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育从心开始心得体会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书心得(实用5篇)

教育从心开始心得体会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书心得(实用5篇)

时间:2023-09-26 16:29:23 作者:HT书生 教育从心开始心得体会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书心得(实用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一

《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是孙云晓写的。读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草原上的较量这个情节: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野炊的时候中方队长发现长得白白胖胖、啥活也不干的都是中国孩子。中国孩子病了,马上哭了,回去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坚持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孩子们在8月的草原走上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终于胜利抵达了目的地。当夏令营闭营时,日本宫崎市议员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两国孩子的较量,更是两国大人的较量!是两国不同的父爱母爱在较量!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父母怎样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呢?孙云晓的建议是:

1、不要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多多了解孩子的所思与所想。

2、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儿童的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等待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美。

3、教给孩子生存之道。在整个人生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这些生存的能力更有可能通向幸福之门。21世纪的父母与老师也许要问问自己:我有教育孩子的执照吗?当一个人做了父母或老师,须拥有执照即良好的教育素质,如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等等。否则,空有一颗爱心,却可能在辛辛苦苦孕育孩子悲剧的命运,争分夺秒地制造未来的灾难。所以,我们应从了解孩子学起,从尊重孩子做起。哪一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发现孩子,把自己的理想当成孩子的理想,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这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才能有幸福的孩子,才能有和谐的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发展,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鼓励和引导其成长。发现孩子和解放孩子,是改善和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灵丹妙药。我相信通过付出真诚与汗水,大家的梦想会变成现实。

在书中还有很多诗一样的语言,感染着我。如“惩罚的艺术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责任心”“欣赏孩子的优点,这优点就可能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小鸟只有飞上蓝天才知道世界有多么的辽阔。”“走出这片雨季等待你的将是明媚的春天。”

教育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读书则是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以读书为例,探讨教育从心开始的重要性。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但如果不从心开始,单纯地追求分数或者完成任务,将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满足。只有真正将读书内化为一种兴趣和热爱,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育的效果。

第二段:培养独立思考(250字)

教育从心开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味地灌输知识和方法,并不足以使学生发展出独立思考的能力。读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只有通过自主思考和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将所读书籍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只有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和面对各种复杂情境。

第三段:培养情感共鸣(250字)

教育从心开始,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只有情感共鸣,才能真正使读书成为一种心理抒发和情感交流的方式。同时,情感共鸣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他人。读书要从心开始,需要学生主动去感受和思考书中的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追求故事的开头和结局。

第四段:提升人文素养(250字)

教育从心开始,还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面对大量的资讯和娱乐选择,学生往往容易陷入肤浅的消费追求中。读书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可以从文学作品中领悟到作者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解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于人性、自我、社会等问题的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第五段:结论(300字)

教育从心开始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培养独立思考、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学生可以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教育效果。读书是一个与他人、与世界进行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发现和拓展自己的潜能与能力。读书要从心开始,需要学生主动去真正理解和体验书籍中的知识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只有真正从心开始,才能在读书的旅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满足。

教育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三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进行有效的教育,关键是要从爱开始。爱是一种深沉的情感,是激发孩子的潜能和激情的动力,也是塑造孩子良好品格和健康心理的基石。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从爱开始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下面我将以个人经历为例,谈谈我在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从爱开始教育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爱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纽带,是打开孩子心灵世界的钥匙。我曾有一个学生,家里环境不良,经常流露出消极、叛逆的情绪。刚开始,我以为她只是习惯性地装出坚强的外表,但通过观察和与她交流,我意识到她内心渴望得到关爱和温暖。于是,我主动与她接触,帮助她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并用真诚的态度与她交流。不久后,她在学校的表现开始有所改变,更加积极阳光。通过从爱开始教育,我与她建立起了深厚的亲子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从爱开始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和激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而爱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动力。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案例。我有一个班上的学生,他在学习上一直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不尽人意。正当我为此苦恼时,我发现他对音乐特别感兴趣,且音乐方面有着不错的天赋。于是,我鼓励他参加校乐团,与一些音乐教师接触,细心指导他发展音乐方面的潜能。渐渐地,他的成绩不仅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并且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有所提高。通过从爱开始教育,我激发了这个孩子的潜能和激情,帮助他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再次,从爱开始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良好的品格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素养,也是终身受益的财富。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始终强调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善等良好品质。我曾有一位学生,她在班级中经常欺负弱小的同学,态度傲慢,施加压力。为了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我与她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思考。通过与她的沟通,我发现她内心有一种不安和无助的情绪。于是,我给予她耐心的关爱和指导,逐渐培养她宽容友善、关心他人的品格。时间久了,她不仅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同学建立起了和谐融洽的关系。通过从爱开始教育,我帮助她养成了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品格。

最后,从爱开始教育可以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由于家庭变故心理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经常情绪低落,缺乏自信。为了帮助他恢复心理健康,我选择了与他沟通和交流。通过倾听他的心声,并给予他鼓励和支持,他逐渐从低谷中走了出来,重拾了自信。通过从爱开始教育,我帮助他建立起了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他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从爱开始教育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潜能和激情,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和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爱为出发点,将爱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相信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成为有价值观、有道德品质、有良好心理的优秀人才。

教育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四

案例1:每一片花瓣都有得到雨露的权利

祥,一个眼睛黑黑、脖子黑黑、衣服黑黑的孩子。每个看到他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皱皱眉头。他越来越多地独自趴在属于自己的课桌上,整天一言不发。孤独、自卑的野草已长在了孩子的心田。走访了熟悉他情况的人,了解到孩子的妈妈有些智障,爸爸大部分时间在外做些小生意,没有人专门照顾孩子。小小的他象石缝里的一棵小草,孤独坚强地生长着。了解到这些情况,下课了,我会经常摸摸他的头,整理一下他的衣服,和他聊聊他喜欢的象棋、围棋。兴致上来,课间我们还会“杀”上一盘……敌视―抵触―接受―习惯―享受,孩子逐渐理解了我的关爱,一步一步恢复了儿童的天性,有时还会朝我撒撒娇呢!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

