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最新在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全7篇)

最新在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全7篇)

时间:2023-09-04 18:36:32 作者:ZS文王 最新在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

这次全区农村 工作会议,是在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陈敏志副区长代表区委区政府作了主题 报告,认真 总结 了我区农村改革与 发展的成就和 经验,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着重部署了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工作。这些意见很好,我都赞成。会上,我们还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和先进表彰。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区委区政府对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对一直辛勤耕耘在农村第一线的广大农村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一直来重视、支持农村工作的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领导表示感谢!下面,我再讲三方面问题。

党的xx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 农业,发展农村 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xx届三中全会也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五个统筹”之首,这充分说明了统筹城乡发展在新时期的极端重要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委二届八次全会也适时提出了打造“一体化路桥”的战略目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从分割走向统一,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镇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的格局,加快缩小工农差距。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结合路桥实际,深刻领会,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区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省委书记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改革开放20xx年来,浙江实现了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三大跨越,成为全国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人民实惠多的省份之一。从路桥的情况看,我们率先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并提出要提前实现基本现代化,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始终重视农村工作,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路桥实际的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新路子。正是成千上万农民率先闯市场,才有全区体制机制的大突破;正是个私经济的异军突起和小城镇的迅速发展,才有全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大推进;正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才有全区经济的大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路桥发展快得益于农村发展快,路桥经济活得益于农村搞得活,路桥人民富主要是多数农民率先富。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区委区政府把今年作为我区的“现代化推进年”。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目前我区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种不全面、不平衡,主要反映在农村。我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还比较低,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衔接还不够紧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农民就业不充分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农村 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薄弱, 环境脏乱差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屡有发生,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差距还较大。总的来看,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社区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些情况表明,解决好农村问题,困难还很多,难度还很大。要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最迫切,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最艰巨,改变农村面貌的任务最繁重。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社会 政治稳定的迫切需要。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会变。只有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为日益提高的小康生活提供充裕、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强大的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夯实小康社会的稳固基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只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购买力,才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开拓日益广阔的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农村是最大的社区,保持农村稳定是保持全区稳定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 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使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农村社会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全区社会政治稳定才有可靠的保障。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站在历 史的、发展的、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要把解决好农村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基本途径,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集中精力,扎实工作,把我区的农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主线,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加快城区和农村集镇建设,在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在改善农村面貌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步伐,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农业效益有新提高、农民收入有新增长、农村面貌有新变化。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加快城区和农村集镇建设,在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城镇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有序地推进城镇化,正是为人人致富、人人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农民转化成城镇居民,并促进城镇中小企业适度集中和集约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并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逐步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缩小城乡差别,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解决城乡二元经济和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就是要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整体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新格局。因此,必须继续强化路桥城区的中心城市职能,扩大城区范围,使之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重点发展一批中心镇,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集聚城市人口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当前,要进一步强化和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加快完成全区274平方公里的一体化规划,着力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规划体系。继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供水、供气、供电、通信、公共客运、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上加大投入,使农民共享城市文明。针对目前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积极借鉴各地经验,努力探索新型征地补偿方式,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农村要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大力支持城区发展、城镇集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加快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重点,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我区农村工业基础较好,农村个私经济和中小企业对增加农民就业作用明显,只要是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符合城镇集聚要求和进园区要求的都应当支持发展。鼓励农民投资创业,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配送经营。继续推进和完善家庭工业标准厂房建设,鼓励个体家庭工业集聚发展。有关部门要在企业登记、 税收、信贷、供地、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农村二三产发展水平,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渠道。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抓好郊区型农业的发展,把发展高效益、生态型作为郊区型农业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适应消费绿色化、经济生态化的趋势,积极实施“358”绿色行动 计划,推广无公害生产。继续实施标准农田建设和“沃土”工程,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黄礁涂、三山涂围垦工程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安全水平。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 组织、行业协会和专业大户,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形成农户专业化生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新体制。鼓励 工商企业、社会资金和外资投资农业,兴办现代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发展和企业化经营水平。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上取得新突破。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是统筹城乡就业;城市带动农村,很重要的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这是减少农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转则活,活则富。各地的 实践证明,把农民从 农业中解放出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当前要突出抓好两件事:一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把加强农民培训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及农民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措施来抓。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 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贯彻实施省里提出的“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重点做好失地农民、转产渔民和急需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的转业转岗技能培训。培训要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应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政府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资助。防止强制农民参加有偿培训,增加农民负担。二是创造环境,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破除农民进城的各种障碍,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加快出台统一的劳动就业政策,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体制,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解决进城就业农民在子女就学、住房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及时兑现工资,保护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明确牵头单位,落实 管理责任,加强督促检查。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在改善农村面貌上取得新突破。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去年以来,我区大力开展“学习xx大,建设现代化”大讨论活动和实施“全面建设小康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我们要进一步抓好这项工程的实施,充实领导力量,强化规划指导,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以中心村和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一是发挥好政府的导向作用。在开展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在统筹规划、健全投入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以及指导农村社区完善服务功能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村庄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当好领导者和指挥者。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好 财政、信贷、土地等经济杠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办法,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改造,加强拆迁安置新村建设,建设好一批村美、户富、班子强的示范村。积极开展撤村建居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撤村建居。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调整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村的预算支出,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大力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加快实施河道疏浚、农民饮水、绿色通道、绿色生态家园、阔叶林改造及生物防护林建设等工程,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要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从各地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多通过村规民约方式实施,千万不能搞强迫命令。针对我区旱涝和台风灾害频繁的实际,继续加强江堤、海堤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提高抗洪抗旱能力。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加快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步伐,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城乡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更大的是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社会发展领域方面的差距。加快农村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体等社会事业。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体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对执行情况要每年进行专项检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充实师资力量,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抓紧研究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向农村延伸服务。二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把务工农民纳入企业基本养老 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整合救助资源,推进慈善事业,确保困难群众能及时得到救助。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村文体生活。加强农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抵制封建宗族势力,改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城乡关系的重 大调整,是农村工作思路的重大创新。各地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认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摆正工作位置,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一)切实摆正农村工作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增进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对农村问题,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并体现在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上。要立足全局,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要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觉为农民群众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要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镇街道领导班子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把农民是否增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依据。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农村社会矛盾多,基层工作难度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刻不容缓,必须继续花大力气,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今年开始,省委决定实施“连心工程”,要求在全省全面建立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制度,从各级机关挑选一批高素质的党员干部下农村,担当起农村政策宣传、上下信息沟通、群众信访调解、农民致富服务、组织建设督导等职责。组织部门和农办要抓紧做好驻村指导员的选派和培训工作,上半年全部到位。这项工作要与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结合起来,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结合起来,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结合起来,推动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做好农村工作,关键是把村一级组织建设成具有非常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战斗堡垒。镇街道党委政府要花大力气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驻村指导员要处理好与村基层组织和村干部的关系,充分依靠群众开展工作。一方面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另一方面在工作中指导村级组织建设和培养好村干部,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创建“五好”村党组织、“五好”镇街道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进一步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继续实施“先锋工程”,加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调整充实村级班子,提倡“两委”人员按照规定程序交叉任职,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基层干部要提高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提高办事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各地各部门都有服务农村的职责,都要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调整工作思路和力量配置,把服务职能延伸到农村,不断提高服务农村的水平。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状况,整合部门力量,形成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强大合力。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健全机构,充实力量,进一步发挥好调查研究、参谋咨询、综合协调、检查监督的职能,牵头抓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关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干部的作风建设。刚走上农村各级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要尽快熟悉党的农村政策,了解农村实际,掌握同农民打交道的办法,增强对农民的感情。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也有一个适应形势、更新知识、转变观念的问题。各级干部都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为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多服务,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要从思想上端正对农民的认识,从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的 联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做到爱民亲民、利民富民、安民护民。

(四)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农村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农村稳定。大力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广全民义务大巡逻,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坚决扫除黄赌毒、邪教等社会丑恶现象,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要借鉴“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依靠农民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减少纠纷的新途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建立灵敏的信息 网络和健全快速高效的处置机制,依法妥善处理农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要完善干部下访制度,推进“信访文明接待室”建设。要针对农民最关心的村级财务问题,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和规范村级 会计委托代理制,不断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水平。大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增强农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农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要继续抓好农村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当前,要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要像防非典那样防止禽流感在我区出现,要制定疫情防治的相关政策,研究提出防治工作措施,确保各项政 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加强监管检疫,对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和重点人群进行严格检疫和消毒,规范畜禽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行为。组织好疫苗、药品的采购和储备,落实好防治经费。大力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宣传防治工作措施和疫病防治的科学知识。

同志们,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在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二

一、要深化“三农”工作认识

(一)要迅速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好机遇上来

目前,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看,我区农业发展正进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是政策机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xx年聚焦“三农”,去年又密集出台顶层设计,对 农民股份合作社、农村集体资产权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系统安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每年都要针对性推出重要举措,推出的民生实事一半以上与“三农”直接相关。二是发展机遇。近年来,由于多方给力,我区的农业农村基础在不断夯实,为我区由农业小区向农业强区跨越积蓄了力量。同时,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减负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出现了农民投身农业、业主投入农业、干部抢抓农业的大好形势,农业农村工作迎来了更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善于抢抓机遇,敢于争取机遇,敢于创新机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要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区委对“三农”工作的具体要求上来

近年来,我区农业占比在下降、农村人口在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农业农村不重要。尽管我区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势头强劲,但“不发达阶段、不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尚未根本改变,“不发达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领域,“不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贫困群体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兄弟。处于“转型发展、富民兴区”关键节点的石鼓,必须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拉长农业现代化这条“四化”同步发展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这是经济规律之必需,是发展阶段之必需,是肩负使命之必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必须走好三条路子:一是走好农旅融合路子。农旅融合是石鼓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石鼓农业要发展,必须坚持农旅融合,不仅在“内部优化”上做文章,还要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内外联动”上下功夫,使农业从单纯农产品保障,向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推动产业链条延伸。二是走好生态保护路子。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念好“减、退、转,改、治、保”六字诀(减,即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退,即把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农业生产退出来;转,即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和财富;改,即改良土壤;治,即把受损的生态环境逐步修复治理好;保,即保住耕地、水资源等农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保护好绿水青山,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三是走好园区发展路子。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主要载体和平台,着力推动农业由简单粗放向集约高效转变,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农民职业化、生产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三)要迅速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区委对“三农”问题的正确判断上来

