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于漪读后感 于漪老师教读后感(实用5篇)

于漪读后感 于漪老师教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10-09 00:24:21 作者:BW笔侠 于漪读后感 于漪老师教读后感(实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于漪读后感篇一

读一本优秀的书,我们能遇见美丽的灵魂。

把生命凝结在语言文字中,能够遇见最好的自己。这,肖培东老师做到了。人,因思想而伟大。一个人,真正能做到“群体穿越”,抵达这个美好的世界,那得要拥有我们所不拥有的才情和孤独。于此,生命的精彩只能交给时间,毋须追逐,一切自然而然了。肖培东老师所著的新书《教育的美好姿态》能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语文教育界的大事情。在众语成文的当下,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蔚为大观。而能够“浅浅地教语文”,坚守语文的本真,真正站在学生和语言文字的起点来灵动地教语文,让语文美好绽放,这,恐怕,我们要一辈子的修行。

《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新书与1月出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一道,成为肖老师语文人生的最好礼物。语文,只有对其爱得深沉,才能参悟其中的奥秘,也才能融进自己的生命里。没有语文的走遍千山万水,没有一堂堂课的铺陈,没有苦心孤诣地反思,没有无数个不眠之夜,怎么可能有教育的美好姿态?浅浅地教语文,教的不仅是语文,更是让我们找寻到了不知何时何地失去的青春吟唱。原始的,纯净的,真诚的,重拾我们教育的和语文的初心。任生命一天天的流逝,那永不改变的却是“一颗不近黄昏的心”。

3月6日下午,当我得知肖老师的专著《教育的美好姿态》能在原创图书的微店购买后,时不我待,二话不说,找到网址,点击打开,赫然在目的便是封面印有七个大字的书名——教育的美好姿态。这书名竖行排版,方方正正,简简单单。即使看看书名,就能让人想象得到肖老师是一位有生命情怀的语文人。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人心浮躁,为名为利,人们走得太快,太远,忘记了生命最本来的样子。真的能够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思考什么是语文,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并能用心写成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让我们所有人都为之感动,这,需要有怎样“真实,灵动,大气,细腻”的灵魂。教育,在肖老师的心中是美好的,也因此,要以最美好的姿态与之相遇。眼前,我仿佛感知到了春花盛开之浪漫,静水流深之美丽。

再看网上的图书封面,肖培东三个字与书名相比,小得让人爱怜。于此,这是一种谦卑的姿态。一本书上,大字体的书名,小字体的姓名,恐怕,这,让我们不要过于关注作者是谁,而是着眼于书的思想内容吧。我们深知“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道理,一个人的眼光、性格和审美趣味都在一行行的语言文字之中,正如肖老师自己所说:“透‘形’禅‘神’”。读书,要悟其中精、气、神。至于,这本书的作者,往往透过个人的文风,就能觉知得到的。诚然,姓名仅仅是符号而已,但是那更是有意义的符号。读书人真的能够做到“立言”,美好的名声就不需要整天翘首以待了。

封面上还有点浅蓝色的几何图案,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展开翅膀的瞬间,清风拂面,便能激荡起一场情感和思维的风暴。

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这颗等待的心,无时无刻不焦灼。肖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书,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心灵洗礼。巴望着,尽快能够遇见你,让这盏明灯,点亮早已干枯的心灯。

3月12日早上,我急忙奔到学校传达室,找到了包裹,拆开塑料包装的那一瞬,展现的便是“教育的美好姿态”。能够遇见这样的书名,本身就是美丽。何况这些字字走心的文句,教我怎样语文,怎样教育,怎样生活。追根溯源,不忘初心。正如肖老师所言:“我们已经得太远,以至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过好每一天的日子,并能“吾日三省吾身”,在人生前进的路上,不必苛求什么,让美好的人生姿态静待花开。

