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游黄鹤楼字四年级(模板17篇)

游黄鹤楼字四年级(模板17篇)

时间:2023-12-26 13:13:28 作者:翰墨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更重要的是传递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下作文范文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思维和思考方式,对我们的写作有着很大的启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四年级语文课堂实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四年级。

师:四年级我们就学过了,今天我们六年级了,再次学这首古诗,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同样的一个作品不同的人读,不同年龄的人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们今天六年级了再读,等到你们长大了读大学、读博士或参加工作了,有丰富生活体验和经验的时候,你再去读,你还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这就是那句话说得好:经典不厌百回读,好的作品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

现在谁愿意把这两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希望高高举起你们的手。我请两位同学,一位读这一首,一位读第二首,我想请你(手指向一手学生),不举手的你(指向一角落没举手学生),因为林老师从小就躲在角落,从不发言,所以我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请读第一首:

生:(一男生朗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得怎么样?你们鼓励他,我要告诉他一般般,一般般的意思就是还不够好,还不够好的意思是还可以更好(调侃的语气)。还有谁愿意来?还是送给不发言的你。

生:(一女生朗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略好一些,特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地方,有一点点小感觉。同学们读古诗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完全沉静,读古诗有特别的节奏、停顿、韵律和情感,现在林老师读给大家听,当音乐想起时候,我希望在场的所有的人都静静地走进那古诗的意境中。

(古筝弹奏的背景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两首古诗)。

生:我认为是故人和作者一种离别的情感,非常的不舍。

师:作者和故人离别的情义,你呢?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要分别之时那一段伤心的情义。

生:(三三两两回答)没有——!

师:那到底作者把这个“情”藏到了哪儿了呢?好!请大家注意看(指向黑板),这第一首古诗现在只剩下了这四个词(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古诗语言精练,诗中有话,这四个词的背后有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可以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巡视课堂)。

(生同桌间相互交流)。

师:好!谁来说第一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在黄鹤楼里面诗人和故人在饮酒,互相道别。

生:你到扬州去一定要……(支支吾吾)。

师:这是李白吗?太不潇洒了?太不热情奔放了?李白这时候已经酒过三巡,带着一种醉意啊!会不会?换一个同学,我看你比较像李白。

生:(带有醉意的朗读)孟浩然。

师:哇!有感情一点,酒醉的李白会怎么说?

生:孟浩然,我们今天就要离别了,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见呢?

师:这真是多情的李白啊!你来说说看。

生:我会说:“孟浩然”(生硬)。

师:这李白太冷静,有没有推荐一位比较激情的人当当李白。

生:老孟啊(生笑),你到扬州去的时候,别忘了给我写封信。

生:在烟花中我看到有一阵阵微风把花瓣吹起,随着孟浩然走的方向跟着他一起飘过。

师:他们两个又在做什么?

生:他们在挥手告别。

生:看到在长江之上有小小的帆船,在岸边李白看着这艘船不停地在挥手,等船远去的时候,他还一直在那边挥手。“孟浩然一路走好,孟浩然一路走好”(边挥手边说)。

师:依依不舍,同学们,李白他是伟大的诗人,同意吧!但是我发现在伟大的诗人也有出错的时候,信不信?你看他写的是孤帆,不对吧!长江之上那船只来来往往,目不暇接,怎么可能只有这一只帆呢?李白写错了,我很有意见。

生:他这里写的“孤帆”是孟浩然乘坐的船,他这里写“孤帆”就代表他心中只有孟浩然。

生:景中。

生:(三三两两回答)借景抒情。

生:(齐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一切景语都是情语,还有我们知道了原来“景”是为“情”而设,诗人写景,意在言情(屏幕显示:诗人写景,意在言情),也是诗人写景,他的目的是在写情。同学们,林老师又不明白了,李白完全可以这样说吗:“孟兄,孟兄,我想念你!孟兄,孟兄,我牵挂你!孟兄,孟兄,我深情地祝福你!”这样写不是很好吗?就像现代很多歌词写离别,你看看,(大屏幕: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这首歌听过吗?赵薇的,《离别的车站》,一起读一下。

生:(高声齐读)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生:我觉得如果就这样用语言说的话,可能用景物里面更能包含很多很多的情感,而只是用四句语言的话,我觉得它所表达的情感有些太烦了。

师:太白了,一下子都说完了,就没了。噢,你想说——。

生:我觉得首先中国古代文人比较含蓄,不是直接说出来的,然后景中包含着情,这个情的含义就深,显得比这些直接表达的情要浓厚。

师:你刚才说中国古人,中国文人特别喜欢那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就喜欢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使出来,对啊!就是那种你想看,又不让你看清楚;你想听,又不让你听的很明白。

就是这种什么样的美啊?温柔的美、朦胧的美、曲折的美、还有含蓄的美,对啊!(走向讲台)这就是古诗借景抒情那种曲折之美、含蓄之美、委婉之美(板书:含蓄之美),美得动人,美得醉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读一读,读的时候突出那个景,就能表达那份情。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谁愿意试着带上你的情?(走向一生)你来。

师:读得挺好的,但是我觉得可以更好,故人西辞?

生:黄鹤楼。

生:黄鹤楼(深情)。

师:连起来读一遍。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那么美的季节,去那么美的地方,作者真为朋友高兴啊!你能不能再读出这种复杂的心情和变化。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两句连着一起来。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这就是复杂的变化的心情,大家一起来朗读一遍。

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对,就是那样的跌荡起伏的心情啊!你接下去(走向一女生)。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学们,这时候李白在岸边送别孟浩然,原来眼前还是一艘怎样的船呢?怎样的船?大大的船。接着船变成了什么?小小的帆。这帆越走越远,越走越远,已经变成了模模糊糊的影,看都看不清了,最后连这影都不见了,变成了滚滚的长江。同学们就这样的长长久久,就这样的心潮澎湃,谁能把它读出来。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再远一些。

生:(一女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非常好!谁愿意再来试试看,你来。

生:(一男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心都为之而去了!同学们,我们一起配上音乐完整地读一遍。(悠扬的音乐响起)一起在音乐声中感受他们深深的情谊,注意作者那种跌荡起伏的心情,复杂变化的心情。

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远远地。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送别。

生:有。

师:第几句?