要更加突出新型主体培育,加快建设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着力“谁来种”的问题。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提升综合效益、加强指导服务等方式,留下一批对农业有感情、有经验的农民,培育一批以种养大 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和负责人为代表的新型主体,吸引一批愿意务农爱农的年轻人,逐步培育富有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要更加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集约度、高附加值、高外向性现代农业产业,着力“种什么”的问题。“种什么”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在区域布局上有保有压、特色鲜明,在产品结构上科学组合、合理定位,在产业链条上前延后伸、培育品牌,不断提高石鼓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要更加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由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怎么种”的问题。现代农业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分工分业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规模主体还难以完全替代普通农户,必须把农业社会化、产业化放到突出位置,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着力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发展滞后的问题,以社会化服务引领农业的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升级,促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与联合,深化农业各主体的分工协作,推进农业经营体系的立体式复合型发展。

要更加突出农业技术装备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着力“种好田”的问题。我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但农业物质技术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建设要求,贷款难、配套难、风险高等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必须加强技术装备建设,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解放农村生产力。

二、要把握“三农”工作重点

(一)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始终坚持争创国、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目标不动摇,进一步完善《石鼓区“”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立园区相应的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公路、机耕道、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同时,要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 度,吸引社会资金和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带动和促进农业扩规模、上档次、创品牌,推动现代特色效益农业迈入快速道。

(二)把加快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夯基工程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充分认识水利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按照“储备一批、完工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的要求,一是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二是着力推进河道整治工程。三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三)把推进改革作为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

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迎接农业新挑战,根本出路在改革。我们要把握好上级精神,突出重点任务,扎实向前推进。对已经出台的改革政策,要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按照上级要求,排出时间表,精心组织实施,决不允许“中梗阻”或推诿搪塞。这要作为一条政治纪律来明确、来要求。对已经进行的改革试点,区政府要搞好顶层设计,分类指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具备推广条件的要扩大示范;暂不具备扩大试点条件的,要继续搞好试点。对有些新情况、深层次问题,要进行研究探索,在理论层面和务虚层面搞明白,然后抓试点。

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要充分利用上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落实好有关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不断探索和丰富集体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要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严禁“非粮化”和“非农化”。

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突出抓好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扩展工作。这项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强,既要解决问题,又要防止引发矛盾,必须把握好政策原则,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区、乡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领导要亲自挂帅,精心组织,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做好工作,确保今年 40%的任务顺利完成,为农户“确实权、颁铁证”。

三是鼓励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目前,我区土地流转速度略高于四城区平均水平,但乡村之间很不平衡,和先进兄弟单位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区、乡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作用,鼓励土地经营权加快有序流转,争取今年流转面积要有较大的突破。

(四)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目前,我区农民收入从结构上分析,经营性收入占30%,工资性收入占56%,转移性收入占9%,财产性收入占5%,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为此,一是积极引导农民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的农业项目,因地制宜地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模式,实现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二是引导和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围绕特色产业,开发一些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开展或参与的初加工项目,增加经营性收入。三是充分用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成果,加快推进农业担保贷款、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农业保险等改革向农户拓展,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创新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财政投入方式,健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专项扶持政策,建立土地流转促进机制,让更多农户分享改革带来的实惠。

(五)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目前,我区还有2个国家级贫困村, 户贫困户, 个贫困人口,要在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力推进扶贫攻坚。要继续加强产业培育、科教培训、信贷扶持和创业扶助,增强贫困村自身造血功能。要强化精准扶贫和社会扶贫,推动扶贫资源向特定贫困村、贫困户聚集,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是不断强化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贫困生、残疾学生等特殊学生和弱势群体的关爱、救助和教帮体系。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问题,着力构建覆盖“三留守”群体的关爱服务网络。加强农村低保和医疗卫生工作,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巩固提升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功能,保障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是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加大植树造林、公益林保护等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联村建绿”工程。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区处理”长效清洁机制,抓好农村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置。从去年起,区财政安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行政村的 万元补贴,乡街一律不得截留,村里要专款专用,切实把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加强“三农”工作领导

一是强化“重中之重”意识。目前,我区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绝不能因为粮、菜、猪、鱼获得“十一连丰”,就认为农业生产没有问题了;绝不能因为农民收入实现“十一连快”,就认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了;绝不能因为农村环境建设在点、片、线上有所成就,就认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村改革面临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现代农业仍任重道远。所以,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站在政治和战略的 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要把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推进农村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好,主动践行“重中之重”思想,发挥表率作用。乡、涉农街道党(工)委每年要研究几件“三农”问题的大事,政府要抓好落实、抓出亮点,各行各业都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

二是转变工作方式方法。首先要明确政府定位。要转变农业农村工作指导方式,政府一定要多做市场不能做、农民需要做、我们恰恰能够做好的事情,更好地履行服务“三农”的职责。农民何时买种、买肥的事不用大家去操心,只要我们把农资调整顿好,让农民随时能买到“放心种”、“放心肥”就可以了;把适宜播种的气象条件传达给农民,把先进生产技术告知给农民,让农民学懂会用,种地的事就不用操心了。这样既做到了政府工作到位,又让农民感到满意。其次要选择好载体。现在,指导和服务“三农”工作不能全靠老套路,一定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随势而为。去年,搞的农业示范田、农业专家会商、惠农通信息平台、派驻蹲点干部帮扶农村环境建设等,都是借助载体、创新服务的好做法。今年各涉农部门在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应用、智慧农业开发、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都要有所作为、都要有所突破。第三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做好“三农”工作,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掌握政策、吃透民情上下功夫,把熟悉党的“三农”政策作为必修课,把善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当作基本功。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和农民交朋友,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我们的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同时,要尊重农民意愿,从认识上和感情上端正对农民的态度。无论做决策还是抓工作,都要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认识听取群众意见。只有这样,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才能够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心在基层,稳定的根基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基层党员干部,处在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前沿,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这些年来,不管我们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也好,还是开展服务农民群众的各类工作也好,可以说哪方面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让我们开展和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组织作用,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在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三

刚才承强同志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请大家不折不扣的按承强同志的要求去落实。我想讲一讲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总方法的问题,方法始终重要。我说的这个总方法,简要的说:就是用“市场化”的方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用“革命化”的精神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落后的面貌;用“人性化”的情怀关注农村群众的生计,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用“三化”的方法抓农村工作,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验证,昨天参观学习的经验都从实践上来证明了它。

一、关于“市场化”方法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用什么方式组织生产,已经不再是由哪个领导说了算,哪级组织说了算。而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谁最了解市场呢?是党政官员吗?不是,绝对不是,即使了解,也不见得准确,哪怕大家在网上看得多,报纸上看得多,这些信息也不见得准确,即使准确,党政官员也无法利用信息实现交易,完成产品到商品的惊险跳跃。你怎么能用行政命令去指挥生产呢?这方面吃的亏已经很多很多了。又问,是一些信息机构吗?也不是,虚假信息、过时信息、不全面的信息到处都是。今天的中国,就农业问题,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信息组织。国外不一样,如德国,它以协会来组织生产,有葡萄协会、苹果协会等,从上到下通过协会来发布国家计划,再分配给各级分会组织生产,是真正的订单农业。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把握市场供求关系,实现商品生产和交易的,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企业或经营实体。至少企业的投资行为其理性要胜过盲目性。因此,农业产业化就是要借助农业龙头企业。企业才是开拓市场的主体。千家万户农民的小生产绝对不可能成为市场主体。原来说:“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就是扶持农民”。这是多么深刻的论断啊!我们真叫不撞南墙不回头!过去我们发展猕猴桃、野木瓜、蚕桑都是没有可靠的市场主体,发展生猪也缺乏主体。发展多少不是市场主体说了算,而是党政组织说了算,这就是失误的根本。有“老干妈”公司,才有辣椒产业的兴旺,土溪有皮蛋厂才有养鸭产业的稳定,田坝有了大大小小的80余家茶叶加工厂,才有茶产业的稳定发展。有食用菌投资商,才有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这些都是客商用它的技术、资金干起来的,他们的方式就是以销定产,如果不看到这一点,一看哪个找钱,又大轰大哄地去发展,必定会重复失败的老路。

常讲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过去不清楚,现在看主要做好两条,一是创造宽松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全面开放农业领域,靠招商引资,兴办农村实业,促进结构调整,才能发展农村经济;二是引进老板,扶持市场主体,调节好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关系,组织好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帮助推广技术,实现产业化经营,我看就成。过去讲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好象土地与劳动结合就产生了财富,现在已经不是这回事了,我们有土地、有劳动力,土地撂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传统种养业没有效益,需要调整结构发展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就需要市场、资本、技术、人才。通过开放引商,引进老板,就解决了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的问题,六种生产要素综合发挥作用,才能使我们农村产业调出新气象来,给农民调出效益来。

品牌确实很重要,品牌具有引导消费的巨大力量,但是品牌也是企业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创造的,没有企业主体,就没有品牌的产生。

所以大家千万要牢记这一条。农业要振兴,结构要调整,企业最重要、十分重要!

