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心得体会(模板21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心得体会(模板21篇)

时间:2023-11-02 23:56:05 作者:字海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心得体会(模板21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积累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以下是一位职场新人的心得体会,他通过实践和反思,总结出了在职场中获得成功的方法和技巧。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心得体会

去年,在参加“省陪”计划时,我见到了吴忠豪教授本人,他的讲座使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我明白了为什么语文老师“出力不讨好”,懂得了语文老师应该干语文该干的事情,清楚了语文成绩不佳的原因。于是,我开始咀嚼他讲座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例子。于是,我开始购买他的书籍,仔细品读。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我近段时间一直在读的吴教授的书。这本书从“语文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围绕课程内容选择教学目标”“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四个章节讲解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这本书是2010年秋季“国培计划”中的12个研讨课例,这些课例是老师们最关心的课堂热点问题。是由学员们提出,在吴教授的指导下由学员们自己解决。

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就像叶圣陶老人说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或者“例子”来教学生学习语文。

从这本书中,我还读懂了什么是“集体的力量”。比如第一章的第一节“理解”与“运用”并重的阅读教学,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开始主题研究,先定一位老师基于个人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内容,再团队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做课的老师在设计教案,上课,然后再研讨,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再上课,再点评。在每一次的研讨、上课中,吴忠豪教授都亲自精细指导。在这样的团队中,他们既分工细致又合作紧密,这样的“集体力量”既紧张而又不忙乱,每一位学员都参与其中,收益较多。这就是使我想起我们的老祖宗总结下的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线多搓绳挑千斤。团结就是力量。

我就在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能这样组成一个个由专家带领的团队,把每一课都这样研讨,实践,反思,再实践,那么我们每一位老师成长该多快呀!我们的课堂该多么得精彩呀!我们的学生该多么的受益呀!但是,诸多的原因不能如愿,不过,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能完成一些内容。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书心得体会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给出了一个十六字方针“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崔老师强调的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加以体现,需要我们有教学思想的转变,更需要我们有教学智慧的积累。基于这样的思考,阅读工作室的共读书目《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吴忠豪),收获很大。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采用专题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国培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研修内容,围绕着语文课如何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结合小学各年级的具体课例,汇集而成了12个研究课例。全书共分四章,每章都有一个研究主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是教语文的载体”。话虽这么说,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不少教师仍然行走在“教课文”的路上,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拿到一篇课文,针对里面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解析是老师们的常态教学。和“繁琐的内容分析说‘再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读后感·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呢?读了这本书,我厘清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语文课究竟教什么?也就是要处理好语文思想内容和语文本体性任务落实的关系。

(2)要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这里强调了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按照儿童认识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确定。

(3)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教学设计上就要大胆取舍,删繁就简。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第三章第三节结合人教版《穷人》一文教学案例专门谈了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名师们也进行了案列分析以及点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篇文章,来进行充分的读写训练,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会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让学生爱写、会写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对于写作是何等的重要。我们也一直有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学生只要书读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高了。但现实是一些学生读书很多,下笔却未必都有神,写作中根本找不到阅读的影子。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学生在读中缺乏指导,没有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没有形成一定的语言积淀,所以,阅读是写作的根基,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是积累语言的表达方式,是积累情感的宣泄方式。当积累达到饱满程度后,学生写的话就变得真切感人,而这一切,得归根于教师的阅读指导。

指导好学生的阅读,首先得要上好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充分地利用好课文,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每册语文课本的封面和课文中的一些插图,色彩鲜艳,意境深远,是指导学生看图写话,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让学生领悟写作方法的好教材。每册课本里的课文都是优秀的文本,分属不同的体裁,语言活泼、典范,生动有趣,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材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把阅读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只有从阅读入手,做到读写的密切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句话其实讲的就是读写结合。感悟积累是什么?就是通过阅读来吸收,来积淀语感经验,来积累语言材料。运用是什么?运用就是倾吐,就是表达。从理论上来看,它居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一:读写结合符合阅读心理过程。

就阅读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着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一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前一个“回合”是基础,后一个“回合”是提高,特别是后一个“回合”又恰好与写作的心理过程相吻合。因此,就这一意义而言,阅读教学已包含了作文教学的指导。

其二:读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能力的发展靠积累、靠模仿、靠内化、靠积淀。根据儿童的“模仿性”特点,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读写结合的“中介”;根据儿童的“表现欲”特点,借助于大量写片断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满足了儿童这一心理上的需要。

阅读过程是一个由输入、储存、处理、输出等构成的信息加工系统。而读写分离的阅读往往使这个系统支离破碎,它往往只重视输入、储存信息,忽略了处理信息,特别是信息的输出。读写结合重视信息的输出,使阅读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且读写结合使写作找到一种新的形式,它把语文学习置于“吸收”—“发表”的动态转化中,使阅读所得能够迅速转化为写的成果,实用性较强。

如果能精心地上好每一篇课文,贯穿好作文因素的训练,它会有特别好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写作兴趣,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让学生能运用通顺连贯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激活学生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知识积累。

