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员>党员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党员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时间:2023-10-03 21:30:06 作者:笔舞 党员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党员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一

20,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举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流传广泛的动人故事。

从到年,从10岁到20岁,从初中到大学,从贵州望谟到山东临沂……时间,刘秀祥一边艰难求学,一边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

而支撑他从苦难中一步步“熬”出来的力量,是“梦想”。

“母亲就是我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把母亲的病治好。”刘秀祥说,一定要相信梦想。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他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委屈咬牙挨过去。

其实,从内心深处,青少年时代是刘秀祥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家庭一贫如洗,年幼的刘秀祥肩负起整个家的重担。他的中学、大学时光,都担负着照顾母亲的责任。

“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出来给别人看。”刘秀祥说。

可是,每次演讲他都会说到自己的经历,以激励他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转变思想,让他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演讲让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萧雅迪是刘秀祥的学生,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

“无论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对,要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刘秀祥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都写在他那张朴实的脸上,更浓缩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课里。

党员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二

近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播出。其中,孙景坤最令我印象深刻。

一是英勇,一是奉献,一是淡泊,一也是笃定。初心既定,必扶万物以致于道。能生于一,而历经岁月蹉跎依然坚守如故,永留“一”之本色。一位老兵用行动诠释了“一”之奥义。

“事了拂衣去,初心守一生。”这是对老英雄孙景坤的真实写照。战争时保家卫国,英勇无畏,荣立战功无数;退役后初心不改,深藏功名,默默无闻奉献社会。这么多年,他就在我们身边,用一心一意,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光辉与誓言。

“一”是英勇。回首望,多少年雨雪兼程,本色依然。风霜虽厉,但不及初心坚定;日夜更迭,却难掩党性光辉。一次次冲锋号中,您与战友们穿枪林,历弹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英雄赞歌;用青春与无悔,铸就华夏丰碑。中国正是拥有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誓死卫国,坚守初心的勇士,才换来今朝我们充满阳光,和谐美满的生活。

“一”是奉献。战场上奋勇向前,退役后扎根一线,带领村民苦干实干,改变家乡面貌。几十年的默默无闻,几十年的勤勤恳恳,几十年的无私奉献,几十年的不忘初心。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心。这些年无论何时您都如一块砖、一片瓦一样,静静地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笃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守为民服务初心。

“一”是淡泊。一枚枚军功章,是那么光彩夺目,任何一枚佩戴在胸前都将是无上荣光。但您却选择把它们收在柜子里,尘封在回忆中。您没有用它们向国家索取丝毫,虽然那本是理所应当。甚至就是子女,都不曾想过身边的慈父,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决心。纵使名利本可轻易取之,但您却无悔放弃,依然为民服务,固守清贫。淡泊名利是对您最好的褒奖,默默付出是对您最真的刻画。

“一”是笃定。大音希声,英雄无言,但您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大象无形,仁者归隐,可您的坚定足迹仍铿锵有力,引领后人。在这个世界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者,固然受万人敬仰。但像您这样,隐没荣誉,默默付出的人,同样会得到时代的礼赞。通过您的故事,我们懂得了应该如何去塑造一段有意义的人生——笃定信念,铭记初心。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了心中的“一”,可舍生忘死,可固守清贫,可默默奉献,可淡泊名利。老英雄孙景坤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一个政党需要有一个“硬核”的精神实质,对中国共产党来讲,这精神实质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这种精神指引我们不断向前,纵然路途坎坷,纵然荆棘丛生。我们把个人的梦想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用个人梦去成就中国梦,伟大的复兴必定如约而至。这个时代在召唤英雄,而英雄们也纷纷涌现在这个时代,你我身边一个又一个“孙景坤”,看淡的是名利,心怀的是人民,笃定的是信仰,不忘的是初心。

