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强国>教育强国的论文报告(通用14篇)

教育强国的论文报告(通用14篇)

时间:2024-01-09 22:49:02 作者:雨中梧

范文是一种学习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写作风格和结构。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2研究内容与意义

1.3文献综述

2.1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3.1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4.1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注意事项

教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1]从18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世纪末到19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在20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20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1]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具体来讲: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突出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教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实验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名师、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习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三、巩固实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一月)。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研究领域及类型:基础教育和应用研究。

二、研究课题的确立(包括研究对象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途径及研究目标等)。

1、研究对象范围要集中(小);

2、研究内容要充实具体;

3、研究方法要科学规范;

4、研究目标要恰当明确。

三、研究人员近期研究成果:(略)。

四、立论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1、理论价值:引用理论要准确,要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权威性;阐述中要把理论与本课题的研究核心联系起来。

2、现实意义:注重调查研究数据的分析;注重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时代和本地区或本单位发展的需求。

3、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注重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不足之处;注重本课题在当前研究现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

4、主要参考文献:熟记一些必要的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书名,了解一些当前最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书籍。

五、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明确具体简洁、突出重点和特点;

2、研究内容:全面详细、规范周密。

常见的研究内容包括:情报资料的研究,调查研究、实践经验总结研究等。

3、研究方法:合乎规范的专业术语,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测量法、行动研究法、表列法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等。

4、研究过程:写清研究的起止时间,中间不能间断;写清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5、特色创新之处:突出重点,突出本课题与同类其它课题研究的不同之处。

六、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突出研究人员在此课题研究中的.优势,如研究者的学历、学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时间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经济物质等其它优势条件。

七、成果形式(分阶段写明确)。

1、准备阶段:情报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汇编;

2、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3、总结阶段: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一些附带的研究成果。

4、最终成果形式: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教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在当今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应用体现在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领域都体现出了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加入到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中,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及“实践与综合应用”知识一样贯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始终,这一举动不仅是顺应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且也体现了“统计与概率”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盛行时代的重要性。之后在,推出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统称为《课标》)中,持续了统计与概率的独立模块结构,并将“统计观念”改名为“数据分析观念”,更加点明了统计知识的实质是对“数据”的分析,“数据分析”的概念突出了统计与概率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其中包含的随机性[1]。其中统计内容和概率内容在很多方面,都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初中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在条理性方面更加清晰。同时强调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也强调了对其中包含的随机性的体会。如补充了“通过实例体会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利用统计图表来感受随机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随机现象,而统计与概率又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尤其是学生的学习。从大量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在初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其它资源的利用等方面有很多问题产生,其主要原因有由于教师的自身知识较薄弱、教学理念的陈旧、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等因素,导致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出现困难与错误;由于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学习意义不理解、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因素,导致学习达不到培养随机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的目的;或者受到教材、学校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很多学者、专家都对初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给出了意见,主要有可以从各方面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的弥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多的选用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实例进行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供实际情境让学生与已有的经验、认知进行类比,促进学生转变已有的错误概念与认知[1],让学生体会其知识的应用价值,或者学校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等。但不难发现,目前对初中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较多,对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和准备策略的研究比较少[2],虽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对数学教学准备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已经较完善,但是并没有关于将数学教学准备策略运用到初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准备中的文献,由于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特殊性,它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知识有很大差异,所以探讨初中统计与概率的课堂教学准备策略是有意义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20,《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中“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贯穿于义务教育的始终,这也充分的体现了在现今社会中“统计与概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应用价值体现在生活的各处,但是从文献、论文资料、一线教师的调查与交流中,可以看出在初中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中仍有很多的问题,而研究中很多都是关于其教学实施策略的提出(课上的教学问题),但是对初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准备策略研究的很少,对教学是否能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言,教学准备阶段的工作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所以针对初中统计与概率的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做一些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初中教学时,如何进行统计内容和概率内容的教学准备,需要全面、有针对性的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撰写完善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本研究的目的。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由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互动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去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更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是有价值的,因此对初中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研究成果能够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展开这方面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使得教师在对此内容教学时,能够在熟悉《课标》与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撰写完善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内容、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课前需要教师做一个具体的规划,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做一些准备工作的行为,即是课堂教学准备策略[1]。教学准备是教学的先前步骤,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实施的构思过程,因此教师能很好的把握各个内容的课堂教学准备策略是十分重要的。《课标》强调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作为教学指导者更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准备过程中,转变自己旧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全面贯彻“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活动”的思想。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材、课程资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具体谈谈教师对初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应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准备。

