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2023年月到天心林清玄读后感(优秀5篇)

2023年月到天心林清玄读后感(优秀5篇)

时间:2023-10-07 07:49:34 作者:GZ才子 2023年月到天心林清玄读后感(优秀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月到天心林清玄读后感篇一

很早就有耳闻林清玄这位台湾的高产作家的作品很有禅意。偶然在一些杂志上看到一两篇,觉得也确是很好。最近借着选修课的契机,借得一两本散文集来看,阅毕,有些许感想。

林清玄作品大多短小,却能在生活不经意的小事小节中,悟出人生的道理,读来倍觉亲切。其文字虽不华丽,但简单朴素中也能把人生道理娓娓道来,说得入情入理,无名的感动、温暖总在文末处涌动。又名林大悲的他,佛理常常成为他说理的方式,读来因而倍觉空灵。读其文,确是一种心灵的洗涤。

在《沉水香》一文中,他说:“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浮世”。若是平常,在尘世中迷茫不知所措的我,断不能静下心来,想到这样的哲理。要怎样的人生品质,要怎样的处事方式,确是需要斟酌,一天天成长。“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生命的意义》)”

秋天了,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悲秋的季节。看着天气一天天变冷,树叶落了一地,世界渐渐由春夏的热闹变成秋冬的萧瑟、冷清。不免伤怀:美丽的事物都不长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偶有读到“一切因缘的雪融冰消或者抽芽开花都是自然的,我们尽一切的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零。因此,开花时看花开,凋零时就欣赏花的凋零吧”(《凋零之美》)“不论年华去也、不论分合聚散、不论多少的背弃与分离,每一年的春风总是在的。人面可能分离,桃花必会凋谢,只要我们在分离与凋谢中不是去微笑的心,就能永远与春风相约”(《笑春风》)。诚然如此!

的11月11日,爱情,或者说脱离单身是最热门的话题。许多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寻找所谓的真爱,化妆晚会、相亲会等等形式层出不穷。身为局外的人,面对着一出出的好戏,我不禁生出疑问:这样的方式意义有多大?爱的到底是外在的金钱、外貌、地位,还是真的内在?正如《百合》中所说的:“这世界,爱百合的人很多,能珍惜那纯净、优美、芬芳的品质的人很稀有……口里说出相爱的话语何其容易,心里真正相知与疼惜是多么艰难!”希望有一天,这世界能够不那么浮躁,可以安静地、文明而有序地、温暖地转动着。那么,我们可以说。爱情很简单,相爱很容易。

人生,总是在欲望中纠结,有的人可以把欲望看的云淡风轻,因而过得怡然自得,健康长寿。而有的人却深陷欲望的泥沼,不能自拔。每天的新闻,某某人为财而亡,某某人为色锒铛入狱。看得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其实“物欲的追求与心灵的追求乃是天平的两端,一个有慧心的人自然可以找到既可以充饥又好吃的面包”(《生命的馅》)

掩卷长思,人生的许许多多的智慧,需要历练才能真正体会。书本所能给的,是一些启发与思考,要化为已有,需要更多的体验。

月到天心林清玄读后感篇二

最近总是被一些不安和无所适从的情绪所充斥。习惯了放任自己,得过且过!身边总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情发生,无力改变却也不能做到视若无睹,置若罔闻!总学不会坦然面对,从容处理!猛然回过头来看看,发现浪费了大把时间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瞥眼看见书桌上放着前不久从图书馆借来的几本书,还没来及看!随手拿起了林清玄的散文集《天心月圆》。这本书包装素雅干净,有简单的中国水墨画图案!随即翻开细细看来!书中的文章都不长,总的也就八十多篇,用心的话一个下午就可以看完!写的都是些经典的小短文。林清玄的文字之前就有看过一些,比如《鸳鸯香炉》,《桃花心木》,《心的菩提》等。他的散文恬淡自然,蕴含佛理。总是取材于身边的小事,见解独到,让人看完或若有所思,或茅塞顿开,或低头莞尔。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心田,不经意间涤荡了灵魂;像夏日的一阵清风,拂去那些浮华燥热;像从黑暗里解脱出来双眼,看到光明,豁然开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多余的矫饰,只是短短的几百字,只是身边不值一提的小事,只是一些平凡的人,经他的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便显得与众不同,平淡中有着深长意味的,引人深思……也难怪他能在华人阅读圈中赢得“世纪中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玄妙的声音”的美誉。

