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如何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质16篇)

如何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质16篇)

时间:2023-11-20 20:08:31 作者:紫薇儿 如何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质16篇)

范文范本是总结写作的参考资料,对于提高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浅谈如何实施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我们深知,要想实现教育的目的,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同时它也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现状是教师的观念不更新、守旧;教学方法很多年的一成不变;课堂效率不高效。这样的课堂现状已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与要求,也相悖于新课改精神。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得不到重视。

大多数的学校、家长和教师都把初中历史认为是副课,视为小三门,所以往往在考虑学科教学时历史课就被搁置在一边,好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花费时间就会影响主课教学,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因此教师在对待初中历史教学时,只求能过得去,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原因,很多学生都只重视主科课程的学习,在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是,第一年认真学习,第二年兴致不高,第三年则是不当回事了。他们心里清楚,中考中历史学科派不上用场。因此在平时的历史课中,有的学生做主科作业;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秉持这样的学习态度是不能使历史课堂产生有效的教学成果的。

3、教师课堂提问不科学。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历史教师的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前不精心设计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随意,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现今的认知水平。基于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和考试方式,有些教师提问的问题大多数是识记性的,可以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相关的答案。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也会打消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课堂管理松散。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认为管理学生的任务是班主任的事。有了这种想法,就常常会出现当自己的课堂有问题时,总怪班主任管理不当,班级的学习风气差,而不从历史老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历史教师的待遇和其他主科相比也相对较低,不同的待遇和地位造成了历史教师的不满和抱怨,教学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5、缺少教研氛围。

现今,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存在着误区。与语数外的频繁教研活动相比,初中历史教学很少得到学科教研员的重视,初中历史教师很少有外出充电和交流的机会,即便是在学校内部进行初中历史教研活动,也只是逢场作戏。

二、改进策略。

1、建立温馨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新时期,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权威式、命令式和强制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抗,激化师生间的矛盾,不利于教学开展。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转变自己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发展中的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进学生的头脑里,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感受事物,自己去分析、思考。初中学生又是一个身心都还不成熟的人,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都有不足之处,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来帮助学生。每个学生的环境、经历都不同,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接受你的教育,“爱”是连接师生的'桥梁,用用真情来营造良好的实施关系。

2、培养与营造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氛围。

目前,我国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仍存在着教师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如何使初中历史教师拥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要学好课程,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导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点。众所周知,兴趣是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的,就像学习心理学一样,需要引导,需要诱发兴趣的产生。如何为之呢,这就要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长此以往,也就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如果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状态就会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性就提高了,那么学习的效率就进一步提高了。

3、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作教师的就一定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我们教师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所以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首先须看课堂导语是否精彩。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作用。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的导语要精,简洁明快,不能过长;要巧,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准,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因为,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把一些较为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的提问,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提高教师能力与素质。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关键。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只有真正转变和更新观念,才能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才能使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必须努力的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次,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自己不光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最后,教师要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

5、注重教学评价的兼顾性和多元性。

历史教学的评价,对于初中生而言,除了考试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上的评价,教师也应注意在课堂上的情感评价,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必须在适当的时间以恰当方式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表扬和激励,会使教学效果更好,从而保持教学的良性循环。当然历史学科的终极评价目标是培养学生识人明己,知往鉴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人格意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将是一项长期的、充满困惑和不断充实提高的过程,本文不过是个浅显的尝试。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成为能工巧匠,用理性串起鲜活的历史,引导学生凝视历史,思索历史背后隐藏的本质,在喧嚣和浮躁中,静下心来,不遗余力地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铎全,主编.历史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4]郑林.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j].历史教学,.

如何增强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总的教学思路:

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的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地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重难点的突破:

1、本节课重难点是学会应用比值法揭示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因此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将学生分成12个小组,而每个实验小组只测出一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及比值,要求每个小组通过探究就课本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实验小组只测出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及其比值,别的物质的质量、体积与比值必须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才能获得,测量结束后,课堂中的交流活动比较活跃,同时,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高。实验结束后,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并进行了交流: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其比值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不能说明是相同物质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通过科学思维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这是培养煅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的物质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与速度概念对比,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它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坚实基础。

2、对于g/cm3与kg/m3单位的换算过程没有作强调,否则难点集中,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本节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区别二者的大小关系。

三、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分组探究用时偏长,没有反馈练习,不能知道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本节学习,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还不熟练,需要安排一节习题课进行巩固拓展。

3、在本节习题课中,还需要补充体积单位换算知识,让学生熟练m3、dm3、cm3的换算关系,还要明确l、ml的换算关系。

文档为doc格式。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太谷实验小学校长王学忠。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并赢得社会认可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显得尤为重要。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太谷实验小学是太谷县的窗口学校,班级多,班容量大,大班容量下的高效的课堂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直在寻找,于是我们一边思索一边实践。

一、提升课堂教学的各种能力,夯实教师基本功。

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新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在学习、更新、反思与实践中发生“裂变”,提升自己,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从一下几方面进行:

1、备课能力的提升。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关键一环。事实上,许多时候因备课不充分而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备课。因此,我们提出了教师备课的要求:

(1)体现发展之本,尊重学生差异。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备课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该考虑这样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放在首位,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使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学生的过程,不断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过程。同时做到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设计中提“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

(2)体现教学统一,注重方式转变。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备课时就要注意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我们提出教师在备课中应详细设计出引导学生从事体验、实践、动手的过程,写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体现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品质,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3)体现预设生成,关注解读超越。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正因为此,左翼课堂上的一切都具有不确定性,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都需要备课不断调整,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既要体现学生的学,又要体现教师的导。既要体现教师的预设,又能体现可能的生成。有时甚至要跳出教材,深钻细研,解读与思考教材,灵活变通教材,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调控能力的提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信息交流的畅通与否,取决于教师的调控艺术;信息交流深刻与否,取决于教师的反馈艺术。我们要求教师逐步掌握一些调控技巧。