过去谈解放思想,口号说得比较多,只有引进企业,扶持市场主体,为企业搞好服务,协调好企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才是解放思想的具体行动,我们要从泛泛而谈到落实到行动上。解决了思想问题,方向明确了,工作的着力点就找到了,土溪、绥阳、永安、新建、龙泉在实行农业领域的全面开放上,走得比较好。现在是北部强于南部,南部有吃老本的现象,要迎头赶上。

二、用“革命化”的精神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关于“革命化”的问题,真是久违了。“革命化”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宝贵的财富,什么叫“革命化”?“革命化”是一种战天斗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求强图变的精神。我们穷,我们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既要靠国家、政府的项目扶持,更要靠自己的奋斗,要靠自己的骨头长自己的肉。看看我们县48座小二型以上的水库,都是“革命化”时期修起来的。穿阡大型水库,可以说是一座“革命化”精神树立的丰碑,现在都叫全县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些年我们到底修了多少水库?没有新修,而是修补,是除险加固,甚至于过去的小山塘都被毁坏了,烟水配套工程又要重振其鼓。穿阡这座大型水库,蓄一千多万方水,当时仅用500余万,靠的就是革命精神,靠的就是干部群众的扎实苦干。这个工程现在来建,没有两个亿的资金根本就弄不成,你想差距是多大。

现在一些地方没有项目要项目,不要项目群众说你没有本事,有了项目怕项目,因为群众不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抗击自然风险能力差,县十届二次全会把夯实农村基础设施作为我们今后五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这项工作涉及全县农民,没有农民群众的参与、支持是干不好的。国家的资金有限,农村需求很大,要办成大事必须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一是乡村两级要把群众宣传好、发动好、组织好,让广大农村再现“红旗招展,大干快上”的革命精神;二要与时俱进,依法行政,启动村民自治,开展“一事一议”来筹资筹劳。让农民议自己的事,筹自己的钱,投自己的劳,把每一分钱都要明明白白的用在群众身上,农民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杨畔仲村民组修路,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每一分钱都用到路上去了,谁还会不满意呢?群众中蕴藏着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就要看我们的方法得不得当,看我们是不是有一大批一心为民的革命化干部;三是政府适当给予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府的钱一定要用出“酵头”效应来,用出“种子”效应来。“酵头”要发酵出十倍、百倍的能量,“种子”就要春播一粒种,秋收千粒谷。就是要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别人出一分的力,我出十分的力,别人出十分的力,我就要出一百分的力。比如通村公路建设,县里就给100万元,5000元/公里补助给村,靠发动群众干,把标准公路的雏型搞起来,干好了,就抓住了机遇,为争取国家通村公路项目打下基础。国家是愿意支持能干事、会干事的地方的。

同志们:革命化的精神不能丢!

三、用“人性化”的情怀关注群众的生计,建设和谐农村

市场法则是残酷的,但又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在市场竞争中,西部与东部,农村与城市,前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需关注农村,关注农村中的贫困人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人性化”的情怀来关注农村困难群众的生存大计,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什么叫人性?人性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学者认为,人性由三个方面的欲求构成。一个是物质需求,至少人要吃饭穿衣。二是求知的需求,要读书要明理要智慧。三是择偶传宗的需求,无此,人类不能延续。由这三种欲求构成的人性本无善恶之分,是中性的。欲求过度为恶,适度满足则为善。最基本的的欲求尚不能满足则为不善。对农村来说,从顺应人性向善发展的要求出发,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几件事。

(一)必须保障好特困群众、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今年灾情比较严重,乡镇要高度关注这一点。

(二)必须保障饮水困难群众喝上水,五年内必须100%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难的问题。从项目扶持、政府支持、科局帮扶、社会捐助多方面想法,无论如何都要解决。

(三)要高度关注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必须保障愿读书的儿童都能读书,不能因经济困难失学。国家实行了“两免一补”,书本费也花不了多少钱了,对缺钱读书的孩子,只要有爱心、有人性就能解决好。花点钱让孩子不失学,也许就当给了孩子们一根撑杆,也许他(她)们就能跨越人生的障碍,奠定美好人生的基础。

(四)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群众看得上病。希望乡镇把政策宣传好,确保绝大多数群众都能接受,参保对农村相当有好处。

(五)要解决好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利用通村公路的政策,利用好政府100万元的投入,提早筹划,动员群众,大干快上,及时解决农村公路保畅的问题。

(六)对群众反映的纠纷问题要及时化解和调解,不要让矛盾激化,要把矛盾消化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对确有冤屈,想打官司又打不起的群众,要实施好司法救助。

(七)政治上要推进村民自治,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参与权,畅通表达意愿的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在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四

鉴于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工作对政府的依赖惯性,政府不抓是不行的,政府乱抓更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把该抓的事情抓住、抓准、抓好,多做有用功,少做无用功,不做瞎折腾之功。

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根据不同职责,各有侧重地抓好九件事。

第一件事: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不达标仍然是当前农村的主要问题之一。村级公路狭窄,农忙季节保不了畅通,建设质量差,使用寿命短;农村电网建设标准低,农业生产用电体制不顺,农民生产生活用电保障系数低;剅闸泵站、大沟大渠、田间末渠建设不配套、不达标,旱能灌、涝能排仍然只是农民美好的向往;农村安全饮水标准低,供水数量和质量均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这些问题,就是主要的表现。

农村的道路,至关重要,道路一通,精气神一振,其余万事皆通。当今时代,农村道路问题,既不是通不通的问题,也不是通的数量问题,而是通的质量问题。从20xx年左右开始启动“村村通”工程以来,基本上每村都通了水泥路,这两年又在提“组组通、户户通”的问题。但是,我们的通村公路通的等级很低,质量也差,一般的路面只有3.5米,一公里的补助资金只有10万元。所以,虽然村村通了,但通的质量很差,多数村级公路错不了车,很多村级公路刚刚修通,又开始损坏,修路时就是东拼西凑勉强筹到的资金,坏了就完全没有能力维修。通村公路,我们应该按照二级公路的标准去修,舍得花20xx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做成一劳永逸的事情。对于时下提倡的“组组通、户户通”,我们应该持反对态度,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耕地和公共资源去满足几个住户并非很长久的通路要求?这种投资,如果不遵循规律,不尊重现状和趋势,必定是浪费资源式的无效投资。

农村电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当年,政府给农民补贴资金用于买家用电器,却没有料到,空调、洗衣机买了,由于电网质量差,都用不了。可见,初衷再好的决策,也不一定符合实际。把电网质量建设好,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把这个职责尽到了,农民买不买洗衣机,用不用空调,那是他自己的事。所以,政府不要总是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却又总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荒废了。农业生产用电,是另外一个问题。那些泵站的电线造成的电损,应该归谁承担,那些排灌设施的线路设施,应该归谁建设,这些问题,历史上一直是水利部门和电力部门在吵架,并将继续吵下去。然而,这两个部门吵归吵,那只是面上的热闹,真正的经济负担归谁?还是归了农民。不论这架怎么吵,吃亏的都是农民。农村电网,亟需提质升级,要舍得投大钱高标准建设到位,不要走过去那种翻烧饼式的反复、低投入、不解决问题的老路。

农田灌溉设施,大沟大渠与“最后一公里”同样重要。没有大沟大渠,“最后一公里”的水从哪里来?没有“最后一公里”,大沟大渠的水又怎么到得了农田?我们不能讲大沟大渠重要的时候,就忘了“最后一公里”,在讲“最后一公里”重要的时候又忘了大沟大渠。剅闸泵站、江河湖堤、大沟大渠和田间末渠都很重要,各级政府应该合理分工,各抓要点,建一片成一片,成体系配套一片,让每一分钱都投得有价值。中央政府要加大对大型水利设施的投入,省政府要负责中型和区域性水利设施的投入,县乡两级要承担小型和末级水利设施的投入。仍然是要有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想,办一件成一件,管个几十年。

农村饮水安全,已经有了本质的改变。问题在于,农民分散居住,供水范围太大,水质没有保障,水压低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解决饮水问题,只能将设施建设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不能够哪里有一户人家就铺一根水管、分一个龙头。如此广袤的农村,无论是什么设备,也无法保证正常的水压和水质。只对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供水,还可以变相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从而大幅度地降低电力、电视、宽带等设施的投入。这个问题,应该予以重视。

第二件事:规模经营

过去有人说,农业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现在,农民已经减少了,而且将继续减少。从我调研的8个村样本情况来看,农村基本没有70后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平均年龄是58岁,最高是72岁,最低是41岁,人均种田面积是10亩。从农民的年龄构成和人均种田面积的现状,就可以看明白,为什么冬季农村撂荒的田越来越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生产关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我们应该深刻地看到这个问题,更应该大胆地提出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就是探索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有效途径,使之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更相适应。

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和农业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可能,而农民的大量转移则使农业规模经营变成必需。我们弄清楚了谁在种田这个问题,就一定会担忧谁来种田这个问题,也就一定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规模经营可以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规模经营就必须要走机械化之路,就一定可以减少农业用工。同时规模经营,既可以继续解决留在农村人口的就业出路,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变农民为农工,让农民过上市民生活。规模经营可以在同样的版土上增加耕地面积。因为规模经营了,几十家农民的田统到一个组织去经营了,那些不必要的道路、田埂、沟渠就可以取消,恢复成耕地。这个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一般来说是20%左右,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增加20%左右的耕地。我们始终担忧的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完全可以用规模经营盘活存量来保证的。

规模经营,不能靠行政手段来生拉硬合,但政府必须有所作为。那么,政府干什么呢?应该做好四件事:一是引导农民按照规范的程序把土地流转出去;二是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转让的服务场所,比如各种交易所;三是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按规模予以补贴、减税免费、建立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等等;四是协调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规模经营,强调的是规模,而不是别的什么。不要一讲到规模,就延伸为要发展名特优,这两者不是一码事。讲规模经营,指的是种植面积,是一种耕地的集约经营方式,哪怕是种粮食,也是可以创造新的增值空间的。

