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阅读名著的读后感 名著阅读读后感(汇总6篇)

最新阅读名著的读后感 名著阅读读后感(汇总6篇)

时间:2023-10-06 20:05:47 作者:XY字客 最新阅读名著的读后感 名著阅读读后感(汇总6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阅读名著的读后感篇一

零零散散的空闲时间终于把名著《飘》上下两册看完了,感慨颇多。

看书的过程中脑海里就像在放电影一般的过了一遍,被作者笔下描述的美丽景色塔拉所吸引,对战后的破败潦倒感到惋惜。

同时书里塑造的每个人物性格都很鲜明。思嘉自私、无耻、愚昧,但是又钦佩她的坚毅、勇敢、有智慧有担当。媚兰的外貌瘦弱,我爱惜她的善良、贤淑、宽容。艾希礼是悲观的、懦弱的、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国家的忠诚、对媚兰的温柔。白瑞德虚伪狡诈、善于伪装,被他的眼光独到、有头脑有手段,对女儿的疼爱所折服。

随着书中情节的走向,心情也是跌宕起伏,面对失去(失去亲人、失去姐妹、失去爱情…),总能感同身受,但是尽管这样,女主人思嘉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像书中艾希礼所说:生活并没有义务要给予我们所期待的东西。

女主人公她是正义,勇敢的化身,但她何尝又不是个矛盾体呢,可能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的我们也是一样,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可能会拿了芝麻丢了西瓜,面对困难会迎接,面对选择会徘徊。面对着自己亲近的人可能总会后悔没有把想说的话早点说。

生活总是理想与现实并存着,我们更应该好好感知当下,也憧憬未来。

阅读名著的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在教室电脑上看了一则故事。名字叫《谁动了我的奶酪》。

故事讲的是两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为寻找自己喜爱吃的奶酪而去奔波的事。

两只小老鼠由于头脑简单,它们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当它们看到自己喜爱的奶酪突然不见时,不会惊慌失措,而是很快采取措施继续寻找新的奶酪。没有思毫的犹豫!突来的改变对它们而言早已成为习惯,要做的只是继续。

而两个小矮人则恰恰相反,在这里我分别叫他们为a和b。在他们找到一大堆的奶酪时,心情愉悦、为之喝彩!从此他们觉得这辈子不用再愁了!可以就这些奶酪而安享晚年了!所以整天沉溺于幸福当中!然而他们却没有发现身边的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很多细微的变化在他们的眼里根本就观查不到。可当突然一天发觉自己的奶酪被拿走时,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极点、不知所措,甚至都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希望只是幻觉或看花了眼......这还只是开始!更可怜的是他们竟然想留在原地,说这不是他们的错!是谁把奶酪给他们拿走了应该还回来。可一天两天.....过去了,他们靠着残留的那一点儿奶酪,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

直到这时其中a才发现这样做是错的。他觉得奶酪不见了,在原地守候是没用的,要相信事实,只有重新振作起来改变自己,去寻找新的奶酪,这样才会有转机;否则那只能是坐以待毙!后来他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重新又找到了新的.奶酪。而b开始也还是不赞同他的观点,坚持认为自己原有的想法。还好最先迈出困境的a在寻找的过程中有想到他的同伴,在一路上都有做了记号!他说只要b能迈出第一步就能跟着记号沿路找到他!也就找到了新的奶酪!果不其然b在坚持不住的情况下迈出了他沉重的第一步,令他欣喜的是他看到了a做的记号!并沿着这条路一直下去找到了a和他所渴求已久的奶酪......

整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当你身边的环境或某一件事情发生改变时,你也必须得跟着改变,有些东西不是我们很轻易就能控制的,那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得随之而变化,否则我们就得被淘汰。试想一下,全世界的人都在不断的进步,而你却停留在原地,不去学习,也不去改变,那到最后被淘汰的一定是你。

当今社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穷人和找不到工作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跟上社会进步的节奏,甚至有些人他根本就不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随遇而安成了他们的首选,有了一点钱或生活稍稍有些着落,就觉得这已经不错了。特别是那些做生意赚了点小钱的人们,觉得这已经够了,老早就想安定享福,停止了前进。可当突然一天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了的时候,这一切又得重新再来,生活的压力会让他们再次绝望甚至是窒息!

在这个世上突发的事件太多了!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人的心理是经不起再三的打击的。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重蹈覆辙,就得时刻观查自己身边的一切细微变化,生活在这个世上很现实也很残酷,没有谁能料到今天或明天会发生什么!也没有谁能控制这一切!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醒自己,让自己时刻拥有清醒的头脑,跟进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才会有生存的可能。

就像那两只小老鼠一样,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奶酪不见的时候,不会想太多,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继续再找就一定能够找到。而那两个a和b却把整件事都想得太复杂化了,以致于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才获得重生!