(三)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活”,“仿”中求“创”,“仿”中求“新”,从而让学生做到愿写、能写、乐写。

(四)开发智力资源。知识贫乏是智力发展的最大障碍。阅读使学生知识量成倍增长,必然带来智力的发展。这既能使优生超常发展,又促使后进生及早转化。通过以读悟写,读写结合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只要读写结合进行下去一定会促使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陶冶思想情操。语文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教育因素,课堂教学对课文进行具体“解剖”的进修,使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阅读可以把学生引向世界,引向未来,引向知识海洋,引向真理的高峰,他们随时可以与伟人见面,与英雄交谈,既能认识客观规律,又能改造主观世界,既学会作文,又学会做人。

如何有效积累挖掘课文习作素材,从而解放学生作文观念,丰富其写作内容,充实其语言储备,进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1、研究怎样从课本出发,挖掘课文中习作资源,有效积累习作素材,储备语言。在每篇课文的重点习作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习作素材,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说写练习中,为自己的表达服务。把说、写、评、导、改融合在学生习作训练的全过程中,这样从部分到整体,整体中有部分,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可控、高效、开放、有序的系统。

2、探索课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的主要做法是将课本阅读教材与作文教学打通,依据大纲对各年段作文的训练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活用课本,通过读写结合,有计划地分散落实一些习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创新垫定扎实基础。

3、享受校园生活。

学生在校的语文学习生活是他们的写作资源之一。要把这种资源开发出来,就要让学生成为课文的主人。课文学完之后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尽情表达各自内心世界的感受,使作文教学和课本学习融为一体。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心得体会

这本书自放假前刚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每读一9章都会有一次教学理念的触碰,每读一节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每读一个教学课例都会有一次亲临课堂的感觉。

我们教学一定要紧紧围绕重难点进行,教学重点确定以后,就是研究如何去教,语文课是使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路径,而课文通过丰富的规范的语言输入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输出来促进课文语言的同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走两个回合,第一回合是通过课文语言来理解思想内容,第二个回合是认识课文思想内容的表达方式,学会运用。从“理解”到“运用”,中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需要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跨越这道障碍。

例如书中举的一个课例,执教教师讲的是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第一版设计是以“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能用简单的话概括段意”、“认识总分段落”、“能围绕一句话写段”等教学内容展开,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讲解可谓面面俱到。语文基本技能,主要是掌握字、词、句以及灵活运用的技能和相应的学习策略,大致相当于平时所说的语感,其特点是技能内在的规则和程序比较简单,能通过图式教学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并通过一定的变式训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语文高级技能,主要是表达方式和篇章学习中的分段、布局、选材、详略等读写策略,大致相当于文感,其特点是内在程序和规则比较复杂,不能在短时间内学会,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样式的例文使学生逐渐形成相应的心理图式。中段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分层不明显,但是上升到高段以后,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一定会均衡发展。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增长关键期,这篇课文中的.12个四字词语是这篇课文的个性化特色,如果让学生按照总分的段落结构去练笔,对于刚上升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高了一些,但将目标改为掌握运用其中的部分词语来描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节课中得到发展,如果还能再细分哪些是写美食的,哪些是写旅游的,哪些是写灯光的,学生就会对运用的语言环境进一步明晰。

第二个课例是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从这个课例中,我又一次对如何提高学生语用水平有了更深的思考。三年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低潮期”,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加以关注。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就要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规律,搭建不同的支架,层层递进。支架一:归类学习词语,这种方式有利于迁移学习,也能让孩子在表达式迅速分类提取信息。如课例中将表示沙漠的一类词放在一起出示,让孩子们对于沙漠的印象记忆与这些词语相连接,变成词语的“集装箱”。支架二:重组文本语言,奠定表达基础。如在学生说小骆驼的脚掌时,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评价得出“要说出沙漠的环境、小骆驼的本领,并与小红马比较”的结论,这样学生就能清楚语言充足的表达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进行驼峰和睫毛的表达了。支架三:创设对话情境,拓展创造表达的时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骆驼又碰上小红马,这会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教师通过再现画面情境和人物,让学生在交际中转换文本信息,并将自己内化的语言和原有的语言进行有机结合,促进语言的发展。

两个课例都告诉我们解决如何根据文本确定表达与运用的目标,进而引导学生突破表达的门槛。语言表达的训练要凸显学生的表达实践,从扶到放,分层练习,分层落实。理解与表达并重,真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落实。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每个语言训练环节都应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必须为学生最终理解课文中心起一定的作用。这势必要求从整体感知课文来着眼选择语言训练点,否则就有可能会不恰当的将部分内容的训练功能放大,从而将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割裂开进行。

