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2023年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通用5篇)

2023年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通用5篇)

时间:2023-09-28 21:31:42 作者:笔尘 2023年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年幼,好动。课堂上应注意诱导和引导。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情境教学和媒体资源播放

五、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风光片、幻灯片。

六、教学流程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二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笔陡、奋力、终于、居然、汲取力量”等词语,体会词语的表达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3、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问题引导,阅读课文。教学过程:

1、指导书写“爬”字,并正确认读“都”字。

2、齐读课题,有何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问题:

(1)天都峰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

(2)和谁爬天都峰?什么时候爬天都峰?

(3)爬上去了吗?怎样爬的`?

(4)爬天都峰时遇到了什么事?

1、读准生字字音,勾画词语(好词、生词)和句子。

2、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勾画下来。

3、学习小组交流。

此过程学生至少要自读课文3-4遍。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知道何时、何人、何事。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

2.理解词语:笔陡似乎挂下来发颤

3、指导学生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陡。

(三)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读出说话人的语气,符合人物年龄身份。

(四)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

1、理解“奋力”一词

2.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动作演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五)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终于”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阅读课文8-10自然段:

2.理解词语:居然鼓舞汲取力量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写字课本书写,在田字格中书写。

本课配套练习册。

文档为doc格式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三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四

教学目标:

1、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笔陡、奋力、终于、居然、汲取力量”等词语,体会词语的表达作用。

3、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4、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阅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指导书写“爬”字,并正确认读“都”字。

2、齐读课题,有何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问题:

(1)天都峰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2)和谁爬天都峰?什么时候爬天都峰?(3)爬上去了吗?怎样爬的?(4)爬天都峰时遇到了什么事?????????二.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勾画词语(好词、生词)和句子。

2、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勾画下来。

3、学习小组交流。

此过程学生至少要自读课文3-4遍。

三、讨论学生提出问题,阅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知道何时、何人、何事。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

2、理解词语:笔陡似乎挂下来发颤

3、指导学生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陡。

(三)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读出说话人的语气,符合人物年龄身份。

(四)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

1、理解“奋力”一词

2、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动作演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五)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终于”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阅读课文8-10自然段:

2、理解词语:居然鼓舞\汲取力量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五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1、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受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受。

(板书:爬天都峰)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会读生字新词。

2、我能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起爬上了天都峰。

4、请同学们把自己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

……

三、激发知识冲突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

3、学文展示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2)“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3)“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4)“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5)“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6)“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7)“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气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8)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4、创作性展示

(1)我想对小妹妹说……

(2)我想对老爷爷说……

三、激发知识冲突

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四、知识拓展延伸

感受人物对话,结合身边的事,写一段对话。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