党员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三

张桂梅被评为度感动中国人物,她扎根边疆,立德树人,张桂梅的事迹让人动容,她不仅用责任和担当照亮了山区女孩的前程,更塑造灵魂,传递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到大山深处。她是新时代的“燃灯者”,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她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点亮了党员干部的信仰之灯,铸就了信念之“魂”。她不是一出生就在大山,17岁时,她满怀热忱奔赴云南支教,这一个充满情怀和梦想的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无论是在大理教书,还是选择华坪县育人,抑或是决定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她博大胸怀、坚定信仰的真实写照。从毕业开始,我们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是去往大城市逐梦,还是奔赴基层筑梦?是选择拼搏奋斗追梦,还是选择碌碌无为弃梦?每一次选择,都是我们理想信念的诠释。选择基层,选择拼搏,就是践行党员干部的信仰,就是追逐党员干部的理想。这份信仰,这份理想,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坚持不懈,定会破除万难,勇往直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不顾生死的无私奉献点亮了党员干部的奉献之灯,激发了干事之“情”。“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华坪女高的里,她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也获得了丰厚的奖金,却全部捐献给了教育事业。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她,没有房子、没有财产,仍住在学生宿舍,虽身患20多种疾病,仍咬牙坚持,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付出一生。她的无私无我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也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奉献精神。抗击疫情、脱贫攻坚……每一次胜利,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奉献。未来的路,仍会有坎坷和波折,仍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秉持奉献精神,点燃干事激情,激发干事热情,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新成就。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她坚忍不拔的顽强奋斗点亮了党员干部的担当之灯,注入了拼搏之“劲”。她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大爱改变了许多贫困学生的命运;她东奔西走、超负荷工作,用顽强的意志将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为现实;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女高校园。多年过去,她老了、病了,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党的事业的奉献丝毫未减。党和国家的成就是无数像她这样顽强拼搏的人取得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抒写担当,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从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中寻找方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贡献力量。

党员事迹的心得体会篇四

近日,《央视新闻》对91岁离休干部周永开同志进行了长达十分钟的报导。1992年,周永开退休后便毅然扎根花萼山,当起了“守山人”,二十多年,守得这片山绿意盎然、野鸟翻腾、百姓增收。他对自己和家人很吝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对购买树苗、捐资助学却很大方;他把自己看得很轻,说愿为树根做“底肥”,但把对党的信仰看得无比重要。

做民族的“守山人”,对党要有感情。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正如歌里唱得那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周老先生在家乡的山崖上饱含深情地錾刻下了“中国共产党万岁”七个大字。作为共产党人,只有时刻将党镌刻在心上,铭记在脑中,才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会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手上有办法。

做民族的“守山人”,对人民要有真情。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毛主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员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办实事,群众会看在眼里;为群众解难题,群众会铭记心中;为群众付出真心,群众会报以民心凝聚。

做民族的“守山人”,对工作要有热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党员干部要求愈来愈高,工作压力也愈来愈大。但是,既然选择了入党,既然选择了成为人民的公仆,即使再苦再难,都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忧劳可以兴国,党员干部肩负的是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希望,浑浑噩噩、浑水摸鱼,肯定是行不通的;不思进取、随波逐流也是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距甚远的。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冲天的干劲和无畏的斗志,才能交出一份让党和群众满意的答卷。

在国家建设的每条战线上,有无数个共产党员,无数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像周永开老先生那样,守住了清贫,守住了信仰,守住了初心和使命。这一批又一批的“守山人”,守住的是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

党员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五

学习卢永根同志爱党爱教,为国家事业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卢永根同志信念如磐、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入党日子作为自己另一个生日,罹患重病住院期间,仍坚持与师生共同参加支部学习,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身为教师,他严谨治学,坚守一线教书育人,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是师生的良师益友。作为校长,他不拘一格选材任贤,推动新兴学科建设,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打开新局面,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入党70年、从教愈甲子,将毕生献给所钟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用爱党爱教、许身报国的不懈奋斗书写了与共和国同成长、与新时代共奋进的不朽人生。

学习卢永根同志潜心钻研、为造福人民勇于攀登的赤诚情怀。卢永根同志始终心怀人民群众饱暖,半个多世纪来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潜心科研,勇挑重担,主持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提出“特异亲和基因”创新学术概念,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带领学科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在他坚守下,学校现拥有上万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农业教育作出卓越贡献。

党员事迹的心得体会篇六

日前,四川省达州市委决定,授予周永开同志“达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像周永开同志那样,始终把信仰装在心中,用无限忠诚诠释初心与使命,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职,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坚定跟党走。