一篇文章各部分文字都为着中心而存在,而且每个部分都有适当的定位列次而构成一篇圆满文字。课文各部分语言训练点的选择也应在文章中统摄下结合部分课文内容在中心下的位列来确定的。例如《李时珍》一文中,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1、“完善”一词,为什么换成完整行不行?2、为什么说旧的药物书不完善,它有哪些主要缺点?3、你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本草纲目》是部完善的药物书?(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每种都有图。)4、李时珍为什么能编出这样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从小立志为穷人治病;随父学医,边学边研究药物,亲自采药,虚心学习。)这个训练点设计由“完善”一次入手,扩展到句、到节,再辐射到全篇课文,由点到面,紧扣编写《本草纲目》这一中心,把课文的部分和整篇的内在联系融为一体。

二、语言训练点的选择应有利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语言知识来源于对大量语言现象的规律性总结。由于语言知识与语言密不可分,所以语言训练必然涉及到语言知识。而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常用的语言知识无疑会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语言训练点时应考虑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通过训练使学生对蕴藏于课文中典型的常用的语言知识有些感性认识,经过迁移内化,能模仿运用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例如苏教版第七册《九色鹿》中调达受九色鹿的救命之恩,后来看到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的皇榜后却把九色鹿的踪迹向国王告密,这样的行为课文里哪个词语可以概括?(“见利忘义”、“背信弃义”)这样的行为和课文里哪个成语意义相反?(“知恩图报”)这样安排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容易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表示此类行为的词语的总结、概括、积累与运用。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书心得体会

这本书自放假前刚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每读一9章都会有一次教学理念的触碰,每读一节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每读一个教学课例都会有一次亲临课堂的感觉。

我们教学一定要紧紧围绕重难点进行,教学重点确定以后,就是研究如何去教,语文课是使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路径,而课文通过丰富的规范的语言输入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输出来促进课文语言的同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走两个回合,第一回合是通过课文语言来理解思想内容,第二个回合是认识课文思想内容的表达方式,学会运用。从“理解”到“运用”,中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需要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跨越这道障碍。

例如书中举的一个课例,执教教师讲的是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第一版设计是以“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能用简单的话概括段意”、“认识总分段落”、“能围绕一句话写段”等教学内容展开,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讲解可谓面面俱到。语文基本技能,主要是掌握字、词、句以及灵活运用的技能和相应的学习策略,大致相当于平时所说的语感,其特点是技能内在的规则和程序比较简单,能通过图式教学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并通过一定的变式训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语文高级技能,主要是表达方式和篇章学习中的分段、布局、选材、详略等读写策略,大致相当于文感,其特点是内在程序和规则比较复杂,不能在短时间内学会,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样式的例文使学生逐渐形成相应的心理图式。中段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分层不明显,但是上升到高段以后,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一定会均衡发展。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增长关键期,这篇课文中的.12个四字词语是这篇课文的个性化特色,如果让学生按照总分的段落结构去练笔,对于刚上升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高了一些,但将目标改为掌握运用其中的部分词语来描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节课中得到发展,如果还能再细分哪些是写美食的,哪些是写旅游的,哪些是写灯光的,学生就会对运用的语言环境进一步明晰。

第二个课例是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从这个课例中,我又一次对如何提高学生语用水平有了更深的思考。三年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低潮期”,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加以关注。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就要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规律,搭建不同的支架,层层递进。支架一:归类学习词语,这种方式有利于迁移学习,也能让孩子在表达式迅速分类提取信息。如课例中将表示沙漠的一类词放在一起出示,让孩子们对于沙漠的印象记忆与这些词语相连接,变成词语的“集装箱”。支架二:重组文本语言,奠定表达基础。如在学生说小骆驼的脚掌时,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评价得出“要说出沙漠的环境、小骆驼的本领,并与小红马比较”的结论,这样学生就能清楚语言充足的表达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进行驼峰和睫毛的表达了。支架三:创设对话情境,拓展创造表达的时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骆驼又碰上小红马,这会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教师通过再现画面情境和人物,让学生在交际中转换文本信息,并将自己内化的语言和原有的语言进行有机结合,促进语言的发展。

两个课例都告诉我们解决如何根据文本确定表达与运用的目标,进而引导学生突破表达的门槛。语言表达的训练要凸显学生的表达实践,从扶到放,分层练习,分层落实。理解与表达并重,真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落实。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心得体会

读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不禁让我对自己之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说好的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是不是太过于敷衍、牵强了呢?检查字词,理清脉络,分析句子,体会情感,揣摩写法,概括中心……看似面面俱到,可看看孩子们平时的日记或习作,不得不质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提高了吗?可见,如何做到“理解”与“运用”并重,至关重要!

结合所读内容,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不管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其本身都离不开文章本身,关键是把握好“度”。例如:在第二个“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设计及研讨”中,于凤致老师为了避免教学无重点现象,对教学目标做了大的删改,重点突出词语教学,训练学生运用词语说一段话,但在实际指导和操作中,却脱离了文本语境,造成了学生“说一段话”的难度。由此可见,由分析课文走向“理解与表达”真的不容易!

总之,阅读教学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身,让教师的教学目标上升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语文素养的高度,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探究和实践!