他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其作品自然不可避免的包含了深远的禅意。这本书的书名便取自弘一大师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两句。大意是:画花枝在春天开得多么美满,在天心的月亮多么的圆。说这话时,弘一大师已是将死之人。一个不久于人世的人说出这样话,难免让人疑惑,林清玄清新智慧,空灵流动且充满诗性的回答让我为之叹绝。

他说,悟道者的内心,正如月到天心一样光明,也像春天的花枝那样美丽,这与死亡又有什么相涉呢?反过来说,愚痴的人即使活生生的,也是华枝枯萎、心地幽暗。因此,死或生不是界限,内心光明或黯淡才是关键。

他说,心中有月亮的人,就是觉醒了自我的光明、平等、温柔、圆满的本质,这本质一旦觉醒则永不消失,在禅宗是为“开悟”!也就是“有明月之心”。

他说,有明月之心的人,在平常的事物中也会有深刻的幸福,喝水、吃饭、睡觉都不是等闲。“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即使月照中天,风从水面吹来,都有很深切清凉意味,只是很少有人知道!那些有明月之心的人就会知道。

他说,有明月之心的人,不分时间、季节,时时如宝、刻刻淳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那些“闲事”,有如遮月的云雾,在心如明月者的眼中,只是更彰显了月的华彩!

他说,有明月之心的人,在生命的.镜花水月中,无不是人间的道场,在一场游戏一场梦中,也有美丽的心情。

我喜欢这样平淡而隽永、清幽而大气的文字,喜欢静静细读,慢慢领悟,然后释怀!

烦闷的时候,习惯选择看书,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省,积淀,提升自己。有句话说得好: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看得出来!老是想高飞,像只腹里空空的气球,不知天高地厚的浮躁,未免有些可悲!

这本书中的另一个故事,也让我深有感触。说的是沉香木,这块木头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很黑,分量也很重,是上等的乌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坚实丢到水中也会沉到水底,故又名沉水香。有极朴素悠远的香味不断从内部散发出来。林清玄写到:沉香木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于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消失。告诉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要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依然沉静依然芳香。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整个人轻松了很多!我不敢奢望能有一颗明月之心,亦不敢妄想能像沉香木那样绝世独立!只是简单的希望可以以此自勉,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最后,用他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既生而为人,就要承担,安然接受人生可能发生的一切。

月到天心林清玄读后感篇三

林清玄简介:

林清玄,1953年出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煮雪》读后感:

《煮雪》从一个极度浪漫的传说开始——住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张嘴说话都能结成冰,听的人只能把结成的冰带回家慢慢烤来听……若是我听了这个故事,大概也就一笑了之,林清玄却不然,他借此传说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进而通过“浪漫”这个词联系到爱情。

爱情,离我们这些学生应该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但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心中总有暗流涌动。

在这里,我先暂且称其为“语雪”吧。

当然,这也有不方便的地方——倘若是问路呢?我要是生在北方,可得为这件事费一番心思;抑或是有急事呢?那定要升起一把熊熊烈火吧?事物的一切就是这样都有两面性的吧!

月到天心林清玄读后感篇四

林清玄,笔名秦情,名字来源:武侠小说清玄道长。[1]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成就及荣誉

1973年开始创作散文。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在梦的远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萝蜜》《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等。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人物生平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

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林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婚变

1979年与陈彩鸾结褵。

林疲于应付台湾报纸激烈的竞争,生活忙碌,内心空虚,陈彩鸾却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有一年的新年,陈彩鸾离家外出不知去向。林和儿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自己的家如此凄凉,林心灰意冷。

三个月之后,林选择辞职上山,隐居起来,两年后林才重入红尘。就在林以为自己已看破七情六欲的时候,他遇见了方淳珍。

在一个雨天之后林提出了离婚的要求,陈彩鸾对离婚也持赞成态度。和陈彩鸾离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办理了结婚手续。

19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

关于他的各种谣言便满天飞。林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来打动大众,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与愿违,大众对他的抗议终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有人在网上大骂他是“伪君子”,有人说他“说一套,做一套”。

事实上,陈彩鸾却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时她们会相约喝茶、聊天,方淳珍还会为林和陈彩鸾已经长大的儿子买电影票,约女朋友。当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谈过去,林对方淳珍说:“在脆弱中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忍,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的法官。”

走上写作之路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著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

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目前仍然还未到定下1个风格,1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月到天心林清玄读后感篇五

林清玄简介

林清玄,是个人笔名秦情,名字来源:大猪清而不玄。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成就及荣誉】

