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最新骑牛比赛教学设计反思(大全8篇)

最新骑牛比赛教学设计反思(大全8篇)

时间:2023-10-13 13:23:08 作者:BW笔侠 最新骑牛比赛教学设计反思(大全8篇)

在重要场合发言,写一份发言稿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更有说服力地向听众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言稿的拟定过程可以进行多次修改和打磨,以达到最终的完美效果。这些发言稿范文涵盖了各种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领域和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发言。

骑牛比赛教学设计反思篇一

一、教学要求: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学生自主学习。

(1)口头填空。

南美洲人爱看骑牛比赛。一天,赛场周围()了人,大家在()地观看比赛。

2、自由读课文,读后互相介绍“读懂了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口头填空。

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南美洲的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2)第二自然段一共几句话?各写什么?

(3)问:哪些句子写一位骑手技艺高超?请朗读有关的`句子。

(5)骑手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1、小姑娘给一位骑手献上一束鲜花。

小姑娘给一个骑手献上一枝鲜花。

全场响起了掌声。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观看比赛。

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比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骑牛比赛教学设计反思篇二

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位技术高超的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的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锻炼得来的。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话,讲南美洲人爱看骑牛比赛。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一次比赛的场面。第三自然段写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对一个献花的小姑娘提问的回答。理解的重点是骑手说的话。课文配有生动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通过朗读课文,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情感与态度目标:

从小就要刻苦努力,不怕吃苦,要有不怕摔跌的勇气,努力学习真本领。

三、教学重点、难点: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领悟课文所蕴涵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卡片田字格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骑牛比赛教学设计反思篇三

一年级语文《骑牛比赛》教学片断及评析

师:(板书“技艺高超”,领读)“技艺高超”是什么意思?

生:“技艺高超”是骑牛本领特别大,能超过一般人。

生:还可以说做别的事情本领 特别大。

师:说得都不错。下面请小朋友读第二自然段,把写“骑手技艺”高超的句子画下来。

生:(学生读、画)

师:现在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写骑手“技艺高超”的句子。

生: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公牛背上。

师:为什么这句话说明了这位骑手技艺高超呢?

生:因为公牛像发了疯一样,可这位骑手没有被摔下来,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看出他骑牛本领特大。

师:你理解的一点都不错!

生:我还找到了“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这句话也是写骑手本事大的。

生:(有好几个学生有轻轻私语)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这句话写的是别的骑手,不是写这位骑手的。

师:这句话到底是不是写骑手技艺高超的呢?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是不是?

生:我觉得是写骑手技艺高超的。理由是……(学生说不下去)

生:我觉得其他骑手只两三下就从牛背上摔下来,说明他们额本事不大,那就说明了那位骑手技艺高超。

师:你说的对了!这是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的。

生:老师,我觉得“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说明了骑手技艺高超。

师:那你能说出理由吗?

生:因为其他骑手没有得到热烈的掌声,而他得到了热烈的掌声。

师:出示以上三句话,学生齐读。

生:他说:“我曾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

师: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他练骑牛吃过好多苦。练了好多好多次。

生:这位骑手高超的本领是通过刻苦练习得来的。

……

【评析】这一个教学片断,学生在理解这个词语的基础上,老师抓住“技艺高超”这个词语,引导学生找描写“技艺高超”的句子。开始发言的只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只找到了正面描写的句子,马上有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出其他骑手的失败,实际上也起到了侧面衬托的作用;同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起到了烘托的作用。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的错误或疏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骑牛比赛教学设计反思篇四

《骑牛比赛》一文,作者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骑牛比赛的精彩场面:“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然而要求思维比较直观的一年级小学生来理解它,是比较困难的。在备课的时候我忽略让学生表演的形式来理解“什么是疯狂地上下蹦跳”、“牢牢地骑在牛背上”。其实在这时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方法。在理解“高超的技艺”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高超的技艺”,“高超的技艺”是怎么得来的。学生找出骑手说的一句话,我就放手让学生讨论这句话的意思。这样,层层深入地思考讨论,学生理解了骑手话语的意思,知道了“高超的技艺”形成的原因,懂得了“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到真本领”的道理。这种教学思路由具体到抽象,运行自然,学有成效,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我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哪个句子写得更好。经过品读,孩子们自然都能感受到第一句比较好,在讨论交流中,他们进一步明白了:因为“兴致勃勃”写出了“大家”的心情,说明大家都很高兴,也表现出了他们对骑牛比赛的喜欢。而第二句只写了大家在干什么,没有写出他们的心情来,我们读的人就不知道观看骑牛比赛的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但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没有注意语言点的训练。

骑牛比赛教学设计反思篇五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课文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重点是第3自然段骑手所说的话。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 三、教学生字

1、板书课题。

4、师简介南美洲的骑牛比赛。

3、检查自学效果。

(1)自读生字词。

(2)正音。(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检查读书情况。

4、出示长句子,指导朗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7、再读课文

(1)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其它同学边听边想:每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生互相交流。

(4)齐读课文。

2、引导用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

3、反馈检查。

4、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重点读一读。翘舌音:术、束、洲、致、超、掌。

平舌音:曾

后鼻音:掌、曾

边音:烈

只: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5、指导停顿,领读、练读,指名读。1、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二、精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

(2)把这喜爱之情读出来。

(3)挤满了人兴致勃勃指导读词

(4)谁能读出人们爱看骑牛比赛的那种感情?