反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片娇嫩的花瓣,每一片花瓣都有得到雨露的权利。被喻为园丁的我们教师,要把每个孩子都看成花瓣,而不是以个人的喜恶去漠视某一片花瓣的存在。

案例2:春天的雨,润物细无声

几个嬉闹着的男同学从教室后面跑过来了,其中一个一脚把作业本踢到了一边还浑然不觉;(一群马大哈!)辛从讲台前穿过,漠然地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作业本,一抬脚跨了过去;身材矮小的孙欣欣走过来了,她一眼看到了地上的作业本,蹲下,捡起,看了看封皮上的名字,放在了语的桌子上。拍摄结束,我长嘘了一口气,笑了。

我把语叫到身边,单独放给他看。看完后,他惊讶地拍拍脑袋,“我以后要多注意,把作业发到同学的桌子上。”单独放给冬看,他的脸“唰”的红了,“老师,我太小心眼了,语又不是故意的,以后我会用正确的方法帮助语改掉马大哈的坏习惯的。”我笑了。单独放给辛看,他的脸也红了。“老师,我以后会帮助同学、关心集体的,你相信我。”我点了点头。最后孙欣欣捡作业的一段,我放给了全班同学看。大家纷纷表扬了孙欣欣。

同学们对孙欣欣捡作业的事进行了讨论。讨论结果:孙欣欣最可贵的是她捡作业不是为了得到表扬,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这只是她的一个潜意识的行为,但这更说明了她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学生!

反思:教育不是大张旗鼓的批评哪个表扬哪个。教育的目的'是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孩子养成自省的习惯。好的教育就象春天的雨,润物细无声。

案例3:大海能容得下一粒细沙

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响了,学生们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回家。忽然,云惊叫了一声,她放在文具盒里的63元钱不见了。我赶紧询问有关情况有关人员,最后锁定目标。印,从三岁起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去广东打工的父母七八年也没有回家看过孩子,没有父母疼爱的孩子敏感、狡黠。他在节假日经常捡些废品换钱买零食、玩具,渐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坏毛病。钱不够花,同学中有好东西,他就顺手拿来,还给东西来个改头换面,说是父母给寄来的。

装做向他了解情况,我把他单独叫到一边。孩子躲闪的眼神明确地告诉了我答案。我问他:“你能帮帮老师把钱找出来吗?同学的钱丢了,多着急啊。”他赶紧拿下自己的书包,把里面的东西翻出来,一边翻一边说:“老师,我没有拿。”我说:“因为你的脑瓜特别灵,所以老师想让你帮帮我。”他愣了一下,然后对我说:“老师,让我去现场观察观察。”他一溜烟儿跑了,不大一会儿,手里高高举着一叠钱一边跑一边高声叫着:“老师,钱找着了!”我赶紧边夸他边问他从哪里找到的,他说:“偷钱的人肯定不能把钱放在身上,他要把钱藏在一个地方,等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再悄悄的拿走。我是从讲台底下找到的。”我再次把他夸奖了一翻,然后告诉他:“你这么能干,将来一定是个有大作为的人。干大事的人,从小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不将来你的员工可要揪你的小辫子了。”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此后,再也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

反思:孩子的一次错误,可能只是他人生长河里的一粒细沙。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用清澈的流水把错误的细沙冲刷掉。为人师者,要用大海般的胸怀,理智地去包容孩子的细沙。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从事儿童教育中,应当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从儿童身心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从爱开始,理智谨慎地选取合适的方法拔除学生心灵的野草,为社会培养出一代代新人!

教育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五

下课铃响了,我对同学们说:“今天的作业稍多一点,同学们今天要辛苦一些。”接著转身在黑板上布置今天的作业,当写下第三项作业时,听到同学们的埋怨声,听著虽不悦,但我忍住了。当我收拾好课本走出教室门口,突然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神经病。”虽然声音不大,但我听得清清楚楚,立刻怒火冲冲地折回教室:“说这话的人给我站起来。”同学们都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一下小f,我知道说这话的人是他了。

我黑著脸走到他身旁问:“刚才那句话你在骂谁?是在骂我吗?”“不是骂你。”小f理直气壮地申辩。我看见他无所谓的样子更加气愤,我指著他身边的同学逐一问他:“是骂他吗?是骂她吗?”他都一一否认,我话锋一转:“全班同学都问完了,你都说不是骂同学,又说这句话不是骂我,难道是在骂你自己吗?”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起来,小f困窘得脸一阵青一阵红,看著他自作自受的滑稽样,我感到胜利的快乐,我得意洋洋地夹起课本回办公室。

第二天在课堂上,我发现小f要么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要么坐著发呆,我故意不理他,看他还有什么花招,正好借此机会一并整治他。可是一连几天,小f还是无精打采的老样子,并没有什么恶作剧,看著他无心学习的样子,我开始急起来。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是否挫伤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呢?是否有点咄咄逼人?是否从一开始就戴著有色眼镜去看待小f呢?”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几天前大家在气头上说的话我没有当真,请你也不要当真。

第三天,我翻开他的作业本,看见上面写著几句话:老师,对不起,上次我说“神经病”真的不是骂你,那只是我的口头禅,并没有什么恶意,可是你却反唇讥讽我,让同学们抓住笑柄,整天取笑我,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所以我就自暴自弃。看了你写给我的话,我知道你没有戴有色眼镜看我,我会加倍努力的。请你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