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8篇)

最新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8篇)

时间:2023-10-13 19:22:06 作者:文锋 最新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8篇)

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良好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近几年,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正处在市场的'发展阶段,“农家乐”旅游依然属于微利经营,发展本地区的休闲旅游项目仍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所以,政府要提高对休闲农业发展的认识,把休闲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发挥休闲旅游农业在农村扩大内需、缓解农民就业压力等各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大政府对休闲农业发展扶持力度,在税收政策上实行减免措施,在国家许可的情况下为经营者提供最大的优惠。在证照管理上,“农家乐”的经营者只需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及健康证这3个证件,制定统一收费标准,而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也要考虑“农家乐”的实际状况,给与其相应的费用减免。

2.2加强规范管理

为了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加强对其的规范管理。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体制,全面发挥旅游、文化、交通等各个部门的作用,统筹安排,协调管理。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标准,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项目审批开始,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防止出现强行拉客等各种不文明的竞争行为,让山区休闲旅游可以健康、有序的进行。

2.3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武陵山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必备条件。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其的投资力度,尤其是要把区域性基础设施当作投资的重中之重,要做好交通、环境、安全等各种保障设施,同时规范住宿、饮食、卫生等建设标准的要求,全面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从而使休闲农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休闲农业的发展还要实行投资的多元化,各银行也要积极把休闲农业的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一项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来吸引外资的投入。不断进行招商引资,运用现代社会的服务理念,把农家乐和休闲度假设施充分结合在一起,建设出具有高层次的山区休闲旅游。

2.4创新各种名品名牌

武陵山区可以通过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评定,打造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休闲、娱乐等高品质的休闲农业经典。要注重挖掘武陵地区的各种文化教育,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文化内涵。以“农家乐”休闲项目为根本,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牌,把休闲农业建设成为更加人性化、绿色化的一种体验式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对于中国而言,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休闲空间设计还暂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城市迅速发展,高楼大厦等水泥建筑拔地而起,城市休闲空间逐渐被压缩,改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也日益增多。至此,中国现代城市休闲空间的规划建设特点,笔者总结如下:

(1)单一性:中国城市休闲空间的物质形态太过单一,层次感不强,周围没有与其遥相呼应的景观设计,无法引起附近居民形象标识物的认同,居民对其光顾的频率相对较小,这样既不能节省资源,又不能真正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2)雷同性:全国同级别的城市休闲空间设计雷同性明显,呈现千篇一律的面孔,不注重和当地地理环境、历史、民族风情、社区文化特征等结合,忽略本土特色化的突出,而一味地追求气宏伟气派、华而不实。

(3)短暂性:中国目前的城市休闲空间的设计总体来说缺乏长远性,可持续性不强。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没有长久性的规划建设方案,规划建设方案就是有,其建设往往也随着执政者的更替而终止,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2巴塞罗那模式简介

2。1巴塞罗那模式实施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前,巴塞罗那由于大力发展工业,导致很多环境污染,城市的基础建设几乎处于空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环境质量很差,造成了大量青年知识分子的出城,使城市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针对工业的衰败导致的土地利用率和市民生活质量降低,刚上任的新政府开始采取从点上改善公共休闲空间的措施,效果立竿见影,这些新的公共空间如今成了巴塞罗那城市引以为傲的休闲空间资源。

2。2巴塞罗那城市公共空间改造历程

2。2。11980—1985年:“巴塞罗那模式”萌芽期

城市设计者的目标是着重规划广场、街道和公园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在城市空间点上寻找突破口,并在这一几乎毫无经验的领域内定下规矩并形成技术。五年内在一些公共场所质量声名狼藉的外围街区一共打造了超过140项工程,初步完成了对巴塞罗那区域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进行可持续的重组创新,充分显示了市政府改造巴塞罗那的决心。

