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高中英语金刚的故事(实用16篇)

高中英语金刚的故事(实用16篇)

时间:2023-12-14 07:47:47 作者:雅蕊

英语是科研领域必备的工具语言,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对学术研究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成功学习英语的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持诵金刚经灵验故事

《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当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

金刚:金刚石,宝中之冠,光泽居金石之首,金中至坚利。金不变质,珍品之王,希世奇宝,喻真空直系化分之灵根,即一切生灵的真生命。人的灵根,道经称作道体、神;儒书称作明德、仁;佛典称作如来、佛,无形无相,无生无灭,无始无终,本是真空灵明觉悟自心灵,又名道心、菩提心、仁心,《金刚经》称作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般若:梵语,华语妙智慧,是自我真生命,简称智慧体、慧命、慧根、慧光。妙智慧有天赋的良知良能,觉悟能通无量虚空,彻观能透自然真空妙有实相,即实相般若。《金刚经》、《心经》是文字般若,实相般若是妙智慧、自我如来圆觉海。觉海流出来的水,汇集成知识的海洋,有文字般若的佛经和其他的群书。般若是大乘作佛的真宗佛旨,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成佛之母。《心经》中有:“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波罗蜜:华语到彼岸。当今社会,业海茫茫,灯红酒绿,酒色财气,声名货利,醉生梦死。智者仁人,觉醒南柯,顿悟人生如幻,看破名利恩爱牵缠,不甘心灵根觉性流浪飘泊沉泥河,寻求上路,得遇明师,晓喻真理,始知人海有慈航,红尘非故乡,登上大觉路,复我真天良。忆原古,想炎黄,尧舜之风,中华民族鼎盛春秋,仁德至善永流长。天无绝人路,生从何来死何去?何处求真理,明知觉在先,心通无为理,未知智慧圆,自我解开妙中玄。闹市有桃源,人海火里红开万朵莲,莲邦在人间。千经万卷作证明,真佛种子在心田。

经:真经不在语言文字间。无字真经无为路,无量虚空大彻大悟用觉参。真空含藏真妙有,只有妙明心能观。法语无为开口即是妄,真空妙理落笔就是假,全凭心感神能觉悟彻透无量观。

高中英语作文:名人成长故事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可是,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教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他向教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教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教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教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教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教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教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坚持一致”,教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可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样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du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忙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到达了100只。原先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先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仅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可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必须能两全齐美。父亲最终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先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样成呢那怎样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先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先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此刻,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并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十分高兴。孩子比自我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必须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之后,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经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持诵金刚经灵验故事

昔梁时,招提寺僧琰师,初作沙弥。时有相师,语琰曰:“师子虽大聪明智慧,无那相王短命,如何?”琰闻此语,遂请大德,共详其福,修何功德,更得延年。大德云:“佛教圣言,依法受持金刚般若,功德最大,必得延年。”琰时奉命,遂即入山受持般若经。六年出来,更见前相师。云:“法师比来修何功德?长寿殊相顿能如此!”琰便具说:“前者被相寿短命,遂以入山,受持金刚般若,更无余业。”师曰:“不可思议。”因兹功德,遂为大德。法师年过百岁,方始受终。

梁时,开善寺僧藏师,讲说知名。时有胤师,而胤之善能占相。过见谓曰:“藏师,须聪明为讲说。信手依经藏中选取一卷,拟长寿。”持乃得金刚般若,藏在房诵持,三年不出。后见胤之,喜而言曰:“师有何法改容貌?弟子所相无验。”藏云:“檀越相大有验,是时度厄难,为得受持金刚般若经力如此。”胤之言曰:“大不可思议功德果报,今得相百年余岁。”果如所说记。

隋时,有婆罗僧藏法师,能持金刚经禁咒,断除一切诸恶。有小僧就学成咒法,数年堪伏之耶。来诣江畔,见有一胡神之庙宫庭,即于此中坐心宿诵禁咒,其犯遂殡。藏闻弟子身死,忿恨自来到神庙,亦于庙坐诵咒,因即致死。于时同寺有一僧,每恒受持金刚般若经,闻藏师师徒并为神打死,遂来神所,亦于庙坐诵般若经。至夜来闻有风声,极大迅速;须臾见一物,其形怀异,壮丽奇特,可畏倍常,种种形容,眼光似电。师坐正念诵金刚经不息,亦无恐惧。神来至前,摄诸威势,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听诵经讫。师问神:“檀越是何神只?初来猛迅,后乃寂然不动。”神即答曰:“弟子是此宫庭胡神,为性刚强戾。见师习大乘经典,不可思议,是以伏听。”“檀越既能如此信敬,前者二僧诵咒,何缘打杀?”神言:“彼二僧者,不能持大乘经典;见弟子来,逆头骂詈,口诵恶语咒术。弟子不伏,此二僧见弟子形貌,并自怕死,亦非弟子故违杀害。”侧近之人,知师入其神庙止宿,恐同前者二僧被打杀。至旦诸人共相率往神所看迎,乃见平安。问师因缘,所有事意具答诸人,诸人因此发心受持金刚般若经者不少。

开皇十一年,太府寺丞赵文昌身死,唯一上愿,家人不敢即敛。然昌遂至阎罗王,问昌曰:“从生已来,作何福业?”昌曰:“更无余功德,唯常诵持金刚般若经。”王闻合掌,恭敬赞言:“善哉!受持金刚般若,功德最大不可思议。”即语执人曰:“汝更勘案,勿错将来不?”其人实错将来,不闻。即语昌曰:“可向经藏中取金刚般若经来。”令一人引昌,西南下至经藏。所见大舍数十余间,甚精丽,其中经满,并金轴宝袟广严,妙好华饰,不复可言。昌乃一心闭目云:“大德最为弟子一经。”昌怕惧此非般若,求其使人请换,不肯。昌即开看,乃是金刚般若。将至王所,令执人在西,昌在东立,诵金刚般若经一遍,并得通利。王即放还,约束昌受持此经,实莫废忘。仍令一人引昌,送出门,便见周武帝禁在门东房内,唤言:“汝是我国人也,暂来至此,须共语。”昌即便见武帝,再拜。武帝曰:“汝识我以不?”昌言:“臣昔曾任伏事卫陛下。”武帝喜云:“卿乃是我故旧也。汝可还家,为我向今帝论说,道我诸罪并了,唯有灭佛法事未了。当时为卫元嵩谗言,不得久禁在此,未知了其!卫元嵩是三界外人,非阎罗王所管摄,为此不能追得。汝还家为我从今帝乞少许功德,救拔苦难,始敢望了。”昌还家更得苏活,已经五日,其患渐损,具以此事奏闻。文帝知,即为出鐣国内诸寺师僧,为周武帝三日持斋行道,转诵金刚般若经,亦录入史记。

遂州有一人,贞观元年死经三日得活。说言:初死之时被人遮逐,同伴数人至阎罗王所。中有一僧,王见先唤:“师来,一生已来,修何功德?”师答言:“唯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王闻即起,合掌赞言:“善哉!既是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当得升天,何因错将来至此!”王言未讫,即见天衣下来,引师上天去也。王乃覆坐,次问遂州人:“汝等从昔已来作何福报?”云:“一生已来,所诵经典,好习庾信文章,诸子集录,近来学诵金刚般若经,犹自未得。”王曰:“大罪人汝见识不?”报云:“虽读庾信文章,实不识面。”王即遣示苦人。乃见大龟,一身数头,人言此是庚信。龟去少时,王言:“此人学诵金刚般若,且令放出。”来见一人云:“我是庚信,生存之日,好引诸经,用作文章,或生诽谤,毁呰经文,今受大罪报,向见龟刑。”是以苏活,说此因缘。众人伤悲,悉知是实。其遂州人土地,多是移人,猎生害命充食。当时知见共相识,断除杀害因,得发心悉共受持金刚般若经,信受供人恭敬。

渭州畦彦通,一生已来,常诵金刚般若。先于李蜜下任武牢县令,为贼破城,求觅欲杀。彦通怕急,即踰城东下投涧取死。其涧深峻百丈有余,从空而下,如人扶接不觉到底。乃于盘石安然端坐,良久而起,都无损伤。彦通自感喜惧非常,叹息不已。从已来自知大德金刚般若威力,委知经力极大不可思议功德。加心信敬,精勤受持,不敢轻慢,常获果报,得福无量。

鄜州宝室寺僧法藏,戒行精淳,为性质直。隋开皇十三年,于洛交县蒌川城造一所僧房,二十余间,佛堂三口,并架砖瓦,严丽彩饰精茅。丈六素像,总有部部别各有十一事,等身观世音石像一躯,千屏风像等。至大业年得寺千。时舍像并令移就州墎,伽蓝安置,破坏补缺,并得成就。更造一切经,写得八百余卷。别造长张,于京城月爱寺,令人抄写,并檀香为轴,庄严妙好。藏至武德二年四月淬患,经二旬,乃见一人青衣在高阁上,手把一卷经告言:“法师藏作一生已来,所造功德,悉皆妙好。唯有少互用三宝物,得罪末除。我手中者,金刚般若,最为第一大乘经典,汝自造一卷,所有诸罪,悉得除灭。”藏闻此教,应声答言:“若得病差,即发决定心,造百部般若。弟子自省,一生已来,虽修功德,实未写金刚般若。诸佛菩萨,今见学悟,必不懈怠。弟子唯有三衣瓶钵,偏袒右肩时,尽将付嘱大德弟子亲知,用造金刚般若。”三五日能起,依愿即造婆伽娑舍卫国中,第一部写讫,并散付诸人,流传读诵。深知金刚般若大乘经典威力最大,不可思议。奇情有缘,递相劝率持金刚般若经者,见获果报,功德无量。

隋朝有一僧灵寂,有两个弟子。僧主忽一日唤此弟子等向前:“我闻五台山中有大文殊师利,每有人礼谒者,现其相貌接引苍生。我等三人往彼礼谒,岂不善!”意将两头驴,一驮生绢二百疋,遣弟子等驱,一头僧自乘骑,便即进发。其僧生一年,唯持金刚般若经,更无别业。当所之时,柴个箧中只将此经卷去。行经数月,因歇息草泽中放驴畜,僧即于一树下,歇息铺之毡睡着。其弟子二人平章,我等拟杀和尚,各取绢一百疋,取驴一头,入京游纵,岂不是一生乐矣。兴心既了,一个弟子把刀一口,当腰即斫。已下三刀,至于血下;第四刀便乃各着空中,取刀不得平,亦不离刀上。如两食顷,其和尚睡觉。见此弟子,跪膝两手扶刀,默然无对。僧乃问:“汝等何生恶意?”其弟子双跪向前,具陈本意。和尚亦可为果过,便即索筒取经,拟读其经。腰间有三个刀痕,并被斫断,直至经轴。僧人腰间令人看时,为有三道赤色三笙,数重衣裳,亦不得透过破损,岂非金刚般若经神力致也。

昔长安温国寺僧灵幽忽死,经七日,见平等王。王问和尚曰:“在生有何经业?”灵幽答曰:“持金刚经。”王遂合掌请念,须臾念竟。王又问和尚曰:“虽诵得此经,少一偈者何?”灵幽答王曰:“小师只依本念,不知缺何偈?”王曰:“和尚寿命已尽,更放十年活。此经在濠州城西石碑上,自有真本,令天下传。”其僧劫活,具说事由矣。

汉州孔目典陈昭,死经两日,再苏,具说云:初到冥间,判官问:“汝为刘尚书事,杀牛四十七头,昭何故取他牛一头?”昭讳未取。须臾有一人出来,称甲送牛头。使昭即知讳不得,遂咨判官,如何得免此罪?判官问曰:“在生有何功德?”昭答曰:“常持金刚经。”语未了,其经从空而至。便得放归,一十八年活矣。

苟居士乐善,专诵持金刚经。乃发心于新繁县西北村中,以笔书空,为天写金刚经。其处每有雨下不湿,初不知,村人在彼放牛,复于彼处避雨。后有一胡僧,从此过见,乃告村人曰:“此是经坛,空中有经。”斋日有化宝,盖往往出现尔。此坛者县城西北三十里,至今见在。

昔王陀一生杀害无数,乃发心专持金刚经一万遍。诵得五千遍。忽于一日午时,见数十鬼向前来曰:“王有牒追汝,汝且莫持经。”陀即告念,使鬼从后;更有鬼使走马而来,告谕鬼曰:“王鐣持经人且放。”王陀遂即免死,寿至九十八终矣。

