内部的原子有规律地排列,且外观为多面体,为固体物质。(3)周期性是晶体结构最基本的特征。2、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非晶体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原子排列相对无序(1)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2)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是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地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3)晶体自范性的条件之一:生长速率适当。如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地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3、晶体形成的一段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如从熔融态结晶出来硫晶体。(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如凝华得到的碘晶体。(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如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析出的硫酸铜晶体。4、晶体的特点:(1)均匀性(2)各向异性(3)自范性(4)有明显确定的熔点(5)有特定的对称性(6)使x射线产生衍射(二)晶胞1、晶胞的定义:晶体结构中的基本单元叫晶胞。(1)晶胞是从晶体结构中截取出来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六面体。晶胞代表整个晶体,无数个晶胞堆积起来,则得到晶体。(2)整个晶体是由晶胞“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并置(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堆砌而成。晶胞的无隙并置体现了晶体的各向异性(强度、导热、光学性质)和紧密堆积(紧密堆积指由无方向性的金属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等结合的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等微观粒子总是趋向于相互配位数高,能充分利用空间的堆积密度最大的那些结构。)。(3)晶胞内微粒的组成反映整个晶体的组成,求出晶胞中微粒的个数比就能写出晶体的化学式。2、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三)分子晶体1、定义: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叫分子晶体。(1)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2)分子晶体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范德华力;(3)范德华力远小于化学键的作用;(4)分子晶体熔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2、典型的分子晶体(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h2o、h2s、nh3、ch4、hx(2)部分非金属单质:x2、n2、o2、h2、s8、p4、c60(3)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n2o4,p4o6,p4o10(4)几乎所有的酸:h2so4、hno3、h3po4(5)大多数有机物:乙醇,冰醋酸,蔗糖3、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某些分子晶体的熔点由于范德华力很弱,所以分子晶体一般具有:(1)较低的熔点和沸点;(2)较小的硬度;(3)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思考1】为何分子晶体的硬度小,熔沸点低?因为构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相结合,范德华力远小于化学键的作用。【思考2】是不是在分子晶体中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不对,分子间氢键也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如冰中就同时存在着范德华力和氢键。【思考3】为何干冰的熔沸点比冰低,密度却比冰大?由于冰中除了范德华力外还有氢键作用,破坏分子间作用力较难,所以熔沸点比干冰高。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特别是氢键的方向性,导致晶体冰中有相当大的空隙,所以相同状况下体积较大。又由于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h2o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干冰的密度大。4、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组成微粒微粒间作用堆积方式熔沸点比较密度比较冰水分子范德华力和氢键每个分子周围有4个紧邻的分子较高较小干冰co2分子范德华力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较低较大大多数分子晶体结构有如下特征:(1)如果分子间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以一个分子为中心,其周围通常可以有几个紧邻的`分子。如o2、c60、co2,我们把这一特征叫做分子紧密堆积。(2)如果分子间除范德华力外还存在着氢键,分子就不会采取紧密堆积的方式。如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形成正四面体。氢键不是化学键,比共价键弱得多却跟共价键一样具有方向性,而氢键的存在迫使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相互吸引,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空间利用率不高,皆有相当大的空隙使得冰的密度减小。5、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分子晶体要熔化或汽化都需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化和汽化时需要的能量就越多,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因此,比较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实际上就是比较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力和氢键)的大小。(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如:o2n2,hihbrhcl。(2)分子量相等或相近,极性分子的范德华力大,熔沸点高,如con2(3)含有氢键的,熔沸点较高。如h2oh2teh2seh2s,hfhcl,nh3ph3(4)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一般按照“邻位间位对位”的顺序。

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篇四

l         提问:一般来说,空气中不含有的气体有:

l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

l         提问:我们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这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性质?

l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53页第一自然段

l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的实验。

l         投影:[观察思考]

1.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产生什么物质?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3.  从实验中得出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l         播放cai录相: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

l         引言:是否点燃氢气都能安静地燃烧呢?让我们观察一个实验。

l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和空气混合引燃爆炸实验。

请回顾第一章学习的爆炸的知识思考讨论。

l         引言:是否只要氢气中一旦混有空气,点燃就一定会爆炸呢?

l         讲解:爆炸极限知识及使用可燃性气体的安全知识。

l         引言:在实验室,我们在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验纯工作,否则易引起爆炸。

l         小结:请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教师予以补充。

l         作业 布置:课本58页第2题1、2、3

l        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l         演示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l

l         投影:[思考讨论]

l      1.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

l         播放cai录相: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l         板书: 氢气 十 氧化铜        铜 十 水     (置换反应)

l      (h2)   (cu0)      (cu)(h20)

l

l         电脑cai动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教师边播放边组织讨论并讲解)

l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l         小结:氢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l         作业 布置:课本58页第4、5题

l

运用“单元目标引导探索”进行教学的设计

顺德一中  陈静莉

四.把握教材知识结构,领会化学思想,是“引导探索教学”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我们注意了本节知识结构的处理。这节教材分述了氢气性质和用途的两方面的知识,然而,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基本思想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本节材料所介绍的氢气密度小,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三方面的性质,都直接决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处理好贯彻上述化学思想和教材分裂成两块的矛盾,以找到一个最佳的处理方案呢?我们的做法是:在学习氢气的上述三项性质时,每学一项 即顺理成章地引出它对应的用途,但在板书时,却分列在黑板的两旁对应的位置,然后围绕性质与用途,自成“知识小块”。

五.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以学法的指导,是“实验引导探索法”实施的重要方面。我们在本节教学设计中,重视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现象,如何掌握氢气验纯的方法;结合思考讨论,指导学生如何理清氢气性质原理的思路,如何归纳出结论;结合阅读课文和cai动画,突破不纯氢气点燃爆炸和“爆炸极限”的难点;结合巩固开拓题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的氢气实验和性质原理,动手改正装置的错误。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寻求优化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突破难点,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

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气的燃烧现象及产物,知道氢气的验纯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逐步提高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产物的验证认识氢气作为清洁燃料的原因,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氢气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难点】

氢气的验纯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实验】教师用棉签蘸取少量的煤油点燃,请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产生火焰并伴有大量黑烟。

【教师总结】可见如果是大量的煤油燃烧,对我们的环境就会造成一定的污染。那有没有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实验活动一:探究氢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演示】展示一瓶充满氢气的集气瓶,让学生观察颜色;请学生上台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距离鼻孔约0.5米处,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请同学说出气味。

【学生回答】无色、无味。

【学生讨论后回答】通过实验现象:氢气球向上飞去直至屋顶,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瓶外,说明氢气密度小于空气且氢气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难溶于水。

2.实验活动二:氢气的验纯

【图片展示】展示几组氢气爆炸的图片引导学生意识到在实验和生产中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进行验纯。

【演示实验】演示氢气验纯的.方法步骤,首先在试管中收集纯净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让学生观察现象;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检验不纯的氢气,让学生对比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检验氢气纯度时,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为纯净。

【师生总结】点燃氢气时一定要先检验纯度,不纯的氢气点燃时极易发生爆炸。同样地,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3.实验活动三:氢气的燃烧实验

【学生小组实验】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杯壁的上方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总结】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淡蓝色的火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氢气燃烧生成水。

【教师引导】通过之前学习的碳、硫、铁丝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请同学们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板演】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回答】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与其他燃料相比,不污染环境而且原料利用率高,所以是一种清洁燃料。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请同学回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通过学习认识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了氢气的燃烧现象及产物,知道了氢气的验纯方法。

【作业】氢气虽然是非常高能的清洁燃料,但是目前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