1973年开始创作散文。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在梦的远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等。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人物生平】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

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婚变】

1979年与陈彩銮结褵,育有一子。

与陈彩銮离婚,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结婚三个月,即将临盆。此事当时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妇女团体甚至当众焚书,有人在网络上大骂林是“伪君子”,以示抗议。网络论坛上有人质疑他一手写佛书,一手屡屡婚变的行为,并嘲讽他真正具体地实现了‘嘴念经手摸奶’(台语谚语,意思为形容一个人“道貌岸然”、“假正经”)的境界。只会用嘴巴讲道理自己却做不到,他在用自己的行为来验证果报。

林清玄解释说前妻有宗教妄想症,林甚至为自己辩解:“我认为人的一生要想真正成熟必须要到45岁以后,我把它称作身心灵的契合。所以完美的婚姻无非是两种途径:一是成熟了以后再找伴侣,这显然太迟了,二就是找到伴侣后一同成长,我就是选择了这一种……”。在婚变之后,林清玄在台湾人气大跌,近年来积极前往大陆开创新市场。

【走上写作之路】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著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喜欢里面的天马行空。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写报导】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

【林清玄作品】

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目前仍然还未到定下1个风格,1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散文创作阶段】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78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堵着广为熟知和爱戴的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将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情,是人格外珍惜和感动。

【最新作品】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

林清玄最新作品《心的菩提》、《情的菩提》、《玄想》、《清欢》、《林泉》。

【评价】

难以名状的触动陈南洁与陈智谦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禅理散文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纯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最近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分别是琦君和林清玄。

附:

【林清玄经典散文精选摘抄】

1、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

2、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而是音乐。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了感到温暖。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对于风,风铃是觉知、观察与感动。每次,我听着风铃,感知风的存在,这时就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如风一样地流过,几乎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们需要心里的风铃,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有了风铃,风虽然吹过了,还留下美妙的声音。有了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步,都会那样真实地存在。

3、“把烦恼写在沙滩上”,这是禅者的最重要关键,就是“放下”,我们的烦恼是来自执着,其实执着像是写在沙上的字,海水一冲就流走了,缘起性空才是一切的实相,能看到这一层,放下就没有什么难了。

4、爱别离虽然无常,却也使我们体会到自然之心,知道无常有它的美丽,想一想,这世界上的人为什么大部分都喜欢真花,不爱塑胶花呢?因为真花会萎落,令人感到亲切。在生死轮转的海岸,我们惜别,但不能不别,这是人最大的困局,然而生命就是时间,两者都不能逆转,与其跌跤而怨恨石头,还不如从今天走路就看脚下,与其被昨日无可换回的爱别离所折磨,还不如回到现在。

5、因缘的散灭不一定会令人落泪,但对于因缘的不舍、执着、贪爱,却必然会使人泪下如海。无常是时空的必然进程,它迫使我们失去年轻的、珍贵的、戴着光环的岁月,那是可感叹遗憾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可是,如果无常是因为人的疏忽而留下惨痛的教训,则是可痛恨和厌憎的。

6、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扮演了种种不同的角色,演出种种虚假的剧本,最后又哭着离开这世界。每天我走完了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些赞美与感激的话。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觉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即使生活条件只能像动物那样,人也不应该活得如动物失去人的有情、从容、温柔与尊严,在中国历代的忧患悲苦之中,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失去本质,实在是来自这个简单的意念:“人活着,要像个人!”

7、下雨天的时候,我常这样祈愿:

但愿世间的泪,不会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样滂沱。

但愿天上的雨,不会落得如人间的泪如此污浊。

但愿人人都能有阳光的伞来抵挡生命的风雨。

但愿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为明净的人。

智慧开花的人,他的芬芳会弥漫整个世界,不会被时节范围所限制。一个透过内在开展戒、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

8、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情爱就有情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的体验生命的深味。

9、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姻幸福,白头偕老。我相信风水,但我不相信挂一个风铃、摆一个鱼缸就可以使人财运亨通、官禄无碍。我相信人与环境中有一些神秘的对应关系,但我不相信一个人走路时先跨左脚或右脚就可以使一件事情成功或失败。我相信除了人,这世界还有无数的众生与我们共同生活,但我不相信烧香拜拜就可以事事平安,年年如意。我相信人与人间有不可思议的因缘,但我不相信不经过任何努力,善缘就可以成熟。我相信轮回、因果、业报能使一个人提升或堕落,但我不相信借助于一个陌生人的算命和改运,就能提升我们,或堕落我们。