生:第一、二两句。

师:对了,第一首分散写,第二首一、二两句写景(擦去黑板三、四两句),这第二首林老师不教了,刚才第一首的教是为了现在的`不教,如果林老师不教,你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那就是我的幸福,那就是我的快乐,那就是我的成功。

现在这样你们就读第二首的景,仔细研究第二首的景,看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看看作者是怎么借景抒情的?希望大家呆会说的是有根有据,而不是只字片语,这个比较难,我们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合作探讨,好不好,快速!

(组合四人小组)。

(四人小组讨论)。

这边呢?我还是说我特别关注不发言的你。

生:(一女生)刚刚我们在那边讨论了,我们对有些词语,就朗读的时候比较注重,就是要读重音。

师:哪些词语,你说说看?

生:(一女生)浥轻尘和柳色新。

师:你能说说它们怎么表达了作者的情呢?

生:他们在告别的时候非常舍不得。

生:我找到的是“朝雨、柳色新”,我觉得刚刚下完雨的早晨,空气非常清新,代表作者和元二非常纯真的友谊,“浥轻尘”代表他们的友谊非常的完美,现在元二要走了,就是心中有些遗憾,就像这些景色也有些遗憾一样。

生:我觉得是“浥轻尘”,渭城朝雨浥轻尘,早上刚刚下过雨,一些细小的灰尘都湿润了,一切都是很干净,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而在这个时候就在早上刚刚下过雨,元二和王维就要分开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分别的不舍,是在早上一个美好的景色中分别了。

师:在美好的景色中分别,更是难舍难分。大家有没有体会到“柳”字,古人就有个折柳送别,这送别就像柳树那样缠缠绵绵,这“柳”的音又和“留”的音相似。

同学们都说好,可是林老师还发现有点不好,你看我觉得这句话有错“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是绿的吗?全部“客舍”都是绿的吗?(屏幕显示:客舍青青柳色新)那“柳色新”我改了一下,我觉得有点不准确,我这样改,我觉得雨后“客舍新新”(屏幕显示:客舍新新),焕然一新,然后呢?柳色才青(屏幕显示:柳色青)。我改得好,还是王维写得妙。

生:王维写得好!

生:谁?看不起我?他是大诗人,我是小老师,所以当然说他好,太伤自尊了,好你也要说出理由啊!说出根据来。

生:我认为王维写的那首诗中,“客舍青青”是因为正在下雨周围树的颜色全部映在客舍的颜色上,“柳色新”是因为柳树在雨水的冲刷下,颜色已经变得很鲜艳了,所以才“柳色青”。

师:很好!客舍在柳树的映照下全部变成绿的了,如人间仙境,那柳色变得焕然一新,如刚长出来的那样,那么鲜嫩,那么美丽。同学们,这都写出了渭城的美啊!

生:(一男生)现在要好好地看看这里美好的景色。

师:这时候对朋友特别的担心,特别的牵挂。同学们,这就是高明的作者一切尽在不言中,(指向黑板)一切都在景色中。现在我们也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六年之后王维就去世了,这渭城一别成了永别,这首诗也成了千古绝唱,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我们一起读一下这首诗。

(古典背景音乐响起,师领读)。

师:同学们,千百年来感人至深的古诗、送别诗又何止这两首呢?就举王昌龄的例子(屏幕显示:《送别》)他写的80首古诗中就有40首是写送别诗的,现代诗当中也有很多送别诗的经典,回去后大家自己可以找这些诗来品味品味,感受一下借景抒情的魅力。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穿回时光隧道,回到今天。

(背景音乐《送别》响起)。

师:再过两个月我们就要告别母校了,此时此刻我们多么希望时光能停下它的脚步,(背景音乐《送别》),让我再看一眼母校,让我再听一次下课的铃声,让我再和同学们嬉戏,让我再和老师说几句悄悄话,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美丽的采荷一小(屏幕:采荷一小校园),美丽的教学楼仿佛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造型别致的塑像伴着我长大,这花花绿绿的墙角边留下我多少的密秘啊!

这可爱的亭子我常常在这里玩耍,我们在这里学习,我们在这里活动,学校的每一处景都留下了我难忘的故事,最美好的回忆(屏幕依次出现了:教学楼、塑像、墙角边、亭子)。

同学们现在请提起你手中的笔,写几句告别母校的话语,希望在这几句话语当中找到那么几处景,借校园的景表达你心中最美的情,最深的爱。

(生写,师巡视)。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还没写完,但是有一句就读一句,有一句就说一句?有感情地说出来。

生:母校啊!在您的怀抱里让我懂得了很多,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老师啊!在您的歌声中让我学会了许多别人所教不了我的东西。

师:我永远记住母校,记住老师,记住这片情。

生:再见了!母校!再见了操场边的竹园,再见了!我学习、成长的地方,那操场边的梧桐树,正是抽出新芽的季节,我却要走了,我会永远记住您!我的母校!

师:我相信那梧桐树也会默默地关注你,默默地为你送上它的祝福。

生:母校!再见了!老师您对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我们会永远记得,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对我们的关爱!

生:再见!母校!我们身边的桂花树又添了六个年轮,无知的少年又长大了六岁,离别是这样轰轰烈烈,也这样平平淡淡,只有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能够相互铭记。

师:对!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就是我们的情。同学们,这就是人生,有相聚也有别离。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了一节课,现在我又要和你告别了,同学们举起我们的手,挥手人生的一次告别吧!再见了!

