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自然灾害舆情管控 自然灾害来袭时的心得体会(优质9篇)

自然灾害舆情管控 自然灾害来袭时的心得体会(优质9篇)

时间:2023-10-01 03:43:12 作者:HT书生 自然灾害舆情管控 自然灾害来袭时的心得体会(优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自然灾害舆情管控篇一

自然灾害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对抗中无法避免的一环。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在灾害面前,人们必须迅速应对、勇敢面对。在我国的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我深知这个道理,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面对自然灾害的来袭,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地震瞬间就能让楼房倾倒,洪水瞬间能将村庄淹没,这种情景足以让人丧失理智,但正是在危急时刻我们不可迷失自己。记得当地震面临的时,我身处校园。作为学生,我迅速躲到开阔地带的空地上,确保自己的安全。当我的周围一片惊恐的声音的时候,看着楼房倒塌,不由得产生了恐慌的情绪。然而,我努力控制自己,使自己清醒,帮助那些感到害怕和无助的同学。冷静的思考和行动,有助于我们在自然灾害来临时保持冷静和神智清醒,更好地面对灾害带来的困境。

其次,合理的防灾准备对于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至关重要。在我国受台风影响常见的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会有台风造成的巨大灾害。因此,在台风季节,人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灾害情况发生前,我们必须清理排水口,确保泉水畅通;我们必须清理树枝、宣传材料等,防止日后飞来的物体伤害;我们必须准备好防风雨的工具和物资,确保生活需求。这样的准备工作,会帮助我们提前做出防御措施,减少灾害对人们的伤害。

此外,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人是社会性动物,只有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地面对自然灾害。当我身处洪水泛滥的村庄时,看到家园被冲垮,无数家庭不得不疏散,我被心灵深处的同情所触动。我立即加入到救援行动中,帮助那些老弱病残无法自救的人们。面对灾害,互帮互助能够提供及时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让人们更有勇气和希望面对灾害。

此外,灾后重建是自然灾害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自然灾害过去后,人们不仅要面对伤亡和财产损失,更需要从灾难中站起来,重新开始。但重建的过程是困难且漫长的,而且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努力和支持。在四川发生大地震的情况下,我亲眼目睹了百姓们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场景。工人们日夜辛苦努力,政府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华丽的家园重新崛起,人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快乐。重建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战胜任何自然灾害带来的困境。

最后,我还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是:自然灾害对于我们来说,是无法改变的。无论是地震、台风还是洪涝,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能做的只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加强自身防范能力。面对自然灾害时,冷静的思考和应对,合理的防灾准备,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支持以及灾后的重建,都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灾害来临时沉着应对,在灾后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康复。

总之,自然灾害来袭的时刻,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损失和痛苦。然而,在灾难中我们也看到了社会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合理防灾、相互帮助和积极重建,我们就能勇往直前,共同战胜自然灾害的阴霾,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然灾害舆情管控篇二

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2.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排除哪些干扰?

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3.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

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4.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

变化、人们观察错觉等都可能被认为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5.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6.什么叫做地震中长期、短期和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报?

震的地点所做的一年尺度或稍长时间的趋势性预测。

7.目前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哪四个?

中国、日本、美国、原苏联。

8.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

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临预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总体而言,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先进行列。

四、地震自救互救知识与我国防震减灾政策

1.地震发生时,在工作岗位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程序运作。

2.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空旷安全处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3.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4.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5.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当大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6.何谓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震确定合理的设防标准,实现震时安全、建设投资合理的目的。

7.联合国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宗旨是什么?

把减灾工作纳入政府的职能,把政府的权力变成民众的行动。

8.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什么日?

国际减灾日

9.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威胁。

10.什么叫生命线工程?

程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的工程等等。

11.“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什么?

预防与减轻城市化灾害。

12.抗震救灾的原则有哪些?

(1)快速反应原则;

(2)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主动配合原则;

(5)主动报告原则

13.我国地方地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针是什么?