昔王绰为天水郡司法。薛举作乱杀兵士,次至王绰,刀乃寸折。又使力士宋罗持刀斩之,刀亦寸折。薛举怪曰:“汝有何法?”王绰答曰:“幼年持金刚经,应是经力。”薛举遂放王绰。绰怕惧入一厕中藏,念此经,厕中有光见,贼众寻光至厕,见人问曰:“是谁?”厕人答曰:“被刀刑不死者王绰。”贼曰:“汝不须藏,诸军尽知。”促往归家。从此得免此难。

昔有朱士衡,为性监恶,不敬三宝。为梁国左仆射,其妻常乐善,专持金刚经。其夫不在,正持金刚经次,其夫从外而归见,乃于妻手中夺得经卷,抛入火中;及至火灭,经亦不损。遂夫妻二人封收经卷,于佛前忏悔。

昔崔善冲为携州判官,遇反叛次,刺史被杀。善冲领二十余人,全弓剑走投昆明城。至夜,不知路处,善冲告兵士曰:“至心念佛。”冲自念金刚经。信马前行,忽见一火炬前引而行。行至数里,火灭无明,遂得达昆明城,皆是经力者也。

昔唐晏者,梓州凄县吏人也。常持金刚经,缘为事不谨,回被官中,行至遂州路,本县使人捕捉。晏空中闻有人声曰:“唐晏!汝急急去。”晏遂举头,见有一胡僧。晏即映树至心念经,捕者数十人对面不见,即免此难。

魏煦者秦人也。常持金刚经,冥使三度追不得,王鐣使来报且放汝。

李延者南阳郡人也。为德州县尉,一生持金刚经。每到持经时,有神光现。

昔窦氏夜患头痛,令婢厨中取火,言无。忽见阶前有一炬火,遂上阶来,如昼日,夫人头痛便愈。莫不精心已,此皆是常持金刚经力也。

更有持金刚经得验者挍多,文繁不具多载者也。

《太平广记》上曾记载隋朝时一起极度神奇的事情:四川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有个王李村,村中有位姓苟的书生,擅长王羲之的书法而从不显露,因此无人知他有这个本事。他曾在村东头野外的空间四面凌空虚写《金刚经》,几天就写完了。他说,这是写给天上的神仙来念的。当初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后来正赶上雷雨天,放牛的小孩在写着经书的地方站着,却不沾湿衣服,脚下也是干爽的,可能有一丈方圆,等到黑天,村人感到奇怪。之后每当下雨,小孩常常聚集在那里,衣服不湿。

唐高祖武德年间,有一个外地来的`和尚告诉村里人说:“这个地方空中有《金刚经》,诸天神在上面设宝盖覆盖着它。不可以轻易冒犯。”从此就在这地方周围设置栏杆。来阻止人畜的践踏。每当到了斋戒日,村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设供祭佛,能常常听到天空中有音乐声。声音震动苍天,响而震耳。

另外在《法苑珠林》记载:在唐朝时,有个叫陈国宝的,他的夫人是芮公宽的姐姐,虔奉佛法,平日持诵《金刚经》。有一次,她正在诵经,仅剩一两页,即将诵毕,忽然觉得头痛起来,无法继续念诵,到了晚上痛得更厉害。她惟恐因此死去而不能将经诵完,遂命婢女去拿烛火,但是火种已灭,婢女空手而回,夫人见状,叹息不已。这时,全家人忽然看到厨房中有烛光自动移动,并没有人拿着,烛光非常神奇地离地三尺渐渐穿过厅堂,直入夫人卧室,宛如白昼一般。当然这绝对不是魔术!夫人十分惊喜,赶快取经诵毕。一会儿,家人取得火种,烛光即灭,夫人的病也痊愈了,从此每天虔诵五卷。芮公临终时,夫人前往省视,芮公说:“五姐以念经功德当得长寿,并可受生善道。”后来夫人活到八十多岁,无病而终。

金刚经死而复苏故事

人死不能复活这是古今中外一致的公论,也是有生必有死的定律,任何人不能否认或推翻的。基督、天主两教的圣经上虽说信上帝的有死而复活的可能,但从耶稣降生以来,除耶稣外(据该教如此说),曾否有死而复活的事例,恕笔者见闻浅薄,不能奉告。

笔者不是因为奉佛,而捧佛教的场,替佛教吹嘘,信佛教的的确有很多死而复活的实证。这里因为是谈信佛而读金刚经的感应,不便旁引,在此言此,我们就来谈谈读经的感应罢!

湖北的公安(在沉陵县南)有一位学佛很有心得的小姐,谈起这位小姐,真是了不起,她姓王名叫从贵,她信佛的基本因素,固然是由于过去的培植,但也有她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她有一个传统的佛教家庭。所以她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就受著佛化的沐染,眼所见,耳所闻,无非是经声佛像。在这种家庭里使她本来就纯洁的心灵上更增加了一份沉静和光明。

在唐朝时代,佛教的禅宗特盛,而禅宗所据以明心见性的经典是金刚经。例如六祖在采樵时听人诵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忽有所感而舍俗出家。后来五祖为他讲经(金刚经)传法再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忽然大悟。所以在唐代无论在家出家,或男或女,莫不以读金刚经为恒课。王小姐生在这个时代,和这个家庭里,当然也不会例外。

她自幼跟父母学会了金刚经后,就每天持诵,从不间断。她在读诵之外,还研究金刚经上所讲的空理,并发誓永不嫁人,愿意跟慈爱的父母在家清修一辈子。父母有这样一个有志一同的好女儿,真是乐上心眼,从此更加疼爱。

俗语说:‘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谁知这个可爱的女儿,忽然暴毙,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她的父母心痛欲绝。当然王从贵的父母都是深通佛理,明因识果的,对于王从贵的突然暴死,知道必有前因,不过父母疼爱儿女,是人之常情罢了。

大概因为浅葬的关系吧,父母正在墓前怆然凭吊之际,突然听到一种像病人呻吟的声音,‘奇怪!这声音从那里来的?’王从贵父母不约而同的自问著。

这声音不但是王从贵的父母听到,跟随来的家人也都听到,一个一个的脸上都有一种诧愕的表情。

王从贵的父母聚精会神的细察声音的来源,在详密的搜寻下,他发觉声音是从墓里发出的。‘怎么!难道我的女儿复活了吗?’王从贵的父亲带著惊疑的神情转过去对站在旁边的太太说。‘那也有可能的。’他不加犹豫的答。

凄清的呻吟似乎越来越紧,使王从贵的父母感到非常地紧张,毫不考虑地立即派人取铲掘墓,墓盖揭开后,证明呻吟声的确是来自他(她)们的爱女所睡的墓廓里。这时王从贵虽已死三日,但面貌如生,鼻间尚有些微气息。这一发现,使她的父母和家人无不喜形于色,于是由她的父母命人把她抬回家去。在父母细心地调护下,她不久就完全复原了。

据王从贵亲自告诉她的父母说:“她被几个像役吏似的差人带到冥官那里,冥官很客气的'对她说:‘你的寿数本来已到,因为你持经虔敬,功德殊胜,寿限增延,你还是回到你慈爱的父母那里去罢!’于是我就回来了。”

拓展阅读:帝王推崇《金刚经》。

《金刚经》也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罗什首次携此经进入内地,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前后秦皇帝的发兵邀请。第一个汉文本的诞生也是在后秦皇帝姚兴的“甚见优宠”,甚至直接参与下译出的。

南朝梁时,昭明太子对《金刚经》进行研究,科判为三十二分,从而出现了至今仍然十分盛行的三十二分本。当时江南有大居士名傅翕,自号“善慧大士”,人称“傅大士”,信佛极为虔诚,精通三教典籍。因其孤傲清高,群臣很是不满,但虔信佛教的梁武帝却力排众议,遣使迎入宫内,请其讲《金刚经》。但大士刚一升座,便挥案一拍,随即下座,梁武帝愕然。宝志和尚告其大士讲经已毕,后来再请讲,大士索板升座,歌四十九颂便去。梁武帝遂题大士此颂于荆州寺四层阁上。《金刚经颂》历史上名气极大,惜后世多有假托附会之处,傅大士原旨颇有湮没。

太宗对《金刚经》也十分欣赏。据《慈恩传》记载,唐太宗曾专门就《金刚经》译文的完备与否询问过玄奘。玄奘回答说,鸠摩罗什译本就标题看缺少“能断”二字;就内容来看缺少“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摄服其心”三个问题的第二个问题;在两个颂中缺少后一颂;在说明一切有为法性空假有的九喻中缺少三喻。针对这种情况,太宗让玄奘根据带回的梵本重新翻译。玄奘译成后,直接呈奉太宗,太宗立即将新译本发布全国。

唐玄宗为推行三教并重政策,在各教中选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亲自注释后颂布全国,其于儒教选的是《孝经》,于道教选的是《老子》,于佛教选的就是《金刚经》。他在注序中对《金刚经》的般若义理大加称扬,赞其“皆众妙门,可不美欤!”认为注释此经即可起到“弘奖风教”之作用。该注完成后,立即受到广大僧众的热烈欢迎,连连提出“表请”、“表贺”,文武百官在都城举行隆重的接经仪式,佛寺里也“设斋庆赞”。与此同时,又颁赐天下各馆,精写入藏,以图永恒。现已在北京房山石经中发现了昔日的玄宗释文。这是距京师千里之外的幽州百姓于注经后的七八年内刻就的,由此足见玄宗注释在当时影响之大和流传之广。那时长安青龙寺有一高僧名道氲,深通内外经论,玄宗朝应进士科,一举擢第。出家后奉玄宗敕撰《御注金刚经宣演》3卷,根据玄宗注义而敷宣其意,绎演其文。因假帝威,此作格外盛行,人称“青龙疏”,前往寺内听讲者常有数千人之多,一时间风靡神州。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下诏令禅宗太师宗泐、如玘为《金刚经》及《楞伽》、《心经》三经作注,颁行天下。

明成祖朱棣的《金刚经集注》更为有名,古今盛传不衰。在书中他高度评价《金刚经》说:“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空,见无相之相,指明虚妄,即梦幻泡影而可知;推极根源,与我人众寿而可见。诚诸佛传心之秘,大乘阐道之宗;而群生明心见性之机括也。”如来所说此经,“大开方便,俾解粘而释缚,咸涤垢以离尘,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转痴迷为智慧,去昏暗即光明”。所以,“是经之功德广矣,大矣。”

《金刚经》佛门故事

惠能得到了以心印心的法门后,回到了韶关曲江县的曹侯村,在南华寺下。没有人知道他是继承衣钵的人。

当时有个儒士(一个读书的人),叫刘志略。他很喜欢研究佛法,他对惠能十分尊敬。刘志略有个姑姑出家做比丘尼,叫无尽藏。她常念诵大涅槃经。惠能一听涅槃经,就知道其中最妙的道理,然后就为这位比丘尼讲解经文。比丘尼拿经书问惠能某字怎么读,可想而知,她也没认识多少字,但她的修行也可以说是不可思议。这个比丘尼每天都打坐很久,家中很有钱,可是她却很简朴,非常认真,一天到晚就是念经和研究佛法,总是坚持。所以到现在这位比丘尼还是真身,临终时也是端坐往生的。几年过后,她的身体没臭也没烂。就是因为她修行时没有*心,所以肉身变成了金刚不坏。

这个比丘尼在生前为惠能做宣传,作为了一名绿叶,做一名护持她的人。惠能是衣钵传人,所以一定要有人护着他,才不会被那些追杀他的人对他危害。

当印宗法师在光孝寺知道他是衣钵传人后,当时还有荆州通应律师带着数百人来跟惠能学佛法,这几百个人每人都有同参道友和亲友,都通知他们来亲近惠能。所以当时法会盛行一时,每天五斋时大概有1500-人。

无尽藏比丘尼拿着经书问惠能某字怎么念,惠能告诉她不认识,但可以讲经的意思。

无尽藏比丘尼很疑问,为什么不认得字却可以明白内涵?惠能告诉她心法的妙理,便是以心印心,与文字无关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不立文字。所以不认识字是没事的。比丘尼听惠能这么一说,很惊讶觉得这是很不平凡,所以她就遍告曹侯村有道德名望的长者,告诉他们,惠能不识字却可以开悟有道,大家都应该发心供养。

