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问题>台湾问题分析与处理(优质18篇)

台湾问题分析与处理(优质18篇)

时间:2024-02-23 01:52:03 作者:HT书生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这里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本,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机会。

台湾问题梳理分析报告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实现国家的统一,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处理台湾的问题时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贯维护台湾同胞的利益。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政府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原则,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从不损坏别国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同样,中国政府也要求各国政府不做损坏中国的利益,干涉中国内政的事情,正确处理和台湾的关系问题。

上面简单阐述了台湾问题主权性的毋庸置疑,但是台湾问题的发展一波三折。众所周知,不同阶段的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不一样的。1949年,国民党势力退居大陆,两岸分离的局面就这样造成了,这就是台湾问题的起源,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高调介入,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阻挠我国解放台湾,干涉我国内政。后来中美建交后,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美国又在后来诞生了一部《与台湾关系法》,所以美国始终是台湾问题发展过程中的外国干涉因素。只是在两蒋时期过后,台湾问题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双方由法统之争转到了统独之争,也就是现在的局面。蒋经国去世后,他的继任者李登辉开始逐渐抛弃国民党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并逐渐实行台独政策。李登辉当选后,便迅速开始走所谓台湾主体路线,强调所谓台湾本土化,所以,李登辉就是台独的教父和鼻祖。

在担任总统期间,李登辉大力支持并帮助台湾本土政党也是台独党民进党的发展,并确定了由陈水扁来继承自己的台独路线。陈水扁任职八年来频繁制造台独言行,较之李登辉更为猖狂,使得台独分裂行动不断升级,挑战大陆的底线,造成两岸关系严重紧张,严重影响到了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8年,国民党重返台湾政坛,马英九担任新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到目前为止,马英九的两岸政策的确可圈可点,他赞同九二共识,实行“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积极与大陆改善关系,并极力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交流,总体而言,目前的两岸关系还算比较缓和。

以上是我关于台湾问题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的一个简单的阐述,下面我谈一谈台湾问题未来会以什么方式解决以及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台湾问题最终解决肯定是实现国家的统一,但为什么长时间保持一种不统不独,难以在近阶段解决呢?大概有这几个方面吧。

1、人均收入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436元,大陆与台湾人民平均月收入比为1:3.3,考虑到年度差异,目前台湾人均收入水平是大陆的3.4倍。2、物价方面,台湾经济发达,上世纪80年代就已从一个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被称为东南亚的“四小龙”之一,台湾劳动力价格高,农副产品价格也高,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资料也都是大陆的2倍以上。综上表明,台湾比大陆的人均月收入高4倍,物价水平高2倍,按实际购买能力,台湾的实际生活水平当是大陆的二倍。3、台湾的福利方面。其中教育、医保、社保都比较完善,我们大陆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在这些方面与台湾确实存在一些差距。从这些方面来看,台湾的生活水平较大陆好,所以台湾大多数民众走进了一个误区:不愿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愿与大陆的经济模式合并,希望保持现在的经济运行模式,不愿与大陆统一。

大约十年前,台湾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不过,近阶段的民意调查却告诉我们,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的,却比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要多一些,至于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不是台湾人的则占最少数。国民党治理台湾,一面推行极为成功彻底的反共教育,一面推行以中国历史文化为本的学校教育,也就是冷战年代常说的“反共不反华,中共非中国”之政策。北京搞“文化大革命”时,台北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并指责信奉马列主义的中共政权是“外来政权”。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才是代表中国人的政权。然而,曾几何时,台湾人民的民族与国家认同感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因素表现有(1)李登辉主政后,解放动员戡乱时期,海外“台独”运动领导人物回到台湾加入反对党并借此宣扬其理念。

(2)1995年“江八点”讲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1996年台湾危机中共就向台湾发射导弹,文攻武吓让台湾热动怒。

(3)民进党执政后有步骤地推进“去中国化”政策。

(4)两岸长期的外交斗争和国际较劲,使台湾人民想突破重围,种种因素都使台湾民众的大陆归属感较弱。另外,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正好是一代人思想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当代台湾青年正是从那一时期成长来的,他们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都包含有强烈的独立意识。青年是希望的一代,是推动台湾回归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来看,阻力重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交融性更加频繁,在大陆“西化”现象严重,文化侵略在大陆表现明显。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大陆的文化系统中渐渐褪色,而台湾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中华传统文化不变,至今使用的文字仍是传统的繁体字。我们知道大陆和台湾在文化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两地的文化有共同性,表面上文化认同感是相同的,有益于祖国的统一,但实质上由于大陆西化现象严重,台湾文化对中国文化更具有代表性,让台湾文化回归祖国大陆似乎存在着矛盾。

虽然台湾回归祖国困难重重,但台湾统一是必然的,台湾未来的发展一定需要大陆做其强大的后盾。统一是趋势。表现在如下方面:

1、共同的目标。当大陆和台湾面临共同的灾难时,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外国势力的阻挠,两岸的凝聚力便会发挥作用。假如真的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大陆和台湾必然会合作,共同捍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这便是台湾回归的一个契机。

3、台湾民众之所以归属感下降,在于目前中国大陆民众的平均生活水平不如台湾。只要大陆经济水平足够高,社会状况足够好,人民生活足够幸福,并且可以与外界力量抗衡,不受制于外部,台湾为什么不愿回来呢?4、台湾当前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很大一部分需要大陆对台湾的经济倾斜。举例来说,我们知道台湾产品在大陆比比皆是,而在台湾几乎看不到大陆产品的影子。台湾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大陆。如果台湾真的与大陆分离,不利于台湾的发展,所以统一永远是潮流。

台湾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需要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统一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台湾问题梳理分析报告

摘要:台湾问题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台湾问题教育,必须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深刻认识台独的本质,从而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并且意识到“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本文作者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台湾问题。

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回暖,然而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已经人为地分离了近60年,台独势力对大陆的丑化宣传,从文化上、传统上割断了两岸联系,加上1979年以前大陆对台宣传存在政策性偏差,这些都使得两岸同胞产生了心理隔阂,和平统一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历史教学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与曲折性,使学生认清台独的本质,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自觉投身到建设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去。