规模经营,要鼓励公司化这一形式。合作社也好,家庭农场也好,均能够实现规模经营。但是,由于农民千百年来的现实利益第一的思想禁锢,现阶段合作社很难走出高水平之路。家庭农场虽然可以达到一定规模,但仍然属于规模不够的类型。而公司化经营,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让其成为有资本、有管理水平、有市场搏击经验和优势的经营模式。农村,真正缺的是资本和市场开拓能力,让工商资本以公司化的方式进入农村,正是几个方面优势的完美整合。这必将开创中国农村再次飞跃的精彩局面。不要动不动就担心工商资本剥削了农民。当年,关于姓资姓社的讨论,至今犹言在耳,那些振振有词地说资本会剥削工人的论断,有几条被实践证明了?当年的担忧,现在还是担忧吗?现在的担忧,以后会是担忧吗?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规模经营,重在引导。我们的方法是培育典型,引导扩大。既要顺其自然、不搞行政命令,又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因势利导地推动其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展望,什么时候我们的农村万亩农场林立,什么时候就是农业现代化实现之日。

第三件事:特色产业

你这一方水土,从来都不曾自己自由生长的东西,那不是你的东西,也不可能成为特色。比如苹果是山东的特色,湖北就不要去搞,你硬要搞,它也不是不长,也不是不能吃,它就是产量低、风味差、寿命短、生不逢季。你硬要搞,也是可以搞起来,但是,它的成本会高,它的市场会窄,它的效益会低,结果仍然是得不偿失。比如椰子是海南的特色,湖南就不要去搞,你搞也会得不偿失,你徒然浪费很多资源,最终,它不可能成为你的产业。

全国各地,你在搞我的特色产品,我在搞你的特色产品,而自己具有天然优势的东西,却又统统丢掉了,这样的情况很普遍。

一种农作物,只有在它最适宜的地区种植,它才不娇贵,它才具有最强的生命力,即使是“靠天收”式的最粗放的种植水平,它也仍然有足够的产量和优秀的品质。我们发展农业生产,就要有这个意识。这个意识,实质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讲人定胜天,谁要是胜天,谁就会受到天的处罚。

农民自己讲,吃的东西,要吃本地的、本季的、本来的。吃本地的就不会沾上因长途运输和保鲜需要投入的添加剂,本季的就不会承受因保证市场季节而采取保护性栽培措施带来的危害,本来的就不会受到因人为追求高产或早产而施用这激素那高效肥带来的残留毒害。

事实上,多年来,我们都把增产增收当做了农业生产的目的。当下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严重堪忧,就是这一错误指导思想产生的恶果。为了增产增收,就大量甚至全部施用化肥,为了增产增收,就毫无顾忌地投放激素农药,为了增产增收,就十分愚昧地引入转基因作物,为了增产增收,就不择手段。这种指导思想必须叫停。

农业生产的首要目标,是产出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没有丝毫影响的合格产品,这才是第一位的,是不容践踏的伦理标准。回到特色产业上来,发展特色产业,就是要顺自身的传统农业产业之势,借科技和组织方式变革之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哪怕是水稻、小麦、玉米、土豆这些大宗农产品,也是有区域分布的,也是可以做成特色产业的。之所以我们抱着个金饭碗,却在讨别人的饭吃,就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心气浮躁,不愿静下心来耐心地培育自己经得起岁月检验的特色产业,却想着通过投机取巧能一夜成名,结果把精力、物力、财力、人力都投入到本不该去着手的东西上,弄了个场面热闹,这一届这样整,那一届又那样整,都在想着翻新花样,所以几十年下来,没有几个地方,按照科学规律,把自己的特色产品做成了特色产业。

所以,抓特色产业,想抓出成效,就得静下心来,耐心细致地研究、培育,不懈怠、不冒进、不异想天开、不逆规律而动。做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鸣惊人,它必须是几代人几十代人扎扎实实的积淀,最终才会修成正果。

特色产业需要形成规模。所以,扩大种植面积,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规模,是发展特色产业的首要之途。再好的东西,如果只有500吨、1000吨,那又能带来什么效益呢?相反,有特色的产业,规模越大,就越能够淘汰那些本不属于他们自身特色的同质产品,市场服务也会更好更全地配套,市场竞争优势就会越强。这个规模要以能够保持特色为限,如果扩张到失去特色优势的区域,特色也就丢失了,也就谈不上什么产业和优势了。

第四件事:培育品牌

农业产业之所以利润低,特别是农民受益的利润低,没有品牌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水稻,农民卖1.35元一斤,就以为是好价钱了,经过一般的加工厂加工之后,大米能卖到2.5元一斤,就又算好价钱了。然而,通过具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加工企业加工成大米,还会只有2.5元一斤吗?米还是那个米,为什么价钱大不一样?又比如说野生鲫鱼,渔民捞上来,拿到市场上去卖,一定是和别人池塘里人工养殖的卖个同等价钱,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品牌,谁都不知道你这个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这两个事例,都说明了品牌的重要性。

品牌,它不是虚张声势的自我叫好,而是质量、信誉、影响力、认可度的代名词。品牌,在中国,最高的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现在还有个地理标识产品,但讲影响力,讲一下就把别人镇住,还是非中国驰名商标莫属。

品牌意识,农民应该有,农业企业应该有,地方政府领导更应该有。有的人一开口就喊,自己那个地方有什么什么,一口气可以数出七八上十个,这只能忽悠外行人。因为你有那个产品,不一定变成了商品,你即使变成了商品,也不一定卖出了它应该卖的好价钱。一个地方有若干个中国驰名商标,才是真正有实力的表现。当今时代抓农业,如果没有培育出几个中国驰名商标的产品来,就相当于没有抓。

相比之下,农民的品牌意识最弱。不仅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品牌对于自身利益的重要性,还因为我国的品牌申领体制,实际上,是把普通农民关在门外的,作为一个单独生产者个体,农民无法去申领自己的品牌。

眼下正在大力提倡的家庭农场,其品牌意识应该更强。如果一个家庭农场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仍然不能直接入市,还是交给市场中间商去完成产品的商品化过程,那么,这个家庭农场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就没有体现出来,他充其量是个种田能手,不是一个合格的农业产业经营者。家庭农场的品牌建设,我们要向日本学习。日本的酸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袋酸梅,上面都有家庭农场的名称、联系电话、品牌、质量检测标识。如果说学日本的基础工业比较难,那么学这个东西就容易得多。只要政府把申请品牌的门槛降低放开,把质量监管的工作做深做细,学起来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农民和家庭农场,其实可以把自己的很多产品品牌化,让自己的农产品带着品牌和包装入市。比如,玉米棒子,有了品牌,就会论只卖;土鸡,有了品牌,价格就可以翻几倍;传统饲养的猪肉,有了品牌,价格也会有天壤之别。我们应该鼓励农民和家庭农场,都用最传统的方法去种植和养殖,都靠质量和品牌去提升单位产品的价值,这样一来,产量虽然降低了,但由于单价的大幅上升,农民和农场主仍然有高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激素的生产方法追求高产而带来的利润。我们应该有这方面的鼓励措施,可以说,靠增加产量来增加农民收入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还想继续提高农民收入,倡导品牌化和无害化无疑是最有希望的出路。

而作为农业产业发展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则更是要有品牌意识。很多企业老板,对于自己的品牌建设问题不屑一顾,他们认为,产品能销出去就是硬道理,有没有品牌,是不是驰名商标又有什么要紧。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也是小富即安的心态,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企业长远的谋划和构思,只管当下赚不赚钱,没有想今后何去何从。很难想象,一个百年企业没有品牌,也很难想象,这个企业能冲破区域,走向全国,渗透全世界。我以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首要的是研究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产品在哪里生根?如果没有品牌,产品打入一个新区域的时候,是以何种面目出现?所以,农业企业家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政府,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引导和唤醒他们的重视。

品牌建设,归根结底,是商品生产者的责任,但是,政府的作为,也是必不可少的。

采取有效的方式,比如学习、培训、展览、展示等,引导全社会重视品牌建设,让所有商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牢固树立起品牌意识,是政府的职责。帮助企业研究品牌、创建品牌,政企共同努力,实现人力、智力等资源共享,创建出一个又一个的知名品牌,是政府的职责。

出台鼓励政策,刺激和引导人们去设计、构思、创建、培育知名品牌,也是政府的责任。

从制度上研究解决人们在品牌创建上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给社会松绑,让社会成员自由驰骋,更是政府的职责。

第五件事:提升流通

农产品流通,是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问题。流通,不仅仅是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延伸农业产业的价值链条,大幅度增加农民农产品之外的收益。

农业产业的更高价值,在产品生产之外的环节,这是我们首先应当认识的问题。没有这个认识,抓流通就没有立足点和应当性。在通过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触顶之后,流通环节就是其新的增长空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养猪和贩猪、卖猪肉这三个环节相比较,养一头猪好的年景赚80元左右,差的年景20至30元甚至亏本,贩一头猪,无论怎样也有三四十元利润,而卖一头猪肉则可以赚到200至300元左右。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越是在高端的流通环节,利润率越高。农民有些口头禅:养猪的不如贩猪的,种菜的不如卖菜的,搞生产的不如搞生产资料的,等等,表达的就是这个认识。

