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第一课时(实用6篇)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第一课时(实用6篇)

时间:2023-10-03 09:34:33 作者:梦幻泡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第一课时(实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一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最后的姿势》(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下面我先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

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人间大爱,赞颂的是他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课文用环境和场景描写渲染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用侧面描写,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用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

第二个环节――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熟悉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第三个环节――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运用了环境和场景描写、侧面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第四个环节――说教学预备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先容

接下来,我说第二个板块“教学策略”中的教法和学法

科学公道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同一。基于此,我预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下面我说第三个板块――“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预备用两课时展开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进,初进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设计意图:背景导进,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同时进步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走近人物。课堂上,学生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地展示,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设计意图:扣题读书,带着题目学生自己往读书,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由于学生最有效的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至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语境把这几个词语连在一起,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正是适应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终极进步语文素养的要求。)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职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至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结束,接下来再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主要内容,直进文本中心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上下写)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二、学习第一段(1),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2―7),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设计意图: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捉住五个“!“,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正确有力的动作,感受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5)让学生读这些句子并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设计意图: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尊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化解教学的难点,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让学生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好处。从而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和场景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方法)

四、学习第三段(8―10),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假如往掉这段,你觉得行吗?(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职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朗读课文,捉住救援职员的语言,捉住飞身,捉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2、课后第3题的处理。(为什么说:“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一题目的探究,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提到的这一姿势,这一姿势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正是这一自然姿势拯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他在危难之际把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布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这一姿势已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所以说是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

3、知识延伸。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学生稍加思考就会说出:(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到这里,学生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板书)完全理解,整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的练习,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沿着感情变化的线索――亲切、痛苦、赞颂,深情朗读,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一篇真情,读出学生自己对谭老师由衷地敬仰和怀念)

最后要说的是第四个板块――“板书设计”

有人把板书比作一份微型教案。由于它清楚直观,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而且在学生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上起到引领作用。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6最后的姿势

英张开双臂精

雄普通爱与责任神

不护住学生千

死秋

以上是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的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二

(1)知识目标:认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1 学生收集汶川“512”大地震的概况,了解当时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1)背景导入,创设情境

(2)揭示课题,走近人物

(3)扣题读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4)导读法,导出文本中心,感悟人物形象

(1)自主探究法

(2)自读自悟

(3)自主圈画批注式

(4)朗读鉴赏式

(5)合作探究法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三

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世文明。就在20xx年5月12日下午,一位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所有的学生上了一节珍贵的课,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无私。

在5月12日房屋坍塌的一瞬间,闪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老师将困在教室里的四个学生立即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位老师就是谭千秋。

当我读到: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时,已是热泪盈眶,深深感动之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记得四年级时,512大地震过后,老师发动大家为灾区的人民捐款,当时我一点也不积极,最后还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才不舍的捐了三元钱,比起谭老师,我是这么渺小,谭老师可以无悔的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别人,而我却连区区几元钱也舍不得,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当时我是多么自私。

我突然间被谭老师这种无形的爱带动了,树立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塑造灵魂的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无私的人。用一份份质朴的爱把一个个灵魂塑造。做一个像谭千秋那样的老师,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谭老师的这一堂课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他的最后这一堂课,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又增添了几分神彩。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四

学习了第6课,我久久不能平静,谭老师那最后的姿势在我脑海里回荡。

课文记述了“5·12”大地震是发生的事。地震时发生的事。地震给四川带来了太多悲痛,带走了太多生命,它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脆弱,眼睁睁地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刹那间就消失了,那是多么大的恐惧!然而,我们在灾难来临之后,透过绝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有爱创造的奇迹!

