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世说新语教案(精选21篇)

世说新语教案(精选21篇)

时间:2023-12-28 18:01:48 作者:薇儿

编制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前预设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学习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有助于我们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世说新语》教案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两课时。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刘义庆编著。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空中撒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1、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飞扬之态形似。

柳絮因风起轻盈之雅神似。

文化内蕴韵味。

六、拓展延伸。

1、欣赏古人对飞雪的描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苏轼。

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有韵味。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老人:和善亲切家庭氛围:

咏雪侄子:直率敏捷融洽、欢乐。

侄女:沉稳聪明轻松、温馨。

世说新语教案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也是写作上最大的特色。纵观全诗,以下几大写作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1.“别具炉锤”——语言的传神美。采用富于当代性的语言来表现当代人物的生活形态和思想感情,如谢太傅与儿女在寒雪日,内集议论文义,结尾公大笑乐,片语只辞却展现了谢安一家长幼相集的温煦和乐气氛,读者若坐在他的对面听其侃侃而谈。

2.“纡余委曲”——语言的含蓄美。“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独立思考”。就两人文学素养判断之,据《晋书谢安传》所附之《谢朗传》记载可知,其文学素养并不坏,而谢道韫更以才女闻名于世,由《晋书列女传》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飘洒出尘,而又懂得捕捉韵致的才人。因此,两人在文学涵养上,也无法遽尔论断高下。就谢朗与道韫的修辞技巧看两诗的优劣,两人皆运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惊佩作者设喻之妙,从而产生满足与信服的快感。但进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发挥与辞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风起所唤起的美丽联想,就不是洒盐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拟。

3.“排沙简金”——语言的简洁美。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凝练的。没有凝练,也就没有艺术性。《咏雪》的语言不但隽永传神,而且洗练优雅,简洁明畅,具有不可穷尽的艺术魅力。如“俄而雪骤”这一句仅一个“骤”字却传神地描写出漫天雪花飞舞的动态,真是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14、友人说陈太丘不是人,陈元方反驳说友人既没有信用,也没有礼节。15、是友人的不对;友人跟陈太丘相约出行,友人迟到,陈太丘就先走了,友人后来到了,就怒骂陈太丘不等他,陈元方对此进行了驳斥,友人感到很惭愧。

文档为doc格式。

世说新语教案

文章第一层(谢太傅……讲论文义)写谢安一家雪日诗会。先交代咏雪的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东晋的谢氏家庭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晋朝陈郡阳夏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短短的十五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简约之极,古今绝唱。

第二层(俄而……公大笑乐)写谢安出题子侄答诗——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和乐事。这些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一词,谢安的面目气韵,恍忽生动.也可见其融洽,欢快和轻松的家庭气氛。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作者只录下两个:一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十分耐人寻味。

第三层(即而……王凝之妻也)交待谢道韫的后来结局。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世说新语》中富有含蓄之美的语言很多。“含蓄者,意不浅露,词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龙《论词随笔》)作者之所以要“寄言”,是因为社会生活的内容和人的思想感情异常丰富、复杂,明言直说往往不能尽达其意。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

《世说新语》教案

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

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自读自悟

文字资料

一课时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3)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世说新语》二则

管宁割席

聪明的王宁

世说新语教案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三、正课。

1、朗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2)诣门者: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先君,祖先。师资,老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2、提问:“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孔融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了了”?

讨论并归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陈韪的话推理,你现在不怎么样,推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用反过来推理,批驳了陈韪对他的评价,讨回了自己的尊严,并使对方难堪。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

3、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

(2)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4、提问: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朗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自以形陋:以,认为。形,外表。陋,丑陋。

(2)不足雄远国:雄,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帝自捉刀立床头:捉刀,握着刀。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风采。非常,不同一般。

6、提问: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讨论并归纳: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节。

7、提问: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四、小结。

三则短文,故事简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世说新语》教案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课时。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1、课文引入: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重点字词:

魏武尝过曹蛾碑下尝:曾经。

下:旁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待我思之思:思考。

令修别记所知别:另外(别情别名别有天地)。

乃叹曰叹:感叹。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

臼:捣米用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

齑: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重点句子:

1)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翻译:见到墓碑的背部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正确的语序应是: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我的才华不如你,走了三十里才悟出来。