《课标》对教师全面了解初中数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有绝对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现今的教学理念,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考虑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如何遵循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为基础去设计,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其中,从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根据《课标》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全过程,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内涵与不同,亲身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优缺点;通过亲自收集数据、感受生活中的数据所蕴含的大量信息,体会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在学习随机事件的基础上,理解概率的定义,能够以科学的数学方法去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在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教育实习、与一线教师的交流,深刻地体会到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实际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教学要求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及随机意识,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具有特殊性,这必然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对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教学准备作系统地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论文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他们在备课能力、知识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初中统计、概率内容的教学准备的若干策略,从教学目标、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为教师在对此内容进行教学准备时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为教师对初中统计与概率的有效备课提供参考。

五、写作提纲。

abstract4。

第1章绪论6-10。

1.1研究背景6-8。

1.2研究目的8-9。

1.3研究意义9。

1.4研究内容9。

1.5研究方法9-10。

2.1调查目的10。

2.2调查对象10。

2.3调查问卷的设计10。

致谢61。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2]李俊.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32.

[3]吴快华,谭立义.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74.

[12]孙美成.中学统计与概率观念的分析与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311.

[14]许世红,张崇岐,罗朝红.频率与概率教学探讨――“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的设计、实施与反思[j].中学数学教育,2010(7―8):13-18,42.

[17]卢林森.学生在统计与概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数学参考,2010(29):3-4.

[18]范国海.用问题引领:中位数与众数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基础版),2010(11):136,119.

[19]熊乾,李宜红,王用华.“用频率估计概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育,2010(7―8):9-12.

[21]赵帮国.新课标下如何进行统计与概率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1):31.

[22]何俊宁.“概率与统计”的教学难点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2(4):105.

[25]代成文.谈谈数学备课中的备教材[j].读写算,2012(76):101.

[26]陈维平.对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思考[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0):35,39.

[27]王万青.初中数学备课策略[j].读与写,(23):155.

[28]蒋旭升.简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j].考试周刊,2013(1):180.

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四、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六、论文的创新。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七、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课题研究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存在的问题。

4研究方法及思路。

5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论文的创新。

第1章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1.1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1.1.1理解教育范式。

1.1.2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1.1.3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1.2教育技术的发展。

1.2.1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1.2.3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1.2.4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1.3课程改革。

1.3.1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3.2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2章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2.1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2.2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解读项目学习。

2.2.2建构主义。

2.2.3多元智能。

2.2.4实用主义。

2.3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3.1必要性。

2.3.2科学性。

第3章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1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3.1.2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3.1.3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3.2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3.2.1《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3.2.2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3.2.3项目实施过程。

3.2.4项目反思。

第4章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教育类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分析。

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新课程标准》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课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领和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但综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大量课前内外的作业进行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弊端:

形式上:1.单一性,为应付考试而训练;2.要求单独完成,强调独立思考,缺少合作性;3.作业由教师或教材提供,缺乏自主性。

内容上:1.机械重复地抄写生字、语语等;2.课后练习,配套习题一律写在作业本上。

方式上:1.面对不同学生实行无差异的作业设计。2.排斥学科以外的作业,人为地造成学科间的隔阂。

答案上:作业答案绝对化,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评价上:作业评价片面性、单调化。

目标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课题在对目前作业的设计进行调查之后,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前研究的目的。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三)研究基础。

1.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处处留心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在切实了解初中语文作业现状,掌握一定的小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水平,善于反思,潜心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教研能力。

2.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充足,教师精力均有保证。

3.本人所在的学校为株洲市田心中学,教学设施完备,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软硬件。

4.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重要的契机。学校、家庭、社会已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为此创造更佳的条件。

二、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步骤。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6月—209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2、成立课题专家指导小组、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3、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师资队伍培训,开展初中阶段语文作业的现状的调查活动。成立学生个性化作业兴趣研讨小组,成立对比研究小组。

4、确立个性化作业的实验方案及对比研究方案。

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意义,阐述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存在的影响,增强教师提高个人特长素质的意识。让家长了解到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性格塑造有正面影响,打破家长只重视孩子考试成绩的旧观念,让学生更健康的学习、成长。

意义:

