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自我鉴定>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5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10-04 07:46:15 作者:梦幻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篇一

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整理: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为解放全中国)从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以三路大军顺利渡过长江。

自主概括

教师介绍

学生记录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

例:从“至发电时止”我听出了消息准确及时的特点。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经过了激烈的战斗;

“渡至”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语义丰富;

“二十四小时既已”时间明确,速度快,作战顺利。

“不料”含讽刺意味,体现了解放军强大的攻势。

“不含”准确。

“横渡长江”

小组研讨

1、确数:中路-30万;西路,东路各35万。

2、第1、2句,从兵力、战线、战况三方面。

3、三层,分别为中、西、东路军。中路渡江早,结束早。西路与中路战斗大致相同,接在一起较为方便。

4、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处议论透辟的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营造背景

了解背景

了解学习新闻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了解新闻知识,以便更好的阅读把握新闻

了解新闻的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结

检测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篇幅短小、结构严谨、气势雄浑、感情浓烈,语言简炼准确,充分体现了新闻结构的特点,是短新闻报道重大题材、广阔场面的典范。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要素和记叙要素。课文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战况,要分别把握这些要素。

课堂练习:

作业复习生字,解词。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向校刊投稿。板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篇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重点掌握消息的要素和基本特点。

2理解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的写法,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两则新闻的结构层次把握住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朗读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章气势,学习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1通过分析两则新闻,把握住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

2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

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

(一) 讲解关于新闻的一般知识

(2)       新闻的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4)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 描写

(5)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 及时性 准确性

(二)分析课文 学习阅读消息

1 介绍背景

1949年处,淮海 辽沈 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定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彻底摧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2 分析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 发电的时间地点 表明材料真实 报道及时

3 自读课文,找出本篇新闻的六要素

4 学生讨论分析新闻结构

主体(3 17)具体细致的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

根据中 西 东三路军的情况化分层次,并填表

时间

地点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讨论下列问题

(1)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从敌我两方面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赞颂了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为什么按中西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渡江作战在前,所以先写,中西路军所与敌情相似,抵抗较小,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3)分析详略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比较重要,为什么反而写的更简略呢?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在此之前已经关于中路军的介绍

为什么详写东路军

(4)讨论主体的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的

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关于新闻

1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3特点 真实性 及时性 准确性

4表达方式 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 描写

分析课文

导语 (1、2)总述渡江情况(兵力 战线长度 战况)          总

主体(3|17)具体细致的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       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篇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这篇消息就展示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

二、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简介消息

(三)、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四)、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一个特点。

如果去掉“较为”,则显得过高估计敌人,与只经一天激战把敌军击溃的事实也不相符合。

(五)、课堂拓展

1、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能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写的文章也同样是气势不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霰王。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军在炮火纷飞下横渡长江,冲破敌阵,锐不可当的动人画面。诗人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

2、体会课文中议论的思想性。

板书设计

标题

主体

背景

结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篇四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三、研读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看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篇五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