(1)关注并观察学生。

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当“整体的人”看,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立足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2)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要分层,分层次设计课堂提问,分层次布置作业和联系,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样,努力做到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呢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整合能力的提升。

课程整合是对分科课程的一种反叛和重构,这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特别是信息激素与学科的整合,弥补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造成的对知识理解有困难的局限,把远的拉近,把“生”的变“熟”,把“世界”搬上屏幕,拓展学生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使学习走向开放。为此,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开展跨学科听课,评课,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学习网站,人人进行整合研究。

4、自我诊断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自我诊断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可以预定的职责、素质和效能标准进行内省,检查自己的实际表现和行为,并判定自身症结所在及其发展情况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历程。实际上,自我诊断是一种内在激励,教师如果具备自我诊断的能力将有助于其专业化发展,提高魅力。我们提出教师“每日一反思,每周一整理”的要求,以促进其自我管理。

为了让每一位教师尽快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夯实专业基本功,我们充分利用教研时间,对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培训。

1、增强学习与实践。

除理论的学习之外,认真学习案例是增强教师高效课堂意识的最好办法。例如,好的教案,好的课堂实录,实地听课、研讨。通过案例的学习进行对比,与自己的课对比,与别人的课对比,案例间相互对比,从中丰富自己的教法和经验,并积极实践。

2、加强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才可以有所改进。自评、互评是一种反思的形式,随时记录反思内容,发表在校园博客中共享,使全校教师间沟通交流。

二、寻找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有力的支撑,还需要找到最佳的途径确实实现高效的教学。我们组织教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然后一一寻找对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我们发现,高效的课堂是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我预习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预习新授内容。根据学科、学段的不同,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写预习笔记,并鼓励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如,语文学科的预习可为“读(即读准,读通,读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勾(即圈出本课生字,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或词组、句子,勾画出本课的成语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查(即运用工具书查阅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意思,利用课外书、网络查阅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写(即写一次本课的生字并找到各自的形近字、音近字辨析组词,写出本课新积累的词语及意思,整理写出收集到的资料)、批(即能在再次读文的过程中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课文大意、内容感悟、句子理解方面的批注,一并解决课后问题)、疑(即能就本文进行质疑,并梳理出问题)。教师根据学段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教师要根据学段的不同,教给学生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整理的问题进行交流。已经懂了的互通看法,自己不懂的讨论探讨,真正把时间与空间都还给学生。可以有小组内交流,就预习笔记,从难字、新词、中心、写法、读熟、情读等方面各自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不重复,可补充。之后,交流自己在预习中提出的疑难。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提供帮助。可以有组际间交流,教师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提炼出关键几个问题,以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其他组随时做补充、更正、评价,教师随机引导、指导,随时重点点拨。

学生的疑难,小组内没有解决的,提出来求得大家的帮助。组际交流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再次进行讨论交流。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认真落实三个理念:

1、学生主体的理念。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课程内容多样呈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求;要尊重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全面发展的原则。也就是在课堂上要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既鼓励冒尖,又允许暂时落后,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材提供机会。

在不断的实践探讨中,我们逐步形成了“自学――交流――拓展”的较为优化的教学过程。

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研讨,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能让每一位教师能尽快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尽快优。

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其一、这次培训得到教育局领导和师训教研中心老师大力支持,为我们历史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我才有机会参加了这次学习。

其二、此次培训不仅使我领悟了新课程理念下对历史教师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面临课改,历史教师如何落实高效课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县师训中心教研员赵玉萍老师做了《新要求、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讲座,他从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出发,对我县初中历史教师从专业素养、教学思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追梦及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鼓励教师要博览群书、脚踏实地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

其三、三位教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让我领略到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他(她)们的这几节课各有特点,课堂容量之大、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题、导入课设计新颖、课件和导学案的设计等等,都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重点思考的内容。

其四、听了几位省级教学能手的个人成长经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他们其中也有学历低,更不说是科班出身了,他们靠的是什么取得荣誉的,四个字,勤奋拼搏,()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尝过失败的滋味,也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们是一步步脚踏实地通过自己不懈的追求,加之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才换来今天的这份收获的。

总之,在教学这场马拉松比赛中,没有永远的终点。需要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只有对教学充满激情,不懈追求,把教学视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生将会更加出彩。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认真专研,齐心协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改变我们目前的现状的,真正实现从素质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高效。

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刚步入小学校园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和动力都有待于培养和提高。虽然他们在幼儿园时对拼音已有了简单的认识,但由于拼音只是抽象的符号,他们会对其学习感到陌生或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让他们感受到拼音字母所标识的语音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从而拉近他们与拼音的距离感,进而激发其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辅助学习拼音,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更高。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拼音、感知具体事物的内动力。

二、规范读音激趣。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很多相似之处,具体形象性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抽象的拼音符号转变成生动活泼的小精灵,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有效性呢?这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某些特定功能来辅助教学、突破重点。

三、规范书写激趣。

一年级的学生书写拼音先要认识四线格,然后要观察拼音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最后记住笔顺。这些书写规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如何让学生对每一个规则产生兴趣,最终能书写出正确、规范、美观、大方的拼音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巧编儿歌来辅助学习。儿歌的语言节奏明朗、生动活泼,小学生本身想象力丰富、喜欢模仿,那么自编儿歌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愉悦感、轻松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和积极性。待学生兴趣被激发后,也可让学生练习自编儿歌,学生的探究意识就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了。