在教师个人特长的熏陶下,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特长学习过程中,磨练小学生的意志,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交际能力。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让小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融入到校园之外的生活圈,体验生活,开拓小学生的眼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促使小学生的身心更健全的成长,充分实现教师有价值的“教”和学生有价值的“学”。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目前,国内外开设了许多特长培训班,但这些班级几乎都是一些在校外开办的私立班级,没有把特长学习和学校里的书面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无法实现小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里有特长的教师很少,而且具有的特长比较单一,或者大多数有特长的教师只注重按时授予关于特长的基础知识,不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来发现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一些小学生对特长所具有的天赋被抹杀,或者一些小学生的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盲目地把家长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去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特长的兴趣激发和培养不能与学校课本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忽视了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影响,一个身心健康、活泼的孩子才能够更好的接纳和理解教师授予的课本知识,促进其发展,而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少,不够全面,不够成熟。

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各类特长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对沿海城市较落后的小城市,并且得到逐步的完善,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将会从生活中影响到家长只注重孩子分数的看法,从而又进一步推动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当今学生的特长学习更加丰富、高质量、多元化,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小学教师,后一代的小学教师将会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教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2、特长培养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3、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1、如何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a、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

b、利用课堂提问、课堂交流。

2、怎样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特长的价值:

a、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b、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外参加比较大型的比赛。

c、给一些特长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激励每个学生不断进取。

3、为什么特长学习会有利于其他学习:

a、特长学习磨练人的意志,让学生养成做事不半途而废的良好习惯。

b、特长学习在潜意识中,能让学生塑造一个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交际能力。

c、在长期的演出、比赛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具备的工作条件:

有:图书馆(书籍、学报)、网络(中国知网)、与论文相关的文献等等。

解决的办法:

1、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查阅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2、积累与该课题相关的知识,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对查阅文献资料和知识进行整合等,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本研究。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xx年6月—xx年8月选定论文写作方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文献、拟定论文题目。

第二阶段:xx年9月1日—xx年10月8日确定论文题目,拟定写作提纲、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xx年10月9日—xx年11月28日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xx年12月1日—1月30日修改定稿。

教育类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类的开题报告应该怎么样写你知道吗?各位,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哦!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根据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经充分准备,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xx月xx日在云南民族大学莲花校区行政楼五会议室进行了开题论证。课题负责人王江屏向省内管理学以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方面的专家省教育厅宣传统战部桂正华部长、云南民族大学李若青教授和字如祥研究员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详细汇报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目标和框架内容、研究方法和组织分工、研究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等。评议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审议,明确指出研究计划的具体要求和可操作的规范步骤,要求该课题在开题后要把责任落实到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确保研究任务按时按质完成。课题组成员王江屏、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参加了开题会议,并与专家们一起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分工、职责要求和实施步骤等。开题报告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后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同意该课题可以开题研究。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本课题为《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是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立项编号cyxx014),于20xx年9月正式立项。

一、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建立和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探索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该课题也是在当今公众和大众传媒越来越关注高校发展、高校新闻事件的“聚焦化”、高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这一不可阻挡的新形势下,树立和维护高校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的的重要环节。该课题的研究还是高校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维护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它还对有效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促进改变高校应急管理理念滞后、师生危机意识淡薄的现状,建立健全我国高校的宣传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水平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参考资料和对策建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3.寻找解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反应及时性不足,信息准确性、公开性、透明度不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协调不顺、职责不清,执行过程中效益损耗过多等问题的新途径。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一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第二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现状。

1.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2.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可行性。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面临的全新挑战。

第三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概述。

1.危机及危机相关因素理论。

2.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类型、影响及后果。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概念。

第四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的历史与现状。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2.高校宣传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健全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法律基础。

第五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1.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反应机制。

2.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决策机制。

3.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

4.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动员、协调保障机制。

5.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

6.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第六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对几种特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2.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3.对高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4.对高校信誉危机的处置和管理。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组织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此项研究将采取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的研究思路。

1.宏观与微观:从宏观上,分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在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与应急机制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在高校中的体现。在微观领域,不仅探究新闻媒体、校园文化、网络舆情等与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之间的关系,而且从典型案例的研究入手,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凸显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实效。

2.理论与实践:在探讨建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并实施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创新工作模式,用实践来验证效果。

3.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探讨西方发达国家校园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校园应急管理方面的差异,为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社会和高校丰富的藏书和网络学术资源,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探究,从中寻找研究的薄弱点,掌握最新研究进展。

2.调查访谈法--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着名教育界人士及相关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交流,探讨我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3.比较研究法--研究发达国家校园应急机制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比分析我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现实情况,创新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