提升流通,重点是要研究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两个关键环节。

降低生产成本,要在生产资料的流通环节上下工夫。种子、农药、肥料,是主要的生产资料,这些物品,农民是从零售渠道购入,还是从批发渠道购入,是从一级批发商手中购入,还是从末级批发商手中购入,是独自一家购买还是多家联合购买,等等,均会产生各不相同的成本。如果是从零售商手中购入或者是末级批发商手中购入,单价就比较高;如果是单独一户购买,运费就比较高。这就是成本,而且常常为很多人看不见或者是不在乎。也许一亩田的成本并无多大差异,但如果是1000亩、1万亩呢,这个成本节约就十分可观。所以越是规模化经营,就越是可以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直接成本。对于公司化经营模式来讲,想办法实现这个成本节约就很容易,如果是单家独户、家庭农场或者是协会合作社,就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大家抱团购买,以降低成本。很遗憾的是,我们很多经济组织没有想到这一点,包括传统优势十分明显的供销社也没有抓住这一条财路。农民则是各自为政,没想到抱团,或者是想到了但做不到。农业生产者要组织起来,努力直接统一从厂家购买各种生产资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购买的直接成本和物流成本,从而间接地提高农业的效益。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在农产品商品化环节上做文章。所谓商品化,就是从产品变成商品、从生产者手中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农产品附加值增长幅度最大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们要做的功课是: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并将一些核心指标的检测结果明显标识于产品包装之上,使农产品经检测入市;给即将入市的农产品贴上创建的商标标识,让消费者从商标中了解该产品的质量、品牌、影响力、认可度等潜在信息,使农产品贴商标入市;对农产品进行适当的包装,改变以斤、以吨、以车卖的传统习惯,一袋一袋卖,一个一个卖,一两一两卖,使农产品有包装入市。

提升流通,还要在寻找农产品从生产基地直达消费者手中的直通销售渠道上实现突破,使农产品增值环节的利润能够为农产品生产者或者组织获得,实现农产品成规模入市。比如,引导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就是非常好的模式。销售渠道与商品化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商品化过程,直销入市的可能性就变成了零。这是农业生产者实现农产品增值的又一重要领域。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有销售优势的企业,从农民手中以很低价格收购农产品,经他们稍一打理,其实就是商品化过程,就立马增了值,原本是一元两元一斤的,就变成了十元二十元一斤了。怎样让农民、家庭农场、农业产业组织等农产品生产者也有这种意识和能力,把农产品价值链的增值关键环节全部掌握在农业产业内部,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来讲,对于提升农业发展空间来讲,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很成熟的国家,这些本不是政府的职责,但在我国,还处于市场培育这个初级阶段,需要甚至是离不开政府对这个层面的引导、扶持和支持。县乡两级政府尤其要舍得花功夫来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大力地扶持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如果一个地区,其农产品产前和产后的效益有80%至90%能够掌握在农业生产者内部,那么,那个地区的农业产业质量就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第六件事:深化加工

农产品加工是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农产品加工,要立足于本区域的主导农产品来开展。因为农产品都是辎重货,只有在合理的运输半径以内,才能保证适当的利润。如果经济发展到自由竞争的时候,这一条就会更加明显。所以,我不主张此地的企业去加工彼地的农产品,那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

农产品加工,要走全产业链之路。就是说,围绕一个主导产业,通过若干家企业,把整个链条的各种资源吃干榨尽。虽然这有点理想化,但毕竟也是可以探寻的,这正是循环经济的思路。如果走出了这一条路,那一个地方的农产品加工就真正形成了产业,而且其竞争力一定会超群、悠久。比如水稻加工,传统办法就是实现了从稻谷到大米的转变,附加值并没有增加多少,而谷壳、米糠等成了废弃物,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但有的企业走的就是吃干榨尽的路子,企业的效益和质量就截然不同,优质大米加工出来以后,谷壳就作为燃料,米糠就用于加工提炼米糠油,碎米就用于酿酒,一个工厂,若干条生产线,下一个环节以上一个环节的废弃物为原料,不断延伸产生出新的产品。从本质上看,这样的企业就是运用免费的原材料,生产出了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其产业质量可想而知。当然,并非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走出这样的路子,这需要科研的支撑、创新的支撑、资金的支撑、人才的支撑。这从另一个方面又说明,农产品加工并非是低科技含量的代名词,恰恰相反,现今时代,更需要培育高技术水平的企业来从事农产品加工,才不至于因为装备和技术水平的低下而变宝为废,形成农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

农产品加工,要限制粗加工,支持深加工和精深加工。粗加工,规模越大,浪费越大,对整个产业的损害越大。因为粗加工不能从本质上提升产品附加值,无法提振生产者的信心,时间久了,一个主导产业可能因为效益过低而被淘汰。限制粗加工,要各种措施并举,最主要的是两手,一手是严控土地供应,越是粗加工,越不能供应土地,每个地方原则上都不能为粗加工提供新增建设用地;一手是从严征税,越是粗加工,越是不能减税免费,否则就是保护落后,保护落后就会扼杀创新。通过这样的政策杠杆,来迫使粗加工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出路。对于深加工和精深加工,则要大力扶持。如何判断是否是深加工或精深加工呢?通俗地讲,只要看产品就可以了,看产品是不是与原材料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稻谷变成大米就不是质的变化,稻谷变成了夹心饼干就是质的变化,是不是生产出了一系列各不相同的产品。另外,从剩余物的多少也可以判断,如果产品加剩余物就基本等于原材料的数量,那么就不用多想,一定是粗加工,相反,如果最终没有什么废弃物,而是全方位地吃干榨尽了,那也不用多想,一定是层次比较高的加工了。

比如,水产品中的鱼加工,如果鱼经过加工环节后,主要产品就是鱼糜,外加剩下了一大堆的鱼鳞、鱼翅、鱼骨等等,那么,这个加工只能算个粗加工。如果加工之后,产品有鱼片、鱼糜,有鱼丸、鱼肚,有风味鱼、即食鱼,有胶原蛋白的饮品、护肤品,那么,这个鱼加工就算是做到家了,其产业的质量绝不是只产出鱼糜的企业可以比肩的。

在加工这个问题上,要有这样一种理念,即优势资源一定要交给优质企业来经营,一定要交给有实力的企业来经营。如果我们把优势资源交给一些“土八路”去经营,其结果只能是暴殄天物,浪费资源,形不成优势产业。

从产品质量安全这个角度讲,农产品不经过加工是最好的。因为,每一次加工,都免不了要添加这种剂那种剂的,添加了东西,总是比没有添加要差。但是,由于运输、储存、消费爱好等等各种原因,农产品加工有其必然性和刚性需求。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合理控制那些添加品的数量和质量,在需要与质量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确保经过加工的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不给人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事实上,越是粗加工产生的生鲜产品,其添加保鲜防腐剂的需要就越强,其量的投放就越多,对人体的健康可能影响就越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也要主张深加工和精深加工。

农产品加工,我们追求的核心应该是质而不是量。如果单纯去看量,看加工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多少,其意义并不大,既容易导致粗加工泛滥,也容易产生水数字。而质,才更具有实质性意义。而且,重视了质,绝大多数加工企业都是走的精深加工之路,其价值的大幅度提升自然可以起到扩张量的作用。所以,在政府的引导问题上,要注重在质上做文章,这才是对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有利的方向。

农产品加工,其排放物常常比较多,因此,要趋向于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将污水处理等设施高水平配套好,避免加工产生环境污染。

农业工业化,核心的环节是加工,农业产业增效,关键的环节也在加工,所以,政府要重视,要下功夫去抓。

第七件事:环境治理

农村,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之中,是一尘不染之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绿油油的稻田,金灿灿的菜花。而今,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均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此种情形,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带,尤为突出。

看到农村环境如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揪心和担忧。别以为与我们自己没有关系,恰恰相反,农村环境好坏与每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然而遗憾的是,高层、中层都没有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环境污染,有工业污染,但更多的不是来源于工业污染,其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垃圾,二是生活污水,三是种养殖污染。

关于生活垃圾问题,不是清扫清运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无害化处理的问题。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经过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由于垃圾量小,农民种田肥料来源少,各家各户在堆烧农家肥时自行消化了。第二个时期,农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一次性用品大量涌入,而农民既没有精力也不愿意再把垃圾用作肥料了,同时也无法处置那些无法消化的垃圾,所以家家都往野外倒,形成了农村垃圾遍地的局面,是分散的污染。第三阶段,近年来,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农村建立了垃圾清扫清运系统,但由于多数村镇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到县城处置运距又太远,所以很多地方只采取了简单的填埋和堆放,农村垃圾污染从分散污染变成了集中污染。

关于生活污水问题,主要是农户家中的生活污水绝大多数都是直排到沟渠河湖里面,连最起码最简单的处置都没有,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污水横流的局面。尤其是农户居住密集的区域,河水深黑,河面污物汇集,村子里臭气熏天,目不忍睹。

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拯救农村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我们能不能下决心,集中五年的时间,解决农村环境的问题。虽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但是问题得有轻重缓急,问题也只能一个一个地彻底予以解决,才会达到目的。

要通过大力的扶持,保证每个乡镇都建立起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以达到全域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镇以上污水全处理达标排放的目标。

要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促使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污水的污染。

要采取铁腕措施监管农业投入品,高残毒高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投入品应该禁止生产、禁止流通、禁止使用。对于投肥投粪投激素开展养殖的行为必须全面禁止,并依法严厉追究责任。对于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的使用进行限制,以有效政策措施鼓励大量施用农家肥和推动秸秆还田。对于那些低水平规模化养殖,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和措施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做不到这一条的,要下决心关闭。凡是对环境带来破坏的发展都不足取,这个认识要成为全民共识。要逐步开展土壤休耕、湖泊休养试点,以全面恢复地力和保护水环境。

关于农村的工业污染,也要下狠心治理。严格地说,农村不应该办工厂,因为那里的基础设施配套不了,实现不了污染物的有效处理。对于办在农村的工厂,粗放低水平的,要下狠心关闭,恢复农业生产;有发展前景的,应该进入设施配套的园区,并以搬迁为契机实现转型升级。

总之,农村就应该是一片净土,是一片与污染沾不上边的净土。

第八件事:农旅一体

所谓农旅一体,是指树立农业旅游化思维,实现农业和旅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中央提出,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旅一体化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传统抓农业的思维,暗含着这样一种认识:农业就是靠农产品自身产生价值。比如,种水稻,一年忙到头,只要把稻谷卖出去了,就算是价值实现了。比如,种葡萄,也是一年忙到头,只要把葡萄卖成了钱,也算是价值实现了。然而,这种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除了产出产品本身的价值外,还附着着可供人们欣赏、参与、消遣、娱乐等诸多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市人口开始眷恋乡村气息,农业的这些附加值将会加快显现。