四年级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诗中“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学写“陵”字。

2、有感情地读古诗,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歌的意思,背诵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物,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1、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预设:

(1)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我从“送”这个字知道的。(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补充:在古代,交通和信息不像现在这样便捷,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示彼此的深情厚谊。

(2)我还知道他们是在黄鹤楼送别的。(你知道了地点。)。

(补充)黄鹤楼是三大名楼之一,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3)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你知道了送别的对象。)。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是李白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李白曾经写诗给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孩子们,把这个名字读一读,牢牢地记在心里。(齐读“孟浩然”)。

2、广陵:这是孟浩然要去的目的地(陵字变红)“广陵”就是咱们现在的江苏扬州,是当时非常繁华的城市。

写字:陵,左耳旁和山有关,所以常用作地名,请同学们在你的生字本上练写一个。写好举手让我知道。

3、你们很善于从题目中掌握信息。那题目里还有什么你不懂的吗? 比如“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 谁)在( 哪 )送别友人( 谁)到(地点)。

题目中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是不是可以赶快读读诗句了?不着急!老师课前给大家留的预习任务都完成了吗?来和大家交流一番吧。

(李白、李白典故、创作背景、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心情)。

小结,板书:这叫“知诗人”

1、出示全诗,要求读正确即可。(请三四位同学)。

2、大家一起帮助同学读正确。

3、小结: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之下,我现在能“读诗文”了。板书:读诗文。

是不是觉得光读正确没什么味道?那是因为里面还有你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生边提,师边副板书)。

1、提问,预设:

(1)、西辞。

(2)、孤帆远影碧空尽,整句都不懂。

(3)、下。

(4)、唯见。

(5)、天际。

(6)、烟花三月。

(7)、故人。

2、同桌研讨(通常用什么办法?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句……)。

3、汇报。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吧。

故人:老朋友。

西辞:辞别西边的黄鹤楼。(武汉的黄鹤楼在长江和汉口的交汇处)。

烟花三月: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碧空:有点发蓝的天空。

尽:消失了。 唯见:只见。  天际:天边。

(整句诗有人说也可,无人说就直接出示)。

4、这叫解诗意。板书:解诗意。

5、当我们懂得了诗的意思,再来读读。(全班齐读)。

似乎比前面读得有味道了,让老师听出了两位友情深厚的诗人依依惜别的情绪。

1、这李白专门约孟浩然到黄鹤楼饮酒,肯定有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他们会说点什么呢?(老孟……小李……)。

2、还有一点我觉得李白喝多了,作诗也出错了。(孤帆)。

3、整首诗里似乎没一处写明诗人和朋友友情多深厚,每一处写他送友人时多么依依不舍。那是怎么让我们感到的呢?(板书:借景抒情)。

4、现在,我们仿佛才深深体会到了诗句中两个好友之间的真情。让我们也站在滔滔江水边,陪李白一起送送好友吧。(配乐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5、板书:悟诗情。

小学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节课的板书简化了课文的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思路,突出作者的思想,最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做到了板书的目的性、条理性、概括性,既紧扣课文内容,挑选关键词语提纲挈领,又给学生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间。

[知识拓展]。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2、了解声部的划分。避免学生觉得低声部是唱得不好或声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加入的。

3、按照上一课的理论要求进行发声练习。

4、粗排二声部合唱《送别》。

1、让学生了解合唱团的相关情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知道各个声部在合唱队中的重要作用,确立声部平等的地位。

3、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发声。

4、分声部粗排《送别》。

1、什么是合唱团?不是任何一个集体歌唱的组织都可视为合唱团,偶然或骤发性的集体歌唱只能叫做群众歌咏活动,二者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演唱水平的差异上,更重要的是歌唱目的不同。前者的歌唱行为表现为艺术追求,后者的歌唱行为则是以集体歌唱为特定表达手段的社会活动。合唱团是那样一个集体,它充分掌握那些必不可缺的合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段、以表达作品中所蕴藏的那些思想、感情和思想内容。合唱团是按声部来建构合唱组织系统,声部则是依据嗓音个性特征即音域的宽广来划分的。

2、声部的划分:高声部、低声部。

1、分声部教唱乐谱。

2、学唱歌词。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大比拼。

1、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师说诗题,学生背诗。

3、师说诗句,学生说诗题和作者。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它堪称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初读诗题。

二、【新授】。

1、读懂诗题。

a、出示生词卡片“孟浩然”“广陵”,谁来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b、题目共有10个字,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重读哪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c、介绍写作背景,带着自己各自的的'感受再读诗题。(教师板书:读懂诗题)。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款待了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2、读明诗句。

a、读通诗句。

出示朗读的阶梯等次表,请学生自己对照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认为自己读到第三阶梯的水平了,就可停下。

指名朗读,请学生相互评价。

好,现在换过来,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接读后三个字,听明白了吗?——读。

b、理解诗意。

诗读得这么好,诗句的意思能读懂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读懂古诗。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结合书上的注释,把自己读懂的句子说给其他同学听;不懂的句子互相讨论。

c、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教师板书:读明诗意)。

3、品悟诗情。

a、出示课文插图,请结合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个故事。相机用ppt出示课件:(说话练习)。

b、引读:

那离别的惆怅啊,全都凝结在那了李白那目驻神驰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那无尽的不舍啊,全都凝聚在了那渐行渐远的孤帆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那深厚的情谊,那样真挚的情感啊,全都托付给了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板书:品悟诗情)。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教师板书:品悟诗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是的,孩子们,一样是送别,却因送别的时间、送别的人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怀。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懂诗题——读明诗句——品悟诗情”这样的方法读懂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们也可以尝试着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去品读王勃的、高适的或者是其他诗人的离情别愁。

四、布置作业。

2、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读诗题——读诗句——悟诗情”,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小学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黄鹤楼、广陵、李白孟浩然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师——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或你读过的那首诗(教师播放《送别》曲)。

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生说想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他们分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他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并且成了当时的一种习俗,也成了诗人笔下常见的一种题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陵”

二、解题。

1、师:读读看看题目中送了哪些内容?从他的回答中,我们知道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广陵是要去的地方。

2、师:黄鹤楼知道吗?说说看;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振。

3、师:有同学查到广陵的资料吗?(指名交流资料)。

4、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在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画长江简图并标出武汉扬州位置从黄鹤楼顺流而下就能到达扬州。

5、如果我们再来了解李白孟浩然的一些情况就更好了(交流李白孟浩然资料。)。

师:诗题里面的关键词我们都理解了,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师:诗题的意思理解了,也就是诗文大致要讲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从具体诗句来看看李白送别好友时的那份真挚的感情。

三、理解诗意。品读词语、感悟诗情。

(一)引导自学。

1、师:同学们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了,自己先放声多读几遍。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老师看到大家读的有滋有味的,那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呢?