5·12大地震发生那天,谭老师如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在2点多时,大地突然猛烈地颤抖起来,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许多学生惊慌失措,但在万分危机的时刻,谭老师临危不乱,他让同学有秩序的展开自救。灾难是无情的,短暂的几秒钟,哪容得下所有学生都逃出去?眼看教师要倒塌,谭老师义无反顾地把没来得及逃出去的四个学生拉到课桌底下,用肩膀守护了四条幼小的灵魂。谭老师用最后的姿势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生,他用生命点亮了爱,点亮了5月12日那阴沉沉的天空,点亮了希望,点亮了每一个人的心!!

爱因他的生命而不朽,生命因他不朽的爱而伟大,烛光五月,为谭老师献上一曲“爱的颂歌”!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五

昨天上午,我们学习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这次的地震来的要比唐山大地震还要大。文章主要写了一位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谭千秋。

在五月十二日,谭老师早早地就起床来到学校上班。下午他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忽然课桌摇晃起来,谭老师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叫学生往外跑。可是时间太短,有四位同学出不去了。谭千秋老师立即把他们拉到桌子底下,并把自己的双臂张开,趴在桌子上,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四位同学。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在地震时,谭老师最有可能离开教室,可他不忘学生,用自己的生命来救自己的学生。谭千秋老师在学生眼里是非常合适,优秀的一名教师。谭老师上课的内容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再也见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撒谎那个再也见不到他那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是的灵魂。我们要永远记住"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谭千秋老师。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谭千秋老师具有一种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他这种最后的姿势定格在永恒的瞬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正如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品格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第一课时篇六

教材简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的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全文共12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写谭老师想平常一样早早赶到学校上班。第二——七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的感人经过。第八——十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十一——十二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申请赞颂。

课文用重要的环境和场景描写以及第三段的侧面描写,渲染了人物,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课文通过谭老师在大灾之时的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正面刻画了人物形象。

(1)知识目标:认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汶川“5.12”大地震的概况,了解当时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说教法:

(1)背景导入,创设情境

根据儿童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播放一段“5.12”地震视频,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文本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揭示课题,走近人物

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的理念。长此以往,可养成学生主动学习新知、主动探究新知的好习惯。课堂上,这些图片的展示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

(3)扣题读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传神的描写,学生有效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学生结合语境理解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在把这几个词语连在一起,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符合了新课标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重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4)导读法,导出文本中心,感悟人物形象。

在精读感悟时,重在深入品读地震中谭老师的动作、语言。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抓住五个“!“,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准确有力的动作,感受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急促的语调诵读,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震后人们的话语,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关键词”死死“、”飞身“、生死攸关”等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尊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化解教学的难点,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让学生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好处。从而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沿着感情变化的线索——亲切、痛苦、赞颂,深情朗读,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一篇真情,读出学生自己对谭老师由衷地敬仰和怀念。

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

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自读自悟

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学生有效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传神的描写。这样尊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遵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

(3)自主圈画批注式

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抓住五个“!“,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准确有力的动作,感受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

(4)朗读鉴赏式

学习四处环境描写。尊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化解教学的难点,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让学生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好处。从而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5)合作探究法

“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有三处写到谭千秋老师用双臂护住学生。首先,学生找第一次描写谭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学生边读边品“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谭老师——镇定、临危不惧、以学生安危为重。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请学生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震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这时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谭老师——挺身而出、舍生取义、大公无私。课文第三次(最后的姿势)在十一自然段,是学生们在回忆中咀嚼着痛苦,从学生们的角度丰满了谭老师的英雄形象。用引读法深情读完这一小节,而后学生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写写自己此刻的感受。由此达到“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的教学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
  • 10-03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教案(优秀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
  • 10-03 最新小学师德师风工作案例 小学师德师风工作总结(精选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10-03 感恩词完整版到分钟(通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10-03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新规定(精选5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那么合同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 10-03 2023年安装工总结报告 施工员工作总结(汇总7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
  • 10-03 2023年初中阶段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活动设计方案(通用5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 10-03 最新奠基领导讲话稿(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 10-03 重阳节祝福语(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 10-03 学生干部见面会主持稿(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10-03 最新春季开学仪式主持词(精选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