于是魏武帝(曹操)的玄孙曹叔良和当地的居民争先恐后来礼拜惠能。

当时宝山南华寺,因为战火连天,所以被兵火烧成一堆废墟。大家发心捐款重建佛寺,延请六袒大师住持,没过多久这个地方就成为了一所大丛林。

金刚经死而复苏故事

明朝嘉靖四十三年,东南大饥荒。苏州洞庭山某寺,藏有唐代诗人白乐天(白居易)书写的《金刚经》全卷,是镇寺至宝。这年,寺中僧众饥饿,主僧不得已,取出此经,抵押给山塘的王宦,得五十担米作为食物。后来,王宦施米、归还经书。僧人领回寺庙。过湖时,盛赞王宦高德。船上众人请开经一看,僧人刚展开经书,忽然刮来大风,揭去经书前数张,飘空入云不知去向。僧人懊悔不已。三年后,忽然有一位上级官员,听到此经威名,就诬陷僧人下狱,逼他献出经书。上官看到此经不是全卷,不满意,便释放了僧人,归还了经书。僧人过湖,又遇到大风刮得昏天黑地,便停船上岸,进一个小村里避风。到一老渔户家,就看见墙壁上粘贴着几年前所遗失的数幅经文,毫无伤损。渔户姓姚。僧人便询问来历,姚说:“三年前,有一道火光,落到田中,惊奇去看,见是字纸,就粘在墙壁上。”僧人悲泣顶礼,称颂护法韦驮菩萨,详细讲述了始末,说:“如果不是前次那阵神风,则经书已归豪门;如果不是今天这阵神风,则经书难以完璧复原。”姚也因此感悟改业,捐重金装裹经页,归还了寺庙。

——《受持果报》。

《金刚经》佛门故事

永嘉是地名,因一般人尊重这位法师,所以称永嘉。其实玄觉是他的名字,他生在永嘉县温州,俗家姓戴。他年轻时就研究佛经和祖师们所说的论,对于天台教止观法门特别精通,后看维摩经而明白心地法门。

偶然间遇到惠能弟子玄策来访,就和他谈论佛法。所谈的道理和惠能所说的相合,就以为他是自己本宗的人。

玄策问玄觉得法是谁为证明,在那里得的法。

玄觉回答以前听方等经论,都是听法师们讲,都各有传承,而不是我自己学习。以后我看维摩经,了悟佛的心印法门,但没有经大德给我印证。

玄策若没有师父传给法门和印证,这都叫天然的外道,不是佛教。

玄觉一听说是天然外道就请玄策为他作证。

玄策不给印证,他说自己不够资格,所说的话不够份量。如果你想请惠能大师给你印证的话,那我可以同你一起去。

玄觉于是和玄策一起到南华寺参礼惠能。到达以后,他手执锡杖围著惠能的座位右绕三匝后,然后举起锡杖向地面一振而立,好像发脾气似的。

惠能觉得玄觉没有顶礼大师,有贡高之嫌。

玄觉意思是我这用功的人,只知要用功了生脱死,那有时间来行礼呢?其余的都放下不管了。

惠能问他你为何不体解无生,而了无常迅速的道理呢。

玄觉知道生死,迅速之间关系。

惠能一听,知他已明白法了,就给他印证如此用功就对了。’玄觉禅师得惠能给他印证后,就整顿衣服,具足威仪后向惠能礼拜。过了片刻,就告辞了。

惠能让他在此住几日。玄觉否定说出来的很合无生之意,你说得很妙,也很聪明。’。

玄觉讲到然有分别,可是并非“意”分别的。不是意分别,那是什么?那是妙观察智生出来的,所以说分别就不是意。

惠能听他讲无生的道理那么透彻后,很高兴。因此留他住一宿。当时佛教有一个‘一宿觉’的典故,就源于此,即是住一晚就开悟了。

《金刚经》佛门故事

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他常念诵妙法莲华经,来顶礼惠能,但叩头时,头不触地。惠能就诃斥他有心顶礼就该行五体投地礼,若所行非礼,就不如不要顶礼。知道法达心里一定有障碍物作梗。便问他平时尽学些什么,其实惠能早就知道他是贡高心在作怪。

法达告诉惠能平时念法华经已念了三千多部。大概念了十年了。

不是个个可以跟惠能学佛法,有所障碍、有所执著就不要。来这里学法的人,若不守规矩是不欢迎的。而是欢迎依教奉行,依照佛法修行的人。

惠能对法达说念经念多了不一定有所功德,得心存功德,若无功德,年的再多也无济于事。

惠能问他叫什么名字,知道他叫法达。知道这个名字很不错,法达,法通达,问到他通个什么法。这时法达变成法不达了,张口结舌,也不知如何是好。接著惠能告诉他是很用功,真不错,不懒惰,一天到晚念法华经。但只是空诵而未得到利益,天天只是依文诵念,不明了经中的道理。诵法华经而明白其义理,能明心见性,这才叫做菩萨。惠能知道法达洪州这么远而来,这也不容易,所以讲了讲。所以念经不是空诵,而是要真正明白妙法莲华径的道理才可以。

惠能问法达经里的故事,发达却从未知晓。’。

惠能告诉法达在念念中要存正念,存善心,不要有贪婪、嫉妒、谄曲种种不直的心。这就是开佛的知见,不要开众生的知见。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念法华经,而执著法华经以为功课,那和牛爱惜它的尾巴一样。

法达知道若是如此,明白经的意思,就不必诵经了。

惠能告诉她一切都要有觉悟,不要计较。

法达听完惠能的话后,不知不觉就涕泪悲泣。

法达哭并非是受委屈而哭,也并不是受任何人欺负、压迫。他这个哭,是因感激得喜极而泣,法达因为大悟所以哭起来。法达蒙惠能启迪之后,非常欢喜踊跃。

惠能知道法达已经明白了,就告诉他可以去念经了。

金刚经里的故事

《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下面是金刚经里的故事,希望你能喜欢。

一、《达摩祖师和神光法师(慧可)的故事》。

达摩祖师看见中国大成根性成熟了,于是不远迢迢、不怕千难万险来到中国。将大乘的佛法也带来了,语言上不通,而且他的形象很难让人们接受,人们都躲着他。

后来达摩祖师来到了南京听神光法师讲经,神光法师讲的是决定人的生死的经,达摩祖师对此产生了很大的疑问。神光法师是一个很暴脾气的人,于是便用铁制的武器念珠将达摩祖师的两颗牙打掉,达摩祖师知道,他的牙掉在地上会使此地大旱三年,为了不使人民百姓受苦,于是把呀次吞了下去,一言不发的走了。

途中达摩遇见了了一只鹦鹉,鹦鹉被关在笼子里,见到达摩就问达摩怎么能逃出笼子,达摩告诉鹦鹉装死,于是鹦鹉明白了,装死真的使鹦鹉逃出了笼子。

不久之后,无常来找神光法师,它的寿命已尽。金光法师觉得自己不应该死,而无常告诉他刚才那个和尚阎罗王也拿不了他。于是神光法师便知道那个被自己打掉两颗牙的人不是一般的人,便请求无常给自己一些机会。

神光法师一路追着达摩,达摩不理他,他就赤着足在后面跟。一直跟到洛阳熊耳山(今天的河南嵩山少林寺)。达摩在那面壁九年,神光也在那跪了九年。

一天下了很大的雪,快有腰深了,达摩问神光为什么不走,神光说想让祖师教他生死法门,达摩让神光等到天下红雪才肯教他。于是神光将自己的一个胳膊砍下雪变红了,达摩觉得他已经很有诚心了,便教了他‘以心印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后来神光改名为慧可。达摩传给他了衣钵袈裟,让他好好保存。

二、惠能与惠明。

惠能辞别五祖后,就一直向南走,从冯茅山过九江到达了江西与广东的交界处。

五祖闭门,大家听说衣钵袈裟早已南去,五祖圆寂。很多人决心追到惠能,夺回衣钵袈裟。

这时有一个叫惠明和尚,以前是一个四品将军,性情暴躁,无学识,爱骂人,爱打人。他一天能跑二百里,而且力大无穷,追上了惠能。惠能把衣钵放在大石头上,然后躲在了草丛之中,惠明见衣钵,却搬不动。因为有护法善神、天龙八部在这护着衣钵。惠明搬不动衣钵,便开始叫修行有道的惠能,说是要向他求法。

惠能从草丛中出来,让惠明什么也不想。惠能不生一念,惠明也不生一念,两个人屏息诸缘,鬼神都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所以说‘良久’,过了五分钟,惠能见惠明没有妄想完全空了。

惠明开悟了,也已回头转面,但贪心却很大。问惠能还有什么可以得到的。惠能把此作为秘密,让惠明自己得悟,惠明终于悟到了,惠能将法传给了惠明。惠明问惠能自己应该去何处,惠能告诉他到了袁州就往下,到了蒙山就居留。惠明三年后到了蒙山。惠明回到岭下,对追赶慧能的人说这条路追不到惠能,所有人便向其他方向的路追去。惠明的妄语是因为自己已得佛法,并且要保护惠能安全。

惠能后来来到了曹溪南华寺,神秀仍旧不死心,派他最亲近的人去追杀惠能。惠能为了避难,进入了一支狩猎队伍中,与猎人住在了一起。那些追杀惠能的和尚不会想到惠能能和一帮猎人住在一起,所以四处找也找不到。惠能与猎人们一起生活了十五年,十五年内他不停的向猎人说法,猎人们常派惠能去守网的工作,他一见到活的走兽或飞禽,都尽力的去放生。到每天吃饭时,他将山上找到的'野菜放到肉锅里煮,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他只吃锅中的菜,不吃肉。

四、风动帆动。

惠能想起,如今应该是弘法的时候,不能天天隐居,于是去了广州的法性寺,正巧遇见了印宗法师在讲经,这时有风吹着旗子左右摆动。这时有两个和尚因为风动旗动争论起来,惠能告诉他们,不是风动不是旗动而是人心在动。当时的听众听了他这么一讲,都觉得非常的奇妙这便是一语惊起四座啊!

印宗法师请惠能上座,请他来讲解经中的奥秘与道理。印宗法师觉得他讲的很好非常欣赏他,便询问他是不是那个南行的衣钵者,惠能很低调,印宗法师知道他就是那个五祖继承人,便向惠能叩拜,要求惠能把衣钵出示给大家看。

印宗问道惠能五祖当初是如何指点的,惠能只说谈到了见性,没有谈论其他的。印宗又问道为什么不谈论禅定和解脱,慧能说到禅定和解脱是两种法不是佛法,佛法不是两种法,只有一种,叫不二法。印宗又问道什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惠能做出一好多的解释,印宗法师听了之后得到了未曾有过的欢喜,于是印宗法师在光孝寺为惠能落发,并拜惠能为师。惠能在光孝寺中的一颗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惠能后来讲他的一切艰辛历程,想到今天能和韦璩刺史和各官僚、僧人、比丘、比丘尼、老道、居士聚会一堂,这是多么的有缘啊!还告诉人们,若是要想听佛所说的道理,必定要先静心下来。

五、惠能说《金刚经》。

又一日,韦刺史请求多听些佛法,所以惠能就升法座法堂,让大家先把心都静下去,先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

又讲到了所有的人都一样,只是有人执迷不悟,自己不能明白,所有的人的佛性都是没有分别的,只是有迷有悟不一样,所以才有蠢人和智者。然后为人们说《摩诃般波若波罗密多》(《金刚经》)法。告诉人们应用大智慧打破五种烦恼,而不是小智慧。

惠能讲到念经时不要妄想,就有这么个小故事,说以前有个人天天念金刚经,有一天做了个梦,梦见有一个鬼请他念经超度他,这个人问鬼要念多少经,鬼让他念一卷就可以了。第二天这个人就开始念,念到一半的时候,他的仆人送来一杯茶,他挥了挥手,心里说不要,而继续念经。晚上鬼又来问他还有一半经没念。而这个人却说他念完了一卷经。鬼说他念的经中有‘不要’两个字,所以后面的功德都没有了。这个人想得是不要茶,不是不要经。但就是因为那两个字,鬼神就以为他不要功德,大概经的功德被鬼神抢去了。后来此人有为他们念了一遍,这个鬼很喜欢向他叩头行礼,谢谢他的帮忙。

所以念经时候惠明告诉大家要静下心来。

六、梁武帝的功德。

韦刺史对于达摩祖师说梁武帝没有公德,而产生了疑问,所以来请教惠能。

有一天韦刺史邀请所有的和尚、居士、道士、学者、官僚和一般善信来吃斋。做官的喜欢吃肉,但韦刺史信佛法,所以劝所有人都吃斋。

此斋是给惠能大师请客,因为惠能是出家人,不能请大家吃斋。在家人供养出家人,而不是出家人供养在家人。

韦刺史是惠能的一个弟子,因为他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信仰他的师父,所以请客邀请这么多人来一起吃斋,当人们吃饱了之后就要听上一段经,有好多第一次去吃斋的觉得听经比吃斋更有味道,所以就不再跑了。