这一周的时间,我阅读着,思考着,感动着。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之所以伟大,正因为能够思想。让思想插上翅膀,灵魂会在高处自由飞翔的。我遇见了肖老师“心鹜八极,神游万仞”的才情,散文诗式的语言,字字珠玑。就看书中的大标题,就让人感慨万千。“教学,是彼此都要珍惜的缘分”,“语文的表情与眼光”,“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忘初心”和“世界,别与我争夺”等。这里,有对自己语文课堂的审视,也有对后生晚辈的期盼;这里,有读书感悟,也有写作见解;这里,有心灵的私语,也有哲理的论道。城市,乡村;他乡,家乡;亲人,他人;行走,凝望。忧愁,欣然;孤独,乐群;失落,憧憬。天地人心,化为一行行直击心灵的文字,温暖了我们这颗冰冰冷冷的心。

有时,读得酣畅淋漓,忘记了时间;有时,让人冥神苦思,遇见肖老师那颗诗心。人们说:“肖老师是不是诗人的诗人”。我想,肖老师的灵动思绪反映在心灵的文字上,难道这不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魅力吗?诗人的异禀,“卓然思不群”的气质、情怀,幸福了我们所有人。

不,不对,肖老师的文字又是接地气的,如“浅浅地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要感受的思想。”“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语言和语文能力。我们朝向语言的海洋,眺望精神的天空。”“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贵在理解——字词的理解、文意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情感的理解等,因此,必须给足学生时间去完成字词与文意的理解,这是基础。”你看,这就是语文,多么实实在在,平平常常。

还不对,肖老师不是诗人,而是哲人。你看这些思考,就让我们击节赞叹:“你是你的课堂,你是你的人生。你是你的,你的是你,教学和心灵一致,没有一种伪装能瞒过课堂上所有的眼睛。”“生命不会有真正的黑暗,你的世界黯淡,是因为你藏起了灯。”“教育的姿态其实就是生活的姿态,这个世界,所有爱的姿态,都在成就我们的幸福和美好。”这,一颗诗心,是语文的、教育的、文学的、哲学的。这本直指心灵之书,正如肖老师所言:“写给每一位教师的生命之书。”没有凝视世界的眼睛,只能苍白代替斑斓;未曾省察的人生,终会毫无意义的。我们的语文,应该、能够遇见教育的美好姿态。

你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语文。语文,行走在路上,抵达我们最好的生命遇见。

从一句句哲言中,我读到了你的深邃。你经常是在天上飞的人,俯瞰广袤的大地,便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你也经常坐上动车,飞驰的山川成了心中的风景。你走遍千山万水,遇见一些人,体验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走向不一样的语文世界。午夜时分,一个人在外地,城市夜色温柔,乡村宁静平和,孤独着,思考着。

从一篇篇散文中,我读到了你的执着。因为爱,爱语文,爱生活,一切努力,也许与个人勤奋无关,而仅仅是习惯吧。一旦习惯,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比如爱阅读,爱写作,那就感觉不到累,因为那不是任务,而是心灵的需要。

从整本书中,我读到了你的美好。想象得到,一个人在候机过程中,坐在一排椅子的边角,静静地用电脑敲着文字,投入到文字世界之中是毫不理会飞机是否晚点的。这个世界是属于你的。只有心思澄明,才能照见纯净美好的心灵。

夜深沉,一本生命之书,要融在我的心中。

于漪读后感篇二

《岁月如歌》,多么浪漫而又有诗意的书名啊,当我怀着仰慕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只深深悟到了他有着内涵的分量。同时,也仿佛聆听了一首具有历史记载的大合唱名曲。群英汇聚,唱出了党情,唱出了军威,也唱出了众多英雄儿女的崇高品德。