正确的语序应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觉。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两块名闻遐迩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赞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秦会稽刻石》;淳碑,则是指由东汉邯郸淳为表彰当时的孝女曹娥而撰写的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会稽郡上虞人,父亲曹盱,以“巫祝”为业,能“婆娑乐神”。在曹娥年满十四岁的五月初五,按乡里习俗,曹盱在江上迎涛神(伍子胥),以保一方平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于没见到尸体,曹娥痛不欲生,便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县令怜惜她的义举,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为她写了碑文。而那距离曹娥殉父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九年了,邯郸淳执笔之时,才年仅十六岁,但文采非凡,据说是“挥笔而成,无所点定”,连当时的名士魏朗看到后也直自叹不如,并偷偷毁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扬全国,与蔡邕的评语是有莫大关系的。相传蔡邕因为上书弹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后,又惧怕报复不敢回家乡,于是亡命天涯,转而来到江浙一带。在会稽的地方志中曾记载,蔡邕夜访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读完了碑文,大赞之余,又在夜色中题上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给后世留下了这千古字谜。

4、人物性格的品评。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特色。

魏武帝杨修。

谓修曰:“解不”答曰:“解”

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曰:“黄绢……”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提问:

1)曹操问杨修“解不”时,他的心态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还是试探性的)?

2)杨修的一个“解”字似乎太简单了,但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两者地位的差异,严明的君主关系;杨修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杨修的修养;杨修的胸有成足)。

我们可否在这个“解”字前面为他加个修饰语,如果可以应该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曹操说,“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什么(好胜、好思)?

4)“令修别记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强调了什么?(严明的君臣关系)。

5)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有真心赞美吗?

如果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哪处就可以赞美了?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

(我们可以读出形象化了的两人智慧的差距。此处不是赞美,是感叹。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宽广的胸襟,)。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到曹操和杨修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世说新语》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世说新语》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2)幼儿园3)西施。

给一段文字加上正确的标点。

世说新语语文教案

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人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描景状物的写法,体会寓理于景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长在北国的你们,喜欢雪吗?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同学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与古人一比高低。(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学生读书下注解,教师强调重点并补充。)。

三、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提名读,师生正音及停顿。

4、齐读。

四、翻译课文。

1、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读。

2、疏通文意:对照注释,学生疏通文意,圈点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并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精讲点拨,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五、合作探究。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欢欣、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各有千秋,前者形似,后者有深刻的意蕴。)(板书)。

3、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讨论分析后,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可让学生拓展思维。)。

六、小结。

平凡的事物会因描绘的词语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魅力,我们在运用语言时是否也应注意一些。

七、作业。

学生背诵课文,熟记重点词义。

八、板书设计。

咏雪。

雪: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蕴。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元方会教我们做一个诚信守礼的人。(板书课题)。

二、检测预习。

1、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读。指读,齐读。

三、梳理文章大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圈点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如重点词语:“委、去、引、舍、顾、乃至、期行”等,在班级讨论解决。

四:质疑解惑,解读文本。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您。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无信、无礼)。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4、元方性格特点如何?(有良好的家教,懂礼识义,直率外露。)。

五、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做一个高尚的人,诚信相伴一生。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同桌互译文章,注意重点词语的考察。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友。

无信。

无礼元。

懂礼。

识义。

七、课堂反思。

世说新语语文教案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为什么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好?

(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有意境)。

2、本文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对比)。

3、本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营造了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

4、结尾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赏识)。

5、咏雪的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陈太丘与友期》——。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讲礼貌,要重礼守信)。

2、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的人)。

3、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无信无礼,但知错就改的人)。

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元方的方正?

(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

《世说新语》教案

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

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自读自悟。

文字资料。

一课时。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3)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管宁割席。

聪明的王宁。

世说新语教案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教案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词句的翻译。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课文《世说新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六、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形似――神似。

比喻美的意境。

《世说新语》教案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词句的翻译。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形似——神似。

比喻美的意境。

《世说新语》教案

凡是品读《世说新语》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其辞藻的新奇和语言的隽美所吸引,而深深为之叹赏。或称“记言则冷隽玄远”,或称“清新俊逸,咳唾珠玑”……此类赞词在前人论著中俯拾即是。《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特殊声口,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咏雪》

“咏雪”是一个动宾短语,概述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咏”在文中是指用诗词等来描写的意思。“咏雪”即歌咏白雪、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但作者却只是冷静地尽一个说故事者的责任,把所有的价值评判都让读者自己去提出,读它的人因此又可以享受到理多“追求自我”“独立思考”的快感,品味其中人物的性格、欣赏人生的丰富多彩.