因为韦刺史知道人心如此,便请大家一起来帮助修南华寺,所以请斋也是这样的一个目的,所以他才问道梁武帝造寺度僧有什么功德的问题。

斋用完后,韦刺史请惠能为老百姓讲法。

讲到了梁武帝一生建造了好多寺庙,又有好多的人出家,而他见到达摩祖师时不问了生脱死之法而想让达摩祖师去给他高的评价。所有的问题都是问自己的功德如何,其实她去玩女人的钱远比这多得多。

达摩祖师听梁武帝自我陶醉着,所以才所他没有功德。

武帝听达摩说自己没有功德便不理睬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说什么也不听,后来祖师走了,梁武帝饿死了。若有功德怎么会饿死呢!达摩祖师也就不了他。

慧能也许不太觉得建寺有必要,因为净土到处是。自己便要回曹溪南华寺。后来刺史官僚都开悟,信受奉行。

七,避难石。

惠能得到了以心印心的法门后,回到了韶关曲江县的曹侯村,在南华寺下。没有人知道他是继承衣钵的人。

当时有个儒士(一个读书的人),叫刘志略。他很喜欢研究佛法,他对惠能十分尊敬。刘志略有个姑姑出家做比丘尼,叫无尽藏。她常念诵大涅槃经。惠能一听涅槃经,就知道其中最妙的道理,然后就为这位比丘尼讲解经文。比丘尼拿经书问惠能某字怎么读,可想而知,她也没认识多少字,但她的修行也可以说是不可思议。这个比丘尼每天都打坐很久,家中很有钱,可是她却很简朴,非常认真,一天到晚就是念经和研究佛法,总是坚持。所以到现在这位比丘尼还是真身,临终时也是端坐往生的。几年过后,她的身体没臭也没烂。就是因为她修行时没有*心,所以肉身变成了金刚不坏。

《金刚经》佛门故事

达摩祖师看见中国大成根性成熟了,于是不远迢迢、不怕千难万险来到中国。将大乘的佛法也带来了,语言上不通,而且他的形象很难让人们接受,人们都躲着他。

后来达摩祖师来到了南京听神光法师讲经,神光法师讲的是决定人的生死的经,达摩祖师对此产生了很大的疑问。神光法师是一个很暴脾气的人,于是便用铁制的武器念珠将达摩祖师的两颗牙打掉,达摩祖师知道,他的牙掉在地上会使此地大旱三年,为了不使人民百姓受苦,于是把呀次吞了下去,一言不发的走了。

途中达摩遇见了了一只鹦鹉,鹦鹉被关在笼子里,见到达摩就问达摩怎么能逃出笼子,达摩告诉鹦鹉装死,于是鹦鹉明白了,装死真的使鹦鹉逃出了笼子。

不久之后,无常来找神光法师,它的寿命已尽。金光法师觉得自己不应该死,而无常告诉他刚才那个和尚阎罗王也拿不了他。于是神光法师便知道那个被自己打掉两颗牙的人不是一般的人,便请求无常给自己一些机会。

神光法师一路追着达摩,达摩不理他,他就赤着足在后面跟。一直跟到洛阳熊耳山(今天的河南嵩山少林寺)。达摩在那面壁九年,神光也在那跪了九年。

一天下了很大的雪,快有腰深了,达摩问神光为什么不走,神光说想让祖师教他生死法门,达摩让神光等到天下红雪才肯教他。于是神光将自己的一个胳膊砍下雪变红了,达摩觉得他已经很有诚心了,便教了他‘以心印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后来神光改名为慧可。达摩传给他了衣钵袈裟,让他好好保存。

二、惠能与惠明。

惠能辞别五祖后,就一直向南走,从冯茅山过九江到达了江西与广东的交界处。

五祖闭门,大家听说衣钵袈裟早已南去,五祖圆寂。很多人决心追到惠能,夺回衣钵袈裟。

这时有一个叫惠明和尚,以前是一个四品将军,性情暴躁,无学识,爱骂人,爱打人。他一天能跑二百里,而且力大无穷,追上了惠能。惠能把衣钵放在大石头上,然后躲在了草丛之中,惠明见衣钵,却搬不动。因为有护法善神、天龙八部在这护着衣钵。惠明搬不动衣钵,便开始叫修行有道的惠能,说是要向他求法。

惠能从草丛中出来,让惠明什么也不想。惠能不生一念,惠明也不生一念,两个人屏息诸缘,鬼神都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所以说‘良久’,过了五分钟,惠能见惠明没有妄想完全空了。

惠明开悟了,也已回头转面,但贪心却很大。问惠能还有什么可以得到的。惠能把此作为秘密,让惠明自己得悟,惠明终于悟到了,惠能将法传给了惠明。惠明问惠能自己应该去何处,惠能告诉他到了袁州就往下,到了蒙山就居留。惠明三年后到了蒙山。惠明回到岭下,对追赶慧能的人说这条路追不到惠能,所有人便向其他方向的路追去。惠明的妄语是因为自己已得佛法,并且要保护惠能安全。

三、猎人队与锅边菜的故事。

惠能后来来到了曹溪南华寺,神秀仍旧不死心,派他最亲近的人去追杀惠能。惠能为了避难,进入了一支狩猎队伍中,与猎人住在了一起。那些追杀惠能的和尚不会想到惠能能和一帮猎人住在一起,所以四处找也找不到。惠能与猎人们一起生活了十五年,十五年内他不停的向猎人说法,猎人们常派惠能去守网的工作,他一见到活的走兽或飞禽,都尽力的去放生。到每天吃饭时,他将山上找到的野菜放到肉锅里煮,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他只吃锅中的菜,不吃肉。

四、风动帆动。

惠能想起,如今应该是弘法的时候,不能天天隐居,于是去了广州的法性寺,正巧遇见了印宗法师在讲经,这时有风吹着旗子左右摆动。这时有两个和尚因为风动旗动争论起来,惠能告诉他们,不是风动不是旗动而是人心在动。当时的听众听了他这么一讲,都觉得非常的奇妙这便是一语惊起四座啊!

印宗法师请惠能上座,请他来讲解经中的奥秘与道理。印宗法师觉得他讲的很好非常欣赏他,便询问他是不是那个南行的衣钵者,惠能很低调,印宗法师知道他就是那个五祖继承人,便向惠能叩拜,要求惠能把衣钵出示给大家看。

印宗问道惠能五祖当初是如何指点的,惠能只说谈到了见性,没有谈论其他的。印宗又问道为什么不谈论禅定和解脱,慧能说到禅定和解脱是两种法不是佛法,佛法不是两种法,只有一种,叫不二法。印宗又问道什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惠能做出一好多的解释,印宗法师听了之后得到了未曾有过的欢喜,于是印宗法师在光孝寺为惠能落发,并拜惠能为师。惠能在光孝寺中的.一颗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惠能后来讲他的一切艰辛历程,想到今天能和韦璩刺史和各官僚、僧人、比丘、比丘尼、老道、居士聚会一堂,这是多么的有缘啊!还告诉人们,若是要想听佛所说的道理,必定要先静心下来。

又一日,韦刺史请求多听些佛法,所以惠能就升法座法堂,让大家先把心都静下去,先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

又讲到了所有的人都一样,只是有人执迷不悟,自己不能明白,所有的人的佛性都是没有分别的,只是有迷有悟不一样,所以才有蠢人和智者。然后为人们说《摩诃般波若波罗密多》(《金刚经》)法。告诉人们应用大智慧打破五种烦恼,而不是小智慧。

惠能讲到念经时不要妄想,就有这么个小故事,说以前有个人天天念金刚经,有一天做了个梦,梦见有一个鬼请他念经超度他,这个人问鬼要念多少经,鬼让他念一卷就可以了。第二天这个人就开始念,念到一半的时候,他的仆人送来一杯茶,他挥了挥手,心里说不要,而继续念经。晚上鬼又来问他还有一半经没念。而这个人却说他念完了一卷经。鬼说他念的经中有‘不要’两个字,所以后面的功德都没有了。这个人想得是不要茶,不是不要经。但就是因为那两个字,鬼神就以为他不要功德,大概经的功德被鬼神抢去了。后来此人有为他们念了一遍,这个鬼很喜欢向他叩头行礼,谢谢他的帮忙。

所以念经时候惠明告诉大家要静下心来。

六、梁武帝的功德。

韦刺史对于达摩祖师说梁武帝没有公德,而产生了疑问,所以来请教惠能。

有一天韦刺史邀请所有的和尚、居士、道士、学者、官僚和一般善信来吃斋。做官的喜欢吃肉,但韦刺史信佛法,所以劝所有人都吃斋。

此斋是给惠能大师请客,因为惠能是出家人,不能请大家吃斋。在家人供养出家人,而不是出家人供养在家人。

韦刺史是惠能的一个弟子,因为他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信仰他的师父,所以请客邀请这么多人来一起吃斋,当人们吃饱了之后就要听上一段经,有好多第一次去吃斋的觉得听经比吃斋更有味道,所以就不再跑了。

因为韦刺史知道人心如此,便请大家一起来帮助修南华寺,所以请斋也是这样的一个目的,所以他才问道梁武帝造寺度僧有什么功德的问题。

斋用完后,韦刺史请惠能为老百姓讲法。

讲到了梁武帝一生建造了好多寺庙,又有好多的人出家,而他见到达摩祖师时不问了生脱死之法而想让达摩祖师去给他高的评价。所有的问题都是问自己的功德如何,其实她去玩女人的钱远比这多得多。

达摩祖师听梁武帝自我陶醉着,所以才所他没有功德。

武帝听达摩说自己没有功德便不理睬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说什么也不听,后来祖师走了,梁武帝饿死了。若有功德怎么会饿死呢!达摩祖师也就不了他。

慧能也许不太觉得建寺有必要,因为净土到处是。自己便要回曹溪南华寺。后来刺史官僚都开悟,信受奉行。

《太平广记》上曾记载隋朝时一起极度神奇的事情:四川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有个王李村,村中有位姓苟的书生,擅长王羲之的书法而从不显露,因此无人知他有这个本事。他曾在村东头野外的空间四面凌空虚写《金刚经》,几天就写完了。他说,这是写给天上的神仙来念的。当初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后来正赶上雷雨天,放牛的小孩在写着经书的地方站着,却不沾湿衣服,脚下也是干爽的,可能有一丈方圆,等到黑天,村人感到奇怪。之后每当下雨,小孩常常聚集在那里,衣服不湿。

唐高祖武德年间,有一个外地来的和尚告诉村里人说:“这个地方空中有《金刚经》,诸天神在上面设宝盖覆盖着它。不可以轻易冒犯。”从此就在这地方周围设置栏杆。来阻止人畜的践踏。每当到了斋戒日,村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设供祭佛,能常常听到天空中有音乐声。声音震动苍天,响而震耳。

另外在《法苑珠林》记载:在唐朝时,有个叫陈国宝的,他的夫人是芮公宽的姐姐,虔奉佛法,平日持诵《金刚经》。有一次,她正在诵经,仅剩一两页,即将诵毕,忽然觉得头痛起来,无法继续念诵,到了晚上痛得更厉害。她惟恐因此死去而不能将经诵完,遂命婢女去拿烛火,但是火种已灭,婢女空手而回,夫人见状,叹息不已。这时,全家人忽然看到厨房中有烛光自动移动,并没有人拿着,烛光非常神奇地离地三尺渐渐穿过厅堂,直入夫人卧室,宛如白昼一般。当然这绝对不是魔术!夫人十分惊喜,赶快取经诵毕。一会儿,家人取得火种,烛光即灭,夫人的病也痊愈了,从此每天虔诵五卷。芮公临终时,夫人前往省视,芮公说:“五姐以念经功德当得长寿,并可受生善道。”后来夫人活到八十多岁,无病而终。

金刚经感悟故事

两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觉者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向众生讲经说法;揭示了宇宙及生命的真相。金刚经就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堂弟阿难尊者亲耳听闻讲述并与其他弟子集结而成。

当时,佛在印度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道场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有德僧众,追随佛陀学习,求真修道。每天上午,世尊身着法衣,手中托钵,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内不分贫富,依次乞食。得到适量的供养后,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净双脚;然后铺好法座,安然地坐到上面。佛每天的行住坐卧、动静之间以身垂范,处处体现如来清静平等慈悲之意境。这是佛不开口的讲法。

一、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解脱一切众生,而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此时,长老须菩提尊者体悟此义,于是在大众之中,即刻从座位上起来;按礼仪习俗坦露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掌,恭敬赞叹并向佛请法:“如来教化的善巧方便真是太稀有了!世尊。您能够最完善地护念着菩萨们,并且最完善地咐嘱着菩萨们。请问世尊,如果有一心向善的男子或者女人,发起了求证佛道无上正等正觉之心;那么,他们的心应该如何安住,如何降伏呢?”