从教语文到学语文心得体会

对小学的进步、成功、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语言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我就会用如下语言鼓励:“回答得很准确!”“回答得好极了!“回答了太漂亮了!”“这位同学真会动脑筋!”“多么精彩的发言啊!”等等。有时学生的回答超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就用惊讶的语气鼓励:“真没想到,你的回答会这样精彩!”“你的回答,比老师想的还要好,真不简单!”有时我会把一些学生的思考问题予以归纳,要求全班同学学习。而当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时,我不是光挑不正确的部分评价,而要首先予以鼓励:“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份贡献。另一半,还要再想一想。”“你读得真准确,如果声音再洪亮些就好了。”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我也尽可能找出积极因素,如:“动了脑筋,但答案有误。”“敢于积极发表意见,非常勇敢。但考虑问题的思路错了,要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有些学生,平时极少发言,偶尔举手发言,又可能出错,我的评价更要着重鼓励主动发言的行为,而不要在发言质量上有太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课堂即时评价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体贴学生学习时的心理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而为语文课堂添新的活力。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心得体会

临近开学,很多任务都集中在一起需要处理,但还是还是要挤出时间来读书,这是给自己下达的命令。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读吴忠豪教授主编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我个人很喜欢其中团队磨课的篇章,选定一篇课文后,先由执教老师基于个人经验进行第一稿教学设计。专家带领磨课团队对其进行点评和修改,然后完成基于团队协作的第二稿教学设计,这第二次讲课的过程中,专家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会带着具体的任务去听课,各司其职,量化测试指标,形成教学反思,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研磨的基础上,执教教师经过修改,最终出台基于实践反思的第三版教学设计。

这个过程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每次参加组内公开课的点点滴滴。在郭主任和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一次次研磨过来的。由此可见,好课真的是磨出来的。

在阅读本书第一章第三节——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的时候,对于夏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我有这样的收获。

首先,我明确了什么是语文课堂中的“言意兼得”。经过再次阅读和思考,我明确了言意兼得就是语言文字和课文思想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

其次,这次磨课的过程不但让夏老师受益匪浅,而且让我们这些读者也获益良多。比如高年级的语文课,第一课时应该充分利用,让它产生高效,跟第二课时要对称起来,这一点是我在备课时经常疏忽的地方。在团队研磨的第二稿中,我还对细节描写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细节描写的对象是比较细小的,描写手法是比较细腻的,但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点染环境气氛,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在围绕本课应该教什么进行讨论的时候,专家给出的看法是一堂课上完如果师生只能总结出思想内容方面有哪些新的认识体会,那么基本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课文”。

如果师生能非常清楚地总结这堂课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有什么体会或者进步,那么基本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这就是说当一堂语文课专注于文本的内容,而不顾及内容的表达形式教学时,“言”“意”就不可兼得,语文课也就不成其为语文课了。

这里我最大的困惑是自己储备的语言表达形式的种种相关知识很匮乏。譬如什么叫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什么叫炼词炼句等等。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课程新理念的推动下,我们的课程有了一定的改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毋庸讳言,基础教育课程的课程教学效益还不甚理想,不少课堂还存在着以“讲学”为主,教师拽着学生学,教师“霸道十足”地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实践、体验、探究、讨论的机会,依然在以灌输知识为主,追求应试成绩的急功近利的意识与做法还相当强烈。于是,学校提出了,在课堂上教师要懂得“让学”与“导学”,把时间的时空归还给学生,真正消除教师拽着学生学的“落伍的教学现象”。

回到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少慢差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学段目标不明,第一至第三学段的语文教学课堂“千堂一面”,看不出学段的界限与区分,看不出学生学力的渐次提升。特别是阅读教学,语文课程的自身特色丧失,语文课与历史课、品德课、自然科学课等课程混同,以“课文内容的讲解、分析”为教学重点,忽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预习起点,以读懂课文内容,回答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关问题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忽视了文体意识、语用意识等,重得意,轻得言、得法,无“得用”,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陷入只教课文不见语文的泥潭。

“课文”与“语文”仅一字之差,但意思、内涵却大不同。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课文”指的是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语文”有两个解释,一为语言和文学,举例说,“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一为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我们暂且先不去纠结究竟语文是语言和文学,还是语言与文学,但从二者的定义上看,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用件”,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课文是例子”,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的凭借,请记住,是凭借,并非全部。显然,语文是一门课程,是课程就能够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能力。换言之,学生要借助课文,从中获得规范语言的发展,掌握文字,明确文字的组合与排列等的规则,掌握文学作品的精义、表达方式、抒写方法等,并从中获得心智的增长与情感的熏陶与愉悦等。

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该如何有效地从“教课文”转身向“教语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关注语文元素,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给学生语文营养。

什么是语文元素?王尚文先生说:“语文之外的其他课程诚然不能越过形式而把握内容,但它们往往把形式当作把握内容的跳板,可以得鱼忘筌,即便关注它的形式,目的也仅仅在于更好的理解它的内容;语文就不同了,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语文课程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作为主要内容的特殊学科。语文元素应该包括文本文字的音、形、义,语文的风格特色,遣词造句,语言的特点规律,文本的“文质”“情采”,语言的情感、意蕴、美感、文本的谋篇布局,文体特征,体裁样式,作者的写法与创作意图等。小学阶段六年的语文学习,必须依据学段特点,阶梯式的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围绕着上述的语文元素,以课文文本与课文阅读文本为依托,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给学生一点语文营养,渐渐形成必要的语文能力。

