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反思(实用6篇)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反思(实用6篇)

时间:2023-09-23 05:10:58 作者:雅蕊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反思(实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反思篇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学习中来。

学生从情境图中提出问题,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有了问题就必须解决,从而,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新课环节上,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得出各种口算方法,使学生动脑、动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印象深刻。适时引导学生总结两个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有较好的基础,是在以前学的乘法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提高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反思篇二

认识整十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从1数到20,并且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上课前,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100根小棒,并且10根10根地捆好。上课时,我先出示1捆小棒,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然后再出示3捆小棒和6捆小棒,让学生说说是几十根,是几个十,再反过来问:“50根小棒要拿几捆,90根要拿几捆?”帮助学生建立起整十数的表象,看到几捆小棒就知道是几十根,听到几十根就能摆出几捆小棒。接着让学生点着成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数,从十数到一百,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整十数的顺序,然后我把这十捆小棒捆成一个大捆,引导学生概括出“10个十是一百”。

在教学读写整十数和一百时,我先出示了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介绍算珠表示数的规则,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整十数,写出来,同时启发学生说出为什么个位写0。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充分利用了计数器、小木棒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如通过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自己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活动,从感官上让学生认识整十数。

3、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整十数,有的学生说我家养了40只鸡,有的学生说我妈妈给我买的衣服60元等等。

4、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最后设计的猜数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存在的不足:

1、前半部分教学进程缓慢,前松后紧,导致拖堂。

2、在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时,有个别学生不能就近圈珠,耽误了不少时间,这时教师指点学困生做得不够到位。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反思篇三

这节课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的计算课。上完后发现学生的兴致不是很高,静下来想有几点做得不够:提到计算,就很容易和“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相联系起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虽然在课上让学生操作,可能很多小孩觉得很简单,没必要,而我组织的也不好,所以没起很大作用。对后进生的帮助不是很大,小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课后思考,为了防止单调,我觉得可以试试利用善意而恰倒好处的激励语,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当学生认真倾听时,“你听得最认真!”“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好!”当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时,“你的发现让大家做这一题简单多了,谢谢你!”“你的眼睛真亮,连这个秘密都被你发现了!”适时地给予表扬。同样,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有进步,加油!”及时地送上鼓励。

这样,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照顾后进生方面,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例题是一道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道整十数减整十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理解了算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直接进行独立的练习仍有一定的苦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个说计算过程的练习,通过指名说、男女生说、全班说等形式,使计算方法得以加深巩固以及拓展,让后进生也能跟上步伐。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2.使学生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一数(一十一十地数到100)

2.计算

1+23-1

6+39-6

5+38-3

3+47-3

4+26-2

二、新课

1.激疑:把1+2改为10+20,你会算吗?

2.解惑:为什么10+20=30?等于40对不对?

3.让学生充分讨论(小组争论)

4.小组代表发言,师顺势引导:拨计数器、用小棒操作表示

5.引导学生明算理: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就是三十。

6.巩固:把复习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加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加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

7.迁移:加法会算了,减法会不会?把复习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减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减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

9.体会加法的含义: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盆?

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把两个部分合并成一部分)

10.体会减法的含义:要搬走10盆紫花,还有多少盆紫花?

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一个整体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那部分)

三、课堂练习

1.p58第一题,指导学生先看懂图,说清图意再计算。

2.p58第二题,要求按竖行做,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快速算法: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在个位上写零。

3.p58第三题,看图列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反思篇六

用成人的眼光看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在儿童的眼里是抽象的。按照过去的教法,教师教学往往是直奔主题,即教学生学会唯一的计算法则:从加个位,5加3得8,再加十位上的数30,就是38。然后让学生模仿,机械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精确和熟练,便完成了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刚开始对35加3的计算方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知道结果是38,但当表述算理时,学生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其实,此时学生的头脑中已蕴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大部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了“接数法”的计算方法,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么,就要有意识地去挖掘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实际经验,说出了各种巧妙的算法,展示了真实的思维过程。当学生概括出各种算法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比较,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我想以上这些细节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