练读,指名读,评议。

(5)从哪里看出这个骑手“技术高超”?

a、看图理解:疯狂、上下蹦跳、牢牢。

b、再读两、三遍,体会“技术高超”?

3、自读第3自然段。

(1)这个骑手是怎么回答小姑娘的问话的?

(2)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3)男女生分读句子,说说“上千次”说明什么?

(4)你从骑手的话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4、指导朗读

5、范读

6、生赛读,评议

7、讲述故事

8、齐读课文。

9、指名讲。

1、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后,出示,练习填空。1、认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2、齐读课文。2、自读第2自然段。

(1)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只有……尽管……他还是……

小姑娘……我曾经……上千次……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说。

(1)小姑娘的话读出兴奋、惊奇的感情;

(2)骑士的话要读得沉稳、有力、亲切。高超的本领是经过得来的。只有,才会有。

板书设计

7、骑牛比赛

骑牛比赛教学设计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课文故事。

3.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次比赛的场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理解骑手说的话是难点。

一、课前搜集,汇报引题

1.课前你都搜集了哪些有趣的动物比赛,谁来介绍一下?

2.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介绍、补充骑牛比赛的规则和南美洲的风土人情,出示句子“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并指导朗读。

3.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美洲去看一场精彩绝伦的骑牛比赛。

二、反复读文,讲读有法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标好自然段。

2.检查读文,随机指导本课生字新词的读音。

3.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出示图,辨析哪一幅图正确画出了“赛场周围挤满了人”;联系生活理解“兴致勃勃”)

三、巧妙创境,入境感悟

1.小朋友们读书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坐上开往南美洲的飞机,去看看当地的骑牛比赛吧!(配乐表演“坐飞机”)

2.南美洲到了,大家快看!(播放动画制作,师读“比赛片段”)

3.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图文结合,扩散说话:野性大发的公牛会怎么样?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并演一演。

(2)对比朗读骑手的表现:你读懂了什么?

(3)回味这场比赛,你觉得怎么样?当你看到骑手牢牢地骑在这样疯狂的公牛背上,你会说什么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为这位骑手欢呼、呐喊、叫好!

4.你能通过你的读让大家再经历一场惊险、刺激的比赛吗?

四、诱发想象,讨论明理

分角色朗读对话,骑手的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骑手苦练的画面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来学字。(生自学)

2.谁来做小老师?

3.认读生字并组词。

4.指导描红。

六、课后延伸,迁移练说

播放西班牙的斗牛比赛片段,要求以小组位单位学着书上的语言说说斗牛的经过。

骑牛比赛教学设计反思篇七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骑牛比赛指名拼读、领读。

2、简介南美洲:地球七大洲之一,位于西半球南部。

二、初读指导:

1、提出要求: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两幅插图,说出它们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要求: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读通课文,着重读好长句子。

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内容。

3、检查自渎情况

出示生字词,自主认读,指名认读。

特别观看技艺热烈一束这位南美洲兴致勃勃只有高超

尽管掌声献上曾经

自主学习,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记住生字的办法。

部件法观:又见;位:立;特:牛土寸;技支。

形象法束:木字中间加个口,就像用根绳子把木头捆扎起来一样。

热闹由教师分析字形。

自主学习词义

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互相交流。

特别:与众不同。

观看:观就是看。观看的意思就是看。

热烈:兴奋激动。课文指掌声响,鼓声的时间长。

兴致勃勃:兴趣特别浓。

指名朗读课文。

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指导读好长句子。

说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第二自然段写一次骑牛比赛的'情况。

第三自然段写一位小姑娘和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的对话。

三、作业

1、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热烈技术特别观看一束

2、读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长句子。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练习题,学生自主学习。

口头填空

南美洲人()爱看骑牛比赛。一天,赛场周围()了人,大家在

()地观看比赛。

2、自由读课文,读后互相介绍读懂了什么?

3、检查自渎情况

指名口头填空

(依次为:特别挤满兴致勃勃)

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呢?

(挤满看的人多,兴致勃勃--兴趣特别浓。)

第二自然段一共几句话?/article/各写的什么?