3、看来大家读的不错。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看看同学们能否读懂诗句的意思?现在,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两个友情提示,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

(1)自由地朗读古诗,并结合课文注释插图,读懂诗意。

(2)把学习中的收获及时记录下来,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并与同桌讨论交流。

(二)引导汇报。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三)品读体验,感悟事情。

交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故人”是好朋友吧?李白和孟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师:据说李白常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上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所以诗中称“故人”

“故人”人可以换个说法吗?(情深意重/患难之交/亲密无间)带着对“故人”的理解再读诗句。

小结:从他们分别的话语中你听出了什么?这两句是人在平淡的叙事中却透露出它们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4、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碧空尽”:“尽”什么意思?什么消失了?从哪个词语读出的?

师:那滚滚的长江水不正象征着他们深厚的友情绵绵无尽吗?

师:是啊!你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友情。

师:女同学站起来送送孟浩然,齐读。(师放课件生在乐曲声中读)(这是柔情的相送)男同学你们来送送。(这是豪壮的相送)大家一起来送送孟浩然!同学们读的多么投入啊,会背的请站起来,不会背的拿着书读一读,读出你的情感来。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继续积累送别诗,并背一背。

2、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四年级第一单元游黄鹤楼作文

姥姥家的门前有一个小院,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那一垄垄地整齐地排列着,一棵棵小幼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如同一排排小卫兵正在练习列队呢。

秋天,是丰收的日子。一串串晶莹的葡萄在发光,它们好像在对我微微笑,菊花盛开了,一朵朵菊花争奇斗艳。一棵棵葱,把自己打扮的很苗条。一个个辣椒红红的,尖尖的。姥爷逗我,我咬了一口,啊-----啊!辣死啦,辣死了,姥爷呵呵地笑。又递给我几粒葡萄,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啊!还是葡萄好吃。

冬天,厚厚的雪铺满了园子,没人到那里玩,我可以躺在那里打滚,印脚印,一点也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

我爱姥姥家的小院,因为它给我带来了,阵阵欢笑。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大比拼。

1、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师说诗题,学生背诗。

3、师说诗句,学生说诗题和作者。

二、【新授】。

1、读懂诗题。

a、出示生词卡片“孟浩然”“广陵”,谁来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b、题目共有10个字,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重读哪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c、介绍写作背景,带着自己各自的的感受再读诗题。(教师板书:读懂诗题)。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款待了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2、读明诗句。

a、读通诗句。

出示朗读的阶梯等次表,请学生自己对照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认为自己读到第三阶梯的水平了,就可停下。

指名朗读,请学生相互评价。

好,现在换过来,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接读后三个字,听明白了吗?——读。

b、理解诗意。

诗读得这么好,诗句的意思能读懂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读懂古诗。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结合书上的注释,把自己读懂的句子说给其他同学听;不懂的句子互相讨论。

c、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教师板书:读明诗意)。

3、品悟诗情。

a、出示课文插图,请结合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个故事。相机用ppt出示课件:(说话练习)。

b、引读:

那离别的惆怅啊,全都凝结在那了李白那目驻神驰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那无尽的不舍啊,全都凝聚在了那渐行渐远的孤帆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那深厚的情谊,那样真挚的情感啊,全都托付给了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板书:品悟诗情)。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教师板书:品悟诗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是的,孩子们,一样是送别,却因送别的时间、送别的人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怀。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懂诗题——读明诗句——品悟诗情”这样的方法读懂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们也可以尝试着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去品读王勃的、高适的或者是其他诗人的离情别愁。

四、布置作业。

2、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读诗题——读诗句——悟诗情”,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首句说友人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则象一条无形的纤绳,缩短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雄浑壮阔,幽深高远,除诗人的才赋外,还有其客观上的原因.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踞山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登临送客,足可壮人襟怀,此其一.李白的江南之游结束未久,“烟花三月下扬州”,或许即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这时友人继之而下吴越、之广陵,自然会在唤起他关于广陵的种种记忆,因吴越江山在胸.使诗人的诗才横贯吴楚,所以能、表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象,此其二.李白二十岁后遍游蜀中名山,二十五岁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几遍中国东南,江汉平原的辽远壮阔,江南山水的纤巧秀丽与巴山蜀水的峻峭清雄形成鲜明的对照.看惯蜀中山水的李白,自然会对雄浑广阔的自然景色有其敏锐的感受和准确的把握,此其三.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才能把这首诗写得神采飞扬.同在江夏、同是送别,他晚年所写的一首《江夏别宋之悌》便显得异常凄婉.这首诗写道: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历尽坎坷的李白,再也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神采,送别诗也一改旧时风貌,可见心境与诗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其四.

情意深挚,是这首送别诗的第二个特点.宋方回论李白诗曾说:“最于赠答篇,肺腑见情愫”(《杂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情惊主要表现在后两句.这里诗人从自己一方落笔,表现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有本作“孤帆远影碧山尽”,或“孤帆远映碧山尽”.但从抒发感情的角度说,还是通行本的文字最为贴切.可以想见: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处,只有江水在不断地东流.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妙处,在于拉开了诗人与孤帆的距离,在诗人的极目远眺中,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惜别之情.而“孤帆远影碧山尽”,以山做参照物,诗人与孤帆的距离便受到限定.若把“远影”改作“远映”,更将船行的情景坐实,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和心理感受.李白在另一首题为《送别》的诗中曾写过这样类似的诗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虽诗语较“孤帆”两句更为质朴,情绪也较低沉,但以此为注脚,正可体会李白的思维方式与抒情方式,玩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底韵.

更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四年级语文课堂实录

第一、教材: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第二、说教育对象:

四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活泼天真,纯洁可爱,兴趣浓厚,喜爱运动,想象力丰富。而且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思维形式。

小学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生回答:李白。

生答《赠汪伦》。

教师叫生齐背。

二、解题。

1、齐读诗题。

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讲题目意思。

板书:李白送孟浩然。

三、初读。

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学生读古诗。

3、指一名学生:老师见你读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读读吗?(学生读。)。

4、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读得这样好!谁想再读读?(2-3名学生读。)。

师:一起来一遍。

学生齐读全诗。

5、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6、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进行以下教学活动:

首先学习第一、二行诗。

(1)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质疑。)。

(2)指名讲诗意。(2-3名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

(3)齐读这两行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诗意。

7、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8、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1-2名学生讲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诗情。

提示:第一、二行。

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

生:烟花三月。

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

学生口头描绘。

3、师:我们来看看几幅图片:

师:这就是“烟花三月”,你们看“烟花三月”的扬州美不美呀?