台湾包括台湾岛及附近岛屿即台、澎、金、马等,陆地面积3596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300多万。绝大部分台湾居民的祖先来自祖国大陆,文化传统与大陆同一源流。台湾在先秦被称为“岛夷、夷洲、蓬莱”等;三国时称“夷州”,公元230年孙权曾派人率兵到台湾;隋炀帝曾先后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于1340年左右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岛;明朝先将台湾称为小琉球,1620年后称为“台湾”,同样设置了行政管理机构。在这前后,西方殖民者先后侵略台湾,164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到了1684年,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台湾府,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鉴于台湾在海防中的重要地位,清朝设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并在台湾进行了改革。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腐朽的清廷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然而,即使在这50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中、美、英三巨头首脑会议,会后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在战后必须归还给中国。二战结束后,战败国日本把台湾交还给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至此台湾在游离了50年之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12月蒋介石在大陆彻底失败,“国民政府”迁往台湾,海峡两岸陷入了长期分离状态。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台湾无可争议地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无论台独分子如何狡辩、破坏,台湾与大陆系出同源,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而如今大陆与台湾之所以还没有实现统一,完全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所谓台独,是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台湾独立运动”的简称,其本质是分裂祖国,谋求“台湾独立”。台独分子说1895年在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占领的斗争中出现的“台湾民主国”是其起源,事实上当时台湾人民是在被晚清朝廷抛弃又不愿当亡国奴的情况下才自立为国的,存在时间很短。但就算在那种情况下,台湾人民依然坚持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民主国”的国号为“永清”就是明证,这与后来的台独运动非但毫无瓜葛,而且本意完全相反。台独源于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一些不甘失败的日本少壮派分子与极少数卖国的台湾士绅相勾结,搞起了所谓的“台湾独立运动”,这一分裂活动很快被国民政府镇压。20世纪80年代,李登辉通过伪装赢得蒋经国的信任,在1988年蒋经国病逝后得以继任。开始李登辉对外界还有所遮掩,但后来其台独倾向逐步显现,1999年抛出“两国论”彻底暴露其本来面目。李登辉是台独的总后台,在他的纵容支持下,民进党由小到大,最后成为台湾的执政党。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上台,尤其是2004年获得连任之后,台独势力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独运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陈水扁先是承诺“四不一没有”,后来对一个中国的原则进行有意的模糊,再到所谓渐进式台独,不断制造事端,疯狂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又鼓吹一国论、两国论,搞所谓的制宪公投、正名运动、去中国化、去蒋化、废统终统,企图强行挤进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叫嚣出台台独时间表、建立台湾共和国等。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李登辉、陈水扁之流所不能阻挡的。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来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国家和平统一问题的伟大构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考虑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既要考虑到台湾同大陆隔离多年的历史,又要考虑到各方社会制度本质不同和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异;既要考虑到祖国统一是大趋势,又要保持台湾的稳定和繁荣。“一国两制”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在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反对分裂,追求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主流。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每一个中国人都把自己看成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基于这种认识,各族人民都把维护祖国统一看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并为此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尽管台湾在历史上曾经分裂于祖国大陆,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为炎黄子孙,熏陶于相同的中华文明,因而海峡两岸人民仍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一国两制”要求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维护稳定、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方针,同时我们也要强调,和平统一实行“一国两制”并不排除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武力不是针对台湾人民,而是针对“台独”分子和国际上妄图分裂中国的反华势力的。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举,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实事求是”精神具体体现的典范,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历史的要求,顺应了国际潮流,充分照顾了各方利益,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不仅要正确认识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认清台独的本质,还要以实际行动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随着现代电脑网络的普及和两岸三通的实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加强与台湾青少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两岸一家亲”的民族情感,为台湾问题的最终顺利解决贡献力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为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强大的祖国必定也是一个统一的祖国。

参考文献:

[1]莫绍深.关于《概论》课中“台湾问题”的教学思考[j].钦州学院学报,2007,10.

[2]李曼.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3]杨华洋.“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3.

信号分析与处理

要求:

2、论文的格式要按照期刊论文发表的格式,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题目,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3、论文中引用的部分要注明;

4、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要求手写,不能打印。

2、在公用邮箱中下载地震数据文件和测井数据文件;

3、对上述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写出其频谱特征;

4、对上述信号进行时域简单处理,如反褶,尺度变换,试听处理后的结果;;

5、分别设计低通,高通和带通滤波器对此信号进行处理,试听处理后的结果;

6、(选做)对此信号进行纯相位滤波或其他的处理;

8、将报告、程序和处理前后的声音信号压缩成一个文件,发送到邮箱,邮件的标题格式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台湾问题梳理分析报告

摘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的问题,是中国人的民族责任和义务,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些突破。从“炮击金门”到“一国两制”再到“经贸互通”“政治互信”“外交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从内政和外交两方面入手推进台海关系的进一步缓解,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往,并审时度势深化政治互信,文化互通,加强两岸政治互动和交往奠定了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两岸最终实现统一是历史潮流更是民心所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地区人民的愿望,更是台湾地区人民实现和平统一绝不改变的方针。

关键词:台湾问题;政治互信;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问题是内战时期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民族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为推进祖国统一,历代领导集体用不同的方式践行“一个中国”的原则,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其中心都是以实现“一个中国”原则为出发点。促进并推动台湾问题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更是推动政治互信的基础。发展两岸关系,完成统一构想,由浅入深逐步从台湾历史、现行政策、两岸关系构建方面入手逐步了解历史、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进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台湾问题的演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台湾问题本身,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大国间相互抗衡的一枚棋子,其牵扯到多方利益集团的政治、经济利益。台湾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内战结束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在解决台湾问题中又遇到朝鲜战争和美国干预解放台湾而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退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及其所属的澎湖列岛归日本所有,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包括日本在内的法西斯国家无条件投降,在签署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后,于同年10月25日被奴役了50年之久的台湾最终回到祖国怀抱。蒋介石集团在内战中退守台湾,为了最终实现统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做了大量的战略储备,准备攻打台湾。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延迟了大陆攻打台湾的计划,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重心由东南战场迅速转移到东北战场,这一战略重心的转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暂时放弃解放台湾的主张。

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外国势力的干预等等。台湾问题原本是中国内政问题,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其实质是阻止中国拓展利益维护其自身的大国利益。在意识形态上美国和中国的政体不同,美国奉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两个意识形态之间本身是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导致两个意识形态层面的自身的激战。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利益拓展点在沿海地区,冲出第一岛链是中国的现实目标,美国想要阻止中国在太平洋上获得利益,就必须紧紧抓住台湾问题,使中国利益无法拓宽和延伸,也为自己在太平洋上谋取经济利益做打算。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直接严重的干预中国内政,抑制中国的发展阻碍中国崛起,其真实意图是控制亚太地区防线的需要。

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有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还有日本对台湾问题的干预。虽然二战日本战败,将台湾归还中国,但仍然有一些人勾结“台独势力”企图分裂中国。至此,日本的干预也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的症结所在。从地缘政治上来说,日本是岛国其想要向亚洲大陆地区延伸,就必须依靠台湾。日本的对外依赖性很强,台湾作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其战略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日本企图干涉台湾问题,是为日本经济的安全考虑,如果台湾回归中国,中国对日本的制约力必然会加大,这就会造成日本被动的接受中国给日本施加的压力,呈现出国际外交的紧张局势。

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国内各种势力以其自身利益为由干涉台湾回归祖国,我们不允许“台独”势力的存在,也不允许任何国家和个人企图分裂中国。

台湾问题六十多年一直未得到解决,在这六十多年中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一直致力于解决台湾,在不同历史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战略解决台湾问题。

毛泽东时期,主要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为主,提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做出攻打金门的战略决策,最终攻打金门失利,其事实证明只靠单一陆军作战而无海军、空军的配合无法与美国支持下的台湾抗衡。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在没有建立好足够完整的军队配备下是不可行的。1949年―1955年国内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内陆地区需要和平安定的内部环境发展经济,为了能够尽快解决台湾问题进一步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1955年5月17日的《人民日报》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以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一目四纲”的对台政策,最终成为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思想渊源。

邓小平时期,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邓小平以实际为原则,以新的语言、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新的境界为导向,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一个最佳政策选择,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现实路径,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上找到了新的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政策的重大发展。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八项主张”“四点意见”“四不”原则,一脉相承的继承并发扬了“一个中国”的主张,促进两岸和谈,共谋两岸人民福祉,加强两岸经贸往来,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一贯性和坚定性。刚柔并进地应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打击企图分裂中国的“台独”势力的坚决性和彻底性。为中国共产党在主张和平,加强中美合作,稳定台海局势,维持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台湾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在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向更高领域迈进,中国共产党人要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高瞻远瞩,谋求中国和台湾地区未来的良好发展。