四、标调规则激趣。

教授拼音的标调原则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于标调原则会熟练背诵:“有a别放过,没a找o、e,i、u同在标后面。”但是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会出错,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投入到具体的活动中来,亲自体验过程,从而获得学习的兴趣,进而熟练掌握标调原则。

五、巩固复习激趣。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校园,对于作业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学生也因为遗传因素、家庭教育、个人成长经历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教师在复习巩固环节中不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而采用统一标准来布置千篇一律的作业,势必会降低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用尊重和发展的眼光来布置开放性作业。

在拼音教学实践中、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如果利用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巧妙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创造力激发出来,那么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目前,江苏初中的历史课本选用的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川教版的历史教科书是以时序为线索进行编写的,时间跨度大,有时一篇课文要讲两三个朝代,显然只能抓重点,点到为止。这给学生理解知识带来了不便。为弥补教材不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适当引入相关史料很有必要。例如,在学习“明清君权的加强”一目时,笔者在教学中展示了四则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君权得到加强”这一难点。史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史料二:军机大计,罔不总揽;史料三: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见面—述旨—过朱—交发;史料四: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与其间。学生先阅读史料,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史料一讲的是军机处设置的时间、目的及组成人员;史料二则讲军机处能全面掌握国家的军政大事,那么军机大臣是否左右着国家的军政方向呢?阅读史料三、四,可以得出军机大臣只是抄写、传达皇帝的旨意,起下达的作用,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决策者仍是皇上。然后,笔者出示教材中军机处内景图和故宫太和殿内景图,让学生读图观察比较两幅图的不同。学生看到军机处设施简陋,一桌一椅,而太和殿金碧辉煌十分气派,从而认识到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大臣的地位低下,君权强化一览无余。

二、史料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史料不仅仅是文字材料,还包括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内容丰富。如果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史料,让课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就可以一改传统历史课空洞乏味的课堂气氛,使呆板的历史知识鲜活起来。这些史料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讲“中日黄海大战”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致远舰冲向敌舰的插图,了解战争的残酷和中国官兵视死如归的精神。接着让学生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的一段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甲午海战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的悲壮历史。当学生看到致远舰多次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二百余人全部壮烈牺牲这一场面时,学生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不少学生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大有自己也要上战场之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这一刻得到强化,得到升华。可见,在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影视史料,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史料运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应,客观事物越丰富,越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在讲“古埃及金字塔”的知识时,笔者先用课件展示了尼罗河下游大大小小的八十余座金字塔的图片,首先让学生从外形上了解金字塔的雄伟壮观,进而通过文字介绍最大的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高约146.5米,底边每边长230米,用230万块经过磨制的巨石砌成,每块石重约2.5吨,巨石之间无任何黏合物,却严密得天衣无缝,为修建这一工程,长年有10万余人劳动,历时30年才完成。学生先阅读这段文字,然后分组讨论、思考。学生讨论激烈,各抒己见,形成答案,分组选派代表汇报,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这段文字利用数字说明金字塔建造时间之长,气势之雄伟,技巧之精湛,人民之伟大,劳动之艰辛。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向更深层次延伸,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同学们,公元前26世纪的古埃及建造技术低下,没有任何起重装置,如何运来每块2.5吨重的230万块巨石?从哪里运来的?又怎样把它垒到一百多米的高处且黏合得天衣无缝?问题一出,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大家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有的说这样建,有的说那样造。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各种能力得到提高。最后,笔者进一步延伸:关于金字塔的建造,历来说法不一,这些只是推测,具体怎样建成,可以说是个谜,其实有关金字塔之谜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学生可借助资料或互联网作进一步探究。这样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提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进行教学,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想观念,好处多多。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使用、善于使用,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更加精彩,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对教学工作而言既可以营造情境,让学生感悟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够较好地实现思想教育目标。广大历史教师要结合历史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强化了这一方面的研究,认为情感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可以全面贯彻育人为先原则。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成长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抵制不良思潮的定力,特别是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对当代初中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育人为先的教育原则。二是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历史教学的氛围对教学效果影响较为明显,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并以现代教学手段加以呈现,能够在课堂上营造出更加活泼的氛围,增加历史课的吸引力。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开展历史学习,带着情感深入到教材内容之中,对加深理解和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发展的历程,还是引导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接受思想教育,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情感教育的内容,会令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深入挖掘历史教材的情感因素,提升教学成效。

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研究,同时要加以适当的改造,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对历史教材进行阐述,带领学生回顾历史加深印象,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

1.回顾灿烂文明,感悟劳动人民智慧。翻开历史的长卷,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文化瑰宝,也是每位中华儿女值得骄傲的华章。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顾灿烂的文明,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可以通过资料补充、专题分析等形式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在《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批精美的青铜器,呈现其做工精湛、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特点。这样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对青铜文明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对他们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感悟多体会,并且组织一些专题讨论活动,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灿烂文明具有更加全面直观深刻的了解。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对历史学习才会更感兴趣,其思维分析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广大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如何运用好它。

2.坚持以史为鉴,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翻开中国的近代史,那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历史、充满屈辱的历史。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以史为鉴的教育,不要回避这一段苦难的历程。要引导学生直面历史认真分析,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迫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全面升华。比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落后的中国怎样遭受列强的欺侮,通过列数字、文字说明等方式,让学生对苦难中国所遭受的创伤有刻骨铭心的认识。笔者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明白我们只有让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强大起来,才能保证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才能保证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3.重视互动交流,感受发展伟大成就。比如在《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的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搜集我国在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并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有学生汇报交流了我国在大型计算机研究方面的伟大成果,这一走在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有学生汇报了中国在载人航天器、人造卫星发射与回收等方面的成就;也有学生汇报了我国在医药、农业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许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喜人态势,笔者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加以适当引导,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其努力学习的动力也得到明显增强。