也就是说,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全新的思维:在抓农产品生产的同时,我们要想办法把农村的景观、空气、阳光、劳动、科普等卖成钱,而且还要卖个好价钱。

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牵引人们到乡村来休闲、观光、体验、认知、怀旧、创作等,促使城市人口的第三产业消费向农村覆盖,给农民和农村带来农业生产外收入,实现农业和旅游同步发展。对于地处城市近郊的农村,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通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子。

实现农旅一体化发展,首要的条件是建设农村景观。在规划布局农业基础设施、产业板块、民居风格、生态维护等功能时,按照全域景观化的思路,开展景观建设,使农村的各项建设项目,建成后都是可供欣赏和玩味的景观,把农村打造成一个集农业生产、农村景观、农业科普、农耕文明于一体的生态景观新农村,成为人们倾心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建设生态景观新农村,我们需要做的功课是很多的。首先是要把农村的环境治理好,实现垃圾和污水全处理,让农村清洁起来,成为清洁农村。其次是构造景观,主要是花海、林海,在种植各种植物时需要精心策划,既要有大规模的主打品种,又要能四季各有不同,形成精巧的色块和季节搭配,产生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让人们今年来了明年还想来,最终年年都要来。有的产业,其生产环节中的某一个季节,本身就是景观。比如,桃、李、梨、杏、樱桃、油菜等,它们的花期都是景观,关键是要有卖景观的意识。第三是构思各种特色园区,供人们从事采摘、劳动、科普等参与式、体验式活动,把农耕生活、亲子教育、家庭享受融为一体,收获激情和幸福。第四是打造特色民居,做好保护旧居和建设新居两篇文章。那些具有特定时代烙印的旧居,可以说是农村的无价之宝,当下废弃的多,应该想办法把这些资源盘活,采用修旧如旧的思路,使之成为特色乡村旅馆,吸引人们前来短期居住。农民建设新房,也应当严格管控,必须做到在规划的地方建房子,建经过设计的房子,并且要紧密传承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让它们一建起来就是景观,就能够勾起人们儿时的记忆和感伤,从而产生先天性的亲和力,吸引人们主动前来。

光有景观,显然是不够的。乡村旅游,终归不是名山大川的旅游,必须与之区别对待、形成差异化供给。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迷恋,主要不是来源于景观,而是来源于乡土文化。因此,一定要把文化的文章做足。文化常常是隐含在某种事物之中,处于潜伏状态,没有外力的呼唤,它可能会沉睡千年。但它又是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一旦遇到合适条件,就会破土而出,形成燎原之势。这个合适条件就要靠我们主动创造,就是要策划既符合乡土优势、又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活动。比如,借助乡村的优美环境,每年在某一个季节固定开展体育活动,如田园马拉松、田园篮球或其他趣味运动;比如,种田能手比赛、特色小吃烹饪比赛或其他怀旧性比赛活动;比如,摄影采风、文学采风等艺术创作活动;比如,开展各类创意碰撞、与乡村发展相关联的论坛讲坛等等。用固定活动吸引特定群体前往,长年累月之后形成品牌和口碑,文化的影响力与凝聚力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到了这个境界,乡村旅游就形成了气候。

景观建设也好,活动策划也好,并不是每个乡镇、村都要去把文章做满做足,做成个大而全、小而全,而是要立足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做出哪怕只有一项但却具有别人无可替代竞争力的品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仅如此,在一个县域内,最好是各个乡镇或村,要统一进行规划和构思,形成季节相错的旅游景区,保证全年都有火爆的乡村旅游市场。

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农民能从中得到什么?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农民的所得,除了农产品因为休闲、观光、体验等活动而增值外,还可以获得提供服务而带来的收益。如果农村的景观足够吸引人,那么农民的房子就可以成为家庭旅馆,农民通过卖农家小吃和家居房间,就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人。服务业与农业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利润率比后者高出好几倍,但其劳动强度却又大大小于后者。正是因为农旅一体化发展,可以给群众带来服务业收入,才更显其推动农村振兴、农民致富强大动能,也更显其紧迫性和必然性。因此,抓紧行动乃第一要务。

第九件事:政策支持

当前“三农”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需要认真研究。

当前针对“三农”的政策是不少的,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需要研究的是,这些政策与“三农”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到底有多高。须知,好政策,不一定是正确的政策。只有能够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能够体现正面引导作用,能够推动产业持续发展进步,能够简便操作的政策,才能堪称正确的政策。

我们需要反思针对“三农”的系列补贴政策。这些政策无疑是好政策,但要想被承认为正确的政策,我想需要过程。这些政策最大的缺陷就是只照顾了农民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农村的公共利益。这些政策实施了这么多年,钱花费了不少,但是,农村面貌却没有什么根本性改变。这实际上是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当前的各项惠农补贴,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以县为单位统计,一般小县有1亿元左右,大县有2亿元以上的。这些钱,分散到千家万户,便成了每家几百元。农民高不高兴呢?的确高兴。但是农民满不满意呢?不一定满意。因为与他们生产生活更直接相关的运输、灌溉、排涝等大问题没有人去解决,几百元的补助抵不了因为基础设施条件差而增加的生产成本。

有的补贴没有达到引导农业发展的效果。比如粮食直补,也许真的种粮食的人并没有享受到这个补贴,而没有种田的人却在享受这个待遇,因为我们的补贴方式并没有把补贴与粮食直接挂起钩来。在一些地区,这个补贴成了土地规模流转的绊脚石。有的补贴带来了农村新的不平等。比如家电补贴,买空调买洗衣机的给予补贴,而能够买空调买洗衣机的,本来就是条件好的家庭,那些条件差的根本想都不敢想这个事情。有的补贴成了部门和不法商人谋利的工具,农民却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比如农机补贴,本是好事,但在操作中,要上了目录的品种才能补贴,在经销商处购买时通过扣除的方式兑现补贴款,结果导致了歪风邪气。有可能部门通过控制目录谋利,商人通过涨价谋利,而农民则只是背了个空名。一台农机具,在未进入补助目录时,可能卖价5000多元,在进入补助目录之后,卖价就成了6000多元,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如果不搞什么目录,只要农民购买了多大功率的农机具就可以凭票到财政领取补贴,这个事情就会大不一样。有的补贴实质上是损害农民利益的。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能繁母猪补贴,一度成为笑谈。这个补助的实施,因为政策的刺激,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调节机能,导致了猪肉周期性的供大于求,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

支持“三农”,政策要对路。“三农”最重要的支持政策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这是最迫切的,如交通、水利、土地等条件改善,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让农民因为生产条件配套问题的投入成本接近于零。二是加快改善农村环境,要下决心给予政策支持,抓紧改变农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局面。三是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决定了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必须是公益性的、全天候的,过早地将这一职能推向市场,是对“三农”工作的削弱。四是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提高村干部待遇,让有能力的人能够安心于村干部岗位为民服务;大力提高村级组织解决村内小问题的能力,让村级组织在群众心目中有地位、有威信。那些惠及困难群众的所有资金都应该由村干部去落实到户,让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具体化为对村级组织的感恩。如果村级组织没有什么治力可言,如果对群众的好处都由上级或上几级越过村级直达农户,久而久之,我们的基层工作基础是十分令人堪忧的。

支持“三农”的政策,落实的方式也要对路。严格说来,中央、省两级政府,只需要把支持“三农”的资金按照一定的系数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安排到县,指明用途,加强监管和审计,即可。至于具体到哪一个项目,如何规划设计搞建设,交给县级政府去统筹安排。如果一个项目的规划、设计、评估、招标、建设、验收均由厅局直接操作,则必然既不能保证所实施项目的正确性,也不能保证管理这方面的领导和干部自身的安全性。有些项目,其前期费用就占去了项目总投资的40%至50%,有些项目,允许实施的内容是实际不需要的,而实际需要的内容又不允许实施,从而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和设施闲置,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仍然没有解决,十分令人痛心。导致这一恶果的罪魁祸首,就是上级一竿子插到底,管了自己管不了、管不好的微观事务。这种局面,如果不从顶层设计上去改变,更加痛心的后果还将继续出现。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决心整合项目和资金,办成农村真正需要的大事。

以上观点,供大家参考,目的是要把“三农”工作抓得更好。

在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五

今天我们在金秀召开现场会,是全市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尤其是农民增收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

对于农民增收,项目很重要,一定要有项目,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对我们农民兄弟的增收会有一个很大的推动和促进。昨天,我看了金秀县的几个点,在点上边看边听,有所思考,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我们工作队从2月20日下村,到今天3月26日,已经整整1个月零6天了,从昨天我们检查来看,同志们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工作队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我们中国农村的又一个重要的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我们全党、全国所有的工作都要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它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志们,这样的提法,这样的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是多年来少有的。我参加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时候,相当多的代表对农民问题都给予极大的关注,这是1979年我们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一次重大的改革。经过这几年我们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方面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是对我们原柳州地区、*市这方面工作的充分肯定。我们整个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增收、农村面貌的变化、农村基层组织的巩固和发展,成效非常显著,但是我们也看到,从全国的大气候来看,从全区大气候来讲,我们的农民增收还是很慢,农民的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还在拉大。我们必须高度的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抓好今年的农业各项工作。我们的农村工作队,还有我们分管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领导同志,还有我们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工作的成绩,要以农民增收多少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所以我们农村工作队也应该把农民增收工作作为我们今年工作队工作成绩的一个标准。