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考验,以和平发展的态势面临更多的阻碍,但这种阻碍历史证实,已不会太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宋楚瑜一行时指出“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我们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台湾同胞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首先,缩短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将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划定在2030―2035年之间,这一时间的确定,是大陆政治经济稳定时期,也是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确定表明不再继续容忍“台独”势力玩阴谋,也表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中不反对以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在对台湾的一次讲话中,充分突出了时间概念,也在讲话中等同于设定了路线图――突破搁置争议、先经济后政治的思维模式,将解决台湾问题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

其次,充分考虑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曾经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上层的政治需求和利益往来占有很大的优势。那么此次,将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作为关注点,照顾弱势群体,关注台湾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作为最终目的,充分扩大了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争取了民众支持。

最后,向台湾人民表达心声,切入民族情感,促进多交流,多来往。从民族情怀谈起,在理解台湾历史过程中发展两岸关系,增进台、中友好交流,将民族情感融入台湾历史之中,充分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将民族情感作为纽带化解台湾人民同大陆之间的矛盾,鼓励青少年多来往、多交流,使其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促进两岸互信,增强凝聚力。

过去的六十多年两岸关系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总体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当前,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坚持“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提,也是维持两岸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可靠保证。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建议主要从民族情感、共同打击外部势力,以及将大陆政策惠及台湾民众等措施来真诚交流,促进两岸交流互通更顺畅。

1.促进文化互通,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情感推力。

要解决台湾问题,首先从民众的情感归宿入手,只有台湾民众的认可,血脉贯通,祖国统一才有希望。增强民族的、和谐的、大众的情感纽带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有效途径。

2.共同打击外部势力,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打击外部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责任。我们不允许任何分裂、敌对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不允许危及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关系两岸民众切身利益的行为来干扰中国民族大业的发展,实现两岸人民的双赢。

3.将大陆政策惠及台湾民众,了解台湾民众的现实需求。

大陆对台的惠民政策,能够给两岸的发展增添动力,为两岸发展增温,继而争取台湾大多数民意的支持。为争取更多民意支持,祖国能够尽快统一,大陆和台湾签署了有关两岸经济、民生、社会等十二项协议,实现了两岸民生方面的直接对接,使两岸迈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深水区,两岸关系的维系将会进入新的领域,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或者是其他领域,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大陆也应尽快完善时间表,落实现有工作,促进交流、沟通和政策的制定,将政策惠及民生等到更多民众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丽芬.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齐向东.“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d].济南:山东大学,2001.

[3]李刚.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变化[d].苏州:苏州大学,2007.

[4]朱芳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演进的历史追述与启示[d].武汉: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3.

[5]薛立波.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新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2.

[6]任惠兰.试论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演变[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7]王在希.论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8]韩春霞.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

台湾问题的分析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声言,自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并非一个合法政府与一个叛乱团体的关系,或一个中央政府与一个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关系。到2002年8月3日,陈水扁承其衣钵,更放出“一边一国”的台独言论,两岸关系由此进入紧张状态。对此,我想就自己学过的国际法知识对台湾问题进行试析。

台独分子在国际法上一直妄图为“台独”找到论据,为其行径披上合法的外衣。现在台独分子所持的所谓依据主要是1933年的《关于国家权力和义务的蒙得维的亚公约》简称《蒙得维的亚公约》及国际法上承认理论中的“宣告说”。

针对以上说法,我想首先应指明的是,在现代国际法上,从来都没有对国家做出过统一的概念规定。而《蒙得维的亚公约》在第一条中对国家构成要素的规定: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应具备以下条件,即一定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和对外交往的能力。也只是一种简要的列举,在形式上对国家的一个界定,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只能成为我们进一步讨论国家构成要素的基础,而非标准。

在国际法学界,不论是印度国际法学家兴戈兰尼,我国的国际学家王铁崖先生,还是《奥本海国际法》都承认“当人民在他们自己的主权政府下定居在一块土地上时,一个正当意义的国家就存在了”。即:主权是国家构成的第一属性,甚至是根本属性。因为一个国际法上的国家,首先必须意味着独立,不依赖其他国家,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即使拥有了固定的人口,确定的土地和对外交往,一个傀儡政府始终都不会成为国际法上的一个国际主体。

如果一个政府或国家只有依靠外国的支持才能得以维系,那么,在他所控制的确定领土内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国家,因为它已经丧失了主权的独立这作为其国家的根本属性。这一点,在国际法的实践中早已得到了普遍认可,并逐渐形成一种国际惯例。

就台湾而言,它拥有2200万的人口,其地区面积达到36万平方公里,台湾当局也已对台湾地区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也可以称得上有一个完整的政府虽然现阶段民进党台湾当局在民众中声望大减,同样现在还有二十六个国家承认所谓的“中华民国”并与之建交台湾民众为此每年要付出高昂的所谓的友善费。

但是,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一个新政府取代了旧政府即中央人民政府取代了国民党政府。并未在国际关系上增加一个新的国际成员,而是旧中国的延续,只是在阶级上,由一个新的阶级代替了另一个阶级。

差异,但是,同样的,台湾现存政府对台湾的实际控制,同样不能构成国际法意义上的主体。主权是一个国家构成的第一属性,虽然台湾拥有《蒙得维的亚公约》中规定的国家构成的一定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和对外交往的能力国家构成的形式要素,但没有主权的存在,正如一个失去灵魂的人不能成其为人一样,台湾同样不会成为一个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针对国际法上的“宣告说”,我想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宣告说”认为,新的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取决于其成为国家的事实,现存国家的承认仅具有宣告或确认的性质。“宣告说”在这一点上存在着它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即对承认的法律后果估计不足。

承认是使一个国家取得国际法主体,对外交往,成为一个独立、完全的国际法人格者必要前提。虽然在传统国际法上认为承认是一个国家单方的自主的行为,但在国际实践中只有得到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这个国家才能进行正常的国际交往活动。而承认的效果,在国际法上得到的一致是,承认国对被承认国的国内法律法令和司法裁决的效力及豁免权予以尊重。所以,依照“宣告说”,容易造成对一个新的政治实体的过早承认,给承认国在国际交往中带来不便和法律上或国际道义上的限制。

但在国际交往实践中,对于政府或国家承认这一问题,一直也都处于一种较松散的状态,没有形成一种国际惯例。完全采取“宣告说”抑或是完全采取“构成说”的情况甚至都是不存在的。对于不同政治实体,不同时期,各国根据本国利益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但在国际法实践中,各国更多采纳的应是一种“折衷混合说”自己命名,知道很不恰当,但还未想到更贴切的名称:即一个政治实体成为自然国家取决于其构成国家的事实,但其成为国际法主体及完整国际法人格者,需为国际社会大部分成员所承认。

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新的政治实体的出现,都不会只涉及到局部国家利益,更多的是全球利益,而对一个国家的承认,已不再是一个只涉及本国利益的单方行为,它必须考虑到其他国际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所以,在一个新的国家出现后尚未得到承认前,他只是享有生存生活权,而不会享有国际社会其他成员所享有的共同发展交流权及其平等交往权,即这个政治实体在国际法上限制性主体类比于国内法上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因为对于后种权利,是一个主权国家才所能够享有的。

而针对台湾的现状,在国际社会中,绝大部分国家拒绝承认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虽然有二十六个国家仍与台湾当局保持官方的外交关系,但这些国家都缺乏国际影响力,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也不过是几千万,当然不能引起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当然地不能反映国际社会的共同意向。所以国际社会中对台湾当局的态度,已明确地做出答复: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的合法政府。

综合以上,通过对国际法上的国际承认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台湾某些分裂势力在国际法中为“台独”寻找依据的做法是枉费心机的!