4.增强生活体验,感知幸福生活。初中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崇高美好的理想。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教材延伸开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深刻的感知。例如上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从两个方面开展专题实践活动,一方面了解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另一方面是透过这些变化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对周边人群的访问,对本地区资料的搜集,有效增强了分析理解能力,并培养了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增强了幸福感,更加热爱生活。

三、几点思考。

将情感因素恰当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是一门学问,广大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且结合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对他们的正确引导,使历史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得力助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几点:(1)要立足教材不偏题,无论补充的教学资源多么丰富和精彩,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偏离教学主题。(2)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要能够发挥其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作用,同时也要控制好使用的频率和节奏,保证教学工作始终以师生互动为重点。(3)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历史、会学历史、学好历史。

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贵州省湄潭县石莲中学)。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如何夯实学科基础,如何进行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师素质是前提,改进教学方法是手段,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是途径,合理利用乡土教材是条件,发挥语言教学的魅力是保证。初中历史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调动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全优化,圆满地完成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解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点是

(上海市南汇县教师进修学校黄建初)。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解析,与专家、同行共同探讨提高中学历史课教学质量问题。

教师的课前准备。

教师的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包含了这个道理。

备课备什么?一要备学生,二要备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教法。因此,备课无止境。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觉得在以下三个方面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课的灵魂,十分重要。一堂好的历史课,肯定有正确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的。反之亦然。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备课不备教学目的,随意性很强的课。没有教学目的课,没有了灵魂,因此,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我们说教学目的是灵魂,因为教学目的是建立在研究了教材和学生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目标,它直接制约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史论史实的补充,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具的选择等等。

教学目的要有三个方面组成: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

例1:《北伐战争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一课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活动,使学生:

1.了解、掌握北伐战争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主要史实。

2.感染工农群众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

3.受到一次分析历史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的基本能力训练。

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课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活动,要求学生:

1.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通过旧政协与新政协的比较,指导学生进行一次历史比较能力训练。

上述两例教学目的都制定得较确当,教师易操作,目的容易达到。

如果在教学目的中将能力培养作如下表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等等,则流于空洞,难以把握。因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一个累积递进的过程,只有具体化、针对性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更容易操作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般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有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是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

教学难点一般都是学生不易认识理解的内容,而这一难点又是学生应该认识理解的内容。

例1:《清朝政局的变动》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清朝政局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清朝政局变动的影响。

例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和作用。

从上述二例可见,有些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重合的。但有些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例3:《元朝的统一》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元统一过程中的大事。

难点:元的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辩证关系。

例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难点: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一般来说,确定教学重点相对确定教学难点要容易些,而教学难点的确定往往与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吸收别人经验之外,也要根据自己所教对象,多作调查研究,注意经验的积累。为此写教后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三)教具。

历史课的教具主要有小黑板、挂图(图画与地图)、幻灯、投影、录音、录相,等等。运用教具是为了提高课的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具的运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相一致。运用教具可以增强听觉和视觉效果。

在实际中,目前还存在两种需要加以克服的倾向:一是上课没有一件教具;二是运用了教具,但不恰当。有的是为了用教具而使用教具,有点“装门面”的味道。有的没有配合讲授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影响了效果。

有些学校条件比较好,各种教具都有,在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因为一堂课使用教具的种类不能太多,以免造成学生眼花缭乱。

农村中学目前大多条件还有限,录相等器材还不具备,但是最普通的教具――小黑板总是有的。备课时在小黑板上画一张路线图,写一段名言诗句,列一些数据资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案的具体实施,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教师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也是在课堂上。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比如有人的因素(教师与学生),教材的因素(课本和辅助教材),教学时间的多少,教学方法手段的先进性,授新课、复习课和考试评价,以及一节课从复习旧课到完成作业的全过程,等等。本文限于篇幅,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三个问题。

(一)组织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和保持良好的课堂环境,把学生组织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得当,不但可以促进教和学的活动正常进行,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来组织教学。从一个教学内容过渡到另一个教学内容时,要用过渡语。从一种教学方法过渡到另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用过渡语如:“由于……,结果导致了……的发生。”“……之后,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请同学们看黑板”等等。

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而活跃的,协调而融洽的课堂气氛来组织教学。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相反,拘谨而刻板,冷淡而紧张的气氛会使学生厌烦,产生不利于学生的情绪。

(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已成为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教学过程来看,可以把提问分为复习旧课的提问,讲授新课的提问,课堂小结的提问。从提问方式看,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是什么”和“为什么”两大类。从思维角度看,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层次的提问,分析、比较层次的提问,和论证、评价层次的提问。从思维方向看,有集合性思维的提问,也有扩散性思维的'提问。

在复习旧课中,我们一般采用“是什么”的提问方式。在讲授新课中,以“是什么”和“为什么”交替为多见,在小结中,以归纳总结性的提问最多。

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日益受到历史教育界的重视。这一点也是目前课堂教学中较薄弱的环节。设计下列的问题比较容易。如:是谁?哪一年?什么地方?但这种问题解决的记忆,学生通过看书就能回答。

有些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课上得有深度。

如: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问:“慕尼黑协定明明是公开签订的,为什么称它为‘阴谋’?”