10、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都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大小均只能盈握,白玉苦瓜美在玉质,温润含蓄;翠玉白菜美在巧思,灵在细致。“世界上有这么多苦难,唯一的补偿是,生活中,小小的欢乐,小小的悬念。”以撒·辛格如是说道。

11、柠檬花盛开时节,我走过柠檬园,花的浓郁的芬芳总是熏得我迷离。一切花中,柠檬花是最香甜的,有稠稠的蜜意;但是一切果里,柠檬果又是最酸涩的,其酸胜醋。

这种迷离之感,使我忍不住会附身细细地端详柠檬花,看着一花五叶的纯白中,生起嫩嫩的黄,有的还描着细细的紫色滚边,让花的香甜流入我的胸腹。

12、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昙花的美教我如何说呢?是无花堪比伦的,她吐出了美丽的网,绊住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一秒也不舍得移开。她的'香,如果用别的香来比拟,对昙花都是一种侮辱,二十坪大的花园,全被充溢,香还密密地流出。

13、你也知道流水和月亮的道理吗?水不停地流逝,却没有真正地消失;月圆了又缺,却一点也没有消长。从变化的观点来看,天地每一眨眼都在变;自不变的观点看来,万物与我都是无限的。在变与不变之间,有情就有伤感,有情就有失落,有情就有悲怀,这些都是由变化所生。但是,眼睛如果大到如月如天,伤感、失落、悲怀,不就是海边的贝壳吗?贝壳已死,却留下了形状、颜色与美丽。这有些像禅师所说的:“心热如火,眼冷似灰”,对人生的一切,我的心永远热情、贴近、注视、感受,但是要化为文字,似乎有一双冷静观照的眼睛,后退、飞远、平淡地回来看这一切。

14、我们在现实的人生里,凝视、倾听、沉思,这使我们看、听、停,再前进,游行在一个浮面的层次。往往在我们闭上眼睛,形色隐没时,才看见了。当言词沉寂,在辞穷句冥时,才听见了。当我们把思想倾空,不思不念时,才清晰了。有情在无情中,分离在相遇之时,不凡在平凡之内,呀!哪一条河流不是在重山阻隔中找到出路呢?如果理想之情是河流,它就会自由的在山谷中寻路;如果心与心相呼应,就会像挂在树梢的剑,被有缘的人找到。人生,复杂而繁琐。创作是简单而伟大的事。从创作看人生,不要陷入河流,要常想想河边的风景。从人生看创作,不要捉住天空,要真正地变成天空。

15、创作者不必夸耀,也不必妄自菲薄,画家把色彩留给大地,音乐家把声音留给大地,作家把文字留给大地……因为大地不欺,地无私载,我们才可以真诚的吐露,才值得用一生的力量去完成。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必然有一些东西可以超越局限,穿透生死,就像点燃黑夜的天上星月,那些超越与穿透虽然来自个人的情感,但是如果不予大地相呼应,不与季节的转移相和谐,不与日升月沉相契入,就像那玫瑰剪枝,在动剪的刹那,玫瑰已经死亡。

16、美好的创作不是玫瑰剪枝,而是走入田园去看那些盛开的玫瑰,若能瞥见玫瑰的精魂,玫瑰在心里就永远不谢,永远留香。若在某一个春日,形之笔墨,玫瑰就超越了局限,穿透了生死!洗砚池边的梅花,正是大地的梅花。清淡的墨痕,正是梅花留在大地的精魂!我们不宁静,是由于我们不完整的缘故。我们不完整,是因为我们孤困了自己。如果打开了与大地的一点灵犀,我们就走出孤困,我们就完整了,我们也宁静了,至少,在创作的时刻。

蜻蜓翅翼,小心翼翼的夹贴在自己做的厚纸薄里。有一段时间,发现美浓的黄蝶翠谷,总是聚集万千蝴蝶,每次去都可以捡到美丽的蝶翼。记忆是不可靠的,遗忘也可能是美好的。文学家与科学家不同,文学家不去寻找增加记忆的魔药,而让记忆自然留下,记在文字上,或刻在心版上,随时准备着偶然的相遇。与十年前的美相会了,就有两次的美,与二十年前的善相会了,就有加倍的善。第一次与美相逢,我还是少不经事的少年,美便会与我会面,点头,微笑,错身,如翼飞入花丛,逸失于天空。多年以后,我们已识得门外的青草,品过甜美沁人的气息,听过深深叹息的声音,走过黑暗中长路点燃的灯光,这时又与美相会,心里的火被点燃。