《岁月如歌》,用一篇篇如诗的标题,讲述着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把军人的那种铁骨铮铮,坚不可摧,爱国爱民爱艺术和为艺术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栩栩如生的带给了读者,让人读后感到:这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是艺术文化的珍品,也是艺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岁月如歌》还充分反映了我党我军在各个历史阶段为人民培育了大批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各方骨干人才(特别是艺术人才)。如:《山高水长》访沂蒙山老区的素描;《旋转的红舞鞋》访著名舞蹈家、女将军刘敏;《震撼世界的5分54秒》访舞蹈千手观音编导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刚等等感人的访记,还有访那些著名歌星、演员以及众多的艺术人员们。这些既平凡而又伟大的军旅战士们,都为推动我国的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巨大贡献。而今,这些可敬的老艺术家们仍然还在不同的岗位上肩负着重任,继续为我国的民族艺术发展传授者知识,奉献着自己的经验。在此,我们称赞这支队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楷模,他们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最感人的军旅之歌,人民为有这支灵魂的工程队伍而骄傲,历史会永远记载着他们的。

于漪读后感篇三

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名师,也是我的老师。我从本世纪初开始担任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主编,每册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都是经于漪老师为组长的专家组审定才出版的。有几册课本送审稿,几经反复才得以通过。其中于老师的批评意见,总是十分具体,又切中肯綮。有时她还热心地提出正面建议,也一语中的,使我恍然悟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渐渐明白教材应当怎样编写。

于老师过去主要教高中语文,也有一段时间教初中,写下了这本讲评初中生作文的专著。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具基础性,更起关键的作用,因而这本书有很高的价值。近来,一些有志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青年教师,觉得它不同于现在流行的教辅书,实实在在,又充满教学智慧,对自己帮助很大,于是向同行推荐,但许多人搜求不得,只能自行复印。于老师出自她一贯的对青年教师和语文事业的热忱,将它交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应急需,同时不管我的浅薄,命我作序。我于是又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一心为了学生学得新知

我翻阅了一部分篇什,首先感受到的仍然是我非常熟悉的那种严格和切实。书中每篇讲评都有明确的目标、要点和最后用板书形式作出的归纳。评析中,大到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词语推敲,小到书写格式、标点符号,都一一说明得失,分析原因,同时在这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传授基本知识,指点必备能力。并且,这一切都在与学生互动中进行,不断引发学生的兴趣,开启他们的思维,使目的要求落到实处。再看全书,50篇讲评,是大体根据学生写作学习的一般规律进行编排的,由浅入深,井然有序。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现在的语文教学,却重阅读而轻写作,许多老师教课文,一篇一篇,精心设计;写作指导上则比较随便,很少专门为此备课,也缺少整体计划。而于老师当年的作文指导,多么切实,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前些年,于老师曾和我谈道,现在的语文教学太重形式,花架子太多。譬如克服了“满堂灌”,却走向了“满堂问”,这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我深有同感。她对我主编的教材中的一些“导语”、“提示”,曾指出它们“大而无当”,我也悦服。至于语言方面,有的专家说语言要“规范”,我本不以为然。于老师不讲“规范”这个词,但她对我的教材送审稿的编写语言,总是细心地改正不合语法、逻辑和用词不当的地方,一丝不苟。这逐渐使我认识到,给学生看的作为“范本”的课本,确实要完全做到文从字顺,以影响学生形成好习惯,打下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其实,成人何尝不应如此?现在有的作家、评论家随意生造和组合词语以求“文采”,是不值得赞赏的。

切实,只是我对于老师作文讲评特点的第一印象。细读几篇之后,我感到她这本书之所以广受欢迎,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善于触动学生心灵中的敏感区,引发他们作文的愿望和热情。这是许多语文老师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于老师这本书每一篇的第一个栏目是“作前指导和要求”,记录了她在学生作文前的启发诱导。她或娓娓动听地描述学生习见的自然景色、生活场景,或富于感染力地讲述一个能够引起他们深思的社会事件、文化现象,或要求学生从新的角度阐发学过的某篇文章的内涵,来唤起他们的真情实感,激发他们产生真知、新知。在学生作文后,于老师的评析常常点出某篇作文闪光的地方加以肯定,明确指出不足之处并分析症结所在,有时还带有人生价值观上的引导。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引导,态度语气都亲切和婉,让学生乐于接受。我听一位听过于老师上课的教师说,那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于漪读后感篇四

书中肖老师讲述的是自己数年来关于语文教学的所感、所思、所悟,从这些美好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丰富的内心,充满爱意的教育情怀。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文字优美,感受到课堂教育的美好!