有人将这类问题与采桃子作比喻:“问题”好比树上的桃子,学生要采桃子必须要“跳跃”或“登高”。在教学中,固然也可适当运用前一类的问题,但更提倡运用后一类的问题,使学生“学”而“思”,在“思”中“学”。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什么是突出重点?先举两个同样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中“来克星顿枪声”的教学实例。

例1:教师让学生看关于“来克星顿枪声”的内容。

师问:“来克星顿枪声”发生在什么时间?

生答:1775年4月18日。

师问:“来克星顿枪声”标志了什么?

生答: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响起了第一枪,战争爆发了。

师答:哪位同学把“来克星顿枪声”这段内容归纳一下?

生答:……。

例2:教师出示绘有《来克星顿之战》示意图的小黑板,指图描述。

“1775年4月18日深夜,一队英军从波士顿出发去偷袭民兵的秘密火药库。民兵保尔・瑞维尔驾船走近路赶在英军前面,骑马飞驰通知沿途民兵作好战斗准备。凌晨,英军到达来克星顿,与民兵相遇,枪声响了起来,不知是谁打了第一枪。英军继续前进,破坏了康科德的民兵火药库。这时天开始亮了。埋伏在树丛中、房屋旁、石块后的民兵纷纷向英军开枪。晨曦中,穿着红黄色相间的军装的英军成了民兵最好的射击目标。英军晕头转向,逃回了波士顿。北美民兵用散兵战打败了英国正规军,谱写了一首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乐曲。”

比较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例1的教师运用看书、提问、归纳三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来克星顿枪声”这一知识点。例2的教师自制“示意图”描述“来克星顿枪声”,目的也是让学生掌握“来克星顿枪声”。例1的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只是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反复训练。学生是通过课本的文字来记忆“来克星顿枪声”。例2的教师通过描述提供给学生较多的信息量:4月18日到4月19日具体地描述为“深夜”,“凌晨”;瑞维尔的行动路线说明了他赶到英军前面的可能性;作战双方的特征和民兵打败英军的军事原因,等等。

两位教师上课所用时间基本一样,备课所用时间当然不一样。例1的教师不用备课也可以这样上课。要做到例2,显然不备课是无法做到的。学生学习时间一样,但得到的信息显然不一样。例2的教师已经为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在军事方面埋下了伏笔,而且恰到好处。正如评课者所说,这种课才有“历史味”!先给学生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作业、复习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对教学重点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怎样突破难点?突破难点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将难点作浅化处理。比如把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一难点进行浅化处理:举一个明代苏州机户的例子,然后归纳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

二是运用学生旧知识,作比较,打比方。比如:把西欧封建庄园与东汉田庄作比较;把统一前德意志、意大利在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特点与中国春秋战国作比较;把北洋军阀统治与藩镇割据作比较。

三是把难点分解,设计问题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置阶梯与学生共同讨论。比如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变成问题组:

“西安事变发生后,出现了哪几派不同主张的政治派别?”

“各派政治力量的不同主张其实质是什么?”

“杀蒋可能会导致什么局面的出现?”

“不杀蒋呢?”

“可见,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基于什么原因?”

这样层层深入,最后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使学生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初中历史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新学科,很多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背诵记忆。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逐渐对填鸭式的单一的枯燥乏味的课堂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进一步学习探究,使得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探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相比较于传统的“填鸭式”“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也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这无论对于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对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极其重要的。

多媒体教学是伴随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教学改革所诞生的产物,将教师从讲台、板书中解放出来,将文本教材通过图片、音乐、影像等立体展现出来,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又能够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恰当运用多媒体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比如在进行《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学习时,教师可在课前搜集部分影像资料,或播放《百家讲坛》《历史揭秘》的相关片断,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存在和其厚重感,增加对历史课程的好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探讨、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初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对很多事情极为敏感,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合作探讨式教学更加适合初中生。对于初中历史而言,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安排小组分工合作,为大家进行一堂课的教学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该小组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哪些不足,并加以及时指导,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情境教学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感知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很有帮助。同样以初中人教版教材中《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个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预先准备两到三首描述当时时代背景的诗歌作品进行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或搜集相关的历史影视作品片断进行播放,这样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或者就某一具体历史史实寻找几名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由他们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用肢体动作或语言加以展示,再由全班学生进行打分评判,从而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教学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探究能力,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问题式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实际上问题教学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教材,在教材中自己寻找答案,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能收到很高的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毕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都不相同,看待问题也有不同的角度。开展问题教学时,教师必须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要有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的教学环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得到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教学。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要时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最高追求,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解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点是

(上海市南汇县教师进修学校黄建初)。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解析,与专家、同行共同探讨提高中学历史课教学质量问题。

教师的课前准备。

教师的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包含了这个道理。

备课备什么?一要备学生,二要备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教法。因此,备课无止境。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觉得在以下三个方面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课的灵魂,十分重要。一堂好的历史课,肯定有正确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的。反之亦然。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备课不备教学目的,随意性很强的课。没有教学目的课,没有了灵魂,因此,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我们说教学目的是灵魂,因为教学目的是建立在研究了教材和学生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目标,它直接制约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史论史实的补充,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具的选择等等。

教学目的要有三个方面组成: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

例1:《北伐战争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一课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活动,使学生:

1.了解、掌握北伐战争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主要史实。

2.感染工农群众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

3.受到一次分析历史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的基本能力训练。

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课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活动,要求学生:

1.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通过旧政协与新政协的比较,指导学生进行一次历史比较能力训练。

上述两例教学目的都制定得较确当,教师易操作,目的容易达到。

如果在教学目的中将能力培养作如下表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等等,则流于空洞,难以把握。因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一个累积递进的过程,只有具体化、针对性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更容易操作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般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有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是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