2。2。21986—1992年:“巴塞罗那模式”成长期

以1992年主办奥运会为契机,城市规划者的目标是继续改造和发展巴塞罗那城市公共空间,实施更大的工程全面展开都市规划与建设,重新审视城市公共空间改善中的问题。政府明确提出奥运相关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相结合,注重城市各区域发展的相对平衡和城市资源的统筹配置,实现区域层面的“巴塞罗那模式”空间改造。

2。2。31993—至今:“巴塞罗那模式”成熟期

城市设计者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城市文化资源保护和创新为核心,主要完成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空间改造和开发,如地中海海岸的滨海区域等,目标是营造一个有文化、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另外,政府利用已造休闲空间的吸引力,制定预案并发起相关活动来吸引全世界的艺术家来此奉献自己的艺术成果,为巴塞罗那城市的休闲空间增添艺术气氛,以文化来促进城市经济的腾飞。

2。3巴塞罗那模式改造休闲空间的特色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规划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实验,巴塞罗那经验认为:城市公共空间,一个政治和公共事务发生的场所,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计使其人性化,并适合人的居住,是一直要恪守的价值核心。巴塞罗那经验的特点是实用性强、见效快,可以实现的点上规划,譬如整理一座广场,铺一条街的人行道,建造博物馆、学校、图书馆,种一些树等。结合目前其城市空间改造中的一些成功案例,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2。3。1土地空间的持续改造

巴塞罗那城市休闲空间的改造不是靠扩张土地规模的方式,而是采取单点突破的手法,巧妙地利用了一些废弃的空间,如城北的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废弃的火车站、城市多车道公路等,持续利用的城市空间重新焕发了这些城市空间的生机。设计者把巴塞罗那城市北部的一个废弃采石场,结合其特殊的山地地形和工矿业背景,创造出了几近完美的库莱伍艾塔?德鲁?考鲁公园(parcdelacreuetadelcoll),满足了附近居民不同年龄群的需求,既减少了开发成本,又能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在保留原来车站建筑的基础上,设计者们把废弃的火车站内部打造成了体育活动中心,外部加上大面积的草坪、“沉落的天空”和“旋转的树林”等大地艺术景观,改建成了富有艺术气息的北站公园;对于多车道的圣约翰(santjoan)大道,设计者采取的措施是缩减车道,新生道路社区公园,开辟市区闹中取静的一条绿色隔离带。

2。3。2文化、艺术资源的渗入

好的公共空间是需要艺术品的填充,巴塞罗那城市中公共空间内艺术品随处可见,艺术氛围浓重。艺术家把艺术品本地化与当地居民的喜好感情相结合,使得艺术不再专属于博物馆,而成为了活生生的艺术。文化、艺术资源的渗透提升了休闲空间的文化品味,使空间活动多样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在城市外围地区,艺术品的摆放使公共休闲空间特色突出,艺术本身也成为该休闲空间的新地标乃至城市的地标,如米罗的代表作《女人与鸟》等。

2。3。3建筑材料的简单化

在巴塞罗那城市的公共休闲空间改造中,没有使用任何复杂的建筑材料,都是对一些现成材料的稍加改造,创造符合自然生态的空间雕塑,如伊加力雅大道的家具、加泰隆尼亚的达拉德斯纪念碑、马西亚纪念碑和作品“受伤的彗星”等。其中伊加力雅大道的家具由简单耐用的材料巧妙搭建而成,形状千姿百态,增加了公共休闲空间的随意性和亲和性;而达拉德斯纪念碑由四段粗割的黑色石材和磨光的浅色石材交错搭建而成,每块石头都保留有自然端断裂的痕迹,选材造型简单,但意义深远。

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摘要:休闲农业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又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享受。近几年,休闲农业已逐步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我国武陵山区不断发挥自身的农业和旅游业优势,全面发展各种生态旅游项目,并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将以武陵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为根本,深入探讨该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武陵;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1武陵山区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普遍落后

当今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及山区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无法真正满足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休闲农业的主要配套设备十分简陋,卫生与安全问题不能得到保障,无法给消费者带来良好舒适的旅游环境;休闲农业地区的外部设施也较为落后,例如水、电、道路交通等服务等级低,缺乏系统的公共卫生管理,停车场地及设施也没有办法满足游客的需要,所以很难吸引消费者。