佛陀回答道:“问得好!问得好啊,须菩提。就像你所说,如来是在最完善地护念着菩萨;并且最完善地嘱托着菩萨。你要专心谛听,如来应当为大家讲说。

“发起了求证佛道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应当如你领悟那样让心如此安住,如此降伏。”

须菩提回答:“是这样,世尊。大众非常期待听您讲法。”

于是,佛这样告诉须菩提:“诸位发心求道者及开悟的大菩萨,应按这样的方法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种类的众生,不论是卵生,胎生,湿生,还是幻化而生;不论有形相的、无形相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不能说有思想的,也不能说无思想的;我都应当帮助他们彻底解脱而圆满自在。虽然这样度化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却不认为有什么众生被我灭度。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菩萨还有能度之心、所度之人;既有对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执着。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不仅是度人类,而是度所有一切种类的众生。其心量之大,必然将执着我相的自私自利的烦恼妄心所降服所化掉。佛首先回答了云何降伏其心。

“再有,须菩提,菩萨应当以无所住心行于布施。也就是说,既不要执着于事物的形态布施;也不要执着于事物的声音、气息、味道、触觉或者法理来进行布施。须菩提,菩萨们应当这样布施,不住于事物的任何现象。即菩萨为众生服务,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心无所住。佛又郑重回答了须菩提应云何住之问。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菩萨不住相布施,所显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须菩提,你想想看?东方虚空你能思量出来有多大吗?”

“不可以的,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以及四周、上方和下方的虚空,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不可以的,世尊。”

“须菩提,菩萨因不住相布施所显现的福德,也和虚空一样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与修行人定要遵从如来所教导的:心就应如此安住。”即解脱一切众生,又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福慧双修。

二、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不应当执取事理法相,也不应执取否认事理法相。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可以通过佛的身相来认知如来吗?”“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通过身体相貌认知如来。”“为什么呢?”“您所讲的身相,并不是如来真实的法身相。”

对此回答,佛进一步开示,不只身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有人面对所有相状时,完全清楚体悟这是虚妄的幻相而不着相,就会见到如来根本真实的法身相。

于是须菩提向佛请问:“世尊,如果有一些众生,听到了您这样的言语开示,能踏实的生起信心吗?”

佛告诉须菩提:“不要有此疑问!不止现在、即使如来涅槃灭度以后,甚至在如来灭度后,到末法时代最后的五百年,仍有持戒修福的佛弟子,对于这样开示,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相信此法义是最真实的。你应当知道像这样的人,他们在过去世,绝不仅仅在一位佛,两位佛,或者三,四,五位佛那里培植了自己的善根;而是在数不清的佛那里培植了自己的善根。就如这样的人,听到如来这样的言语开示,哪怕只生起了一念间的纯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完全知道,完全明了。这些众生,将得到如虚空一样无可估量的福德。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众生在一念纯净信心当中,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错误想法。不但无四相,心中也不执着法的概念,还不执着非法的概念。为什么是这样呢?倘若众生用心执取事物的相状,那就说明执着了我,人,众生和寿者的错误想法;倘若执取了法相,也说明他们心中有我,人,众生和寿者的错误想法;倘若对法相执取空无的话,那还说明他们心中有我,人,众生和寿者相的错误想法。

“因此,即不应当执取事理法相,也不应执取否认事理法相;所以如来经常告诉诸位弟子,即使如来所说之法,也像渡河所需筏子那样;过河后就不再用筏子了。彻悟佛法真义后也应舍弃佛所言说之法而不可执着,更何况佛法以外的各种法呢!”

为加深领会对法与非法并不可执取,如来问道;“须菩提,你怎么看呢?如来真的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真的有法可说吗?”

须菩提这样回答说:“如按照我理解佛所说的法义,并没有一定的事物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什么一定的法义如来可以宣说。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开示的法理,对不同根基的.人而言都是不一样的。不可以定取,也不可以定说。它们既不是确定的法,也不是虚无没有法。所以可以明白,一切解脱成就的贤者和圣人对一切事物理法都是不执取,都是行无为法、自在随缘而已。他们于此也证悟到不同境界。”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倘若有人用遍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银等七种宝物来进行布施,这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如何看呢?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布施的福德,并不是不可称量的福德自性。因此如来方便地说这种福德很多。”

“须菩提,倘若还有一个人,能够在这部经当中,接受所说义理并按此修持,甚至只接受一个四句偈语的内容,并随缘为别人解说。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将胜过前面的人。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一切诸佛,及其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皆依此经义理修持而产生。须菩提,你仍要注意,所说的佛与佛法,并不是真有个佛与佛法。

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成就最了不起的第一稀有妙法。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初果须陀洹能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须陀洹果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因为须陀洹这个果位是入贤圣之流的意思,然而他却心无所入。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惑,只是称作须陀洹。”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二果斯陀含能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斯陀含果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虽然是一往来的意思,也就是命终先升天一次,再回到人间就能够证得斯陀含果。而实际上,他的心已没有往来之念,所以只是称作斯陀含。”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三果阿那含能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那含果。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虽然是不来的意思,说是不必来人间。而实际上,他的心不住相,根本就没有不来之念,所以只是称作阿那含。”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阿罗汉能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得道了,证得阿罗汉果位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实在没有具体人或事叫做阿罗汉。世尊,倘若阿罗汉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得道成为阿罗汉。他就已经执着了我,人,众生和寿者相,就不配叫做阿罗汉了!

“世尊,您称赞我证得了没有争胜的无诤定境,在诸弟子中最了不起;是解空第一,名列第一的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却没有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倘若我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得道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世尊就不会称赞说:须菩提是自在的寂静行者。正因为须菩提确实没有住相执取,只是证悟了空相而乐于寂静修行。”

四果罗汉都是不住相不起念而行无为法,菩萨又是如何呢?佛向须菩提问道:“你想一想,如来过去世行菩萨道、在然灯佛那里,确实得到了什么法吗?”

“没有,世尊!您在然灯佛那里,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你想一想,菩萨求证佛道是不是在庄严佛土呢?”

须菩提回答说:“不是这样。世尊!为什么呢?对你所说的庄严佛土,菩萨并没有庄严佛土这样的念头,不过是称作庄严佛土。”

通过行无为法阿罗汉、菩萨的无相无住的心念,佛进一步开示:

“正因如此,须菩提,诸位发心求道者、悟道的大菩萨应当这样生起清净心:不应当住着万物相状而生心;也不应当住着各种声音、气息、味道、触觉和法理而生心。应当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则无牵挂,坦坦荡荡、明明了了、生起无住清净心。无所住则本性真心必然生起,而不同的因缘修持会证悟到不同境界。对不同境界佛再次提醒不可着相:

“须菩提,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体像须弥山王那样高大。你怎么看呢?他的身体算不算高大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高大,世尊。为什么呢?因为以如来无相之说,这身体并非真实的,只是方便地称此身高大罢了。”

为进一步加深领会无住生心法理的意义,佛又以世间的宝物来对比。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粒的数量,有这些数量的恒河;你想一想,这些数量恒河中的沙子、数量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真的很多。世尊,就这些恒河都多的无可计数,更何况无数恒河中的沙子。”

“须菩提,我现在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用全部像恒河沙子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七宝来布施,他们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假如另外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够接受如此法义;在这部经当中,哪怕只信受持诵任何一个四句偈等内容,并能为他人解说;这样所获得的福德,就胜过前面用那么多七宝布施所获的福德。”

佛又进一步讲说:“须菩提,只要有人随缘在任何地方宣讲这部经,哪怕只讲其中四句偈等内容。你要知道,讲经的这个地方,理应受到一切世人和天人诸神的恭敬供养,就像供养佛塔佛寺一样。更何况有人能够完整地受持读诵这部经。须菩提,你要知道,这个人将成就最了不起的第一稀有妙法。正因为如此,倘若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如同有佛在,大家应当像弟子敬佛一样尊重此处。”

四、金刚般若波罗密。

——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

释迦牟尼佛层层深入的宣讲了殊胜法义。这个时候须菩提尊者向佛请问道:“世尊,应当怎样称呼这部经呢?如何供奉、修持此经呢?”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名字叫做《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就如金刚这个名字所表达的坚固、光明、锐利之意,你们以此奉行、修持,可破除一切虚妄之相。如何这样做?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按般若法义理解般若波罗密本身也不是实有的,也要破除其虚妄之名相。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如来真的有法可说吗?”

前面须菩提尊者理解到无有定法可说,现在肯定的回答:“世尊,如来无法可说。”

“须菩提,你怎么看呢?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所有的微尘,是不是很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

金刚经灵异故事金刚经灵异故事有哪些

唐中宗时代,四川梓州,即今之三台县,有一位杰出的大和尚,他的法名叫清虚。为人‘立性刚决,桀黠难防’,但这是少年时代的释清虚。到了壮年不知为了什么感触,忽然回心转意地做起好人了。

这时,他的性情大变,朴实温醇,慈和柔让。从前人皆望而远之的,这时也欢喜和他亲近了。

最初,他见到同道的礼拜持诵,不是嗤之以鼻,即呼之为魔王,好像他与佛无缘似的。

但自经转变以后,他修持比任何人都精勤。

他诵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堪称‘三业齐偕,无有懈怠。’。

他怕在寺里有人搅乱他的清净,特地跑到山林里去持诵,当他正念得一心不乱时,忽然来了七只鹿很温驯地围绕著他,倾耳听诵。

又一次,他的邻居不慎失火,房屋什物全部烧得精光,但他的那间茅屋却安然无恙。当风烈火炽时,烽焰飞过他的屋顶,连一点焦灼的痕迹都没有。

悟真寺这时是庄严大师法藏和尚住锡之所,和尚早就听说过他持经的灵验,他既到了这里,特地为全寺的幸福请他诵经求一所天然的泉水,解决水的困难。

这事关系于全寺命脉,虚师以为无可推委,当即答允在弥勒阁内焚香诵经,昼夜不停,整整地诵了三日三夜。

在最后的一刻,好像见到三个玉女在弥勒阁西北山腹,用刀子掘地,随即便见水涌。他把那个玉女掘水地方记住,待经诵完后,即跑到那地方去敷掘,果然获得甘冽的清泉,从此悟真寺的水荒解决。

长安四年,他又到嵩山少林寺去坐夏。据说在嵩山山顶上有一所佛堂,非常宽敞,但人不敢到,因为有鬼居住的原故。

曾经有一位持戒的律师以为自己戒行高超,在一天深夜里跑去念律,忽见一巨人用长矛刺他,他吓得狼狈下山,逡巡气绝而死。

火头僧说:‘这有什么可怕!’。

于是带著香火,跑上去静坐持咒。俄而有一巨神出来,以两手提著他的脚,把他投入山涧,七日七夜不能言语,从此精神恍忽,似疯似颠。

清虚到嵩山以后,即听此项传说,他震怒地说:‘下趣鬼物竟敢如此大胆’。

于是自动上山诵经超怪。

说来奇怪,经声一起,堂里堂外,忽然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从此那间佛堂也就太平无事了。

这时清虚和尚的大名是远播遐迩了,中宗神龙三年,自秋至冬,滴雨未降,人民苦旱。中宗乃诏请进朝祈雨,诵了两个七天的经,降下不太多雪,没有下雨,中宗以为未济时望,令住到寺里去再祈。

他在佛殿里精虔祈祷,兼炼一指供佛,经过一宵的.工夫,全国大雨滂沱,君民大慰,而他烧去的一指也突然恢复如旧。

拓展阅读:金刚经解释。

《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当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

金刚:金刚石,宝中之冠,光泽居金石之首,金中至坚利。金不变质,珍品之王,希世奇宝,喻真空直系化分之灵根,即一切生灵的真生命。人的灵根,道经称作道体、神;儒书称作明德、仁;佛典称作如来、佛,无形无相,无生无灭,无始无终,本是真空灵明觉悟自心灵,又名道心、菩提心、仁心,《金刚经》称作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般若:梵语,华语妙智慧,是自我真生命,简称智慧体、慧命、慧根、慧光。妙智慧有天赋的良知良能,觉悟能通无量虚空,彻观能透自然真空妙有实相,即实相般若。《金刚经》、《心经》是文字般若,实相般若是妙智慧、自我如来圆觉海。觉海流出来的水,汇集成知识的海洋,有文字般若的佛经和其他的群书。般若是大乘作佛的真宗佛旨,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成佛之母。《心经》中有:“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波罗蜜:华语到彼岸。当今社会,业海茫茫,灯红酒绿,酒色财气,声名货利,醉生梦死。智者仁人,觉醒南柯,顿悟人生如幻,看破名利恩爱牵缠,不甘心灵根觉性流浪飘泊沉泥河,寻求上路,得遇明师,晓喻真理,始知人海有慈航,红尘非故乡,登上大觉路,复我真天良。忆原古,想炎黄,尧舜之风,中华民族鼎盛春秋,仁德至善永流长。天无绝人路,生从何来死何去?何处求真理,明知觉在先,心通无为理,未知智慧圆,自我解开妙中玄。闹市有桃源,人海火里红开万朵莲,莲邦在人间。千经万卷作证明,真佛种子在心田。