参考文献:

[1]劳特派特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八版。商务印书馆。

[2]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

[3]陈体强。国际法论文集。法律出版社。

[4]肖佳灵。国际主权论。时事出版社。

[5]刘颖,吕国民。国际法资料选编。中信出版社。

台湾问题梳理分析报告

[摘要]一个政治实体要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法领域内有两种重要的理论:构成说和宣告说。台湾当局企图利用宣告说达到自己“独立”的目的。本文作者从两种理论的缺陷说起提出了“折中混合说”,提出只有主权是国家构成的第一要素,从而驳斥了台独的理论依据。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声言,自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并非一个合法政府与一个叛乱团体的关系,或一个中央政府与一个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关系。到2002年8月3日,陈水扁承其衣钵,更放出“一边一国”的台独言论,两岸关系由此进入紧张状态。对此,我想就自己学过的国际法知识对台湾问题进行试析。

台独分子在国际法上一直妄图为“台独”找到论据,为其行径披上合法的外衣。现在台独分子所持的所谓依据主要是1933年的《关于国家权力和义务的蒙得维的亚公约》简称《蒙得维的亚公约》及国际法上承认理论中的“宣告说”。

针对以上说法,我想首先应指明的是,在现代国际法上,从来都没有对国家做出过统一的概念规定。而《蒙得维的亚公约》在第一条中对国家构成要素的规定: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应具备以下条件,即一定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和对外交往的能力。也只是一种简要的列举,在形式上对国家的一个界定,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只能成为我们进一步讨论国家构成要素的基础,而非标准。

在国际法学界,不论是印度国际法学家兴戈兰尼,我国的国际学家王铁崖先生,还是《奥本海国际法》都承认“当人民在他们自己的主权政府下定居在一块土地上时,一个正当意义的国家就存在了”。即:主权是国家构成的第一属性,甚至是根本属性。因为一个国际法上的国家,首先必须意味着独立,不依赖其他国家,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即使拥有了固定的人口,确定的土地和对外交往,一个傀儡政府始终都不会成为国际法上的一个国际主体。

如果一个政府或国家只有依靠外国的支持才能得以维系,那么,在他所控制的确定领土内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国家,因为它已经丧失了主权的独立这作为其国家的根本属性。这一点,在国际法的实践中早已得到了普遍认可,并逐渐形成一种国际惯例。

就台湾而言,它拥有2200万的人口,其地区面积达到36万平方公里,台湾当局也已对台湾地区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也可以称得上有一个完整的政府虽然现阶段民进党台湾当局在民众中声望大减,同样现在还有二十六个国家承认所谓的“中华民国”并与之建交台湾民众为此每年要付出高昂的所谓的友善费。

但是,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一个新政府取代了旧政府即中央人民政府取代了国民党政府。并未在国际关系上增加一个新的国际成员,而是旧中国的延续,只是在阶级上,由一个新的阶级代替了另一个阶级。

差异,但是,同样的,台湾现存政府对台湾的实际控制,同样不能构成国际法意义上的主体。主权是一个国家构成的第一属性,虽然台湾拥有《蒙得维的亚公约》中规定的国家构成的一定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和对外交往的能力国家构成的形式要素,但没有主权的存在,正如一个失去灵魂的人不能成其为人一样,台湾同样不会成为一个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针对国际法上的“宣告说”,我想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宣告说”认为,新的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取决于其成为国家的事实,现存国家的承认仅具有宣告或确认的性质。“宣告说”在这一点上存在着它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即对承认的法律后果估计不足。

承认是使一个国家取得国际法主体,对外交往,成为一个独立、完全的国际法人格者必要前提。虽然在传统国际法上认为承认是一个国家单方的自主的行为,但在国际实践中只有得到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这个国家才能进行正常的国际交往活动。而承认的效果,在国际法上得到的一致是,承认国对被承认国的国内法律法令和司法裁决的效力及豁免权予以尊重。所以,依照“宣告说”,容易造成对一个新的政治实体的过早承认,给承认国在国际交往中带来不便和法律上或国际道义上的限制。

但在国际交往实践中,对于政府或国家承认这一问题,一直也都处于一种较松散的状态,没有形成一种国际惯例。完全采取“宣告说”抑或是完全采取“构成说”的情况甚至都是不存在的。对于不同政治实体,不同时期,各国根据本国利益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但在国际法实践中,各国更多采纳的应是一种“折衷混合说”自己命名,知道很不恰当,但还未想到更贴切的名称:即一个政治实体成为自然国家取决于其构成国家的事实,但其成为国际法主体及完整国际法人格者,需为国际社会大部分成员所承认。

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新的政治实体的出现,都不会只涉及到局部国家利益,更多的是全球利益,而对一个国家的承认,已不再是一个只涉及本国利益的单方行为,它必须考虑到其他国际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所以,在一个新的国家出现后尚未得到承认前,他只是享有生存生活权,而不会享有国际社会其他成员所享有的共同发展交流权及其平等交往权,即这个政治实体在国际法上限制性主体类比于国内法上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因为对于后种权利,是一个主权国家才所能够享有的。

而针对台湾的现状,在国际社会中,绝大部分国家拒绝承认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虽然有二十六个国家仍与台湾当局保持官方的外交关系,但这些国家都缺乏国际影响力,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也不过是几千万,当然不能引起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当然地不能反映国际社会的共同意向。所以国际社会中对台湾当局的态度,已明确地做出答复: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的合法政府。

综合以上,通过对国际法上的国际承认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台湾某些分裂势力在国际法中为“台独”寻找依据的做法是枉费心机的!

参考文献:

[1]劳特派特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八版.商务印书馆.

[2]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

[3]陈体强.国际法论文集.法律出版社.

[4]肖佳灵.国际主权论.时事出版社.

[5]刘颖,吕国民.国际法资料选编.中信出版社.

秘书处理人际关系案例分析

秘书人员应该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与准则,知道有哪些案例分析题是这方面内容的吗?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秘书处理人际关系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婕是北京天诚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秘书,这天上午总她与同事小妤从外面办完事回来,刚进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就朝小妤大骂:“你这个管档案的是怎么管理?赶紧把某某文件给我找出来!”见小妤想分辩,主任的火气更大了,根本不给她说话的余地:“废物!饭桶!养你这种秘书有什么用?!”

从小到大,小妤什么时候挨过这样的辱骂?她眼泪滂沱地冲进了洗手间。小婕在小妤之前负责过档案管理,所以,她一边找文件,一边问主任:“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就在十来分钟之前,公司老总来电话,让人马上把上周与西安方面签的几份投资。

意向书。

送过去。当时办公室只有主任一个人在,他平时不管文件档案这类具体工作,所以找了一阵也没找到,因此老总在电话里大发雷霆:“你这个主任究竟是怎么当的?!连个文件放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你一天到晚到底在干什么?”

他没好气地说:“这个水怎么那么烫?你这个秘书是怎么当的?”见主任又把气往自己身上撒,小婕感到莫名其妙。她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惹主任,便躲得远远的了。

【案例思考】。

1、办公室主任为什么生小婕的气?

2、如果你遭遇这种情景应该怎样处理?