1.2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武陵山区的休闲农业主要以“农家乐”为主,并以个体商户或者企业投资为主体,而农村政府相对来说所投入的资金比重很少。农民自己所拥有的资金十分有限,所以导致在建设公共设施时缺乏相应的资金。

1.3管理制度不规范

在调查中可以了解到,武陵山区的休闲农业分布较为散乱,缺乏统一性和合理性,所开发的项目大体一致,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说明该地区还没有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无法对经营者进行直接管理与指导,再加上农业部门、旅游部门等其他有关部门在管理上缺乏沟通和协调。

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吴舰航1,2(1.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30;2.哈尔滨市农业信息中心,哈尔滨150021)

摘要:目前,哈尔滨市休闲农业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机遇使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较大的市场潜力。阐述了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等几方面内容,并结合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指以市场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生态资源合理开发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生态休闲农业产业链中的领军企业为核心,通过一体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真正发挥生态休闲农业的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效应。

1.1“农业、农村、农民”经济改革的战略转型

“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一直是农业经济改革中的重要议题。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农业基本上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尚未形成规模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来袭,传统的农业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应对国外集约型农业的挑战、加快产业转型、提高农业经济竞争力已成为当今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事实。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引进科学农业技术,部分农业经济强县实现了连续丰收,大大扭转了农产品短缺的市场局面,从总体上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多数农产品的市场供给已进入充裕阶段,这既反映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卓越成果,但也带来市场的供需失衡,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预测和规模运作,农民的收入不能得到稳定保证,因此,创新农业经营组织,积极进行市场化运作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征收之后释放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和稳定这部分人群的生活也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由此,只有实行农业产业战略转型、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才能解决农业发展的深层次及长远问题,而生态休闲农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为农业生产与经营形式的战略转型指明了方向。生态休闲农业一方面可将单纯生产性农业向较高附加值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发挥产业集群效益,另一方面可借助原农业生产资源,拓展农业生产的内涵和外延,发展集农业种植、生产、加工与休闲、游览、科普推广、农产品展示、销售、农家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形态,为农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可以为区域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1.2社会休闲需求增长的市场推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等外部利好,社会消费结构已由生存型和温饱型转向发展型和享受性,从国外内休闲旅游的人数和收益的增长数据可以看出,市场对休闲产业的需求空前暴涨,并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享有天然生态资源的生态休闲农业来说,自然而然成为都市人们休闲旅游的首选,这也为我国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生态休闲农业不仅是满足人们休闲生活需求的途径之一,更是一种综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创新产业类型,只有借助于产业发展思路才能真正提升区域休闲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人们对休闲产业的市场满意度。

1.3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态休闲农业是在生态环境资源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将农业和旅游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可以为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丰厚经济收入,然而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全国各地不顾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纷纷上马休闲农业旅游项目,造成盲目开发,缺乏整体规划,集约化程度低,项目重复,人工痕迹明显,景区垃圾遍地,环境遭到破环,竞争力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与生态休闲农业的本质要求相违背。因此,促使生态休闲农业实施产业化发展是实现“三农”经济改革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综合性农业产业跨越的必然之路。

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篇六

城市休闲性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种,从古希腊的集市、罗马的广场到中世纪的市场、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广场,城市休闲空间作为城市肌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经长期社会发展演变形成的,还是经过规划或建筑师设计构建的,其空间形态在城市整体环境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产生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特殊的历史产物。当代休闲学权威杰弗瑞?戈比提出这种空间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在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从受“形体决定论”思想而单纯改善主要街道、公共建筑、公园、开放空间形象等手法的“城市美化运动”,到“人本主义”开始注重城市休闲空间功能的改造,其过程体现了城市休闲空间从非理性到理性的更新发展。特别是“人本主义”的思想是城市休闲空间改造的精神和灵魂,它反映了规划者思索附近居民对休闲空间使用偏好的可能性,是人类历史上城市发展的进步。