4.案例研究法--选取民族高等院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以为鉴。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分工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共5名,其中3人具有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3人分别具有法学硕士和文学硕士学位,专业特长分布在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文化、传播学等方面,年龄均在40岁以下,呈梯次结构分布,在校园文化建设,新闻媒介及舆论传播,大学生的民族观、宗教观和法治观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能够胜任此项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组:1.课题组长:王江屏2.课题研究人员: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如下:王江屏、杨泽泉负责课题的申报、课题立项后相关材料的报送、研究方案的制定、专家咨询会的组织,同时负责课题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和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以及结项验收工作。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负责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的搜集,并按研究计划完成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的撰写。

四、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周期1年,即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

(二)研究各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xx年xx--xx月20xx年xx月,召开专家评议会,评议审定课题的开题报告,形成成熟意见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xx年xx月,深入云南各高校进行调研,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掌握当前高校,特别是云南省高校的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20xx年xx月至xx月,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和案例。

2.研究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xx月,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有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20xx年5月,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中期研究报告,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3.结题阶段:20xx年7月--xx月20xx年7月至xx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0xx年xx月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申请结题。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主要有2项:

1.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

2.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五、课题经费使用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共计肆仟元整($4000.00),拟作如下分配使用:

1.资料费(用于购买图书、进行网络下载等)xx00.00元;

2.调研差旅费(到省内高校考察、搜集资料)xx00.00元;

3.小型会议费(召开学术座谈会、专家咨询会等)800.00元;

4.计算机使用费(购买电脑耗材等)300.00元;

5.印刷补助费(资料复印、文稿打印等)300.00元;

6.管理费200.00元;

7.临时性小额开支200.00元。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此项研究的开展及时适应了目前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要求。通过对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建立、健全与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高校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有利于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有利于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对促进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恰当,研究内容具体。课题组成员构成精干,有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并已参加过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着作等研究成果,并发表过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建议:

1.课题组成员要认真研究和领会研究目标,进行充分讨论并最终确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框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以及研究论文写作的重点及其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

2.课题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及职责要求,信息资源及时共享,按时按质完成自己的任务,保证研究工作如期完成。

3.课题组成员还要积极争取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从资金、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课题组要严格按照方案,对照各项预期研究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xx00字,可加页)。

根据评议专家意见,课题组在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讨论后决定作如下重要变更:

2.对课题研究重新进行科学分工,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合作完成最终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任务。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同意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的意见以及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的各项具体建议。请课题组根据专家建议认真修改开题报告,准确把握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框架、研究内容,进一步明确分工及职责,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如期完成。同意该课题开题研究。

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长春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题目。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跟随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尤其是20世纪后10年,以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契机,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以信息为中心,信息时代更离不开网络,任何一个规模企业尤其开始依赖网络,没有网络企业就面临着落后。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教育类论文开题报告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个社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立人”始终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而“作文是‘立言——立人’的途径。”但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方式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老师们教得随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切身感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感觉到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必要性。

我校在泗阳县是第一批全面使用国家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的学校。学校积极探索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不少的作文教学的经验。自主管理、课外阅读是我校的特色,我也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着力展开研究,以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为学生创设作文的空间等策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水平,从而培养想学习会学习的学生,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致的。这也是我开展“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校一直重视教师的科研。认识到教师科研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好途径,是由教书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课题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希望通过教育科研提升自己并构建出有效的促进小学生作文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淡化作文程式,让学生自由、开放地选材、命题、构思、作文;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儿童的语言、心理特点,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革作文评价方案,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从而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解决作文水平差的问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学生观。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设计中来,和教师一起进行习作前的准备,一起设计教和学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转变教师的教学观。以往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观,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项培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这种观点,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互帮互学的过程。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6)提高教师的教案编制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主性作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而是着重于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以真诚的情感对待学生,给学生以无条件的关注,并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产生移情。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自我指向的学习。“自主性”强调作文及作文教学应长期并始终关注、植根、摄取和提炼生活的现实与需求,尊重、理解、珍视并立足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作文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据此,我们对小学“自主性”作文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作如下的界定:就是从广大教师在“自主性”作文教学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依据新课程理念与有效教学的理念、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特征和教学实施要求,通过作文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典型作文教学课例的设计、实践和分析总结,对如何有效开展自主性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提出自主性作文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策略,为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提高教学实效。本课题着重小学“自主性”作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

四、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皮亚杰)。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建构主义理论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除此以外,还因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3)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1)桑代克的“试误说”:美国桑代克是联结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学习在于形成一定的情景与反应的联结。学习是一种渐进的、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不断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形成刺激反映之间的联结。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美国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斯金纳依据他创立的反射与强化的理论,提出了“操作条件说”,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有反射构成,学习在于形成条件反射。他把学习分成两类,即反射学习与操作学习,反射学习是应答性行为,它是有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学习是自发性行为,它是由有机体发出的自发的反应。