9米,象征党的90岁生日;宽7.1米,寓意“七・一”建党节。周永开同志始终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模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二解“信仰密码”。即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周永开同志工作70多年来,始终至纯至粹、笃定笃行,见贤思齐、积极作为,离休后仍保持革命热情、牢记为民宗旨,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捐资助学、扶贫助困。在全国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际,无论你在职还是处在离休退休状态,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生命不息,为党奋斗不止。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八小时内要严以律己、乐于奉献,八小时外也要同样严格要求自己,让党员精神永放光彩。

三解“信仰密码”。即恪尽职守、担当使命。74年,绵远悠长。可以让世界旧貌换新颜,也可让人青丝变白发。周永开老了,但74年来,入党誓词和那面党旗已经融化到血液里,本色不变。无论在隐蔽战线与敌殊死搏斗,还是在地方上建设美好家园;不管是担任纪委书记同腐败作坚决斗争,还是离休后踏遍青山呵护葱茏,周永开始终遵循着初心的指引、践行着神圣的使命。先后获得四川省“跨世纪杰出老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十佳造林护林模范”“十佳老有所为楷模”等荣誉,被中组部授予“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像周永开同志那样始终将事业扛在肩上,用无比执着坚守初心与使命,把岗位当舞台,恪尽职守、担当使命。

四解“信仰密码”。即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离休后,周永开倾力投入护林造林工作,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他致力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先后组织拍摄《巴山教魂》专题教育片,编纂《热血》系列丛书,并在母校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8.9万元。生活中,他省吃俭用、艰苦朴素,以身作则传承优良家风,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谋利,设置“家魂奖”激励引导儿孙们勤俭持家、无私奉献。面对“周永开”这面镜子,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清廉自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我们学习榜样,不是复制他们的经历,重走他们走过的路,而是要像周永开同志那样始终把群众当作亲人,用无私奉献传递初心与使命,牢记为民服务信仰,对名利一尘不染,用无我境界彰显初心与使命,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以榜样的精神激励我们走好自己的奋斗之路、人生之路。

党员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七

近期,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连续播出了时代楷模系列节目,节目中讲述了在不同年代,不同岗位上为祖国事业发展、为人民的幸福安定生活做出超凡业绩的共产党员的事迹,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勇于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和为民谋幸福的奉献精神。

老纪检周永开70多年青山常在,一辈子初心不改,信仰长存,用自己的至纯至粹、笃定笃行彰显了纪检监察人优良品质。

周永开,四川达州人,1928年出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永开一生中牢记了入党的宗旨和初心,永远为党工作积极真做群众模范,周永开始终遵循着初心的指引,践行着神圣的使命。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周永开任达州市纪委书记,在这四年里周永开主要负责查办大案要案,当时特有影响的案件是达州罐头厂李某某以职务之便在厂内奸污强奸本厂多名妇女,在李某某拒不承认违法事实的情况下,经过周永开一年多时间调查取证,该案终于成功告破,将李某某绳之以法,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大快人心。

1991年周永开从达县纪委书记上离休后,不上班后就搞调查研究,从1993年11月起他把主要精力投身到生态环境修护从劝导村民不砍树,到自己花钱买树苗种树,带领百姓在花萼山造林近百亩,20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永开功不可没,退休后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捐资助学,在他的资助下培养了一大批共产主义接班人。20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党的90华诞,用自己的退休金雇了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将“中国共产党万岁”錾刻在化成镇梁大湾村的山崖上。

周永开作为一个普通党员,但对自己和家人在家风、家教方面的要求是相当苛求的,他现在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单位分配的住房里看上去已经非常陈旧,家中值钱的东西寥寥无几,唯一就是书多。每年初周永开都要借用纪委活动室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对一年工作作总结表彰,表现好的颁奖状及奖金800元,表现差的:批评、教育。

入党74年来无论是在职期间或离休后,他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人民一直不离不弃,周永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生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党员精神永不退休,为民服务情怀永不退休”周永开同志的感人事迹,彰显着新时代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

全体党员干部要学习周永开同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周永开为每一位共产党员树立了学习榜样,榜样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每个阶段必不可少的路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新时代需要英雄,也需要榜样,周永开的事迹让人感动,他的家国情怀、公仆情怀,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