全书共分为五辑。在每一辑的前言,肖老师都用了一段段优美精彩的语句,让我们能读出课堂的多姿多彩:“课堂是你阅读状态的生动显示。干瘪空洞的内心,滋养不出有意蕴而高远的语文课堂。你读了什么,你的课堂就呈现什么;你读了多少,你的教学就承载多少。”让我读出了,我们老师的阅读对课堂教学起着决定作用。“你读散文,唇齿间留下文字的芳香;你读诗歌,眼眸里写有飞扬的诗韵;你读小说,世界为你开了一扇窗;你读哲学,人生给你另一种思考。”让我懂得了,世上没有白读的书,读不同体裁的书,收获会各有千秋。“把所有的心情揉碎成文字,挂在梧桐树上是诗,散落在草丛里是歌。我是今夜的诗人,大地是我的读者,所有静默不语的,都是我的听众。”我读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人生。“别让岁月筛掉品质,别让世俗磨去情趣,做好自己,不辜负转瞬即逝的生命。”让我读出了生命的珍贵。

读着这些诗情画意的美好语句,让我感受到了教育人生的美好!教育姿态的多彩!

二、内容充实,感悟课堂实践的美好。

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上,会觉着有的课文有点难度,有的课文不太接近生活,就认为这节课难上,其实,凡是被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好课。在好课面前,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一样贫瘠,仔细想来,没有什么课文是真正好上的。看似容易容易好教的文章,名师大伽们早已经挖掘出精髓,研究出深意,听课者也是熟门熟路,反而最难上出新意。无论怎样的文章,都要通过阅读、思考、由语言文字走向我们的心灵深处,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认为只有这样备课,上出来的课,才能真正让学生喜欢,让听课老师赞同。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在讲优质课、公开课的时候,也会碰到感觉不好上的课,心里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其实我觉得,可能是没有用心感悟的缘故。如果认真思考,一切会迎刃而解,一定会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忘初心。没有付出,怎会有回报?语文,要想教好它,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用一颗冷静的心,感悟的心,深入到文本内部,找到进行深层解读的钥匙,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再走出文本。只有努力去思考,去实践,去超越,才能不辜负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去创造人生的辉煌!

三、实实在在教语文,体会好课标准的美好。

在语文教学中,人们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彩的表演,制作精美绝伦的课件,学生巧妙无比的回答,师生配合默契的合作,掌声阵阵、赞不绝口的高潮迭起。但是在肖老师心中,语文课堂是多姿多彩的,是美轮美奂的,是精彩纷呈的。但是,语文课,要摆脱浮躁之风,拒绝浅尝辄止,揭去浮喧声浪,摒弃表面繁华,语文课,首先要进行文本阅读课,有琅琅的读书声,有我们与作者真诚的对话,有我们读书过程中主动的揣摩,有读文之后深刻的反思,有反思后精神的愉悦和升华。这样独特的语文课,过滤了冗长与琐碎的分析,剔除了乏味与枯燥的肢解。它有预设,有生成,紧扣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课堂中呼唤真实,在学习与交流中有真实的收获。

此时,我也认为,数学课也需要肖老师的这种精神,有纯正的阅读,学生和老师真情投入,得到真情的感动,唤醒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我努力设计这样的一种数学课堂----大气、简洁……清晰、深刻,有细节之实,有灵动之美,看似简简单单教数学,实际是绚烂极致归于平淡无奇的境界,扎根于文本与解题,从文本与解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魅力!