18、如果画面转换,我们看见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溪谷,溪边有一株横长的芦苇,一只美丽的紫蜻蜓,不知从溪山的什么角落飞来,翩翩地降落在芦苇的最尖端。当时若有摄影机,一定会立刻留下美丽的影像;若有纸笔也好,可以写下刹那的情景。

因为,思绪的蜻蜓是不会久留的,它像来的时候一样翩然飞去。彩虹使我们亮眼,乃是彩虹不会停留超过一刻钟。它迫使我们放下一切来仰望它,否则,它就会无情地放下我们。灵魂的飞临也像雨后的彩虹,它不会停留一刻钟,如果不立刻留下它,它很快的就拂袖飞去。诗人在一生当中,只要情况许可,会短暂依恋某些树啦,海啦,山坡啦,或某种彩雪啦。

19、他的爱情、他的魅力、他的幸福,具有等价之物,在所有他从未到过、他永远不会去的地方,他不会遇到的陌生人那里。黄昏时,虽然像学徒一样浮起笑靥,他却是文质彬彬的路客,决然告别,当面包出炉时。鸟的歌声是早晨的树枝感到意外。第一道光线在苦闷的诅咒和壮丽的爱之间踌躇。对你的荷责毫不在意的人,你要心存感激,你和他不相上下。只要对爱卑屈。如果你死了,你仍然有爱。如果我们活在闪电的光耀里,那就是永恒的心。

怆然而涕下!在最深最深的地方,这是诗人的大寂寞,也是诗人的荒城。

21、我满怀伤感地离开旗山溪,也仿佛是从记忆里离开了,原来还残存在记忆中的美,如今也消失殆尽了。从湿土中抽芽的芋田,萎黄了。在和风里摇曳的蕉园,倾倒了。挺立于田园的椰子树,散落了。连从不挑剔的环境的浅蓝色牵牛花,都褪失颜色,越开越小,终至化去!仔细听,只要还有一点心肝,就会听见河水的呜咽!仔细听,只要还有一丝良心,就会听见土地的叹息!纵使把倾倒毒水的人枪毙千百次,再也无法恢复河水与土地的旧观。

22、有时候,兀自在黑夜中行着,将大街走成一条细细的小巷,那种苍凉古朴的细致便猛然升起,于是想舞剑想舞成朵朵剑花,此样的感情一旦升起,就随着月下的独影一直长到远方去,止也止不住的,可是长夜将尽,发现囊中已经遗失的剑簇,任是豪气干云,在无人的空巷内在无声的凄寂里在黯淡的夜色中,即是呼风唤雨的手扬起,最多也只是一种无效的手势吧。

23、分离的神伤若欲雨前的黑云无边无涯地罩下,努力地压抑艰苦地想忘却,它竟毫不留情的在静脉中静静地流着。或者已经等待了太多的夜晚,或者要考验情意的坚挚。离别的伤悲由你的眼底汩汩闪现,在无意蓝而自蓝的天色下,我由泪哭诉出我的爱,说不出的心里层层叠叠的颤动。

24、我真地不肯相信是一种痛苦,也许剑被磨钝了,也许我是一本摊开扉页的书,但是在苦读书中的文字篇章时我害怕,也惊喜,由于翻过的页中有太多的叹息才害怕,由于后来的篇章里显示着精彩的未知才惊喜。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一条不妥的路,微小的感触已然难以遮掩它们的不足道。

25、我只希望在这个澄明的湖底轻泛着心灵的小舟,湖外有山,山外有海,海外有喧嚣的世界。可是我不愿去理会,因为此地连涟漪都是平静的。我可以酣卧着,可以把每个星星都亮成灯火,把每一丝空气都凝成和风,所有的豪华都隐在云山海外,真淳则在有月光的时候,自湖底幽幽地浮上来。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2023年景冈阳的读后感(模板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
  • 10-07 最新教师读后感(模板10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
  • 10-07 2023年步长药业读后感 成长的滋味读后感(优质8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
  • 10-07 专业新时代担当新作为心得(汇总14篇)
    学习心得是一种思考自己学习过程的方式,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8月31日上午在运行六所
  • 10-07 暑假开始了读后感 暑假必读书目伊索寓言读后感(优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 10-07 最新小蜜瓜读后感的手抄报(实用6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7 最新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9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
  • 10-07 2023年地球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地球之谜读后感(汇总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
  • 10-07 圆明园读后感(实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
  • 10-07 2023年南方谈话读后感(实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