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大全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大全5篇)

时间:2023-10-03 18:40:07 作者:琴心月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篇一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另一种运算形式,它也是今后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归纳,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的良好品质。

1.知识技能: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归纳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等能力。

3.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展学生逆向思维及化归思想。

4.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发言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探究出确定两个负数相乘和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符号规律。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篇二

1、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

2、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1、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负的?

(1)—2345

(2)2(—3)4(—5)6789(—10)、

2、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正的?

(1)(—2)(—3)456

(2)—2345(—6)78(—9)(—10)、

p38、观察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见p38、思考)

p39、例3

p39、观察

p39、练习

p46、7、(1),(2)(3),8,9,10,11、

1、(1)若a=3,a与2a哪个大?若a=0呢?又若a=—3呢?

(2)a与2a哪个大?

(3)判断:9a一定大于2a;

(4)判断:9a一定不小于2a、

(5)判断:9a有可能小于2a、

2、几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这句话错在哪里?

3、若ab,则acbc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4、若mn=0,那么一定有()

5、利用乘法法则完成下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210—1—2—3

39630—3

2622

1321

—1

—2

—3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篇三

1、知识目标: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运用有理数的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自己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及熟练运用。

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的确定。

1、在小学我们已经接触了乘法,那什么叫乘法呢?

求几个的运算,叫乘法。

一个数同0相乘,得0。

2、请你列举几道小学学过的乘法算式。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列式为:(+2)(+3)=

问题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后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列式为:

问题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表示为:

问题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表示为:

2、观察这四个式子:

(+2)(+3)=+6(—2)(—3)=+6

(—2)(+3)=—6(+2)(—3)=—6

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总结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_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

思考:当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3、试着总结一下有理数乘法法则吧:

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1、你能确定下列乘积的符号吗?

37积的符号为;(—3)7积的符号为;

3(—7)积的`符号为;(—3)(—7)积的符号为。

2先阅读,再填空:

(—5)x(—3)。同号两数相乘

(—5)x(—3)=+()得正

5x3=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5)x(—3)=15

填空:(—7)x4____________________

(—7)x4=—()___________

7x4=28_____________

所以(—7)x4=____________

[例1]计算:

(1)(—5)(2)(—5)

(3)(—6)(—0.45)(4)(—7)0=

解:(1)(—5)(—6)=+(56)=+30=30

请同学们仿照上述步骤计算(2)(3)(4)。

(2)(—5)6==

(3)(—6)(—0.45)==

(4)(—7)0=

让我们来总结求解步骤:

两个数相乘,应先确定积的,再确定积的。

1、小组口算比赛,看谁更棒

(1)3(—4)(2)2(—6)(3)(—6)2

(4)6(—2)(5)(—6)0(6)0(—6)

2、仔细计算。,注意积的符号和绝对值。

(1)(—4)0.25(2)(—0.5)(—2)(3)(—)

(4)(—2)(—)(5)(—)(—)(6)(—)5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数同0相乘,仍得0

b、一个数同1相乘,仍得原数

c、如果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d、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2、在—2,3,4,—5这四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的是()

a、10b、12c、—20d、不是以上的答案

3、计算下列各题:

(5)(—6)(—5)=;(6)(—5)(—6)=

1、有理数的乘法的计算步骤分哪两步?

2、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篇四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一、学前准备

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

二、探究新知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

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3、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三、新知应用

1、例题

用两种方法计算(+-)12

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7)(-)2)915.

四、课堂小结

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五、作业布置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篇五

1、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使学生更多经历有关知识发生、规律发现过程。

重点:对乘法运算法则的运用,对积的确定。

难点:如何在该知识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延续。

一、知识导向:

有理数的乘法是小学所学乘法运算的延续,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基础上所学习的,所以应注意到各种法则间的必然联系,在本节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经历知识、规律发现的过程。在学习中应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小学所学过的乘法运算方法;

其二:有关在加法运算中结果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2、知识形成:

(引例)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东方6米处

拓展: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西方6米处

概括: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3、设疑:

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

反数-2时,所得的积又会有什么变化?

当然,当其中的一个因数为0时,所得的积还是等于0。

综合: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例:计算:

(1)(2)

三、巩固训练:

p52.1、2、3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从实际情形入手,对多种情形进行分析,从一般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到有关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在运算中应强调注意如何正确得到积的结果。

五、家庭作业:

p57.1、2、3

六、每日预题:

2、在对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中,一般应考虑到哪些可能的情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