第一,要带着对农民兄弟的感情、亲情、牵挂、责任来关爱农民兄弟。同志们,农民兄弟是我们的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老百姓给的,他们是纳税人,我们每一份俸禄,每一分工资,都是纳税人提供的,我们吃的粒粒颗颗都是农民给的,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为一个老百姓的后代,我们理所当然,也应义不容辞的要与我们农民兄弟搞好感情。现在我们农民兄弟生活、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来说还不行,昨天我们在高仁村看到的那几栋楼,毕竟还是少数,尤其是大石山区的农民兄弟建楼房的更少。现在整个城乡的差别,城乡居民同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是缩小,而是继续拉大。我不讲北京,不讲上海,不讲南宁,光讲我们*市,差距也比较大,也在拉大。去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是11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27元,去年职工收入同比增长了13.6%,我们农民兄弟的收入同比增长了8.9%。从总的数字来看,职工的工资比农民兄弟的收入要高出9423元,是农民兄弟的近6倍,农民增收速度比职工低4.7个百分点。同志们,农民兄弟养育了我们,农民最可亲。我们要帮助我们的农民兄弟增收,让我们的农民兄弟尽可能获得多一点收入,日子好过一点,他们的孩子都能够上得学,他们能够看上电视,能够用上自来水,这些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的农村工作队,要带着这份对农民兄弟的感情、亲情、牵挂来更多地关爱农民,更真心地帮助农民,真情地对待农民。我们的农民兄弟能不能吃得饱,冬天能不能穿得暖,孩子们能不能都上得起学,读得起书,这些,我们得关注他们,牵挂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关爱我们的老百姓,要有真感情,我们在座的同志,都要对农民有很深的感情、亲情,我们才能做好我们的工作。

第二,要带着项目来扶助农民。我讲过,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项目的带动,要有产业来支撑。我想,我们农民增收,毫无疑问,也必须要有项目,今年,农民增收要在116元以上,这116元从哪里找,我们要算细帐,要通过大项目、中项目、小项目去找。比如讲,去年我们养了多少只鸡、多少只鸭、多少头猪,那么今年我们要增加多少,要多养多少。这个项目行不行,那个项目行不行,要一项一项地列出来。昨天,我们所看的高仁村,都有项目,这一点值得推广,但是项目还不够具体,还不够细,要更细一点。所以我们分管农业的领导,我们的农村工作队,必须注意要有项目,一项一项地落实到村屯,落实到农户。并且,对一些困难农户,一些弱势群体,我们还应该多联系,我们的工作队员联系1至2户,我们的党员联系1至2户,我们的分管农业的领导也联系1至2户,县(市、区)、乡镇的领导也要联系1至2户,我相信只要我们带着项目去帮扶农民,就大不一样。所以,我希望把我们的增收项目列为各县(市、区)、工作队工作责任和工作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三,要带着技术来武装农民。农民最需要技术,尤其是先进的、实用的技术。我们城里来的工作队,相当多的同志文化水平比较高,懂得的技术也比较先进,我们可以组织技术员到实地进行指导,帮助。我们要把先进的技术、实用的技术带给他们,武装农民兄弟。我想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几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以一个村或一个组为单位,总共10-20户农户左右,成立一个科技中心,订阅一些科技资料,如养畜禽的、养蚕的技术资料等等,向农民兄弟介绍、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就等于一个小小的培训班。第二种形式是以村为单位,围绕主导产业来开办农民夜校和农民培训班,请农业技术员来讲课;第三种形式就是我们的工作队员、技术员到田间地头,到实地去传授技术。更高层次来讲,我们还可将网上的一些技术下载,然后传授给农民,我们要以技术来武装农民。

第四,要带着市场观念、信息来引导农民。我们这些人从大城市来,从中城市来,从小城市来,我们的市场观念毕竟要比农民兄弟的要新一点。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什么样的水果,需要什么样的鸡、鸭、鹅,通过我们的信息就可以引导农民搞种植、养殖,根据市场需要来决定种什么、养什么。像昨天在高仁村那里,提出要成立一个种养公司,今年要养1-2万头牲畜,将来同样可以到国际市场上出售。对于这些,要加强引导。对于劳务输出,我们的农村工作队可以了解到很多的信息,可以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现在我们*市的建筑市场,我们各县(市、区)的建筑市场都需要很多劳动力。大前天,我去检查了市工业区,工程招标了,但进场人员少,劳动力找不到,农民工找不到。所以,我们要与那些中标的公司、施工队联系,组织我们的农民工进城打工。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信息引导农民找市场、进入市场、闯市场。

第五,要带着办法、带着点子来帮助农民。昨天我们看的几个点,当前主要的问题就是资金比较紧缺。那天我在北京打了个电话给我所联系的象州县妙皇乡大梭村的支部书记韦兰香,她说搞规模养殖就是缺点资金。我想,通过县(市、区)农行、其他银行支持一点,搞小额信贷,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问题就好解决了。现在我们小额信贷在工商联、妇联搞得不错,农民种养还贷也快,一个月就开始还贷。农民主要是养鸡、养鹅、养鸭、养牛、种菜,这方面,我们的工作队要帮助他们。同时,还要解决销路问题,我们也要帮助他们联系市场。

第六,要带着优惠政策来保障农民。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兄弟很关心,制定了一系列惠及农民、优待农民的一些好政策、好措施,我们要确保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也是农民增收的门路,所以我们工作队还要检查、督促各项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能不能够落实。农村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我们整个*就取消了1亿1千万的特产税。现在农村孩子的上学,也要普及政策,减轻孩子的负担。现在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种子都涨价,我们计委同物价局要下个文件,搞好市场宏观调控,加强检查,制止哄抬物价的行为,确保政策落实。对农村中的小商小贩,可以免于工商登记,减免有关的收费,活跃在农村中的小商小贩,是农村很好的推销队。我们的工作队要寻找政策依据给农民提供增收保障。从根本上说,从长远来看,我们要大力发展二产、三产,加快我们的城市化、城镇化同工业化建设进程,通过增加劳动力就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如搞一些农产品加工,办一些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办起来了,可带动农民开展种养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同志们,我们工作队的职责、任务都明确了,希望大家认真落实好。市委、市人民政府对我们工作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昨天,我在高仁村所讲的,也就是希望我们的农村工作队,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纽带,要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宣传队,要成为农民学技术、掌握技术的老师,要成为我们农民奔小康的中间人,要发挥你们的作用,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我们工作队的工作时间,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是一年,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去做一点实事,农民兄弟对我们也是满怀希望。我想,我们这期工作队一年以后,当农民兄弟含着热泪、依依不舍欢送你们的时候,当你们满载而归的时候,我相信我们的农民兄弟一定会真诚的感谢你们,市委、市政府也会为你们庆功。

在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六

今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一)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根据国家粮食政策和粮食供求的新变化,我县粮食生产必须坚持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保证粮食播种面积,提升品种质量,增加粮食总产。一是进一步落实粮食工作政府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加强粮食责任考评。二是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为;抓好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完善有形土地市场管理机制。三是继续抓好我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省人大议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田整治、现代标准农田建设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实施。四是切实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大力建设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实现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目标。重点抓好超级杂交稻“两系法”制种基地项目的实施,完成制种和示范推广面积1万亩。

(二)加快优化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作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主线来抓,通过对品种结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不断增强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引导和帮助农民继续发展春甜桔、茶叶、山楂、中国台湾蜜枣、三黄胡须鸡、蓝塘猪等具有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县委、县政府已作出决定,把春甜桔作为我县拳头产品,着力打造春甜桔产业化,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加大扶持和发展力度,认真抓好春甜桔的产业规模经营。二是进一步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要继续按照“三大块”的区域安排,指导各镇把零星分散的小庄园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逐步连结起来,实行适度规模生产,形成区域化、基地化生产,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益。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以生猪品种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牧水产业结构,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提高畜牧水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立足优势资源,确定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商品基地,辐射带动农户,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抓好基地建设,培育和壮大优质粮、蔬菜、荔枝龙眼、梅李、春甜桔、三黄鸡、瘦肉型猪、淡水养殖、林竹等主导产业。二是围绕资源优势和主导产品开发,落实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利用外资、民资培育和发展一批新的实力强、带动能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做好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考核、认定和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申报工作,确保龙头企业规范、有序发展。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探索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专业协会的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组织形式,推动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帮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建立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巩固发展与农民的合作关系,争取最佳的带动效应和创收效益,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三是做好农业产业化的配套工作。做好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系列、农贸市场体系和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

(四)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流通,推进农村工业化。要充分发挥我县农业资源、劳力资源优势,办好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一是鼓励社会参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鼓励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做强做大。二是做好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农产品初级市场、集贸市场、产地市场建设,力争在全县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覆盖全县各类农副产品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国有、集体商业的作用,特别是要鼓励发展壮大农产品流通经纪人队伍,形成信息灵、渠道畅、网络广的营销实体。重视发展订单农业、电子商务等新的销售方式,扩大销售渠道和网络。三是落实扶持加工企业发展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向产供销、农工科贸一体的经营格局转变,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成份的加工体系和强大的生产、加工网络。四是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镇、村农村信息服务点的作用,指导农民参与流通,发展生产。

(五)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始终把水利安全放在水利工作的首位,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确保江河、水库和城镇的防洪安全。完成省人大议案农村机电排灌工程19宗和县人大议案水利工程2宗建设任务,完成7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认真实施农村饮水和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两项民心工程,完成县城防洪加固工程、新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立项建设,做好白溪水库安全加固工程实施,着力抓好中、小河流整治及堤围建设;解决12个镇65个行政村4.8万人饮水安全。加快水资源开发步伐,抓好东江沥口、风光水利枢纽戒备、凤凰电站等水电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取用水制度,查处违法采砂、占用河道行为,抓好河道清障工作。大力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保护生态,保护水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快林业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建设林业生态县为目标,继续深化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业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一是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不断优化造林绿化方式,努力增加混交林、乡土树种比重;抓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和国债封山育林项目的建设;继续抓好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继续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提升林业产业水平。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引导发展种植经济林、商品林和珍稀树种;进一步加大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力度,努力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三是是抓好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确保森林资源的稳步增长。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坚决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林区秩序,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切实加强森林灾害的预防工作。