教学难点一般都是学生不易认识理解的内容,而这一难点又是学生应该认识理解的内容。

例1:《清朝政局的变动》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

[1][2][3][4]。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解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点是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活动法、探究法等。其中,讲授法最为常用,讨论法、活动法和探究法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1、讲授法的基本特点是:第一,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活动者,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第二,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以听讲的方式学习历史内容;第三,教师主要以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即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第四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第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鉴于以上的特点,讲授法的利与弊如下:

2、讲授法的优点与缺点。

讲授法的优点: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历史知识;教师合乎逻辑的论证、善于设疑置疑,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易于控制教学,对教学没有特殊要求;教学成本低,在广大农村地区是少不了的。

讲授法的缺点:运用讲授法教学,教学内容往往由教师以系统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机会对学习的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因而不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讲授法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讲授过多,会挤占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面向全体学生讲授,不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原则不易得到全面贯彻;教学专注知识目标,若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就易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

二、师生互动的课堂讨论。

1、课堂讨论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互动性。谈话不仅能在学生之间发生,它也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在最有活力的讨论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2、课堂讨论的优点与缺点。

课堂讨论的优点:第一,使学生做好主动性公民的角色准备,这种角色是能对信息、观点和看法进行分析性、批判性的思考,形成个人的看法和判断;第二,鼓励学生间有效的人际联系;第三,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

课堂讨论的缺点:在消极方面,进行不好的概念化或不良引导的讨论是达不到目标的,浪费时间的,因而是无效而不愉快的。

三、历史探究法。

1、历史探究法特点。

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要围绕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来进行。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具有一些与一般历史学习活动不同的特点。

第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谈不上研究。以往的历史学习往往是固定式的,对学生而言,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或就是让学生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等。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去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人探讨。

第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进行历史探究性学习,是历史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以学生自主为形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是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得以真正开展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挫折感和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必须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第四,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原始材料,即史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对史料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历史感到厌倦,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历史探究性学习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的传统模式,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统一。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即让学生学会利用史料,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问题。因此,历史探究性学习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第五,以教师帮助为辅助。传统的学习历史的方式中,教师是唱主角的,学生所接受“历史”,即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历史知识和观点。历史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在历史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而非“传授”或“教导”。因此,历史探究性学习中的研究是有指导的研究,教师在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其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帮助和经验借鉴。教师要摆正在探究性学习中自己的位置,发挥辅助作用。

2、历史探究法的优点与缺点。

历史探究法的优点: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研究性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历史、探究历史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注释和建构;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历史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提高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历史探究法的缺点:开展起来较困难,有的学校不支持,许多历史教师还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其实这些并不是其本身的弊端。历史探究性学习课时上难以确定,经费上需求大,教师难以控制,评价体系不完善,这才是其不利的方面。

1、活动课的特征。

第一,实验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做”、“考察”、“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历史,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开放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其活动目标与内容,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开放性。评价标准有多元性。

第四,过程性。此类课型,更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发现问题、收集材料、社会凋查等亲身实践,去体会探究的艰辛和快乐,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活动课的优点与缺点。

开展活动课的优点:活动课可以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通过体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学生在思想和学习方式上大胆创新;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方法,注重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学生不仅应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应该自觉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自己的技能、培养自己的个性。

开展活动课的缺点:它与探究性学习一样,课时上要求大;教师不易控制;评价上不完善。

总之,课堂教学方法很多,关键是注意教法的优化组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用系统的综合性的观点构成教学法的优化组合,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我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解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点是

(江苏省建湖县宝塔初级中学)。

摘要:好的历史课堂教学的结束为一节好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它可以让学生统揽知识,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形式;知识结构;教材;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开好头,往往是一节好的历史课的开始,可以说成功了一半。而好的历史课堂教学的结束则为一节好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它可以让学生统揽知识,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笔者通过尝试探索总结出下列几种结束形式。

一、归纳串线式。

用标准简练的语言,将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出知识结构和主要内容,并用简明的语言把本课的主要内容联结起来。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如,在教学《北宋的政治和经济》一课时,结束时归纳串线为:唐末五代,军镇权重,赵匡胤宋太祖即位后,为巩固统治,采取“杯酒释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还建立禁军等,把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北宋用时间灭掉了一些割据政权,于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局面使南北农民交流了生产经验和农作物品种,加上农民的辛勤劳动,北宋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其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这样使学生对本课有了整体认识,掌握具体的知识就容易得多了。

二、明确任务式。

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在讲课结束时明确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课后带着问题去复习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明朝前期的经济和政治》一课时,我是这样结束的:一是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二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三是边疆的巩固,包括迁都北京、修筑长城等。这样,学生对本节课就明确了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复习时任务就更加明确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练习式。

这种练习不是一般的作业,它既是对学生学习本课知识情况的检查,又是通过学生的练习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因此,也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的实际水平,抓住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性的问题,精心设计练习题,在课堂结束阶段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以及师生的共同活动,使学生当堂消化这节课的新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启下式。

深入钻研教材,研究课文前后之间的知识联系,找出能切入下一课的内容和问题,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向学生提出一些既富有启发性,又能暗示新课内容的问题,但是暂不作解答,让学生课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教学《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章时这样结束:巴黎和会确定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和平”,但是这种“和平”稳固吗?为什么?这种体系又维持了多久?是怎样被打破的?这样的结束可以使旧课和新课的内容连贯起来,成为一个体系,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五、回应式。