3、聪明莫被聪明误。

小唐是某市电器制造公司总裁办的秘书。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最近,公司为了实现产业升级,正在收购一家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的股份。为了避免两家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大幅波动,两家签订了严格的保密协议,规定这件事双方只能让少数人知道。这天,负责与对方秘密谈判的公司副总从对方的所在地给总裁秘书小唐打来电话,说谈判己经完成,让小唐赶紧用快件寄3张公司法人代表(总裁)的照片过去,以办理有关手续。这天总裁正好在市政府开会,小唐一时找不到总裁的照片。就在小唐不知怎么办好时,她看到挂在自己胸前的胸卡,想起半年前公司为了实施ci战略,公司公关部统一为公司每个员工拍照制作胸卡,便估计公关部留有总裁照片。

小唐给公关部打电话,对方接电话的正是小唐中学的同学小马。小马是公关部的办事员,公司所有人的照片都是她拍的。她说他们那有总裁的照片,并答应马上给送过来。当小唐刚刚松口气,公关部的胡经理来电话,问小唐要照片做什么用。小唐当然不能告诉他真相,也听不惯他那咄咄逼人的口气,于是顺口说:“是某某报社的记者要的。”因为总裁前几天接受了该报记者的专访。

【案例思考】。

1、导致胡经理在电话里责问秘书小唐,甚而二人吵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秘书小唐应该怎样做?

3、宽厚:尽可能地积累人脉资源。

【案例思考】。

1、欧阳受了委屈就马上辞职,这种做法是否妥当?

2、面对委屈,秘书应该怎么做?

实验二语音信号分析与处理

1.课程设计目的………………………………………………………………(1)。

2.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

3.课程设计内容………………………………………..……………………..(2)。

4.课程设计实现……………………………………………………..…..……………(3)。

(1)语音信号的采集……………………………………………………..(5)。

(2)语音信号的频谱分析………………………………………………..(6)。

(3)设计滤波器和画出频率响应………………………………………..(6)。

(4)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9)。

(5)比较滤波前后语音信号的波形及其频谱…………………………..(9)。

(6)回放语音信号………………………………………………………..(11)。

(7)设计系统界面………………………………………………………..(13)。

5、心得体会……………………………………………..……………………..(14)。

6、参考文献…………………………………….……………………………..(14)。

秘书处理人际关系案例分析

小婕是北京天诚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秘书,这天上午总她与同事小妤从外面办完事回来,刚进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就朝小妤大骂:“你这个管档案的是怎么管理?赶紧把某某文件给我找出来!”见小妤想分辩,主任的火气更大了,根本不给她说话的余地:“废物!饭桶!养你这种秘书有什么用?!”

从小到大,小妤什么时候挨过这样的辱骂?她眼泪滂沱地冲进了洗手间。小婕在小妤之前负责过档案管理,所以,她一边找文件,一边问主任:“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就在十来分钟之前,公司老总来电话,让人马上把上周与西安方面签的几份投资意向书送过去。当时办公室只有主任一个人在,他平时不管文件档案这类具体工作,所以找了一阵也没找到,因此老总在电话里大发雷霆:“你这个主任究竟是怎么当的?!连个文件放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你一天到晚到底在干什么?”

他没好气地说:“这个水怎么那么烫?你这个秘书是怎么当的?”见主任又把气往自己身上撒,小婕感到莫名其妙。她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惹主任,便躲得远远的了。

【案例思考】。

1、办公室主任为什么生小婕的气?

2、如果你遭遇这种情景应该怎样处理?

3、聪明莫被聪明误。

小唐是某市电器制造公司总裁办的秘书。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最近,公司为了实现产业升级,正在收购一家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的股份。为了避免两家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大幅波动,两家签订了严格的保密协议,规定这件事双方只能让少数人知道。这天,负责与对方秘密谈判的公司副总从对方的所在地给总裁秘书小唐打来电话,说谈判己经完成,让小唐赶紧用快件寄3张公司法人代表(总裁)的照片过去,以办理有关手续。这天总裁正好在市政府开会,小唐一时找不到总裁的照片。就在小唐不知怎么办好时,她看到挂在自己胸前的胸卡,想起半年前公司为了实施ci战略,公司公关部统一为公司每个员工拍照制作胸卡,便估计公关部留有总裁照片。

小唐给公关部打电话,对方接电话的正是小唐中学的同学小马。小马是公关部的办事员,公司所有人的照片都是她拍的。她说他们那有总裁的照片,并答应马上给送过来。当小唐刚刚松口气,公关部的胡经理来电话,问小唐要照片做什么用。小唐当然不能告诉他真相,也听不惯他那咄咄逼人的口气,于是顺口说:“是某某报社的记者要的。”因为总裁前几天接受了该报记者的专访。

【案例思考】。

1、导致胡经理在电话里责问秘书小唐,甚而二人吵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秘书小唐应该怎样做?

3、宽厚:尽可能地积累人脉资源。

【案例思考】。

1、欧阳受了委屈就马上辞职,这种做法是否妥当?

2、面对委屈,秘书应该怎么做?

台湾问题梳理分析报告

摘要: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步步提高,于今年六月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晤也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中美两个国家,还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作为中美关系谈话中,台湾问题一直是其中的焦点问题,从建国以来,台湾问题的起起伏伏不断影响着两国关系,本篇文章将以讲述这几次起伏的过程和分析这几次起伏的原因切入点分析新中国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关键词: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美三次联合公报《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关系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逃至台湾,为大陆与台湾的分裂埋下伏笔。对于想要“重返亚洲”和迫切希望制约苏联的美国来说,台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当蒋介石败退,美国国务远东会议上得出中共的军队将攻占台湾的结论,使美国对台湾的态度发生的转变。在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声称“美国对台湾没有承当义务”、“美国不会卷入台湾[1]”,1950年1月,杜鲁门发表《关于台湾的声明》声称:“美国及其他盟国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之心。”这表明了美国是“无意在台湾获取特权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亦无意使用武装部队干预现在的局势,亦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2]台湾被美国列为了“不管区”。对于这此美国放弃台湾,有着诸多的原因:第一,代价的考虑,在蒋介石政府即将被打败时,美国其实主要面临就是出不出兵的问题。出兵,就免不了与中共的军队进行正面的冲突和对抗,且长期卷入到中国的内战中,而如果要保证胜利的概率,就要投入大量的军援并且要动用到美国的军队,而这样大量的投资是美国不愿意的,在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会见军方代表时表示:“还没有人会认为台湾在战略上重要到如果一旦丧失,真的会打断美国队的防线。所以美国不值得为台湾这么高的代价。”[3]第二,配合新亚洲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在于,争取与除中国外的亚洲国家,特别是要加强日本和菲律宾为首的国家防务,用来抵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地区的蔓延。美国为了保证想要局势,首先,就不能过多的染指台湾问题,这种行为会造成亚太地区小国对于美国的不信任;其次,在新中国成立,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被逐出大陆后,国民党政府的形象大为下跌,如果这是的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的话,于美国来说不利。第三,苏联问题,中苏交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这对美国的全球化战略有着重大的威胁。艾奇逊也提出国关于分离中苏的看法:“美国应该利用苏联在满洲和新疆因其的中国人民的“领土首付主义”情绪,在这种时候,美国最需要避免的是把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绪”从苏联引向美国,美国应该在台湾问题上作出一点高姿态。”这些都促使美国“弃台”。