3.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苛勒;托尔曼;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在于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于通过主动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形成“编码系统”或“知识结构”的过程,编码系统的形成主要依赖思维的概念化或类型化。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他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知能的过程。他论述了四条学习原则:主动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反馈原则。

(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其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有意义接受学习必须满足内、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指学习者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同时,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再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使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认知学习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在教育应用上有两大贡献:其一,发现学习理论为启发式教学法确立了理论基础;其二,布鲁纳所强调的学习情景结构理念,引起以后教材编制重视结构的实践。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对学校教学提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经验能力的了解并给予清楚地讲解引导,是形成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类论文开题报告

“职业教育和培训与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直接相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应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素质精良的中初级服务及管理人员.“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我省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给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课题.而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滞后,难以满足经济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只有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使之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合拍,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人才规格的客观需要,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不断需求;才能体现职业学校能力发展和实践性的特色.

我校的教学计划主要是根据国家教学指导方案设计的,如何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替换性,竞争性,应变性的特点,对不同专业人才规格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按照未来社会发展对从事经济,服务第一线从业人才的素质要求,遵循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努力突破中等职业教育中与人才培养方案不一致的桎浩,重新设计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金融事务专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业银行过去的主要任务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以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银行的这些传统业务制定和安排的,知识面比较窄,偏重概念理论,对学生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注不够,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突出服务第一,顾客至上的新理念;经营业务更新了;操作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操作技术成为主流.这些变化,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作相应调整和补充,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岗位需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作为我校当前的教学核心工作,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计专业,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仍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计人才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量具有熟练专业实践技能,面向基层中,小型企业的中级会计人才.中级会计知识的普及,将大力推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办员,银行出纳,商业企业收银员,统计员,营销员将成为社会长期需求,为我校开办会计专业提供了广阔市场.

我校在金融事务,会计专业等省级示范专业基础上,又拓展了市场营销,计算机,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新的专业,形成了主干专业与辅助专业相结合的专业体系.从81年开办,经过24年的探索,无论是教学条件的改善,实验设备的逐步完善,还是在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课题组进行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条件,打好了基础.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如何使课程内容现代化已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研究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从国外近30年来的课程改革来看,虽然由于指导思想,改革方案不同,改革内容和幅度也不相同,但这些国家在吸收科技新成果,使课程内容现代化上是相同的.将科技新成果纳人传统的学科体系中,是作局部性的改良,还是必须对传统学科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造.从国外关于课程内容现代化所采取的方式上看,主要表现为两种观点:其一,压缩旧有的课程内容;其二,彻底改造旧有课程.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内容面向岗位工作的需要,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便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始终是美国职教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实践,校外实习都特别强调.由于他们重视把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融会贯通,极大提高了毕业生上岗的适应能力.

国内职业学校也不同程度的进行了课程内容改革,有的是大量削减文化课,增加专业课;有的学校进行课程整合,形成核心课程体系.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课程内容改革,都“要着重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其应用性与基础观.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课程内容改革的经验,从分析已有的相关成果入手,以国家指导性方案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优化教学内容为突破口,突出能力本位,重视素质教育,强化技能培养.通过课程内容改革,实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学习有基础”的办学目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

(二)实施原则。

1,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建设既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当前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术特点,更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职业技术,技能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内容,注重前瞻性.

2,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内容应逐步建立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技术技能分析为依据的课程设计思想.突出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强化可操作性.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适应学生提高职业替换以及谋求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内容的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不过分讲究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与完整.属于社会尤其是职业活动结合紧密的内容要多作介绍,参与实践.

4,体系化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要把某一门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和教材,获取知识,技术,技能的方法和途径,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以及测试评价纳入一个系统,统一确定课程内容的排列组合序列,使内容精练,形式简洁,整体协调.而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或重视某一个环节.课程模块的设计应特别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结合,避免脱节和重复.

(三)研究思路。

先提出各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的具体方案,实现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素质,技能的中初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以此为试验基点,扩展到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改革,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等方面提供理论上的新思路;为科学设置相关专业的课程即形成合理体系提供了新思考;比较科学地系统地提供了实践的可操作性,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具有实践应用价值.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内容研究,从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角度找出现解决中职教育发展思路.