这是指与课堂的开始阶段相呼应,或是解答新课或旧课提出的悬念,或是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化原来的问号为句号,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入新课提出:今天的英国,国家元首是女王。英政府各部大臣到王宫去见女王,小轿车只能坐到王宫外面,换上17世纪的'古老马车进入王宫,赶马车的人是17世纪的穿着,王宫里的卫兵,有的头戴铜盔,有的手拿长矛,这幅景象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那么,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英国王宫却存在传统的古老情景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揭开这个问题。当讲完新课,在结束时回应开头:21世纪的今天,英国王宫却存在传统的古老情景是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象征,它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国王至今,它是一个保守的资本主义国家。这能很好地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得很好的效果。

六、迁移式。

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提供与本课内容紧密相连的训练材料,给学生一个新的环境,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迁移到新的环境中,活用知识,提高能力,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既可以巩固新学到的知识,并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种结束形式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历史课堂教学的结束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所列只是其中常见的几种。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结束,最终目的都是在于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严骏。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结束语的设计[j]。未来英才,2014(05)。

浅谈如何实施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有效教学、建设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推进“四环节教学模式”为重点,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根本,按照“示范引领、实验带动、分类推进、稳步实施、整体提高”的工作思路,切实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及步骤。

第一阶段(春季):学习及准备阶段。

1、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为推进有效教学提供智力支持。

2、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开展“四环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3、讨论并制定《xx五小有效教学基本要求》。

第二阶段(20秋季——春季):实验及实施阶段。

1、推进有效教学从优化备课做起,要求教师做到“把功夫下在课前,把精彩留在课堂”。

2、着力推进“四环节教学模式”实验课题,打造互动、开放、高效的课堂。

3、进行作业改革,做到精炼而高效。

第三阶段(20秋季):成果总结阶段。

1、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经验在县城范围内推广。

2、骨干教师比重达到教职工总数的50%,形成科研型教师团队。

3、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把我校打造成市县知名学校。

三、措施及保障。

1、加强领导。

以学科带头人为骨干,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为核心,成立“有效教学”研究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专家指导。

(1)加大培训力度。派出教学管理干部和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和交流。以教师读书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打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团队。

(2)邀请省、市、县专家进行指导。每学期均邀请专家、教研员来学校指导课堂教学及教研教改工作。

3、名校引领。

(1)学习县内有效教学成果经验。学习辛店中学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江德小学有效集体备课经验、县三小有效作业设计实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个人自学和集体培训。

(2)学习国内名校的成功经验。认真学习推广洋思的“三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让每位教师深刻领悟名校的经验,尝试借鉴名校经验,推进教学改革,并付诸于实际教学中。

4、以研促教。

(1)实行月专题学习制度。由值月领导定期负责拟定学习内容,进行集体学习交流。

(2)突出主题研究。本学期重点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自学提纲”(常荣、刘小美)、“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和研究”(鲍春艳、田艳)、“双主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袁琴、贺小会)、“精讲点拨的内容与技巧的研究”(方华、王宇)、“课堂检测训练的形式及课堂问题的补救策略”(郝会、马向阳)。

实行月研讨制度,创新形式进行专题研讨,提高研讨实效。

(3)打造精品课堂,开展人人上研讨课活动。由校长、业务校长、教研组长实行预约听课,与教师共同探讨,使教学设计更趋完善。一是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本组教师参与听课。二是分教研组研讨,执教教师谈教学设计意图和课后反思,所有听课教师和领导参与研讨交流。三是教研组长对活动进行总结,形成共识,提出下一步教学研究活动的重点和方向。

(4)开展集体备课。构建“个体初备-集思广益-二次备课-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实现同学科年级间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借助教研集体的智慧实行二次磨课。

(5)重视教学反思的突出作用,提倡教师课课反思,周周有记载。

(6)开展“六个一”教学实验活动。即每人承担“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一个子课题,围绕课题研究每人上一堂实验课、设计一份精品教案、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整理一万字的学习体会,每周听一节课。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整理《优秀论文集》、《精品教案集》、《优秀教学叙事》、《学习资料汇编》,出版《xx教育》专辑。

5、骨干带动。

(1)用好骨干教师,成立骨干教师工作室,重点做好:上好示范课及专题研讨课;做实课堂教学诊断;整理自身可借鉴性经验进行交流;备好一堂精品课,作为外出交流储备课;帮助教师整理精品案头材料。

(2)发展好骨干教师,通过个人努力,同伴帮助,名师引路,蹲点听课,外培优先等措施,加快推进骨干教师培养进程,尽快实现县级骨干教师比例达到50%的目标。

6、课题突破。

以“四环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为突破口,推进有效教学。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重视实验成果的收集,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打造高效课堂。

7、制度保障。

(1)修订完善《xx五小有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校本研训制度》。

(2)加大过程管理力度,实行课堂教学诊断制度。

(3)实行听课制度,有效指导课堂教学。

(4)开展“一帮一”活动,实行捆帮评价制度。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解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点是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相比之下,中国史的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2.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3.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个人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