经:真经不在语言文字间。无字真经无为路,无量虚空大彻大悟用觉参。真空含藏真妙有,只有妙明心能观。法语无为开口即是妄,真空妙理落笔就是假,全凭心感神能觉悟彻透无量观。

金刚经真实感应故事

昔梁时,招提寺僧琰师,初作沙弥。时有相师,语琰曰:“师子虽大聪明智慧,无那相王短命,如何?”琰闻此语,遂请大德,共详其福,修何功德,更得延年。大德云:“佛教圣言,依法受持金刚般若,功德最大,必得延年。”琰时奉命,遂即入山受持般若经。六年出来,更见前相师。云:“法师比来修何功德?长寿殊相顿能如此!”琰便具说:“前者被相寿短命,遂以入山,受持金刚般若,更无余业。”师曰:“不可思议。”因兹功德,遂为大德。法师年过百岁,方始受终。

梁时,开善寺僧藏师,讲说知名。时有胤师,而胤之善能占相。过见谓曰:“藏师,须聪明为讲说。信手依经藏中选取一卷,拟长寿。”持乃得金刚般若,藏在房诵持,三年不出。后见胤之,喜而言曰:“师有何法改容貌?弟子所相无验。”藏云:“檀越相大有验,是时度厄难,为得受持金刚般若经力如此。”胤之言曰:“大不可思议功德果报,今得相百年余岁。”果如所说记。

隋时,有婆罗僧藏法师,能持金刚经禁咒,断除一切诸恶。有小僧就学成咒法,数年堪伏之耶。来诣江畔,见有一胡神之庙宫庭,即于此中坐心宿诵禁咒,其犯遂殡。藏闻弟子身死,忿恨自来到神庙,亦于庙坐诵咒,因即致死。于时同寺有一僧,每恒受持金刚般若经,闻藏师师徒并为神打死,遂来神所,亦于庙坐诵般若经。至夜来闻有风声,极大迅速;须臾见一物,其形怀异,壮丽奇特,可畏倍常,种种形容,眼光似电。师坐正念诵金刚经不息,亦无恐惧。神来至前,摄诸威势,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听诵经讫。师问神:“檀越是何神只?初来猛迅,后乃寂然不动。”神即答曰:“弟子是此宫庭胡神,为性刚强戾。见师习大乘经典,不可思议,是以伏听。”“檀越既能如此信敬,前者二僧诵咒,何缘打杀?”神言:“彼二僧者,不能持大乘经典;见弟子来,逆头骂詈,口诵恶语咒术。弟子不伏,此二僧见弟子形貌,并自怕死,亦非弟子故违杀害。”侧近之人,知师入其神庙止宿,恐同前者二僧被打杀。至旦诸人共相率往神所看迎,乃见平安。问师因缘,所有事意具答诸人,诸人因此发心受持金刚般若经者不少。

开皇十一年,太府寺丞赵文昌身死,唯一上愿,家人不敢即敛。然昌遂至阎罗王,问昌曰:“从生已来,作何福业?”昌曰:“更无余功德,唯常诵持金刚般若经。”王闻合掌,恭敬赞言:“善哉!受持金刚般若,功德最大不可思议。”即语执人曰:“汝更勘案,勿错将来不?”其人实错将来,不闻。即语昌曰:“可向经藏中取金刚般若经来。”令一人引昌,西南下至经藏。所见大舍数十余间,甚精丽,其中经满,并金轴宝袟广严,妙好华饰,不复可言。昌乃一心闭目云:“大德最为弟子一经。”昌怕惧此非般若,求其使人请换,不肯。昌即开看,乃是金刚般若。将至王所,令执人在西,昌在东立,诵金刚般若经一遍,并得通利。王即放还,约束昌受持此经,实莫废忘。仍令一人引昌,送出门,便见周武帝禁在门东房内,唤言:“汝是我国人也,暂来至此,须共语。”昌即便见武帝,再拜。武帝曰:“汝识我以不?”昌言:“臣昔曾任伏事卫陛下。”武帝喜云:“卿乃是我故旧也。汝可还家,为我向今帝论说,道我诸罪并了,唯有灭佛法事未了。当时为卫元嵩谗言,不得久禁在此,未知了其!卫元嵩是三界外人,非阎罗王所管摄,为此不能追得。汝还家为我从今帝乞少许功德,救拔苦难,始敢望了。”昌还家更得苏活,已经五日,其患渐损,具以此事奏闻。文帝知,即为出鐣国内诸寺师僧,为周武帝三日持斋行道,转诵金刚般若经,亦录入史记。

遂州有一人,贞观元年死经三日得活。说言:初死之时被人遮逐,同伴数人至阎罗王所。中有一僧,王见先唤:“师来,一生已来,修何功德?”师答言:“唯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王闻即起,合掌赞言:“善哉!既是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当得升天,何因错将来至此!”王言未讫,即见天衣下来,引师上天去也。王乃覆坐,次问遂州人:“汝等从昔已来作何福报?”云:“一生已来,所诵经典,好习庾信文章,诸子集录,近来学诵金刚般若经,犹自未得。”王曰:“大罪人汝见识不?”报云:“虽读庾信文章,实不识面。”王即遣示苦人。乃见大龟,一身数头,人言此是庚信。龟去少时,王言:“此人学诵金刚般若,且令放出。”来见一人云:“我是庚信,生存之日,好引诸经,用作文章,或生诽谤,毁呰经文,今受大罪报,向见龟刑。”是以苏活,说此因缘。众人伤悲,悉知是实。其遂州人土地,多是移人,猎生害命充食。当时知见共相识,断除杀害因,得发心悉共受持金刚般若经,信受供人恭敬。

渭州畦彦通,一生已来,常诵金刚般若。先于李蜜下任武牢县令,为贼破城,求觅欲杀。彦通怕急,即踰城东下投涧取死。其涧深峻百丈有余,从空而下,如人扶接不觉到底。乃于盘石安然端坐,良久而起,都无损伤。彦通自感喜惧非常,叹息不已。从已来自知大德金刚般若威力,委知经力极大不可思议功德。加心信敬,精勤受持,不敢轻慢,常获果报,得福无量。

鄜州宝室寺僧法藏,戒行精淳,为性质直。隋开皇十三年,于洛交县蒌川城造一所僧房,二十余间,佛堂三口,并架砖瓦,严丽彩饰精茅。丈六素像,总有部部别各有十一事,等身观世音石像一躯,千屏风像等。至大业年得寺千。时舍像并令移就州墎,伽蓝安置,破坏补缺,并得成就。更造一切经,写得八百余卷。别造长张,于京城月爱寺,令人抄写,并檀香为轴,庄严妙好。藏至武德二年四月淬患,经二旬,乃见一人青衣在高阁上,手把一卷经告言:“法师藏作一生已来,所造功德,悉皆妙好。唯有少互用三宝物,得罪末除。我手中者,金刚般若,最为第一大乘经典,汝自造一卷,所有诸罪,悉得除灭。”藏闻此教,应声答言:“若得病差,即发决定心,造百部般若。弟子自省,一生已来,虽修功德,实未写金刚般若。诸佛菩萨,今见学悟,必不懈怠。弟子唯有三衣瓶钵,偏袒右肩时,尽将付嘱大德弟子亲知,用造金刚般若。”三五日能起,依愿即造婆伽娑舍卫国中,第一部写讫,并散付诸人,流传读诵。深知金刚般若大乘经典威力最大,不可思议。奇情有缘,递相劝率持金刚般若经者,见获果报,功德无量。

隋朝有一僧灵寂,有两个弟子。僧主忽一日唤此弟子等向前:“我闻五台山中有大文殊师利,每有人礼谒者,现其相貌接引苍生。我等三人往彼礼谒,岂不善!”意将两头驴,一驮生绢二百疋,遣弟子等驱,一头僧自乘骑,便即进发。其僧生一年,唯持金刚般若经,更无别业。当所之时,柴个箧中只将此经卷去。行经数月,因歇息草泽中放驴畜,僧即于一树下,歇息铺之毡睡着。其弟子二人平章,我等拟杀和尚,各取绢一百疋,取驴一头,入京游纵,岂不是一生乐矣。兴心既了,一个弟子把刀一口,当腰即斫。已下三刀,至于血下;第四刀便乃各着空中,取刀不得平,亦不离刀上。如两食顷,其和尚睡觉。见此弟子,跪膝两手扶刀,默然无对。僧乃问:“汝等何生恶意?”其弟子双跪向前,具陈本意。和尚亦可为果过,便即索筒取经,拟读其经。腰间有三个刀痕,并被斫断,直至经轴。僧人腰间令人看时,为有三道赤色三笙,数重衣裳,亦不得透过破损,岂非金刚般若经神力致也。

昔长安温国寺僧灵幽忽死,经七日,见平等王。王问和尚曰:“在生有何经业?”灵幽答曰:“持金刚经。”王遂合掌请念,须臾念竟。王又问和尚曰:“虽诵得此经,少一偈者何?”灵幽答王曰:“小师只依本念,不知缺何偈?”王曰:“和尚寿命已尽,更放十年活。此经在濠州城西石碑上,自有真本,令天下传。”其僧劫活,具说事由矣。

汉州孔目典陈昭,死经两日,再苏,具说云:初到冥间,判官问:“汝为刘尚书事,杀牛四十七头,昭何故取他牛一头?”昭讳未取。须臾有一人出来,称甲送牛头。使昭即知讳不得,遂咨判官,如何得免此罪?判官问曰:“在生有何功德?”昭答曰:“常持金刚经。”语未了,其经从空而至。便得放归,一十八年活矣。

苟居士乐善,专诵持金刚经。乃发心于新繁县西北村中,以笔书空,为天写金刚经。其处每有雨下不湿,初不知,村人在彼放牛,复于彼处避雨。后有一胡僧,从此过见,乃告村人曰:“此是经坛,空中有经。”斋日有化宝,盖往往出现尔。此坛者县城西北三十里,至今见在。

昔王陀一生杀害无数,乃发心专持金刚经一万遍。诵得五千遍。忽于一日午时,见数十鬼向前来曰:“王有牒追汝,汝且莫持经。”陀即告念,使鬼从后;更有鬼使走马而来,告谕鬼曰:“王鐣持经人且放。”王陀遂即免死,寿至九十八终矣。

昔王绰为天水郡司法。薛举作乱杀兵士,次至王绰,刀乃寸折。又使力士宋罗持刀斩之,刀亦寸折。薛举怪曰:“汝有何法?”王绰答曰:“幼年持金刚经,应是经力。”薛举遂放王绰。绰怕惧入一厕中藏,念此经,厕中有光见,贼众寻光至厕,见人问曰:“是谁?”厕人答曰:“被刀刑不死者王绰。”贼曰:“汝不须藏,诸军尽知。”促往归家。从此得免此难。

昔有朱士衡,为性监恶,不敬三宝。为梁国左仆射,其妻常乐善,专持金刚经。其夫不在,正持金刚经次,其夫从外而归见,乃于妻手中夺得经卷,抛入火中;及至火灭,经亦不损。遂夫妻二人封收经卷,于佛前忏悔。

昔崔善冲为携州判官,遇反叛次,刺史被杀。善冲领二十余人,全弓剑走投昆明城。至夜,不知路处,善冲告兵士曰:“至心念佛。”冲自念金刚经。信马前行,忽见一火炬前引而行。行至数里,火灭无明,遂得达昆明城,皆是经力者也。

昔唐晏者,梓州凄县吏人也。常持金刚经,缘为事不谨,回被官中,行至遂州路,本县使人捕捉。晏空中闻有人声曰:“唐晏!汝急急去。”晏遂举头,见有一胡僧。晏即映树至心念经,捕者数十人对面不见,即免此难。