二、注重“导学”“让学”,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给学生体验实践的时空。

对文本的解读,对文本语文元素的挖掘,教师必然要先于、高于学生。这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背景与储备,以成人的视角解构出来的,是属于教师个体的文本认知。当文本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用件――即用本时,就需要教师淡化“教本意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分析班级学生的真实学情,改变以往“行政指令”式的“硬教”“牵学”的做法,将“教师视角”的文本理解,与“学生视角”的用本需求相契合,变身“牵学”为“导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甄别、去体悟。当学生发现不到或发现不全时,教师在辅之以必要的启发、引导,将学习、体察、归纳、实践、演绎、鉴赏、想象、创造等的时空真正归还给学生――课堂本应该就是“学堂”。“让学”指向的是学生的.语文学历的增值。

三、重视积累“语用”,让每一堂语文都能在“得用”中“意言兼顾”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以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课程,也是一门基础性课程。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篇篇都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范本,只要语文教师留心、用心、恒心,就一定能建构起与学段语文学习目标相适应的“语文知识学习体系”。语文学习是有一定承接性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语法修辞逻辑等,应该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提升能力。每一堂的语文阅读教学课,都应该给学生创造得言、得法的机会与方法引领,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在学习语言中发展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言中不忘引导学生的语言学习之法,在得言中引导学生体悟文本情感与意旨意趣。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文体,有诗歌、散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诗歌凝练中蕴丰盈的意境,散文“形散神聚”,记叙文有“六要素”,说明文讲究说明方法,应用文有着一定的格式、规范等。同样一种文体,不同的作者,采用的手法,选择的角度,各具特色,摇曳多姿。万千事万千人,万千物万千景,五彩斑斓,精彩纷呈。如果我们的教学丧失了文体意识,就容易陷入“千课一面”的尴尬。各种文体,在文本中出现的顺序是有先后的,也绝不会事“孤军奋战”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要善于引领学生前后联系,上下贯通,不局限于以弄懂一篇文章的意思为教学核心,努力着眼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一类问题文章的规律,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心得体会

教研室推荐的读物《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从理论的高度,从实践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怎样才是“教语文”,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一条可行的路。这本书指出言意兼得,就是语言文字和课文思想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通过研讨,我们发现课堂的“言”、“意”兼得应从词语品味中、段落结构间、词语推敲时、思维记忆里去追寻。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关注言语本身,在语言的比较揣摩中感悟语言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在领悟“意象、意境、意蕴”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从而领略到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生活中平淡却深厚的爱的情感。

二、学习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

三、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

评: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准确地反映出语文本体性任务与人文教化任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认识细节,描写品味真爱。

1.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直手机握着,妈妈的手都扶在床沿边睡着了。

2.妈妈睡在病床上,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都负载床沿边睡着了。

这两段话写的是同一个情景,但是表达效果却有很大的区别,第一段话加上妈妈恬静的微笑,这个细微的神态和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这个细微的动作,咱们将这个平平淡淡的情景写得不平凡,从而能活灵活现的描写出爸爸妈妈之间深厚的情感,让人对这个画面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

出示:细节描写的对象是比较细小的,描写手法是比较细腻的,但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点燃环境气氛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前面围绕着核心概念细节描写的认识,精心设计了四步指导过程,先是通过两段文字的比较认识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但是通过交流学生的认识体会,然后通过朗读回到具体的语境中,深入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最后再进行总结,是细节描写的定义及加深学生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没有简单的要求学生画出哪些是细节描写,而是将细节描写的认识与表达效果的体会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言语兼得的关系。

(二)、接下来请学生找出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爱如茉莉?

请圈出课文中其他的细节描写,做好批注说明其表达效果。

经过前两步的指导,学生对什么是细节描写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特别有阅读方法及教学目标,不应该只停留在认识,而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认识到会运用,必须有一个实践操作的步骤。

(三)、学了这篇课文,你对阅读方法有什么新的认识体会?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关注细节,并尝试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这堂课,由于教学目标和重点非常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阅读方法的教学设计的,因此师生的总结就很自然的围绕着课文中学到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展开。

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阅读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神态…..去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读中感悟,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知道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真正感受到“爱如茉莉”。

当我们从文本解读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方法学习式的教学模式,也会感到知识的储备和掌握情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为了能够真正落实好“关注语用,言意兼得”,我会潜心研究这套理论体系,扎实推进自己的语文课堂中,并带动我校更多的语文教师做好这方面的研究。