生回答:美!

提名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5、师:下面我们再来品品后两行诗,这两行诗明着是写景,其实更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师:“尽”的是什么?不“尽”的又是什么?

提示:“尽”的是帆船和孟浩然的身影。不“尽”的是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友情。

生:没有。

师:他在干什么?

生: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注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

师:李白看见了什么?

生: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4)师: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大家来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汇报。

(5)师: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他们真是“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他们的友谊真是“情深意长”。

五、背诵古诗。

1、师: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女同学先来。

女生齐读。

2、师: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来读一读。

男生齐读。

3、这是豪壮地送别。

4、一起来吧!能背就背,不能就读。

5、齐背这首诗。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

板书: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这首诗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来,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两遍,把诗抄写在书旁。

2、提名学生说一说这首《江下行》的意思。教师指导并相机板书:

板书:

目光送。

李白情深意长孟浩然。

心相随。

七、作业。

1、查找有关送别的诗句。

2、小练笔。

同学们,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伤心,你会对他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八、总结。

师:李白和孟浩然之间那种真挚的友情感人至深,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这种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吧。

游黄鹤楼三年级作文优选

暑假里我和妈妈去黄鹤楼玩。

黄鹤楼位于武汉蛇山上,是湖北省著名景点之一。

我们下车后,登上了一个很长的楼梯后,就看见黄鹤楼的顶了,一个牌坊出现在面前,上面写着“三楚一楼”。

继续往前走,只见两只青铜黄鹤站在蛇缠龟的背上,抬头向上看,三个金色的大字“黄鹤楼”的牌匾,挂在黄鹤楼楼顶的檐下。

门前也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繁体的“气吞云梦”四字。

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去,书上说黄鹤楼有五层,每层高十米,楼高五十米,我抬头看了看,确实非常高。

我们乘着电梯来到楼顶,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下游的长江二桥,再看对面龟山上的电视塔在山顶高高耸立。

站在楼上往前看,远处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只见青青的汉江流入浑黄的长江中,现出半清半浊的奇观。

长江大桥的桥面上行驶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江面上的轮船缓缓驶过,不时传来“呜呜的”汽笛声,船尾激起了洁白的浪花。

江水无声无息地向远方流去。

看到这些景色,我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国庆节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武汉玩。

参观黄鹤楼最让我难忘。

我和爸爸妈妈进了黄鹤楼的大门,一楼大厅里的墙壁上有一幅两层楼高的巨画,画上有一个完整的黄鹤楼,楼顶上有一只仙鹤,仙鹤的背上坐着一个人,听说那个人是神仙。

画的两旁各有一根粗壮的顶梁柱,上面有一副对联,右联是“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左联是“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我们上到二楼,二楼只是个半环绕的小走廊,正面的墙壁和一楼的联在一起,可能是为了游人能更清楚的看到那副巨画和对联吧。

我们上到三楼,看到了一幅名画,画上有很多大诗人,他们都写过关于黄鹤楼的诗。

其中还有李白,我不由得想起了他的诗句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上到四楼,这里是个接待厅,是供游人休息的地方。

厅前大匾上有着一位大书法家写的李白诗“长江万里情”五个字。

我们最后爬到了五楼。

哇,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三只很大很大的毛笔,毛笔的后面有古代用来磨墨汁的工具。

这里的房顶上还有十二盏模仿古代的宫灯,墙壁上还有几幅画,那可是大画家们画的。

出了五楼大厅的门,就看到了一台高倍的望远镜,我坐在椅子上,通过这台望远镜看远处的长江、对岸的电视塔、高楼大厦等,真没有想到,原来模模糊糊的东西,现在一切都清清楚楚!可惜那台高倍的望眼镜每次只能看一分钟,现在时间已经到了,望远镜自动关闭,不能再看了。

我在黄鹤楼过了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

7月19日,是个晴朗的日子,万里无云。

我参观了湖北省的著名旅游景点——古朴清雅的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长江大桥边的蛇山上,黄鹤楼共有五层楼,不论是飞檐流阁,还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巧夺天工,非常壮观。

来到黄鹤楼前,“气吞云梦”四个大字马上给你气势磅礴的感觉。

登上顶层,江城武汉的美景尽收眼底。

长江之水碧波荡漾,浪花翻腾,所向披靡,赛过湖河,敢比大海,气势雄伟,不尽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来。

黄鹤楼对面是龟山,和蛇山一起把守着长江大桥,长江大桥则是横跨长江,驾于两山之间。

龟山右边是鹦鹉洲,就是崔颢诗中“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那个鹦鹉洲。

而左边,就是格调幽雅的晴川阁。

宽阔的沥青马路上,各式各样的汽车、卡车……川流不息,街道上人来人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一派时尚的都市景象,与这历史悠久的黄鹤楼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黄鹤楼在美丽上又多了一份历史价值。

在楼中,琳琅满目的纪念品让你应接不暇,个个别具一格,精巧华丽,大的美观大方,小的玲珑奇巧。

下楼后,接着向前走,有一个大钟,来撞钟的人络绎不绝,钟声雄浑悠远,响彻蛇山。

再往里边走,会有许多道门,走到最后有一大座岳飞的铜像,牵着一匹骏马,后边的石头上还刻着“还我河山”的字样,下面落着“岳飞”的款。

啊!黄鹤楼,你依着蛇山,傍着长江,点缀了我国这只大公鸡的心脏。

你不仅是我国亭台楼阁的一块瑰宝,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焦点,真不愧为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啊!