(七)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是加快农业科技网络建设。通过实施省、市人大议案,尽快建成和完善好各镇农技站。要改革和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突出抓好公益性技术推广。二是加快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认证步伐,争取在“”期间每个镇都建立1-2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大力引进、试验和推广名、优、新、稀作物新品种,并对原有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进行品质改良,扩大名优农产品的比例。四是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逐步推广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五是认真实施省人大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提高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六是加强气象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

(八)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大依法治农力度。一是加强减负工作监督。坚持落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把手负责制,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二是强化农村土地突出问题治理工作,鼓励农民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保土地使用权流转依法、有序进行。三是继续推行村集体经济、财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进农村会计代理制。四是切实抓好第四届村委会换届工作。五是继续加强农业、动物防疫、水务、林业、国土等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落实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业生产秩序。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农村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要把农村工作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圆满完成,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计民生的大局;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三农”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要领导要经常研究和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给农业一些支持,多给农民一些实惠,多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一些条件。要真正把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在财力上多支持、项目上多倾斜、服务上多指导,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要转变作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生产一线,狠抓落实,针对工作落实中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调查研究,吃透情况,找准症结,提出对策,取得指导工作主动权;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在改进工作作风、为农民提供良好服务上下真功夫、下苦功夫,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政策服务、技术服务,引导群众发展生产。

(三)要及早部署。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农业经济作为农村中心工作来抓,及早部署,及早落实。当前,尤其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结构布局调整、春季果园管理、防汛、春季植树造林和禽畜疫病防治工作,确保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各涉农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要落实责任,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支农惠农措施,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备耕春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为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大家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狠抓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的落实,努力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在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七

全县共有省级贫困村45个,涉及贫困户4359户,贫困人口10086人。按照贫困村的基本特性,我们将这45个村分为边远偏僻村、旱片死角村、水库淹没村“三大类型”贫困村。其中:“边远偏僻类”贫困村29个2679户6410人,“旱片死角类”贫困村9个810户2158人。“水库淹没类”贫困村7个870户1518人。根据贫困村不同的贫困原因,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针对边远偏僻村交通不变,信息闭塞的实际,我们大办交通,修建村社道路,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针对旱片死角村水利设施落后、靠天吃饭的实际,我们兴办“五小水利”,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针对水库淹没村人均耕地少、群众致富无门路的实际,我们通过能力扶贫,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等手段,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在贫困户的帮扶上,我们坚持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每一户贫困户落实了一名帮扶责任干部,实施“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到户帮扶责任制,帮助贫困户制定发展规划、落实脱贫项目,形成了“全覆盖”帮扶格局。同时坚持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今年,我们将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贫困程度相对较轻的隆盛镇驼柳村、五龙寨村等5个村优先实施扶贫项目,力争到20xx年,全县45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解困。

二、工作亮点

(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明。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摸清全县贫困底数,严把贫困对象识别程序,确保精准扶贫工作不走样和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在贫困户的识别中,采取量化指标、定性指标与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相结合等方法,创新推出“三步工作法”和“四因四缺分类法”,用“定位仪”和“瞄准器”对扶贫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瞄准,确保贫困识别落实到户头人头上,力争做到“零错漏”。“三步工作法”就是在贫困对象识别上,采取“一申请、两比选、三公示”。首先由农户申请,然后由村民代表和村委会比选,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对象名单,经过三次公示后,最终确定贫困农户名单。“四因四缺分类法”就是在致贫原因分类上,按照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动力等,进行细化分类,明确每户贫困户具体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予以帮扶。

(二)精准帮扶,扶贫措施实。一是开展精神扶贫。在扶贫村广泛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树立创业致富榜样,摈弃“贫穷光荣”的落后观念,将“要我扶贫”的思想转变为“我要扶贫”的行动,彻底改变贫困村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开展基础扶贫。整合土地整理、饮水工程、“小农水”和村道路改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大项目安排向贫困村的倾斜力度,逐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和改造村社道路49.5公里,新建便桥121座;新建和改建提灌站、塘堰、囤水田等基础设施220处,改造中低产田2.82万亩,新增蓄水能力564万立方米。三是加快产业扶贫。在贫困村重点发展优质粮油、道地药材、优质水果、绿色蔬菜、特色干果和现代畜牧等六大特色产业。四是实施行业扶贫。统筹整合卫生、文教、社保等行业资金,加大对贫困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新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35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5处,建成村级医疗卫生室90个、农村广播站33个,将贫困村民全部纳入新农保,促进贫困村生活保障水平全面提高。五是开展能力扶贫。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动员500名贫困农民参加机电、服装、汽修等13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水平。发动汇强油脂公司组织开展油菜新品种、新技术培训2期,培训农民实用技术300人次;组织卓筒井镇5个贫困村油桃基地的80名农民参加了省农科院油桃栽培管理技术培训。

(三)精准管理,扶贫机制新。坚持帮扶计划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社会保障到村到户“五个到村到户”,力求做到“扶贫扶志、帮穷帮心、脱贫脱根”。一是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分工、群众主体的扶贫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单位部门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由单位选派干部组建成驻村帮扶工作组,每组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三名以上驻村干部和两个部门实行对口扶贫,建立了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与贫困户“点对点”、“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的结对帮扶制度。二是建立项目牵引、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20xx年全县共争取专项扶贫项目资金640万元,整合行业扶贫项目资金20xx余万元,用于改善贫困村生活生产条件;在贫困村试点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社,截至3月发展贫困社员2177户,向贫困户发放借款1872.78万元。此外,还积极与农商银行、财险公司等机构合作,计划20xx年向贫困农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贷款20xx万元,向扶贫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000万元;充分利用“爱心扶贫网”等媒体发布贫困户帮扶信息,广泛引导社会参与。20xx年共筹集社会扶贫资金4000余万元投入农村基础建设,其中投资近20xx万元修建了4.8公里的隆同高等级乡道沥青路,辐射隆盛镇片区10余个村,受益农民1.7万余人。三是建立创新龙头带动、专合引领、农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机制。针对扶贫村产业落后、基础薄弱的现状,难以引进有实力的农业业主,我们将温氏集团、汇强油脂等农业企业作为全县产业扶贫的牵引企业,鼓励温氏模式的养殖大户,采取寄养制模式,引导贫困户一家一户,小规模发展散养生猪产业,对生猪养殖散户依然采取“五包一保”(包猪苗、包饲料、包技术、包兽药、包销售、保证利润)的利益连接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加支部加协会加贫困户的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由涉农部门提供项目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动力入股,村两委负责具体实施,产业收益实行按股分红,这样既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又壮大了集体经济,更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汇强油脂在象山镇、玉峰镇的扶贫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成立了“县玉象扶贫油料专业合作社”,采取村企共建的模式发展双低油菜,收益分配按合作社成立之日起每个周年按时分配,实行不低于10%的保底分配,其中贫困户首次获得分红16万元。

三、工作措施

1.领导重视,目标责任明确。为做到扶贫精准滴灌,实现贫困户脱贫,县委、县府多次组织召开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会,并以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明确33名县级领导联系贫困村,96个县级部门定点帮扶贫困村,共安排189名干部组建45个驻村工作组,实行驻村帮扶。

2.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加大对扶贫移民重点项目的实施过程、资金使用、工程质量、效益情况的稽查力度,强化扶贫移民项目监管。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质量终生负责制,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完善扶贫移民工程建设竞争入围机制,创新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的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监管的主体作用。

3.提升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以“6995”平台为载体,落实好贫困户联带帮扶小组,组织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引导发展产业,对有劳动能力又急需脱贫愿望的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促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利用驻村扶贫帮扶工作组,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根据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启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争取实施小额信贷、雨露计划、扶贫易地搬迁等惠农政策,有效改变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资金短缺、上学困难、居住环境恶劣的现状。

4.强化纪律,增强办事效率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落实上下班签到责任制。严格小车管理,加强“三公”经费公开,杜绝大吃大喝现象,没有发生违反党的八项规定事件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穿于扶贫移民工作全过程,扶贫移民干部更加注重自身修养,增强廉洁从政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和廉政纪律,确保扶贫移民资金、项目和干部安全。

四、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空心现状制约产业发展。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群体在农业生产技术掌握上有较大难度,动员一家一户发展产业相当困难,农村空巢化现状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相适应,带动贫困农民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发展还需要作更多探索。二是贫困村民增收渠道不宽。由于当前农民增收主要靠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由于农业产业链较短,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产品特别是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种养殖业增收的空间狭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多,贫困村民实现快速脱贫难度较大。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推进项目实施速度,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及早启动20xx年扶贫项目、移民后扶专项项目。

二是实施雨露计划、小额信贷、扶贫搬迁等三大扶贫品牌。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制定实施方案,分步实施。

三是认真开展“10.17”中国扶贫日宣传,推动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利用全国扶贫日宣传为契机,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加大对扶贫工作新方法、新经验、新成果的宣传力度,确保我县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是按季度及时兑现移民后扶直发直补资金。对全县移民人口再次进行核准登记,依法依规及时兑现直发直补金,确保库区移民村社会稳定。

五是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坚持执行扶贫移民资金管理责任制、专户管理制、专账核算制、使用报批制、专项审计制、重大项目招标投标制、政府采购制、业主负责制、合同管理制、项目监理制、档案登记制、检查验收制、绩效考评制等行之有效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有章可循、规范运行,逐步形成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健全扶贫监测评估机制,加强资金项目动态管理和科学评估,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拓宽监督管理渠道,发挥纪检、审计、财政、扶贫等部门以及社会的监管作用,构建制度监管、政府监管与群众监管、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监管体系。

七是加强扶贫移民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县“十项规定”和机关党员干部工作时间、生活时间“十不准”规定,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贯彻执行扶贫和移民政策法规,全面落实“两个主体”和“一岗双责”责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