震工作。地方地震工作致力于地震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全民族防震意识,最大限度地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14.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任务、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灾宣传工作要遵循“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经常持久,科学求实”的原则。

15.我国农村抗震的长远目的是什么?

(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

(3)加强地震和抗震知识的普及,使抗震防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16.我国本世纪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

1988年。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有八项具体措施:

(1)在全国各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2)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规体系;

(3)把防震减灾工作开始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4)增强地震监测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

(5)努力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抗震设防工作;

(6)制定好地震应急预案;

(7)增强震后恢复重建能力;

(8)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17.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1)由政府(省级)发布的地震预报

应该完全相信!

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危,社会稳定着想而做出的。

(2)不是政府发布的,但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非常准确

不可信!

得非常精确。因此,那种时间精确到某天、甚至到某时某分,地点在某个很小的范围,震级也很准确的地震预报超越了目前的科学水平。

(3)是某某专家预报的

不可信!

的预测意见向社会散布本身就是违法的。

(4)国外科学家预报我国地震

不可信!

发布地震预报外,任何个人、组织、都无权发布,外国人也如此。

(5)看见或听说地震部门在做地震宣传或其他相关工作,是否要地震了

不是!

让广大社会公众了解地震科普知识,提高减灾意识和能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在任何时期都是地震工作部门的神圣职责。

(6)听亲戚朋友说要发生地震了

不可信!

他们又是听谁说的?因此,一般社会上的地震谣言都不应相信,否则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破坏社会安定。听到传言后应与当地区、县地震部门联系。

(7)发生有感地震过后,是否有更大的地震

是否有,应听政府公告。

(8)带有迷信色彩的或别有用心的有关发生地震的消息

不仅不相信,而且要报告公安机关。

18.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按其工作内容和时序特征,可分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

(1)地震应急是指为应付突发性地震事件而采取的震前应急准备、地震应急防范、震时应急指挥和震时应急救援等应急反应行动。

(2)震后救灾与重建是指紧接地震应急之后的全面救灾行动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

灾工作的基础环节,它为其他环节提供地震危险性的背景和三要素信息,以便采取各种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活动,包括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工作。

19.我国抗震救灾工作方针是什么?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20.我国地震救灾原则是什么?

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保险补偿;及中央企事业单位主要由主管部门负责等原则。

自然灾害舆情管控篇三

由于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又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带,所以海洋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三、海洋灾害

什么是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有哪些?

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marine hazard)。

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1.风暴潮

阅读课本第20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2)风暴潮的危害

(3)全球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有哪些?

(1)风暴潮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2)分类:由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热带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温带风暴潮。

(3)危害:不仅可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而且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海啸是另一种形式的巨大波浪。

印度洋海啸图片

2.海啸

阅读课本20~21页材料“海啸是怎么回事”,说明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海啸的危害。

(1)海啸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2)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近年来,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海洋灾害还有赤潮。

3.赤潮

图1-23 渤海赤潮合成卫星图像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以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无毒赤潮是指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因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造成生物缺氧而死,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

渤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海区封闭,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微弱。夏季水温较高。

人为原因: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较多,水体富营养化。

其实赤潮也属于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图片

四、生物灾害

阅读课本第22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生物灾害?

(2)常见的农林牧生物灾害有哪些?危害有哪些?

(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属于哪种类型的灾害?