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

真心,真爱,有效,以生为本,这是今天芮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最大感受。“真心爱孩子,把孩子看作‘人’。”这是芮琼老师交流时说的心声。确实,在她的课堂上,处处体现着这种理念——真心真爱,有效语文,让我们获益良多。

上课伊始,芮老师带领着孩子整体鸟瞰,把整个单元的要点和语文的韵味融合在一起,引导孩子整体把握,体验语文的特点。这种单元预备课,给了我们农村孩子一种新奇的感受,让他们明白:原来语文需要这样学。同时,也让我们教师看到了芮老师的大语文观,整体把握教材,高度融合,真实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反思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总是就一篇课文看一篇课文,即使学习一个新单元,也是带领学生“跑马观花”的看一遍,没有想芮老师这样深刻解读教材,抓住每篇课文之间的联系,环环相扣,以学定教。

上课之前,芮老师与孩子亲切地交流,进行自我介绍,并给孩子分小组,鼓励孩子多发言,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被一步步拉近了。芮老师还注意了解学情,悄悄询问学生,班里哪些孩子读书不好。上课时,芮老师十分关注这些孩子,总是给她们交流展示的机会。不管是朗读还是回答问题,芮老师总是适当降低学习高度,微笑着面对学生,对每一个孩子都不抛弃,不放弃。反思我们以往的公开课,老师总是喜欢在上课前打听班里哪些学生读书好,哪些学生发言好,以便上课时请他“表演”,而芮老师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真正地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地让我们学到了如何真实地上语文课。

芮老师总是在给我们渗透一种意识,一种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这才是真实学习语文的过程。每次出示自主学习要求时,总少不了4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学生分工明确,不管能力弱与强,每一名学生都要“动”起来,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即使说得不好也没关系,继续思考,继续说,芮老师循循善诱地启发着每一名孩子。两节课结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他们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如何学习语文的意识。这都源于芮老师如水的智慧,源于芮老师对学生的真爱。反思我们以前的课堂合作,看似热热闹闹,但都少不了“作秀”的成分,有多少孩子真正合作了?能力强的孩子探究了,学习了,那能力弱的孩子呢?我们总是喜欢一声令下“小组讨论”,学生就忙碌了起来。汇报交流时,我们也喜欢喊那些表达能力强,爱表现的孩子回答。可是,芮老师就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扎实地学语文。课前先给孩子分组编号,课中出示自学要求时,每个孩子都有任务,不管能力弱与强,都有一次机会当组长,组织其他3个组员学习。交流汇报时,芮老师也尽量让小组中的每个孩子发言,孩子遇到了困难或者不敢说的时候,芮老师总是微笑着静静地等待。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这就是芮老师的课堂,一个真实学习语文的课堂。“心中有爱就很美。”这样一个充满着爱的芮老师,今天让我们看到了学习语文的真谛。芮老师,今天真的.是“千言万语说不尽”,激动之余,汇成一句“真诚地谢谢您,辛苦您了,美丽智慧的芮老师!”(写得比较琐碎,上午又加上了一些自己的反思,总觉得未能表达心中所想。)。

黄鹤楼九年级语文教案

老师:李白路过湖北襄阳的时候认识了孟浩然,他们一见如故,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扬州做事,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他们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板书课题。

老师:请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书写课题。

老师边写边说:鹤字要写紧凑一些。

老师:来,一起读一下课题。

学生读课题。

老师:嗯,还真有点送别的味道。

老师:再读一遍。

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课文说的是晚春三月李白送孟浩然。

老师:你非常会抓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

又一学生回答。

老师:有没有同学能把他们两个的回答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回答。

老师:你可以当领导善于总结。大家读了课文,字音读准了吗?老师想检查一下。上面有十个词语,自由读读。课件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按捺不住浩浩荡荡永世不绝。

学生自由读。

老师:有谁愿意读一下。

学生读。

老师:一字一顿有板有眼。字音不光要读准,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

又点一生读。

老师:听大家读词语的感觉,就像读饮料的感觉,有滋有味。

课件出示的部分词语变了颜色。

老师:我请同学读,一个读红色一个读蓝色,让我们听出故事来。

两个学生站起来读。

老师:我是听出了故事看到了画面,就是没听到掌声。

学生鼓掌。

老师: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歌。

老师:摇头晃脑的,非常棒,谁愿意来读这首诗?

老师:节奏感非常明快,谁愿意再读?

学生读。

老师:这个同学读的时候,我觉得他身上具有诗人的气质,读得古色古香。

老师: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学生逐句谈了自己的理解。

老师:这些句子的意思我隐隐约约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请大家默读课文,把文中相对应的地方画下来。

学生在书上勾画,老师巡视。

老师:前两句诗相对应的地方谁找出来了?

学生: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师:火眼金睛,找得准也读得好。

学生: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

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老师:找得准读得好,声情并茂。请大家认真地小声地读读文,揣摩一下。

女同学读文,男同学读诗。

老师:女生像李清照,男生像李白。下面我找个班上读得好的来读,读得好我给你发金嗓子奖。

一生读。

老师:太美了,画面读出来了,诗人的味道也读出来了。

学生读。

老师:从大家的朗读的声音里我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感情,依依惜别的感情。在文中的哪一段落找出来。

学生:第二段。

出示这段课文。

老师:谁来读读这段?

学生读。

老师:好奇怪呀,好朋友相别应该是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怎么不说话了呢?

学生:我们只是暂时分别。

老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更好地答案?

学生:因为不想说。

学生:体会到了可能他非常不愿意孟浩然走。

老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老师:这是一种感觉。下一句呢?

学生:我感觉李白有浓浓的友情。

老师: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敬仰这种不舍读出来。

学生读。

老师:我站在她身边感受到了他的敬仰他的故事,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等会我们请全班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知己来表演这段对话。

老师:谁来做李白?在我们班你最好的朋友是谁?

两名学生角色朗读。

老师:多好的一对朋友,多么感人的画面哪!此时此景就连岸边的花也会黯然落泪,我们也随同孟浩然去江边送送他的好朋友李白吧。

音乐缓缓响起。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故事?

学生:李白依然站立在江边。

老师:不错,他说出了站立,伫立有站立的意思。伫立是怎样站立?

学生:直直地站立。

老师:他就这样直直地站立,舍不得走。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凝视着远方。

老师:凝视比注视多了些什么?