魏煦者秦人也。常持金刚经,冥使三度追不得,王鐣使来报且放汝。

李延者南阳郡人也。为德州县尉,一生持金刚经。每到持经时,有神光现。

昔窦氏夜患头痛,令婢厨中取火,言无。忽见阶前有一炬火,遂上阶来,如昼日,夫人头痛便愈。莫不精心已,此皆是常持金刚经力也。

更有持金刚经得验者挍多,文繁不具多载者也。

以此前件验之,假令有人将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者,不如流传此经功德最胜。若有人书写金刚经,受持读诵,亦令余人书写流布,譬如一灯燃百千万灯,幽冥皆照,明终不绝。若能抄写此文牓于寺壁上者,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拓展阅读:读金刚经的好处及消业障的作用。

本人感觉佛学就类似科学,是研究宇宙生命的一种科学。佛教的许多理论按现有的科学还无法解释也无法企及。佛教经文众多,这些经文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宇宙和生命的知识。在这跟大家推荐下“金刚经的好处及作用”。

明朝正德年间有位皮匠叫严江,平日喜欢持诵《金刚经》。中年时,常去寺庙担柴做饭,更加精进修持《金刚经》,声声不绝地念阿弥陀佛圣号。到了六十多岁,忽然有一个月不吃饭,每天只喝一点水,没有饥饿的感觉,身体亦无有痛苦。他向别人说:“现在我的身心没有一点痛苦,非常快乐。”并清楚地讲出圆寂的时间。圆寂那天,劝告别人此经不可思议功德,要经常念诵。之后沐浴更衣,金刚跏趺坐,安祥圆寂了。遗体进行荼毗时,出现了许多舍利子,舌头犹如金刚石般烧不坏,成为坚固舍利,用手敲时发出锵锵的声音。

获得人身:

《楗椎经》云:“为示讲法时,击鼓敲楗椎,闻声获解脱,何况去听闻。”甚至旁生听闻佛法亦获得极大利益。如世亲论师的`弟子安慧,前世作鸽子时经常听世亲论师背诵般若经,死后获得人身,转生王族,依止世亲论师终成为班智达。《极乐愿文》中讲:乃至旁生以上人类以下,凡是聪明伶俐具有智慧者都是因往昔听闻过一句以上的佛法而得来。历史上记载了极多旁生听闻佛经,获得人身的公案。

唐朝贞观年,并州石壁寺有位明度法师,平日参禅,喜欢持诵《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有一对鸽子生活在殿堂的梁柱上,还孵出两只小鸽子,法师常用剩饭喂养它们,每天念《金刚经》发愿祝祷:“以我诵经的功德力,希望小鸽子脱离痛苦的恶趣,获得人身。”小鸽子逐渐长大。有一天,它们学起飞时,一同掉在地上死了。明度十分感叹,一边念《金刚经》为他们超度,一边将尸体埋葬。十天后明度梦见两个小孩对他说:“我们以宿世的罪业转为鸽子时,每天听师父诵《金刚经》,依此功德力,现在获得人身,在南方距离此地十里某家投生,非常感谢。”做了这样希有之梦。

十个月以后,明度按所说的地址寻找,果然在某家生了一对孪生兄弟,咕咕噜噜的哭声就象鸽子在叫,他喊一声:“鸽儿”两个婴儿应声回头。一年以后,鸽子的习气没有了,开始学习人语。

降伏湖神:

降伏是瑜伽士慈悲之心调化恶劣众生的殊胜方便法。如今时代,有许多人误解降伏法的含义,妄图以嗔恨心诵持猛咒制伏邪魔,这种南辕北辙的修法显然不合理,若深明教义,依法如理而行,生起慈悲心,至心念诵《金刚经》即可降伏一切鬼神。

在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坐亭湖神庙,传说湖神嗔心很大,非常凶恶,若有众生接近此地立即葬命,若是空中飞禽飞到此地上空便坠落于地,附近的众生无不畏惧。当时有一位修持多年密咒的僧人,能降伏种种邪魔。他来到亭湖庙,摆设降伏用的法器食子,准备诵咒诛伏湖神,不料忽然暴死。他的上师得知弟子死亡的消息,非常忿怒,立即赶到亭湖庙作法,湖神的嗔心入于他的心间,使他的头裂碎,脑浆四溢,也暴尸于此地。

与两位密咒师同住一寺的小沙弥,平日专持《金刚经》。听说师徒二人先后被湖神害死,便决定降伏此非人。师兄弟们都很担心他会死于非命,劝阻再三,然而沙弥意愿已定。他来到亭湖神庙开始诵经,不久见到一个身如山一样的怪物,眼光如电、青面獠牙、狰狞恐怖,还不时现出种种神变,众多虾头龟面的兵卒,手持利刃口出怪声,张牙舞爪,声势浩荡地来到小沙弥面前。但是小沙弥却神色泰然,诵经的声音越来越大,张牙舞爪的兵卒听到后无不抱头鼠窜。此时怪物变得乖乖的,右膝着地,双手合掌恭恭敬敬聆听法音。沙弥念完经,问道:“你是何怪物,长得如此凶相?”湖神回答说:“我是湖神,因前世业力而感召今生恶报。”沙弥疑惑地问:“为何两位法师都被你杀害,而你在我面前却如此恭敬呢?”湖神说:“想以嗔恨心降伏我,因而杀害他们。而您诵经威德力超胜我的魔威,所以恭敬听经,愿忏悔恶业早日获得人身。”说完向沙弥顶礼而去。

第二天清晨小沙弥就回到寺院。大家惊奇地问他是否降伏湖神,他将全部经过告诉他们,大家无不欢喜赞叹《金刚经》的威德力不可思议。此事传遍了远近,凡听到的人都合掌赞叹生起信心,发心念诵的人越来越多。

往生净土。

本经是诸佛的心髓,三乘圣者的如意源泉。《般若摄颂》云:“谁求声闻独觉果,乃至法王如来果,皆依般若法忍得,离此恒时不可得。”不论修持哪一种法门皆应闻思般若教理,才能遣除相续中的恶见,树立正见奠定坚固的基础。上师法王如意宝说:“因为大般若空性的正见是大小乘显蜜一切佛法的基础……”由此可知依此经修持极为殊胜,尤为忏罪、往生之最胜法。

唐朝鄜州宝林寺比丘法藏,慈悲济人,精进修持佛法。于隋开皇十三年,买卖衣钵、佛像等物挣了一批钱,在洛交县苇城建造了一座寺院,有僧房二十余间,青砖硫璃瓦修建的宏伟大雄宝殿,一丈六尺高的观音像栩栩如生,倍及庄严,并且书写了八百卷的佛经。

唐武德二年,他身患重病,昏迷了一个月,见一身穿紫色衣服的金刚神手持一卷经,对他说:“你一生中建造寺院的功德很大,但买卖衣钵等造下严重的罪业,由于善恶掺杂,死后将堕入恶趣。若能发愿书写我手上这部《金刚经》,罪业就能消灭,病也会痊愈。”于是法藏发愿抄写此经,因为病情严重,便交代弟子说:“将衣钵卖掉,书写一百遍《金刚经》,施送一切僧俗读诵。”说完去世了。来到冥府,阎罗法王在高高的宝座上面严肃地问道:“师父,你一生作过哪些功德?”法藏比丘坦然地说:“建造塔寺,书写一百遍《金刚经》,送给一切僧俗读诵。”阎罗法王合掌说:“法师所作功德很大。”便命鬼卒拿取功德薄亲自查找,记录的功德与法藏比丘所说一致。阎罗法王欢喜赞叹地说:“希望法师返阳后精进修持《金刚经》,并劝大众读诵。”法藏比丘复活之后,昼夜六时精进,广泛弘扬此甚深经典,引导善男信女读诵授持。

金刚经的故事与感悟

明朝嘉靖年间,少保戚继光(即是赫赫大名的中华民族抗倭英雄戚继光,少保是明朝的官职名),平日持诵《金刚经》,在行伍间仍不稍停辍。

他担任副总时,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位阵亡的士兵向他说:“明天叫我的妻子到您这儿来,请您为我诵《金刚经》一卷,以便度脱。”

第二天早上,那个士兵的妻子果然前来,(士兵妻子向戚继光讲述的情况)一如梦中所说。戚继光当天早上就为他诵经。夜里梦见那位士兵向他致谢道:“感谢主帅您亲自诵经,因为中间杂夹有‘不用’二字,我虽然可以脱离痛苦,但尚不能超生。”

戚继光深感惊讶,他回忆诵经的时候,夫人曾命婢女送茶饼来,他挥手拒绝,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意思是‘不用’。

于是,戚继光再度闭户虔诵,当夜又梦见士兵向他致谢,说已经超生了。

后来,戚继光时常将此事告诉他的幕客们,这件真实的事情终于被慢慢传扬开来。

这则典故告诉我们,诵经念佛一定要专心,专心才能诚心,诚心才能有大功用。

拓展阅读:金刚经要义。

佛七自古以来,就是要专心办道的。在这个七天当中,要得一个成就。所谓的成就,就是《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通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乱,所谓理一心,跟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一个境界。

其次的成就,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也就是断见思烦恼,断证的功夫等于小乘阿罗汉。最低的成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前面两种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功夫成片,确实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什么叫功夫成片?在二六时中,我们现在所谓的二十四小时里面,心里面只有一声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决定不会起一个妄念,这叫做功夫成片。由此可知,结七念佛,是有它殊胜目的之所在。佛七当中讲开示,这个打闲岔了,那有这种道理。讲开示,就把人心讲乱了,换一句话说,你功夫成片得不到的。为什么我们在佛七当中,不但讲开示,还要讲一个半钟点?说实实在在话,就是因为大家在这里结七念佛,功夫成片决定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呢?妄想太多,杂念太多了!这是我们念佛同修这么多年来,这一句佛号念不好,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大问题,大家不要把这个等闲视之,严重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去年这一年,讲了一部《金刚经》,这是许多年来,至少有十几二十年了,我没有看过《金刚经》,大家要我来讲,我想想,那也有道理,道理在哪里呢?大家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呢?没看破,没放下。这是我们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所以在去年,一直讲到今年年初,将《金刚经》细说一遍,我们总共用了两百四十八个小时,把《金刚经》讲圆满了。同修们找我讲《无量寿经》,我想了一想,这十年当中,我《无量寿经》总共讲过九遍,的确是说的很多了。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什么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这个答案,当然最简单的、最普遍的是金刚般若。一切大乘经,像《楞严》、《楞伽》、《华严》、《法华》都详细的讨论到这些问题。《金刚经》上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内容绝不逊色于其它的大乘经论,这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

《金刚经》在中国佛教,巳经超越了宗派,无论那一个宗派,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几几乎乎没有不读《金刚经》的,这一部经典在中国佛教,确实是家喻户晓,人人读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智慧;佛法所求的,诸位要记住,高度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那些问题呢?大的问题来说,生死的问题、轮回的问题、十法界的问题、成佛做祖的问题,这是大的。没有智慧不能解决,没有智慧做不到!小的问题,我们现前身心安乐,我常常跟同学们讲,用功如果得力,功夫是什么?清净心。心地清净,心清净,你的身就清净,百病不生,这是眼前的好处。你的身体一年比一年健康;你的容貌一年比一年好看,这是小的。

我看许多同修,很多有病苦,常来问我,病苦什么原因呢?|念佛功夫不得力,你的心不清净。诸位记住,病痛的.根本原因,从妄念起来的,从烦恼起来的。我们中国俗话说:「忧能使人老」,你常常在忧虑烦恼当中,你怎么能不老呢?你怎么能不衰呢?又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欢乐的时候,你人就不容易衰老。我们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教给我们要法喜充满,你的法喜跑到那里去了,你怎么会活的这么苦恼呢?这就是没有智慧,这就是不如法。所以,我们过去看《坛经》,对于六祖慧能大师,我们很赞叹,我们很感动,能大师见五祖的时候,你看他怎么说的,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可见得人家的生活,是生活在智慧里面,我们想想,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们生活在烦恼里面。这不就大错了!怎样转烦恼成菩提?菩提的样子,就是法喜充满,就是圆满的智慧。所以没有智慧,怎么能解决问题。

说到智慧,金刚般若是智慧里面最圆满的、最究竟的。金刚般若在什么地方?在生活当中。所以,《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表现在生活上。这个经的发起跟一般经发起不一样,一般经典多半是放光现瑞,用这种来发起。而金刚般若的发起,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去乞食,着衣持钵,这是出家人天天要干的事。人在社会里面,不能没有工作,不能无所事事,出家人做什么事呢?出家人就是托钵,天天要到外面去托一钵饭,搭衣持钵,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就说明了,究竟圆满智慧原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释迦牟尼佛穿衣是金刚般若,托钵是金刚般若,吃饭是金刚般若,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他用这个来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