(1)生物灾害概念:一般来说,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

(2)农林牧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危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广义的生物灾害,指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阅读教材第22页活动部分的“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找出防止森林火灾的办法。

(1)森林火灾发生原因:

(2)防止火灾最主要的是控制火种和走火途径。

自然灾害舆情管控篇四

自然灾害是无可避免的,它们时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预料的破坏和损失。然而,在面对自然灾害来袭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并从中汲取力量。在我亲身经历的自然灾害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意外的力量、社区的团结以及自然的不可抗拒性,这些都使我对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感激和敬畏之情。

首先,在自然灾害的威胁下,我经历了意外的力量。一次强烈的地震夺去了我家的屋顶,房屋瞬间变得面目全非。我当时身处其中,面对摇摇欲坠的墙壁和四处散落的家具,震撼之情令我无法自已。然而,正是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人类的力量。众多邻居和陌生人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抢险救人,有的提供食物和庇护所。大家在紧急情况下团结起来,浑身上下散发着坚定和勇气的力量。这让我深信,尽管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损失和痛苦,但人类的力量和勇气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其次,自然灾害让我明白了社区的团结力量。在那次地震中,附近的街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无家可归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迅速建立起临时避难所。我们以社区为中心,相互照顾和帮助。老人和孩子们的需求得到了关怀,志愿者们组织起来为大家提供食物和水,尽力缓解灾难带来的困苦。在灾难面前,社区的团结力量变得无比重要,它让我明白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共同面对着相同的挑战。通过合作和互助,我们能够更好地度过困境。

然而,我也在自然灾害中明白了自然的不可抗拒性。自然力量无情地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变幻莫测,难以抵挡。我们无法控制天灾,也无法预知它们何时到来。我被迫接受自然的力量,学会顺应和适应。我明白了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坚定,如何面对灾难并积极应对。我发现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来更好地应对它们。

通过这次自然灾害的经历,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激和敬畏。灾难让我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宝贵。它提醒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关爱身边的人,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时刻面临着生命的不确定性,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惜时如金,珍惜每一刻。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来袭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重要的东西。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意外的力量、社区的团结以及自然的不可抗拒性。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感激生活,并敬畏自然的力量。通过加强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我们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并更好地应对逆境。让我们珍惜每一天,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自然灾害舆情管控篇五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和预测的力量,而且其破坏力往往是巨大的。当人们面临自然灾害时,不仅要冷静应对,还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这对于预防和应对未来的灾害很重要。在我曾经经历的自然灾害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教训,这让我对自然灾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自然灾害打破了人们的安全感,让我们意识到自然的力量和我们的渺小。我曾经经历过一次地震,当地震来袭时,大地摇晃,建筑物倒塌,人们陷入恐慌和无助中。在那种时刻,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安全感变得更加重要。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来预测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但自然力量是无法完全逃避和抵抗的。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谦卑和敬畏之心,珍惜眼前的一切,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自然灾害迫使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抵抗灾害带来的挑战。在灾难面前,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灾害。我曾经参与过一次救灾行动,当时我们组织了一个志愿者队伍,帮助受灾区的灾民。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人们团结一致、相互帮助的场面,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亲情、友情和社会的力量。自然灾害是考验人性的时刻,只有通过团结和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克服灾害带来的困难。

再次,自然灾害使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往往与环境破坏有关,例如洪水和滑坡常常是由于过度开发和破坏森林等自然资源导致的。因此,灾害发生后,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绿色行动,我们植树、除草、倡导环保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生活的威胁。环境保护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只有让大自然恢复生机,我们才能减少受灾的概率,降低灾害的破坏力。

最后,自然灾害提醒人们重视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工作。当灾难发生后,人们往往陷入悲伤和困惑中,但很快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重建社会和恢复生活。我曾经参与过一次灾后重建,我们协助受灾区恢复基础设施和重建家园。通过这次经历,我明白了灾后重建的重要性,以及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只有做好预防和减灾工作,我们才能尽量减少损失,避免在灾难中再次失去。

总之,自然灾害来袭时,我们应该保持谦卑和敬畏之心,珍惜眼前的一切。同时,团结一致是克服灾害带来困难的关键。我们还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减少灾害的发生。最重要的是,灾难发生后,我们要采取行动重建社会,同时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以便减少未来灾害的破坏力。通过这些心得体会,我相信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全和稳定。