学生: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学生站起齐读课文。

老师描述: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李白仰望蓝天白云,他想——。

学生:有人乘坐的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老师:李白远眺江上景色,什么都看不到了,他凝视着远方,此时的李白他会想什么呢?

学生:真希望他不要走呀。

学生:您走的时候要多多保重啊,

学生:您一路平安。

学生:您就要走了,真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

老师:回首往事展望未来,李白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老师:学了一节课,有没有同学能默写下来?

点四个同学上台写,注意字写大一点。

(本实录是现场即时整理,可能会跟实际有所出入,请以录像和录音材料为准)。

黄鹤楼七年级语文教案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1985年在今址重建。传说三国时费祎于此驾鹤豋仙,因此得名。2.昔人:指传说中驾鹤豋仙的费祎等人。3.载:年。空:徒然地。4.悠悠:遥远,无穷无尽的样子。5.历历:清楚可数。6.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7.乡关:家乡。8.烟波:水波渺茫,烟雾笼罩。

诗句大意:

首联:仙人驾鹤离去杳无影踪,此地徒然留下一座黄鹤楼。(怅然若失)。

颔联:黄鹤一去不再回来,只有白云千年以来徒然地在高空中飘来飘去。(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颈联:天气晴朗,遥望汉阳,绿树清楚可数,江中的鹦鹉洲上芬芳的草生长茂盛。(美好,充满生机的景色)。

尾联:已是傍晚,遥望远方,何处是我的家乡?这水波渺茫,烟雾笼罩的江景,使人油然而生思乡的愁绪。(思乡愁绪)。

主题思想:通过写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异地的伤感和)绵绵的思乡愁绪。

游黄鹤楼二年级作文

趁着清明假期,我们一家怀着兴奋的心情去武汉旅游。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坐卧铺,还在火车上睡觉呢。小小的房间,四张床,洁白的床铺,小小的电视,就像我温暖的家。睡在火车上我觉得很新鲜,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我进入了梦乡。

早上七点到了武汉。走出火车站,一股空气迎面扑来,好像在说:“欢迎您们来到武汉。”我们找了一个酒店住下,放好行李,就出发去黄鹤楼了。到了那儿,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唐代一位诗人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爸爸告诉我: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我迫不及待想爬上黄鹤楼,于是我们几个小朋友,,顺着弯弯曲曲的楼梯,一口气奔着爬上了黄鹤楼,几个人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登楼远眺,武汉的风光尽收眼底,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快看长江大桥”,顺着游人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我连连拍手兴奋地说:“我也看到了。”

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了愉快,也被黄鹤楼那古典的建筑风格所陶醉。我真喜欢这个地方。

六年级黄鹤楼游记作文

前几个月妈妈带我去黄鹤楼游玩。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远远望去黄鹤楼像展翅欲飞的黄鹤,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我问妈妈为什么叫黄鹤楼,妈妈说这有一个传说:说的是蛇山有一个辛氏酒家,一日店主营救了一位老道,并且让老道在酒家白吃白喝了一年,老道远游前,为表这谢意送给他一只能歌善舞的黄鹤。黄鹤为酒店带来了生气与滚滚财源,十年后,老道收回黄鹤,驾鹤西去,辛氏在酒店原址上建黄鹤楼以作纪念。

我想起一首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不禁感慨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如此美丽!

10月6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武昌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巅。一共有五层,每一层都有许多弯弯的翘角,还盖着金黄色的琉璃瓦。远远望去,好像一只只黄鹤展翅欲飞。

我们先来到一楼大厅,这面墙上是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壁画。只见一只黄鹤展开双翅,昂头正飞翔在朵朵白云间,姿态十分优美!下面是一座三层高楼耸立在石矶之上。

我们沿着盘旋的楼梯往上走,参观了四楼,知道了黄鹤楼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最后我们来到了五楼,站在楼上,一片美景尽收眼底,浩浩荡荡的长江奔流向东,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像条巨龙横跨江两岸。

这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旅游。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爷爷和妈妈带我去了武汉最著名的黄鹤楼。

来到黄鹤楼下,我看到大片的桃花和梅花都开了,飘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看着都让人开心。黄鹤楼下还有一个很大的绿色邮筒,我买了四张明信片一一写上祝福的语言投进了大邮筒的肚子里,希望它们能快快飞到我的好朋友身边。

然后,我们就开始登黄鹤楼了。虽然有电梯,但是我还是走了楼梯,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于是,我爬得更起劲了。当我们爬到五楼的时候,我看到了宏伟的长江大桥,还有龟山和蛇山,我终于明白了黄鹤楼里的仙鹤雕塑为什么站在龟和蛇的身上。我还在五楼看见了李白的壁画,他的胡须长长的,穿着白色的长袍,手里拿着酒壶,好像在念诗呢。原来这就是大诗人李白啊!

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啊!

唐代大诗人崔颢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俨然成为名句。可你见过黄鹤楼吗?我就见过。

今年寒假,妈妈的年假超多。她不想把时间都颓废在家里。于是就拽着我和我姐去武汉玩了。

废话不多说,直奔主题。于是在第二天,我们去了黄鹤楼。一进门黄鹤楼就映入我的眼帘,一栋6-7层楼的仿古建筑,可我为什么要说仿古建筑呢?那是因为顶层“黄鹤楼”三个大字是简体字有木有啊!这一看就是整修的。不过还挺好看的。

不过顶层风景还是挺好的,视野也很开阔。但这未必也太开阔了吧!武汉长江大桥,汉口,武昌尽收眼底。

出来以后,我以幽默的角度总结了“黄鹤楼三大项目”,一一介绍给大家。

当国庆节快要来临时,妈妈突然告诉我一个意外的好消息,说要去武汉黄鹤楼游玩,我兴奋不已,盼望那天快点到来。

终于等到这天,一大早我就醒来收拾行李,我偷偷地把武汉市地图也带上。

很快我们就坐上了去武汉的动车,在车厢里我的心早飞向武汉,到了汉口站,我问爸爸怎么去黄鹤楼,爸爸说可以坐地铁去,我惊讶地问:“武汉地铁竟然开通了?”之后我主动要求独自去买地铁票,在自助售票机前,我偷偷地观察别人怎么买票,终于轮到我了,我不慌不忙顺利地买到了票,上了地铁我在想:“合肥什么时候才能通地铁呢?”