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打破了美国幻想,加之台湾海峡的气候使中共军队不能及时的对台湾进行军事行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七舰队进驻了台湾海峡,粗暴干涉中国的内政,随后“放蒋出笼”、《共同防御条约》,都显示美国对于台湾的重拾。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朝鲜战争爆发后,迫使了美国美国重新对远东战略进行考虑,加之社会主义“铁幕”的出现,促使美国制定了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全球战略。[4]第二点,“不沉的航空母舰”论指出:只要台湾落入中共之手,那么台湾一定会成为苏联海军和空军基地,这显然对美国极为不利。第三点,在朝鲜战争的拖延,使美国进退两难,这促使“放蒋出笼”政策的出台。但实际上这种“放蒋出笼”政策位的不是要蒋介石反攻,而是“以攻为守”,确保台湾。第四点,《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是美国不得不重新规划对于苏联的牵制方式,美国希望台湾与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家一道,成为西太平洋上的防线,《共同防御条约》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中美破冰。破冰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两极格局的逐渐打破和多极格局的发展;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的失败;中苏分裂;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衰疲。这些都促使着美国不得不放弃之前的政策,于是就有了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是:1972年2月28日的《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的《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的《八一七公报》。在上海公报中强调,只有一个中国,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是唯一合法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他国不得干预,要求美国撤走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在《中美建国公报》中,中方要求美国停止出售武器给台湾,美方则希望保持同台湾的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交往。而在《八一七公报》中再次强调了“一个中国”的问题,也就美国对台出售武器的问题进行相关规定。而在这一时期,台湾就被美国“冷落”了不少,“毁约”、“断交”、“撤军”、在联合国被驱逐。而最大的目的就是想“以台制中,以华制苏”[5]可以说这些公报,特别《八一七公报》就是冷战的产物。但在三个月后的《与台湾关系法》中,台湾再次被美国拾起,台湾问题逐渐尖锐,接下来的克林顿总统的对台调整政策、李登辉访美和布什总统的“中国威胁论”,美台的关系都一直加强。主要原因如下:一,全球化战略的考虑。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崛起,一方面美国当心中国会迅速的占据亚洲市场,另一方面,美国则是霸权主义的施行者,而中国以反霸权主义为外交的政策;二,“安全因素”的考虑,中国的快速发展使美国感到了恐慌,于是想利用台湾和中国周围对中国进行限制:用日本牵制中国,用台湾牵制中国大陆,用东盟牵制中国南海。三、美国长期的对台投资,使台湾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该体系中得重要组成部分,台湾作为一个很好的市场和亚洲的立足点,使美国爱不释手。

如今的中美关系友好促进的双方的发展,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一支是所有中华民族的心头的一个坎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今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国际地位都是在蒸蒸日上,而台湾问题也会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而步步的到解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台湾始终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有作为的“一中一台”不顺应历史潮流,定会被扼杀,统一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杨福昌,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m].中国青年出版社,74.

[2]黄安余,著.新中国外交史[m].人民出版社,105.

[3]沈骏,主编.当代台湾[m].安徽人民出版社,48.

[5]黄安余,著.新中国外交史[m].人民出版社,108.

顾客投诉处理及案例分析

2001年某日,在某购物广场,顾客服务中心接到一起顾客投诉,顾客说从我商场购买的“晨光”酸牛奶中喝出了苍蝇。投诉的内容大致是:顾客李小姐从我商场购买了晨光酸牛奶后,马上去一家餐馆吃饭,吃完饭李小姐随手拿出酸牛奶让自己的孩子喝,自己则在一边跟朋友聊天,突然听见孩子大叫:“妈妈,这里有苍蝇。”,李小姐寻声望去,看见小孩喝的酸牛奶盒里(当时酸奶盒已被孩子用手撕开)有只苍蝇。李小姐当时火冒三丈,带着小孩来商场投诉。正在这时,有位值班经理看见便走过来说:“你既然说有问题,那就带小孩去医院,有问题我们负责!”顾客听到后,更是火上加油,大声喊:“你负责?好,现在我让你去吃10只苍蝇,我带你去医院检查,我来负责好不好?”边说边在商场里大喊大叫,并口口声声说要去“消协”投诉,引起了许多顾客围观。

该购物广场顾客服务中心负责人听到后马上前来处理,赶快让那位值班经理离开,又把顾客请到办公室交谈,一边道歉一边耐心地询问了事情的经过。

询问重点:1、发现苍蝇的地点(确定餐厅卫生情况)2、确认当时酸牛奶的盒子是撕开状态而不是只插了吸管的封闭状态3、确认当时发现苍蝇是小孩先发现的,大人不在场4、询问在以前购买“晨光”牛奶有无相似情况?在了解了情况后,商场方提出了处理建议,但由于顾客对值班经理“有问题去医院检查,我们负责”的话一直耿耿与怀,不愿接受我们的道歉与建议,使交谈僵持了两个多小时之久,依然没有结果,最后商场负责人只好让顾客留下联系电话,提出换个时间与其再进行协商。

第二天,商场负责人给顾客打了电话,告诉顾客:我商场已与“晨光”牛奶公司取得联系,希望能邀请顾客去“晨光”牛奶厂家参观了解(晨光牛奶的流水生产线:生产——包装——检验全过程全是在无菌封闭的操作间进行的),并提出,本着商场对顾客负责的态度,如果顾客要求,我们可以联系相关检验部门对苍蝇的死亡时间进行鉴定与确认。由于顾客接到电话时已经过了气头,冷静下来了,而且也感觉商场负责人对此事的处理方法很认真严谨,顾客的态度一下缓和了许多。这时商场又对值班经理的讲话做了道歉,并对当时顾客发现苍蝇的地点——(并非是环境很干净的小饭店),时间——大人不在现场、酸奶盒没封闭,已被孩子撕开等情况做了分析,让顾客知道这一系列情况都不排除是苍蝇落入(而非牛奶本身带有)酸奶的因素。

数据分析与办公软件:数据处理

不同时期(同、环比,活动前后或有无)。

不同单位(行业、公司、地区、部门)。

对同一主体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的动态比较,叫纵向比较。

矩阵关联分析法(象限图分析)。

同事物的2个指标。

时间管理:重要性和紧急性。

客户满意度:重要性和满意度。

发展矩阵、增强矩阵(3指标,改进难易、利润与占有率)。

综合评价分析法。

多个指标。

标准化。

权重。

琵琶基本功处理和曲子分析

时光像水中的倒影,一晃一学年就要过去了,在大一这一学年中我对专业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学习。而今大二的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现在我将这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首先我先解决了基本功弹挑和轮指的问题,首先弹挑速度上不去,分别增加了耐力弹挑和增加速度的快速弹挑。弹挑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指法。其他的大部分指法例如:滚奏,夹弹,分,勾,抹,剔,飞都是有弹挑演变而成的。弹挑是快速的短音构成的。而相反轮指则满足了长音演奏的需要。轮指要求轮指时五个手指击弦的时间间距要均匀,声音要统一。

对轮指在这个学期进行了长轮时声音强弱变化的练习和右手力度的控制进行了逐一调整。对于轮指中出现的杂音也进行调整。调整了右手轮指时的角度,和手指触弦的位置。在基础指法上进行了巩固与加强。

乐曲方面,老师教会了我在拿到一个曲子是,首先要善于准确的分析音乐作品,领悟其含义,结合演奏技巧表现乐曲。其次对乐曲进行乐句,并分段,根据,根据每段中所表现的音乐术语进行对曲子进一步深入。我在本学期共学了三首曲目,下边我一一介绍。