自然灾害舆情管控篇六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自然灾害舆情管控篇七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自然灾害一直是一个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不论是地震、洪水、台风、雪灾还是火灾,都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在科普教育活动中,我参与了一次关于自然灾害自救的培训,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了解到了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根据培训的内容,地震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时,我们应该选择坚固的桌子下躲避,并尽量远离玻璃窗户和大型家具。行动自如地避免从楼梯和电梯逃生,也是必不可少的技巧。另外,对于洪水,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预防措施。当遇到洪水时,我们要尽量往高处撤离,同时密切关注通知,以便及时获得救援和帮助。总而言之,只有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我们才能在危险中保持冷静并正确地自救。

其次,我了解到了自然灾害自救的重要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的,而在第一时间内能否有效地自救,将对我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在灾害来临时,我们不能盲目逃窜,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搜集信息,并冷静地制定逃生计划。同时,密切关注救援队的指导,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自救。在这次培训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简单但有效的自救技巧,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来防止烟雾中毒,用布或毛毯覆盖身体来保暖等。这些小技巧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挽救我们的生命。

第三,我认识到自然灾害自救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培训中,我们讨论了如何预知灾害,以及灾后如何进行恢复。预知灾害的方法包括监测仪器的使用、长期观察气象情况以及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等。而在灾后的恢复过程中,则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及时进行重建和改进。这需要我们注重灾后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自救和抗灾能力,从而减少灾害的损失。

第四,自然灾害自救不只是个人责任,也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合作。当灾害发生时,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需要社会救援和合作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应急机制,包括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定期的演习和培训、灾后救援和重建等。社会各方面的人士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最后,我意识到了个人在面对自然灾害中的自救行动必须有坚定和果敢的决心。面对灾害,恐惧和无助是常见的情感,但是只有克服这些消极情绪,才能果敢地采取行动。在培训中,我看到了许多自救的成功案例,这些勇敢的人们克服了困难,坚决地自救,最终获得了生存。他们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灾难中,我们不能放弃,只有坚持自救,才能战胜困境,重建美好的生活。

通过这次自然灾害自救培训,我不仅了解到了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个人自救的重要性,以及自救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具备坚定和果敢的决心,勇敢地采取行动,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抗灾和自救能力,为灾后的重建和改进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自然灾害舆情管控篇八

1.)了解影响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

2.比较同一自然灾害所照成危害的地域差异。

【重点难点预测】

同一自然灾害所照成危害的地域差异

【学法指导】自学辅导小组讨论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

一、确定自然灾害损失程度

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得成灾强度日趋严重。

2.)区域____________不同,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_____和___________上差异很大。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

_____________、受灾面积、各种受灾体破坏数量与____________、灾害造成的_____________等方面。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的各种指标的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及含义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二、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1.时间差异:不同___________,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近40年来,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___________趋势。

2.空间差异:

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受自然灾害危害较为严重。

2.)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

a.欧洲: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造成人员伤亡最多。

b.北美洲:热浪、_____________、热带气旋、___________和地震等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c.南美洲:最严重的灾害是________,其次是干旱、________、流行病。

d.东亚:以______、热带气旋、______、滑坡等造成的损失较大。

南亚:______、_________和流行病是主要灾害种类

亚洲东南亚:较严重的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坡和

__________,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_______等。

西亚:_________和__________破坏最严重。

e.大洋洲与东南亚相似

f.非洲北非:与西亚相似

西非与东非: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危害最严重

南部非洲:破坏巨大的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干旱,

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是流行病、_______、干旱和______

【合作探究】:

1.读p65表格1960--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回答相关问题。

2.从世界范围来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同时与两个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也有一定关系。试做简单分析。

【展示提升】: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达标测评】

1.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2.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b.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c.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d.文化水平不平衡

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回答3~5题:

3.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属于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a.印尼、中国b.中国、印度c.日本、美国d.孟加拉国、韩国