文章第一层(谢太傅……讲论文义)写谢安一家雪日诗会。先交代咏雪的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东晋的谢氏家庭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晋朝陈郡阳夏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短短的十五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简约之极,古今绝唱。

第二层(俄而……公大笑乐)写谢安出题子侄答诗——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和乐事。这些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一词,谢安的面目气韵,恍忽生动.也可见其融洽,欢快和轻松的家庭气氛。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作者只录下两个:一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十分耐人寻味。

第三层(即而……王凝之妻也)交待谢道韫的后来结局。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世说新语》中富有含蓄之美的语言很多。“含蓄者,意不浅露,词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龙《论词随笔》)作者之所以要“寄言”,是因为社会生活的内容和人的思想感情异常丰富、复杂,明言直说往往不能尽达其意。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也是写作上最大的特色。纵观全诗,以下几大写作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1.“别具炉锤”——语言的传神美。采用富于当代性的语言来表现当代人物的生活形态和思想感情,如谢太傅与儿女在寒雪日,内集议论文义,结尾公大笑乐,片语只辞却展现了谢安一家长幼相集的温煦和乐气氛,读者若坐在他的对面听其侃侃而谈。

2.“纡余委曲”——语言的含蓄美。“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独立思考”。就两人文学素养判断之,据《晋书谢安传》所附之《谢朗传》记载可知,其文学素养并不坏,而谢道韫更以才女闻名于世,由《晋书列女传》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飘洒出尘,而又懂得捕捉韵致的才人。因此,两人在文学涵养上,也无法遽尔论断高下。就谢朗与道韫的`修辞技巧看两诗的优劣,两人皆运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惊佩作者设喻之妙,从而产生满足与信服的快感。但进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发挥与辞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风起所唤起的美丽联想,就不是洒盐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拟。

3.“排沙简金”——语言的简洁美。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凝练的。没有凝练,也就没有艺术性。《咏雪》的语言不但隽永传神,而且洗练优雅,简洁明畅,具有不可穷尽的艺术魅力。如“俄而雪骤”这一句仅一个“骤”字却传神地描写出漫天雪花飞舞的动态,真是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教案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1、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难点:目标3。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1、布置预习,通过,结合课文注解解决生字词。

2、制作几张简单的幻灯片。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篇文言短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两位少年儿童。

二、读准字音,明确停顿:

1、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学生作好评析找错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读法。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请学生仔细对照。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逐字、逐词、逐句解决翻译问题。

2、请小组代表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代表帮助解决。遇到班里没人能解释的,教师作解答。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特别是那些常用文言词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师应加以强调。

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词句: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请一学生全文翻译。

四、朗读训练: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五、作业:

1、口头翻译这两篇短文,特别注意重要的字词句。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

一、检查作业,复习巩固:

1、解释字词。(大屏幕出示)

2、翻译重要句子。(大屏幕出示)

3、检查背诵。

二、齐读这两则短文。

三、启发引导,解决难点: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则短文大意。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5、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6、联系实际谈谈对“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的看法。

四、以这两则小短文为例,简介《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五、作业: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虽然前面接触过几篇更难的文言文,但毕竟基础差,在结合课文注解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翻译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此目标。

第二课时,诵读安排较多,学生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的讨论非常热烈、积极,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对人、对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世说新语》教案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课时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 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1、课文引入: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重点字词:

魏武尝过曹蛾碑下 尝:曾经

下:旁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待我思之 思:思考

令修别记所知 别:另外 (别情 别名 别有天地)

乃叹曰 叹:感叹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

臼:捣米用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

齑: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重点句子:

1)碑 背上见题作“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翻译:见到墓碑的背部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正确的语序应是: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我的才华不如你, 走了三十里才悟出来。

正确的语序应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觉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两块名闻遐迩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赞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秦会稽刻石》; 淳碑,则是指由东汉邯郸淳为表彰当时的孝女曹娥而撰写的曹娥 碑。曹娥,是东汉会稽郡上虞人,父亲曹盱,以“巫祝”为业,能“婆娑乐神”。在曹娥年满十四岁的五月初五,按乡里习俗,曹盱在江上迎涛神(伍子胥),以保一方平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于没见到尸体,曹娥 痛不欲生,便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县令怜惜她的义举,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为她写了碑文。而那距离曹娥殉父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九年了,邯郸淳执笔之时,才年仅十六岁,但文采非凡,据说是“挥笔而成,无所点定”,连当时的名士魏朗看到后也直自叹不如,并偷偷毁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扬全国,与蔡邕的评语是有莫大关系的。相传蔡邕因为上书弹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后,又惧怕报复不敢回 家乡,于是亡命天涯,转而来到江浙一带。在会稽的地方志中曾记载,蔡邕夜访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读完了碑文,大赞之余,又在夜色中题上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给后世留下了这千古字谜。

4、人物性格的品评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特色。

魏武帝 杨修

谓修曰:“解不” 答曰:“解”

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 曰:“黄绢……”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提问:

1)曹操问杨修“解不”时,他的心态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还是试探性的)?