小学语文从教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有幸能够在孩子们最纯真可爱的年龄段教授他们语文知识。语文教育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教育内容。多年的从教经验让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就以“激发兴趣,巧引导;丰富阅读,注重应用;注重写作,培养思维;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做好评价,引导进步”为主题来分享我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激发兴趣,巧引导。学习语文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才能让他们主动去阅读、思考和写作。作为教师,我们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名句,同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讨论、思考等多种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还要巧妙地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大量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丰富阅读,注重应用。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我在教学中注重丰富学生的阅读,通过浅尝即止、深入阅读、广泛阅读等不同形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技巧。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留心语段的变化和细节信息,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效果。

注重写作,培养思维。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让学生能够学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我还注重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通过开展各种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

创设情境,循序渐进。语文教学要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中感受和运用所学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利用实例、实物等多种情境创设方式,设置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难度,使学生在逐渐提高的过程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做好评价,引导进步。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及时准确的评价。作为语文教师,我注重多角度、多形式的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评价的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努力就会有收获,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和学习动力。

总之,小学语文从教是一项繁琐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但只要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注重阅读、培养写作能力、创设情境和做好评价,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快乐成长。

从教语文到学语文心得体会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是我就尝试着在学生身上播种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要想课上得好,首先就要对学生有情。”于是我对于班上有特殊发展潜力的孩子,顺势引导,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上有一位叫胡若安的女同学,她的朗读能力特别强,普通话非常标准,听她读课文那真是一种享受。对于这个孩子,针对她朗读能力强的优点,对她进行特别训练。她朗读时声情并茂,桑音特别亮,但对于语速的把握有些欠缺,我建议她每天养成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习惯,仔细揣摩播音员对新闻稿语速的把握,并借一些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的播音光盘给她听。果然,过了一些日子,她的进步很快,也能像模像样的模仿播音员那样去播音了。去年班上举办迎新年联欢会,我推荐她当主持人,她主持得非常成功,得到了与会同学的一致称赞。对班上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我首先让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他的作文写得很短,老是写几句话以后,就再也写不出来了,要么就胡编乱造。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脑子特灵活,接受能力很强。于是,我就有意的关照他,让他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有一次,我要教《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准备针对课文内容演一个课本剧,我让他参加了,推荐他演晏子这个角色。经过我的指导,他竟然演得惟妙惟肖,到教室里为全班同学演了一次,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他可高兴了。见时机已成熟,我对他说:“蓝文锋,你看,你竟然是这样的优秀,很多同学都没有你演得好,可见你是位很有潜力的一位孩子,写作文,就和做人一样,只要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敢说敢做的人,没有什么写不好的。”他自信地点了点头。于是我就让他把这次排练课本剧的经过写出来,怎么排练的,老师怎么指导的,我是如何练习的,写出来,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第二天,他交给我的这篇作文,和以前的文章简直是判若两人,令我赞叹不已!可见每位孩子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看来,我们真的要好好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去面对每一天,好好鼓励他,给他们以关爱,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能把他教好,让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像上面提到的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我从不给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扣上“差生”的帽子,他们不就是暂时没有掌握好,干嘛要说人家就很“差”呢。我也从不拿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同学,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只不过有些学生暂时还没有开窍罢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慧”与“迟慧”。在平时,我都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只要我们是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都是一个个个性鲜明、聪明活泼、充满朝气的的孩子吗?那么我们就会在和谐、关爱、宽松的环境中和孩子们一道快乐的成长。

从教语文到学语文心得体会

教师要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每个孩子都可以教好,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即使是那些调皮的,学习差的,不太有礼貌的孩子,教师也应该相信,只要教育得法,他们也可以成才。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潜力很大,可塑性很强,“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教师是否相信儿童,这是教师对儿童能否进行合理评价的前提。罗森塔尔应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1968年,心理学伯特。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出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然后,他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在老师意料之中,有的却不然,当老师感到迷惑时,罗森塔尔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基础。”这样,教师们从内心里承认这份名单。8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学校,对18个班进行复试。结果发现,他提供名单的学生,成绩增长比其他学生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情感也特别深厚。原来,他提供的名单是随机的,根本未作任何测试。他只不过想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改变教师不相信后进儿童的观念。观念变了,顽皮儿童在教师心目中也成了很有发展前途的儿童,于是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评价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儿童成长的加快。可见,充分相信儿童是个前提,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必然会对儿童充满信心,必然会设法鼓励儿童获得成功。

语文描述从教心得体会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年来,我一直在课堂上努力提高学生对语文描述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现在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描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观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基础的环节,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并且用准确的语言去描述。因此,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我还会组织一些实地考察,让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社会现象等,通过亲身经历来积累观察和描写的素材。

其次,我发现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描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我常常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经典文学作品,让他们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表达,并且通过模仿创作,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我会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一篇经典诗歌或散文,并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述。这样一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第三,写作技巧的掌握对于语文描述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在写作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我会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如如何突出主题句、如何合理运用修辞手法等。同时,我也会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改进写作表达。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会逐步提高,语文描述的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第四,开展阅读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描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读书是了解世界的窗户,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描述能力。同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让他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提高语文描述的能力,还能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最后,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他们语文描述能力的关键。在课堂上,我会采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如游戏、竞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类语文活动,如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总之,语文描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技巧和阅读习惯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描述能力。同时,我们也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出优秀的语文描述人才。这是我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体会,希望能给其他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从教语文到学语文心得体会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说:“学校与学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教师与教师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文化低蕴丰富了,上课时信手拈来,娓娓道出,还怕上不出精彩的课。”南山实验学校几乎每个学期都要请进一些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来进行讲学,我从中受益匪浅,听了诸大家的示范课,我老是在琢磨自己的课,什么时候我的课也能像他们那样上得轻松自如,精彩纷呈,那该多好!