其实人类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时刻都在反映着每个人的点点滴滴,很多细微的变化我们是可以发现的,只要你留心!遇到事情也不要太把它复杂化,跟那两只小老鼠学习,想简单点或许这些事会变得很容易。相信每个人都不甘落后,在这个飞速前进的社会里也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不断的改变自己,让自己越来越有文化、越来越有前瞻、越来越有主见,这样才不会让自己被突发的事情而搞得不知所措!相信你也会像那两只小老鼠一样应付自如,即使是天大的事情踏了下来你也不会有多大感觉的。

阅读名著的读后感篇三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著,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著、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著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一、自由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二、神话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三、英雄“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远向大家展示著“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阅读名著的读后感篇四

漫长的假期要用读书。利用这个暑假,我还阅读了《骆驼祥子》。很好奇它为什么那么出名,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书中的主人公——一个好强、老实,又富有理想的乡下人——祥子。来到北平后,干起了拉车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为了车,他吃尽了苦头。被抢、被诈,无奈成亲,却丧了妻,喜欢的人也走了。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这样无情的社会就像一瓢冷水,连希望的星火也被浇熄了。曾经向上、不屈的祥子变了,他变得无赖、自私,变得沉沦自弃,吃喝嫖赌他都学会了,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现实总是与祥子的理想过意不去,现实的残酷最终使他的理想灰飞烟灭,甚至连他也不成人样。

其实,为祥子感到悲哀之外,我也很佩服他。他这一路上起起落落这么多次,其中有很多次想放弃拼搏,放弃理想,也想和别的车夫一样过得腐败,在那个时候可能是一种解脱吧!他们没有能力改变现实,空有理想有什么用。但祥子不一样,他一次次用理想激励自己站起来,一次次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而拼了命的向前,这应该与他那老实的人品分不开吧。

《骆驼祥子》文字上的特点,则是它是活的。老舍先生注重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让我们身临其境去感受那些人物的心理,他们的情感。让我们的心也为之震动。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应当注意这一点。《骆驼祥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面对生活的无奈。描写非常口语化。

我从其中的人物身上也学会了遇到问题时应当具有的精神。无论再苦再难,都要奋斗下去。真正学会“不抛弃,不放弃!”

阅读名著的读后感篇五

寒假期间,我看了《烧伞记》这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位太太精打细算,非常吝啬。他丈夫带差的伞去公司却被同事嘲笑。于是,他“命令”太太买一把好伞,太太说:“这把伞,你至少可以再用五年。”后来,那把伞的伞面不小心被烧坏了,太太却不肯再买了。他的朋友让他们去火灾保险公司要求赔偿。于是,太太来到保险公司,要求换伞面。保险公司起先不同意,后来禁不住太太的纠缠,让她自己去配伞面,把发票拿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来报销。最后,太太来到一家最好的伞店,说道:“把这把伞换上最好的伞面,你们开什么价,我不在乎。”

讲到这里,故事就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我发现太太的一个特征:用自己的钱买伞,越便宜越好,太太给丈夫买的伞是八法郎五十生丁的。如果用别人的钱买伞,是“你们开什么价,我不在乎”。用自己的钱买伞,用到后来是有补丁的。用别人的钱,就不在乎了。

有人说:太太是节约。那你就错了,不三天两天换伞换伞是节约,伞坏了打个补丁绝对是吝啬!

爱贪小便宜的`太太映射出人类贪婪的本性,莫泊桑的刻画很深刻,也提醒我们要克服贪婪的劣根性,做一个好人。

阅读名著的读后感篇六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心在山东身在吴》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写了宋江被发配到江州后的忧郁心情,表达了他想要实现其“凌云志”的迫切愿望。这也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小片段。

一百零八将,从性格到长相,个个千差万别,可无论是独一无二的配装,还是战场上的雄姿英发,似乎每一根汗毛都散发英雄的光芒。及时雨宋江、矮脚虎王英、小温侯吕方……这些朗朗上口的称号,尽显他们独特的好汉气概,又让人过目不忘。然而这些英雄都有着共同的本色,那就是忠义两全。

忠,是什么?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说到忠,在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李逵对宋江可谓是忠心耿耿。小到宋江想吃鱼,李逵就为他去抓。大到宋江要攻城池,李逵为他两肋插刀。虽然最后是宋江杀死了李逵,但我知道,李逵始终是无怨无悔。因为他知道,是宋江带领着其余的一百零七位英雄走上正确的道路。于情,于理,这位黑大汉的忠诚,就像一把烧得滚烫的铁钳,深深烙在我的心里。

义,又是什么?义,谓天下和宜之礼。一百零八位英雄中,可谓个个都是讲义气的好汉。他们为朋友赴汤蹈火,把生死置之度外,就是因为一个“义”字;他们为民除害,出生入死,就是因为一个“义”字;他们为国抗辽,奋不顾身,还是因为这个“义”字。“义”虽然只有三画,但这是英雄们用生命与鲜血写出来的。虽然他们最后没有把忠义发展到极限,尽心报国,英雄们或生、或死、或虏、或别,但是,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谁都没有办法挽回历史的悲剧。

读完《水浒传》,眼中、耳中仍然都是英雄们在谈笑风生,看着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是多么令人羡慕。做一个家喻户晓的盖世英雄,应该是每一个男子汉的梦想。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