下了地铁,我们就不知道怎么走了,我诡异地笑了笑,地图终于派上用场了。

还未到黄鹤楼我就感受到景点的气氛了,真是“未见其楼,先闻其声。”已经排成一条很长的'队伍了,真是人山人海啊!我们像蜗牛一样艰难地移动着,隐隐约约能够看到黄鹤楼,可是前进的人群依然很慢,周围都是照相摆poss的和喧闹的嘈杂声,退去密密麻麻的人群,又轮到我买门票了,有上次买票的经历,这次我更加淡定和从容了。

终于,我们一家兴高采烈地进入了黄鹤楼公园,接着我们忘情地拍照赏景,最后又到无聊的排队时间准备登黄鹤楼,这个过程太漫长了,我的耐力快用完时我看到身后的队伍依然那么长我还是坚持老老实实地排队,终于轮到我登楼了,我莫名地激动不已。

进入楼内,我们看到了不同年代的精致的黄鹤楼模型,还有不同年代的诗人留下的美妙、华丽的诗词,由此我才明白黄鹤楼历史悠久,走出楼外站到走廊上观赏外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看到了赫赫有名的长江大桥,它不仅是公路桥,还是铁路桥,还隐隐约约看到雄伟壮丽的斜拉桥、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大美江城,到了楼顶层真的有极目楚天舒的感觉!

下楼后我来到邮政小亭,特意为我的好同学买了一些漂亮的、带有黄鹤楼图案的邮票和明信片等纪念品,把雄伟壮观的“黄鹤楼”带回家,是想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分享旅游的快乐,也让他们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大美武汉!

前几天我去了武汉人基本上都不去的黄鹤楼,黄鹤楼可是武汉的名片,著名的黄鹤楼烟和酒都是以它命名的。

黄鹤楼位于武汉的蛇山之巅,与湖南省的岳阳楼和江西省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屡毁屡建,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建成。进了黄鹤楼公园,我们就直奔黄鹤楼而去,黄鹤楼建筑群金碧辉煌,黄鹤楼主楼有五层,非常雄伟壮观。我们乘电梯上直接到了黄鹤楼顶层,在那可以遥望到长江,使我不由的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对面是龟山,中间则是长江大桥,长江大桥就像是一根扁担,挑起两山。龟山右边是鹦鹉洲,就是崔颢诗中“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那个鹦鹉洲。而左边,就是伯牙和子期曾经在那弹琴的晴川阁。

从黄鹤楼下来,我们见到了“黄鹤归来铜雕”。它位于黄鹤楼以西,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两只鹤由龟和蛇托着奋力向上,仿佛呼唤着一去不复返的同伴早点归来。

黄鹤楼的游人真的不多。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黄鹤楼这么美丽壮观,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什么武汉人都不去呢?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喜欢它,外地人还会来吗!

有人说:美丽的风景总是在路上。这个十一长假,我们来到了久违的黄鹤楼,领略这千古名楼的丰姿伟貌。

天空不做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冒着雨,迎着风,顺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拾阶而上。

三楚一楼。

步入景区大门,首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大大的牌枋,上面雕刻着“三楚一楼"几个潇酒的大字,洒脱奔放而不失劲道,笔锋深浅自然,浓淡有力,如一位乐观豪迈的诗人。四周饰有传统的红黄相间图案,加上飞檐翘角的边缘,更蕴含了浓浓的历史气息,使人置身其中,犹如穿越了历史的长河。古往今来,多少人从它的槛下经过,从飘缈古韵到发达至今;有多少人为它倾倒,来来往往,流连忘返,去了又回。

神游片刻,我和妈妈便继续向前走去。

瀑布。

沿石子小径前行,穿过一片小树林。听,哗啦啦,哗啦啦——是水的喧嚣声,一条瀑布如长者之白发,倾泄而下。清澈的水流撞击着,咆哮着,像奔腾的骏马,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雨丝向大地飘落,如绣花针,穿过水面,像织女在织一件尚未完成的锦绣,又如飞舞在键盘上的美妙的音符。水声哗哗,雨打芭蕉,奏响心的乐曲。

瀑布之下,一条蜿蜒如蛇的小溪曲曲折折,潺潺地流着,如一个充满灵气的少女,楚楚动人。片片草叶上拢聚着一颗颗剔透的水珠子,如一个小小的圆镜子,又似一颗颗珍珠。

白云阁。

黄鹤楼。

“滚滚长江东流去,翩翩黄鹤绕云楼”。武汉的黄鹤楼真不愧为千古名楼呀!

相关范文推荐
  • 12-26 龙虾一年级(精选14篇)
    优秀作文给人以启迪,让读者在文字的世界里体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优秀作文的写作特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
  • 12-26 红酒营销策划方案案例范文(18篇)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在以下的策划方案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策划案例,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思路
  • 12-26 青年干部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实用21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在下方,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指导。
  • 12-26 劳动法培训心得报告大全(18篇)
    培训心得是对参加培训活动后的个人感受和学习收获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稿。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关于培训心得的范文,相信会有所收获。通过这次的业务培训,不断加强
  • 12-26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心得体会是对思考和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问题和改进方法。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和收获。
  • 12-26 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方案(优秀18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对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的重要文档。接下来是一份以学生为中心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班主任的功夫贵在
  • 12-26 春季幼儿园保育工作总结(通用19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对我们在幼儿园工作期间所做的事情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幼儿园工作总结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2-26 因酒后驾车的检讨书荐读(模板21篇)
    检讨书是对自己行为的自我教育,是自我反思和成长的重要手段。下面是一些公司和机构的检讨报告,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借鉴。尊敬的单位领导同志:您好,在此我怀着无比愧疚的心
  • 12-26 部队条例法规心得体会范文(2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个问题或某个过程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生写的真实心得体会,其中有很多有趣和感人的故事
  • 12-26 新疆学转促学习心得体会(模板12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实用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新疆,学习肃反是当前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