听支玉恒老师的课,他妙语连珠,娓娓道来;听窦桂梅老师的课,她激情飞扬,声请并茂地朗读,令人潸然泪下,在课堂上是那样挥洒自如;听于永正老师的课,他是那样善于激励学生,胸有成竹的驾驭课堂,对课堂上的生成处理得是那样恰如其分,令所有听课者赞叹不已!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于是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就成了我来南山实验学校后要做的第一件头等大事。课余我拜读了支玉恒、于永正、窦桂梅的著作,我反复思考,他们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果是我,我会怎样设计,有时为了准备一个教案,我反复琢磨,反复修改,看怎样设计才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我教唐诗《别董大》时,课快上完时,一位学生说:“老师,这首诗的作者高适和诗人王之涣、王昌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三人之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叫旗亭画壁。”我一听,来了兴趣,就问:“那你说说旗亭画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位学生说:“旗亭画壁讲的是在唐朝时期,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他们三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一天,他们三人来到一个叫旗亭的地方喝酒,这时正好有一群唱歌的艺人也来此会宴,这时候王昌龄提议说:“人们都说我们三人的名气很大,今天正好借这一群唱歌的艺人之口,看她们唱谁的诗歌多,谁的名气就最大。”第一个人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这时高适和王昌龄都看着王之涣,王之涣说:“刚才这几位是普通歌女,唱的都是乡下人听的歌曲。我们应看那位最佳的歌女唱的是谁的诗。若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将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衡了。”待那歌女唱时,果然是王之涣的诗,三人不觉开心地笑起来。”听了这个故事,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自己的学生竟然如此上进,博览群书,惭愧的是自己太孤陋寡闻了。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旗亭画壁的文坛掌故。教唐诗,我自己对唐诗了解多少,自己有多少东西可以交给学生,像这么一个有名的文坛掌故我还是从学生嘴里得知,可见自己的文化底蕴有多么肤浅。从此以后,我开始仔细研读祖国诗歌,终于了解唐诗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肤浅,唐朝除了有独绝千古的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外,还出现了很多称雄一世的诗人,王维、王昌龄、李商隐、白居易、王之涣,他们和李白比肩而视、相视而笑,各自以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呈现出不同风格的诗派,像以写山水诗而闻名于世的王维和孟浩然,也称王孟诗派;以写朦胧诗而名噪一时的李商隐,世称朦胧诗派;唐朝大历时期的“大历十才子”;以写奇崛险怪的诗而声名远播的韩愈,还有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等等,研读唐诗使我明白了,只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才能在课堂上处变不惊,才能挥洒自如,当然也就能上出令自己的满意的课来。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来充实自己。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我们只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更需要正确地把握课改新理念,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就无愧于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业了。

从教语文到学语文心得体会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给出了一个十六字方针“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崔老师强调的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加以体现,需要我们有教学思想的转变,更需要我们有教学智慧的积累。基于这样的思考,阅读工作室的共读书目《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吴忠豪),收获很大。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采用专题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国培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研修内容,围绕着语文课如何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结合小学各年级的具体课例,汇集而成了12个研究课例。全书共分四章,每章都有一个研究主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是教语文的载体”。话虽这么说,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不少教师仍然行走在“教课文”的路上,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拿到一篇课文,针对里面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解析是老师们的常态教学。和“繁琐的内容分析说‘再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读后感·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呢?读了这本书,我厘清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语文课究竟教什么?也就是要处理好语文思想内容和语文本体性任务落实的关系。

(2)要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这里强调了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按照儿童认识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确定。

(3)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教学设计上就要大胆取舍,删繁就简。

语文描述从教心得体会

语文描述是指用语言文字来描绘和表达事物形象、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描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从教的多年里,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结合自身经验,以五段式的方式,谈谈我对语文描述的见解。

首先,语文描述要讲究观察和细致的心思。在描述一件事物时,首先要细心观察,准确捕捉事物的细节和特征,将其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表达出来。这需要学生有细腻敏锐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讲解课文时,我会提醒学生要仔细观察文章中的事物形象,明确自己想要展示的细节,接着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语将其描述出来。通过不断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逐渐提高。

其次,语文描述要注重情感表达。语言文字是情感表达的媒介,通过语言可以传递出人们的感情和心情。因此,在语文描述中,情感表达非常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真实的情感,使所写的文字更加生动有力。例如,在讲解一篇描写雨的作文时,我会鼓励学生用感性的语言来描述雨的声音、雨点的触感以及雨后的清新气息,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感受。通过情感的表达,语文描述能够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