《天山之春》是由王范地于1964年改编的琵琶独奏曲。首先从名字可以看出是一首描写景色的乐曲,从题目来看可以看出乐曲描绘的是天山明媚春天的秀丽风光,根据对曲子的了解此曲而描绘了新疆人民在天山脚下打起手鼓,尽情歌舞的节日欢乐场面。乐曲可以分为四段,一开始在宁静安谧的节奏音乐型伴奏下,用摇指和长挑轮两次呈现了主题,用像把位和一把位舒展宽广的音调,富于较强的歌唱性,并带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调特点。在演奏上用平和的音色演奏出宁静于安谧。感情不需要投入太多。接着一段小快板的展开,另一主题采用新疆弹拨乐器常用的轻松活泼的节奏,使乐曲显得异常的生动活跃。紧接着用快速的长轮演奏呈示了主题,加强了旋律音调的抒情性,更加强了舞蹈的节奏性。这段对比明显在一弦和四弦的交替中要做突出,有加强音的出现。左手的音要保留并且增加按音的准确性。右手要控制好速度和音色。之后乐曲转入了欢腾的快板段落,运用了大小调和节拍的对比。使音乐一下变得开朗奔放起来。此段中出现了快的节奏。弹奏时要铿锵有力具有山河奔腾之势,乐曲充分发挥了琵琶的扫,分,打,带音和加速弹挑等多种技巧,有力的推动了乐曲情绪的发展。最后一连串十六分音符快速演奏使乐曲达到了顶峰。最后一段也是乐曲中最兴奋的一段,由引子安静的进入,到最后都是循序渐进的。最后一段中出现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在演奏上主要注意左右手的配合及左手按音的准确性,一层一层渐快,达到顶峰时结束。在弹奏时,要把乐曲情绪牢牢把握住,这就是在学习这首曲子中我所领悟到的。

《火把节之夜》这首曲子还是先了解作者吴俊生。这首乐曲创作于1979年,火把节是我国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之一。节日那天人们穿上盛装,纷纷点起火把,整个山寨火光点点,极为壮观,人们尽情的歌舞最后慢慢散去,乐曲正是描写了这一生动的场面。

对比,在情绪上要将人们慢慢带入曲子中。接下来转入小快板音乐欢快而跳跃,高音区的旋律所要展现的是女青年优美的舞姿。低音区旋律和小切分节奏则描写的是男青年们背着大三弦跳着强劲的舞蹈的画面。紧接着进入了一段一二弦共同进行的演奏,轻盈而优美,温柔的旋律似乎是男女青年们在互相倾诉。这段旋律中出现了大量的双弹,要注意的是双弹的统一性。和声音的圆润性。然后左手大量在二弦上演奏的技巧,左手指尖要立起来并且加入揉弦,在一弦上的弹挑上有强弱变化。下一段音乐进行了转调,旋律气度明朗,描绘了一番载歌载舞的景象。最后旋律在高音区上,运用了夹弹的演奏手法,层层上推,使舞蹈的场面更为热烈奔放,将音乐推向了顶峰。接着出现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由慢起渐快在渐慢。这是顿时安静下来,巴乌声响起,主题再现,人们沉静在欢乐的气氛中渐渐散去。最后一段右手运用了长轮,左手运用了分解和弦,是音乐安静下来到最后结束。通过这首乐曲的学习,我主要学习了右手的夹弹加速和重音突出,左手十六分音符的加速和长轮强弱变化。

《虚赖》是本学期学习的最后一首乐曲,乐曲运用了划品和大量的连续推,拉,打,带着力模仿古琴的奏法,给人一种古朴之感。还运用了快速半轮装饰音和十六分音符组合在一起。整首乐曲具有琵琶文曲的特点,通过学习这首乐曲,练习了左手指尖的力度和快速划品,左右手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右手半轮的提高。通过这个学期对专业课的学习,在基本功上有了本质的提高。对待乐曲的处理也有了比较深入的学习,但对于本专业来说还是不够的。下学期还要继续深入学习,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总结学习方法。

顾客投诉处理及案例分析

1、保持礼貌,友善的态度能帮助我们平息顾客的怒气,体现我们为他服务、解决问题的态度。

2、耐心聆听,能帮助我们了解导致顾客不满的原因,鼓励顾客说出感受,可让不满情绪得以发泄,心情回复平静,有助于解决问题。

3、表示理解顾客感受,让顾客知道你会帮助他,而不是以一种抗拒的态度去处理他的投诉,让他对你有信心。如有需要,可就导致顾客不满或不便的事情道歉,并感谢顾客将问题告知。可能事件并非由你而起,但你有责任代表公司向顾客道歉。

4、了解顾客的要求,征求顾客对解决问题的要求,尝试以顾客的观点来了解事情,同时亦须兼顾公司的利益政策,找寻妥善解决的方法。

5、达成共识,立即采取行动,向顾客详细说明你将进行的步骤、所需要时间、效果等,让他清楚你的解决办法,对你的建议的解决办法,必须征求顾客的同意,才可以实行。否则只会令顾客再次不满,弄巧成拙。得到顾客同意后便马上行动。

6、如有需要,交给有关人员处理,及时跟进结果,如需要其他部门同事协助解决,须及时跟进结果,以求令顾客完全满意,同时,亦应通知上司,防止日后有同样的问题发生。

会计处理分析心得体会

会计处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活动的记录、分类、报告和分析。作为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会计处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此我将通过分析心得体会,分享我在学习会计处理时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会计处理需要准确的记录和分类财务交易。在学习会计处理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准确性是会计处理的核心要求。任何一项财务交易的记录和分类都需要十分严谨和细致的处理。例如,在编制会计凭证时,每一项交易都需要有准确的日期、金额和科目,任何一个细节的错误都将导致整个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因此,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严谨性和细致性,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其次,会计处理需要对数据进行报告和分析。会计处理并不仅仅是记录和分类财务交易,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报告和分析。在学习会计处理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财务报表对于管理者决策和外部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因此,我注重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此外,在会计处理中需要注意会计伦理的问题。会计伦理是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准绳,对于会计处理来说尤为重要。在学习会计处理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会计案例,很多案例都是因为会计人员违反了会计伦理导致的,这对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因此,我深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始终遵循会计伦理,保持职业操守,做到公正、诚实、透明,并对债权人、股东、员工和社会公众负责。

最后,学习会计处理需要同时掌握理论与实践。会计处理是一门既重视理论学习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学科。在课堂上,我学习了会计处理的理论知识,了解了会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是,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需要通过实践运用来巩固和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参与企业的实习,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会计处理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综上所述,会计处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会计处理对于企业而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准确记录和分类财务交易、报告和分析财务数据、遵守会计伦理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会计处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会计处理,我深刻体会到了会计的重要作用,也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挡土墙桩加固处理分析的论文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物的结构检测和加固则是建筑行业必做的项目之一。混凝土建筑加固技术是指以原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检定、检测为基础,采用科学合理的加固措施,提高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与耐久性能,保障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及使用寿命的延长。建筑结构加固工作包括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加固以及对原有的建筑性能改造、加固,使其达到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结果[1]。

一、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存在许多使用年限超过30年的建筑,在当时的时代背景里,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许多混凝土建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另外还有一些建筑物由于设计时、施工时及工程管理上产生的质量问题,危及建筑安全。在建筑物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及时对建筑物进行检测、加固。如:建筑结构破损,年久失修;建筑体遭受过地震、海啸、火灾、泥石流等人为或自然灾害;建筑改修时有露筋蜂窝等质量差的问题;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了解该工程的地质水文特点;改造的建筑物改造不正确,任意对墙体开洞,改变建筑物载荷能力;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改变,长期受高温、酸碱等腐蚀性材料影响,建筑物结构遭到损毁。及时检测、加固混凝土建筑结构是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提高建筑物的强度、稳定性能、刚度、耐久性,以满足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2],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