(共四句话,第一、两句写观众。第二、三两句写参加比赛的骑手的情况。)

第一、四两句全班齐读,第二、三两句分别男生组、女生组齐读。

教师讲技艺高超是本领特别高,超过一般人的意思。

体会好几个不止一个人;只两三秒钟说明时间很短。写这些骑手的技艺不高。

小姑娘向技术高超的骑手鲜花并且问他为什么没摔下来的时候,骑手回答的话是什么意思?

(板书:曾经摔下来上千次技艺高超)

骑手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发言后板书:要想有高超本领必须长期刻苦努力。

4、朗读课文。

三、作业:

1、读下面的几组句子,比较它们的不同。

小姑娘给一位骑手献上一束鲜花。

小姑娘给一位骑手献上一枝鲜花。

全场响起了掌声。

全场响起了热烈地掌声。

大家观看比赛。

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比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练习朗读。

2、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句子,把括号内不正确的拼音画去。

(1)一只只羊儿蹦蹦跳跳地出了羊圈。

(2)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

2、比赛时这位骑手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

3、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是什么意思?

(吃过许多苦,摔下来再跨上牛背,再练,反反复复,才有今天的成功。)

二、指导朗读

1、各自练习朗读课文,重点注意读好轻声。互相检查、纠正。

2、讨论:在一般情况下,哪些地方应该读轻声?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

(1)助词:的、地、得。如热烈的掌声兴致勃勃地观看他们都跑得比我快

时态助词:看、了、过。

自主朗读,继续体会轻声。

三、写字指导

束:独体字,为了写得居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观:左右结构。左低右高。

注意左边又的第二笔是点,右边是见字。

技、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热、烈:上下结构。

特:左右结构,左边注意与牛字比较。

作业

1、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2、回答问题:比赛时这位骑手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呢?

板书设计:

骑牛比赛教学设计反思篇八

教学设想:

《骑牛比赛》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全文分三个自然段,写了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的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次比赛的场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理解骑手说的话是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刚接触这课题,许多学生很新奇,围着我问长问短:怎么会有骑牛比赛?骑牛比赛是怎样的?我灵机一动,请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比赛的知识。学生一个个兴致盎然,告诉我有西班牙的斗牛比赛,有英国的骑马比赛,有香港的跑马、溜狗比赛,有少数民族地区的斗鸡比赛,还有西北地区的斗鹰比赛,日常生活中的斗蟋蟀比赛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由于本课介绍的是南美洲的骑牛比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因此我通过模拟情境表演(坐飞机)、动画剪辑播放,并用掌声、欢呼声让学生眼看、耳听、口说,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骑牛比赛的精彩场面,图文结合去感受公牛的疯狂撒野,骑手的技术高超,观众的兴高采烈,再分小组排练表演比赛实况。这样学生热情高涨,情绪思维与课文情境相通,在这种近乎游戏的教学中学生充满乐趣地学着、演着、读着、练着,学习于他们再不是“狼来了”的关系了,而是达到了于永正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学要多些情趣,少些理性。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切语文,在实践中学习比在规则中学习要来得容易的多,语文教学应以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中去学谈话……”因此,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观看西班牙斗牛的录像片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斗牛的经过、现场观众的反应和自己的感受;激发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运用书中有关的词句和相应的段落句式结构。这样学生才真正学会了语言,实现了语言质的飞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搜集,汇报引题

1。课前你都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动物的有趣比赛,谁来就你所知道的介绍一下?

2。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介绍、补充骑牛比赛的规则和南美洲的风土人情,出示句子“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并指导朗读。

3。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美洲去看一场精彩绝伦的骑牛比赛,不过只有读熟书的'小朋友才能拿到入场券。

二、反复读文,讲读有法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标好自然段。

2。检查读文,随机指导本课生字新词的读音。

3。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出示图辨析哪一幅图正确画出了“赛场周围挤满了人”;联系生活理解“兴致勃勃”)

三、巧妙创境,入境感悟

1。小朋友读书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坐上到南美洲的飞机,去看看当地的骑牛比赛吧!(配乐律动表演“坐飞机”)

2。南美洲到了,大家快看!(播放动画制作,师读“比赛片段”)

3。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对比朗读骑手的表现:你读懂了什么?

(3)回味这场比赛,你觉得怎么样,当你看到骑手牢牢地骑在这样疯狂的公牛背上,你会说什么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为这位骑手欢呼呐喊叫好!

4你能通过你的读让大家再经历一场惊险、刺激的比赛吗?

5。生读完,师带头鼓掌:这热烈的掌声送给读书出色的你!

四、诱发想象,讨论明理

1。分角色朗读对话,骑手的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骑手苦练的画面吗?

2。如果你是骑手,你还可以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来学字。(生自学)

2。谁来做小老师?

3。认读生字并组词。

4。指导描红。

六、课后延伸,迁移练说

播放西班牙的斗牛比赛片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学着书上的语言说说斗牛的经过。

一年级语文《骑牛比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