4.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

a.非洲、西亚b.非洲、中亚c.中欧、西亚d.南亚、北美

5.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a.中国、日本、韩国b.日本、美国、巴西

c.日本、菲律宾、印尼d.墨西哥、智利、印度

6.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地中海气候

7.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但低温灾害和雪灾比较严重的大洲是

a.南美洲b.非洲c.大洋洲d.欧洲

8.读下列表格,分析回答有关自然灾害危害时空差异问题。

表11960年-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

时段60-7070-7980-8989-98

灾害时间(次数)16297053

经济损失(亿美元)50496915384793

保险理赔(亿美元)671133101069

表21971年-1995年世界各洲

自然灾害影响人数的分布情况

地区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州总计

死亡人数59.54.534.11.80.1100

受伤人数1.210.584.33.80.2100

影响人数8.62.887.70.40.5100

无家可归5.96.785.61.50.3100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哪个时期发生的最多,哪个时期发生的最少?

(2)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注

自然灾害舆情管控篇九

1.)了解影响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

2.比较同一自然灾害所照成危害的地域差异。

【重点难点预测】

同一自然灾害所照成危害的地域差异

【学法指导】 自学辅导 小组讨论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

一、确定自然灾害损失程度

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得成灾强度日趋严重。

2.)区域____________不同,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_____和___________上差异很大。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

_____________、受灾面积、各种受灾体破坏数量与____________、灾害造成的_____________等方面。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的各种指标的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及含义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二、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1.时间差异:不同___________,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近40年来,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___________趋势。

2.空间差异:

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受自然灾害危害较为严重。

2.)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

a.欧洲: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造成人员伤亡最多。

b.北美洲:热浪、_____________、热带气旋、___________和地震等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c.南美洲:最严重的灾害是________,其次是干旱、________、流行病。

d. 东亚:以______、热带气旋、______、滑坡等造成的损失较大。

南亚:______、_________和流行病是主要灾害种类

__________,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_______等。

西亚:_________和__________破坏最严重。

e.大洋洲与东南亚相似

f.非洲 北非:与西亚相似

西非与东非: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危害最严重

南部非洲:破坏巨大的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干旱,

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是流行病、_______、干旱和______

【合作探究】:

1.读p65表格1960--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回答相关问题。

2. 从世界范围来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同时与两个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也有一定关系。试做简单分析。

【展示提升】: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达标测评】

1.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2.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b.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c.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d.文化水平不平衡

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回答3~5题:

3.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属于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a.印尼、中国b.中国、印度 c.日本、美国d.孟加拉国、韩国

4.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

a.非洲、西亚b.非洲、中亚 c.中欧、西亚d.南亚、北美

5.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a.中国、日本、韩国 b.日本、美国、巴西

c.日本、菲律宾、印尼 d.墨西哥、智利、印度

6.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7.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但低温灾害和雪灾比较严重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

8.读下列表格,分析回答有关自然灾害危害时空差异问题。

表1 1960年-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

时段60-7070-7980-8989-98

灾害时间(次数)16297053

经济损失(亿美元)50496915384793

保险理赔(亿美元)671133101069

表2 1971年-1995年世界各洲

自然灾害影响人数的分布情况

地区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州总计

死亡人数59.54.534.11.80.1100

受伤人数1.210.584.33.80.2100

影响人数8.62.887.70.40.5100

无家可归5.96.785.61.50.3100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哪个时期发生的最多,哪个时期发生的最少?

(2)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 注

相关范文推荐
  • 10-01 2023年导购员心得体会(通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
  • 10-01 大学自我介绍英文 大学应届毕业生英文自我介绍(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 10-01 最新百日誓师主持词(大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
  • 10-01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和许多(精选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
  • 10-01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
  • 10-01 最新二年级语文课程教案及反思 语文课程教案(优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
  • 10-01 2023年学校后勤部工作总结(模板9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
  • 10-01 最新保险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给
  • 10-01 2023年银行工作人员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优质7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 10-01 一年级数学教师读书计划(模板5篇)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