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杜甫江汉诗歌鉴赏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优秀8篇)

2023年杜甫江汉诗歌鉴赏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优秀8篇)

时间:2023-10-12 10:34:23 作者:薇儿 2023年杜甫江汉诗歌鉴赏 江汉杜甫心得体会(优秀8篇)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方法,让我们更好地组织语言。以下是一些自我介绍的优秀例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杜甫江汉诗歌鉴赏篇一

江汉杜甫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最后的落脚之地,也是他晚年写诗的一个重要地点。在这里,杜甫写下了《江汉》诗集,表现了他对江汉地区自然、历史、社会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我有幸读过这些诗作,深受启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从江汉杜甫的诗歌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二、诗作中的自然

江汉杜甫的诗歌中,自然风景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笔下的江水、山峦、云霞、草木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以自然景象象征人类的命运和生命的变化,例如《登高望远》中的“万物一瞬间,归于灰土中”,以及《秋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瞧这秋夜碧天,独立湖山翁”。这些诗作让我感受到自然的壮美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激发了我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三、诗作中的历史

江汉杜甫的诗歌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他多次赞扬襄阳的历史文化和人杰地灵,同时也表现了对当时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关切。例如《登高望远》中写到“忆昔登高处,斜阳对四顾。天地卷作黄泉,眼穿几千古”。这些诗作让我看到历史的波澜壮阔和人类的命运交错,同时也感受到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和责任。

四、诗作中的人生哲学

江汉杜甫的诗歌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他感慨生命的短促,表现了对生死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例如《登高望远》中的“功名流落外,生死两茫茫”,以及《秋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百年已逝,莫待白头”。这些诗作对我产生了深刻的感受,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和时间,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五、结语

江汉杜甫的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环,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读杜甫诗歌让我受益匪浅,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我希望更多人能够走进江汉杜甫的诗歌世界,感受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杜甫江汉诗歌鉴赏篇二

江汉杜甫,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被誉为“诗史之王”。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深思。如今,我们依然能够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那份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渲染。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的一些江汉杜甫诗集读后感体会。

第二段:社会关怀

江汉杜甫的诗歌,往往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热切关怀。比如《兵车行》一诗,写的是唐朝时期五代十国战乱频发的社会现实。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深切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所带来的伤害和破坏的强烈反感。他在诗中写道:“纷纷暴雨连苍海,空港悲鸣湿透衣。罟子岂无山溪骨,君看一著咏平川。”

第三段:人民疾苦

杜甫的诗歌中,还常常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关注的不仅仅是贫苦农民和下层百姓的疾苦,也包括士人的困境和官员的遭遇。比如《客至》一诗,写的是诗人作为客人到访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员家,看到那名官员身陷困境,而产生的共鸣和感慨。他在诗中写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持此道也无几年。汩没沦心志,思我大邦兴。族人念我远,在京都为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四段:人生境遇

杜甫的诗歌中,还有许多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探讨。比如《登高》一诗,写的是诗人登山望远,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总结。他在诗中写道:“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始休。”这些诗句,表达了杜甫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他对生命所能感受到的真实性和意义的觉醒。

第五段:结语

江汉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社会、人民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诗歌,是我们认识历史,理解人性和探索思想的重要资源。在这个世界的变幻莫测中,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对人类的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关注,从而通过理性和文化积淀,找到生命的意义,带给自己和他人一份内心的平和和温馨。

杜甫江汉诗歌鉴赏篇三

《江汉》原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江汉》注释:

1、江汉:该诗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所写,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

2、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心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3、“片云”两句: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4、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5、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6、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典出《韩非子·说林上》中“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后,返回时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找到了正确的路。

杜甫江汉诗歌鉴赏篇四

每一个文化古迹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与魅力,而江汉杜甫更是其中之一,它是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的真正融合。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文化遗产,在这里,人们可以回溯到唐朝的历史时期,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杜甫那颗崇高的心。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也可以追溯到历史的源头,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自己。

第二段:江汉杜甫的历史背景

江汉杜甫是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一个文化遗址,它曾经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亡时居住过的地方,故而名字得以得来。江汉杜甫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当时的荆州是一个繁荣的城市,也是一个文化重地。杜甫在流亡的时期,曾经来到江汉,居住在这里长达三年之久。杜甫在江汉这段时间内,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记载。

第三段:江汉杜甫的景点

江汉杜甫是一个集诗文、景观和文物于一体的历史遗址,其景点可分为两部分:杜甫纪念馆和江汉城历史景区。其中,杜甫纪念馆是最重要的景点之一,这里陈列了大量杜甫的诗稿、书信、日记等文献资料,展现了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成就。江汉城历史景区则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古城遗迹,这里有宋代遗址、明代碑亭、清代兵营等历史建筑,让游客感受到古代城市的商业、交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第四段:江汉杜甫的意义

江汉杜甫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它历经风雨而不倒,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遗产的载体。他们把杜甫的生平、文化、名人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十分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人们了解唐代文化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依据。江汉杜甫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为我们现代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遗产基础。

第五段:结语

江汉杜甫是人类文明的伟大遗产,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我们应该加强对江汉杜甫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永久性的传承。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己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杜甫江汉诗歌鉴赏篇五

这是杜甫飘泊到江汉时写的一首表达人虽老志向仍在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江汉

隋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杜甫阅读答案: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押的韵是?

答:律诗,押u韵。

2,苏轼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由这首诗中的两句化用而成的。请你找出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

3,尾联运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尾联用典,自比“老马”,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存,仍能有所作为,抒发了老当益壮、报国思忧的情怀。

江汉杜甫翻译: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江汉杜甫字词解释:

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心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苏活。

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

江汉杜甫背景: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杜甫中心大意: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精神。

江汉杜甫赏析: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像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以上这篇江汉杜甫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杜甫——《江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杜甫江汉诗歌鉴赏篇六

作者:杜甫

原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1、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2、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3、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苏活。

4、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

翻译: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

思念故土却不能归,

在茫茫天地之间,

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

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

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

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

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

因此,我虽年老多病,

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赏析: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杜甫江汉诗歌鉴赏篇七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江汉诗歌鉴赏篇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两句是说,思归而不能归,成为江汉之上的一个沦落人;在偌大的乾坤之下,茫茫的天地之间,飘泊着我这样一个“腐儒”。诗句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言思归而不能归,天涯沦落,饱含无限的辛酸。“乾坤”句含自卑亦含自负。黄生评曰:“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可谓深解要旨。

出自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滞留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乾坤:天地之间。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诗人自指,语含自卑而又自负。

参考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该诗描写了诗人漂泊在江汉一带的所见所感,以及自己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集中地表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全诗虽委婉含蓄地表意,但十分感人。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