四、时间安排。

3月20日-4月15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4月16日-5月10日。

5月11日-6月10日。

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议。

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了社会的每个落,网络营销也越来越成为企业被企业重视,逐渐成为企业主要营销手段之一。企业进行网络营销无非是希望通过这种新的营销方式来提高工作和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降低消费者购买费用,企业对网络营销也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企业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都有重大的意义。

主要研究方法有:分析法、文献法、实证(案例)分析法及资料法

本文论述的网络营销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1)众多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工具销售自己的产品的原因。(2)成本管理过程中的目标定位应当考虑的几个问题。(3)企业如何进行低成本网络营销的措施。本论文针对网络营销的现状以及对网络营销低成本控制的措施提出一定的策略与方法。

第一阶段:(xx年2月15日-3月15日),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写作提纲并交指导老师审核。

第二阶段:(xx年3月16日-4月20日),完成一稿,并交指导老师审核修改。

第三阶段:(xx年4月21日-5月30日),完成二稿,并交指导老师审核修改。

第四阶段:(xx年6月1日-6月5日),完成论文(定稿)经指导老师同意,打印装订成册。

第五阶段:(xx年6月5日-6月20日),毕业论文答辩。

一、网络营销成本管理的背景

(一)网络营销的现状

(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必然性

二、网络营销成本管理的内容

(一)成本管理的意义

(二)网络营销成本的确定

三、网络营销低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降低推广成本

(二)创造品牌传奇与生动化的故事

(三)代理商的选择与网络嫁接

(四)产品人性化的设计

签名:年月日

签名:年月日

教育类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越来越多的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教师面对课程改革要求感到茫然,有的教师盲目的移植照搬他人经验,追求形式不看效果,有的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穿新鞋走老路”.教师们日复一日的加班加点埋头实践,高付出低效率,新课程的理念不能真正落实,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如何使新课程理念得到真正落实,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减少低效率的重复劳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使教师以科学的思想,态度,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让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我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校决定开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以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1、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

假设:通过本课题研究,设想能总结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研究出与之相对应的策略,从而真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推动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持续、深入地发展。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的调查研究。

2、分析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有效性、学生行为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研究,最终找到答案。

3、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备课阶段)。

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课堂评价)。

本课题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把本课题研究融入常规状态下的教学中,引导教师通过经常性地研究,努力提高教师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教学的自我觉察水平。

四、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过程和最终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06—2015.10)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为课题研究做好各种准备:

1.文献探讨,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大面积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15.11—2012.05)这一阶段为主要的课题实践阶段:

1.收集各种相关数据、实例,并对数据作出初步的分析。

2.进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主要任务:

a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课堂反馈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建立、收集研究个案,并进行必要的客观分析。

b收集各种相关数据、实例,并对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完成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2012.06—2012.06.30)这一阶段为课题的结题阶段:

1.对课题进行整体的分析与总结。

2.整理课题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

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群,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结题报告、优秀论文、典型教学案例等。

本课题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理论及其理论研究的最新的进展,进行相关科研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阐发。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找准突破口。

2、问卷调查法。对初中生课堂学习过程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探究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为课题研究作好先期准备。

3、案例研究法。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

(2)课堂观摩或个别访谈,与参与有效性学习的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

4、行动研究法。主要指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写作教学实践以及其他教师随机性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有效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

相关范文推荐
  • 01-09 社区安全工作计划总结(通用16篇)
    在制定社区工作计划时,我们要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想要编写一份出色的社区工作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
  • 01-09 最新大学职业规划书(专业20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以下是一些职场专家的建议和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在职业规划上提供一些帮助。人都是具有多面
  • 01-09 影视录音心得(专业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感悟。继续往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值得品味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吸引你的注意力。影视录音是指在影视拍摄和制作
  • 01-09 党员转正会议报告(通用17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制定更好的计划。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入党是从预备党员开始的,那么党
  • 01-09 工作的感想与心得体会总结(精选18篇)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工作经验,借鉴他们的成功方法和思维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 01-09 职业技能工作总结范文(22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系统地回顾自己在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表现,并找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
  • 01-09 2024年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19篇)
    职业规划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自己所关注的行业和职业领域的最新动态。【范文】在职业规划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
  • 01-09 社区工作者个人半年工作总结报告(模板15篇)
    社区工作总结是我们在社区服务中不断进步和成长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我幸运的来到路社区,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
  • 01-09 存在问题的镇纪委监督报告大全(17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好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01-09 阅读心得小学生(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轨迹和经验的记录和整理,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式。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例,希望对大家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