2)杨修的一个“解”字似乎太简单了,但从中 我们能看出什么?

(两者地位的差异,严明的君主关系;杨修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杨修的修养;杨修的胸有成足)

我们可否在这个“解”字前面为他加个修饰语,如果可以应该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曹操说,“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什么(好胜、好思)?

4)“令修别记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强调了什么?(严明的君臣关系)

5)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有真心赞美吗?

如果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哪处就可以赞美了?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

(我们可以读出形象化了的两人智慧的差距。此处不是赞美,是感叹。 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宽广的胸襟,)

总结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 会到曹操和杨修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世说新语》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 受的《世说新语》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 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 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 ,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 力

1)谜面:呀 (打一成语)

2)谜面: 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 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给一段文字加上正确的标点

《世说新语》教案

选自魏晋南北朝时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大多采用对比的手法,用简短的语言记述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品质。“管宁割席”“王戎识李”的故事就有着这样的特点。这两个故事都只有五六十字,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突出。如,“管宁割席”,通过管宁、华歆“见片金”和“同席读书”时行动上的不同表现,把管宁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的君子形象刻画出来了。“王戎识李”是借“诸儿”与“王戎”见路边树上李子的不同表现凸显出了王戎小时候能根据现象思考推理,得出结论的与众不同的聪明。

设计理念

以对比思考为主要方法,以反复诵读为情感体验手段,遵循“由扶到放”“比较赏析”“适度拓展”的原则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感悟文言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地理解意思。

2.运用比较带动理解,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3.以层递性的要求驱动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朗读感悟文言文语言洗练,词义隽永的特点。

4.认识生字“冕、戎”。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践体验,归纳理解文言文词义的常用方法,并运用方法翻译全文。

2.在比较人物言行中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和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将二则文章分左右两边抄在黑板上。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出处并揭题

1.要求学生说说《孔融让梨》的故事。

预设:学生如有难度,教师说;若孔融所说的话这一重要情节没说完整,教师适时补充完整。这一个故事文言文中是这样表达的。

出示: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3.你从这个故事中对“孔融”有了怎样的了解?

4.师:孔融长大后成了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是一名君子。我们看到他从小就具有懂得谦让,尊重别人的优秀品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自一本书――《世说新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外两个小故事。

板书:《世说新语》二则

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教学起点,用所熟悉的故事引入,并通过故事与文言文的比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精练。同时引出《世说新语》,让学生迁移认知,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

二、多维练习,有节奏地读通课文

1.提出朗读期待。

能读通一文章挺简单,但要读通一段1500多年前写的古文不容易。看黑板,自由试读,看谁能凭自己的能力最快地把它读通顺。

2.指通。

(1)先请两生分别读,重点指准“掷”“乘”“诸”等字音。

(2)随机在黑板上用“/”划分停顿处。再请几生读,重点关注停顿。

(3)男女生赛读。

3.指出节奏韵味。

(1)提示方法:读古文,有些地方要停顿干脆,有些地方要气息连贯。这样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2)师范读“管宁割席”。

(3)请生模仿自由读。再指2~4名学生读读这两则故事,从是否有点节奏感的角度点评。

读准读通是“披文以入情”的.第一步,必须做扎实。通过多维练读,反复给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在多种感官共用的状态下读通文章,扫清理解障碍。不仅如此,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能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探索方法,体验中读懂“管宁割席”文意

1.提出理解期待。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已经能比较有节奏有韵味地读古文了。下面要求更高。再看黑板读古文,看自己能读懂多少。

2.根据学情标注困难。

学生读后,让学生自由地到黑板前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在字下加“・”。

3.以“管宁割席”为例,解决字义,归结方法。

(1)学生标注的字是注释中有的,教师在下面划上“―”。

这些,大家待会儿借助“注释”能够读懂。板书:看注释

(2)注释中没有的字词怎么办?