再次,语文描述要注重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开发。语文描述不仅仅是对已有事物的描述,更是对事物背后含义和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描述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例如,在描述一幅画时,我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中的事物,想象出背后的故事,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描述中。这样的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扩展他们的思维边界,使他们成为更有创造力的描述者。

此外,语文描述还要追求简洁明了。语文描述要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接受。对于学生来说,我常常强调要避免使用冗长的词句,切忌句子过长,重复的表达等。简洁明了的语言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提高语文描述的传达效果。

最后,语文描述要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修辞意识是指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常常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通过分析、讨论以及练习,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有了良好的修辞意识,学生在语文描述中就能够更好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所描述的更加得体、生动。

总之,语文描述是一门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基础课程。在从教的多年里,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语文描述需要学生的观察、情感、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其中观察和细致、情感表达、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开发、简洁明了、修辞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是重点。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实践,学生才能在语文描述中逐渐成长,并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描述者。

从教语文到学语文心得体会

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他认为上课有情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说的话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现在有很多专家都提倡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何谓“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通过这些年自己的摸索与实践,我是这样认为的:在语文课堂上,能让孩子自由对话,能听到孩子充满个性的朗读,并且乐此不疲;能让孩子充分地与文本、学生、老师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对话,并能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读中感悟,读中感知,提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就是充满诗意的教学。

我上《枫桥夜泊》时,课前我针对古诗教学的特点,仔细琢磨,反复修改教案,心里更多的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寓情寓乐中去感受古诗的魅力。为了增强同学们读古诗的兴趣,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的读,男女声对吟,同桌对吟,挑战式吟诵等等,让他们在读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最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诗人,来描述当时的情境,学生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只有在读懂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意境,学生来再现诗人当时的情境时才能挥洒自如,整个课堂教学都突出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在教这首古诗之前,我仔细查了资料,本诗的作者张继是唐朝大历贞元年间的诗人,正逢安史之乱爆发,张继逃难到江浙一带写的这首诗,逃难,就不是一般的天涯漂泊,这种逃难的苦闷,就不是一般的乡愁旅绪所能概括的。当我向同学们说了此诗的背景以后,同学们再读此诗时,明显地读出了诗人的感受。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的教学设计是以问促读,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后,让学生在读中寻找答案,“草塘的美体现在哪里?你能用你的读来告诉老师吗?”“人们都说北大荒物产丰富,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向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了文本以后,才能读出草塘的大、绿、美和水的清凌凌,说出草塘的物产丰富。

高中语文廉洁从教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是一门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而在教授高中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时刻牢记廉洁从教的原则,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教育学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廉洁从教心得体会。

第二段:提高教学质量。

要做好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我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中,观察和研究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重点关注学生们在语文阅读方面的习惯和方法,以此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第三段: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在教授高中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着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段:严格要求自己,廉洁从教。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操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廉洁从教。我们要时刻铭记人民教育家的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保证自己的教学做到到位、得当、有效。

第五段: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去教育学生。在廉洁从教这一方面,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良好的职业操守,廉洁从教,以此让学生们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在教育中,我们不仅需要传道授业,更需要塑造人格和品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们。只有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奉献,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和最大的成功。

从教语文到学语文心得体会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九年了,说实话,当时师范毕业后,校长让我教语文,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我对语文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从小我就喜欢看一些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战斗英雄的故事。记得有一次,我向邻居借了一本《哪吒》的童话故事书,可邻居只借给我看一天,我拿到书以后,眼都没眨的从早上看到晚上,故事里的小哪吒勇敢,有情有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看《小英雄王二小》时,当看到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杀害了,眼泪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对语文教学有情,可以说是受小时候爱阅读课外书的影响,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肤浅体会。

相关范文推荐
  • 11-02 申请赔偿协议书(实用20篇)
    合同协议应该包含明确的条款和条件,以确保各方的权益。以下是一份经过法律专家审核的合同协议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鉴于:乙方于20__年1月19日在甲方处操作冲
  • 11-02 红色传承协议书大全(22篇)
    在合同协议中,我们需要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措辞,而要用明确的语言阐述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在下面提供的合同协议范文中,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样本。。阳春三月,春风吹
  • 11-02 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奶茶(专业16篇)
    策划方案的编写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团队成员的合作和沟通。在下面的策划方案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创新和实用的方法,它们可能会给你带来灵感和启示。
  • 11-02 暑假培训心得体会幼儿园(模板13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表现。下面是一篇关于培训心得的范文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脱离了“学生”这一
  • 11-02 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大学生(专业18篇)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于某一特定主题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于生活中点滴细节的思考和悟得。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我巩固所学知识,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会持
  • 11-02 个人驻村工作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工作心得体会对于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是一些工作心得体会的精彩摘录,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驻村干部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
  • 11-02 室内陈设品设计的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段时间内的体验与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在实践中得来
  • 11-02 软装布置心得(精选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和总结,让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11-02 参观上海图书馆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强个人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正值金秋送爽的时节,踏着轻快的步伐,
  • 11-02 班组长承诺书(模板18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要点,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这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