&nbs。

[1][2]。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一个东西产生兴趣,就是教师不去督促他们,他们也会主动地去观察、学习它。所以历史教师就应该很好地抓住这一点,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多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就是一味地平铺直叙,对着课本念,如果讲不好就成为学生的催眠曲。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上课睡大觉,下课背课本,觉得历史课毫无乐趣可言。所以对于历史教师来讲,上课不能只是严肃地给学生讲解历史,有时候也可以天马行空一番,给学生讲讲贴近生活一点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融入到你的讲课中去,把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一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很多历史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所以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可能更偏向于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授课,而很少深入去了解学生想要在本堂课上学到什么,他们对本堂课哪个知识点更感兴趣。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也是例行公事般地写一份教案出来,而不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到现实中或者网络中去多搜集一些课外的历史题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每一堂历史课之前,认真备好课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给学生传授该讲的、会考的知识点,而对于那些不常考的,大部分教师都会一带而过。一直采用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是非常不利的。我们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播者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对于学生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建议他们跟同学展开讨论,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并且引出更多有趣的话题。同时,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多学习运用一些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历史这一门学科包罗万象,跟现实又是联系紧密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历史的影子。许多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因为在他们眼里历史只是一些需要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忆的东西而已。他们认为历史不够鲜活,如果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画面,让学生眼中乏味无趣的历史,鲜活地再现在他们眼前,他们肯定会对历史充满好奇心。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的一些章节,但是如果让他们观看一些电视剧,他们却看得津津有味,比如《辛亥革命》、《开国大典》、《建党伟业》、《甄嬛传》等等,他们对其中的情节可能了解得比老师还清楚。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妨插入一些电视剧情节,跟学生探讨一下,将历史跟学生了解的电视情节紧密结合,更方便学生去记忆和了解历史。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的,而现代的教学理念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历史。

1.教师精心设疑,学生大胆质疑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地只是去讲解课本知识,不跟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是不行的。教师应该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去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一起来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在历史课堂上,对于学生懂的问题教师就不必一遍遍来讲,否则学生既会觉得枯燥乏味,又会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学生存在问题的地方和有疑问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学生来进行讨论,这样不只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好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穿新鞋走老路肯定是不行的,当然,穿旧鞋走新路同样是行不通的。我们要跟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既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历史知识,真正达到学史明智、知史做人的目的。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时代是在发展,人的思维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不同的时代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孔子便指出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因为时代不同,社会氛围不同,学生的思维也是不同,因此教师们应该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与此同时,历史是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历史带给我们的强大魅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就应该不断探索新的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爱上历史,乐于学习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加强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1、教师教学方法存在偏差,课堂有效性低: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们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时之间难以转变过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广大教师依然把成绩看作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可以接受,便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后采用“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大批量的作业,使原本繁重的高中学习更加累,学生们在作业的压制下,不再是积极地接受知识,而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不再为学习知识而感到快乐,课堂积极性下降,从而导致了课堂的有效性较差,难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应付心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和高考的重压下,学生们依然唯成绩至上,唯高分至上。历史作为一门副科,相比较语数外而言,历史分数没有主科多,因此学生们往往会选择忽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认真仔细,只是在快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不管是关于哪一门功课的学习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想将功课学好,就必须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学清楚弄明白。还有一部分同学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独立完成,存在抄袭现象,这些都是不利于我们对于历史方面的学习的。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一门课程有兴趣,才能更好的学好这门课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设计有趣的教学过程,在课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真正掌握学生想要什么,学生期待怎样的教学模式,在怎样的学习氛围中可是实现学习知识的最大化,让同学们乐意去接受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出相关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知识,同时教师给予相关评价。例如: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混战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当时的历史场景还原,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2、跟随时代脚步,运用现代科技进行课堂教授: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融入现代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将一些难懂的历史知识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录制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些与所学教材知识有关的趣味视频,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关于历史上发生的各种故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独特的魅力,爱上历史这门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转变学习观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抛弃传统的偏科现象,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是经过教育部的研究决定的,都是对我们的成长有所帮助的,就比如历史这门学科,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让我们更加真切的体会到我们时代的进步。在学习近现代史时我们还可以更真切的看到各种侵略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因此,学生应该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从主观上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课下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咨询老师,询问同学等方式学到更多的知识。

相关范文推荐
  • 11-20 文秘的工作计划大全(22篇)
    工作计划书不仅限于职业工作,对于学习、研究、项目管理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他人的工作计划书可以借鉴其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计划能力。转星移斗,时间
  • 11-20 抗肺炎疫情演讲稿大全(17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在演讲前准备的重要材料,它可以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以下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精彩的开场白、引用和铺垫句式,可以用于提升你的演讲效果。
  • 11-20 高中教师年度思想和工作总结(实用20篇)
    教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回顾教学过程,发现优点和不足,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工作总结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阶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风格和篇章结构,以下是一
  • 11-20 冲刺期试班会演讲稿(热门20篇)
    演讲稿可以培养演讲者的口才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展示个人魅力,以及传递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写出一篇成功的演讲稿,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
  • 11-20 校园文艺晚会活动方案(精选18篇)
    活动方案是对活动内容、流程、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指导性文件。活动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或需求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的安排和组织方案。现在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活
  • 11-20 教师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汇总22篇)
    学期计划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目标制定,可以包括学习目标、时间安排、任务计划等内容。以下是一些学生在制定学期计划时的一些心得和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 11-20 幼儿园环境工作计划(热门18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家园共育的理念落实。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项目方案:1、首先教师要根据
  • 11-20 珠宝销售店长工作总结及计划(通用17篇)
    销售工作总结是对自己销售策略和方法的检验,通过总结总结的结果可以对自己的销售技巧和能力进行自我评估,为个人的销售职业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下面是一些销售工作
  • 11-20 租赁停车场合同协议书(专业23篇)
    租赁合同应当包括租赁物的交付和返还的具体要求和时间节点。在签订租赁合同之前,租户应主动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和建议,以便与房东进行充分协商。代出租人:_______
  • 11-20 教师师德爱心与责任演讲稿(优秀21篇)
    教师演讲稿是教师在特定场合,以特定形式,对特定内容进行演讲的一种书面材料。教育是一种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我为能够从事这份事业而感到骄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