四、赛课不是赛车,领悟重在实效的美好。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形式各异的赛课,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也许是老师花费几天,甚至是十几天打磨的一节课,老师恨不得在短短四十分钟里,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课堂上,有字词教学、有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表演,既要宏观梳理,又要咀嚼细节,还要拓展延伸,还要小练笔展示等等。这些赛课,犹如赛车,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学习,多半是空虚的,犹如干瘪的谷粒,外强中干。

吴非老师说:“教育上的慢,是客观规律,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就拿上课来说,教师能一跃十步吗?”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首先要有一颗尊重的心,尊重数学课本质,尊重教学规律,尊重文本,更要尊重学生。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实效,真实地去教学,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为了赛课而赛车。

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书,不止让一线的语文老师有启发,也让我们一线的数学老师受到很多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更能让我们深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期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憧憬更美好的教育姿态!

于漪读后感篇五

近期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感触颇多。书中详细记载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数十年教育生涯的酸甜苦辣,这既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从教经历,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不断成长的教育思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于漪老师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一句话。“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这句话真的是深深地触动到了我,它不仅体现于老师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也传达于老师对我们这些新老师的殷切期盼。这也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讲台的年轻教师所要理解、领悟并且要付诸行动的。

于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

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们常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没有宽广的知识面,那么他一定是脆弱的,于老师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应该是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上的,但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任何学科。

作为一名新的美术老师,当我读到这段话时,彷佛被人在后背上狠狠的鞭打了一下,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基本功到底如何?美术学科不同于文化课,我们的专业划分的特别多,从大的方面可以笼统的分为美术技能和美术理论。美术技能里包括了国画、油画、水粉、素描、速写、剪纸、雕塑、纤维、还有各类设计等等,而美术理论当中包含了各类美术形式的发展史,艺术学的概论以及各类美术学界最新的论文理论研究成果等。这其中随便一项都需要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想要在我们大学这匆匆几年的时间里将这些繁多的美术种类一一吃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平常虽然都有接触,但说到底更多的是个皮毛。就像我的研究生导师说的那样,大学期间只是大范围粗浅的学习了一下,让我们了解整个美术学,之后需要你们花费一生的时间不断地去练习,不断地去精进。

我想,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去修炼自己,但学生在我们的手中学习只有短短的几年,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或许只是我们漫长从教生涯中的一两届,我们没有教好,还有其他,可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就是他们的全部。

作为新老师,今年我被安排了教一年级的七个班,说实话,我一直是战战兢兢的,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一年级的美术课程内容很浅显,很容易。但我觉得不是这样,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这350位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位美术老师,孩子们对美术认知的起点或许就是从我开始的,多年以后,当他们想起美术这门学科的时候也许脑海里会浮现的就是我给他们上课的情景。在开学前的那几天,我脑补了各种教学的画面,努力地让自己平静,但当我真的站在讲台上的时候,第一次面对讲台下五十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时,说实话我的内心很震撼,他们安静地看着我,目光齐刷刷地投放在我的身上,那一刻,我觉得我的职业不同于社会上的任何一种职业,因为它有着无可代替的重大意义,我们承担着育人的责任。那一刻,我理解了享誉教育界的那句经典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相关范文推荐
  • 10-09 2023年天空在脚下读后感(优质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
  • 10-09 2023年谦让的感悟(优秀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感悟,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
  • 10-09 最新读后感实践内容(精选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
  • 10-09 六年级英语老师年度总结(实用10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
  • 10-09 2023年狐狸与山羊读后感(实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狐狸
  • 10-09 2023年污水处理厂工作自我鉴定(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 10-09 最新骆驼祥读后感悟(模板8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
  • 10-09 最新有故事的汉字读后感 汉字故事的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
  • 10-09 最新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汇总8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
  • 10-09 2023年护理毕业生自我鉴定表 应届毕业生的实习自我鉴定(优秀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