师生共同想办法,教师随机板书理解词义的

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

(3)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字词的意思。

4.理解文意。

(1)借助注释,不看译文,试说意思。(学生自己练说)

(2)对照译文,比较哪些地方说得不太正确。

(3)教师组织交流:

预设:“宁读如故”“华捉而掷去之”。

:理解古文,有时我们得根据现在的说话习惯,对词语位置调换。“宁读如故”,应该调换为“宁如故读”来理解,这样才符合现在的说话方式。(板书:调换词序)

(4)读懂意思。同桌一个读古文,一个说意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学习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读发现问题”的操作手段把握学情,针对学习障碍,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和方法的共享。教师帮助归纳学习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方法疏通古文的意思。通过这样的“帮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一古文的学习乃至学习所有古文打下基础。

四、对比诵读,体悟人物品质

1.师生对读,体会情感。

(1)提出对读要求:读己的情感。

师读古文,生读译文,教师按要求点评。

男生读古文,女生读译文。教师点评。

齐读古文。

(2)对比、分角色读,体悟人物品质。

师读共同写到两人的部分,男生读写管宁表现的句子,女生读写华歆表现的句子。

思考:这样对比着写,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如有难度,提醒学生回忆“孔融让梨”,你觉得在这里,作为一个君子,该怎样?

教师:君子,就应该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

这里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通过对比读、分角色读的形式,用“孔融让梨”做辅助,让学生对如何体会人物品质有一个思考的方向,从而突破难点。

五、学法,学生自主学习“王戎识李”

1.教师学法。

我们刚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看注释等方法自己初步读懂了古文的意思,然后又对照译文纠正了理解不恰当的地方,还体会到了故事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言行,告诉我们人物品质的方法。

2.布置自学任务。

(1)自读第二则文言文,运用方法初步理解意思。

(2)对照译文,调整词序说意思。可以自己练说,同桌练说。

(3)同桌对读,读出古文韵味。

(4)想想故事是怎样写出王戎的品质的。

3.组织交流。

操作思路基本同“管宁割席”。这里少些讲解,多些朗读体悟,重点读好对比部分。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应该具有迁移运用的能力,这一环节也正是搭建了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能力的平台。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六、学习生字

学生自主检查认字情况,先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再考一考,读一读。

七、引入《世说新语》,推荐阅读

1.出示《世说新语》,了解特色。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语言精练,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较大。

2.教师推荐。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都比较短小,但意义深远,很适合我们初学文言文的人所读。我们课后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再读一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理解意思,感受人物品质。

“学以致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实践应用,这是学习的需要。本环节适度拓展,给学生一次运用方法,实践体验的机会。

《世说新语》教案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布置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两名同学讲述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导入 : 同学们,在古代这样的聪颖机智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疏通句篇:《咏雪》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结合书下注释,自主学习,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组复述课文。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也可由教师提出。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当时的氛围是怎样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五、拓展延伸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飞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六、小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扩写《咏雪》。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咏雪

谢安: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对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改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

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识。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三、自主学习,探究理解。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3)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四、启发思考,明确寓意。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管宁割席。

聪明的王宁。

《世说新语》教案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承包庙宇协议书个人承包庙宇(优秀16篇)
    承包在现代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承包项目总结范文【5】:这次承包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全体团队成员的努力和共同奋斗。
  • 12-28 租房无押金合同租房合同不写押金(汇总19篇)
    租房市场的发展也使得各种类型的租房选择丰富多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租房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租房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租房流程和注意
  • 12-28 学校英语组工作总结(优秀18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寻找改进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和指导。学习英语单靠在课堂上的努力
  • 12-28 运动会加油稿米接力(汇总19篇)
    运动会激发了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以下是一些成功举办运动会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1有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添满记忆,只因为
  • 12-28 运动会开幕式致辞讲话稿大全(21篇)
    运动会追求平等竞争,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动会精彩瞬间,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那么,今天,就让
  • 12-28 行政部助理试用期工作总结(优质18篇)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和信心。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月工作总结,他们通过艰苦努力和积极思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篇)。我于20
  • 12-28 生命至上初中(优质18篇)
    优秀作文是在大量实践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写出来的,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与独特的思维视角。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写作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
  • 12-28 单位年度考核工作个人总结(精选19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进步和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对自我认知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我想我该写一份个人总结了吧。个人总结是不断反思和总结
  • 12-28 等着乘凉漫画启示范文(16篇)
    优秀的作文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妙。小编力求为大家挑选了最精彩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我读了一本漫画书。这张照片使我发笑。这张照片给
  • 12-28 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模板14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安全隐患,整改不足,以便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