金刚经真实感应故事

唐朝政和年间,有一位心地善良的石匠,人们都称呼他孙翁,每天持诵《金刚经》。有一天,他和三十多位伙伴一起上山采石,一路上说说笑笑,很高兴地来到山上,大家拿出工具叮叮当当凿起石头。突然,轰隆隆的一声巨响,山崩裂了,石头飞滚,石匠们就这样葬身于乱石中。十二年后,孙翁的子孙们上山寻找残骸,一块一块地搬开石头,奇迹出现了,石缝里有一个人端坐着,仔细一看是孙翁,大家惊呆了,欣喜又疑惑地问:“十二年中,没有任何东西吃,您、您怎么还活着?!”他笑着说:“唉,饥饿时发现身边有一张油饼,随手拿起吃掉,直到现在不觉得饿。”忽然忆起平日念的《金刚经》,便问是否还存在,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在、在、还在。”他们高高兴兴返回家园。到了家中取出经卷一看,惊讶不已,经卷上有一个如油饼般大的圆孔,大家明白了,孙翁在那场劫难中能幸存下来,是依靠不可思议功德的《金刚经》。祖孙们激动万分,泪水溢流。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知道此事的人们都生起了信心,称赞本经神奇功德,很多人也开始念诵。

2、猎人免苦。

自古以来人们以肉食为美味,于是千方捕捉、百计搜罗使飞禽走兽失魂落魄、尸身横陈。莲池大师云:“造此弥天恶业,结成万世深仇。一旦无常,即堕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受罪毕时,仍做畜类。冤冤相报,命命填还,还毕为人,多病短命,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药,皆杀生所感应也。”杀生果报不可思议,使人胆战心惊。怎样才能清净怨障呢?《金刚经》具有无量功德,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曾经杀过生的人,应从内心深处悔过并立誓念诵本经,现世即可消罪灭障,后世得生善趣。

宋朝有一名叫王将国的猎人,他的妻子纯朴贤善、敬信三宝,从没有间断念诵《金刚经》,夫妇过着和睦富足的生活。

每次见王将国猎取很多动物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妻子总是愁眉不展,心中思忖:丈夫这样杀生,以后的果报很可怕。一天妻子劝告他另谋生计,不要再打猎了。王将国执意不听,一定要去打猎。妻子继续劝说:“这本经第十五分,主要讲金刚经的功德,经文很短,念一遍也是很好的。”经过妻子以温和善巧的语言再三劝告,只好陪同妻子念了一遍功德品。

事隔五年,王将国身患重病,昏迷不醒中青衣鬼把他提到冥府。凄凉惊恐中,阎罗王严声厉色地说:“你生性凶暴,残杀生灵,罪如山丘,判入号叫地狱中感受油锅煎煮之苦。”此时鬼吏查了善恶薄说:“他生前曾与妻子念过《金刚经》的一分。”阎罗王稍解怒气说:“以此功德,当受一分的地狱之苦。”便命鬼卒把王将国带到油锅前,将少少的铁汁浇向他的后背。恐惧当中他惊醒了,感到背痛难忍,让妻子过来看,他后背确实有一块皮肉溃烂流脓,就像铁水烫伤一样。请了很多医生都无办法治疗。昼夜悲惨地号叫,他知道此是地狱铁汁浇淋所致,只有依靠佛法的威力才能脱离此苦。于是叫妻子沐浴、敬香,替他祈祷发愿:“从此断杀,慈悲众生,书写《金刚经》,终身持斋念诵。”妻子又将念《金刚经》的功德回向王将国,祈求三宝加持他的病马上好。晚上,王将国梦见一神僧手持宝瓶来到床前,将瓶中甘露水洒在背部说:“你的妻子为你念《金刚经》,现在你的病好了。”

3、三刀和尚。

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不仅有生老病死之苦,还受到诸如王法、邪魔、怨贼等危害,但念此威力无穷的般若经,可以灭罪积福,免受种种危害的侵扰,诸事吉祥。

唐朝孝子张伯英,干元年在寿州当兵。他非常想念年迈的父亲。由于他的父亲在颖州居住,遂盗取官府的一匹马急急驰去。在淮阳休息时,不幸被官兵查获,寿州刺吏崔昭下令处死刑。在行刑时,刽子手举刀用力砍下去,不但没有伤害张伯英,刀反而断成两截,又换了一把刀,仍然无法伤害他,再换一把,如前一样。刽子手拿着剩下的半截刀,呆呆地发愣。一会儿,惊叫着:“我用尽所有的力气,每当刀刃快要砍到他时,刀突然断折,手臂也无力了!”

崔昭听到刽子手所说,深感惊异地问张伯英:“你曾经练过很高的武功?”伯英说:“我从没有练过武功。但从15岁时,断荤食素,持诵《金刚经》,至今已有十多年。昨天被捕,心想这次必死无疑,万缘放下,专心致志念诵。行刑之前我只是持诵《金刚经》而已。”说完,亦感到莫名其妙。崔昭心中暗自思忖,世间真的有这样奇异之事吗?命人将他的念诵《金刚经》取来,打开经匣一看,惊讶万分,《金刚经》上有三条清晰的刀痕。情不自禁地合掌赞叹:“我早就听说此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今天得以亲眼目睹,真正是佛法无边,果不虚传。”生起极大的信心。张伯英从此出家,被人们称为“三刀和尚”。

4、屠夫成就。

佛经云:“杀业之上无余罪,十不善中邪见重。”由此可知,世间最可怜的人就是屠夫,他们生性愚昧,不知善恶因果,每日所造的杀生罪业无法形容,若能读诵此经也有解脱的机会。

宋朝时,湖州城南边有一位姓陆的老翁,父母以杀生为业,他从小就喜欢杀生,长大后继承父业做屠夫,每天所杀猪、鸡、羊等等不可计数。

他23岁时,一位云水僧来到他的门口说:“度化有缘人。”陆翁不解其意。云水僧善意劝说:“世间有各种各样的行业,何不改行断除恶业?”陆翁不耐烦地回答说:“改变祖业是很困难的,以后再说吧。”僧人和颜悦色地劝言:“如果杀生,来世一定堕入旁生,感受割杀之苦,若能精进持诵《金刚经》,业障能得清净。”听到这一番话,陆翁心中半信半疑,但这时云水僧就消失不见了。他如梦初醒,意识到杀生及用杀生挣来的钱过着奢侈的生活是一种恶业,从此立誓断恶行善,皈依三宝。

后来,他请画匠绘制一幅西方三圣像,早晚至诚礼拜佛像,每天在佛前精进读诵《金刚经》忏悔恶业,并回向所杀的.众生,希望它们早生净土。如此精进修持了五年,陆翁就能很熟悉地背诵《金刚经》。在81岁那年,通知亲朋好友说:“11月9号那天,我要走了,希望你们都到我的家做客。”届时亲友聚集在陆家,陆翁一一告别,给他们留下一个偈子:“五十余年离杀业,手抛刀秤暗修行,今朝得赴菩提路,水里莲花火里生。”意思就是离开杀生业已有五十多年,手上也抛弃屠刀和秤暗中修行,像我这样罪业非常重的人,今天也能前往菩提路,就像水中莲花在火中盛开一样,确实非常稀有。大家都知道,水中莲花不能在火里生长,但甚为奇妙的是,缘起具足水里莲花,可以在火焰中盛开。说完端祥现示圆寂,凡所见闻者无不瞻仰称叹。曾经杀过很多生命的人,希望从此公案获得启示。

5、舌如金刚石。

密宗修行者以不共的信心,殊胜的方便即生获得成就。其成就之相是什么呢?《金刚萨埵意镜续》中说:“乃至现出舍利亦为成就之相。”并且广说舍利是成佛之相。显宗也有即生成就之捷径,只是没有广泛宣说。在了义经典中明确说出利根者不需经三大阿僧祇劫可以成就,《楞严经》云:“不历僧祗获法身。”很多显宗修行者临终时的各种瑞相,证实了这一点。

明朝正德年间有位皮匠叫严江,平日喜欢持诵《金刚经》。中年时,常去寺庙担柴做饭,更加精进修持《金刚经》,声声不绝地念阿弥陀佛圣号。到了六十多岁,忽然有一个月不吃饭,每天只喝一点水,没有饥饿的感觉,身体亦无有痛苦。他向别人说:“现在我的身心没有一点痛苦,非常快乐。”并清楚地讲出圆寂的时间。圆寂那天,劝告别人此经不可思议功德,要经常念诵。之后沐浴更衣,金刚跏趺坐,安祥圆寂了。遗体进行荼毗时,出现了许多舍利子,舌头犹如金刚石般烧不坏,成为坚固舍利,用手敲时发出锵锵的声音。

拓展阅读:抄写金刚经的功德。

一、增长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前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经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功德之大。因为财富的布施,身命的奉献,那都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帮助。而受持或为他人讲说本经,却能令正法久住,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健全人的品德,引导他人向上增进以至解脱成佛,由此而得彻底的安乐,所以非财施所能及。

二、消除业障: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因为我们无始贪嗔痴,造下过许多不善业,所以现实的生命总有许多缺陷及困扰,诸如天灾人祸,身体病弱,诸事不顺等等。受持《金刚经》却能消除业障。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随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些人没有受持《金刚经》本来平安无事,可受持本经之后,反而遭到他人的轻视,没有关系,这正是在业障。受持本经三途恶业都能消除,其它小业障就不必论了。

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金刚经》称曰般若波罗蜜,首要在于开智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本经处处教我们无住,无住是为了成就般若。经曰:“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是乃成就智慧,通达实相。

四、消除烦恼:《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解脱烦恼。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乃烦恼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脱烦恼。本经旨在成就智慧,智慧就是断除烦恼。住相能引起烦恼,本经要我们不住一切相,烦恼自然不生。

五、成无上道:学佛是为了成佛,佛陀汉译曰觉者、智者,是智慧的成就。《心经》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经曰:“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多此经出。”成就般若,方能成就无上佛道。

自评自批金刚经故事

集大成者之开篇言,经书之群首论理故。

2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时者:

在般若成言也,在开口道真知也,

在心悟已成也,在真诚诉语也。

佛在:

佛在则众生存,佛在则心怀慈悲留,

佛在则芸芸万物生,佛在则戚戚鬼怪灭。

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此地生万千事,此地灭万千罪,此地亦万千接谛中之一谛,此地亦万千物种之物种,综而述之佛在此定开口即是真语,开言即是真语。

与大比丘众:

与者,生生不息轮回定中定,缘份者也。

大比丘众,全部心想事,全部悟性物,全部之大比丘众即是全部受想行识之布施。

千二百五十人俱:

千二百五十人者,已指众生愚需听佛语方渡至境界处,至彼岸处,至造福处;俱者,众人慧则众人不愚,众人真愚则众人慧。

相关范文推荐
  • 12-14 游东湖四年级大全(23篇)
    优秀的作文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让他们在阅读中思考,从而对文文化更加了解和深入思考。这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合集,每一篇都有独特的见解和表达方式。今天,妈妈又带我游玩我最
  • 12-14 文明诚信构建和谐校园的演讲稿(优秀17篇)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纽带,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诚信是一种美德,它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 12-14 记忆中的美食之腐竹(专业19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好坏,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深度和观点的独特性。以下是一些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的分享,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每到过年吃到那软糯香甜的年糕,我都会不自觉
  • 12-14 移动公司数据管理职位竞聘演讲稿(专业18篇)
    通过竞聘,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争取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以下是一些竞聘中常见的错误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大家避免掉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 12-14 初三记叙写景大全(13篇)
    通过写一篇优秀作文,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推荐给大家一些优秀作文的典范,欢迎大家共同欣赏和学习。记叙文写作教学一直以来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
  • 12-14 交警叔叔你是我心中的风景(优秀15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创新的思维和独特的个人见解,还应该注意文字的优美和表达的方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盛唐百年时光你
  • 12-14 初中我的艺术周(汇总16篇)
    优秀作文深入人心,让人产生共鸣和思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我们来看看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读书到底有什么好,每次考不好就要骂
  • 12-14 初中清明节集锦(热门14篇)
    优秀作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准的词语,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吃鸡蛋是临沂老区的重要习俗,
  • 12-14 大学生法院实习证明(优秀17篇)
    在实习证明中,我们可以对实习人员的工作表现、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下面是一些实习证明的成功范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突出个人在工作中的亮点和成就。
  • 12-14 快乐的端午节(精选17篇)
    优秀作文是在语言表达、内容结构和观点阐述等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一篇文章,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写一篇优秀作文出来呢。在这里,小编