判断一个建筑物是否需要进行加固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一般的检测方法有:钻芯法、回弹法、超声法、拔出法及荷载检验法等检测方法。拔出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且检测精准度比较高,钻芯法是对建筑物直接进行抗压强度检测的方法,其结果非常精准,但是该方法容易对建筑物局部机构造成破坏。非破损检测法则是包括混凝土回弹法及超声回弹法两种,该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不高,一般都是采用综合法进行检测,也就是将几种方法两两结合进行运用,如钻芯——回弹方法、回弹超声——拔出方法、回弹——钻芯法等。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有两种即工程质量检测和结构性能检测。对工程实行哪种检测方法都有它既定的情况[3],如以下6中情况适合使用工程质量检测法进行混凝土结构检测:1.工程质量的试件及行管材料检验不足时;2.建筑物实体结构质量抽查不合格时;3.对建筑实体结构质量存在异议时;4.发生了工程安全事故时;5.同步制定的相关标准对工程进行第三方检测时;6.相关检查部门要求工程质量第三方检测时。另外有4种情况适合选择结构性能检测方法:1.混凝土结构发生改变时;2.达到建筑物规定使用年限时;3.混凝土结构遭受了自然及人为灾害时;4.需要对其进行可靠性鉴定时。

三、常见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

1.外包钢加固技术。

外包钢加固技术是通过使用乳胶水泥和环氧树脂材料对梁柱外围的包型钢进行灌浆加固,也能够通过对外围的.包型钢焊接,实施加固技术。此种加固技术可以依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分为干式、湿式外包装法[4]。外包钢法能够使建筑结构更为密实,加大建筑结构的刚度、稳定性能,提升建筑结构的承载力,提高使用性能。采用外包钢加固技术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优先考虑采用低强钢材进行加固,低强钢材的运用不会对加固构件产生大的应力,能够对建筑加固构件没有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建筑构件的加固。同时为了确保包钢与建筑结构的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一般都要对水泥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做严格要求,混凝土应具有微收缩性和微膨胀性,才能确保建筑结构在加固处理后不会出现新的裂痕,降低加固效果。除此之外,还要对混凝土中的外加剂进行严格管控,使用量有度,另外为了提高混凝土和易性降低混凝土的塌落度,应选取对混凝土收缩性影响小、能够提升混凝土耐老化度的外加剂。

2.增加截面加固技术。

加大截面加固技术是通过在混凝土受弯结构的承重区域浇筑混凝土现浇层。其能够具有扩大建筑结构受力面积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受力截面的有效高度。能够加强建筑结构的正截面抗弯能力,提高斜截面的抗剪能力,保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建筑物的横截面受拉区域用混凝土对其设置围套,能增加建筑结构的受力截面,提升建筑构件的受力极限,完善使用功能,加大承载能力。此种加固技术工艺简单,历经长时间的发展,技术较成熟,便于施工时对其进行有效管控。这种加固技术较多的应用于梁、板、墙等主要建筑结构的加固中,有明显的效果。

3.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通过胶黏剂对构建外侧的粘贴钢板共同作用力下加强结构的抗弯、抗剪能力。主要运用于正常湿度中,承受静力作用下的受弯构件的加固,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该种方法具有施工方便、按照要求除锈卸荷即可、现场湿作业较小,加固时间小,一天后便能继续使用,不影响原有的净空,而且材料价格便宜,能够增加构建的承载力。不过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施工技术水平和胶黏剂的质量好坏能够决定加固效果,如若在加固后发现空鼓情况,再补救就为时已晚了。所以应当慎用此法。

4.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是增加原结构的承载能力,在原来的构建中增加预应力结构来分担原有结构所要承受的部分荷载[5]。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其能较好的加固建筑构件,增加结构整体的承载能力。不过也会使建筑物的外观受到影响,同时需要防止钢筋的生锈现象。此法适用于长期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和大跨度、重型结构的加固技术。

5.增设支点加固法。

增设支点是指在建筑物梁的中间位置增设几个支点,将多跨简支梁转换成连续梁。此种加固法能够降低计算弯矩,加强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具有简单便利、有比较可观的成效的优点,另外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即工作量大,易对建筑物的外观原貌和使用功能造成损坏。除了以上所述的5种常见加固技术外,还有焊接补筋加固法、植筋加固法、喷射混凝土补强法及化学灌浆修补技术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势以及相适应的应用范围。总而言之,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结构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灵活运用各种加固技术,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达到对建筑物的加固目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信号分析与处理》教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连续和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连续和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及变换域分析方法,信号的抽样与恢复,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二、考试的内容。

1.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知识:信号和系统的概念及分类;信号的基本运算及典型信号的定义和性质;系统性质的判定。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线性系统微分方程式的建立与求解;系统全响应的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分解形式;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的概念及求解;信号的时域分解和卷积积分的定义、性质、计算;卷积积分法求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统调制和解调的原理与实现;拉普拉斯变换在线性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5.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状态、状态变量、状态矢量的概念;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建立。

三、考试的题型。

(1)简答题(2)证明题(3)计算题。

会计处理分析心得体会

会计处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合理的会计处理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会计处理的重要性和技巧。以下是我对会计处理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会计处理中,准确性是最为重要的。会计处理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如账务处理、准则的明确、政策的合理和程序的正确等。准确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要素,对于企业及相关各方而言都十分重要。只有准确的会计处理,才能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

其次,在会计处理中,要注重时间性。会计处理是按时间和周期进行的,具有时效性要求,及时性是保证财务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前提。对于企业而言,及时了解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对于决策者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会计处理中,要做到及时清晰,确保财务报表、资料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生成和提交。

另外,在会计处理中,要保持规范性。会计处理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如会计法、会计准则等,这些规范和准则保证了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遵循规范性的会计处理,能够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被各方所认可,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此外,在会计处理中,要注重科学性。会计处理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和统计工作,更重要的是理论的科学性和方法的科学性。会计处理需要借助会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通过科学的会计处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在会计处理中,要强调实用性。会计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因此,会计处理应该具有实用性,符合管理决策的需要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只有具备实用性的会计处理,才能真正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准确的决策。

综上所述,会计处理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切认识到会计处理的准确性、时间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会计处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 02-23 清洁合同协议书(专业20篇)
    在合同协议中,双方必须明确约定合同履行的方式和期限。下面是一些合同协议范本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起草属于自己的合同。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以下
  • 02-23 2024年小学教导处工作总结报告(汇总13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工作表现进行回顾和评估的一种书面材料。如果您对撰写月工作总结感到无从下手,不妨先阅读以下这些范文,或许会有所收获。教育教学质量是学
  • 02-23 心得体会和思想汇报一样大全(14篇)
    思想汇报是思考自我、反思行为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成长与不足。以下是一份来自职场人士的思想汇报,展现了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日常工作中,我们常
  • 02-23 内控合规心得体会报告(优质17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以上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退役军人内控报告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定期发
  • 02-23 秋季开学校长演讲稿(实用16篇)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学校周边文化景点,希望可以拓展大家的视野。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大家好!
  • 02-23 校长在百日誓师大会上的动员讲话(模板18篇)
    演讲稿的结尾要有回顾和总结,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激发您写作的灵感和信心。纵然有“低谷”,精神不褪色。同学们要从“女足精
  • 02-23 市场营销活动心得体会(模板1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总结已经有的经验和知识。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他们对于写作的观点和方法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在大二下学期我学习了市场
  • 02-23 护航知道心得体会(热门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对自身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思考方式,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 02-23 公司人员辞职信(通用23篇)
    在职场生涯中,辞职信是一个重要的篇章,它标志着一个人从一份工作向另一段人生的转变。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辞职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辞职信时提供一些
  • 02-23 调换工作岗位申请书(汇总14篇)
    范文范本是提供给学习者参考、模仿的典型范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以下是一些应用广泛的总结范文,包括教育、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