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七

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需建立起一定的循环经济体系,以实现休闲农业资源与能源的多级利用。本研究以休闲农业所涉及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为基础,以沼气池为纽带,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通过产业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构建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的循环经济模式。在该模式中,种植业是整个生态链条的生产者,它既为养殖业供应饲料,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也为休闲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养殖业是生态链条中的初级消费者,它与种植业共同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共同为休闲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生态链条中的次级消费者,它的加工废弃物可反哺于养殖业,为其提供饲料来源,也可直接为休闲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沼气池作为生态链条中的纽带,通过对种植业提供的枝叶、秸秆、养殖业提供的禽畜粪便、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固体废弃物、休闲旅游业提供的人粪便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加工处理可发酵成为沼气[3]。沼气可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休闲旅游业供应能源,而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液及沼渣经过技术处理可形成绿色肥料为种植业提供肥料来源。

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篇八

充分发挥政府在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休闲农业环境管理体制,从法律法规、监管体制、政策扶持、规划协调等方面引导休闲农业旅游往可持续方向发展。其一,国家相关立法部门则应尽快制定旅游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权利、义务,制定休闲农业环境保护的奖惩措施,健全休闲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4]。其二,完善休闲农业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休闲农业项目审批、环评等问题的监管,将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的休闲农业项目遏制在摇篮中。其三,给予休闲农业经营组织一定的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其保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良好氛围。其四,制定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之前要开展深入的旅游资源及客源市场调查,在对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品牌特色、环境容量、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本土化与特色化的规划开发。

3.2实行绿色生态经营,注重原生态环境保护

在休闲农业经营过程中应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注重原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已产生环境污染的休闲农业园区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对于未产生环境污染的休闲农业园区也应以绿色经营方式防范于未然。如合理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及畜禽的养殖规模,严格控制休闲农业园区周边的工业项目建设;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提高废弃物的再生价值;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电子门票,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旅游印刷品[6];严格禁止开山取石、损毁林地等生态破坏行为,杜绝销售野生动植物制品;坚持本土化开发,多引进本土特色物种,销售本土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具有本土气息的民俗文化;保护原有乡村建筑的聚落形态,所建的配套设施应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并与村落的整体风格相互协调、相互辉映。

3.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要更好地维持与保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就必须不断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针对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可采取不同的环境教育方式以提升其环境保护意识。诸如,对于政府而言,政府必须转变唯gdp而上的思想观念,树立休闲农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为休闲农业经营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休闲农业经营组织要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积极迎合游客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市场需求,自觉维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对于社区居民的环境教育,可由当地政府部门指派相关专家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要让他们意识到保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对于他们的好处和可能得到的收益,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尽可能地减小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游客的教育,可在休闲农业旅游地通过设置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增加具有环境保护意义的交通工具等手段,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也可通过环保宣传牌、宣传册、导游讲解等环境解说系统加强宣传教育。

3.4注重环境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环境管理的`技术水平

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中,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循环经济,更有效地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当地政府部门及休闲农业经营组织可根据现实情况加强休闲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的资金投入,可以是引入现有较为成熟的环境技术,也可以是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研发新型的环境保护技术。例如,利用“3s”技术可加强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完善休闲农业环境信息网络,建立休闲农业生态环境预警机制,科学调节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容量,以免游客过多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7];使用绿色能源与绿色材料并依托清洁生产技术逐步建立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休闲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油烟净化技术、汽车尾气净化控制技术等的研发与推广运用,加强绿色能源与环保节能交通工具的使用,优化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大气环境质量。

3.5培养专业人才,建立环境管理智囊团队

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智慧支持。首先,各地区可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建立由休闲农业经营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人员等组成的专家智囊团队,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为政府及休闲农业经营组织进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参谋。其次,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的参与主体进行环境知识培训,既可聘请相关技术人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也可组织他们到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较好的企业进行调研并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经验,开拓管理视野;再次,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以优厚的薪酬待遇、良好的职业前景、凝聚的组织文化等吸引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